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凡夫俗子主題曲

電影凡夫俗子主題曲

發布時間:2022-10-31 21:52:52

『壹』 卡農的創作者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是一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 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農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簡單的講,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 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Gigue是吉格舞曲,不知道它跳起來是啥樣子,我印象里有人說它是一種Circular Dance。 帕海貝爾擅長演奏風琴,是當時最偉大的風琴作曲家。巴哈的兄長就曾是他的門下學生。 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在今天已少有人聽。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時,他很少被排上名。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卡農曲長僅五分鍾,是微不足道的小品。諷刺的是,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反而是這首卡農。 卡農旋律簡單朴實,但具有精密完美的樂曲結構,充份展現對位法的魅力。樂曲中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其低音部為只有八個音符組成的同一旋律,同一旋律從頭到尾重覆了28次。 我曾經以為:吹(或拉)低音部的樂器手最爽了,不但免背譜,打著瞌睡都可混完這首曲子。其實在銅管四重奏曲子里,對低音伸縮喇叭手而言,那八個音符不僅是對臂力的考驗,更須有強壯的肺活量才能吹完全曲。 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是一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 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農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簡單的講,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 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Gigue是吉格舞曲,不知道它跳起來是啥樣子,我印象里有人說它是一種Circular Dance。 帕海貝爾擅長演奏風琴,是當時最偉大的風琴作曲家。巴哈的兄長就曾是他的門下學生。 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在今天已少有人聽。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時,他很少被排上名。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卡農曲長僅五分鍾,是微不足道的小品。諷刺的是,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反而是這首卡農。 卡農旋律簡單朴實,但具有精密完美的樂曲結構,充份展現對位法的魅力。樂曲中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其低音部為只有八個音符組成的同一旋律,同一旋律從頭到尾重覆了28次。 我曾經以為:吹(或拉)低音部的樂器手最爽了,不但免背譜,打著瞌睡都可混完這首曲子。其實在銅管四重奏曲子里,對低音伸縮喇叭手而言,那八個音符不僅是對臂力的考驗,更須有強壯的肺活量才能吹完全曲。 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記得採納啊

『貳』 卡農是什麼意思

網路有:
卡農簡介: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曾是巴赫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一種純以模仿手法構成的復調音樂形式。當先後進入的各個聲部自始至終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時,即稱為卡農。其最先出現的聲部稱為起句或主句,隨後進入的各聲部稱為應句或答句。

卡農有許多類型,主要有:①正格卡農。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節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據它們之間的音程距離稱呼,如同度卡農、四度卡農、五度卡農等。在正格卡農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農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調性重疊;其中四度、五度卡農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調性統一外,也可採用嚴格模仿,使答句轉入下屬調或屬調。②變格卡農。答句是主句的變形。若將主句的時值成倍擴大,則成增時卡農,反之,則成減時卡農;若將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稱為倒影卡農或反向卡農,若將主句各音出現的次序顛倒模仿,稱為逆行卡農或蟹行卡農,答句若為主句之逆行並倒影者,稱為逆行倒影卡農。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農,如二重或三重卡農,即同時有兩對或三對不同旋律的卡農進行;無終卡農,即卡農的結尾與樂曲開始相銜接而使音樂循環不已者;有終卡農,即答句不再進行模仿,另加結尾部分以構成終止者。

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

什麼是卡農?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隨著另一聲部,數個聲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纏繞,而聲部幾乎是單調意義上的重復。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至極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就叫作「卡農曲」。卡農Cannon雖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樣高潮起伏、驚心動魄,但在看似反復平常的進行中,卻交相共鳴出多種音色效果。平凡的韻律脈動著瞬息萬變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讓人迷醉和沉靜。我們熟悉的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一種。卡農出現於十三、十四世紀。後人常採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簡單的講,卡農〈canon〉是一種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樣的旋律間隔兩拍或一小節、兩小節不等先後演奏」。

