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苗族電影真愛永不朽講的是什麼故事
講述的是仰歐桑與太陽的愛情故事。傳唱了世代的古歌《仰歐桑》的主人公仰歐桑是苗族的美神,苗語意為清水姑娘苗族傷感愛情故事。
《仰歐桑》劇中展示了久負盛名的苗族姊妹節、鼓藏節、苗年等傳統節日,芒筒蘆笙祭祀樂舞、采鼓舞、花揚舞、鼓舞以及飛歌、情歌、古歌等民族音樂舞蹈,還有做工精湛的苗族傳統服飾等。可以說《仰歐桑》滿足了現代人對傳統文化回歸的渴望與追求,對苗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和保護作用。
《仰歐桑》是苗族神話和口碑歷史的重要載體,它的價值無論是從藝術層面、文學層面還是哲學層面,都不遜於古希臘月桂女神達芙妮和太陽神阿波羅的愛情故事,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貳』 求幾部優秀的國產少數民族電影《碧羅雪山》(傈僳族),《鳥巢》(苗族),最後的獵鹿者(鄂倫春族)等。
姍娘.奢香夫人.《綠草地》,寧浩的新作。
《嘎達梅林》,馮小寧作品,英雄史詩。
《圖雅的婚事》,余男作品,07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
《黑駿馬》,謝飛導演,騰格爾主演,第十九屆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導演及最佳音樂藝術成就獎。
《蒙古王》,四國合拍的成吉思汗電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悲情布魯克》
藏族的:
《紅河谷》,馮小寧作品,寧靜邵兵主演。
《喜馬拉雅王子》,蒲巴甲主演的,改編自《哈姆雷特》。
《靜靜的瑪尼石》,非常出色的西藏紀錄片,經典。
《可可西里》。陸川的作品,很著名了,關於保護藏羚羊的。
《小喇嘛看世界盃》。澳大利亞和不丹合拍的電影,很有意思。
《岡拉梅朵》,今年的新片,愛情故事值得一看。
《盜馬賊》,田壯壯作品,於1988年獲瑞士第四屆第三世界電影節弗里堡市大獎。
《小活佛》,大名鼎鼎的貝托魯奇作品,三國合拍,尋找轉世靈童的故事。
《梅里雪山》,07年的小成本影片。
《茶馬古道-德拉姆》,田壯壯拍的紀錄片,有關茶馬古道的故事。
其他民族:
彝族:《花腰新娘》,張靜初、印小天主演。《畢摩紀》,不錯的片子。
壯族:《劉三姐》,老片子了。
白族:《五朵金花》、《阿詩瑪》,同上。
維族:《冰山上的來客》。
『叄』 電影笑傲江湖,好像是92年版的,穿黑衣服的苗族MM是誰
藍鳳凰
『肆』 西江千戶,苗寨之影
這是去年8月,方鯉在西南地區的游記。時隔一年仍然懷念,故在發布。
山
是山的影子
狗
懶得進化
夏天
人的酶很固執
靈魂的酶像荷花
——畢贛《路邊野餐》
8月4日下午到達凱里。
剛出火車站,就有不少司機在門口喊著「西江苗寨!西江苗寨!苗寨去不去!」我還不急著去苗寨,計劃先在凱里停留一晚。
我是通過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才知道凱里的。影片講述了一個生活在凱里的鄉村醫生,為尋找侄子,來到一個叫「盪麥」的陌生小鎮,經歷了一系列如夢似幻的故事。取景地在黔東南地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就想,以後要去黔東南一趟。不到一年時間,這個願望就實現了。
凱里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州轄凱里市和15縣,居住著33個少數民族,其中以苗族人數最多,其次是侗族。黔東南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所以凱里也有明顯的地形起伏,坡多彎多,這也是我接下來一個星期里旅途所經地的共同特徵。
