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誰能給我詳細的介紹一下《角鬥士》這部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_D0Y67n_crf403_rJOA__A
《角鬥士》是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羅素·克勞、傑昆·菲尼克斯、康妮·尼爾森等主演的動作片,於2000年5月1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康茂德在篡位成功後下令殺死了馬克西姆斯的妻兒,之後馬克西姆斯為了復仇,於是和康茂德在角斗場上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斗的故事。2001年,該片獲得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獎。
B. 電影角鬥士的內容簡介
《角鬥士》該片講述了康茂德在篡位成功後下令殺死了馬克西姆斯的妻兒,之後馬克西姆斯為了復仇,於是和康茂德在角斗場上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斗的故事。
馬克西姆斯是一位戰功赫赫的羅馬帝國將軍,麾下的帝國軍團節節勝利,無堅不摧。行將作古的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非常賞識馬克西姆斯的才幹,有意選擇他繼承皇位。奧里利烏斯對馬克西姆斯的寵信招致皇儲康茂德的極度妒恨。
康茂德在謀奪了皇位之後便下令處死馬克西姆斯和他的家人。馬克西姆斯雖然免於一死,但還是被貶為奴,進而被訓練成一名角鬥士,為嗜血的人們表演一幕幕你死我活的搏殺。但是馬克西姆斯從未放棄復仇的心願,因為他堅信人的意志比皇權更為強大。最後,馬克西姆斯終於有機會與康茂德在羅馬城的大角斗場上進行一場生死決斗。
(2)電影角鬥士出現了哪些建築擴展閱讀
《角鬥士》是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羅素·克勞、傑昆·菲尼克斯、康妮·尼爾森等主演的動作片,於2000年5月1日在美國上映。
角色信息:
(1)馬克西姆斯
羅馬帝國的大將軍,驃悍勇武、戰功赫赫;為人重情義。原本馬庫斯決定把帝國交到他手中,然而康莫度斯在篡位後下令殺死了他的妻兒。他雖然免於一死,但還是被貶為奴,進而被訓練成一名角鬥士。為達復仇的目的,他借機接近康莫度斯並凝聚力量,從而點燃了羅馬帝國滅亡的導火線。
(2)康茂德
馬可·奧勒留的兒子,陰險狠毒,野心勃勃。他為了篡奪王位,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篡位成功後,他下令處死了馬克西姆斯的妻兒。他當上皇帝後的諸多惡行招致不少人的不滿。最後他與馬克西姆斯在角斗場上進行了一場生死角斗。
(3)露西亞
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女兒,康茂德的姐姐。她在自己的丈夫死後帶著兒子一起生活。她與自己的弟弟康茂德保持著曖昧的關系。篡位後的康茂德將她的兒子立為繼承人,這讓知道康茂德殺父篡位內情的露西亞處在深深的矛盾之中。
(4)馬可·奧勒留
古羅馬帝國的皇帝,康茂德、露西亞的父親。他獨裁了一輩子,同時也是一個厭倦戰爭的脆弱老人。他在臨終前決定把帝國交到大將軍馬克西姆斯的手中,然而他的這一決定卻遭致兒子康茂德的嫉妒。
C. 角鬥士的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主角馬克西默斯的原型是古羅馬將軍馬克利奴斯,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內容也是根據馬克利奴斯的經歷而改編,但是該片的編劇增加了一段虛構的事件:在馬庫斯·奧里利烏斯被他的兒子謀殺後,馬克西姆斯身陷囹圄,並且被流放到了北非 。片中一個羅馬角鬥士站在競技場中央等待國王決定生死的場景出自法國學院派畫家讓·萊昂·熱羅姆的作品《Pollice Verso》 。
場景搭建
片中出現的羅馬帝國市中心景觀是由200名英國技術人員和100名馬爾他工匠耗時19周搭建而成的。羅馬競技場是該片外景地的中心建築,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在看到真正的羅馬競技場以後,認為拍攝該片所使用的競技場太小了,於是該片的製作設計師根據英法浪漫主義畫家的作品擴建了競技場。競技場的建造充分遵從了原樣,可由於時間和場地有限,劇組不可能完成一個完整的全尺寸復製品,於是藝術指導阿瑟·馬克斯的建築團隊只建造了原有三層建築結構的第一層,而且周長也只及實物的三分之一,剩餘的部分則由CGI技術完成 。
服裝造型
為了符合時代的特點,片中演員所穿的禮服、衣衫,以及角鬥士的造型都參照了古羅馬的風格。康妮·尼爾森穿的裙子幾乎是用真絲手工編織而成,片中演員所穿的鞋都是在羅馬手工製作而成,演員戴的珠寶則由英國珠寶商專門製作 。
拍攝過程
片中馬克西莫斯率兵大戰日耳曼人的場景是在英國法恩漢姆附近的森林中拍攝完成的。這段場景的拍攝為期4天,在特技總監尼爾·考博德的監督下,弓箭手和射箭機共射出了16000支燃燒箭和1萬支常規箭。由於攝影師和攝影車無法跟上沖下陡坡和穿越樹林的戰馬,所以攝影指導約翰·馬西森將攝影機安裝在類似於單軌的鋼管上,沿地形運動的攝影機由此可以及時捕捉到拍攝所需的場景 。
後期製作
片中古羅馬圓形競技場萬人歡騰的場面是通過電腦製作完成的。首先由劇組的攝影師將群眾演員的真實動作拍攝下來,然後特效小組的人員再用電腦成像系統將他們的影像復制分布在每個座位的二維卡片上,這樣特效小組就讓古羅馬圓形競技場呈現出了萬人歡呼雀躍的的場面 。
D. 羅馬角斗場的建築奇跡
羅馬角斗場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內台伯河東岸,為古羅馬的象徵,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整個建築佔地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可容納9萬觀眾。它是羅馬帝國征服耶路撒冷後,為紀念皇帝韋帕薌的豐功偉績而建的。據說當年角斗場開幕時,共用5000頭獅子、老虎等猛獸和由3000名奴隸、俘虜、罪犯及受宗教迫害的基督教徒組成的角鬥士,在此持續進行了100天的表演。演出時,猛獸從圈中放出,人被驅人賽台,獸要吃人,人要搏鬥,人生還者極少,殘酷異常,慘絕人寰。有時也搞人與人進行角斗,更加殘忍。角斗中必須有一方死亡方可收場,如無結局,則雙雙必須處死,或放野獸將人吃掉。直至公元405年,這種極端野蠻的競技比賽,才被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留所制止。此後,在公元3世紀和5世紀又進行了重新的修葺。 古代羅馬的一種平面為橢圓形的建築物,中央一塊平地作為表演區,周圍看台逐排升起,沒有永久性的屋頂。已知最早的角斗場在龐培城,建於公元前80年。後來,羅馬帝國的許多城市都用石頭興建角斗場。羅馬大角斗場規模最大,功能完善,結構合理,景觀宏偉。它的形制一直影響到現代的大型體育場。
大角斗場建在幾座小山之間的谷底,基址本是尼祿皇宮花園里的人工湖。角斗場長軸188米,短軸156米,周邊長527米,觀眾座位以62%的坡度升起,約60排,分為四區。前面是貴賓席,中間是騎士席,後面是平民席,可容5萬人。最高處有一圈柱廊,可供管理篷頂的人休息。
表演區橢圓形,長軸86米,短軸54米,奴隸們在這里表演角斗或斗獸。 表演區與貴賓席前沿有5米多的高差,注水後可以表演水戰。獸檻和角鬥士的預備室在表演區的地下,那裡有排水管道。
