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拳的出處與詳解
1、結實有力的拳頭
①《晉書·石勒載記下》:「初, 勒 與 李陽 鄰居,歲常爭麻池,迭相敺擊。至是,謂父老曰:『 李陽 ,壯士也,何以不來?漚麻是布衣之恨,孤方崇信於天下,寧讐匹夫乎!』乃使召 陽 。既至, 勒 與酣謔,引 陽 臂笑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後謂以重拳打人為「飽以老拳」,本此。
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老拳毒手交加下,翠葉嬌花一旦休。」
③清 俞樾 《右台仙館筆記》卷四:「既歸家,又飽其夫老拳。」
④ 蔣光慈 《在黑夜裡》詩:「你也是這一天應被犧牲的一個啊,但你只挨幾個老拳,總算僥幸。」
2、鷹或鶻的爪掌
①唐 杜甫 《義鶻行》:「修鱗脫遠枝,巨顙拆老拳。」 仇兆鰲 注引 周甸 曰:「鶻拳堅處,大如彈丸,鳩鴿中其拳,隨空中墮。」
②唐 章孝標 《鷹》詩:「會使老拳供口腹,莫辭親手啖腥臊。」
⑵ 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之所以成功和感人,主要還是阿甘和珍妮離離合合的感情故事深深打動觀眾,影片是如何做到這點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阿甘對珍妮感情的開始,源於小時候第一次做校巴的經歷,在眾多小孩拒絕與阿甘同坐之後,珍妮伸出援助之手,主動邀請阿甘與她同坐。那場戲我一直留有深刻印象,這場戲看似極其普通,內容就是孩子瞧不起弱智的阿甘,不想跟他同坐,珍妮卻願意與阿甘同坐。但我驚訝於為什麼我會一直記著這場戲,甚至多年後,仍然記得這場戲一些台詞。珍妮說,You can sit here if you want
現在看來,主要是前面的戲鋪墊做得好,阿甘媽媽對兒子的言傳身教和深切關懷之情,以及車上孩子們對阿甘漠視的態度,讓觀眾對弱智的阿甘產生好感和同情心。
特別是臨上公車時,可愛的阿甘跟女司機說,媽媽說不讓他坐陌生人的車,女司機說,但這是校巴。阿甘用最簡單的辦法來解決,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女司機只好說出自己的名字。有趣的阿甘就說了,這樣我們不再是陌生人了。言下之意就是既然不是陌生人了,我就可以上你的車了,於是阿甘就上車了。看到這個幼稚得有些可愛的溫馨場面,觀眾對阿甘的好感進一步增強。這么可愛誠實的小男孩居然在車上被其他的小孩子公然歧視,怎能不激發觀眾內心的同情和與關愛呢?影片為什麼要在阿甘上公車之前加這個細節,目的不言而喻,效果也很好,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對阿甘的好感增強了。
當觀眾的感情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已經不滿足僅僅是阿甘媽媽來幫助阿甘,迫切需要有別的人來幫助阿甘,這時候珍妮及時出現,將觀眾的感情變成現實,她與阿甘成為朋友,我們自然會感到由衷的高興。這樣一來,珍妮和阿甘在車上的一舉一動自然受到觀眾的注意,印象深刻就在所難免了。
所以說,一部電影如何感人,打動人心,技巧和細節是很重要的,而觀眾絕對不是冷血動物,影片的細節與鋪墊做好了,沒有讓觀眾挑出毛病和造作,觀眾自然跟著劇情而走,為人物的悲歡離合,或喜或悲。
《阿甘正傳》中珍妮與阿甘兩小無猜的場面也很溫馨,兩個人在一棵大樹的樹枝上一起讀書看星星的情景也是讓人羨慕不已,而在多年以後,影片的結尾,珍妮染上病毒,阿甘也是將珍妮埋葬在這棵大樹下,哭訴對珍妮的感情,更是讓人唏噓不已。童年一起玩的大樹底下,沒想到居然是珍妮的葬身之地。阿甘的痛哭回應了童年這些場面留下的伏筆,觀眾前後一聯想,怎能不為兩人不同的境遇感動呢?對比一些電視劇中的人總是動不動,就患上層出不窮的絕症,珍妮的絕症和死是不是更加感人呢?
影片為了表示珍妮與阿甘的深厚感情,特意選取了一些男孩子欺負阿甘的場面,小珍妮和大珍妮都在大聲疾呼,Forrest,RUN ,JUST RUN。這個場次極其重要,除了表明阿甘從小大到都是被人欺負之外,也是表示珍妮對阿甘的照顧與關愛從來沒有變過。觀眾前後一對比,阿甘與珍妮的友情就更加感人了。
等到阿甘上了大學之後,角色變過來了,變成阿甘像個男人一樣要照顧保護珍妮。我數了數,影片中阿甘為了珍妮跟人打架的場次大概有三場,打架的戲各有不同,但起因只有一個,有人欺負珍妮。
第一場打架的戲很是感人,我看了有時候都覺得難過,我想說說為什麼這場戲感人呢?編劇到底是如何讓這場戲看起來情真意切,而又波折重重,結局又異常甜蜜。
影片開頭多次暗示珍妮被父親性侵犯過,上大學後,珍妮因為小時候的心理創傷,已經有濫交的跡象。
這場戲的開頭,阿甘像小時候一樣在珍妮的宿舍外淋雨等著她。珍妮的男朋友開車帶珍妮回來,正准備與珍妮在車上做愛,傷心的阿甘難過地看著這場景。沒想到男朋友不小心弄疼了珍妮,珍妮叫出聲。阿甘二話不說,沖上前,搞笑地探頭進車廂,以相對較慢的出拳頻率,對著車里的男孩就是一頓老拳,氣得男孩掉頭開車就走。
珍妮大為惱怒,大聲斥責阿甘,為什麼要這樣做。阿甘的舉動和珍妮的反應都在觀眾意料之中,接著讓人感動的一幕出現了。阿甘將手中的巧克力盒遞給珍妮說,這是我買給你吃的,對不起。
觀眾看到這里,才如夢初醒,原來阿甘在雨中等了這么久,就是為了送一盒巧克力給珍妮。阿甘不是無所事事就來找珍妮,編劇給阿甘找了一個充足的理由,送巧克力給珍妮,這個理由完全站得住腳,觀眾在這一刻完全被阿甘的痴情與執著所感動。巧克力這個道具解決了阿甘等珍妮的理由,又帶來觀眾視覺上的感受,引發觀眾因巧克力對阿甘的理解和同情,用得恰到好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珍妮一怒之下,毫不留情抬手打掉巧克力,弱智的阿甘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只好說我要回學校。這時候,珍妮顯然回醒過來,認識到阿甘送巧克力來的苦心,十分後悔自己剛才的舉動,跟滿身濕透的阿甘說,Forrest,look at you. come on.
想學表演的朋友,可以看看珍妮表示後悔時的表情和動作,她首先是轉頭看著另一邊,然後看著阿甘,抬手又放下,表情極其無奈。動作加上表情,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心情,動作讓觀眾有直觀上的認識,也顯示珍妮真誠的悔意,後來珍妮就拉著阿甘走了。
珍妮帶著阿甘回宿舍,問阿甘是不是沒有碰過女孩子,有意與阿甘做愛,沒想到阿甘搞笑地早泄了。兩人事後,溫馨地抱在一起說話。
這個小情節,整個過程分為平靜,與珍妮男朋友沖突,與珍妮沖突,和好,談心幾個階段,編劇將過程簡化,台詞不多,動作居多,使用關鍵的巧克力道具強化人物的情緒,整個過程極具感染力,充分打動觀眾,特別是巧克力道具,完全將觀眾的情緒調動起來,讓觀眾看著巧克力發揮聯想,動腦子思考阿甘這么老大遠的買巧克力送給珍妮,其中付出多大的努力與耐心,從而深深為阿甘的行為所感動。
第二次打架發生在阿甘當兵後,打架的過程不怎麼樣,僅僅是珍妮被人調戲,阿甘上前推開那幫人,想抱全身赤祼的珍妮離開舞台。倒是兩人離別時的傷感讓人動容。
珍妮提起她和阿甘小時候禱告,希望有一天她能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導演讓珍妮突然站在橋欄桿旁,身體挺直,似乎有跳橋的意思,阿甘的情緒有些緊張了,問珍妮,你這樣說是什麼意思?觀眾也有些緊張了,因為珍妮的這個動作讓觀眾聯想到影片開頭暗示珍妮的童年創傷。這個小動作加強影片的緊張氣氛,也是為接下來珍妮與阿甘的離別預設傷感氣氛,畢竟任何人看著自己的朋友跳橋自殺,是一件難過的事。
珍妮搭上便車要走,阿甘極其不舍,弱智的他又找不到理由阻止珍妮,只好跟她說,自己要派到越南去打仗,兩個人要生死離別。經過前面情緒渲染,觀眾的情緒也起來了。這時候珍妮恰如其分跟阿甘深情地說,如果遇到任何麻煩,不要逞英雄,趕緊跑,只管跑,好嗎?