「凱里」這個名字源於苗語,意為「木佬人的田」,苗語稱「木佬人」為「凱」,稱「田」為「里」。至於「木佬人」是什麼,據說也是一支少數民族,目前未獲官方承認。
從住處後面繞出去,有一條小路,兩邊圍著欄桿,牆上滿是色彩鮮艷的圖畫,畫著凱里少數民族的風俗,包括吹蘆笙、長桌宴等等,生動活潑,估計是帶有宣傳性質的一條特色小路。
凱里的計程車是綠色的車身,如同周圍的山一樣長滿森林。
夜晚,走在凱里的北京西路上,這里是城市的繁華街道,道路兩旁立著一排排高大的路燈,呈玉蘭花形狀,散發出白色光亮。
沒有在凱里停留很久。第二天早上,我們在凱運司客車站買了去西江鎮的車票,16元一人,路途耗費一小時左右。
當大巴駛出城區,進入郊外,漸漸地就像穿越了一般,兩邊不見了尋常的磚房,木質吊腳樓占據了視線。屋頂蓋著黑瓦,有個銀色的牛角形裝飾物,據此推測牛該是苗族的神性之物。樓體用木板搭建而成,顏色與當地的土壤差不多。貴州天氣多變,潮濕多霧,吊腳樓依山傍水,就山勢而建,通風性能好,成為當地民居一大特色。
西江千戶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還未進入景區大門,就有穿著苗族盛裝的老奶奶站成一排,表示對遊客的歡迎。苗族老爺爺扎著頭巾吹蘆笙,讓人視覺與聽覺上都充盈,也讓人從外面就感受到,這完全是一個商業化的旅遊景區了。
進入主街以後,看到人頭攢動,提著行李的我們打算先找住處。經過一座風雨橋,登上台階,西江苗寨的客棧順山勢而建,山腳、山腰和山頂均有分布,一般而言,越往山頂走,風景越好,價格越高。我不知在網上哪兒看到一種說法,這兒的客棧總是供大於求,因此不必提前預訂,到了再找也不麻煩。
然而我們到的時候是旅遊旺季,許多客棧早早就滿房了。彼時正值中午,耐不住肚中飢餓,我們先進了山腰一家餐館,點了兩碗牛肉粉,用的是當地特色的米粉,味道鮮香,15元一碗,在景區算實惠了。
吃完以後,發現這家店也提供住宿,一問,普通雙人間沒有空調,廁所是公用的,價格180元。苗寨並不涼快,高溫也有34度,我們需要空調房休息,便繼續再找。後來發現一家途窩客棧,正好一個旅行團退房,雙人間280元,有空調和獨衛,就是前一天下過雨,屋內很潮濕,而且隔音很差,樓上人走路會踩得地板吱呀呀響,這似乎是吊腳樓的共性。這家客棧地理位置不錯,有個露台,望出去視角好,早已在山路上負重爬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我們就住下了。
下午沿河去主街。河邊有許多穿著苗族服裝拍照的姑娘,租一套衣服拍照10元,倒是不貴。不斷有人來問我要不要照相,但天氣炎熱,也不願折騰,就一一謝絕了。
苗族除了五彩斑斕的服飾,銀飾也很出名,而且以大、以重、以多為美。隨便路過一個小攤子,上面都擺滿了閃亮的銀飾。我拍到的一個銀飾攤,苗族老奶奶坐在椅子上睡著了。
苗族人喜食糯米。小吃攤上隨處可見蒸好的糯米飯和竹筒飯,還有用糯米搗成的糍粑,揉成一個小團,裹上芝麻粉、花生碎之類,咬一口,清香粘糯,甜而不膩。糍粑槽放在小攤邊,顧客可以親自體驗一下搗糍粑的感覺。
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各種酥糖類小吃。苗王酥滿街都是,還有一種我忘了名字的小餅,擺在篩子上,上面撒著芝麻,有師傅托著篩子晃盪,芝麻粉末便會均勻地粘在餅上。
景區里有個 苗族博物館 值得一去,裡面展示了苗族人的歷史和生活習俗。我們剛進博物館就下起了大雨,恰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躲雨並了解苗族風俗。
