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做競品報告
你一套競品分析的模板
1、市場趨勢、業界現狀;
2、競爭對手的企業願景、產品定位及發展策略;
3、目標用戶;
4、市場數據;
5、核心功能;
6、交互設計;
7、產品優缺點;
8、運營及推廣策略;
9、總結&行動點。
除了定期輸出競品分析報告外,我建議情報收集&競品分析工作要持續地搞下去。堅持每天收集行業情報,每月定時輸出一份競品分析&行業情報報告,然後再與團隊成員溝通,一起頭腦風暴。
❷ 競品分析怎麼做
網路上關於寫產品競品分析的文章很多,做運營類競品分析的文章比較少,所以今天拋磚引玉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分析競品運營中的思考和心得。
每天發生在我們APP里各種變化都是值得運營學習的最好材料,尤其是競品的變化,更是有許多與自己直接相關的經驗可以學習。
通過觀察和分析競品,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動態變化,市場格局,找到細分機會;獲取靈感,吸收經驗,策劃優質活動。當競品出現殺手級功能或病毒型活動的時候,也能夠迅速跟進,被對手驗證不成功的活動,我們也可以少走彎路。
1.報告閱讀體驗要好:
要充分考慮到閱讀報告人的體驗,能夠讓他清晰地理解到你的觀點、論據。一般我們在認真看長文件之前,都會先快速拉一遍掃一眼,對於閱讀體驗差的文件,都會下意識地認為這份文件的質量不會太高。
閱讀體驗好,有幾個具體的注意事項:
a. 要有目錄,章節結構明了,規范段落,加上「1.1、1.2」這樣的標識。
b. 排版清晰,段距、行距適中,字體大小有層次感。
c. 圖文並茂,多用圖表,不容易描述的地方要加截圖。
2.一定要有結論:
分析報告不是小說,一定要有結論!不能讓別人看了你很長的研究論述之後,還要費盡心思猜你想要得出的結論。
即使分析的對象比較復雜,目前無法准確判斷得到推論,也是有一個「結論」,即「情況復雜有待進一步研究」。
分析的結論一般可以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對研究對象的分析總結,二是對自己的行動建議。
3.觀點和描述不要過於主觀
過於主觀的分析,很難讓人信服和接受。即使有主觀感受,也試著分析一下,是由哪些客觀原因造成的?
舉例:「這個界面我比較喜歡"就比較主觀,可以分析下喜歡的原因是什麼?是更簡潔?間距合適?色彩更好?效果很酷?
「這個下單流程體驗還不錯」也比較主觀,好在哪裡?載入更快?步驟更少?更符合原有習慣?支持支付方式更多?
如果比較復雜的主觀描述,可以用打分替代。
比如對於某個模塊的體驗,描述好不好的如果用詞語的話,就會有「還行」、「很好」、「很棒」、「不錯」、「牛逼」、「超贊」的話,就不好進行對比,到底是「牛逼」更好,還是「超贊」更好?
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對於這個方面用分數進行衡量,比如用0~10分對這個體驗進行打分,這樣就能夠相對客觀地得出不同產品更直接的對比了。
4.求職提交報告的建議
在結構清晰的情況下,字數多、頁數多一般代表你的投入了很多,這會在態度上首先贏得一部分加分。
寫整體競品分析比只分析求職產品風險小一些,因為只分析求職的這家產品,不太可能在認知上超過面試官,有亮點也不容易出現,有紕漏卻很容易顯現,加上競品一起寫就會更容易出彩。
報告最好生成在線鏈接,再用短鏈接+二維碼工具生成一個二維碼,嵌入到簡歷中,方便HR打開。
最後說的話
其實要完整看完這篇完整挺不容易的,要實際開始寫更不容易,甚至是痛苦的,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畢竟對這個行業不夠了解,需要消耗大量腦細胞進行學習、思考。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寫競品分析報告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成長的機會。
不想寫、懶得寫的人會逐漸落後,相反的,能夠沉下心來寫的人,能夠在職場上逐漸擁有一個差異化的競爭力。
你想什麼時候開始寫一份呢?