觀眾彷彿又回到小時候阿甘被人欺負時,珍妮大聲叫阿甘,跑,快跑,回到影片為兩人製造的各種浪漫意境中去。大家都不禁為兩人的再次離別傷感不已。
導演知道單單是台詞不足以調動觀眾的情緒,所以加上人物想跳橋的危險動作,帶動觀眾的緊張情緒,這樣當後面珍妮說起那些台詞時,觀眾的情緒達到高潮。善於通過人物動作或者環境製造氣氛,這是電影藝術之一,是導演卓越功力的體現。
第三場打架,是越戰之後,珍妮和阿甘在白宮前重逢,珍妮被某反戰的學生運動領袖打了一巴掌,憤怒的阿甘將他按倒在地,一輪狠揍。
這次打架,我想提的是,導演很注意根據阿甘的不同歲數和經歷來安排演員的表演,我們可以看出經過越戰洗禮,飽受傷痛的阿甘這次的憤怒,跟以前兩次相比,用暴怒來形容一點不為這。大家可以仔細對比前兩次打架跟這次打架,阿甘的表情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更加憤怒,出拳更加兇狠。
打架之後,珍妮和阿甘的告別也很是感人,我們來看看導演是如何安排這次告別的。
珍妮背著包要上車走,阿甘跟在後面。上次被打的學生領袖惺惺作態,說要對珍妮好,希望珍妮跟他走。
阿甘小聲對珍妮說,你應該回到格林堡鎮,阿拉巴馬。當說到最後四個字時阿甘情緒高昂,高聲大喊,膽小的學生領袖只好退讓。這個情節設置讓人物之間起到了沖突,也是增加影片的緊張氣氛,調動觀眾的情緒。要不,珍妮可以單獨走啊?因為不管這個學生領袖在不在場,珍妮都要走的,而且這個學生領袖後來再也沒有出現過,在這里重復出現也沒有必要。所以這個沖突是導演精心編排的。
果然,在前面氣氛的渲染下,接下來阿甘與珍妮的告別極其傷感。珍妮仍然在堅持她和阿甘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阿甘沒有多說,將他拚死換回來的獎章送給珍妮。這個獎章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通過這個道具,人們再次感受到阿甘對珍妮的深情。以至於珍妮也在問,為什麼你要對我這么好?阿甘的回答極其朴實,因為你是我的女孩。珍妮的回答更讓人感動,她說,我永遠是你的女孩。觀眾看到阿甘的獎章,聽到珍妮的回答,馬上聯想到影片開頭兩人青梅竹馬的片斷,怎能不為之感動呢?為他們感到高興呢?
觀眾看到這里心裡油然而生一種欣喜,珍妮終於還是明白阿甘的真情了,雖然她還是不得不離開。在珍妮上車前與阿甘互對微笑,就是對觀眾的觀影情緒最好的表達,觀眾看到這里也會情不自禁微笑。而看到阿甘看著學生領袖有些生氣的表情,也會覺得好笑。湯姆漢克斯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通過面部表情將人物內心的感受完全表現出來,絲毫不造作,讓觀眾看著是信服和感動。
這個情景帶來一種意外,也帶給觀眾一種希望,兩個人還是有機會在一起的。也與當時觀眾的觀影情緒極好地融合在一起,讓觀眾從心底感到暢快。阿甘辛苦的努力沒有白費,起碼換回珍妮的微笑和甜蜜告別。觀眾身臨其境般隨著阿甘的喜怒而喜怒,難怪看完之後,都對這部影片印象深刻,阿甘帶著我們去經歷一次別樣的人生經歷啊!
⑶ 李小龍的真實功夫到底有多厲害
王羽說過他雖然打不過李小龍,但是扳手腕子贏過李小龍, 未知真假 。
以前有小道消息說李小龍在洛杉磯機場遭遇7、8名日本空手道高手伏擊,後來成家班有個成員也說過這個事情,說他十八秒打死3個,打傷幾個,自己腳趾也拉傷了。另有個李小龍好友也說過這個事情,但說打到警察來結束,大概十分鍾,沒說有人傷亡。 未知真假 。
陳慧敏說掰手腕掰不過李小龍,這個肯定是真的了。他說甚至楊斯都說過掰不過李小龍, 未知真假 。但可以看出力量他自認無法與楊斯抗衡,那也就更無法跟李小龍抗衡。
所以,李小龍有一力降十會的資本吧?
李小龍研究過:比如你走在巷子里,前後有人拿到要砍你。他認為你必須要以2倍速度打到前面那個,再4倍速度打倒後面那個,才能全身而退。楊斯非常認可李小龍關於戰斗中的速度理念,並以此和韓國保鏢跆拳冠軍切磋過,對方一抬腿他迅速欺身,贏。此是楊斯親述。
拳就陳慧敏,腳就李小龍應該是李小龍抬舉陳慧敏的一種客套話,跟鄭板橋當年為了顧及另外一個畫師的面子,特意不畫梅花,說畫梅花就找那個畫師一樣。 其實李小龍拳肯定比腿實戰性更強 ,因為腿的發揮不可能像拳那麼隨心所欲(當然斬瓜虐菜那隨便你怎麼秀,比如秀小年輕洪金寶一臉)。所以除非腿法練的出神入化,一般格鬥選手毫無疑問用拳更有把握(跆拳道不討論)。盧慧光也說自己其實拳比腿更厲害。柳海龍有次都說,本來想用腿法KO對手,但是機會來了不想失去,連番老拳把對手打挺。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李小龍其實拳比陳慧敏肯定是更厲害。陳慧敏也承認如果擂台下肯定打不過李小龍,擂台上不好說(畢竟沒比過,看規則)。
梁小龍認為天下功夫最強莫過空手道。他作為陳慧敏同期人物,合作過破戒這樣經典的功夫片,相互是了解的。陳慧敏也是肯定過他的功夫:小龍是苦孩子,專心練腿,保護家人。——梁小龍之前說有個人打不過,所以請李小龍過去,把對方打敗。 未知真假 。當然那個時候他年紀也小,未到巔峰。後來都知道,他曾經一對十幾持械歹徒,打傷幾個進醫院,自己全身而退。我承認,腿練的好,在充分保持距離的情況下,對付持械比拳頭好一點。對比的話,我認為李小龍腿法不會在梁小龍之下。其實好多人的腿法都是照李小龍學的,雖然李小龍也不是獨創的,但是總結的好。
其他小龍的弟子、朋友評價的不贅述了。但我認為他們當時的水平沒有高的離譜,所以李小龍對他們是絕對優勢。但是對羅禮士可能也不一定碾壓,所以這傢伙晚年言辭閃爍,頗不願承認李小龍在他之上,雖然他們一起訓練過。 這也能說明點問題 。
石堅視頻自述的和李小龍切磋的情況,如果沒有虛言(我是認為他那麼大年紀完全沒必要給自己貼金說一些與事實不符的話),那麼暴露出李小龍的問題:快是快,但是遇到老手,抓住喘息之機,很容易被重擊。當然,李小龍如果放開了打,力量又強,即便對手能看出空檔,也未必能抓住,除非實力相當的情況。所以說 切磋和實戰真的是兩碼事 ,畢竟任何招式都是可以破解的,再強的對手都有空隙。
後來者對李小龍仰望性質的溢美之詞就不要拿來當做參考了。至於水和功夫的關系確實很不錯,但用來修身養性自然是好,真的訓練那玩意就是哲學。太極以柔克剛不是更顯而易見、簡單明了?但實戰誰能以柔克剛讓大家看看?李小龍能不能做到水那樣的我不知道,我只能說沒人能做到。
另外我想說一點,李小龍很快,但好多時候是表演——出拳,對手沒擋住就到臉上了。其實我拿一張紙放在你手指間,我一放你也抓不住。 因為大腦反應需要時間 ,這個其實說明不了什麼。還有寸拳表演力量。其實蠻好笑的,李小龍經常嘲笑對手木板是不會還手的,但他做寸拳表演也可以說符合他這句,因為對手沒動沒還手。所以我要說的是,很多人覺得李小龍什麼一秒多少拳多少腿,那真的只是表演時候。真打起來不是那麼回事。你看看抖音里多少師傅在視頻里那速度也不慢的,上擂台呢?嘿嘿。
沒看到過李小龍有練習抗擊打,可能我了解不夠。陳慧敏認為李小龍架不住泰拳也可以說明點問題。
註:我引用陳慧敏略多並不是我覺得陳慧敏多厲害,而是李小龍學生、學伴、師兄弟之外關於他 實力評價 的 又有過交集 的公眾人物 太少。
李小龍練功過度腰受過傷(一說和泰拳手交手,對方輸了生氣踢了一腳正好踢腰上。我認為不大可能,因為李小龍連「鞠躬都要眼睛看著對方」,不可能給對方這種偷襲機會。以前甚至有文章繪聲繪色的描繪過和泰拳王察猜交手,李小龍用穿雲腳,就是出其不意踩住對方腳,然後大龍擺尾將泰拳王撂倒,也是醉了),卧床長達半年。但他的確飽覽武術典籍上千冊,勤奮總結,收益頗多,當然更多的是批判。
總結:
以上的情況大概可以分析出, 李小龍確實力量很強(畢竟單手兩個手指做俯卧撐也不是誰都行的),速度很快(成龍說看李小龍他踢腿不能眨眼),戰術思想高(小龍說過自己和別人動手的時候是以第三[上帝?]視角來看對方的)。 所以在當時武術界是很強的,就是現在我也是這么看的(但不是靠洪金寶這些香港電影圈的人來證明的,他們當時連對手的資格都沒有——年紀太小,沒經驗沒格鬥實力)。
當時是什麼情況,貌似職業格鬥比賽都還沒怎麼像樣的,所以也大略可以理解為李小龍在格鬥界也是出類拔萃的,甚至獨一檔的。不說什麼先驅、之父這種理念上的,就說當時他能得到那麼多認可,已經能說明問題了。習武之人誰那麼容易寫個服字?太難。
但即便如此,這不代表李小龍可以真的無限制的和任何人一較高下,比如他能隨便應付高水平的摔跤手?重量級不考慮?柔術的?可能存疑吧,參見西崗。更不要說和阿里這些天天在擂台上歷練的而且是重量級拳王比了,李小龍自己都不看好(他會殺了我的)。擂台下嘛,說真的我也不看好,55開吧,畢竟小龍有腿法加持。
以下為概括:
李小龍在當時的武術圈是頂級的,且格鬥理念超然卓絕,實踐也勤耕不輟;
參考樣本不夠大甚至比武樣本太少,所以不能說他武術界第一,這是常識;
在香港電影圈包括外圍我認為基本可以第一。
李小龍不大可能和任何格鬥術較量都不落下風,比如拳擊、泰拳高手(當時還沒有MMA,Kickboxing、散打等),很多派系的技術他雖然研究過但跟苦練數年還是兩個概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也是常識。
跟現在頂級職業高手比?說實在的,如果你跟國家隊的冠軍接觸過。。。算了,反正沒接觸過的說了也不信。畢竟抖音里那麼多業余玩家去挑戰人家職業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如果你承認格鬥發展到現在,是站在李小龍的肩膀之上,那麼確實是站在肩膀,但也是之上。他確實是20世紀偉大的武術家之一,但也確確實實得益於電影的推波助瀾,這點無需否認也否認不了,是相輔相成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李小龍的真功夫到底有多厲害? 拳王泰森直言,如果不受規矩的限制,自己完全不是李小龍的對手,甚至會被他打死,這樣的評價真的是很高了。
李小龍師承葉問 ,習得了一身好武功,之後又加上自己的領悟和心得,創造了一套全新的拳法截拳道。截拳道不僅在我們國內非常的出名,而且在國外也頗受追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慕名前去拜師學藝。
很多人說李小龍並沒有過實戰,只是「功夫演員」而已;所謂的「真功夫」其實是劇情需要。言外之意李小龍的「功夫」不是特技就是剪輯出來的效果,真的是這樣嗎?那李小龍所創的「截拳道」享譽世界,這又怎麼解釋?李小龍創造的「九大紀錄」至今無人能破其一,這又怎麼解釋?