支承觀眾席的是三層放射式排列的筒形拱和沿外圈回環的拱頂。前者每層80個,與此相應,在立面上周圈一律形成三層券洞。底層券洞是出入口,觀眾對號進入,順著設在放射形拱內的樓梯登上預定的座位區。各區觀眾集散互不幹擾。
立面各層用券柱式作裝飾。總高48.5米。底層用多立克柱式,二層愛奧尼柱式、三層科林斯柱式(見古典柱式)、四層為實牆。券洞口立雕像。最上面的檐口有垂孔洞,木桿通過孔洞立在插座上,木桿上端縛纜繩張掛篷頂。
立面用灰白色的灰華石。結構的主要承重部分也用灰華石,其次用磚和較軟的石頭。拱頂和上層的承重牆用混凝土,骨料里添有浮石,前三區的觀眾席用白大理石做成,最後一區為木構,以減輕對外牆的推力。
E. 電影《角鬥士》中的「祖卡巴」是現今的在哪裡
《角鬥士》一片中在場景上的表現是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加以出色的藝術加工而成的。這些場景也很好的傳遞給觀眾古羅馬當時的環境和民族性格等重要的文化信息。除了對場景出色的表現外,角鬥文化,作為本片的核心內容也在本片中的到了極好的表現。
剛才在場面表現部分提到了對角斗場面的表現是在傳遞古羅馬的角鬥文化信息。那麼更多的,在細節上,本片也在不遺餘力的向觀眾展示出極具代表性的角鬥文化。在對這一文化的表現中,仍然遵從尊重歷史的原則,但是加入了更多的藝術加工成分。雖然由於影片分級限制,對角鬥士文化的表現是有限度的,不過仍然出色的展示出了這一代表羅馬民族特色的特殊文化。
F. 電影角鬥士是古羅馬哪個歷史時期,求具體的歷史背景
《角鬥士》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公元2世紀下半葉古羅馬,馬爾克·奧列里烏斯·安東尼·奧古斯都時期。
歷史背景:公元180年,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在彌留之際表示將立大將軍馬克西姆斯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這一表態立即引起了他的兒子康茂德的強烈不滿。權欲熏心的康茂德竟然弒父篡位,並下令殺死馬克西姆斯全家。馬克西姆斯沒能救下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卻被迫成為競技場里用性命搏殺來娛樂觀眾的角鬥士,豐富的作戰經驗使他逐步成為最受歡迎的角鬥士。
為了向剝奪自己自由和家庭幸福的康茂德復仇,馬克西姆斯利用自己的聲名和角鬥技術引導羅馬人民起來推翻暴君。康茂德為了除掉這個「羅馬的拯救者」,與馬克西姆斯展開一場一對一的生死角斗,最終,康茂德慘死角斗場,羅馬實現共和。
(6)電影角鬥士出現了哪些建築擴展閱讀:
古羅馬角鬥士分為不同的種類,他們的武器和鎧甲有很大差別,如下:
1、莫米羅角鬥士(Murmillo)——由身高較矮但體格健壯的戰士培訓而成。有厚重的矩形盾牌保護,全身從肩膀到小腿都在盾牌的掩護之下。這類角鬥士還戴著有巨大頂飾的頭盔,手持短劍,通過視野很差的面罩觀察對手。由於「莫米羅」是希臘語中一種魚的名字,歷史學家推測,這種角鬥士很可能得名於頭盔上的魚形圖案。
2、色雷斯角鬥士(Thraex)——手持僅可遮住軀幹部分的小型方盾牌,手中的武器也只是匕首而已。著名的奴隸起義領袖斯巴達克斯屬於「色雷斯角鬥士」,這是最受歡迎的一種角鬥士,他們身上幾乎沒有什麼防護的鎧甲,而且兵器又是短而輕的匕首,因此角斗雙方的攻擊速度非常快,完全依靠自身的體力、速度和技巧來周旋。進攻同時還要兼顧防守,因為一旦失手,將難以挽回。
3、網鬥士(Retiarius)——由身手最為敏捷的戰士培訓而成,僅有的裝備是皮製護肩、網和三叉戟。在所有角鬥士中,這類角鬥士最易受攻擊,因為他們幾乎赤身裸體地參加格鬥。但是他們可以憑借機動性慢慢消耗對手體力,然後伺機撒網纏住對手,尋找破綻,憑借武器的長度一擊制敵。
4、追擊士(Secutor)——這類角鬥士專門用來對付網鬥士。與莫米羅角鬥士不同,他們的頭盔設計更加圓滑,以避免被對手拋出的網套住。他們的面罩上只留兩個觀察孔,以防被三叉戟「見縫插針」。由於防護嚴密,追擊士經常在競技場上追著網鬥士砍殺,因此得名「追擊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角鬥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角鬥士
G. 世界最驚人十大建築
1、金字塔—埃及
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其中最大的一個金字塔叫吉薩金字塔,是為第三和第四王朝的法老建造的陵墓,它的創造就是一個奇跡,在那個沒有高科技的年代,建造這樣一個建築物,想想都不可思議。
H. 有朋友能夠提供一點關於羅馬角鬥士的歷史資料嗎
角鬥士一詞源於拉丁文中的「GLADIUS」,原意指古羅馬軍隊的短劍,有勇敢和榮譽的意味。但是「GLADIUS」一詞遠遠不足以闡釋古羅馬角鬥士充滿悲壯和血淚的生命歷程。有跡可循的第一批角鬥士出現在義大利伊特魯里雅人的祭禮儀式上:公元前264年,羅馬貴族朱尼厄斯·布魯特的兒子們在為紀念他們的父親在葬禮上挑選了三對角鬥士進行決斗。據此看來最早的角鬥士間進行的決斗或單挑是作為宗教葬禮儀式的一部分存在的,早期的古羅馬人相信斗敗的一方會是天定陪伴死者到「另一個世界」去的護衛,而且死者的靈魂會在鮮血的祭壇中得到釋放。在傳統意義上只有地位極尊貴的高級貴族才能在葬禮上享受這種儀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角鬥士們決斗中所包含的宗教意義日益消失,逐步變為娛樂活動。最早的角斗娛樂開始於羅馬軍團強迫被俘獲的戰俘用他們自己的武器自相殘殺,因為他們來自陌生的國度,所以這些異國戰士們的武器不同於羅馬人熟悉的式樣,在格鬥時的表現也充滿異國情調。不久之後舉辦角斗比賽便成為古羅馬人展示財富權貴、慶祝勝利和加強聲望的平台。尤其是帝政時代開始後,皇帝們更是頻頻藉助舉辦角斗大會來顯示他們至高的權利並取悅民眾。因為按照慣例,在舉辦角斗大會期間所有市民甚至包括普通奴隸都可以享受休息的權利並得到免費的飲食。
早期的角鬥士們總體上由被判刑的囚犯(早期的基督教徒曾被羅馬統治者趕進角斗場同獅子搏鬥)、戰俘或專門訓練的奴隸組成,毫無疑問他們都是被迫參與這血腥的勾當的。他們格鬥的方式很多,由他們經受訓練的不同科目來決定。後來隨著角斗活動逐步演變為大眾性的娛樂活動,那些身經百戰的角鬥士們成為民眾心目中的英雄,貴族們也以下場同角鬥士格鬥來顯示自己的勇敢,以至於傳說有一位羅馬暴君竟然死於一次格鬥(這一傳說是20世紀60年代的好萊塢影片《古羅馬帝國的衰亡》的劇情起源)。所以開始有部分人為了出名加入這項職業,他們通常是一些被社會拋棄的人、逃亡的奴隸或逃兵所構成。這些亡命之徒自願報名成為角鬥士,他們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角鬥士,因為他們的目的在於求得榮譽和財富,不過他們在古羅馬的社會地位也同那些被迫成為角鬥士的同伴一樣低下。到了羅馬共和國晚期,這些亡命之徒竟然占據了角鬥士總數的一半。
