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八佰如何用光線來分析人物
運用了大量明暗對比的高反差用光,將周圍環境淡化,突出人的面部,特別是眼睛,展現了在絕境中戰士們的心理變化。縱觀《八佰》中的攝影,無論是色彩還是光線都頗為考究,泛綠的色調和出色的光比構成了影片的視覺基調,與優秀的配樂共同傳遞出慘烈而悲壯的氛圍。
㈡ 羅生門光線分析
光線可以把電影人物的外型塑造得很醒目,而且還能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以及營造人物所在的典型環境和特定氣氛,用以供托和渲染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在營造影片內在真實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羅生門中多襄丸、女人、丈夫在林中所謂的搏鬥、強占,此時林中射下的星點如劍光般刺眼,汗珠升騰熱氣。多襄丸與丈夫搏鬥,眼中射出的光仇恨而犀利;女子被多襄丸玷污時則整個畫面光暈,說明女子的絕望、無奈,對感覺的麻痹遲鈍;後女子要求殺害丈夫,女子眼神則充滿了乞願、邪惡,把光將眼睛表達內心活動運用得純青。在現代電影藝術家手中,光線如同畫家、雕塑家手中的「筆」和「刀」一樣,成為烘托、渲染環境氣氛,刻畫人物、展示人物復雜而真實的內心世界的有力工具,黑澤明不愧為大師。其他電影如《亂》、《七武士》皆可一看,雖然有時候有點誇張,但卻是將情節表達得很好。
㈢ 電影麥克法蘭的光線分析
摘要 電影麥克法蘭鏡頭運動的表現形式:方式一:以拍攝對象的運動為主,這種方式的運動雖然鏡頭沒太大動作,但通過演員的走位設計讓畫面顯得豐富。人的走入走出,走近走遠,運動方向都可以用來製造動感。 方式二:以攝影機的運動為主,攝影機在空間中運動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它可以藉助三角架,軌道,升降機,或人的身體進行各種軌跡的運動。這種運動方式更容易去交待事情,可以很好地控制觀察的順序。單從畫面上看,如果你嫌攝影機前進太簡單,可以同時加一個搖攝,並再用升降機升高。
㈣ 求大神 幫忙 一部電影的 景別 構圖 色彩 光線 角度這四個方面的分析
你應該是學攝影之類的吧,我簡單給你說下,比較通俗。你自己嘗試分析
1景別:說白了就是景象的遠近大小,去看景別作用,很好分析
2構圖:就是組合,如何搭配景象來表達什麼,形成了如何一個意境
3色彩:冷暖一般與情感同理,冷色佔住一般表達血腥、殘酷、寂寞類消極的,暖色則相反(一般哦,並不是所有)
4光線:就是順逆光,結合3色彩。
還有上面4個是相互聯系的,一般結合起來賞析
你隨便找部電影的一個片段就很好分析了
我不是專業學攝影的,只是根據看電影的經驗,僅供參考。
給你提供這些方面做得不錯的電影代表:
《陽光燦爛的日子》(被學編導、攝影的考爛了)
《那山那人那狗》
《太陽照常升起》
《向日葵》
《情書》
《可可西里》
《千里走單騎》
㈤ 光線在影視影像中有怎樣的藝術功能
光是造型元素的主要構成要素之一,光直接作用到觀眾的感官,能夠讓觀者體會到畫面的情緒,感受到影片的基調,觸動到情節渲染的氛圍。
1、光的人物造型功能
首先,光對突出人物特性有著重要的藝術功能。在眾多影片中,我們為了彰顯某個人物的形象,經常會使用特定的光線將其襯托出效果,最為我們熟悉的就是,在《西遊記》里,如來佛祖永遠都金光環繞,耀眼璀璨,就是為了突出其偉大至尊的形象。
光已經不僅僅是讓我們更清楚更明白地看清事物,而是賦予了一定的藝術功能,理解了光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揣摩創作者的意圖以及影片所蘊含的深刻內涵。
㈥ 怎樣全方位的對一部影片進行分析
不知你是要詳細的講解還是要概述的。我這里有一份講解詳細的!也是曾經從別人那裡COPY 的,希望對你有用~~~ 一 主 題
正像其它藝術作品一樣,影片的主題是電影作品中的靈魂和精華,也是我們為之迷戀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在看完電影以後所總結、歸納出來的「心得體會」、「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而是電影創作者的目標追求和靈魂凈化。
電影藝術的主題往往不是簡單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義的。需要我們整體的把握。
通常人們理解的影片主題應該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層次:
1.影片的內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圖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敘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體現在充滿
視覺造型特點的銀幕效果上。
2.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
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
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凈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的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題,領會導演的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的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的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的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的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8)我們在視覺生理上和審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對影片產生認同和共鳴?
