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其頓國王攻佔地中海埃及兩河流域滅亡波斯開啟希臘化時代的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5
⑵ 描述下馬其頓和波斯的那場戰斗
1 歷史背景
馬其頓是希臘半島東北部的一個王國。自從公元前七世紀建國以後,三百多年間馬其頓王國在希臘諸國中一直默默無聞。公元前359年菲力普二世繼位以後,對馬其頓軍隊進行了一場革命性的改造。依靠這支強大的武裝力量,菲力普於公元前338年在切羅尼埃(Chaeronea)戰役擊敗以雅典為首的希臘聯盟,一舉確立了馬其頓在希臘的霸主地位。菲力普的軍事改革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他締造的這支鐵軍,加上亞力山大的指揮藝術,日後將橫掃歐亞,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
這里我們有必要討論一下馬其頓軍隊和其他希臘軍隊的不同。這個時候除了斯巴達以外,其他希臘國家的軍隊都是民兵性質,當兵是公民義務,和平時期希臘人各務其業,閑時在一起操練,戰時自備武器盔甲上陣殺敵。這種組織形式好處在於軍隊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國家負擔輕,而且軍民一體,保家衛國士氣高昂。但是由於武器盔甲造價不斐,只有相當富裕的人才有能力置辦,這樣一個國家的兵源就受到限制。另外軍隊的業余性質也阻礙了復雜戰術的發展和演練。相比之下,馬其頓軍隊是由職業軍人組成的常備軍,裝備由國家提供,軍餉由國家發放,這樣就保證了充足的兵源,和軍事訓練的質量。菲力普建立了非常嚴格的操練制度,並且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系列戰術。
馬其頓步兵戰術在希臘傳統的密集陣基礎上有許多改進。馬其頓步兵分為方陣步兵(Phalangites)和游擊步兵(hypaspists)兩種。方陣步兵身披重甲,主要武器是一支長達六米的長矛,必須用雙手握持,所以馬其頓密集陣取消了盾牌。游擊步兵則由裝備圓盾、短劍的輕裝步兵,和弓箭手、標槍手混編而成。他們沒有陣形限制,進退快捷,專等騎兵和方陣步兵打開局面以後沖上去擴大戰果。游擊步兵的編制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馬其頓方陣採用一種斜線戰術(Oblique Order),兵力配置上削弱一側而加強另一側,這樣方陣前沿變為直角三角形。傳統希臘密集陣平推前進,與敵接陣以後往往變成一場混戰。而馬其頓斜線方陣進攻的時候可以在一側集中兵力突破敵陣,然後方陣以突破點為軸心做九十度旋轉包抄敵人。這種斜線戰術被後世的軍事家們爭相引用,羅伯特-李將軍在葛底斯堡戰役中就嘗試過用斜線戰術突擊北軍陣線。
馬其頓軍隊的另一個特點是對騎兵的重視。馬其頓盛產良馬,為菲力普創建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創造了條件。馬其頓騎兵主力是身披重甲的近衛騎兵(Companion Cavalry),他們裝備一面圓盾和一支長約四米的矛,另外有一柄短劍作為輔助兵器。我們不妨把近衛騎兵看成是馬背上的希臘密集陣,騎兵們通常以密集隊形沖鋒,以長矛突刺殺傷敵人。近衛騎兵訓練非常嚴格,能夠按照指令組成多種陣形沖鋒,但最常見的是楔形。其他希臘國家一般把重裝步兵作為突擊部隊,而近衛騎兵是馬其頓首要的突擊部隊。亞力山大慣於的戰術是把重裝步兵的密集陣作為砧板,高度機動的近衛騎兵作為砍刀,步騎協同攻擊,而敵人往往如同刀俎下的魚肉一樣任其宰割。