電影《角鬥士》中角鬥士馬克西默斯與帝國皇帝康默迪烏斯決斗的場所是著名的古羅馬斗獸場上進行的。斗獸場的真實名稱叫做「佛拉維歐圓形劇場」,由韋斯馬列西亞諾皇帝始建於公元72年,由他的兒子提圖皇帝完成於公元80年。可以說每一頁羅馬歷史都多少與斗獸場有關,它已成為羅馬的標記。古羅馬斗獸場高聳入雲,不僅可以模擬陸戰,還可以通過灌水表演海戰。它的觀眾席共有四個樓面,座位按照不同的區域來劃分。羅馬人根據社會地位的不同分配座位。有錢和有地位的人獲得最好的位置,並按此類推,最後是奴隸們落座的地方。參加角斗的角鬥士與野獸被關押在大斗獸場巨大的地下空間內,那裡就象是一個迷宮。角鬥士相鬥時,場面十分殘忍。雙方必須作出生死決斗,直至一方取勝為止。敗者的性命操縱在看台上尋歡作樂的貴族們手中,他們將大拇指向下,敗者被殺;若大拇指朝上,敗者可免於一死。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盡管角鬥士是奴隸,他們沒有任何羅馬法律承認的社會地位,但那些角鬥士中的長勝冠軍們卻往往聲威顯赫,廣受歡迎。一代代的年輕羅馬男孩們不顧家長的強烈反對,逗留在角鬥士學校中學習格鬥技巧,練習作戰的本領。而那些不甘寂寞的羅馬女人們特別愛好和角鬥士私通(在《古羅馬帝國的衰亡》中甚至連皇帝的兒子都是角鬥士和皇後的私生子)。角鬥士中的明星與今天的體育明星一樣享有盛譽,羅馬人認為他們在戰斗中表現出的無以倫比的勇氣代表著古羅馬尚武精神的發展和延續。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從上述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羅馬人對於角鬥士是有他們的「愛」的,只不過這種愛必須建立在角鬥士為了他們而死的基礎上,那些受到狂熱歡迎的角鬥士明星只不過是一匹被賭客偏愛的賽馬或者是一輛給車隊帶來輝煌戰績的F1賽車。我們知道賽馬在腿斷了之後往往會被馬主以免除痛苦的名義一槍打死,那些角鬥士明星也是一樣。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少數羅馬人可能會懷著真誠的平等的姿態來看待角鬥士,但在古羅馬的社會體系中角鬥士依然只能作為一種昂貴的(奴隸)消費品,而不能作為一個人存在。這一點在很多後世的記載中經常被忽視,因為這些記載往往是以羅馬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事實上,角鬥士制度的存在是古羅馬文化中的「惡」的典型代表,古羅馬以軍事強權立國,在它的道德體系中力量就是正義的同義詞,所以奴役、蹂躪被征服者和被社會拋棄者成為羅馬帝國誇耀力量的手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力量就是正義」這一傳統在古羅馬帝國衰亡之後並未消失,它隨著西方文明的延續而不斷發展,直到成為今天的新羅馬帝國——美國的標准價值觀。
真實的角鬥士生活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在《角鬥士》中,大將軍角鬥士馬克西默斯武藝精湛、無人可敵。實際上的角鬥士是否都是如此的大俠級人物呢?事實上,一個合格的角鬥士需要在角鬥士學校中經受非常特殊的訓練,因為他們的目的在於殺死對手。角鬥士們訓練的目的並不是讓打鬥顯得精彩,而是要學習如何有效地擊出致命的一擊,以及在戰勝對手後,如何給對手的身體來一個痛快。如果他們在競技場中身受重傷的話,通常的做法是將他們轉移到公眾的視線以外再進行處決。根據羅馬人的說法一個角鬥士一年也打不上幾場,幸運的話獲勝的一方會獲得自由。即使是輸了的一方如果觀眾為他懇求的話也有獲得自由的可能。而那些獲得了自由和榮譽的退役角鬥士往往會從事角鬥士學校教練甚至是角斗營老闆的角色(取決於他們的經濟實力),從而形成一個獨特的循環。可惜這種情況不太適合於在羅馬大斗獸場之類的場合,在那種成千上萬人與野獸同場搏鬥的地獄般場所極少能有倖存者生還。
有心的讀者可能注意到:在我們看到的影視作品或者是歷史資料中會發現角鬥士使用的武器和防護裝備與同時期的羅馬士兵的裝備並不相同。這是因為羅馬人需要的是角鬥士進行「表演」而不是實戰,總的來說越是野蠻和奇特的武器越能激起觀眾們的獵奇心理,所以除了常見的刀劍之外,諸如巨大的戰斧、漁網和魚叉乃至於電影中曾出現的鐮刀戰車都成為角鬥士的兵器。角鬥士佩戴的防護用具也往往出於同樣的考慮而弄得千奇百怪,甚至失去了防護的作用而只成為一個裝飾品。最惡毒的是角鬥士頭盔的設計:完全封閉的頭盔不僅使角鬥士視線受阻,更遮掩了對手的相貌,這就能有效地避免相互熟悉的角鬥士之間出於私人感情而拒絕格鬥的情況。此外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使得羅馬人一般既不讓角鬥士使用通用的武器更不讓他們進行真正有組織的軍事化戰斗訓練:一旦角鬥士群起造反的話,以他們平時的訓練根本不能立即組成可以同訓練有素的羅馬正規軍團相匹敵的武裝。
毫無疑問,羅馬人很清楚也很害怕善戰的角鬥士一旦作亂的恐怖後果,所以所有的角鬥士學校都是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監獄。全副武裝的衛兵們把守著各個角落,角鬥士們只有在訓練時才能使用未開刃的武器,而其餘時間則被驅趕進牢房一樣的宿舍內關押。同自由的羅馬人相比,甚至是同一些普通的奴隸的生活相比,普通角鬥士們的生活可以用牛馬不如來形容。他們住在擁擠的監牢內,吃著低劣的飲食,還要面對隨時會來臨的死亡格鬥。而對手往往就是自己身邊的兄弟。在羅馬共和國時代的末期,羅馬富人們盛行在私人聚會或宴會上舉辦角斗比賽,看著角鬥士們血肉橫飛的場面來助興。這種獸性對於羅馬人是享受,對於角鬥士來說則是屈辱和折磨。雖然有百戰百勝取得自由和榮譽而功成身退的例子,但這些幸運兒對於那些成千上萬已經或即將死在競技場上的同類而言太不現實。即使是那些受到萬眾垂青的角鬥士明星們,依舊是像牲畜一樣被人驅使隨意決定生死的奴隸。對於那些帶著主人的優越感向他們歡呼的觀眾們,角鬥士報以的更多的是仇恨。如同《聖經》上說過的這種仇恨「像發酵的葡萄一樣在膨脹,最終會炸裂」那時就是角鬥士們揭竿而起的時刻。
偉大的斯巴達克思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公元前73年的一個深夜,羅馬中部卡普亞城的角鬥士學校中發生了一起毆斗事件,一名角鬥士被同伴打死。就在衛兵們打開牢門驅散鬧事者的時候,早有準備的角鬥士們奪取武器殺死衛兵,沖向維蘇威山區。他們的領袖是臘東北的色雷斯人斯巴達克思,這就是著名的斯巴達克思大起義的開幕曲。
斯巴達克思是色雷斯人的部落首領,在同羅馬軍團作戰的時候被俘,淪為奴隸。因他聰明,富有教養,體格健壯,他的主人把他送進角鬥士學校,想把他訓練成一名出色的角鬥士。在角鬥士學校,他以他的勇敢和智慧,成了角鬥士們的精神領袖。他利用一切機會勸說角鬥士們為自由而死,而不應成為羅馬貴族取樂的犧牲品。他組織了200多個角鬥士准備暴動的時候不慎泄密,於是他決定提前行動,結果有78人沖出虎口。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斯巴達克思提出了「將奴隸主變為奴隸」的口號,很快就有一萬名逃往的角鬥士和奴隸投奔他。公元前72年春,羅馬元老院派來鎮壓的三千軍隊被斯巴達克思消滅。這支勇敢的起義軍閃電般的發展到了十二萬人,斯巴達克思帶領他們准備翻越阿爾卑斯山離開義大利,進入高盧地區發展,但由於受到圍追堵截,所以揮師南下,准備渡海到西西里島。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此時羅馬元老院派出了他們的最後一張王牌:克拉蘇。克拉蘇為了恢復羅馬軍人的士氣,採用了殘酷的「十一抽殺律」:臨陣脫逃的士兵,每十人一組,每組抽簽處死一人。死亡的恐懼使得屢戰屢敗的羅馬軍團恢復了戰鬥力,公元前71年秋季,西西裏海盜出賣了斯巴達克思,克拉蘇將起義軍圍困在布拉達納斯河畔。最後的大血戰展開了,斯巴達克思在戰斗中負傷,他的士兵們請求他騎馬逃走,斯巴達克思卻刺死了戰馬,發誓和自己苦難的兄弟們戰斗到死……
斯巴達克思以他的勇敢堅強,卓越的組織才能和高尚的個人品質為後人稱道。卡爾·馬克思曾這樣評價他:「斯巴達克是整個古代史中最輝煌的人物。一位偉大的統帥,具有高尚的品格,是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 大約1900年後,義大利的獨立浪潮風雲突起之際,羅馬人拉·喬萬尼奧里撰寫了不朽的作品《斯巴達克思》,這位公元前反抗羅馬暴政的英雄激勵著羅馬人的後裔尋求自由。作家的朋友,義大利獨立運動的民族英雄、紅杉軍的領導人裘斯壁·加里波第在給作家的信中說道:「您用米開朗基羅的手法雕出了斯巴達克思——這一為奴隸獻身的基督。」 斯巴達克思無愧於這些贊譽,角鬥士只是羅馬人用暴力強加給他的身份,在他的心中自己永遠都是一個自由的色雷斯人!