雖然李小龍並不屬於身材魁梧型的壯漢,但是他的拳並不是以力量取勝,而是勝在速度。他出拳出腿的速度有多快,真的是難以用語言去形容,如果說我們普通人一秒鍾能出一拳的話,他一秒鍾最少能出10拳。
李小龍在當代可以稱得上一代宗師了。
以上只代表我的看法,畢竟李小龍已經離世這么多年了。
李小龍的功夫真實中業余高手,高手中的業余。
李小龍是一個時代的偶像,他是一完美的人,不僅是體現在他個人的魅力,時代的恰好時機,突然的逝世········一切都使它具有偶像的潛質。
首先看看同時代與他有接觸過的人對他的評價,
陳惠敏說,在同一個重量級中,估計世界上沒人可以打敗李小龍。我從未見過李小龍與別人比賽,他是電影明星,和我不一樣,他不需要和別人打架。「腿有李小龍,拳有陳惠敏」這是當時香港 娛樂 界對他們的稱號。
洪金寶談李小龍,他說與李小龍交談中,有一次李小龍來與他同時起腿,李小龍的腿比洪寶金更快,已經到達洪金寶的臉前了。
成龍被主持人問「你和李小龍實戰,誰能贏」,成龍回答「讓他贏吧」。
在《猛龍過江》扮演空手道冠軍的羅禮士:我第一部電影是和布魯斯李拍的,1972年。 (和他相識)我當時在爭奪世界冠軍頭銜,就在這里,紐約,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時間是1968年,當時布魯斯在拍一個電視劇,叫青蜂俠,而我在爭奪冠軍,布魯斯是賽會的表演嘉賓,主辦方把布魯斯介紹給我,於是我們談開了,後來還說好以後一起訓練,我們一起訓練了兩年。
主持人:一起訓練具體是指什麼?
羅禮士:打沙袋踢沙袋啊之類的。主持人:你們比試過嗎?
羅禮士:你知道的,我可是職業格鬥家。主持人:而他不是。
羅禮士:他不是,不過他也不差,他不錯的。
主持人:言下之意是你可以打敗他?
羅禮士:唉,這我並不知道,我沒想過這個問題,布魯斯不想這個,我也沒想過這個,這不是重點,我們一起訓練了兩年,之後布魯斯為了電影事業去了香港,我們兩年沒有聯系。
後來他找我,說:「查克,我在香港拍了兩部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我想拍一部電影,在羅馬斗獸場拍一場打戲,就像兩個角鬥士一樣。」
布魯斯想讓我在這部電影中當他的對手,我當時就和他開玩笑說:「布魯斯,最後誰打贏了呢?」
布魯斯說:「當然是我,我才是電影明星」
於是我又說:「哦,我知道了,你想打敗世界冠軍!」
布魯斯說:「不是的,我想打死世界冠軍!」
-----以上就是李小龍同時代接觸過他的的一些人評論---
可能一千個人心裡就會有一千個李小龍,已經沒有定論。可以肯定是李小龍真實的功夫厲害,但不會是超人,如果和現實的職業拳擊手比較,阿里,泰森這些比較,他肯定是業余的高手,用正常的思維想想,李小龍一生27部電影,而他只活了33歲,他怎麼可能有大量的訓練時間。
其次從現存的李小龍書籍作品看,李小龍有很好的個人感悟,但是他的理論訓練和同時代的運動訓練學比較還是很粗糙。
1964年前民主德國萊比錫 體育 學院哈雷博士主持編寫的《訓練學》函授教材,聯邦德國馬丁的《訓練學基礎(上、下)》(1997/1980),前蘇聯馬特維也夫的《運動訓練原理》(1977),普拉托諾夫的《現代運動訓練》(1980),中國過家興等的《運動訓練學》(1983)。
1940年~1973年,33年之光陰,塑造了李小龍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而龍逝之後,許許多多的人對其有眾多褒貶不一的評價,而且在眾多評價中大多都是以李小龍的功夫或戰鬥力為單一標准進行的片面評價。
在此,筆者認為過褒過貶皆是不能算作布魯斯李的客觀評價。
李小龍的功夫如何?
1967、1967年美國長堤空手道大賽之表現
以寸拳將男子擊退五、六米之遠,僅用二指即完成俯卧撐,蒙眼以格鬥術制服武者...
李小龍以踢技擊飛沙袋,迅疾之踢可以在人來不及反應時擊打至要害。
李小龍在體能和肌肉訓練中運用西方的練習模式和運動器材,還自主設計出供自己進行特殊訓練的器材,進行嚴格的魔鬼訓練。
1971年對戰泰拳王之表現
有「穿雲腳」之稱的七連任泰拳王察爾·鋪前往泰國曼谷挑戰李小龍,當時李小龍應該是在拍攝電影《唐山大兄》。
意外的是,名震四方的泰拳王被李小龍以其自創的「連環三腳」分別踢中腹部、面部和太陽穴,使之在18秒內即無法倒地不起,此戰為泰拳王一生唯一之敗績,也證明了李小龍的實戰能力。
如今的武壇大哥洪金寶曾講述與李小龍有過合作時有一次意外的比試,當洪金寶腿剛動時還未出擊的時候,李小龍的一踢已經到了洪金寶臉上,可謂達到「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先動」的境界。從此可見龍的踢技十分迅捷。
他的貢獻主要在武術理論上。他並沒有打過擂台。職業選手每天不是訓練就是比賽,無論在心理還是生理上都一直處於最佳狀態,而這是李小龍所不具備的。李小龍也沒有抗打能力。真正動起手來,平常的經驗及抗打能力是最主要的,理論不頂用。但我相信,如果李小龍也象職業選手一樣,每天訓練和比賽,那麼在他那個體重級別,他一定是頂尖的。
李小龍是世界著名的武術家,他是世界武道變革的先驅者、UFC的開創者、截拳道的創始人等等,他更是華人武打的電影演員,中國首位將中國功夫推向全球的人的華人
一個功夫電影開宗立派的人物一個能把KungFu寫進英文詞典的人一個能把中國功夫名揚世界的人。
眾所周知,李小龍是先學的詠春,後集百家之長創立了截拳道,成名絕技乃是寸拳、李三腳、勾漏手和雙截棍,速度之快無人能及,看過電影的都知道其肌肉也是一絕。
綜合以上分析,他的實力絕對是恐怖的。
電影上看到很厲害,現實中把中國功夫提現的淋漓盡致
全世界都認可李小龍,為啥只有我國人去質疑他?
