『壹』 《山河故人》中的人物形象是什麼樣的
沈濤我是一直到最後看到她在雪中跳舞的一段才真正理解她的。一開始的同時處兩個男友,跟爸爸交流的欠缺讓我對她印象很不好,後來對前男友慷慨解囊和爸爸去世後的表現讓我有了點好感,對兒子的沒耐心又失了些分,11年沒去看兒子讓我對她的印象降到最低,直到她在雪中跳舞才使我頓悟,原來她一直都是這樣的:真實,善良,倔強,樂觀。因為真實,她敢於表現自己的愛恨,喜歡就願意在一起玩,因為善良,可以為曾經喜歡過的人陷入困境而慷慨解囊,因為倔強,爸爸不敢多管,富豪老公管她多了不惜離婚,孩子多年不主動去看。。而樂觀,讓她能在50歲孤獨一人生活的情況下,在雪中跳起來那曾帶給她無限歡樂的舞蹈。。
這部片子講述了不同人對自由的理解,我覺得沈濤是最自由的,她的內心強大,樂觀到一個人也能活的精彩,這是她的福分,為她喝彩。
張晉生代表了一群能人,精明強干,有膽有識,在別人恐慌時以白菜價買來煤礦,發了財去做風險投資,每一步都跟上時代的脈搏,在「老邢」出事時跑路到國外全身而退。這樣精明的一個人,敗在一個霸道上面,過多管老婆導致離婚,跟兒子也是不能正常溝通,幾乎聽不進如何建議,思想只在自己的世界打轉,以至於張艾嘉演的翻譯都沒法直接完全地翻譯他的話。他是驕傲的,孤獨的,內心充滿激情卻沒有宣洩口,正如他房間里放滿槍卻找不到對手,本來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他給兒子起的名字:到樂(美元),可美元到手,自由到手,卻發現「那就是個屁」。他過的喧嘩,卻又凄涼,因政策獲利,也因變化莫測的政策吃虧,最後無奈的躲在澳洲不敢回國,一身本事無法充分施展,猶如困獸,唯一的兒子完全無法交流,差異猶如地球人與火星人,他是一個值得惋惜的英雄。
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教訓:要有話好好說,理解包容,不以自己的喜好去干涉別人,哪怕是至親。
梁子代表了我們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人,勤勞肯干,一直都在拚命謀生,但活的很有尊嚴,因此在他得了那個眾所周知的病,不得已向曾經的對象求助時,他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他是最值得同情的,也是我們社會中的隨處可見的大多數,勞苦一生,仍一病返貧。賈導對他的刻畫很到位,一直都是酷酷的,直到最後一刻,很現實,很無奈,人生不易呀。
到樂的名字寄託了他父親的追求,他的生活也是被父親設定好了的,在別人眼裡陽光帥氣,性格開朗的公子哥兒到樂,內心卻是苦悶的。渴望自由卻不得不做自己厭煩的事,7歲之後就沒見過媽媽,媽媽所有的記憶只是脖子上的鑰匙和一個名字「濤」,爸爸無法交流,同學中是個另類。這些事讓他覺得必須做出改變,而且他也在行動,這點是讓人欣慰的。遇到張艾嘉演的老師是他的幸運,一個集老師,母親,知己,情人於一體的人,註定會打動他的心,有一份真愛,但能不能抵擋住世俗的眼光,確確實實是個挑戰,事實上當他想要去見媽媽時,已經覺察到這種關系不能被媽媽認可了,所以這段感情必然不可能走下去。但他畢竟年輕,這段經歷會成為他的財富,這位年輕人將要面對的生活是我們無法想像的,與他的媽媽在他曾經的家鄉所過的生活幾乎沒有交集。但我堅信最終他肯定可以找到自己心目中的自由生活,因為時代在進步,這是人類的福音。
Mia這個人我也是給予深深的同情,她很熱心,很善良,在課堂上表現活躍,是個好老師,課下關心學生,熱心幫助別人,是個好人,60多歲的張艾嘉把一個優雅知性又不失活潑的女人演繹的恰到好處,而演到她跟前夫對話時,看到她眼中為前夫無情的斤斤計較閃爍淚光時,才明白原來她心中也有不為人知的痛。這樣的充滿愛心的女人遇到到樂那樣的值得憐愛的男孩示愛,墜入情網是不可避免的。而在看到到樂為難時,她選擇忍痛離去,人性的光輝再次充分體現。Mia是唯一一個幾乎沒有缺陷的人,希望她能再找到屬於自己的愛。
『貳』 《山河故人》賞析
分享影片:山河故人
導演:賈樟柯
分享理由:因為電影里的那句: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科長分享了人生中各種一轉身就是一輩子,不問歸期的悲涼,和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哀嘆。
山河:時空與空間的交錯,也是不變的自然。三個故事分別發生在三個時間節點1999,2014,2025年。空間也隨之從山西切換到上海再由上海變遷到澳大利亞。