尾聲:無聲狂嘯
斯巴達克思死後476年,也就是公元405年,角斗這種野蠻的娛樂活動才被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留宣布廢除。在長達740年的漫長歲月中。羅馬人創造出的這一血腥發明導致了無數的角鬥士慘死在競技場、宴會上和其他一切羅馬人願意看見流血的地方,而角鬥士們什麼也沒有留下,只有羅馬大斗獸場的廢墟依舊佇立在羅馬城供後人憑吊。公元八世紀時,貝達神父曾預言「幾時有斗獸場,幾時便有羅馬;斗獸場倒塌之日,便是羅馬滅亡之時;羅馬滅亡了,世界也要滅亡。」公元1084年,野蠻的日爾曼部落攻陷羅馬城,羅馬城被洗劫一空,斗獸場也被人遺棄,後來曾成為人們挖掘大理石尋找建築材料的來源。這部分地應驗了貝達神父的預言。但羅馬城仍舊存在,世界也沒有滅亡——只是換了主人。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那段日子裡我們已經太遠了,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透過歷史的記載感受那股濃厚的血腥味道。現在的人們可以從小說、電影甚至是游戲中回味那段逝去的歷史,非常便捷也極為輕松。然而如果你能正視角鬥士這三字所蘊含的悲涼的話,就應該體會到本文開始時那段虛構故事中奴隸對於自由的絕望而執著的追求。我們記著他們,我們談論他們,而2000年前那數百萬垂死呼號的痛苦靈魂卻無法發出一聲,只有斗獸場中的亂石中凝聚著無數關於勇氣與復仇的記憶……
被赦免的女角鬥士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在小亞細亞的希利卡納修斯城中的一座競技場內,兩名角鬥士正在展開一場生死大戰,兩人時而躲避、時而進擊、時而猛打、時而佯攻,累得筋疲力盡。最後,雙方都無法佔到任何便宜,於是兩位鬥士各自脫下閃亮的青銅鎧甲,朝著看台方向怒目而視。在專門為貴族留出的一個包廂內,富有的角斗贊助商看著周圍的人們一致起立,紛紛要求對站在競技場中的兩位遍體傷痕、渾身是血但是依然毫無畏懼的女性給予寬恕。這位贊助者終於起身並宣布了他的決定:兩位女子都可以免於一死,至少到她們下一次決斗之前。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這個事件隨後被一位雕刻家記錄下來,他為兩位女角鬥士雕出了一幅漂亮的浮雕,並記下了她們的名字——阿吉麗婭和亞馬遜,還將她們罕有的緩刑也做了記錄。這幅作品如今被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中,這塊來自希利卡納修斯的飽經風吹雨打的大理石上描繪出兩位穿著整齊、肌肉發達的持劍女鬥士,她們都拔出寶劍、舉起盾牌,做出永久的戰斗姿勢。「亞馬遜和阿吉麗婭肯定都是很出色的角鬥士,」博物館史前和早期歐洲部門的館長的拉爾夫·傑克遜評論道。
亞馬遜和阿吉麗婭兩人作為女性角鬥士,被石雕記錄下來事跡的事,的確是絕無僅有的。但是,不同的編年史中都揭露出了嗜血如命的羅馬觀眾是多麼喜歡觀看女人們在搏擊圈內打鬥了。早在公元一世紀。以放盪出名的皇帝尼祿,竟然將羅馬議員飾戴著珠寶、倍受寵愛的妻子們逼進了圓形競技場,為的是讓她們各持刀劍斗出個輸贏。女奴隸之間的拚斗由皇帝多米蒂安舉辦,他自公元81年至96年統治羅馬帝國,並逐漸獲得了百姓的擁戴。歷史文獻提到,皇帝塞梯米烏斯·塞維魯斯於202年將公開的角斗列為非法行為,而學者們則懷疑這之後角斗活動還持續了一段時間。
女角鬥士不同尋常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在羅馬社會中,角鬥士們都是被作為奴隸買賣,然後就淪落成角斗圈中的契約殺手。當時羅馬人崇尚勇敢。他們對任何錶現出勇氣的人都毫不掩飾地投以敬意。皇帝們發行的硬幣上就打上了受人歡迎的角鬥士的面孔,而富人家常用角鬥士們以死相拚的慘烈場景作為家中的裝飾畫內容。斯維恩和他的小組覺得,雕有角鬥士形象的畫燈在暗示人們,發掘出來的婦女有可能是當時一位倍受尊敬的角鬥士。不僅如此,墳墓中另位三盞畫燈上還有著非常罕見的羅馬人描繪的豹頭人身神的形象,那是埃及神話中的死亡之神。斯維恩說,豹頭人身神是羅馬的信使神的對應物,而信使神是專門引導死人的靈魂去另外一個世界的,它在古羅馬的競技場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角鬥士們的搏鬥圈中,實際上都會有穿著成信使模樣的奴隸在場,負責將死去的角鬥士抬走。」斯維恩介紹道。
悼念者們不同尋常地選擇石松果作為香爐中的焚燒物,也為斯維恩小組的理論提供了進一步的可信度。石松並非原產於英國,其老家原在義大利。羅馬帝國的公民們非常喜歡將石松種植在當地的競技場的周圍,因為他們覺得石松香氣馥郁的松果能夠幫助掩蓋住競技場裡面令人作嘔的臭氣。將石松的松果香氣作為一個崇拜者向受擁戴的競技場女明星告別之物,該是非常合適的吧。
古代角斗有幾種
為了弄清楚這兩位女性和其他的角鬥士是怎樣進行角斗的,容克爾曼和他在特里維斯的萊因蘭德地區博物館的同事們分析了數十片真正的古羅馬盔甲殘片,這些殘片多數都是在古羅馬的龐貝古城中發現的。公元79年,龐倍古城在維蘇威火山噴發之時被遺棄,但卻在厚厚的火山灰和浮石覆蓋之下成了不朽的悲劇主角。在十八世紀進行的一次挖掘中,古文物研究者們碰到了一整座角鬥士的營地,那裡的地面上散落著裝飾華麗的頭盔和一小批被逃走的角鬥士們扔下的盾牌護腿、護肩、盾牌和劍。
容克爾曼開始著手復制這些器具。他將每一件盔甲拍成照片,然後給它們稱重並測量它們的尺寸。他同時還搜尋出了現存的關於它們冶金成分的資料。回到德國後,他和他博物館的同事們與五位工藝專家開始合作,請他們鑄造出與這些盔甲和兵器一般無二的復製品。這是一項頗有難度的工作,因為現今的材料與羅馬時期的材料有明顯的差別。就拿一件羅馬頭盔上的青銅來說,它更象現代的黃銅,而不象現代的青銅。
容克爾曼招募了一群武術家和歷史學愛好者,把他們當作角鬥士訓練。隨著他的隊伍搏鬥的技藝日漸熟練,他們也逐漸發現了這些盔甲設計的精妙之處。那些巨大、沉重的頭盔具有造型華麗的帽舌,其平衡極其出色,佩帶起來對頸部造成的疲勞非常小。不僅如此,盔甲的製造者們有意讓角鬥士們的軀幹部分裸露出來,但是卻能保護他們免受嚴重的傷害。「應該讓身體仍然留有薄弱環節,但是在某些部位又得到很好的保護,」大英博物館的拉爾夫.傑克遜指出, 「如果四肢,當然還有頭部,在一開始就被擊中了,那麼整場角斗就沒法再看下去了。所以必須對頭部和腿部進行非常嚴密的保護。」