必須厲害
其實這個話題一直是比較有爭議的,有的人說李小龍只不過是個演員,真實功夫沒有那麼厲害,有的人說李小龍真實功夫絕對是天下第一,那麼對於我來說,李小龍是有一定的真實功夫的,那麼有多厲害呢?下面我為你列舉幾個例子。
實戰能力,毋庸置疑首先,李小龍的實戰能力上,毋庸置疑。和同時代,同體重級別的格鬥高手中,李小龍是頂尖的高手。無論是器械還是徒手,李小龍的出手之快,戰術理念之先進,技術體系之完整都是遠遠超過這個時代的。
李小龍真實戰鬥力如何要看和誰比,你說鳩摩智武功好和掃地僧比也是個渣渣。
所以李小龍實力如何一定不能拋開對手討論,那麼李小龍的對手有誰呢?答案是,公開的比賽沒有。所以說李小龍多厲害也沒依據。
美國的空手道冠軍羅禮士和喬.劉易斯評價過李小龍七屆世界空手道冠軍羅禮士: 李小龍是個很「自我」的人,他很看重自己,常常向人誇耀自己的長處,很多人不喜歡他的作風。但對我來說,我完全不介意,因為我明白這是他的個性。不論我的想法對不對,總之,我覺得他是個強人,是個值得自負的人,也是世界上武功最好的人!這就是我個人的看法。
美國空手道冠軍得主喬.劉易斯: 我無法再遇到一個像李小龍那般對武術狂熱的人了,他能夠成功,除了一半是天賦外,其餘都是他肯努力的結果。他實在非常努力。發拳快、准、勁,足以令他雄視武壇。此外,他對各種武術器械的認識及純熟,可以稱得上是專家,就是這些沒有人及得上他。
由此可以看出,李小龍在當時的時代,是有著很強的真實功夫的,能讓美國人獲得認可,那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李小龍自創的截拳道,是融合了各種武功的精髓,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實戰武功,也能更好的防禦自己。
振藩國術館其次李小龍在當時美國開了一家武館,你要想在當時的美國開個武館,而且還能收到徒弟,還必須要有實力止住美國的噴子和反華勢力的拳腳。光憑被武術界邀請就已經很難了。 你覺得提名諾貝爾獎的人會渣?那都是很有實力的人物。
按照李小龍的綜合素質 ,擂台徒手肯定打不過大部分比他重幾個量級的選手,但下了擂台,不限制場地,那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李小龍的速度和反應在如今也是最頂級的,若是比武器,專精徒手的一幫擂台運動員沒一個人是他對手。
再來說一下李小龍的國籍問題李小龍出生在美國,在香港長大。擁有美國國籍,但他以中國人自居。立志弘揚中國的武學文化,他將中國各個門派的功夫及西洋拳術融會貫通,創立了截拳道。把中國功夫名揚了世界,把功夫這個詞寫進了美國詞典,並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人!
李小龍是美國國籍,這個沒錯。但是他代表的是中國功夫,不信你隨便問一個外國人Chinese kung fu代表人物是誰?功夫之王是誰?
總結根據以上的說法,李小龍的戰鬥力,無疑是非常強大的。他所自創的截拳寸勁訓練,能在最短的距離內發揮出強大的攻擊力,這在戰斗中,能節省更多的時間來出拳,同時間內出拳速度甚至比對手要多出幾倍!而每一拳的攻擊力都是爆發力的輸出,這樣一來基本上沒人可以單打獨斗中戰勝他!
⑷ 對於《師父》這部電影,你怎麼看
誠然,規則保護的是一個老人社會。因為規則的制定者往往都是大佬級的既得利益者,而未得利益者為了站穩腳跟,不得不首先與老成人達成妥協。作為新人和外來人的陳識師徒,則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規則壓抑的對象。陳識的徒弟輕而易舉地踢了八個館,證明的與其說是津門武林的脆弱,不如說是武林規則的脆弱:規則並不代表什麼天然的自然正義,規則不過是武林這一元社會對既定利益格局的合法化。為了避免「教會徒弟打師父」的規律,「留一手」便成了武林秘而不宣的潛規則。由於武術「藏一手」的秘傳法則,導致了津門武林的萬馬齊喑,各門各派皆後繼無人。
在內憂外患的時代背景下,救亡需要武學啟蒙,救亡的訴求壓倒了秘傳法則的正當性。陳識決定改變武林秘傳的局面,讓徒弟學到二年有成的真功夫。因此,陳識創立武館便具備了雙重意義:一方面是為了讓詠春拳在北方立足,讓南方武學緝熙光明,而另一方面又是對秘傳規則的否定和超越,為了培養真正的武林人才和救國義士而進行武學啟蒙。如果說前者只是一種分享權力的努力,雖然可能影響武林的利益格局,但並不撼動武林的規則,那麼後者則是一個立法事件,它必將動搖規則本身。陳識成為了元社會的破壞者和新的立法者。陳識的事業儼然津門武林乃至整個武學界來一場再立法。一方面,陳識要完成自己的立法大業,不得不首先在規則劃定的范圍內展開,而另一方面,陳識的目標就是為了超越舊規則。陳識的事業便包含了這樣的二重性,立法(破法)與守法之間的張力由之展開。不管怎麼說,陳識即便懷揣如此高蹈的正當性訴求,他依然自覺地按照武林規則辦事。即便是懷抱著破壞規則的肆心,也不得不在規則的歸導之下退藏於密。這是因為規則是任何介入武林之行動的合法性基礎。合法性作為一種純形式的范疇,它並不需要追問具體規則是否符合自然正義,也不問其對象的高下賢愚,規則只提供一個有效的控制共同體准入的門檻。規則是功能性的而不是指導性的。但盡管如此,規則卻不自覺地擔當了最低限度的道德判斷。人的野心慾望在規則面前必須接受過濾和節制,使得小共同體得以超越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自然狀態。一旦規則制定,守律便成了一種他律的道德義務,為任何共同體內部的行動賦予了最低限度的可通約性。不講規則的人必將受到鄙視,並且不再擁有共同體的身份。可以說,規則不是道德更無涉價值,但卻是道德有效的替代品,規則為共同體內部的價值判斷辟出了空間。
⑸ 功夫電影,怎樣一路走來
中國武術電影,其實一直在糾結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的問題——更極端地說,是拳法能否打過槍法的問題。徐克的電影里喊過「咱們的功夫再好,也敵不過洋槍」,也喊過「你有科學,我有神功」,武功以曖昧不明的方式,成了中國電影百年歷史中的一股暗流,甚至改變了世界電影的走向。
1
功夫片和武俠片的區別在哪裡?
曾經有過這么一種回答:功夫片是拳腳多,刀劍少;武俠片則是刀劍多,拳腳少。
這種說法,初看有點強詞奪理,其實有自己的道理。拳術是中國武術的核心,而刀劍更多地以工具的面目出現,它是人身體的延伸。而武俠小說和電影為了創造一個異彩紛呈的武林,拔高了刀劍的位置。刀劍可以豐富故事,可以作為人物的標簽,因此武俠天生與刀劍親近。但電影里的俠客多用刀劍,少用拳腳,難以展現真功夫,這是一種投機取巧。
1905年,第一部國產電影《定軍山》面世,這是一部被搬到銀幕上的京劇武戲,舞刀弄槍無不按照戲曲形式忠實上映。此後,電影中的武打場面來源固定為兩種:一是戲曲舞台,二是劍仙小說。演員們穿著舞台上的戲服在銀幕中用掌心祭出飛劍或者雷電對打,程式化而荒誕。
直到五十年代,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系列,終於開創了另一分支。《黃飛鴻》的班底大都是現實中的武師,展現在銀幕上的拳術也頗原汁原味,擺脫了戲曲舞台的套路,摒棄了神怪小說的玄學,開始真正強調南拳的實戰性。
(作者:暗號)
⑹ 武俠影評
武俠影評 (一)
《武俠》在戛納上映之後,海外媒體一片贊譽,稱其「推動了一個類型片」。而國內媒體則大多選擇用「科學武俠」或「微觀武俠」來定義本片。也就是在上映前夕,這已經超越了陳可辛、甄子丹、金城武和湯唯組成的「可真威武」組合成為了影片的最大噱頭。那麼,到底什麼是「科學武俠」和「微觀武俠」?這個片名能和周星馳代表作《功夫》比肩的功夫電影是否真的能為中國功夫電影開辟出一條全新道路呢?