故人:電影從三個故事講述了故人。一、濤與梁子和張晉生的三角戀。濤選擇了土豪張晉生 放棄了梁子,梁子遠走他鄉 每個人都成了彼此的故人。二、15年後,梁子因久在煤礦勞動得了肺癌 落葉歸根回到山西 物是人非,濤與張晉生離婚,原本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成了陌路,兒子張到樂跟了張晉生,唯一的兒子 漸行漸遠。到沈父的安然離世,到樂回鄉祭祀,濤給了到樂一把家裡的鑰匙 告訴他家裡的大門永遠為他打開,然而這把鑰匙卻再也沒有用到過,丈夫 兒子與父親也隨即成了沈濤的故人。電影也用了一些耐人尋味的隱喻,比如那個穿個校服扛著大刀的少年,是一個出門人 像一個漂泊者,拿著大刀去闖世界。總會有那麼一刻變成他人身旁的異類,被急匆匆趕路的社會撞倒,大都人選擇趕緊站了起來,用盡力氣加入了時代的洪流,卻依然保持著格格不入,大刀不丟 初心不悔。三、從小不曾感受過母愛的到樂與Mia的忘年戀,似朋友,似親人,似戀人,Mia對到樂來說是一種精神慰籍,亦或許是對母親微微依存的思念和那抹不掉的鄉愁。
故事講述著各種出走回歸的人,出走未歸的人,出走不知歸的人以及留在原地等待歸人的人。時光流轉,這些人物反復出現,以及片頭與片尾相呼應的放著《go west》自由的旋律,和電影中多次出現的葉倩文的《珍重》,正應了電影海報上所寫的:約故人相見,看山河不變。山河依舊,故人常新。
PS:回想起老年的沈濤在雪地里跳舞,BGM是go west,那個場景可真是美好啊。想寫這部電影的影評是因為當年參加我所在的城市當地的一個公眾號線下的一場觀影會,去看電影前就計劃著要寫一篇觀後感來回報那個公號平台,之後由於拖延癌+懶癌晚期一直遲遲沒有行動,一拖拖了好幾年。如今也算是完成自己的一個心願吧。
『叄』 山河故人影評
山河故人影評如下:
賈樟柯導演的作品《山河故人》,看完之後,一股淡淡的哀愁縈繞心頭。影片從1999年到2025年,跨越將近30年時間;地點從山西的一個煤礦切換到豪華都市上海又到異國他鄉澳大利亞,描述了時代變遷背景下的命運之愛。
愛情、親情、友情穿插其中,雖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但對細節的准確拿捏,對人物的精準刻畫,無不讓人動容。整個電影猶如一幅緩緩打開的畫卷,讓觀眾在它面前駐足、停留。
影片重在刻畫小人物的悲歡離合,片中隨處可見「離別」的場景:梁子因愛的失意離開傷心地,沈濤感情失和離婚,年邁的父親突然病逝,親生骨肉遠走他鄉……這些片段,動人心弦,屢屢戳中淚點。
從整個影片中感受到的是一種深沉的愛:當沈濤因為選擇張晉生徵求老父親的意見時,老父親一句「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無奈中飽含著深沉的父愛;當老父親因為去給戰友祝壽,卻突然死在車站,面對突然逝去的親人,沈濤撕心裂肺的哭聲,讓人體會到生離死別的痛苦。
當得知好友梁子身患絕症,沈濤直接拿出一疊錢,梁子問,「你方便么」,她只說,「方便」,簡短的對話裡面卻體現出深厚的情誼;沈濤和兒子短暫的相聚,為兒子留了兩把自己家裡的鑰匙,告訴他「隨時可以回家」,透出濃得化不開的母愛。
多年後,當兒子在異國他鄉遇到和母親年齡差不多的外語老師,在老師身上感受到了那種似曾相識的母親的愛,更展現出遊子對母親、對故鄉深深的思念。
電影中加入迪斯科元素,散發著濃濃的90年代的氣息,那時候人的感情也格外純真、深厚。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鵝毛般的大雪紛飛,沈濤在雪中獨舞,與開頭的迪斯科首尾呼應,同樣的地方,卻已物是人非。
這也正應了電影那句宣傳海報上的台詞「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在我們短暫的人生旅途中,會有無數的人來到我們的生命里:父母、兄弟姐妹、孩子、朋友、戀人……他們有的或許來了,又走了;有的或許會一直陪伴我們到生命的盡頭。
當別離時,我們會有牽掛——牽掛,是愛里最疼痛的部分;我們會有留戀——我們留戀的,不僅僅是某個人,而是那時的青春年少,那時曾經純真的感情……年少時,我們曾那麼渴望天長地久,後來才發現,那不過是一種幻想;長大了,我們又渴望相濡以沫,旅途中,我們和某些人不期而遇,才發現,相忘於江湖是一種境界。
『肆』 山河破碎,故人依舊 —— 《山河故人》影評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個需要情懷的時代。
生活的重壓讓我們的存在渺小而微不足道,世事的無常讓我們舉手無措,惶惶不可終日。但若是有著情懷,那些苦痛、不堪和掙扎,彷彿都被賦予了從容。