「卡農」就是根據嚴格模仿的原則,用一個或更多的聲部相距一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於用什麼樂器,幾個聲部,就要隨作曲家的便了,一般來說,2-6個聲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寫個幾十個聲部也未嘗不可,倒是現代音樂里常有的事。卡農是最基本的復調音樂的一種,一般好多作曲家在學復調音樂時都要作一大堆卡農去練習技巧,不過都是練習罷了,編了號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麼樂器都有,興德米特的教程里就有不少,長笛和鋼琴的,中提琴和鋼琴的……在許多地方都可以聽到卡農,不只是帕黑爾貝爾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農,只是我沒聽過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說。好多的交響作品裡都會有用卡農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沒有單獨提出來像帕黑爾貝爾那樣單獨算作一首作品罷了。順便提一句,卡農也不是非要把旋律一點不差的模仿下來,可以加快和放慢節奏(這一點在帕黑爾貝爾德獼農中應當能夠看到),還可以做倒影處理。

在卡農樂曲中,帕海貝爾的卡農是最著名的一首,簡單不過的曲調一再反復,高低聲部遵守著嚴格的對位法則,各自規律地不斷往前發展,和諧演奏出曼妙的旋律,最後光輝地結束,聽起來卻絲毫沒有單調之感,令人浮想聯翩,回味深遠。

關於帕海貝爾(Pachelbel' Johann):

英文姓名:Pachelbel, Johann

生卒年月日:/09/01--1706/03/09

國籍:德國

樂派:巴洛克

【生平簡介】

帕海貝爾是德國巴洛克時代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當時他是相當激進的作曲家,在世所寫的管風琴和鍵盤音樂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創作領域,在新教宗教音樂創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當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獲得妥善保存,更有部份依然淹沒在德國各地圖書館內。

帕海貝爾從小就展露對於知識追求的興趣,尤其是音樂。他在聖羅倫茲(St. Lorenz)高等學校就讀同時,也追隨許溫默(Heinrich Schwemmer)和魏克(Wecker)兩人學習作曲和器樂演奏的技巧。1669年六月二十九日,帕海貝爾進入阿爾道夫學校(Altdorf),並在聖羅倫茲教堂內擔任管風琴師。一年後,帕海貝爾因為經濟狀況被迫輟學,終止了他的大學教育。然而在隔年春天他因為在學術知識上展露的天分,而被選入另一所學院接受學者訓練,而且因為他在音樂上別有專精,學校更特許他在校外另外跟從普倫次(Kaspar Prentz)學習作曲。在普倫次的影響下,帕海貝爾逐漸將自己原有的北德風格轉向義大利風格。

由於帕海貝爾本人所信奉的是當時德國的新興路德教派,所以他追隨老師普倫次在1673年前往維也納,成為聖史提芬教堂的管風琴師。在維也納這座天主教城市中,帕海貝爾接觸到南德和義大利等地的天主教作曲家所寫的宗教音樂,之後他進了艾森納赫(Eisenach)擔任宮廷管風琴師,這是艾薩克遜-艾森納赫公爵,即約翰.喬治王子的轄地。五年後因為王子的哥哥過世,宮廷守喪,樂師都被裁撤,帕海貝爾於是在1678年5月18日離開艾森納赫。這之後帕海貝爾來到艾爾福特(Erfurt)的普雷迪格教堂(Predigerkirche)。這個教堂對管風琴師的要求很嚴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門徒演唱聖歌,並要提供聖歌的前奏曲,風琴師不能亂彈即興,但每年都要將彈奏管風琴的心得和盡展發揮在一場精緻的演奏會上,以顯示不是屍位素餐之徒。因此,帕海貝爾的管風琴技術得以發揮,並發表不少重要的管風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後期管風琴名家的聲望。

1681年,帕海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兩年後芭芭拉難產過世。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Judith Drommer),這一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艾森納赫就是巴哈的故鄉,所以帕海貝爾與巴哈的父親也熟識,他還當了巴哈姐姐的教父,也負責教導巴哈的哥哥音樂。巴哈父親過世之後,教育巴哈音樂的責任乃落在這位長兄的身上,所以我們可以說帕海貝爾就是巴哈的師祖。

離開了艾爾特,帕海貝爾來到伍騰堡(Wurttemberg)宮廷,伍騰堡位於斯圖嘉特,這是瑪德蓮娜女爵的轄地(Duchess Magdalena Sibylla),這個地方給他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Gotha)。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St. Sebald)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帕海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讓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他就在這里一直待到他過世。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巴海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Magnificat)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他晚年的代表作。

帕海貝爾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

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三百年後,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Canon的版本