「破」在哪裡
懸疑推理類的功夫電影有過不少,最近的例子就是去年相當火爆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然而以往的影片無一例外都是通過案件的層層推進來解開謎底,重點在於人物性格、形式邏輯以及對細節的把握。《武俠》對以往此類影片的突破在於解謎者徐百九是通過對死者身體所呈現出的特徵來判斷死者生前與人搏鬥時所遭受的經脈、血液、內臟運行情況以及致死原因,在犯罪現場通過細節來還原搏鬥場景,通過觀察人生活、睡覺時的呼吸以及自身氣場來判斷人物武功的高低程度。這樣的方式完全就是將人們以前對神乎其技的功夫概念化的感覺用科學的方式進行解釋,並且通過動畫的表現形式將血液、血管、內臟器官的運動呈獻給觀眾,因此才會得到「科學武俠」和「微觀武俠」的稱號。而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在以往的影片中絕對是前無古人。
如果選好了「亮點」而沒有好的「表現」那絕對算不得成功。《武俠》全片最為精彩的地方就是徐百九推理破案的段落。從他甫一出場、對屍體進行屍檢時所得出的「科學結論」,到犯罪現場實地還原案發場景,再到對劉金喜「陰魂不散」式的日夜觀察,環環相扣,細致入微,再加上略顯詭異的配樂、出色的剪輯以及多變的表現手法,使得這一部分劇情相當緊湊,用很多影迷的話說,就是「頗有好萊塢懸疑電影的風采」。這其中,尤其以案發現場的還原段落最為好看,在這段中,陳可辛在武打場面中插入了大量的慢鏡和特寫,將左右故事情節的細節展現得淋漓盡致,而用徐百九的視角來重現這一段打鬥,也使兩段本來在不同時間發生的事成功結合在了一起,呈現給觀眾一種相當奇妙的感覺。除此之外,陳可辛還將徐百九這個人物的性格分裂成了兩種形態來展現,頗得《神探》的神韻,這在以往的武俠電影中似乎並不曾出現過。而徐百九與阿玉初次交談時的珠璣暗藏,以及劉金喜送徐百九至樹林中時的驚心動魄,都是同類影片中的經典戲碼。
「守」為何處
如果陳可辛能將這種特點保持到影片結束,那麼《武俠》絕對稱得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傑作。然而就像所有武術套路那樣,當你使出自己的一招絕殺招數之後,總要考慮是不是真的能完成絕殺,如果不能置人於死地,那麼就必須要防止對方的反擊,這時候就必須要做好防守。《武俠》就有這樣的一招」防守」,而這招所謂的防守,現在看來就是陳可辛的保守。
看過影片的觀眾一定都有這種感覺,那就是當徐百九回到城中、七十二地煞出現之後,影片像是被割裂成了兩段一樣,前後兩段完全不搭。在前一段中,徐百九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一切破案線索、劇情發展都圍繞著他來展開,而影片的核心內容也是徐百九內心中法律、規矩、物質與人性、情感之間的矛盾沖突;然而到了後一段落中,徐百九的地位迅速下降,反而劉金喜成了第一主角,故事也從懸疑轉變成了最為爛俗的隱居、追殺。或許在陳可辛看來,如果一部叫做《武俠》的電影中沒有了動作場面,沒有了打鬥,那麼絕對不是浪費了甄子丹這樣的功夫巨星般簡單,很可能會造成影片上映後評論界和觀眾的口誅筆伐,因此權衡之下,還是將故事引回了傳統的功夫電影敘事的節奏之中,殊不知這反而成為了影片的最大敗筆。我們先不論陳可辛在這段之中到底寄予了多少對於「武俠」、對於「功夫」的理解與懷念,總之在很大程度上,它打亂了影片前一小時所營造出的懸疑氛圍,而且雙主角所代表的不同的核心價值觀體系也因為節奏的變換而使得表述變得極不完整,從一開始就追求的「科學性」也在這一段落中銷聲匿跡。因此,盡管甄子丹所設計的武打動作依然眼花繚亂、霸氣十足,盡管惠英紅、王羽依舊老當益壯,然而還是無法挽救劇情上的致命傷。
可以說,正是因為陳可辛的這種保守和理念的偏差造成了影片質量的下降,再加上事後觀眾頻頻質疑的「偽科學」以及對最後結尾的不滿造成了如今《武俠》口碑持續走低的現狀。
陳可辛的「武」與「俠」
提到功夫,人們最先想起的一定是李小龍、成龍、李連傑和甄子丹,但是一提起武俠,人們的腦海中率先浮現的一定是金庸、古龍、梁羽生小說中的義薄雲天的俠客,當然,還有內功、輕功、點穴、兵刃等這些神奇的功夫,可以說,這些觀念早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然而,陳可辛心中的武俠一定略有不同,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武打場面有多麼精彩、人物功夫有多高強的時候,他卻將注意力集中在點穴為什麼可以將人體定住、人為什麼可以運用輕功飛起來等這些問題上,因此,他在《武俠》中展現出來的才能是「科學武俠」和「微觀武俠」。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金城武飾演的徐百九就是陳可辛本人。
此前陳可辛一直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徐百九會功夫,最終決定還是不要,其目的就是要表現一個不會功夫的人其實也可以擁有俠義。徐百九以前也是一個有同情心的人,但就是因為自己的心慈手軟致使兩人被害、自己中毒,因此他才會相信只有法律、規則、科學不會騙人,這也是為什麼劉金喜明明殺害的是兩個賊人,徐百九還是要抓住劉金喜不放,因為他相信一個以前殺人如麻的`殺手是絕對不會改邪歸正的。其實在調查的過程中,徐百九的內心已經開始動搖,比如在劉金喜家吃飯時的對話,比如探子的一句「如果法律不能保證一個想做好人的人,可以做好人,那是個什麼法」,當劉金喜選擇放走徐百九、並且相信他不會再回來,而徐百九卻執意申請逮捕劉金喜的時候,徐百九的命運就已經被註定,他不是死於法,就一定死於俠。最終,在劉金喜的感悟下,徐百九心中「法」與「情」的較量終於以「情」的勝利而告終,這就等於宣判了他以前價值觀觀念的死亡,所以他必須死。
甄子丹飾演的劉金喜/唐龍原是七十二地煞的二當家,但是在一次滅門案中良心發現,最終遠走山裡,娶妻生子,卻不得不面對十年後組織的追殺。如果把法與情看作是影片的矛盾根源的話,那麼唐龍無疑破壞了組織中的「法」,就是幫規。陳可辛之所以安排甄子丹自斷一臂,一方面是向自己心中的武俠經典《獨臂刀》致敬,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唐龍的俠義精神。他將組織給予的一切選擇用自殘的形式來償還,這是一種俠義;十三娘要墜落山谷之際他奮力施救,這是一種俠義;自己的妻子孩子生命受到威脅,他奮不顧身,這是一種俠義;徐百九沒有遵守諾言,但他依然願意冒死讓徐百九替自己扎針,這更是一種俠義。而這些俠義,在徐百九以前的生命中是不存在的,就是他一直不相信的人類的情感。
當然,並不能說反派七十二地煞就沒有情感。當他們看到唐龍「死了」的時候,那種悲涼的歌聲讓人為之動容,幫主看到唐龍少了一條臂膀時候的撕心裂肺的呼喊以及對唐龍幼年情景的懷念,都是有著充沛感情的人物。不過,由於這部分故事是在影片後半段才被加進去的,根本沒有得到充分的展開,所以才會為人詬病。
武俠影評 (二)
文/孫孟晉
武俠電影到《卧虎藏龍》,已基本無路可走。胡金銓的禪味,張徹的血腥,包括「黃飛鴻」系列的無厘頭,各種路數都已玩畢。直到李安的飛檐走壁,騰空游戲基本無人再能超越。其實,張藝謀試圖製造張氏武俠美學,可是他對光影的過度依戀而失去了武俠精神的伸展。
陳可辛,是一位很有企圖性的導演,從《如果愛》開始,他一直在類型片上動足腦筋,他不想在前人的巢穴里乘涼。而電影發展到今天,能往前走的,更有可能的是個人風格,而非類型。
《武俠》上映之後,不少影評人對其評價並不高。原因之一是大家都拘泥於武俠這一類型片上的傳統。顯然陳可辛是離經叛道的,無論說它是「微觀武俠」,還是「科學武俠」,嚴格地說,陳可辛的《武俠》還不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武俠片,他最多是打著武俠的旗號,在搞商業片的雜交。陳可辛太像是一位跨界明星。
這是一部受環境所限很明顯的電影,甚至連寬敞的打鬥環境都缺乏。陳可辛自然不會去模仿李安,把威亞搬到雲南的民居上。他是想借著致敬的名義,來顛覆一些固有模式。至少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湯唯,不一樣的金城武,不一樣的惠英紅。而甄子丹,如今所有影片里打鬥戲的教頭,陳可辛要想顛覆他的形象,難上加難。他在《武俠》里的那些文戲,也沒超越《葉問》。
這不是一個很專注的時代,人的精力與愛好被無限撕扯,智慧比精神純度更行得通,而在藝術上的旁徵博引則成了通行證。有時候,稍稍的越界便有一種惡搞的效果。
陳可辛在《武俠》里越界得很厲害,金城武那條線索是甄子丹這個人物的陰篇,他在用針灸學和神經分析學來剖析一個角色的存在。他越依附進甄子丹的身體,越能探明真相。所以,推理在《武俠》里是和武俠構架比翼齊飛的,金城武走火入魔的表演有一種隱形敘述的妙筆,它看上去達到了娛樂片的懸念功效,其實陳可辛努力將商業片的敘事技巧玩到顛覆。
真因為有這樣一種雙層敘事結構,我們會以為日本推理劇+美國罪案劇,在《武俠》中被移植得過於混搭。我們不得不佩服陳可辛在你不自不覺中混雜了很多東西,就像那些形式感極強的山歌,它本身的諧趣也有標本化的功能,這種嘗試很容易令人想到他的歌舞片,也就是說,陳可辛追求的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俠片。
遠的要說張徹的《獨臂刀》和《新獨臂刀》,近的要說《暴力史》,如果從參照系來看,《武俠》一定會被說得一無是處。但從商業片的角度來看,《武俠》恰恰是今年面世的華語電影里最成功的一部。我們過多地被文藝片的模式勾去靈魂,而對於在形式上有突破的商業片缺乏最起碼的評判標准。
至於陳可辛是否應該用之前的名字——《同謀者》,這個名字倒是更暴露導演本人的內心訴求,他不會覺得這個世界存在什麼「俠義」,或者說,那是東方傳統文人過度想像的東西。陳可辛本人現實,甚至深思熟慮的一面逼迫著他探究人性的險惡。換一句話說,這也是一部探究人與人之間背叛關系的電影,它觸到了想擺脫也無法擺脫的宿命境地。甄子丹對義父存在著背叛,而他對妻子的隱瞞真相,也未必是很美好的。湯唯這個角色也是,她的隱忍中有自私的一面。陳可辛分明懂得,將人性故事放到一個離現實世界有點距離的框架里,是安全的。他還將僻遠山村的純凈,作為惡風暴雨終將到來的對比,這也是預設的場景。
《武俠》真正精彩就在於那個東方豪斯先生——金城武的角色,他讓《武俠》反而更靠近探案片+驚悚片。陳可辛的敗筆也正在於無法在後半部電影里,繼續金城武的戲份,而使他更像甄子丹的保護神。影片的前半部分,那個被致敬的對象——王羽是空缺的,從結構上來說,陳可辛做了那麼多鋪墊,但到頭來,他無法再讓金城武處在犄角的一端,而人物中心轉換成了甄子丹和王羽。
關於甄子丹和王羽最後的對打,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致敬的意味,甄子丹斷臂,操起了王羽當年的大刀。陳可辛最顛覆武俠片的動作是教主的死,大家幾乎一致性地認為這是「雷戲」,而我倒以為如果沒有這么一筆,《武俠》的後半部電影真的成了雞肋。
說實話,《武俠》帶給我們的是武俠片的新認識嗎?肯定不是,多年前的《功夫》即時按上了美國大片的尾巴,也沒有多少人感到過分不爽。在一個電影不知跑到哪去的年代,多一種嘗試,哪怕找得到出處,肯定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武俠》在拍攝過程中一定做過很多調整,他是導演的急智。最後的雷劈,笑浪背後藏著那麼多的無奈。一個極其聰明的導演,也許真的斗不過一個荷爾蒙超強的導演。
武俠影評 (三)
從未拍過武俠類電影的大導演陳可辛算是做了一次大膽的嘗試,徹徹底底地將「武俠」顛覆了一把。「微觀武俠」的概念+「甄唯武」(甄子丹,湯唯,金城武)強大吸金組合+融合偵破,搞笑,驚悚,動作大雜燴式的電影風格足以吸引無數影迷走進電影院(本人是其中之一)。可當115分鍾的電影結束時,我就迷茫了——這片兒跟「武俠」有關系么?