9)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影片中的風格樣式、敘事結構、造型風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讓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10)對於這部影片除了大多數公眾的意見以外,你有什麼不不的意見和看法?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復地、深入地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題不搞清楚,分析就無法透徹。
關於影片主題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閱讀、段落拉片。同學間討論和分析寫作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二 結 構
影片分析中對影片結構的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們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學經常會忽略分析影片結構,甚至,根本不去關注。其實,電影的結構是電影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導演根據影片的主題、內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各諸要素合理、有機、完整地組成一個視聽整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影片的結構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統工程,我們認定的電影的結構分析應該包括:
二.劇作結構分析:
劇作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設置,情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分析。
從電影的創作規律研究表明:戲劇性結構的電影無非是無數件有因果關系、有內在聯系的事件,有機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終構成一種結局。
縱觀世界各國故事片電影的樣式,電影的敘事結構、電影 的劇作結構及故事的結局基本是四種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預料之中;
B、情理之外,預料之中;
C、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D、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系」「偶然關系」「必然關系」和「戲劇關系」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非戲劇性結構的電影,在表面構成上,會更為隨意,更為自然和偶然的,許許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機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後形成上,無非是形成兩種模式「n個體無意識形成集體的有意識。2)整體有意識形成風格的有意識」。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表現在劇作的合情與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構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
情節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體分析。
傳統的電影情節,往往是順序型的,線型的排列關系,現代電影的情節則更為復雜,更為混淆。但電影的情節和細節是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的敘事情節,在總體上構成影片的框架;電影的細節與元素構成影片的內容;電影情節的推動,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著重依賴於人物的動作和細節的設置。
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置是十分依賴的。
現代電影中,對於敘事中的細節越來越重視,用細節的動作和細節的場面積累來推動情節。這種電影的特點是:重視細節的強調,重視細節的重復,形成影片內在的結構,注重細
節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對人物的塑造和對情節的幫助。
總體來講,影片的結構是導演風格和主題思想表達的最重要的手段。經分析發現,電影的敘事結構、劇作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
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三 人 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
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
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
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
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四 場 景
場景——是影片敘事的基本載體和影片特定的空間環境。
場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現代電影的場景,可以是現實空間環境,也可以是非現實空間環境,但是,這兩種場景的存在,都要求要體現和反映劇本中規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場景存在的方式和種類,大體上可以劃分成如下六種:
1) 內景——在攝影棚內,專門為影片的拍攝搭制的人工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有限,拍攝的環境完全要布置,光線的處理可以比較細膩,拍攝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觀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廣闊,往往要選擇局部進行拍攝,或者是對局部進行加工才能拍攝,由於受自然光線的限制,光線的處理要選擇光線
的時機。
3)實景——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自然建築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存在,往往不是為了影片的拍攝。這種場景空間十分真實,具有生活的氣息,但是,有明顯的建築結構關系,拍攝起來也受一定的限制。