最原始的當然是四重奏Pachelbel先生的Canon in D major

1966年 維也納音樂節又演奏了大指揮家卡拉揚先生的Canon版本,有一點點的是加了一把小提琴。

1985年 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問世,帶來了他獨自改變的鋼琴版本。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1987年 出了個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繹的現代版本。(Canon (Guitar by Nicolas Angelis))

1992年 大豎琴家Mask和長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周年式上演奏了極其優雅的 Canon in D 。

1995年 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專輯中也親自演繹了親手改變的Canon。

1997年 全智賢出了張專輯叫 Pure apple ,第六首便是全智賢親自演繹的 Canon Flying In The Sky

卡農--另類版本

canon-guitar(Flamenco 佛拉門戈版)

『叄』 有哪些歐美黑白電影的主題曲值得推薦

最為人稱道的就是歌舞片童星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她在電影中唱歌跳舞的畫面,曾經在20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溫暖治癒了美國人。然而秀蘭鄧波兒也有好多電影是彩色片,黑白片中有歌舞場面的,應該是1935年的《小上校》。在電影里,她演唱了一首插曲,叫Love's Young Dream。

『肆』 電影《英雄無膽 》里的插曲是

【單曲歌手】:
鄭進一
【歌曲名稱】:
凡夫俗子
【歌詞】:
凡夫俗子亦當如此
酒狂人吵鬧
貪嗔痴愛唱逍遙
我不放
管他幾世浮屠
顛顛倒倒
終究不過一場說笑
孤舟停泊某月下人家
風打燈籠搖
哪桌講著
江湖的傳聞
酒客總當真
浮沉亂世本無根
但因酒劍隨身而樂一生
情字嘛,說來難
也不敢坦誠
五更凋落半抹燈花
塵埃中燒掉
何謂悲歡大不了
那些刀光劍影撩起錢塘狂潮
我抓把三弦唱歌謠
殘月垂來千古一城
酒足人吵鬧
說誰痛飲唱逍遙
卻不放
凡眼醉釋浮屠
顛顛倒倒
貪婪紅塵不忘今朝
斜雨竹林沿路下著
栓馬添草料
你說雨聲就似你心跳
它陪我到老
推窗眾人望重樓
原來燈火中看會更通透
一刻間,只想默默
牽著你的手
五更凋落半抹燈花
塵埃中燒掉
何謂悲歡大不了
那些刀光劍影撩起錢塘狂潮
我抓把三弦唱歌謠
凡夫俗子亦當如此
酒狂人吵鬧
貪嗔痴愛唱逍遙
我不放
管他幾世浮屠
顛顛倒倒
終究不過一場說笑

『伍』 問一下「卡農」誰是作曲還有最先用什麼就是成名的用的樂器是什麼

卡農的作者是pachelbel johann(帕赫布爾)德國著名作曲家,是巴赫的老師。

『陸』 《卡農》小提琴曲作者是誰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儂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從來沒有哪一首音樂能象卡農,准確地說,是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讓我如此瘋狂地迷戀,伴隨我生命過程中的所有快樂與憂傷。

有個同樣熱愛卡農的國外朋友,在他專門為這首音樂製作的網站上寫道:「它能讓我感受到一種穿透脊骨的顫抖,直達靈魂」--對我來說,每次聆聽卡農,感受是同樣地刻骨銘心,盡管我已經聽了它不下數千遍,盡管我有近40個不同的演奏版本;而每次我都會按照不同版本,一遍又一遍地聽,讓自己沉醉,然後莫名感傷,接著沉默,思緒開始發呆,沉溺在感動之中。

我曾經說,我將遇見我的死,為200年前的音樂淚流滿面,因為聆聽卡農;當年年輕的帕赫貝爾,忍受著愛妻孩子死於鼠疫的巨大痛苦,創作出一組不朽的音樂,以紀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變奏曲,就是後人所稱呼的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准確地說,作為一種曲式名稱,卡農並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為「規則」,「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後出現,造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一如人世間至死不渝的愛情,相愛的兩人生死相隨,纏綿至極。