❸ 競品分析是怎樣煉成的
競品分析是怎樣煉成的
文章結構
文章結構可大致分為:
1. 市場狀況:對行業簡單進行一個分析。
2. 體驗環境:主要介紹一下體驗的APP的版本以及手機操作系統版本、時間、體驗人等信息。
3. 需求分析:可簡單描述用戶畫像、用戶痛點、以及使用場景描述。
4. 競品分析:
確定競品:選擇競品的理由。
根據用戶體驗的五層來進行維度劃分,剖析產品。在這十六篇競品/產品分析報告中,其中有六篇文章中按照用戶體驗的五層或某幾層來寫。
用戶體驗五層分別是: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
戰略層:產品的目標、產品的定位以及優勢的對比。
范圍層:包括哪些功能,滿足用戶的哪些需求。存在多個競品時,用表格列出產品功能對比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范圍層更傾向的是描述這個產品給用戶提供了什麼。
結構層:產品的功能結構,一般都附上自己做的產品功能結構圖說明,或者對其客戶端的框架進行對比。
結構層是整個的一個概念結構,如何讓零散的需求成了一個整體,呈現於用戶面前。
框架層:交互表現的描述。
結構層中有大量的需求,我們進一步提煉這些結構,確定具體詳細的界面外觀、導航和信息設計。
表現層:UI設計給人的感覺。相對而言篇幅較少,主要是描述界面的顏色、配色方案或布局風格給人視覺上帶來的一些感受。
也有很多優秀的競品分析報告並不是按照用戶體驗五層來撰寫,但都有其自己的一套邏輯。其中並不可少的一點是產品功能點的分析。
5. 商業模式:適當說一下用戶運營、盈利模式、市場推廣方面的一些總結。篇幅較短。
6.總結與思考:實際上自己對這個產品思考的一個匯總。在這里可提出改進意見,語言宜精煉。
文章內容
文章內容表現形式:
引用多方數據論證
適當截取APP圖片說明
文章層次清晰,且在每一個點講述完之後,會附上自己的思考分析。
不同競品分析的文章內容各不相同,唯一相同一點的就是作者對產品有深入的思考,並且用簡潔易懂的語言表達清楚且提的改進意見基於用戶痛點。
數據來源
看到很多人都在這些文章的評論區裡面問,數據是從哪兒來的啊?其實作者都有寫明。
總結
文章結構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對其同維度產品需擁有一定了解。盲目地貼圖、復制來寫競品報告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❹ 請問競品分析報告怎麼寫
這份報告為什麼做?
這份報告為什麼做即這份報告的目的,如果是競品分析的話,那麼分析競品的目的是什麼?是有一個問題點需要改善卻想不到對策打算看看競爭對手怎麼做的?還是為產品迭代過程中的定期優化尋找方法?亦或是了解自己與競爭對手在功能設置上的不同之處?還是為了驗證某一想法或了解對手動態?
這份報告給誰看?
給誰看是第二個需要想清楚的問題。報告是面試的時候給考官看?是自己作為產品經理方便自己整理思路?是內部溝通和跨部門溝通的需要?是給領導或決策群請求支持的素材?還是給產品團隊成員?亦或是研發和測試人員?針對不同的受眾應當有不同的側重。
這份報告應該輸出什麼?