黔東南地區的苗族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苗族古歌傳唱道:風生霧,霧生雲,雲生雨。雨落到地上長出了楓木,楓木長大後引來兩只鳥雀在枝頭鳴叫,然而這鳴叫惹怒了樹下的女神。女神怒而將楓木砍倒,樹心卻化作一隻蝴蝶翩飛。蝴蝶與水上的泡沫「遊方」(戀愛)懷孕後生下十二個蛋,由脊宇鳥艱難地孵化了十二年,最終誕生了十二古祖——姜央(人)、雷公、龍王、象、牛、羊、雞、蛇、蜈蚣、山貓、虎、狗。
由此看來,人的祖先來自於蝴蝶與泡沫的結晶,這起源故事竟有幾分美麗。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相傳為蚩尤的後代,他們繼承了牛圖騰的傳統,崇拜水牛,男女盛裝都頭頂水牛銀角。苗族命途多舛,歷史上有過幾次大遷徙,如今散布於世界各地,集中於中國西南部和世界東南亞一帶。傳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與漢字可能同源,後來失傳。至於苗族姓氏,可以通過各種規則譯為漢姓,有些規則十分有趣,由於比較復雜,此處不展開了。
在印花技藝方面,苗族人擅長蠟染。就是用蠟刀蘸熔蠟在布上繪花,以藍靛浸染,染後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布面就呈現出了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
在苗族吊腳樓的堂屋外,往往於懸空走廊上安裝獨特的S形曲欄靠椅,民間有一美稱叫「美人靠」,這是由於姑娘們常在此挑花刺綉,向外展示風姿而得名。
雨停以後,我們走出博物館,再往前就是農田區域了,一片青翠。這里的稻田養著鯉魚,當地的酸湯魚多採用稻田魚。對面是整齊的梯田,底下有水車,便於往梯田引水。湊巧看到兩個小孩子在田埂上走著,自由自在。
走到一半的時候突然下起了暴雨,我們便撐傘在長椅上坐著。但很快雨就小了,空氣也涼爽了不少。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一家叫「老磨坊農家」的臨河餐館,點了當地特色的酸湯魚。不過等酸湯魚端上來的時候,看上去有點像死魚,那種口感吃著不太習慣,但老闆說新鮮得很,不知是真是假。
貴州喜酸辣味,這不是偶然。古時候,黔東南地區嚴重缺鹽,做菜調味只能就地取材,用辣椒和酸湯調味。而且黔東南氣候潮濕,流行腹瀉、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慾,還能幫助消化止瀉。因此,家家戶戶都少不了幾個酸壇子。
酸湯最佳製法是以米湯自然發酵為湯底,配以木姜子、腌制西紅柿醬、糟辣椒等多種作料熬煮而成。大家可能對重慶特色的酸菜魚更了解,但是酸湯魚的酸味和酸菜魚有很大的不同。
想要俯瞰西江苗寨全景,最好登上觀景台。有觀光車可以帶你上去,但是路途並不遙遠,我們選擇步行前往。
等到夜幕初上,千戶燈火點起,苗寨又是另一番面貌。晚上有個苗族歌舞表演,貌似是100元一人。我們沒有進去,而是沿著酒吧一條街溜達了一圈。
一條沿河棧道上展示著一排攝影作品,都是黔東南地區的苗寨,西江苗寨只是其中一個,西江苗寨因為有千戶人家,最大也最為出名。除此以外,還有朗德上寨、季刀苗寨、卡拉苗寨、獨南苗寨等。
有趣的是,朗德上寨本應更出名,因為它在2008年曾是奧運火炬傳遞處,但是後來被西江佔去了風頭。聽說郎德上寨沒有被過度開發,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對於嚮往清靜的旅客而言,或許是比西江更好的選擇。
回客棧的路上,看到路邊有一個南瓜形狀的路燈,很可愛,便拍了下來。
西江苗寨已經完全商業化了,家家都開客棧,也許這樣的好處便是,可以集中展示苗族風情,並且賺取商業利益。
居住的苗人都為了招待客人而忙碌,不知他們對外來人如何看待。我們只是看到了他們生活的表象,然而並沒有觸及內里,看不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構成他們文化的真正獨特之處。