菲力普組建的馬其頓軍隊大約有五萬之眾,包括六千騎兵和四萬五千步兵。供養這樣一支職業軍隊耗費巨大,希臘小國馬其頓根本負擔不起,於是菲力普採取以戰養兵的策略,不斷發動戰爭進行掠奪。希臘各國很快屈服於馬其頓的軍威之下,訂立和約承認其霸主的地位。和平大概是馬其頓最大的敵人,因為和平斷絕了馬其頓軍隊主要的軍費來源。亞力山大征波斯前夕,負債已經高達七百八十萬德拉克馬(Drachma),他率領四萬大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進入小亞細亞的時候,帶的錢只夠發兩個星期的軍餉。雖然亞力山大征波斯有各種各樣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歸根結底大概還是為了給這支軍隊另謀生路。
此時距希波戰爭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希波戰爭的慘敗促使波斯人反思自己軍隊的弱點,於是出現了一系列軍事改革的嘗試。改革的重點在於引進希臘重裝步兵和密集陣的概念,比較著名的是公元前372年波斯將軍達塔姆(Datames)創建的重裝步兵部隊Kardaka,就是模仿希臘建制。這種改革都沒有成功,因為波斯文化仍然很看重單打獨斗的驍勇,非常排斥希臘密集陣強調整體、壓抑個性的理念。最後的妥協辦法就是大量使用希臘僱傭軍來提高波斯步兵的戰鬥力。到亞力山大征伐波斯的時候,希臘僱傭軍已經成為波斯步兵序列中最善戰的部隊,而波斯人則專注於加強騎兵的力量。
這個時候的波斯騎兵和一百多年以前相比有了一些變化。騎兵和戰馬都開始被甲,武器仍然是以弓箭為主,每人裝備羽箭120支,另外加上標槍兩支。波斯騎兵以密集隊形沖擊敵陣,來到近前時投擲標槍,以求在敵人陣線上打開缺口,然後沖入敵陣用長刀搏鬥。渾身披甲、使用長矛的重裝騎兵在高加麥拉戰役時也開始出現,但是已經於事無補。在亞力山大克服波斯的三大戰役中,波斯軍隊在裝備和配置上與馬其頓軍隊已經沒有太大差別,敗亡的原因還是在於戰術的運用和主帥的指揮藝術上遠遠不及亞力山大。
2 一代天驕
傳說亞力山大出生的那一天,希臘依斐斯(Ephesus)的黛安娜神廟被一場大火燒毀。後來史學家評論道:"黛安娜正忙著迎接亞力山大來到世間,那裡顧得上自己的神廟!"
亞力山大可以說是歷史上所有天之驕子的典範。在追求外表美的希臘人當中,亞力山大是卓而不群的人物,加上他天姿聰穎,很得菲力普的喜愛,特地為他請來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哲學家做老師。亞力山大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當父王不在的時候,亞力山大經常以王子身份接待波斯使者。同波斯使者交談時,亞力山大表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他對波斯王美輪美奐的宮殿, 聞名世界的空中花園,以及如花似玉的妃嬪絲毫不感興趣,而是專門詢問波斯帝國通往小亞細亞的主要道路,幾個戰略要地之間的距離,波斯王指揮過的戰役,以及他管理國家的方式等等。亞力山大顯然讓波斯使者們印象深刻,他們對菲力普說:"我們的王子也許富甲天下,貴國王子的智慧卻是舉世無雙。"