所謂武俠,無非武功加俠客:武要天馬行空,酣暢淋漓;俠要義薄雲天,肝膽相照。《武俠》講述了一個江湖黑道組織七十二地煞二當家唐龍(甄)化名劉金喜,與妻子阿玉(唯)安心歸隱田園卻遭到組織窮追不舍的故事,是比較老套的「撂挑子不成」情節,與前些陣子的《劍雨》類似。可問題是,武俠電影講究的是俠為風骨,武為外衣,寧可無武,不可無俠。而《武俠》有漂亮的武打環節,可偏偏沒有對「俠」的體現,這若算「顛覆」,未免有點強詞奪理。
唐龍是俠么?他不是
一個曾經黑手組織的二把手,一個武功高強,殺人如麻的惡魔,最終良心發現,厭棄了腥風血雨,歸隱過著農婦山泉有點田的日子。對於他歸隱的原因,始終未給出答案,若只是「殺膩了人」,想換一種lifestyle,未免太過邪惡。為了與七十二地煞決裂,他先躲貓貓到深山老林,之後又玩假死,甚至自斷左臂。這種種讓步都只是為了自己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而與頂天立地,不畏生死為仁義的俠相差甚遠。所以騎馬的未必是王子,斷臂的也未必是楊過,
唐龍身上雖有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江湖味」,卻沒有「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豪氣與灑脫。這個唐龍,活的太過柴米油鹽,太現實,太不夠「武俠」了。徐百九是俠么?也不是
一個患有嚴重人格分裂的天才捕快,一個掙扎於人性與法之間的偏執狂。金城武所飾演的操著四川方言的捕快是一個很有看點的人物。可以說,整個電影的各個矛盾沖突幾乎都是他引出的。電影前四十分鍾像一部古裝版柯南,徐百九用它驚人的洞察力和超強的分析能力暗示了劉金喜(唐龍)的非同一般。()他可以只聽當事人的描述便可在頭腦中重現案發現場,沒有哆啦a夢的時光機,照樣看到過去。陳可辛將他的「微觀武俠」全部承載到這個角色上來,聽徐百九解釋一拳是如何打擊穴位造成血栓,神經壞死,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等症狀,輕功是如何利用重力加速度和空氣的密度等各種偽科學。在徐百九眼裡,法大於一切,為了法,他可以近乎瘋狂地觀察唐龍,看他吃飯,看他睡覺,甚至還上鐮刀砍人家試試軟硬;為了法,他可以不顧生死,一心捉拿唐龍歸案。在徐百九身上我看到了那股誓死不變的氣焰,可惜這一切是為了法,沒有了自我對於正義與黑暗的評判,正如他說的:「眾生有罪,你我皆同謀。」他不是俠,只是個追求法治社會的一個偏激積極知識分子,雖有了俠的骨氣,只可惜少了幾分「江湖味道」。
雖然如此,本片還是有很多亮點的。從上世紀90年代,被稱為華人驕傲的武俠電影便開始走向衰落,而此次陳導直接以「武俠」命名影片,並宣稱創新武俠,這本身就是一種勇氣和突破。《武俠》敘事模式,表現手法,人物設定,有西化的痕跡。武俠片運用搖滾配樂造勢,與片中拳拳到肉的狠招十分契合,
用2D和3D動畫表現人體的經脈器官血管,造成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讓人耳目一新,這些大概都是吸取好萊塢式華麗又富於想像的表現特點。突出式的鏡頭運用和高速流暢的剪輯也為影片增色不少,只是偶爾打鬥的空間感錯亂,看著有些累。《武俠》的動作設計偏重於寫實,中和了中西方人的觀賞口味,在樓頂那場輕功秀很接地氣,輕功與現代跑酷的結合版
總的來說,《武俠》既有精彩之處,也有命題的硬傷,但還是不得不承認陳可辛導演的才華。也許在陳可辛心中,不惜一切追求自我的人便可以稱之為俠了——追求平靜的生活,追求純粹的法,追求他人的留守。
⑺ 李小龍事跡,請詳細!
李小龍生平
李小龍是一位著名的武術技擊家,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功夫電影表演家 「功夫之王」李小龍在美國的三藩市出生,童年在香港度過。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廣東南海縣人,是當時香港粵劇中四大喜劇演員之一,擅長武打。母親何金棠是一位上海偉人的女兒。他們婚後先生了兩個女兒。
1937年,日本加緊侵華,香港的粵劇也受戰火的影響漸趨蕭條。因此,李海泉帶著劇團和家人橫渡太平洋到美國演出。在舊金山(三藩市)時長子李忠探出生,一年後,也就是1940年11月27日,次子誕生,何金裳從舊金山打長途電話通知正在華盛頓演出的丈夫,兩人商議為這個男孩取名李振藩,希望他日後名振三藩市。這位李振藩就是以後享譽全球的李小龍。為了申報戶口,還給李振藩取了個英文名字,叫普魯斯·李(BruceLee)。李小龍這個藝名,是他9歲時擔任香港電影《細佬樣》主角時由導演取名的。
李小龍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渡過的。他出生4個月左右,父親李海泉便結束了在美國的演出舉家返回香港。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李海泉為了讓兒子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李小龍在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並在家中設一坐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綴。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潭腿、少林拳、戳腳等拳種,為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熱愛武術運動,可謂「嗜武入迷。」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上街,走著走著,突然坐在路邊沉思,然後又飛身躍起練功,路人無不側目而視。 為了提高技擊水平,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組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 、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經驗。
李小龍在家庭的告誡下,18歲那年決定離開香港到美國留學。臨行前,他父親諄諄囑咐:「要發奮學習,做一個有出息的人。」老拳師葉問也殷切期望他「學習之餘,不忘練習『功夫』,要宣揚中華武術。」
赴美求深造自創截拳道
1958年11月底,李小龍搭乘「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經神戶、橫濱、夏威夷前往美國舊金山。起初他投靠父親的好愛,由後又轉往西雅圖到他兄長李忠探處居住。
李小龍在西雅圖的生活相當艱苦,每天清晨要騎自行車到報社取報,』然後挨家挨戶分送。後來他到中國餐館洗盤子,空閑時還要補習英語和練習功夫。3年後,他從愛迪生職業學校畢業,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哲學系。進人大學就讀以後,他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他在學校里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校園里進行訓練和表演,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有個叫山本的日本留學生,是日本空手道三段拳手,他一向以高手自居,對李小龍的武功和中國功夫隊總是指手劃腳,說三道四。隊員們聽到後十分氣憤,都說非要揍他不可,但李小龍深受中國武德的熏陶,沉佐氣對隊員們說:「中國功夫的宗旨是強體防身,非不得已不可攻人。」有一次,中國功夫隊進行表演,山本又來「拆台」。李小龍對他提出警告,他不但不服,還要向李小龍挑戰。
李小龍忍無可忍,只好決定和他進行比武。兩人一交手。山本憑著身體壯,頻頻猛攻,李小龍未知虛實,暫取守勢。三四個回合後,李小龍看準破綻,轉守為攻,奮起重拳把山本打倒在地。待山本站身來正要反撲時,李小龍虛晃兩招,突然側身飛腿將山本再次踢翻在地。從此,李小龍的功夫更受人敬佩.