於是當《山河故人》這部電影出現的時候,它被世人稱為一部深刻的「情懷之作」,讓許多人心中五味雜陳百感交集之餘,更是對生活和命運多了一分釋然。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跨越兩個時代的故事。小城姑娘沈濤介入了一場三角關系之中,面對普通工人梁子和煤礦老闆張晉生的追求,陰差陽錯之下,她嫁給了張晉生。十五年後,梁子因病回到了故鄉,沈濤前來探望。此時的沈濤已然離婚,前夫張晉生帶兒子去了上海,留下她一人在小城中獨自生活。然而此時梁子身側也有了不離不棄的妻兒,曾經親密無間的兩人,如今只剩下客套而疏遠的寒暄。沈濤的父親去世,她這才有機會見到回鄉弔唁的兒子Dollar,卻偶然間得知兒子即將隨著父親移民澳洲的消息。再見無期,沈濤親自送兒子回上海。火車轟隆作響,兩人並肩而坐,他們之間的距離卻隨著每一份每一秒在漸漸拉遠。臨別之際,沈濤遞給了Dollar一串鑰匙,告訴七歲的兒子,這里永遠是他的家。
時光飛逝,轉眼間Dollar已是青年。在澳洲長大的他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卻將母語隨著童年模糊的記憶一並忘在了腦後。父親的控制讓他心中的叛逆和迷惘無處可安,而這時出現在他生命里的中年老師Mia彷彿是一道可以宣洩的閘口。他對她一見傾心,兩人迅速陷入了一段禁忌的母子戀之中。面對愛人,他終於傾訴了心中的缺失,對於生母的懷念讓他決定回到故鄉去看望沈濤。
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在影片的最後,已是步履蹣跚的沈濤在大雪中一個人忘我地跳起了年輕時的舞蹈,就如同是對人生的一場孤獨謝幕,她曾經喧囂的悲歡喜樂、得到失去,在這片廣闊的故土中,終歸寂靜。
賈樟柯一直是一個很擅長敘事的導演。他的鏡頭像是一把巧妙放置的放大鏡,從那些旁枝末節中,也能撕扯出一個生活的真相。凡胎濁體,惡衣薄食,他所刻畫的人生苦痛,都帶著讓人驚懼的真實。一碗寡淡的水,被他釀成了人人心頭的烈酒,恨不能痛飲,卻畏懼穿腸的辛辣。
而《山河故人》,是他講得一個關於離別和遺憾,關於陪伴和守候,關於一個特殊時代的故事。
海報上的這句話不知觸動了多少人心中對於故人的回憶。
李安曾在《斷背山》中說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那是一座叫做『從前』的深山。」
曾經最好的朋友,如今卻宛若陌生人;曾經深深愛過的人,如今卻已不再關心;曾經最疼愛你的長輩,現如今卻是天人永隔。每每想起從前,總是千萬種滋味湧上心頭,你甚至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情去回想,因為你也曾暗暗期望過不可能實現的永遠。
電影中的沈濤也一直在不斷地經歷著與從前的分別:與舊愛梁子的疏遠,與丈夫張晉生的破裂,父親的猝然離世,到後來與兒子的分離。
每一次都是痛徹心扉的失去,失去了這個人,也失去了一段不願舍棄的時光。
偶爾的快樂是曇花一現,孤獨才是人生常態。
賈樟柯把這種孤獨鋪在電影的基調中,鏡頭中那些空曠的河岸,無盡的公路,飄雪的傍晚,都帶著一種與世隔絕的寂靜。
他描繪的孤獨縱然悲傷,卻不是絕望的。
沈濤守候著她兒子的歸期,梁子就算重病纏身妻兒也不離不棄,Dollar在Mia身邊振作,張晉生和兒子依舊相伴……他們各自都在人生路上等待那個同行的人。
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再度相遇,也並非無期。
縱然這部電影從始至終都帶著一種無奈和傷感,但是也有淡淡的溫情在人心底徘徊不去。
沈濤送兒子離開特地選了最慢的綠皮火車,當Dollar問她:「媽媽,我們為什麼不坐飛機?」
沈濤溫柔地看著他的兒子:「火車越慢,媽媽就可以越多陪你一段時間。」母子兩人之間流動的感情讓人在撲面而來的悲傷中,更覺動容。
臨行前沈濤遞給了Dollar的家門鑰匙,實則是在告訴他,無論他走多遠,媽媽心中都會掛念著他。而當初懵懵懂懂收下鑰匙的Dollar,即便後來忘記了母親的樣子甚至名字,卻一直把這串鑰匙戴在身上。
其實對於Dollar來說,這串鑰匙不僅僅是通往母親的鑰匙,更是打開他心結的鑰匙。
沈濤終其一生都生活在那個一切開始的地方,她對兒子的陪伴的確短暫,但她的守候會是永恆。
電影中Dollar和Mia的母子戀是整部電影最飽受爭議的劇情。
有人說,賈樟柯完全在想要刻畫Dollar這個人物的時候用力過猛了。
其實在我看來,這段感情也意在展現一種人與人之間互相慰藉的關系。