她們的武器裝備
作為重量級的武士,亞馬遜和阿吉麗婭似乎各佩帶了大約30磅重的盔甲護具,其中還包括一塊樺木製成、用毛氈襯里的沉重盾牌。為了保護她們持劍的手臂,她們還裹上了亞麻布或是戴上了叫做袖套的金屬片製成的手臂保護套。「任何試過用盾牌和劍進行搏鬥的人都會知道,」容克爾曼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如果持劍的手臂不加保護,那麼手臂很快就會滿處青紫,血流不停的,而造成這傷害更多的是手臂與自己和對方的盾牌邊緣的撞擊,而並不一定是對方的武器攻擊所致。」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除此之外,兩位女性顯然還佩帶了短的青銅護腿板,並且在厚厚的毛氈襯里上面佩帶了帶帽舌的頭盔。「大多數的盔甲都需要填料,」以英國斯伯丁位基地,專門研究角鬥士甲胄和武器的軍事歷史學家彼德·康諾利解釋道,「金屬本身並不能保護你不受到打擊,頭盔尤其是這樣。如果有人重擊你的頭部,頭盔可能會擋住擊打,但是也會將你撞昏過去。」因此頭盔中的襯墊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你也要為此付出代價。這些毛氈襯里會吸收熱量,「角鬥士們搏鬥時必定是汗如雨下,」康諾利說道,「他們肯定難受得要命。」
亞馬遜和阿吉麗婭選擇的武器是一種短小的直刃劍,它設計偏重於刺和插,因此對角斗進行的方式也很有影響。容克爾曼分析說,兩位角斗者並不採用擊劍式的飛撲和劇烈的砍殺動作,而是盾牌在前、利劍在後,想盡辦法讓對手露出破綻,然後飛身向前,出其不意地發起突襲。「你需要比防守更加積極,時刻等待機會出現,」容克爾曼說,「到頭來這樣的拚鬥顯得更為刺激,是一種更為瘋狂的搏殺。」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歷史紀錄表明,古羅馬的角鬥士常常是成對角斗的,而且每次出場一對;每場角斗的時間都較短,但是卻緊張而慘烈。歷史學家根據對古羅馬的競技場內特定的下午之內所僱用的角鬥士數目所做的記錄計算出,平均每場角斗的持續時間只有10至15分鍾。容克爾曼所進行的試驗性比賽也印證了這個估算。在經過5到10分鍾的拼殺之後,身著沉重鎧甲的鬥士們就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了。
最有意思的一項發現,同時也是最意想不到的——就是帶帽舌的頭盔會使角斗者失去個性。「當你面前站著的人並不露出面部時,你面對的就彷彿是一頭怪物,」容克爾曼指出,「這時你的感覺和與一個能夠看到面孔的人拚鬥時是不一樣的。」多半就是這種不知對方姓名的感覺,讓角斗變得更加激烈。古羅馬留下的記錄資料表明,角斗活動的贊助者們經常只從一支角鬥士隊伍中租出一天所用的角鬥士。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角鬥士們在作為手足夥伴一起生活了數周、數月、甚至數年之後,彼此都非常了解。如果不能用頭盔和帽舌使他們互不相認的話,那麼要對自己的對手痛下殺手,對很多人來說簡直是難以忍受的事情。
女角鬥士如何產生
在遍布羅馬帝國的競技場中,人們都對角鬥士比賽中的精彩瞬間津津樂道。說到底,職業化的比賽既非死刑執行,又不同於屠殺:它們都要求角斗者具有非常高超的技藝,容克爾曼的試驗也表明了這一點。由於對精妙的技藝已經習以為常了,古羅馬的角斗愛好者並不會滿足於未經訓練的鬥士之間的低水平的拼殺。正如古典學者馬克·維斯利所指出的,公眾這種對職業化角鬥士的渴求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女性,尤其是那些尋求刺激的女性貴族,是從哪裡學到舞刀弄劍的本領的?
傳統的角鬥士學校都只適合奴隸和被社會遺棄者。維斯利是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的聖托馬斯大學的社會歷史學家,他的推斷認為,有些婦女可能在私人教練的指導下學習了角斗的技巧,而其他人可能加入了青年營,這是古羅馬時期一種介乎於童子軍和後備軍官訓練隊之間的俱樂部。這些俱樂部對所有十四歲以上的年輕男性都是開放的,它們向參加者教授體操、田徑和武術技能。「從邏輯上看,這里正是任何不是奴隸或者罪犯的人得到必要的武術技能培訓,從而可以在競技場上拿出一套令人信服的本領的地方。」維斯利說道。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維斯利仔細搜尋了關於這些俱樂部的所有已知的文字記述,在三處文字里找到了關於年輕婦女的內容。其中一處既簡明又生動鮮活,那裡寫道,「獻給瓦列里婭·依烏孔達的神聖的身影,她是青年營的成員。她活了17年零9個月。」
就像亞馬遜、安吉麗婭和那位埋葬在大多弗爾街的女性一樣,瓦列里婭·依烏孔達的一生恐怕將永遠難以得到更詳細的追述。「要想弄清楚古代世界婦女的真實情況,我們在這類的證據面前,只能繼續求索。」維斯利說,「因為它實在太不連貫了。」恐怕只有在人們腦海中的想像里,才能浮現出競技場中那刀劍的閃亮、狹小的場子里那迅速而絕望的拼爭,以及陶醉於血淋淋場景的人群中發出的瘋狂的喧囂和吵鬧。
轉載請註明出自 http://bbs.cqzg.cn/ 春秋軍事,版權屬原作者或春秋所有。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原貼地址:http://bbs.cqzg.cn/thread-350879-1-1.html
點此閱讀下一個主題
搜索更多相關主題的帖子: 羅馬 角鬥士 資料 分享
中文社區奧運兵器譜之標槍:羅馬軍陣掃盪歐洲最強武器納粹為何要叫第3帝國二戰:消失在中國的「新羅馬軍團」zt東漢對塔里木盆地的征服國米官方宣布小曼奇尼加盟 天才飛翼終屬梅阿查義大利最大的城市:羅馬上帝之鞭的折損:羅馬抗擊匈奴的沙隆之戰 馳網中國長春卡倫湖度假村『轉貼』漢文字---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佛以為我悟了,五百羅漢以為我悟了,三界眾生以為我悟了。