這份報告輸出的是什麼?應當結合前兩點來決定。即這份報告所作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給誰看?他想從報告中知道什麼?你想讓他通過報告了解什麼?想清楚前兩個問題,第三個問題就迎刃而解。需要注意的是報告一定要有相應的結論,沒有結論的報告只叫展示。
以上三點不僅適用於競品分析報告,通用於各類報告的基本前期准備。
體驗環境
市場狀況(市場容量、競爭格局、市場佔有率分布)
行業分析(歷史變化、發展趨勢)
需求分析(扮演用戶、選擇研究對象)
確定競品(產品咨詢收集、選擇服務/目標用戶相同或類似的產品)
競品對比(多種分析方法)
商業模式異同
業務/產品模式異同
運營及推廣策略
歸納和結論
❺ 如何撰寫競品分析報告
這個可以有兩種方案,一是簡單的分析,主要得出宏觀上的結論,二是詳細地分析,是為了得到某些具體指標。
一,簡單分析,比如,市場區域,有何相同與不同,產品面對人群的比較,價格的比較,等等,進行比較粗略的分析比較,是為了從宏觀上、概念上得到一個判斷,這是為了做初步決策所必需要做的事情。
二,詳細地分析,可以就某個宏觀分析之後,具體展開分析。可以列出許多個點來,進行一一比較分析。
鑒於你提的問題比較大,建議還是找一份模板來看看,時間所限我未能詳細回答你。
❻ 這競品分析報告
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之前,都會做一下競品分析。所謂競品就是競爭對手的產品。競品分析是指對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比較分析。競品分析報告是產品經理在實踐過程中經常寫的一種報告。
通過競品分析報告,可以讓產品經理隨時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市場動態,掌握對手的產品策略,資本背景,保持對市場的敏感,為自身制定產品決策提供參考,獲得新的切入點,快速自我調整並保持優勢。
1、如何確定競品的種類
競品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直接競爭類:產品定位(目標方向、目標用戶需求、產品功能等)相似,這一類是最容易找到也最需要時常關注的競品。
間接競爭類:產品的目標人群可能相似,但是功能功能需求方面不太相同;或者產品的商業模式不同,單其他內容相似。
潛在競爭類:行業相近、業務相近的企業產品。
2、競品分析目的
不同競品分析報告的分析重點不同,具體的側重也有所不同,有的偏向於前期行業調研或公司發展,有的偏向於功能對比,有的可能偏向具體功能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於網路
3、競品分析獲得信息渠道
編寫競爭分析報告,獲得信息的渠道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公司的季報、年報。
(2)公司的官網(包括版本更新、人才招聘、企業最近資訊等)、產品論壇(用戶的反饋、客服的回答等)。
(3)艾瑞、易觀國際等數據網站的行業分析報告。
(4)行業媒體的新聞、論壇或分析文章等。
(5)從對方公司、相關渠道、市場、運營等部門獲得對方內部的消息等。
(6)作為用戶,使用對方產品,進行客服或技術咨詢等,獲取想了解的信息。
(7)尋找對方產品用戶(核心用戶、普通用戶等)進行訪談。
(8)網路指數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
4、競品分析維度
(1)行業分析:了解行業的整體情況,如產品市場佔比、包含盈利模式、代表性產品、目標用戶區別等。
(2)盈利模式:包括產品的盈利模式,盈利情況、運營的資本投入。
(3)產品技術:技術是否前沿、對於用戶迅速增加的壓力承受能力、穩定性、技術框架等。
(4)戰略層:產品定位,目標用戶是哪些(用戶特徵:地域差異、年齡差異、學歷差異、收入差異等)?核心需求是什麼?想讓用戶從產品中獲得什麼?
(5)范圍層:目標用戶的相關需求有哪些?應該有哪些功能?
(6)結構層:流程結構,用戶如何達到某個頁面,並且在他們做完事情之後能去什麼地方。
(7)框架層:頁面布局、按鈕、表格、表單、照片和文本區域的位置,是否達到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
(8)表現層:產品的UI和UE(即產品在交互和視覺上的體驗)。
(9)數據分析:包含盈利情況、推廣情況、用戶群體覆蓋面、市場佔有率、總注冊用戶量/裝機量/轉化率/日活/在線時長等。
在實踐中,數據的意義非常大,除了產品數據外,還包括營銷數據、經營數據、媒體數據等。總之,要根據不同的競品分析給出對應的建議和結論。
圖片來源於網路
5、競品分析方法
(1)SWOT分析法
S(Strengths)是優勢,W(Weaknesses)是劣勢,O(Opportunities)是機會,T(Threats)是威脅。SWOT分析法是最簡單的一種分析方法,就是將競品的優劣勢等表達出來,只需要簡潔體現即可,切記過度復雜。
(2)信息對比法
這是將上述需要分析維度羅列出來、幾個重要的維度包括:目標用戶、盈利模式、核心功能(功能的有無、功能的實現差別、用戶滿足的期望值)、UI和UE。
(3)十字交叉法(2×2象限圖)
此方法可以簡潔、直觀地呈現一些對比等,在象限坐標的選取上,可以因人而異。
進行競品分析時,大家可以使用5W1H的方法(What、Why、Where、When、Who、How),比如分析一個功能時,功能是什麼?解決了什麼問題?使用場景是什麼?何時使用?用戶群是誰?問題是什麼?通過什麼方式解決的?在此基礎上,可以對每一步進行質疑和自我思考。如對於Where,質疑:為什麼是這個使用場景?自我思考:還有哪些場景可以使用?