4)場地外景一為了影片的拍攝,按一定的比例,專門在選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工搭制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攝要求。但是對總體美術設計的要求比較高,也會受到自然光線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於配合特技拍攝的小比例人工場景。這種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與實際的自然場景拍攝在一起,美術設計的透視、比例十分的重要。
6)計算機模擬景——利用計算機(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現實的場景環境。
現代電影中,電影場景的構成有如下的幾種特點:
1) 影片的銀幕空間是由多種類型的場景以不同的順序和方式組成的。
2) 同一場景內,可以開展和表現一場戲,也可以開展、表現多場戲。
3) 一場戲可以在一組場景或多組場景中展開。
4) 影片中的場景的視覺效果,參與影片的敘事和造型,從而推動影片情節的發展。
5) 場景的變化越來越趨向於多元化。
6) 影片的構成上,場景交替變化、交替運用越來越頻繁。
7)刀特技合成,虛擬現實的場景的出現和使用越來越廣泛。
8)影片中的場景在視覺造型和視覺風格上越來越影響和決定影片的風格。
電影場景,首先是一個空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影片某一個段落的人物、敘事、動作對話的構成與處理。場景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概念,例如:操場(街道、河邊、廚房、衛生間、車內。影片中的場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沒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區的別墅,嚴格的意義應該是一個場景,但是,在具體的拍攝中,室內的戲和室外的戲,我們在拍攝和表述上往往又分為兩個不同的場景。
電影場景其次有一個時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這個場景所表達的敘事、動作的時間關系。正如我們經常講的:就影片敘事而言,換鏡頭就是隔時間;換場景就是換時間Z換場景就是換空間。
通過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們發現,電影中場景的選擇、利用、排列、構成,會影響到以下幾個問題:
1)場景決定影片的風格:場景的選擇和具體的運用,在宏觀上就決定了影片的敘事風格和造型風格。我們常常講:外景利於影片的氣氛。內景利於影片的光線運用;實景利於
影片的空間表達。外景出意境,內景出戲,實景出調度。
2)場景影響影片的空間感覺:電影中外景的出,現,無論場次的長短、多少,都會在影片中形成一種整體的空間規模。感覺和效果。而在內景的拍攝中,我們會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感覺,顯得影片空間變化較多,但不完整。
3)場景制約人物形象的塑造:電影中外景的應用,使得人物的表達更為有環境依據,使人物在敘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內景的應用,優化了攝影的造型
元素,在視覺上更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於人物的「戲」的表現。
4)場景關系影片的影調構成:由於影片中場景的有意 識、無意識的變化,影片中的地調關系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構成影片的不同場景的不同的初調效果。
5)場是決定一段敘事情節的完整: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可以清晰、明確地完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敘事情節,也可以僅僅是表達敘事情節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我們也要關注場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場戲,是一個表述性的語言,是一個實際增節的稱呼,更是一個獨立的事件的表達方式。實際增況往往是;一場戲有可能在一個場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幾個場景中完成。
由於電廠中場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們在選擇場景的時候要特別地道憧和准確。
根據我們對現代電影的分析,電影中的場景構成方式越來越靈活,場景的數量越來越豐富,這樣,有利於影片的敘事,有利於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於影片的風格表達。因此,電影場景的運用規律是我們要進行細化分析的東西。
五 景 別
電影的景別,是一個電影鏡頭和畫面的視黨形式的表述語言。表面上是一個造型元素,實際上是一個教事的手段。
景別最最根本的含義,是表達畫面所包括的范圍。電影景別的劃分大體上有如下的幾種形式;l)大遠景,2)遠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對近景,8)特寫,9)大特寫。
電影中的景別,是影片視覺效果、導演語言風格的外在形式之—。決定影片風格,決定敘事風格,決定視黨風格,決定導演風格。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過程中,對於影片的是別的把握重點是在於全片,而不在於具體的某一個鏡頭。分析的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1.影片全片的敘事過程中,以什麼樣的鏡頭畫面景別為主?在影片中是一種什麼樣的主導趨勢?對影片的風格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2.場景中重要的人物對話鏡頭是以什麼樣的鏡頭景別為主?鏡頭景別變化之間有什麼樣的規律和特點?對於影片中的人物刻畫和敘事的推動有什麼樣的幫助?
3.電影場景中的內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外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這兩種景別交織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特別是要分析景別分別在外景和內景當中對於人物、敘事、對
話、動作的表現和表達都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4.每一個場景的開始的鏡頭和結束的鏡頭的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鏡頭剪接中景別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規律?
5.全片中,鏡頭畫面的景別的變化幅度是什麼?對影片的節奏有什麼樣的影響?景別的這種變化對影片的敘事有什麼樣的幫助?
6.分析在動作的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鏡頭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形式?
7.景別的運用以及最終畫面完成的效果對於影片的風格有什麼樣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別運用,對於畫面的構圖有什麼樣的影響和幫助?