亞力山大少年時代最著名的逸事當屬馴服烈馬"布西法爾"(Bucephalus)。布西法爾是特薩利(Thessaly)進貢的一匹戰馬,性情非常暴烈,無人能夠制服得了。菲力普正打算將它送回去,亞力山大自告奮勇要求馴馬。他先輕攬馬韁,用手梳理它的鬃毛,低聲呼喚它的名字;等到布西法爾情緒穩定下來以後,亞力山大跳上馬背,先放鬆韁繩由它信步漫遊;看到布西法爾的煩躁完全消散,興致逐漸高漲時,亞力山大策馬疾行,並大聲呼呵催促它加速,這樣飛奔數圈才停下來。旁觀的文武群臣歡聲雷動,菲力普高興地流下了眼淚,他擁抱亞力山大,說道:"孩子,去開辟你的廣闊天地吧,馬其頓實在是埋沒你了。"
公元前336年,菲力普遇刺身亡,年僅二十歲的亞力山大即位馬其頓國王。希臘各國以為他年幼可欺,紛紛反叛,以雅典為首組成一個反馬其頓聯盟。亞力山大得知後,立刻率大軍強行軍晝夜兼程趕到雅典城下。亞力山大來得實在太快,希臘各國還沒有臨戰動員,無兵可用,只得簽了城下之盟。亞力山大於是召開希臘各國代表大會,共同商議征討波斯的大計。會上亞力山大被推舉為希臘聯盟的大元帥,主持對波斯的戰爭。
亞力山大征波斯的時機相當好。波斯帝國經過二百多年的強盛以後,已經是江河日下,宮廷里宦官專權,地方上各省總督擁兵自重,未戰之前敗象已現。這時波斯宮廷出了一位臭名昭著的大宦官巴古阿(Bagoas),他殺掉了阿塔薛西斯三世,挑選柔順的王子阿西斯(Arses)立為波斯王,兩年以後將其暗殺,另立大流士三世為王。不久巴古阿又打算除掉大流士三世,事情敗露後被殺。這一系列的內亂嚴重動搖了波斯王朝的統治基礎,此時的波斯宛如一棵內部朽壞的大樹,外表看起來雖然枝繁葉茂,但已經抵擋不住一場暴風雨的襲擊。公元前334年,二十一歲的亞力山大領兵四萬渡過赫勒斯滂海峽進入小亞細亞,這場暴風雨終於來臨。
3 格拉尼克戰役
得知亞力山大的動向以後,波斯小亞細亞各省的總督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對策。會上希臘僱傭軍統帥蒙農(Memnon)提議採取焦土抗戰的策略,斷絕馬其頓軍隊的給養來源,同時波斯軍隊向東退卻,引誘亞力山大進入波斯腹地,然後選擇有利地形決戰。從當時情況看這是上上策,因為亞力山大軍隊只帶了一個月的糧草,最怕打持久戰。可惜與會的波斯貴族們都盲目自信,認為波斯軍隊強過馬其頓軍隊,對未戰先退的策略不能接收,結果蒙農的建議被棄之不用。
後世史學家在研究波斯軍隊的敗因時,指出波斯戰役決策體系弊病很多。波斯集結的部隊都是由各省總督率領,這些波斯貴族們相互之間沒有從屬關系,在戰役決策上各執己見,最後得以通過的往往是一個不倫不類的折中辦法。波斯將領們最後決定在格拉尼克河(Granicus River)沿岸列陣,等亞力山大來攻。
格拉尼克河寬二十到三十米,水流湍急,深淺不一。波斯軍隊列陣的東岸,是相當陡峭的高坡。波斯的一萬騎兵沿河擺出三行縱深的一字長蛇陣,他們後面是大約三萬步兵,其中包括一萬希臘僱傭軍。河西岸馬其頓老將帕米尼奧率領重裝步兵組成左翼,而亞力山大率領近衛騎兵和游擊步兵組成右翼。
亞力山大先派一千騎兵和一千重裝步兵佯攻波斯左翼遠端。波斯人立刻將部隊從中央移到這里加強防線。這支部隊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浴血奮戰,將大批波斯部隊吸引到這里。亞力山大看到波斯陣形因為調動而開始散亂,尤其中央部分被削弱,立刻發動總攻,率領近衛騎兵以楔形向波斯陣線中央突擊,而數千游擊步兵緊緊跟在後面。馬其頓騎兵和波斯騎兵在河東岸絞殺到一起,上萬人擁擠在狹窄的河岸邊上,形成一場混戰。跟上來的馬其頓游擊步兵開始發揮作用,他們最擅長在狹小空間里的肉搏戰,這時專門攻擊波斯人的座騎。 在亞力山大步騎協同的凌利攻擊之下,波斯的中央陣線被逼迫得不斷後退,陣形開始瓦解。