在Dollar混亂痛苦的內心世界中,只有Mia才能給予安慰。他們互相欣賞,互相理解。Mia幾番勸說Dollar回去看望沈濤,也是因為她最明白Dollar的痛苦到底來源於哪裡。
雖說世俗的眼光讓兩人的感情充滿了矛盾和不安,但他們給彼此的力量何嘗不是一種讓人感動的真情?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命運的波濤中起伏顛簸的一隻小船,偶爾大浪襲來也會迷失方向變得破敗不堪。然而,在前行的路上我們總會遇到一片可以停留休憩的小島和陸地,即便短暫,但也是一方可以享受安寧和快樂的天地。
我想,賈樟柯的確想要表達人生中的苦痛無常,但更不願忽略和掩蓋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感情。
這是電影在戛納上映的時候,一位評委所給的評語。
誠然,《山河故人》中帶著濃厚的時代氣息,賈樟柯所描繪出來的沈濤,張晉生,甚至Dollar,都帶著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的虛影。
電影一開頭,主人公們說著一口土話,穿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服裝,身姿自如地伴著一曲西洋味兒十足的《Go West》跳著迪斯科。那是1999年,時代變遷的腳步在逼近,而人們卻渾然不知。
當鏡頭轉到十五年後,一切都彷彿是另外一個世界。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飛機穿梭於雲端,飛速發展的中國在經濟上走向了世界的巔峰,社會和文化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發生變化的,是沈濤的人生。她離了婚,失去了丈夫和兒子,而唯一的舊友也在病痛生死之間掙扎。山河已然不是記憶中的模樣,而故人也不再熟悉。即便現在的她穿著得體光鮮的衣服,燙著時髦的卷發,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代替了曾經的家鄉話,她彷彿依舊和這個時代顯得格格不入。這種突兀,是個人面對時代的洪流碾壓而過時的無力。她在送兒子離開的路上給他聽一首老歌,何嘗不是在對過去的時代、過去的自己做最後的道別?
當賈樟柯再次把時間軸轉到未來,此時場景已經轉換到了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亞,而人物之間的對話也從普通話晉升到了英文。特殊的成長環境讓Dollar不安、叛逆,而張晉生更是不知道該如何和兒子溝通,兩代人甚至到了連語言都不通的境地。
身處異國他鄉的張晉生雖然事業有成,卻始終感覺缺失。親人,愛人,朋友,他所熟悉的一切都隨著時間離他漸漸地遠去。變得陌生的不只是環境,也是他自己。
賈樟柯將這三個時間段處理得非常細膩,無論是從畫面上還是劇情上。三段不同的語言變化其實也暗喻了人物對自我的身份認同問題:90年代的中國正處於城市化的重要時期,而操著鄉音的主角對於自我的認知僅是局限於腳下這片土地的;但到了二十一世紀,普通話的推廣象徵著地域之間流動性的增強,地方的界限也隨著經濟發展漸漸模糊;影片最後的英文更是突顯了這個時代的移民潮,大量的華人離開了故鄉的土地前往異國他鄉定居,而他們的下一代成長在西方的環境中,對於自我認知是充滿矛盾的。
時代變遷,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中國獨有的飛速發展讓社會日新月異,而身處於這個歷史交匯之中的這代人面對生活時,始終是處於一種兵荒馬亂,無從應對的狀態。這種充滿時代性的「慌亂」,正是賈樟柯想留在他的電影之中的。
《山河故人》是不是部好電影,我無從評判。但它的確是一部飽滿深刻,意義非凡的電影,它裡面充斥了太多復雜的情感,對於生活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思考。它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審視了兩個時代,從一代人的故事中探尋了時代變遷給社會、個體所帶來的影響。
幾度熱淚,觸動我的是影片所展現的一種人生的真相,一個充滿顛沛流離、苦痛和傷感的真相。真相本身固然殘酷,但人生中從來不缺少感動和溫情。我們會面臨時間的打磨,歲月的變遷,但珍貴的往往是曾經那些擁有過、經歷過的美好,即便物是人非,也會永遠珍藏。
如此,山河破碎,故人依舊。
去親自看看這部電影吧,親自感受賈樟柯一份獨到的人生情懷。
你的山河何處,故人何在?