在帕赫貝爾的卡農誕生後約三百年,好萊塢將其改編成電影《凡夫俗子》的配樂,首次進入流行文化和大眾視野,至今魅力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作品,卻也因此被美國作家保羅�6�1福塞爾在其名作《惡俗》中列為惡俗音樂。盡管如此,人們絲毫不減對卡農的熱愛,在生命的某個幸福或不幸福時刻,仔細聆聽卡農,體會其中包含的無窮音樂元素,一種淡淡的憂傷油然而生,卻又攜帶著一絲甜蜜和安靜。《詩經》里說,執子之手,與子攜老,此般安寧的追求,地老天荒的愛情,又何嘗不是卡農所要表達的呢?
第一次聆聽《卡農》,我就深深地愛上了它…重回工廠,伴隨著柔美的旋律,重溫帕海貝爾、喬治·溫斯頓、我的野蠻女友…

『柒』 求跟 卡農 鋼琴曲有關的所有的電影名字 包括帶卡農插曲的 謝謝了

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喬治·溫斯頓改編的版本作為配樂 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中採用了喬治·溫斯頓的音樂專輯《December》中的《帕赫貝爾的卡農變奏曲》。 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也採用此曲作為其中一首插曲。 韓劇《魔女幼熙》中插曲《愛向著我來的那天》 此曲還作為代表人類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通過人造衛星送入太空。 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劇場版,亦用上此曲的弦樂版作為配樂。 動畫Kanon京都版的第1話與14話亦有使用此曲,在相澤佑一與 佐佑理一同在餐廳里時,出現卡農的旋律,並用此曲解釋標題預示作品人物的生活像卡農一樣在重復中得到充實。 港片《十分愛》愛情文藝片里,高潮部分也採用到了canon曲子。 美國熱播的電視劇《KYLE XY》(天賜)也用此曲作為插曲。 港台偶像劇《海豚灣戀人》中插曲 1997年大陸劇《千秋家國夢》最後一集運用詞曲為背景音樂 2004年港片《戀情告急》片尾 有一小段鋼琴合奏 2004年韓劇《皇太子的初戀》多次運用詞曲為鈴聲 2004年香港電影《戀情告急》結尾處彈奏的鋼琴曲 2005年出品的台灣偶像劇《王子變青蛙》,在一個婚禮片段里,用到了卡農 2006年韓劇《宮》第一集中,有一段鋼琴獨奏卡農 2006年《舞出我人生》男主角Tyler第一次到馬里蘭藝術學校的時候一對黑人小提琴二重奏《卡農》。 2007年神奇四俠2結婚那段,24分50秒左右出現卡農 2007年日劇《花樣男子2》中花澤類(小栗旬)有小提琴獨奏 2008年日本影片《我與狗狗十個約定》男主人公用吉他彈奏過。 2008年台灣偶像劇《命中註定我愛你》中插曲 2008年台灣的組合飛輪海也在歌曲《心裡有數》添加了卡農的旋律 動畫片《金色琴弦》第10集日野香穗子演奏曲目(小提琴版) 2009年美國電影《假結婚》中瑪格麗特與安德魯結婚現場,〈卡農〉作為背景音樂出現 胡清藍《兩個世界》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品冠《無可救葯》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shine《祖與占》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伊稀《翅膀》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丸子《愛你卡農》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Sweetbox《life is cool》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金娃娃《牛奶布丁》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加藤ミリヤ2007年單曲love is...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2009年11月04日游助《いちょう 》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 2010年周傑倫導演的偶像劇《熊貓人》中男三號帥安格演奏了《卡農》。 譚維維《如果有來生》歌曲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綠光森林》中的演奏曲 泰國潘婷勵志廣告中聾女孩最後參加比賽的音樂,不過使用小提琴演奏的,十分震撼 2010年6月13日上映的電影《活該你單身》中最後結婚的時候背景音樂就是卡農 Westlife的主唱Shane獻給妻子的歌曲《Beautiful In White》中用了卡農做音樂背景 2010年12月新番《只有神知道的世界》第四集18分13秒的時候 桂馬說要救空的時候 BGM是卡農變奏 2011年1月廣東衛視新番電視劇《愛情公寓2》第一集30分35秒的時候曾小賢想像中張偉的婚禮中的背景音樂是卡農變奏曲 2011年2月新番《回家的誘惑》第三集10分46秒的時候背景音樂是卡農變奏曲 2011年2月22日上映的電影《芳香之城傳奇》23分36秒彈奏的雙人鋼琴曲卡農 2011年5月14日在日本上映的講述漫畫家與貓的感人故事的漫畫改編電影《キミとボク(你和我)》講卡農作為貫穿全劇的主題曲,感人至深 2011年《新還珠格格》多次用卡農作為背景音樂 廣告阿芙精油的背景音樂用到卡農 《逆時恆美》微電影中有用卡農作背景音樂 2011年上映的電影《東成西就2011》中,有一段背景音樂用到了卡農 2012動漫《男子高中生的日常》第五集13分50秒的背景音樂,卡農口哨版 哎喲~以上內容摘自網路,謝謝觀賞。 親,要採納,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就算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啊~~