但是,我從來沒有放棄我的痴嗔。
我只是瞞過了所有的人所有的神。
所以金碧輝煌的殿堂里,青煙裊裊的香火中,在佛的身後,有我的一個位置。
I. 求一篇角鬥士電影的鏡頭分析..急急急 ..!!! 給力啊 ..50分 .要的來拿啊 ..
20世紀50-60年代的史詩巨片時代早已逝去,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故事也已被大多數觀眾淡忘。今天,導演雷德利-斯考特卻要重拾這一題材,將宏偉的古羅馬角斗場再現於銀幕之上,為人們講述了一個有關勇氣與復仇的故事。
馬克西默斯(拉塞爾·克勞飾)是一位戰功赫赫的羅馬帝國將軍,麾下的帝國軍團節節勝利,無堅不摧。行將作古的帝國皇帝馬庫斯-奧里利烏斯(理查德-哈里斯飾)非常賞識馬克西默斯的才幹,有意選擇他繼承皇位。
奧里利烏斯對馬克西默斯的寵信招致太子康默迪烏斯的極度妒恨。他謀奪了皇位之後便下令處死馬克西默斯和他的家人。雖然馬克西默斯最終免於一死,但還是被貶為奴,進而被訓練成一名角鬥士,為嗜血的人們表演一幕幕你死我活的搏殺。但是,馬克西默斯從未放棄復仇的心願,因為他堅信人的意志比皇權更為強大。最後,馬克西默斯終於有機會與康默迪烏斯面對面地站在羅馬城的大角斗場上,進行一場生死決斗……
分析讀解:
影片開頭,一片充滿陽光,呈現暖調的金黃色麥田裡,一隻粗曠而有力的男人的手輕輕捋過麥穗的特寫鏡頭,伴以濃烈的凝重深厚的音樂,似乎在深情地訴說著一份遙遠的溫柔與思念,給人強烈的視聽感受。這個長達28秒的特寫鏡頭,一直是攝影機跟隨著手的緩緩移動,遲遲沒有切換到下一個鏡頭,勾起了觀眾強烈的觀影欲,讓觀眾急著想要知道這究竟是誰的手?為什麼一直捋著麥穗?為什麼導演一直不切換鏡頭?而這個鏡頭充滿著大量的信息:既包括人物的前後縱深運動,又包含著攝影機本身前後的縱深運動;既交代了人物,又交代了人物所在的地點。
當影片切換到第二個鏡頭,幾乎是面對鏡頭緩緩抬起頭時,觀眾才看清這是男主角馬克西默斯(拉塞爾·克勞飾)的臉。這是張頗為英俊、成熟而富有男子氣概的臉,臉上飽含著王者的威嚴與自信,滄桑且成熟。而這個鏡頭卻是藍灰的冷調,與第一個鏡頭形成強烈反差,也給觀眾留下強烈的視覺對比和心理落差。當馬克西默斯轉身一瞥間,切換到馬克西默斯的反應鏡頭:一隻色彩斑瀾的小鳥正欲撲翅騰飛。
鏡頭切回到馬克西默斯四處瞭望,切換到第四個鏡頭:藍灰的冷調,戰爭廝殺過後的狼煙。鏡頭緩緩從左搖到右的全景:數列兵馬正在緊張的集結。接著切換到下一個鏡頭:一隊騎兵迎著鏡頭急馳。再切換到騎兵從右往左出畫的鏡頭,這個鏡頭騎兵出畫的方向與上一個鏡頭的方向是一致的,依然是運用了好萊塢通用的「軸線」原則。
再切換到馬克西默斯進入列隊檢閱,然後始終遵循:士兵的反應鏡頭、馬克西默斯的近景、士兵的反應鏡頭、馬克西默斯的近景、士兵的反應鏡頭、馬克西默斯的近景、攝影機跟隨馬克西默斯的移動鏡頭,再切回到馬克西默斯在士兵群中與昆塔斯對話的固定大全景,再切換到兩人對話的中景,再切換到另一角度相同景別的鏡頭。以上鏡頭之間的剪輯方式是好萊塢經典的三鏡頭變奏法,早已被用濫。但《角鬥士》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在鏡頭的剪輯上運用這些成熟的手法也是無可厚非。
接下來是一場慘烈、殘酷的戰爭廝殺,鏡頭之間的切換頻率也更頻更快,最後是馬克西默斯將軍率領軍隊取得勝利。影片還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情節順序的結構中五次插入了馬克西默斯回憶妻兒的閃回場景,用溫柔的細節雕刻出恢宏中的雋永,於偉大中彰顯平凡的真諦,令人感動不己。當皇帝下令押送馬克西默斯騎馬西行並處死他,第一次出現馬克西默斯回憶妻兒的閃回鏡頭,然後利用馬克西默斯捋麥穗的畫面作為過渡鏡頭,切換到禁衛軍押送馬克西默斯西行的畫面。而這段禁衛軍押送馬克西默斯,馬克西默斯反抗殺死禁衛軍逃生的戲,導演用冷酷的藍灰調畫面,不僅給觀眾心理上形成絕望的心理,更是意蘊馬克西默斯此後的日子是殘酷無比的角鬥士生涯。夜晚,一輪圓月懸掛在夜空,馬克西默斯心裡默默想念:天上的父親,求您保佑我的妻兒,世間名利,於我皆如糞土,我只為再次擁抱她們而活。這段話令人動容,也為影片後面因為妻兒的被慘殺而激起馬克西默斯奮力反抗埋下伏筆。
當影片切換到馬克西默斯家鄉的搖鏡頭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形態各異的稻草人,和大片金黃色的麥田,畫面遠處是一排綠蔭的樹和鄉間小舍,妻兒則在麥田間嬉馬,好一派和諧幸福的畫面。鏡頭切換到一隊矛騎兵從左入畫時,畫面依然是大片的自然風光,所不同的是影片的配樂漸漸急促,預示著即將發生的人間慘劇。接下來是馬克西默斯的兒子看到遠處漸行漸近的矛騎兵時,以為是自己父親所帶領的軍隊,天真的喊起來:「媽媽,是矛騎兵。」接著是馬克西默斯俯在馬背上的鏡頭,再是媽媽望著遠處的反應鏡頭(中景),然後是馬克西默斯四處循望的近景,再切換到戰馬急速賓士的特寫和馬克西默斯騎著馬迎著鏡頭奮力急馳的中景。此時音樂突兀間變得非常急速和緊張,令觀眾的心都拎了起來,為劇中即將發生的事感到緊張。鏡頭再切換到馬克西默斯的兒子天真的迎著矛騎兵跑過去,他哪裡知道,這是皇帝派來的殺手,即將對馬克西默斯一家進行滅絕人性的滅門屠殺。接著是兒子帶著喜悅看著矛騎兵的近景,到這時,年幼天真的他依然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接著是矛騎兵迎著畫面而來的鏡頭,再是母親(妻子)從畫面遠處奔來,前景是兒子依然期待的表情望著矛騎兵的到來。同一個鏡頭,黑壓壓的矛騎兵從左入畫,遮擋住母親和兒子。再切換到全景:矛騎兵的首領殘暴的殺死了馬克西默斯的兒子。緊接著是馬克西默斯的妻子迎著鏡頭掩面驚叫的中景。再切換到大批矛騎兵戰馬迎著鏡頭急馳的特寫。切換到馬克西默斯急迎著鏡頭急速趕來的中景、全景,畫面的周圍是大片的鄉間野花和原野,與上一個冷酷的戰馬特寫鏡頭形成強烈對比。
當馬克西默斯好不容易趕到家園時,馬卻被絆倒了,馬克西默斯隨著戰馬一起倒地。馬克西默斯起身趕到鄉舍時,被眼前的慘烈景象驚呆了,面對鏡頭,兩腿一軟跪伏在地。此時攝影機緩緩上升,兩具親人被燒焦的雙腿入畫。切換到馬克西默斯抬起臉的近景,眼中噙滿痛苦的淚水。鏡頭再切換到近景(中景推到近景):馬克西默斯拖著沉重的腳步往前靠近,捧起其中一具被燒焦的雙腿。再切換到馬克西默斯捧著被燒焦雙腿的近景(側面),臉上盡是痛苦、傷心的眼淚和情不自禁失聲痛哭後流出的鼻涕,雙手捧著被燒焦的雙腿。觀眾看到這里,也忍不住被馬克西默斯的悲慘遭遇感到悲慟和惋惜,令人動容。這時的配樂猶如天籟,低沉的吟唱,飄渺而緩慢的節奏,似乎在為逝去的親人吟唱輓歌。
鏡頭疊化到兩座土墳,疊化出馬克西默斯昏睡在墳邊的中景,再疊化到馬克西默斯的近景。一隻沾滿灰塵的腳和手同時入畫,拖走了昏睡中的馬克西默斯,畫面黑屏。