『伍』 《山河故人 》 影評:你看懂山河故人了嗎
你看懂山河故人了嗎?不穩定的三角形結構?飛機墜毀的奇觀是煙花造成?扛大刀的少年是什麼意思?超載的運煤車載不動的是煤嗎?第三段只是戀母情結嗎?
一。山河:在本片中指時間和空間。時間:從1999年到2014年再到2025年。空間:從中國山西汾陽到上海再到澳大利亞。
時間的跨度是通過河流呈現:影片的三段故事中,都出現了那條河。
首先是千禧年之前冰封的河流,張晉生、梁建軍、沈濤三個人以不穩定的三角形結構,站在河邊放煙花,預示著三個人的情感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為後文三個人的分開埋下了伏筆——先是梁建軍在張晉生和沈濤結婚之時,選擇離開。然後是2014年張晉生和沈濤離婚之後,去了上海。
然後是2014年,沈濤帶著孩子從橋上走過,河裡已經融化了大半。這條有形的河就像無形的溝壑,橫亘在這對母子之間。
最後是2025年,河裡的冰已經全部消融,河水流淌著,就像時間。似乎時間已經改變了一切,又似乎時間並沒有改變任何。
空間的跨度通過影片可視的畫幅呈現:4:3——16:9——2.39:1。隨著景框不斷被拉大,鏡頭里呈現在我們視野的事物,似乎離觀眾越來越近,然而像素的提高,並不代表這個世界在觀眾的眼中變得越來越清晰。反而影片從始至終都有搖曳的手持、模糊不清的虛焦。
二。故人:梁建軍是沈濤的故人,當張晉生說出他們的問題是「三角問題」之後,梁建軍就基本已經被判出局了。梁子作為第三者沒有去張晉生跟沈濤的婚禮,而選擇去了遠方。遠在他鄉的梁子身染重病,路遇籠中困獸,才驚覺該回家了,這個場景是如此地賈樟柯——專注社會底層人士22年不動搖。
當沈濤遞給梁建軍那把家門鑰匙的時候,一切都變了:沈濤離異,梁建軍已婚。一切又沒變:沈濤心裡還是放不下樑子,梁子一直掛念的也還是沈濤。
當沈濤決定嫁給張晉生時,一架播撒種子的飛機墜毀在她眼前。這一幕奇觀不僅表現了世事的無常,更在第二段故事中成為梁子經過時,路邊燒紙錢的母子的因,這因由沈濤見證,果卻和梁子擦身而過。關於飛機為何墜毀的原因,我們可以再追溯到沈濤見到飛機墜毀前,路遇三青年在放鞭炮,鞭炮響了兩聲,一聲是煙花,一聲就是飛機,觀眾可以大膽猜測,正是這三傻的煙花,導致了接下來的墜機事件,因為從廣播中我們可以清晰聽到當時派出了12架飛機播撒種子,所以被煙花擊中或者被煙花干擾到飛行並不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所以奇觀的背後,是極端的偶然。
在沈濤猶豫到底是跟張晉生好還是梁建軍的時候,她站在陽台上,看著人群中一個扛著大刀的boy。其一喻指她要跟梁子斬斷情絲了,其二就是這個少年也成為了第二段故事裡的故人——一個扛著大刀的騷年。
『陸』 求《山河故人》影評分析
如此山河何故人
文/夢里詩書
文藝從來不會是一種作態,山河的情懷更不是以粗估的鏡頭一味來消費底層的貧窮,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再 難見其早期作品那耐人尋味的真實,反之充斥著做作的的虛偽和自以為是的情感,看到的只是一個導演討巧博情於西 方的臆想。
這次的賈樟柯將電影聚焦一個家庭二十多的情感變遷,以1999年的昨天,2014年的今天,2025年的明天三個節點為展開,但乍看有以山河鄉愁底蘊的依託,實則人物塑造缺乏實態,情感倍感空洞,那冗長難耐的敘事,所見只是導演一味的渲染縣城底層的貧窮,而於此之中在1999年的昨天女主趙濤徘徊於煤礦主與礦工的三角之戀,最終選擇了煤礦主,2014年的今天,昔日的礦工得了重病,將不久於人事,如此情節,無非就是想在電影中寄予時代感,在西方彰顯出自我敢於呈現古難的電影鬥士形象,實則其所作只是如同一個怨婦無知的埋怨命運的無常,敷衍了事的劇情缺乏內在深層次的攫取。
2025年的明天,這個導演虛構的未來,煤礦主孩子移民澳大利亞的展開,更充斥著狗血的噱頭,一段老人與孩子的不論之戀,令人乍舌,這種未嘗有何奠基的情感,大尺度的激情戲,徹底破壞了這部電影僅存的那一絲山河故土的鄉愁,胡編濫造的天雷滾滾,卻又在此時還在妄以寄予探討何情感的傳遞,為人所見只是寫實的鏡頭下填充了虛無的情感,如此嬌柔的假大空,令人不可思議他是那個昔日能拍出《站台》《三峽好人》這般真正深諳時代的賈樟柯。