『捌』 求《揮著翅膀的女孩》電影,不是歌曲,會給很多財富值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卡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說已臻化境。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曾是巴哈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
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生如此美麗的靈感。這是作者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儂裡面特別有名,因為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卡農是什麼?
卡農 最受全世界樂迷喜愛的古典曲目
「卡農(Canon)」這個詞原意是指教規、宗教法規、規則或者經典之意,在音樂上是指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後面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叫做「卡農曲」。我們經常聽到的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一種。
《卡農》是現今為止最受全世界人們喜愛的古典音樂作品,被改編成現代樂曲後,曾稱霸美國公告牌流行音樂排行榜長達百周以上。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統計,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重新演繹並出版的《卡農》版本達2000餘種!而實際上,《卡農》僅僅是一首全長僅5分鍾左右的音樂小品,但它卻帶來了327年的奇跡,而且還會經久彌新。
《卡農》最原始的版本今天已無緣聽到,但後世名家的不斷演繹卻不時推出《卡農》的絕美樂章。
許多交響作品裡都會用《卡農》的技巧部分,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等。1966年的維也納音樂節上,大指揮家卡拉揚帶來的《卡農》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年,鋼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問世,帶來了他獨自改編的鋼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鋼琴演奏《卡農》的浪漫風廣為流行。 1987年,吉他天皇Nicolas Angeles演繹的現代版本轟動一時。1992年,大豎琴家Mask和長笛演奏家共同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周年儀式會上演奏了極其優雅的《卡農》新版,甚受推崇。 1995年,日本明星深田恭子在自己的專輯中也親自演繹了親手改編的《卡農》。1997年,全智賢推出的專輯《Pure apple》中,第6首便是她親自演繹的《Canon Flying In The Sky》(容祖兒將之演繹成中文歌曲《揮著翅膀的女孩》)。其他還有童聲版、饒舌版、佛拉門戈版、爵士版等各種《卡農》。無論憂傷還是快樂,總有適合各種情緒的《卡農》版本能滿足雙耳與心靈的需要。
但在歷史上所有的卡農曲當中,帕海貝爾《卡農》最為著名,一般人說起《卡農》都是指這首。這首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個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個小節,重復達二十八次之多,可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能御簡如繁,作者可以說已臻化境。
帕海貝爾是誰?
巴赫的老師-----帕海貝爾
「一位非常有天分和多才多藝的德國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他的教堂禮拜音樂和鍵盤音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包括他自己的孩子。」
聽到這樣的評述,熟悉古典音樂的人一定會斷定這說的就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然而,這話所指的卻是比巴赫早30年出生的約翰.帕海貝爾。
約翰.帕海貝爾(?1706),是巴洛克時期相當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樂深深影響了音樂之父巴赫。他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但因支付不起學費,次年轉學。1673年至維也納。1677年至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愛森納赫也是德國音樂的故鄉,巴赫在這里誕生,在巴赫雙親去世後帕海貝爾成為巴赫兄弟的監護人和老師。
帕海貝爾《卡農》創作於他27歲時,當時他正與芭芭拉?蓋布勒熱戀,因此據推測《卡農》很可能是愛情促成的音樂靈感。1681年,他娶芭芭拉為妻,但兩年後芭芭拉難產過世。隔年後再婚,這次婚姻為他帶來了7個子女。帕海貝爾的子女中,有兩個兒子都是成功的作曲家。
帕海貝爾《卡農》是一首精美的古典音樂小品,全長5分鍾左右,與其他很多旋律復雜、篇幅冗長或者內涵深奧的古典名曲相比,它因簡單明朗輕快悅耳的旋律而普遍被應用,更是樂迷票選最喜愛的古典入門曲目。
帕海貝爾被保留下來的室內樂為數不多------所以他也許對那個領域並未專注太多。19世紀20年代的一位專家發現並出版了帕海貝爾的伴有通奏低音的D大調三小提琴卡農與吉格,給帕海貝爾的作品添上了色彩的一筆,使他更為公眾所知,而「卡農」也隨即成為古典發燒音樂行列中的最熱主題。
卡農與我們的生活
《卡農》離我們這么近
幾乎對每個人而言,《卡農》都不陌生,只是在心醉情迷的剎那,聽者往往忽略了這首抒情詩一般的音樂小品的曲名而已。 看過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的人應該都會記得,影片中美麗而率性的女主角,大方的要求男主角在上課中途闖入,手捧玫瑰花向她示愛,而那首她在舞台上彈奏的鋼琴曲,就是帕海貝爾的《卡農》。容祖兒的中文歌曲《揮著翅膀的女孩》也借鑒了《卡農》。這是一首讓人興奮不已的曲子,一時間,幾乎所有品牌的手機上都安排了這個鈴聲,網上提供下載的也比比皆是。
其實早在 1980 年,好萊塢導演執導的電影《凡夫俗子》里,就曾用《卡農》作為配樂,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這首曲子也首次進入流行文化和大眾視野,至今魅力不減,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作品,不過樹大招風,它卻也因此被美國作家保羅?福塞爾在其名作《惡俗》中列為惡俗音樂。
廣告、手機鈴聲、婚慶音樂……處處皆回響著《卡農》熟悉動人、百聽不厭的旋律。如果帕海貝爾還在世的話,可能是全世界版稅收入最高的音樂家。
《卡農》之經典演繹
那頁厚厚的音樂史
有很多「卡農迷」都以收藏不同的《卡農》版本為樂事和驕傲,不少人收藏的《卡農》版本多達數百個,他們還創建了多個卡農QQ群、卡農論壇用作彼此交流和交換版本。《卡農》已經不是一首簡單的樂曲了,它成為了「卡農迷」們情感的載體,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這5分鍾的小曲不但遨遊了327年的時間長河,也舉重若輕地跨越了古典與流行的界限,在人類情感的悸動中走向不朽。
近期BMG公司推出的《最好的帕海貝爾卡農》專輯,用15種版本重新演繹《卡農》,可以被視為《卡農》大匯合,各種風格的演繹都在這里綻放,每一首都各具獨特韻味。15個世界頂尖樂手和樂團用管弦樂、鋼琴、長笛、吉他、美聲、電子、東方樂器等15種方式,對這5分鍾的旋律進行了令人驚嘆的不凡演繹。其實,多達2000多種的演奏版本,已經讓《卡農》成為了一部擁有300多年歷史的音樂巨著的集結者。