9.分析景別的應用對於環境的氣氛,空間的表達,場景有什麼樣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別對人物形象和人物動作的表達。我們看到的影片,有的時候,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個特定的景別,在有些情況下,不同的景別對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敘
事內容、不同的情緒要求、不同的動作表達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電影的景別對影片的節奏所起的作用。
因為字數太多,我就分成兩次回答了
㈦ 羅生門從光線角度寫的影評
電影《羅生門》影評
在生活中,有一段經歷叫做歷史;在電影中,有一種影片叫做經典。今天寫的影評就是關於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羅生門》。《羅生門》自1950年上映以來,由於其各個方面不俗,不僅在日本引起了轟動,還在歐洲,美國掀起了巨大的熱潮,隨後便在威尼斯,奧斯卡等各大電影節斬獲大獎。除了這些宏觀上的優越,下面我就從電影微觀的方面向大家充分剖析這部影片,從而讓大家更好地展示這部經典。
在觀眾眼中,故事的情節永遠是評判電影好壞的最重要的也是最直觀的依據。《羅生門》講述的是一個武士和他妻子路過荒山,遭遇了不測。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慘遭殺害後,事件的所有關系人對事件的不同回憶。原本這只是一件很尋常的刑事案件的調查,可為什麼能夠牽扯出那麼多的故事呢?影片中通過目擊者砍柴人和和尚、兇手、妻子以及借武士亡魂來做證的女巫的回憶來還原事件的真實。可是,他們的說法各執一詞,讓整個事件更加撲朔迷離。之所以同一件事情,他們的說法會有很大的不同,是因為他們各自都想掩飾自己的過失,減輕自己的罪惡,美化自己的道德,從而編造出一個個美化自己的故事。這種不信賴和不可知性,徹底揭示了人性的丑惡。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丑惡正是這個社會的普遍現象,人們才會習以為常以至於更會以看熱鬧的心態來觀看這部電影,電影看完了,自己也就失去了知覺了。要是一部電影只是向我們展示些這種東西,那它便失去了主梁骨,將無法深藏於人們的心中。幸好在影片的結尾,電影一改之前的畸形世界觀,而是轉為一種可信的心態,贊揚一種人性的美。也許真的是陽光總在風雨後,只有經歷了種種的謊言之後,我們才能發現到真實和信任的光輝。結尾短短的幾分鍾,我想它更像一把利刃,直戳我們的內心深處。它將永遠佇立在我們的心中,從而能鎮住我們心中的惡魔。直到現在,它還在我們的心底。
有了深刻的故事沒有很好的講述故事的能力,也純粹就是浪費了一個好故事。可是《羅生門》不僅是一個美好故事的製造者,更是一個優秀的講述者。它將這個故事通過完美的技巧向觀眾講述了出來,從而讓所有的聆聽者都沉醉於故事,將故事的精髓深藏於心中。影片一開始就從大雨中的羅生門下的砍柴人和和尚的對話進入,一下便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當觀眾迫不及待的想要繼續聽下去的時候,影片便開始了各種回憶。當觀眾聽完所有的說法之後,都在感嘆世界的不真實的時候,電影又回到了現實,在大家看到砍柴人抱著被遺棄的嬰兒回家時,又讓我們從過去回到現在。當我們看到現在的畫面,一下便將我們從虛幻拉回到現實,原來現實不是這樣的,原來現實中也會存在美好。頓時,之前的不信任好像距離我們很遠,甚至是假的。《羅生門》採用這種別樣的倒敘的敘事方式,將觀眾輕松地帶入到電影事件中,感覺好像身臨其境。最後又回到現實,使觀眾也從電影中回到了現實中,這次思想上的穿越同時也使故事想要表達的精髓更加深入人心。
一個完美的故事,必定有一些故事的演繹者。《羅生門》中的演員陣容相對比較簡單,總共也就是這幾個故事的回憶者。要想將故事講好,可想而知,這是多麼的挑戰演員們的功力的,但他們做到了。當原本需要兩個人進行的對話讓一個人來完成,演員們的演繹絲毫沒有讓我們感覺作假。當要對話的時候,他們採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加上自己的面部以及肢體語言展現的十分真實,觀眾們絲毫沒有感覺到演員是在演。一部電影當觀眾看不出演員是在演的時候,演員的表現便是完美的。
一部電影,想要將更好的視覺沖擊帶給帶給更多的觀眾,便要將所有的故事情節用攝像機經他們一點點的記錄下來。此時,影片的拍攝便顯得很重要。