馬其頓軍左翼重裝步兵的密集陣此時也渡過格拉尼克河,對波斯的右翼發起攻擊,戰役至此波斯軍隊已成潰逃之勢。此戰波斯貴族將戰役指揮的責任棄之不顧,爭先恐後地來和亞力山大決斗,也導致波斯軍隊失去應變能力。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婿米特里達 (Mithridates)在四十名波斯勇士的簇擁下向亞力山大猛撲過來,米特里達投擲的一支標槍擊中亞力山大,穿透了他的鎧甲,亞力山大忍痛拔出標槍,挺矛將米特里達刺落馬下。另一個波斯貴族羅薩斯從背後用戰斧猛砍亞力山大的頭部,利斧穿透頭盔傷及他的頭骨,這一斧幾乎要了亞力山大的性命。沒等羅薩斯再砍第二斧,亞力山大轉過身來用短劍殺死了他。波斯艾奧尼亞(Ionia)總督斯庇特里達(Spithridates)趁亞力山大身負重傷,搖搖欲墜之時,從旁邊沖上來刺出一劍,但被亞力山大的衛隊長克萊特(Cletus)將手臂齊肩砍落。這場混戰中,在亞力山大周圍一共倒下了八位波斯貴族,亞力山大能夠活下來簡直是個奇跡,連普拉塔克(Plutarch)和迪奧多羅(Diodorus)這樣嚴謹的史學家都認為冥冥中有神靈在保護亞力山大。
波斯大軍作鳥獸散以後,希臘僱傭軍並沒有潰逃。他們秩序井然地退到一個山腳下,向亞力山大提出停戰要求。亞力山大痛恨他們助紂為虐,指揮大軍將他們團團圍住,由馬其頓密集陣從正面強攻,他親率近衛騎兵包抄兩翼。希臘僱傭軍拚死抵抗,馬其頓軍隊此戰的傷亡大多發生在這里。這一萬希臘僱傭軍大多數陣亡,餘下兩千多人被帶上鐐銬送回馬其頓賣做奴隸。
大流士三世大驚,慌忙逃離了戰場,其他的部隊看到皇帝逃跑,立刻大亂,騎兵、戰車和大象踐踏著步兵,步兵又自相踐踏,馬其頓人從後面趕殺過來,大獲全勝。結果,亞歷山大以以傷亡數百人的代價,殲滅波斯軍30萬,殘余的各民族部隊,有的歸順了亞歷山大,有的宣告獨立,有的潰亂星散,波斯帝國土崩瓦解。
之後亞歷山大一路東征,先後滅了波斯、大夏、康居等國,直到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因水土不服,在巴比倫患病去世,終年33歲。他死後,鎮守各地的將領紛紛獨立,建立起敘利亞(條支)、安提柯、埃及(托勒密王朝)、帕提亞(安息)等希臘化的王國,史稱希臘化時代。
⑶ 格拉尼庫斯之戰是誰在戰斗
格拉尼庫斯河戰役是亞歷山大對抗波斯第一次重大的勝利,亞歷山大帶著他的馬其頓和希臘聯軍渡過赫勒斯蓬特河,踏上了安納托利亞的海岸,目標很簡單,擊敗大流士三世並征服廣闊的波斯帝國,公元前334年五月,當他在格拉尼庫斯河面對波斯人時,他有了第一次戰勝的機會。
在經過不到一個小時的戰爭之後,格拉尼庫斯之戰結束了,波斯人的5000名希臘僱傭軍中,只有2000人倖存下來,他們將被派往馬其頓開采礦山,而其餘的都被殺了。而黃金和富貴的布料等戰利品咋被送回家給壓力山大的母親奧林匹亞斯,為了紀念所有在戰爭中死去的人,亞歷山大同時埋葬了希臘人和波斯人。而在格拉尼庫斯站之後,亞歷山大和他的軍隊幾乎沒有抵擋。
⑷ 電影斯巴達300勇士死後最後還有個戰斗在普羅提亞大戰薛西斯是誰贏了
我暈前面幾個回答的什麼玩意,我告訴你溫泉關斯巴達300勇士之戰是第二次希波戰爭的開始,列奧尼達用300人迎戰波斯大軍並不是因為斯巴達只能拿出300個人來,更不是整個希臘只能拿出300個人,當時僅斯巴達城邦的總兵力就在1萬以上,但是波斯總兵力號稱百萬,列奧尼達的做法主要在於為大軍提供轉移的時間,而不是電影里說的那樣。