審美的螺旋。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
基諾 發表於 2005-12-15 0:49:00
卡農的影響
美國作家保羅.福塞爾的著名作品《惡俗》把這部作品列入了惡俗音樂的行列,如果現在我在這里討論它,想必至少說明了我的音樂鑒賞能力也是很平庸得近乎與俗了。
但我仍想說一下,或許這是候鳥症侯病在這季節轉變之時在我身上的表現之一——想切切實實將心情寄託到某樣東西上呢。
帕赫貝爾卡農似乎是從被選入由羅伯特.雷德福主演的電影《凡夫俗子》的配樂開始,始為大眾驚艷,由古典落入通俗,然後各種版本相繼出現,有以Sanctus《聖哉經》形式吟誦的卡農,也有被英美搖滾樂團以金屬形式唱出的Glay,更被許多電影爭相引用。如著名的《福音EVA》里真治的提琴獨奏和EVA殘破的沉思兩段,深田恭子在自己的專輯中也親自演繹了親手改變的Canon。還有電影如《如果愛有天意》等等等等等.........一部《我的野蠻女友》使得帕赫貝爾的卡農開始讓人瘋狂,於是玫瑰,全智賢MM和戴鴨舌帽的傻小子和著喬治·溫斯頓的《卡農變奏曲》讓人三月不知肉味,各種版本的下載和評論在網上如雨後春筍。
何謂卡農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canon呢,作為一種巴諾克式的古典曲格,出現於13、14世紀,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宗教法規」或者「經典」之意,在音樂上是指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它的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後面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先後進入的各個聲部自始至終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同一旋律時,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叫做「卡農曲」。我們平時經常聽到的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一種(比如黃河大合唱,一及起它同主題的多聲部重唱)。其主要類型有:1正格卡農,2變格卡農,3二重或多重卡農、4無終卡農、有終卡農等其他形式。著名的(我個人願意給它加上「偉大」的)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當屬於正格卡農和二重卡農兩種形式。
卡農的作者
約翰·帕赫貝爾(Pachelbel, Johann, 又譯作巴海貝爾,巴切貝爾,巴黑倍爾,伯奇貝爾,帕奇貝爾,帕海貝爾等等)德國巴洛克古典時代的偉大的管風琴家,宮庭作曲家,宗教音樂作曲家。年9月1日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1669年進入阿爾特多夫的一所學校接受音樂教育,1673年至維也納,成為聖斯蒂芬大教堂管風琴師克爾的學生和助手。1677年至德國音樂的故鄉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8年之後,J.S.巴赫 在這里誕生。1678年至愛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1683年,他的第一位妻子和兒子不幸死於瘟疫,次年再婚。1690年之後在斯圖加特和哥達擔任管風琴師。1695年回到家鄉紐倫堡,擔任聖澤巴爾德教堂的管風琴師,自此一直到1706年3月3日逝世。帕赫爾貝爾是巴赫之前偉大的管風琴家之一,也是中德學派的代表人物。由於求學自賴因肯和布克斯特胡德等北德大師,又鑽研過弗雷斯科巴爾迪的管風琴曲集。他的聖詠眾贊歌集南北之大成,寓宗教於抒情之中,自成一體,對JS.巴赫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另外其作品有簡朴的對位風格,同時顯示出他對義大利曲式的精通。他最重要的作品是風琴曲,特別是他的聖詠前奏曲。他的作品,以對聖詠旋律的高度裝飾見長。代表作除 Pachelbel卡農外還有名為[阿波尼六聲音階之六組變奏曲]
卡農的演奏