《山河故人》詬病的根源在於電影僅只是停留在了形式主義的層級上,那悲傷蒼涼的基調與寫實語境的糅合,雖仍是昔日的賈式風格,但劇情與人物的徹底失敗,是其難掩的缺陷,電影在磅薄的時代背景下沒能形成一個真正以故事為寄予的山河故人,沒有人會對一個好故事說不,哪怕它是一個悲劇,敢於揭露國家陰暗《熔爐》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證,而如《山河故人》這般只是如簡報般的將幾個故事拼湊一體,人物劇情的虛縹緲,力圖彰顯的一腔情懷也就變的那麼不足以為道了。
真情實感的流露還是故作姿態的弄人,這種好與壞在電影中是當下立斷的,當本自深賦時代充沛的情感化作了虛偽的造作,如此山河何故人。
『柒』 電影《山河故人》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為什麼中外評價褒貶不一
鏈接:https://pan..com/s/1mjMdFoQyOIkZmhQIutsL2g
『捌』 《山河故人》觀後影評
作家余華說,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時間到底有多強大?賈樟柯用他的方式向我們給出了一個答案。
從中國山西偏遠的小縣城到遙遠南半球的廣闊澳洲,賈樟柯在電影《山河故人》中構築了一個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平台,並將其分隔為三段,將一個女人,濤(趙濤飾)的半生歲月娓娓展開。在開篇的第一段故事裡,年輕的濤在糾結的三角戀中選擇了富有的煤礦老闆(張譯飾),決定與其結婚。到第二個故事,已經離婚的濤,面臨了父親的過世以及兒子的離。第三段則是圍繞已經長大的濤的兒子(董子健飾)與他的中文老師(張艾嘉飾)的相戀展開。三段故事層層推進,伴隨著時代的更替,濃郁的鄉愁始終縈繞在城市的上空。冷峻克制的影像,樸素的人物特寫,不合時宜的喧鬧聲,賈樟柯依然選擇了用他特有的形式刻畫個體與大環境的格格不入感,人與人之間粘稠的聯系,那份獨特的疏離感和曖昧氣息都細膩而考究地在影片中呈現出來。導演的情緒冷靜又壓抑,讓人猝不及防的唏噓之感卻自然而然地流淌於影片中。
對於三段故事的描繪,賈樟柯選擇了 以1.33:1、1.85:1和2.35:1不同的畫幅來呈現。如果說考究的畫幅設計是為專業電影人打的一劑腎上腺素,那麼導演使用的那兩首貫穿影片的歌曲則更能直白地給觀眾帶來感官上的刺激。我們也許無法讀懂導演鏡頭里豐富的電影符號,但卻能感同身受地體會人物的情感。尤其是在結尾,那首被賦予時代意義的《GO WEST》再次響起,女主角濤不動聲色地跳著舞,白茫茫的雪地和她臉上的表情一樣平淡,承載著她的故事太有生活感,既乏味又豐沛,那股化不開的無奈情緒如同繚繞的白霧一樣,使得濤的舞蹈顯得如此沸騰,感人至深。
從《站台》到《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再到《山河故人》,賈樟柯好像一直在變,但似乎又從來沒變。那份對待真實的態度一直都在。記得賈樟柯在他的電影手記里曾說過,從某時候開始,有一些東西總讓他激動不已。從街頭喧鬧的人群到小吃攤里冒出的白汽,寫實的生活感都成為他鏡頭下的素材。也許導演不是最會講故事的人,但卻擁有一雙擅長捕捉生活氣息的雙眼。在文化文本研究中,有個關於情感結構(Structures of Feeling)的概念,是英國文化學者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提出的,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一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從中體驗到的意義與情感價值。在這個定義范圍內,賈樟柯把「漂泊」變成了影片「情感結構」的主旋律, 而「現實感」成為他獨有的拿手特技:當對真實的刻畫到達一定程度後,從現實提煉的情緒就變成了浪漫的詩,每一幀都充滿了鮮血淋漓的詩意,連感動都是猝手不及的。