1964年,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舉行全美空手道比賽,當時年僅24歲的李小龍橫掃所有選手取得了桂冠。後來,有3位空手道冠軍和—位柔道冠軍聯合上門要和他較量,他又奮力將他們一一擊敗。
李小龍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 李小龍素有「李三腳」之稱.有一次,他在佛羅里達州的唐人街,看見4個持刀歹徒正在調戲一名華人少女。他立刻沖上去,赤手空拳和四個歹徒搏鬥,接連檀田連環飛腳和敏捷的拳法,把這四個歹徒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竄。從此,他勇救少女的事跡在美國被人廣為傳頌。
李小龍的「寸拳」也很出名。他曾應邀到加拿大拳擊協會專門表演寸拳。他對准拳擊計量器猛然用力擊去,那計量器上的指針立即指向三百五十磅。當時觀眾都驚叫起來:「世界紀錄!世界紀錄!」因為李小龍以一百四十五磅的體重,發出這樣沉重的拳力,實為前所未有.
「勾漏手」也是李小龍的又一絕招。所謂「勾漏手」。就是即封即打,即釘即收,連削帶打之意。有一次,李小龍應邀到香港鉑片,有七、八個教頭聞訊後,紛紛要求和他「交手」。李小龍曉得這是變相的挑戰,他請那伙教頭們選出一位最具有實力的對陣,並聲稱這回只用兩手過招,而不使用擅長的腿法。當被選出的黃師傅上台一出手,李小龍立即把他的雙手封佐。黃師傅多次企圖解脫,都被李小龍的雙手如磁鐵似地嚴密封閉著而無法猙脫。黃師傅正在感到為難之時,只覺得自己的臉上突然族了一巴掌,引起了旁觀者的一陣嘲笑。
黃師傅惱羞成怒,立即騰起飛腳,李小龍眼明手快,用手一撩,「嘭嘭」兩聲,黃師傅如馬失前蹄,四肢朝天地田在地上爬不起來了。
有一回,武術家張仲文赴美國表演,李小龍應邀客串演出。只見他在麥克風前握拳蓄勢,猛地一拳打出,頓時由麥克風傳出「呼呼」的拳風目響,台下中外觀眾,無不瞳目結舌,掌聲雷動.
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棍等各種器械,並研習氣功和硬功。據說,他的手指給人用牙齒咬而不感到疼痛。李小龍從實戰出發,以中國武術為基礎,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路拳道、泰國拳等技擊術的優點和特長,總結多年的經驗面自刨了一種拳術——截拳道.
設館廣授徒 宣揚真功夫
李小龍為了宣揚中華武術,在大學2年級期間,租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每個學徒每月收費15美元。他邊教邊練,刻苦磨顧,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功造詣更為精深。
在振藩國術館里,他認識了來學武術的醫學院女學生蓮達,經過一年多的交往,他們漸漸產生了感情,最後在1964年8月,他倆正式結婚了。婚後,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合力經營武術館,甚至把蜜月旅行也取消了,把全副精力都投注在武術事業上。
自從李小龍在佛羅里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個持刀歹徒,勇救華人少女的消息在報紙上刊登之後,李小龍的名字便傳遍了美國,佛羅里達州等電視台也請他表演腿法,中國功夫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逐漸興旺起來了。為了擴大影響,李小龍經常到名處參加武術比賽,並先後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礬等地開設武術分館授徒。國術館的規模和設備不斷完善,如在洛杉礬的武術分館建築面積達600平方米,練功設備有拳擊彈簧器、鐵樁、精武指樁、刀、槍;劍、棍、拳擊計量器、臂力鍛煉器;眼力訓練器、腿力鍛煉器等等。由於李小龍的名氣大,慕名前來求學者甚多,收費也大大提高,從過去每人每月只收15美元,改為每小時收費27—50美元不等。學費雖然昂貴,但仍門庭若市。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著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占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驗。美國國內各流派的拳師經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涉足電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紀70年代初,一股中國功夫影片的狂潮席捲著世界。李小龍這個響高的名字震撼全球。
李小龍早在1965年至1971年期間就在好萊塢的電視劇《重現曙光》、《蝙蝠俠》、《褐色日子》、《亞安抄特》里客串演出,並替美國福期、源拉蒙、米高梅等電影公司拍攝過《青蜂俠》、《盲人追凶》、《馬洛》等電視劇和電影。但美國導演多要他扮演華人歹徒,給男主角的西洋拳所打敗。他感到十分氣憤。同時,有些歐美人士揚言:「柔道,空手道雖源予中圖。但日本等國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中國武術已經落後了,甚至到了淘汰的邊緣。」因此,李小龍立下決心:「我為了替中國武術爭一口氣,決定把中國功夫搬上銀幕,替中國武術爭取光榮。」這是李小龍拍功夫片的出發點。更為重要的是:「我是一個中國人」——這是李小龍每時每刻所不能忘懷的,也正是千百萬僑居海外的炎黃子孫的心聲。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樂電影公司的邀請,拍成一部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影片描寫了海外華僑奮斗的故事。他在影片中扮演一名年輕的華僑鄭潮安,從香港來到曼谷在一間製冰廠當工人。老闆以製冰為幌於,將毒品藏在冰里銷售,知道這項秘密的工人均一個個被殺害。鄭潮安目睹惡勢力如此囂張,最後忍無可忍,挺身面出,打擊惡黨為民除害。片中鄭潮安與惡黨搏鬥時犀利的拳腳,使觀眾無不如痴如醉。喝彩與掌聲接連不斷。《唐山大兄》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300萬港元。李小龍的名聲隨後從香港傳遍東南亞各地。
繼《唐山大兄》之後,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引起更大的轟動。李小龍在該片飾演回上海參加思師精武會創始人霍元甲葬禮的青年陳真。影片描寫了陳真得知師父死於日本武師的毒葯之後,隻身闖入日本武術館:打碎了「東亞病夫」和「華人與狗吵得人內」的牌願;隨後以無所畏懼的氣概與日本空手道拳師及俄國武師搏擊,血戰之後為日本暴徒所槍殺。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的中「李三腳」和「地躺拳」,令人贊不絕口。由於李小龍的不懈努力,再次把功夫電影帶人了新境界,並突破了票房賣出國百萬港元的紀錄。
此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過《猛龍過江》和《死亡游戲》,還與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贏了《龍爭虎鬥》,並親自擔任了主角。李小龍所拍攝的上述4部影片,一浪高過一浪,震動世界影壇,也震動了世界武壇。
李小龍在緊張的拍片日子裡,仍不忘刻苦練功和與各國武林商手較量以提高自己的實戰水平.李小龍在曼谷拍攝〈唐山大兄〉時,在華僑拳手阿金的介紹下,曾與獲得過多屆冠軍的一位泰國拳王察爾猜(譯音)比試,經過一番惡斗,李小龍戰勝了這位對手,從而改寫了中國拳王對泰國拳王每戰皆敗的歷史。為中國武術爭了光.