帕赫貝爾卡農全稱為《D大調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的卡農和吉格》,約作於1680-1690年,是其在義大利的威尼斯因懷戀家庭的溫馨而作的即興家庭小品,用了迴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裡面。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儂裡面特別有名,也是它帶著一絲義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其正統演奏方式是以三部提琴配通奏低音樂器演奏,即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重復達廿八次,頗有貴族小型家庭沙龍的優雅和精妙。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日本動漫經典《新福音戰士EVA》,其中錠真治拉低音提琴的一段,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兒,零和樂團三人組的小提琴隨後加入,配和默契,充分調起了我們的情緒,由此看見日本人對藝術的嚴謹和細致。
帕赫貝爾卡農美到骨子裡的藝術價值
卡農,特別是帕赫貝爾卡農的「頑固音型主題」長達二十八次,八分鍾加長版更是達到了空前的四十六次,主句和答句絲絲入扣,嚴密細致,可聽者卻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煩膩。如此御簡如繁,可見此曲的藝術價值。同時,此曲注重對位、編排,如同自然、數學公式般以演繹的方式,紡織永無止境的理性之路,給人以寧靜、平和和鼓舞,被稱為「人類理性在音樂上的代表作」。在編曲形式上,主句和答句相互攀援而上,交替輪錯,暗合人體遺傳物質DNA雙螺旋結構,如無盡的階梯,通向感性美的殿堂,而這一美的骨子裡的古典音樂形式,適合不同層面愛好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以不同形式聆聽。憂郁的,你可欣賞長笛版的;平和的,你可欣賞豎琴版的;浪漫的,有喬治·溫斯頓的鋼琴;輕快的有尼科拉斯的吉它;自然的,我們可以坐在家裡聽海洋混音版的卡農;狂野的,有金屬卡農讓你嘶吼;古典的,不妨在家庭聚會上聽卡農的原汁原味;通俗的,你可以將卡農痛快的唱出來;宏大的,維也納音樂節又演奏了大指揮家卡拉揚先生的Canon版本;幽微的,全智賢MM可一隨手一曲就能俘虜人心。喜歡Cannon的人知道,現在網路上有上百種卡農的版本,包含有各種樂器演奏的版本和各種曲風。我在博客里放的是古典版本,分別以中音提琴、小提琴演奏。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樂器演奏起來卻有不同的韻味,這體現了卡農嚴格的曲風中蘊含的隨意性,我想這也是Canon這首曲子的魅力所在。
帕海貝爾的這首卡農由於太過著名,以代表人類文明的標志,被美國宇航署通過衛星送入太空,同時上太空的音樂還包括貝多芬、德彪西、莫扎特的作品。
其它卡農
除偉大的 帕赫貝爾卡農以外,還有形形色色的卡農,起中不乏名家,如:巴赫寫過一首古鋼琴變奏曲,叫做《戈爾德堡變奏曲》,包含一首詠嘆調和三十個變奏,其中第3,6,9,12,15,18,21,24和27變奏都是卡農,除了第3變奏是同度卡農外,其餘八個變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進行模仿。比才作曲的《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中的《洛朗多爾舞曲》第一部分,構成了兩聲部的八度卡農,旋律先由雙簧管、單簧管和小提琴齊奏,兩拍以後,大管、圓號、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進行模仿。近代歌劇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採用卡農的形式。如貝多芬的歌劇《費台里奧》第一幕中的四重唱,就是一首四部卡農。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第二幕第二景中,一對朋友連斯基和奧涅金變成了仇人,他們在決斗之前,也唱了一首卡農。在古典音樂常識中,卡農和賦格一樣是一種復調形式。
帕赫貝爾卡農的惡俗意味
我承認我愛上卡農的動機很俗,既不是帕赫貝爾的原作,也不是卡拉揚的交響,全是初中迷上了哪位著名的長笛美女賴英里同志------在她的《今天,等一下》的專輯里,就有《雨和淚》這首帕赫貝爾卡農的改編曲,那時正是我欲加冠,佳人好逑的年齡,自然死去活來,後來在新華書店的CD台上才明白,心動並不是只為了青春發育的風雪幻想。只是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保羅.福塞爾一口咬定帕赫貝爾卡農是惡俗。直到前幾個月,看《漢武大帝》時,又在他老人家的宮廷宴會上聽到了這熟悉的樂聲,一分多鍾內,看著濃妝艷抹的漢宮仕女們翩翩起舞,我心內煩悶欲死,不由得從內心服了保羅.福塞爾的論斷。
總之,卡農可雅可俗,要怎麼著,全看聽者的你們了。但不管雅也好俗也好,我們都將迷失在螺旋的階梯上,擁抱那滲入骨子中的美。