值得一提的是,和賈樟柯之前的.電影相比,在《山河故人》中,導演將觸角延伸到未來,構造了其影像表達的全新面向。從這一個層面來看,賈樟柯是極其野心勃勃的。他不再滿足於描繪變更的大環境對個人的桎梏,而試圖將自己對未來時代的思慮融合進影像的新語境中,也許講述的故事不是那麼完整,但是誠懇的人文情懷卻讓人動容。在詩意的外表下,是對自己的挑戰,也是為觀眾留下了有更多回味的可能性。
總體來說,《山和故人》是個挺簡單通俗的故事,甚至連第三段中的忘年戀也是以粗線條來推進。平淡的故事,包裹於靜謐的畫面中,卻成功地觸動觀眾的情感,讓人莫名地心有戚戚焉。只能說,賈樟柯確實擅長捕捉生活里每個平凡無奇流逝的日日夜夜,那些伴隨年歲不斷變遷的私密而無法形容的吊詭情感,就像一座暗涌的風暴,我們看不見充滿戲劇性沖突的驚濤駭浪,但卻無時無刻感受到無法抽身的那股力量。就像李宗盛唱的那首歌「時光不再,啊,時光不再」。時間的力量無法阻擋,人們無處可逃,但慶幸的是在賈樟柯的影像中有一塊休憩地,那是現實生活特有的樸素質感。
愛人的背影,城市的風,你曾聽過的那首歌,最細微的瑣碎,全部都變成記憶被擱在畫面里,這些無聊而模糊的碎片,就是現實最原本的樣子,我們經歷的生活被賦予意義,我們逃到影像里喘口氣,這大概就是觀眾總能在賈樟柯的鏡頭里找到共鳴的原因,畢竟,真的沒有人可以繞過時間這條河。
『玖』 山河故人影評
物是人非,山河猶在
——評《山河故人》主題
影片《山河故人》是由賈樟柯導演的電影。導演借用三個時間和三個空間維度分別講述了自己對故鄉、故人的深切情懷。電影用平淡的敘事口吻,卻在細節上處處體現作者的用心並打動觀眾,它將個體生命經歷悄無聲息地融入時代長河,歷經歲月洗禮,又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時光似水流年,在時代的洪流里靜默中穿梭,改變的是故鄉的人,不變的是猶在的山河。
一、鄉土中的家國情懷
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分別給我們對故鄉、故土之情做了最好的詮釋。三個人的名字早已說清了三個人不同的命運。濤兒,濤聲依舊;晉升,發財升高;梁子,山間樑柱。
濤兒始終呆在家鄉,她見證了流年歲月里城市的變遷和發展。這片土地賦予了她的生命,她的愛情,她的事業和她牽掛的人。她的留下是紮根於故土的留戀,是鄉土中的家國情懷。
晉生是時代的弄潮兒。他不斷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努力在時代的最前端行走。然而,作為時代寵兒的他,隨著時代的變遷發展和對金錢利益的追求,即使生活在發達的澳洲,也因不會英語而與澳洲主流社會脫節,最終還是選擇在自己所熟悉的本土文化中生存,與自己周圍的老同鄉聊天度日,訴說著對故鄉的思念。
梁子,一個淳樸憨厚的礦井工人,他在得知自己一直愛慕的濤要嫁給張晉生時,他最終選擇離開汾陽這個傷心之地。他漂泊到了河北邯鄲,在外地繼續礦下謀生,使他重返故土的是他的肺病。由於病情惡化,走投無路時的他,最終還是回到故土。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空下,理應產生不同的想法。但在《山河故人》中我們看到的是在時代變遷下的人們對故土的思念,是文化回歸,是故土中的家國情懷。
二、 電影符號里的山河回憶
「當愛已成往事,文峰塔挺立,山河猶在」。整部影片除了人物與故鄉的矛盾拉扯出了對家鄉的思念,還從各種不同的場景中展現了人們對山河的回憶。影片的三段,分別講述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故事。而相應的,電影的畫幅也對應了4:3、16:9、2.35:1的三種比例,導演用畫幅和比例來講述時間線,以此來訴說時代的發展與變遷,讓觀眾去尋找其中的「山河」和「故人」。