其實競品分析永遠可以做得更細,需要明確分析的動機,清晰自己的需求,以此來判斷做一個怎樣詳細程度的競品分析文檔。
❼ 如何進行競品分析
如何開展競品分析
一、以「人」為本的場景分析——你不懂我,憑什麼要求我懂你?
你若不懂得用戶需要什麼?憑什麼要求用戶懂你在傳遞什麼?
做不好的產品大部分源自於不懂用戶,不從用戶這個埠去下鑽。
用戶對你的產品沒有深度交集的原因一般有三個:
沒有get到用戶的利益/興趣點,吸引失敗;
交互過程中的體驗不友好,用戶中途產生了放棄;
用戶自身沒有需求驅動——沒有100分的產品,如果把前面兩點做到位了,相信體驗一定不會糟糕。
那麼,用戶可以通過這個產品為企業帶來什麼?
這里的重點就是場景:當用戶與產品發生交集的時候,交集成為了觸點;觸點串聯起來,就是我們說的場景。觸點比場景重要,因為搞不清觸點就串不出高價值的場景。
知道用戶需求/痛點,分析過觸點輸出了場景之後,便可以開展你的進一步的競品分析工作了。
二、重思路,求結論——六個不可取原則
競品分析的方法論並不是最重要的,我打算把方法論放到最後寫,思路先行。
拿起PPT就開始截圖的行為不可取。
競對的都是最好的認知不可取。
只截圖不分析的方式不可取。
只分析無結論的方式不可取。
只下結論沒有計劃的方式不可取。
有計劃沒重點的方案不可取。
三、競品分析需要有持續的業務/行業認知積累
這里尤其想說學習的重要性,主觀學習的重要性:
每天花10分鍾快閱各類資訊,必讀的有:行業動態、國內外資訊、新業態、國家政策;
每天花10-30分鍾去體驗/了解你的競對;
每天花30-60分鍾去看看消費者對你的吐槽;
每天問自己一遍,今天你是否比昨天進步了?
不要總是說你很忙,大家都很忙。再忙,也是有碎片時間的,這些碎片時間如果可以用來吸收一些碎片化的知識、認知,日積月累,也是相當可怕的。有些你看著眼前不重要的信息、資訊,在某一天某一個時候會真真切切為你帶來價值。
四、淺入深出的競品分析
主要的流程如下:(黃色標記部分為重點難點)
競品分析主要流程
下面,重點講下如何進行競品分析:
1. 確定調研目標
萬事開頭難,競品分析恰恰相反,是開頭容易,越開展越難。核心的目標其實就是為了自身產品提升去尋找機會點,競品分析是需求獲取的渠道之一。
挖掘機會這里重點講一下,就是有一個誤區需要糾正「競品都是好的」這中思維千萬不可以有,競品也有很多缺陷要你去挖掘發現,並且,競品的缺陷恰恰是你的機會點。
2. 選擇競品
這里的重點是:選什麼競品?為什麼選擇他?
關於選什麼競品?
——一般競品數量3-5個之間,本品+核心競對1-2個,還可以補充的是異業或者行業內做的比較優秀的產品。
為什麼選擇他?
——就是選擇標準的衡量,通常可以根據一些網路指數、行業排名、業務相似程度來確定競品。
3. 場景化競品
以用戶為中心的前提是清楚地知道用戶的需求。
從需求出發,以觸點為重點,以實現產品目標為導向,輸出競品分析的場景——場景簡單翻譯為「用戶動線」。
如果要對評價的產品做一份競品分析,你應該從什麼場景開始呢?