--------------------------------------------------------------------------------------------------------------------------------------------------------------------
部分由卡農改編的曲子:
鋼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中的《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我的野蠻女友中的插曲
EVA-came sweet death
Canon Flying In The Sky(容祖兒將之演繹成中文歌曲《揮著翅膀的女孩》)
sweetbox-Life Is Cool
胡清藍 - 兩個世界
--------------------------------------------------------------------------------------------------------------------------------------------------------------------
作品裡用到《卡農》技巧的曲子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巴赫-《五首卡農變奏曲》

閱讀全文

與電影凡夫俗子主題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宋小寶最新小品電影 瀏覽:836
五元一部小電影 瀏覽:471
你好李換應電影完整版 瀏覽:427
老電影海霞主題歌 瀏覽:145
電影紅圈在線 瀏覽:742
中國電影音樂聯奏分譜 瀏覽:780
黑太陽731系列電影資源 瀏覽:27
你好你好李煥英電影票房 瀏覽:460
少無所依微電影 瀏覽:270
什麼地方可以看所有電影 瀏覽:35
電影超速行駛主題曲 瀏覽:706
迅雷哥電影手機直播間 瀏覽:978
什麼軟體可以看50度系列電影 瀏覽:432
如何將電影上傳到網盤 瀏覽:355
國產到時間死人電影 瀏覽:379
電影音樂搖滾 瀏覽:603
開天闢地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2
加微信看電影的可靠嗎 瀏覽:333
李煥英電影票房實 瀏覽:85
老男孩微電影1080p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