鏡頭切換到馬克西默斯仰面平躺移動的近景,彷彿漂浮於地面,這個效果是攝影機俯拍,和車子同時在移動。再閃回到馬克西默斯夢境和現實快速切換的鏡頭:城牆、手捋著麥穗的近景、漂浮的流雲、咆哮的獅子、土著人不懷好意的笑容、自由賓士的白色駿馬、妻兒、碩大的雙手磕碰石頭。畫外音:「你不能死,現在還不是時候」。噩夢驚醒後,發現自己全身是傷,不知怎麼被關在囚車里。
隨後,馬克西默斯被帶到了祖卡巴,一個被稱為羅馬聖地的地方。這里到處都是奴隸、角鬥士、商人、首領。馬克西默斯被囚車的主人低價賣給了這里的商人普羅西莫。而普羅西羅則把他們帶到斗獸場作為角鬥士供皇族、權貴們取悅娛樂。馬克西默斯在奴隸角鬥士中,殘酷勝出,取得暫時活命的機會,只有成為最好的角鬥士,才能不做奴隸,取得自由。最後,馬克西默斯和另一位黑人朋友取得勝利。此時,攝影機在角斗場內環繞著馬克西默斯和黑人,兩人的視線也跟著攝影機旋轉,望著四周如海的人群,營造出一種如同夢幻的氣氛。鏡頭疊化出空中的浮雲,透過散開的雲彩,畫面展現出現在時空的羅馬。
鏡頭疊化到卡莫德進羅馬城,那時的羅馬古城恢宏壯麗,華麗的移動鏡頭,顯得恢宏壯闊。卡莫德在宮殿里俯看斗獸場的精緻模型,鏡頭切換到實景,俯瞰佑大的羅馬城,攝影機從空中穿越密集的建築、街道和人群,來到巨大的斗獸場的上空。
奴隸的車隊進了羅馬城,這時候的鏡頭跟前面的卡莫德進羅馬(大全景,氣勢恢宏)完全不同,鏡別卡得比較緊(小全景和中景鏡頭,平民視角)是近距離的觀察羅馬,街道上熱鬧的人群。
馬克西默斯的登場無疑使觀眾進入了英雄主義的夢幻之中,戰功赫赫,倍受人民和士兵的愛戴,老國王凱撒以皇位相授的情況下,內心只有一個回歸家園的夢想,財富,權力,榮耀在此時顯得是如此之渺小。然而這一且都預示著殺機,英雄註定悲壯,正如那為老奴隸主所言,「你無權選擇命運,只能選擇如何面對死亡」。政治的奴隸終究敵不過一個成熟的政客——凱撒的兒子,繼承為新的皇帝。
影片結尾,身負重傷的馬克西默斯與新皇帝的決斗,令在場的觀眾群情激昂,都在為馬克西默斯歡呼。經過一場惡戰,馬克西默斯戰勝了新皇帝,自己卻最終還是倒下了,倒在了鋪滿瑰玫花瓣的角斗場上。此時,全場寂靜無聲,馬克西默斯拖著沉重、疲乏的腳步,一扇門打開了,鏡頭切換到他用手去推的特寫,再切換到夢幻中自己的手推開了扇門,這兩個鏡頭是相似蒙太奇。他終於可以回家了,打開了一扇通往回家的門,門的另一頭是通往回家的路。這是他期盼已久的家,在路的那一頭有妻兒在等候,馬克西默斯走在那條小路上,他粗壯、碩大的手撫摸著金黃的麥穗,走向盡頭,回家……
兩具軀體倒下了,一個靈魂得到了解放。那一刻馬克西默斯終於回家了。當人們托起馬克西默斯的軀體,緩緩地離開這座羅馬斗獸場時,導演將西方文化中對國家,精英,信仰與民主的深刻理解慢慢顯露出來,為觀眾所咀嚼,思考。
當夢醒時一切都化為烏有,命運的焦點已經轉移到稱之為羅馬跳動的心臟的羅馬斗獸場。一場地位懸殊的君主於奴隸的角斗,一場靈魂的自由之戰,此刻馬克西默斯一無所有,他只是一個甚至連自己都不屬於的奴隸。
影片以古羅馬為背景,通過戰場和角斗場兩個軸心,運用強烈的悲劇色彩和濃厚的史詩風格,發人深省的故事情節,表達了對現代精神內涵的追求。因此,《角鬥士》磅礴的氣勢不僅來自於感人的英雄悲劇,而且來自於其蘊藏的豐厚的西方文化精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J. 關於電影"角鬥士"
科莫多斯(Commos)是羅馬帝國史上唯一一位作過角鬥士的皇帝,他多次在競技場中殊死角斗,雖沒失手,後來卻被人扼死在更衣室中。
羅馬人不使用馬鐙
馬匹在當時非常貴重,根本不可能用於拖拽,取而代之的是驢、騾子和牛。
片中羅馬的街道用沙土鋪成,而歷史上羅馬城的街道是用石頭鋪成。
在片中,皇帝用大拇指來指示角鬥士的生死,向上是生,向下即死,而真實的手勢是完全不同的,當皇帝希望讓角鬥士活下去時,會用其他四個手指遮住拇指,當希望角鬥士死時,會讓拇指露出來。
《角鬥士》背後的歷史和傳奇
1、
羅素曾經這樣評價一個古羅馬人物:「他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各種慾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種就是想要引退去一個寧靜的鄉村生活的那種願望。但是實現這種願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
如果我告訴你,這個人曾經在老美的電影《角鬥士》中出現過,你一定以為他就是其中的羅馬將軍,也即後來的奴隸英雄麥克西姆斯,的確,這個片子很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麥克西姆斯夢想回到家鄉的畫面,廣袤的麥田和他緩緩拂過麥穗的手,以及他那有著栗色眼睛的孩子牽著馬駒奔跑的場景。影片開始,羅馬大軍戰勝日爾曼野蠻人後,在和老皇帝那場類似父子的談話中,他深情的回顧了「寧靜的鄉村生活」。
事實上,羅素形容的不是麥克西姆斯,而是老皇帝本人,他的原型是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
2、
在此之前約400年,來自塞普勒斯的希臘人芝諾航行在愛琴海上,他不幸遭遇海難,雖然大難不死,但是攜帶的財產無一留存,他在郁悶之際忽然發現,如果可以控制自己的內心世界,那麼財產的損失並不能妨礙他追求心靈快樂。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他肯定會緘口不語,以防被人編出類似「掩耳盜鈴」的成語嘲笑他。但是事實上,芝諾回到陸地後四處宣揚此次遭遇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後來又通過類似於古印度人練瑜迦時的冥想,在雅典創辦了古羅馬最偉大的哲學流派——斯多葛學派。由上可知,斯多葛學派強調心靈的幸福,強調恬淡寡慾和修身養性的重要,它甚至談到了宇宙的和諧。
之所以要回顧斯多葛學派的來歷,是因為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便是一名傑出的斯多葛主義繼承者,他同時也是西方哲學史上偉大的思想家,被後人尊稱為「哲學王」。在他哲學家和皇帝的兩種身份中,前者給後人帶來更大的影響和思考。
在公元96年至180年,羅馬先後被5位賢明的皇帝統治,世稱「五賢王」,他們分別是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比約和馬可.奧勒留。在他們的統治下,羅馬的疆土擴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東起幼發拉底河,西至大西洋,南起北非,北至大不列顛的萬萬公民宣誓效忠皇帝並接受他的恩澤,無數珍禽猛獸被送到羅馬城的斗獸場,奴隸被迫和它們搏鬥,以娛樂羅馬公民和貴族,顯示帝國的強大,同時震懾遠方的蠻夷和皇帝身邊的圖謀不軌者。