不知道在忙碌的間歇,他們有沒有空望一望這樣的夜景,看著如此燈火,內心作何感想。可惜此行並沒有機會與苗人深入交流這些問題。一切答案我都無從知曉。
所有的懷念隱藏在相似的日子裡
心裡的蜘蛛模仿人類張燈結綵
攜帶樂器的遊民也無法表達
這對望的方式
接近古人
接近星空
——畢贛《路邊野餐》
第二天早上醒來已經7點了,我扛上相機再次登上觀景台,去拍清晨的苗寨。那天雲厚,霧氣在山頭繚繞,太陽遲遲不露臉,等到真正露出時已經升得很高了。
下山以後買了碗糯米飯,上面撒著一些鹹菜和辣椒。有點干,沒有想像中好吃,或許是這種口味吃不習慣。這也讓我突然想念起了家鄉的糯米飯。
此次一別,不知是否有緣再見西江苗寨了。
一定有人離開了會回來
騰空的竹籃裝滿愛
一定有某種破碎像泥土
某個谷底像手一樣攤開
——畢贛《路邊野餐》
『伍』 有沒有苗族電影
中國首部苗族原生態電影《鍬里奏鳴曲》
由青年導演寧敬武執導的《滾拉拉的槍》接到入圍第59屆柏林電影節的通知。該片將作為「新世代」單元競賽片之一角逐「水晶熊獎」(Crystal Bear Award)。《滾拉拉的槍》取材於貴州岜沙苗族,表現了一個少年所看到的成人世界。由當地苗族非職業演員出演。
『陸』 苗族電影出名的有哪些苗族電影明星有哪些
古美芬,她是苗族電影明星,我知道比較出名就是她了。
古美芬的苗族電影電影作品《前世愛人》《婚姻不是兒戲》《男才女貌》等都是苗族語言。
古美芬的苗族電影,苗族音樂都很好,苗族圈子都相當出名。
你可以網路古美芬名字找找。
『柒』 李連傑和孫麗演的孫麗是個瞎了,穿的是苗族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
《霍元甲》,2006年李連傑主演電影。該片講述了霍元甲自小醉心武術,卻因鋒芒太露好勝心強,性格變得浮躁傲慢。之後因為一次比武賠上了一生最愛的兩個人――母親及女兒的性命!痛不欲生的霍元甲神志昏亂,遂遠走他方。隱姓埋名棲身於一個偏遠的村落,並得村民孫婆婆及失明少女月慈照顧收留。與世無爭的農村生活,溫厚善良的村民令萬念俱灰的元甲漸忘傷痛及仇恨,生命正慢慢復甦。
『捌』 男子去世以後經常回來看妻子和兒子,是苗族的什麼電影
該苗族的電影叫《劉三姐》。
一、簡介
《劉三姐》是中共廣西柳州市委、北京天星億源影視文化公司於2010年聯合拍攝的電視劇,由餘明生執導,李功達任製片人,舒暢、劉冠翔、肖雨雨、程怡等領銜主演。
該劇以唐代的柳州為背景,講述「壯族歌仙」劉三姐歷盡悲歡、追求自由和愛情的故事。
二、男子去世以後經常回來看妻子和兒子的劇情
劉三姐的丈夫因車禍去世後,經常回來看劉三姐和兒子。年輕美麗的劉三姐(舒暢飾)是一個出身貧苦的民家女,她雖然沒有讀過書,卻才智出眾,歌聲動人。
一次,小孔雀被地主莫懷仁追拿,她們一起去老漁夫家暫避。小孔雀喜歡上了老漁夫的兒子阿牛(劉冠翔飾),阿牛卻對三姐一見傾心。
管家帶著官兵放火燒了長樂坊。老漁夫為保護三姐而丟了性命。內疚的三姐決定從此不再唱歌。阿牛和三姐在逃命途中互訂終身,一起跳下懸崖。三姐被新任柳州刺史柳之遠(鮑國安飾)搭救上船。
『玖』 苗族電影經典的推薦一下中國影員,國際苗語。
嫁衣》簡介:
電影以人類學家托馬斯及其學生石梅婷尋找塵封60年的苗族嫁衣為故事情節,通過托馬斯的視角,客觀地表達了湘西苗族刺綉豐富的文化內涵。故事通過演繹相隔60年的苗族綉娘的愛恨情仇,體現了她們在家國災難與復興大義中無私奉獻與吃苦耐勞精神。電影中,世界人類學家、世界戲劇表演藝術家、吉首大學客座教授、特聘研究員托瑪斯片中的男一號,其餘全部採用拍攝地點的原生態演員,影片採用苗語、英語、漢語三種語言同期聲對白,音樂基本採用湘西苗族民歌聲腔素材,唯美地展示了湘西秀美的山川、湘西苗族人民昂揚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