由於影片對演員的面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的呈現表較多,所以就拍攝的景別上說,影片主要採用中、近景的景別。採用中、近景的景別可以突出被拍攝的主題,充分展現演員們的面部表情等細節,這樣會展示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和內心世界。同時也讓觀眾與影片中的人物形成交流感,讓我們感受到主人公內心的糾結與掙扎。
畫面是電影的基礎,當影片想要通過畫面傳達什麼涵義,什麼東西該進入或者什麼東西不該進入電影中,構圖便顯得尤為重要了。在《羅生門》中,攝像師幾乎都是將被拍攝的主體置於畫面的中央位置,這樣會給大家一個強烈的視覺形象。從武士被殺到各自的回憶,他們都處於畫面的中央,因為整件事情都給人一種很嚴肅的感覺,只有當主人公置於中央,觀眾才會感受到影片的嚴肅。不過這也加強了整部影片沉悶的氣氛。
《羅生門》是一部經典,不僅體現在影片的故事性,同時也體現在整部影片在鏡頭上的運用。他的獨到不僅體現在一種鏡頭,而是多種鏡頭的融合。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電影中的固定鏡頭和跟鏡頭的運用。影片的開始,攝像師就大量的運用固定鏡頭,而且大多數都用到了長固定鏡頭。在這種情況下,框中的所有對象的所有運動都展現在畫面中
㈧ 淺析電影《教父》中的光線運用
提起電影《教父》,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它是黑幫犯罪片中影響至深的一部經典、影史中不可不看的一部佳作,更讓人記住了一位充滿人格魅力的教父。
下面我就帶大家來淺析電影《教父》中光線對人物的塑造,導演將演員置身於各種類型的光源的前面,使得演員的面部模糊陰暗或形成剪影效果,同時結合不同的情境,深刻地刻畫了人物內心的波動。
老教父一出場就很神秘,他完全隱藏在陰影里,觀眾對他一無所知。就算隨著電影的推進,觀眾終於可以看到他的正面了,可是他臉上的光線一直是曝光不足的頂光,讓你看不清他的眼睛。
深邃的眼窩,陰影中的眼睛,導演給把老教父塑造的高深莫測,深不見底,觀眾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的了解這個人物。
電影中另一個主人公老教父的兒子邁克剛出場一直以側光為主,這種光線會讓人物立體感明顯,就是會讓觀眾一眼看穿人物。在這個時候的邁克還是比較單純的,也不願意參與到家中亂七八糟的事務中。
可是隨著老教父被刺殺,邁克慢慢地攪和到家族事務中,電影中他臉上的光線開始有了調度進陰影的鏡頭,並且出現了好幾次。而且陰影也是一次比一次深。這個時期他在黑與白之間徘徊,我們也開始有點看不透他了。
逃亡西西里,由於遠離是非之地,陽光再一次出現在邁克的臉上。這一時期他又彷彿回到當初那個單純的他。
可是等到他返回紐約,接過老教父傳下的家族首領的位置,完全陷入家族事務中,我們再來看看邁克臉上的光線,是不是很熟悉。正是老教父的專屬光線,頂光,眼睛隱藏在陰影之中,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完全看不懂他了,說明在這個時候年輕的邁克已經成長為新一代教父了。
㈨ 電影光線名詞解釋
電影作為一門視覺藝術,傳遞的就是一組連續的活動影像信息,而這一信息的傳遞過程就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將光線傳遞給人的視覺感官神經系統的過程。
基本介紹
1、電影光線
電影用光的方法有多種。
按光位分,可分為順光、側光、頂光、底光等。
按光質分,可分為聚光、散光、軟光、硬光等。
按光的方向分,可分為前置光(光源在前)、側光(光源在側)、背光(光源在後)、底光(光源在下)。
按光的亮度分,可分為強光和弱光。
按光調分,可分為低調光與高調光。
2、電影光線的功能
Ø 完成攝影畫面曝光工作,實現影像確立
Ø 控制畫面亮度水平和反差關系
Ø 決定場景氣氛效果
Ø 突出、強調被攝體的造型特點
Ø 為影片確定視覺基調
㈩ 光線是如何決定影片的整體氣氛和情感基調的
首先光線在電影中起的作用毋庸置疑!
個人覺得,決定影片的整體氣氛和情感基調的因素,光線不是全部,只是其中之一!
一般導演會利用光的強弱來烘托場景的整體氣氛,像歡快 開心 正派人物出場等,用的都是比較明亮的光線烘托場景!相反令人悲傷 難過 憤怒的場景會用比較暗淡的光! 還有很多種不同強度的光線去烘托不同情感的場景!比如浪漫的場景會用比較柔和的光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