——圍繞用戶場景,帶入用戶視角,以看評價的場景為例,可以很輕鬆通過用戶觸點抽出用戶看評價時最關注的信息:有評價&有高質量的評價;圍繞這2個核心關注點,再去看本品/競品做的如何。這樣看起來,問題洞察是不是一點也不難。
評價產品的用戶場景
再繼續舉個例子:下圖是場景化競品中關於用戶動線的一個分析,一個頻道頁面中帶入用戶場景,可見該頻道動線比較復雜,用戶在使用中容易搞不清自己在哪裡。頁面層級過深不能快速分發流量,帶來流失的高風險(圖片模糊處理,主要想表達結構)。
場景化用戶分析的動線
繪制上面這樣的動線圖其實一點不難,卻可以快速實現對比。
4. 輸出結論
前面做了很多事情,但我常常形容為草稿紙。競品分析的過程是學習跟自查的過程,通過這樣系統的學習及思考,必須要輸出結論的。
然而在輸出結論的時候,你必須藉助更多的信息來論證你的結論或者你的猜測:數據、用戶需求、經營目標等。
所以,如果把競品分析理解為「截圖貼圖」,說明還處在入門級產品經理階段,充其量算試用期。
5. 宣講報告
其實這里對宣講人要求特別高,因為做競品分析的人是沉浸式的。他自己非常清楚各種模塊怎麼怎麼做的,但如果拿著PPT就長篇大論起來,聽的人會非常累。
宣講核心:
陳述清晰的競品目標,思路,結構;
差異點/你的結論/你結論的原因依據;
你的方案與計劃。
五、基於競品分析的延伸
產品都有極強的生命周期管理,從產品規劃到上線運營的全流程,需要持續對行業動態、產品體驗、價值去分析。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卓越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是提升裂變的一個過程,驗證成敗的關鍵即是用戶體量和優質用戶量了。
該方法主要是從產品體驗的角度來講競品分析,實際工作中視覺設計、交互設計、市場營銷、產品運營等角色,運用此方法分析競品體驗,在競品的選擇及分析決策中關注的點會有差異,大的分析思路是一致的。
❽ 競品分析里的總結怎麼寫
競品分析總結
競品分析怎麼寫
競品分析報告怎麼寫
如何寫競品分析
❾ 如何做競品分析
給你一套競品分析的模板
1、市場趨勢、業界現狀;
2、競爭對手的企業願景、產品定位及發展策略;
3、目標用戶;
4、市場數據;
5、核心功能;
6、交互設計;
7、產品優缺點;
8、運營及推廣策略;
9、總結&行動點。
除了定期輸出競品分析報告外,我建議情報收集&競品分析工作要持續地搞下去。堅持每天收集行業情報,每月定時輸出一份競品分析&行業情報報告,然後再與團隊成員溝通,一起頭腦風暴。堅持搞個半年一年,不僅可以讓你對行業動態了如指掌,而且也能提高自己的市場敏感性。
❿ 競品營銷分析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做
目的:對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比較分析,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功能、定位、策略以及市場動態,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競品分析的重點(如偏向前期行業調研或功能點對比或具體功能解決方案),知己知彼,找出差異化,方便梳理自己產品的思路。
一、競品分析報告結構(結構並不固定,供參考):
體驗環境
市場狀況(市場容量、競爭格局、市場佔有率分布)
行業分析(歷史變化、發展趨勢)
需求分析(扮演用戶、選擇研究對象)
確定競品(產品咨詢收集、選擇服務/目標用戶相同或類似的產品)
競品對比(多種分析方法)
商業模式異同
業務/產品模式異同
運營及推廣策略
歸納和結論
二、獲取信息渠道
1.公司季報、年報
2.公司官網(版本更新、人才招聘、最近新聞等)
3.產品論壇(用戶反饋、客服回復等)
4.艾瑞、易觀國際等數據網站的行業分析報告等
5.行業媒體的新聞論壇或分析文章等
6.從對方公司、相關渠道、市場、運營等部門獲得對方內部的信息等
7.作為用戶使用對方產品,進行客服或技術咨詢等,獲取想了解的信息(特別是產品實現規則等方向)
8.尋找對方產品用戶(核心用戶、普通用戶等)進行訪談等
9.網路指數、alexa.com、Google adplanner等
三、分析功能時可用5W1H的方法(what、why、where、when、who、how):
功能是什麼?
解決了什麼問題?
使用場景是什麼?
何時使用?使用多久?用戶群是誰?
問題是什麼?通過什麼方式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