李小龍在港拍攝第3部功夫片《猛龍過江》時,選中了兩位曾經獲國際手道冠的羅禮士、羅伯華爾作為對手,並且規定被他打敗.開始,這兩位空手道冠軍不服氣;於是李小龍與他們都各自帶助手,到額外一個指定地點進行拍攝電影前的點到即止的「友誼較量」,結果,只幾個回合,李小龍就以點數取勝;使這兩他國際空手道冠軍不得不口服心服。
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大展宏圖,准備繼續拍完《死亡游戲》的時候,由於葯物過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時年才33歲。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如同一顆耀眼的慧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對現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於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里都出現了一個新詞:「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許多國外武林商手、空手道拳師,泰拳大師看過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後都承認:「李小龍確有真功夫。」確實,還很少有一位東方武術家能象李小龍一樣突破國家、種族的領域,並且在死後聲威依然不減。
李小龍由於在武術和電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先後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1972年還被香港評為十大明星之一.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香港報紙贊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國、日本、英國、香港、台灣等國家或地區同時出版了紀念李小龍的多種多樣的雜志和特刊,都稱他為「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龍多才多藝,亦文亦武。他每當練功之餘,埋頭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為了方便研究,他家中的武術藏書達兩千多本,還廣泛收集了世界各種流源的武術影片和錄像片。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二節棍法》、《布魯斯·李拳術圖解》(英文版)和《布魯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國技擊雜志仍在不斷地研究、介紹他的武功。美國洛杉礬還開設了「李小龍博物館」,成立了「世界李小龍之友」和「李小龍俱樂部」等組織;世界各地也紛紛建立起「李小龍學會」,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依然崇拜他。當回顧作為一位中華武術傳人的李小龍一生時,人們將永遠懷念他那個圍熱愛中華民族、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渴望中華民族強盛的赤誠之心。
本名:李振藩
昵稱:Bruce Lee
生卒: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
身高:173厘米
體重:64公斤
代表作:
《唐山大兄》(1971年) 《精武門》(1972年)
《猛龍過江》(1972年) 《龍爭虎鬥》(1973年)
《死亡游戲》(1973年)
生平年表
◎1940年
11月27日十月二十七日生於美國,取名振藩(洋名Bruce)乳名(細鳳),族名源鑫,共五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父為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母為何東爵士之弟何甘堂之女何
愛瑜。
◎1946年
參與演出第一部電影《富貴浮雲》,正式在電影中擔任重要角色,更與父親李海泉合演。
◎1948年
首用藝名「李小龍」在《細路祥》片中演出,自該年起在香港參演二十二出粵語片,除《細路祥》外還有《雷雨》、《人海孤鴻》等的表現最為突出。曾用過的藝名有「李龍」、「小李海泉」、「李小龍」。
◎1955年
該年夏天拜詠春宗師葉問門下習武。
◎1957年
奪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1958年
進入聖芳濟書院讀高中,同年奪得「全港恰恰舞公開大賽」冠軍,並參與電影《人海孤鴻》演出。
◎1959年
5月定居美國。9月入讀愛迪生技術學校,白天上課,晚上於周路比餐當侍應換取食宿,開始半工讀生涯。
◎1960年
12月畢業於愛迪生技術學校。
◎1961年
5月以優異成績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
◎1962年
4月在西雅圖唐人街開設第一間「振藩國術館」。
◎1963年
出版《基本中國拳法》及創立截拳道拳法。
◎1964年
8月參加加州的『國際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同月12日與蓮達(Linda Emery)在西雅圖結婚。
◎1965年
兒子李國豪(Brandon Lee)於2月1日出世,七日後(即2月8日)父親李海泉病逝。
◎1966年
6月參演福斯公司的電視劇《青峰俠》助手加藤一角,一舉成名,開始私人教授好來塢名人如史提夫,麥昆及羅曼-波蘭斯基。在洛杉磯唐人街開設第四間「振藩國術館」。
5月出席華盛頓的「全國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
6月出紐約的「全美空手道公開賽」作表演嘉賓。
◎1967年
8月把自己的武術定名為「截拳道」(Jeet Kuen Do簡稱:JKD)。
◎1969年
4月19日女兒李香凝(Shannon Lee)出世。
4月接受香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及麗的電視《金玉滿堂》的采訪並表演。
◎1970年
因脊背受重傷,卧床四個月,傷愈後仍須服用止痛葯。
◎1971年
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310萬港幣破香港紀錄。
主演《精武門》,以及自編、自導、自演《猛龍過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紀錄。
9月開拍《死亡游戲》
11月獲國際武術權威雜志《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
◎1972年
憑《精武門》一片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該片同時獲劇情片殊榮。
2月停拍《死亡游戲》,接拍嘉禾與華納公司合資的《龍爭虎門》。
◎1973年
7月20日晚在影星丁佩家中暈倒送院不治身亡,享年32歲零8個月。
◎1979年
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游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
獲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
獲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
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7年
在李小龍遺孀蓮達及女兒李香凝主催下,振藩截拳道總會於美國成立。
◎1998年
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獲《時代雜志》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9年
美國政府計劃於2000年發行李小龍紀念郵票。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逝世於香港伊麗莎白醫院。他生前多次說過:「我首先是一個武術家,然後才是演員。」他的一生雖然短暫,30年來卻聲威不減。
李小龍盛年猝然離世,留下無數疑問,會有什麼事情可以使他在一夜之中死去呢?一時之間對李小龍的死因是眾說紛壇,莫衷一是。以下是幾個不同版本的傳聞:
A、傷患復發版
一說李小龍是個武痴,而且特別在少年時與人決戰無數,因此不少人聯想到他可能積下傷患,特別是頭部,他最後是因為腦出現問題致死的。
還有部分說法出自於一些習武之士口中,認為李小龍不跟隨傳統教導,過分著急而練壞了身體。還有的說他練法不得當,導致血脈失調。
B、練功過度版
來自武術界的說法是:練功過度,或練功不得法,同樣會損害身體甚至導致暴斃。有說他為了提升自己的武藝,過分辛勞導致最終無法負荷,並且在最後的幾年,他在成名的壓力下,心裡負擔也很重。雙重的壓力使他幾近崩潰。
C、濫用葯物版
據當時的檢驗報告顯示:李小龍體內有大麻留下的物質,最後幾年他精神漸漸陷於失常狀態,無法通過心理調節解脫自己,加之他成名太快,操勞過度,體力精力常有不支之感,不得不依賴興奮劑。
但是以法庭的審查資料來看,並未將其列為致命的因素,只是與後來女友丁佩給他服用的止痛葯可能產生過敏有關,這也是當時醫學上所能理解的唯一可能性。
D、病發版
李小龍原本就有心臟病和腦病。在洛杉磯進行全身檢查,被初診為「腦部有問題」的李小龍拒絕對腦部的檢查。再由於他死前2個月一度在公司昏倒,所以據推斷腦病與其死亡情況直接相關。
E、暗殺版
其理由是,李小龍得罪過許多人,他在美國就多多得罪武林中人,多次遭人暗算險些喪命。他到香港後與武林中人關系之惡,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李小龍在港再遭人暗算,令此說法平增了七分可信度。
F、迷信版
一說李小龍與所居住地名相沖,最後居住的地方在香港九龍半島九龍塘,九龍把小龍困在了塘里。又有人說是李小龍遺作《死亡游戲》名字不吉祥。
以上說法千奇百怪,有的是危言聳聽,有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拿不出確鑿證據,甚至連懷疑線索也提供不了,不足以令人信服。那麼,李小龍真正的死因是什麼?事情的經過又是怎樣的呢?
經過警方的周密調查和分析後,李小龍的死因終於真相大白:
7月20日下午約十一點鍾,鄒文懷來到李小龍的家,兩人討論了《死亡游戲》的劇本後,隨即一同前往李小龍女友丁佩家,他們又一起前往一家餐館進餐然後他們回到了丁佩家中,但到了丁佩家後,小龍感到一陣頭痛,於是,丁佩便給他幾片阿斯匹林消除頭痛,服葯後,小龍便躺下休息。到了晚上10時左右,鄒文懷還有事要與李小龍商量,便推叫李小龍,但小龍一點反應也沒有,鄒文懷感到情況不妙,便馬上打電話叫醫生,但一切都已太晚了,李小龍因自己早已患有腦腫瘤,並由於服用阿斯匹林而引起葯物過敏,導致他突然腦死亡。李小龍終因重病折磨而變成了人們口中的「狂龍」,所幸的是李小龍最後能在毫無痛苦中死去。
李小龍語錄名言摘錄
*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
*人,活著的人,創造武術的人要比任何已建立的各種武術體系重要的多,也更有價值。
*修練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於擊破石塊或木板,我們更關心的是用它影響我們的整個思想和生活方式。
*僅學習某門派某人之機巧,即使發揮至極限,也非真正的搏擊。所謂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覺悟,而非以做觀念上的俘虜。
*如果知識隨著傳統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傳統的陰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並不了解你自己。
*一個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確地去「指導」自己向正確的道路邁進。所以,人應該不斷地維持自己的尊嚴,尊嚴可以發掘自己的潛能,和促進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這樣,我們每天要重復估計自己的潛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有時,尊嚴是不容易得到的,為了某些利益,可能會拋棄一切尊嚴;或為了虛名,尊嚴也不顧了。總括地說,世人一般所熱心的是沽名釣譽。
*沽名釣譽或妄自尊大均不足為法,所以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了解自己。
*自我了解是最為困難的,我們很容易發覺到想發揮自己的才幹實際上是滿途荊棘,所以一個有天才的人應該盡量發展他的事業,迫使自己去創造新業,所得的成就是萬世不沒的。
*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滿,一味以為自己了不起,於是便缺乏上進心了。另一種人則太不知足,貪得無厭,毫無自律可言,更談不上自我警惕。貪婪的人無法掩蓋他自己丑惡的面目,他的身體是透光的,他
生活在戲劇化的人生里,結果使自己陷於不能自拔的深淵。
*驕傲是人類錯誤情感表現之一,而自尊心是人類基本潛伏意識。驕傲是不正常的,當人想像自己是一個領袖,自己比別人神聖,覺得自己比別人超能力,於是便看不起別人。驕傲使人不耐煩,使人畏縮,驕傲是脆弱的,是敏感的,當我們的信心動搖,或產生自卑感時,驕傲是隔開人和成就的深淵,為了誇耀自己,人會不惜犧牲自己的尊嚴。
*我們為什麼會害怕?這是由於我們做事不能當機立斷,一旦猶豫不決的時候,我們便會畏縮。但如果能夠對某件事作明確的判斷時,不論有無價值,我們都不會畏縮。
*對某件事視作極端毫無價值,這也是勇敢的表現;對某件事視為絕對成功或視為當然時,這一樣是勇敢的表現,但是如果對某件事束手無策的話,那麼便是畏縮了。對敵亦是一樣,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發己,縱使失敗,精神上仍是勝利的。
*想要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尊嚴,只要多作實際行動,實際行動可以表現自己的才幹,同時你會懂得和洽地與人相處。
*我們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被情緒所困擾,不良的情緒只會阻礙到我們學習或發展事業,這也發是了解自己其中的一個步驟。
*別人告訴我說一個天才可以製造自己的機會,事實上,一個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創造自己的機會,甚至可以創造自己的天才!
*隨著時間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樣會死去,會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而我們還活著。我們不得不去領悟自我,發現自我,表達自我。
*光是知道是不夠的,必須加以運用;光是希望是不夠的,非去做不可。
⑻ 什麼是老拳
拳頭(用於打人時):飽以~(用拳頭足足地打他一頓)。
老人的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