馬可.奧勒留在位20年,有一大半的時間,他無法呆在羅馬城,只能在帝國的各個行省之間奔走,去平息由瘟疫引發的暴亂和野蠻人的入侵,這些野蠻人包括東面的安息人和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人等。馬可.奧勒留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在十幾年的戎馬生涯中,在奔走的馬背上寫了流傳千古的《沉思錄》,它以馬可.奧勒留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探討了人的美德、精神的困頓與追索等話題。即使在將近2000年之後的今天看來,這些對話依舊是睿智的,充滿寓言一般簡潔和堅定的智慧。
和電影《角鬥士》的敘述不同的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馬可.奧勒留並非被兒子弒殺而亡,公元180年,馬可因為長期勞頓、心力交瘁,病逝於今維也納地區。他在位時,的確遭遇過陰謀篡位的事件,駐敘利亞的將軍卡希厄斯想要殺死皇帝並繼承他無上的權力,但是事情很快敗露,在對待這件事情上,哲學王再一次顯示了他的寬容和仁慈,為了避免事件擴大而殃及更多的軍士和貴族,他下令把卡希厄斯叛亂的證據燒毀,他甚至沒有怎麼處罰卡希厄斯,後者卻很快被自己的部屬殺死。這整個事件非常絕妙的詮釋了馬可.奧勒留的處世思想:任何事物皆有自己合理的歸宿,不要強加自己的力量來影響它們。1500後,中國的清朝皇帝開始思考同樣的命題,他們在皇宮大殿的牌匾上寫了「無為」二字,以此來揭示治國最頂級的智慧。
馬可.奧勒留的視野不僅僅停留在羅馬帝國,他鼓勵商人到遠方的國家自由貿易。《後漢書》記載,公元166年羅馬皇帝安敦曾派遣使臣到達中國境內,安敦即是馬可.奧勒留本人。
由此看來,馬可.奧勒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但是過分善良和容易信任別人還是讓他留下了一些令人難堪的故事。馬可.奧勒留的妻子福斯丁拉不是一般的漂亮,同時也不是一般的淫盪,她和多人有染,並且通過馬可.奧勒留對自己的愛護讓他們在帝國中擔任要職。這在整個羅馬幾乎人盡皆知,但是皇帝本人卻生活在自己的幻想里,他在《沉思錄》卷1寫道:我有一個十分溫順、深情和朴實的妻子。這對馬可.奧勒留的真誠是最大的諷刺,也是最悲哀的事情。更讓人不堪的是,皇帝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讓元老院下令在各處神廟中立上自己妻子的雕像,讓她接受神祗的待遇,痴情無比的皇帝還規定,羅馬的每一對新人在結婚的時候都要去供有福斯丁拉的神廟膜拜,以學習她的忠貞和質朴
馬可.奧勒留做的另一件讓人郁悶的事情是把皇位繼承人交給了兒子康茂德。《角鬥士》里,馬可.奧勒留想讓當麥克西穆斯當執政官和羅馬公民的保護人,在和麥克西姆斯交談的最後,他說道:請給我一個父子間的擁抱。這句話其實有很深的含意。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間,在羅馬的傳統里,繼承人的產生是由老皇帝挑選賢能的人,收他為義子,培養他,待他成年後立他為執政官,馬可.奧勒留本人便是安東尼比約的義子(甚至哈德良也曾經當過馬可的養父)。電影中,馬可.奧勒留這樣說,無非是表示他會遵循羅馬這個優良的傳統,將帝位傳給麥克西姆斯。但是在史實中,馬可.奧勒留打破傳統,讓兒子康茂德自14、5歲便參與政事。他其實深知康茂德的無能,但是夢想元老院中的賢者能引導康茂德,讓他成為一個愛惜榮譽的正直的人。正如馬可.奧勒留期望的,在自己死後,康茂德即位,成為羅馬近100年來第一個「生而為帝者」。馬可.奧勒留萬萬沒有想到,康茂德會成為和尼祿、卡里古拉、圖密善齊名的暴君,羅馬帝國也由此從全盛進入衰敗。
電影里,馬可.奧勒留死前目睹日耳曼人被羅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史實中,馬可.奧勒留死後300年,日耳曼人攻破羅馬城,大肆屠殺,毀滅西羅馬帝國。
3、
《角鬥士》里的小皇帝是個陰險的、充滿嫉妒心的人,他離高貴和正直的距離,恰好是大地和藍天之間的距離。電影里,他還和自己的姐姐露西亞保持著曖昧的關系。
和他那具有神的氣息的父親相比,康茂德表現的怯弱和低俗是令人詫異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吉本這樣評價他:「(康茂德)從很小的時候起,便表現出一種對一切理性或高雅的東西無不厭惡的情緒。」這種品性決定他不可能成為一個高貴的王者。在他最初即位的3年內,他還是比較收斂的,也尊重元老院的意見。和電影不同的是,事實上,康茂德和露西亞的關系並非如此親密。一天晚上,在返回皇宮的路上,他遇到刺客,刺客一邊喊「這是元老院的決定」,一邊舉長劍向他沖來。刺客被禁衛軍制服後承認,正是受了皇帝的姐姐露西亞的派遣來刺殺皇帝,原因是皇帝的妻子擁有太大的權力而招致露西亞的嫉妒。露西亞在流放後不久被殺死。作為一個多疑和沒有安全感的人,康茂德從此不再信任元老院,開始以各種名義殺害元老院的人,這其中就有昆提良家的麥克西穆斯和孔狄亞努斯兩弟兄。馬可.奧勒留在世時,麥克西穆斯和孔狄亞努斯已經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品格贏得老皇帝的信任,並且受委託管理希臘的政務,同時掌握兵權。在康茂德的陰謀中,麥克西穆斯和孔狄亞努斯是最令人惋惜的犧牲品,他們在一次對日耳曼的戰役中大獲全勝,其後卻被康茂德處死。
這是《角鬥士》的主角麥克西穆斯在史料中唯一出現的地方,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涉及他的文字只有短短300餘字。
《角鬥士》中有一點是對的,康茂德的確非常喜歡角斗。他喜歡身穿盔甲和赤身裸體的奴隸角斗,後者的武器是一張大網和一把三刃叉,史料記載,他在自己不是太漫長的一生中共參加了七百多次角斗(BT啊)。他的另一項絕技是射箭,死在箭下的是從帝國各個行省搜羅來的猛獸。如果他代表羅馬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他至少可以為羅馬拿自由搏擊和移動靶射箭兩塊金牌。
康茂德並非在角斗中死亡,他被情婦喂以毒葯後被職業摔跤手掐死,在位整整12年,而不是《角鬥士》里講的短短1、2年。
4、
「無意義的展覽,舞台上的表演,羊群,獸群,刀槍的訓練,一根投向小狗的骨頭,一點丟在魚塘里的麵包,螞蟻的勞作和搬運,嚇壞了的老鼠的奔跑,線操縱的木偶,諸如此類。那麼,置身於這些事物之中,表現出一種良好的幽默而非驕傲,就是你的職責。」
這段出自於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中的話,告誡每一個理想主義者有任何遠離世俗生活的想法都是不負責任的,對待所有的庸常,我們的態度是「幽默」而非「驕傲」。馬可.奧勒留另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是:
人生只是一種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