片中一頭一尾舞蹈呼應,同樣的節奏,不同的內涵。從洋溢的舞姿到穩重的步伐。舞動著的是對歲月的致敬,對往事的回憶,對故土的留戀。佇立的文峰塔在傲雪中靜靜地看著滄海桑田,世代的變幻,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成為了故土的回憶符號。一小串鑰匙聯系了梁子與濤兒的愛情和友誼,聯系著濤兒對孩子的懷念與不舍。它打開了梁子多年的心結,打開了Dollar未來故鄉的追根溯源,打開了每一個人對故鄉的回憶。
三、物是人非,文化依舊
從昔日的友好夥伴,到最後的山河崩裂。裡面的每一代人都經歷了迷惘,躊躇與改變。在「過去」的段落中,梁子是生活在過去迷惘的人,濤兒是在未來與過去中躊躇的人,而晉生是擁抱未來改變的人。在「現在」的段落中,濤兒是留在過去的故人,晉生是躊躇的人,Dollar是擁抱未來的人。最後到了「未來」段落,晉生是留在過去的人,Dollar是在躊躇中徘徊的人,而擁抱未來的人可能已是其他人了吧。這三段的「變」與「不變」是對英文片名「Mountains May Depart 」的最好的詮釋。即使三角形在穩定,經歷了浮生滄桑後也會經歷崩塌與分離。
我們能感受到片中主人公經歷的每一個段離別後滄桑巨變中帶來的湊砣歲月,同時,也能感受到每一個人在時代發展下對故土深沉的愛。我們都無法留住曾經和過去,但深藏於我們中國人心中的文化根源會傳遞下去。從宏觀的鄉情,聚焦到一把鑰匙的傳承,細膩中流露出文化的堅守。即使物是人非,但文化依舊傳承。
時代的變化是不可逆轉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事情看似不變,實則又好像改變了不少。在當代中國物質快速發展,人們的舊有情感也在快速消逝的圖景中。當我們保持自己真實的內心,珍惜每一個階段陪你走過的人。雖然在物是人非的快節奏生活中,也能找到那屬於自己的山河與故人。
『拾』 電影《山河故人》賞析
《山河故人》的敘事結構選取了1999年、2014年、2025年三個時間點,講述主角張晉生、沈濤、梁子等人或因為感情、或為了生活,彼此由相聚到最終離別的故事。影片以人物的離合為主線,片中離別的場景隨處可見。
無論是好友為爭奪愛人反目、夫妻彼此感情失和而離婚,還是年邁的老父親突然因病逝世、親生骨肉遠走他鄉,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被逐漸放大,進而引發觀眾共鳴。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這句印在電影《山河故人》宣傳海報上的台詞。
將影片中所有突兀的歡聚與離別凝聚起來,展現在了觀眾的眼前。影片中的情感動人心弦,讓眾多觀影者開始反思自己對於父母和家庭的關系越是關系親近的人越容易彼此傷害,比如父母、愛人;父母在不遠游已經作古。
離開了山河的人們不知是否也會與故人越來越遠;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回家的鑰匙。而除了關注小人物的故事,這三個時間點的生活狀態描繪,也暗含著對於過去、當下、未來的對比、想像及思考。
相關信息
1999年,汾陽姑娘沈濤陷入了與小鎮青年張晉生和梁建軍的三角戀中,她最終選擇了追逐金錢的張晉生,梁建軍則只能鬱郁離開。2014年,沈濤與張晉生離婚,張晉生帶著兒子Dollar再婚並去上海生活,而梁建軍因為身患絕症回到家鄉,他在無奈之下找到沈濤借錢治病。
由於沈濤的父親去世,Dollar回到了汾陽參加葬禮,沈濤深感兒子的變化,知道他不可能留在自己身邊,只是把家門的鑰匙給了他。2025年的澳洲,Dollar長大,在中文學校學習,認識了張艾嘉飾演的老師,老師與前夫離婚後,也處在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中。
恰好與進入叛逆期想要追求自由的Dollar心靈相通,兩人發生了一場忘年戀,Dollar雖然一直掛著母親給他的鑰匙,但他已經想不起母親的名字,只記得她叫濤,波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