後來斯巴達跟希臘其他城邦尤其是雅典重新組建了聯軍,這個才是希臘的真正實力,就是片尾提到的斯巴達1萬軍隊加雅典3萬軍隊。薛西斯打破溫泉關之後攻佔雅典,但是雅典名將地米斯托克利早就使出空城計,讓薛西斯撲空,薛西斯很惱火,火燒雅典城,後來又在薩拉米斯海戰中兩軍對碰,雅典名將加統帥地米斯托克利在幾乎沒有損失的情況下消滅了薛西斯的海軍主力。後來因為跟希臘貴族議會的矛盾,這位名將被流放。
電影最後提到的普羅提亞戰役是翻譯錯誤,應該叫普拉提亞戰役,此時波斯大軍經過薩拉米斯海戰已經損失大半,兵力只有希臘聯軍兵力的3倍,而且軍隊構成很雜,素質遠不及希臘聯軍,再加上斯巴達將領保薩尼埃的出色指揮,最後希臘聯軍險勝,擊敗波斯軍主力。同時斯巴達新國王利奧提希德率領的軍隊在小亞細亞也擊敗了另一支波斯大軍。到這里波斯帝國已經失去滅希臘的能力。
薛西斯最後被迫跟希臘簽訂和約,承認整個希臘不屬於波斯帝國的版圖,再也不敢進攻希臘。十多年後,薛西斯死於宮廷政變,被自己的大臣所殺。
⑸ 推薦關於中世紀歐洲的歷史、戰爭類電影
中世紀歐洲的歷史電影: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又叫《王室雙姝》《鳩占鵲巢》。兩位好萊塢當紅女星娜塔莉波特曼和斯嘉麗約翰遜主演,是08年最大的一部英國宮廷大戲,講述了十六世紀英國皇室一段香艷而「骯臟」的歷史,亨利八世和兩個姐妹瑪麗·波琳和安妮·波琳(伊麗莎白一世之母)之間勾心鬥角、愛情情仇的故事。
《公爵夫人》另一位好萊塢當紅女星凱拉奈特莉08年的宮廷大戲。本片以18世紀的話題人物德文郡公爵夫人——喬治安娜(喬治亞娜·卡文迪許,黛安娜王妃是她的直系後裔)的故事為藍本,根據阿曼達·弗爾曼所著的人物傳記改編。
《伊麗莎白》第一部和第二部《伊麗莎白之黃金年代》,凱特布蘭切特的代表作,絕對值得觀看。
《巴黎春夢》,一部講述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宮廷電影,經典的愛情故事。
《王者之舞》,著名導演海納爾·嬈埃貝爾的一部得意之作,服裝美工處處賞心悅目,音樂舞蹈更是影片不可缺少的亮點。占絕大部分的呂利的音樂由瑞恩哈德·格拜爾領銜的科隆古樂團演繹,酣暢淋漓地再現出其庄嚴和華美,令人大呼過癮。影片中的幾名主要人物路易十四,呂利和莫里哀的表演也相當到位,對角色的刻畫入木三分。《舞蹈太陽王》從整體來說是一部值得高度推薦的音樂題材的影片。
《瑪歌皇後》,法國影壇的宮闈巨制,改編自大仲馬的文學名著。
《路易十四的情婦》,蘇菲瑪索主演的法國宮廷電影,蘇菲迷絕不能錯過。
《九日皇後》,都鐸王朝連出了三位女王,珍•格雷、血腥瑪麗、伊麗莎白。她們是愛德華六世的外甥女和姐姐,又經同一位女學究王後的長期調教,卻下場迥異。
《芳芳鬱金香》,呂克貝松編劇作品,發生在法國宮廷的一段唯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宮廷怨史》,19世紀初期西班牙宮廷奢華的生活,糜爛的貴族情色糾葛,墮落的政治交易,夾雜著華麗的宮殿建築,獨特的宮廷馬術表演,追求法國時尚的貴族生活,宴會中的巴洛克音樂,西班牙歌唱家的美妙歌喉,造型優美的玻璃器皿,以及 19世紀油畫的古典褐色調子,美麗的人體肖像,引領著觀眾重回那個時代的西班牙。影片的美術與服裝無不隱透著一種的古典美。
《諸神的黃昏》,講述的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的歷史故事,從他1864年加冕直到1886年去世,如同一個浪漫的英雄。
《名利場》,19世紀的英國,奧斯卡影後瑞茜·威瑟斯朋飾演的出身貧寒但野心勃勃的貝姬·夏普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與智慧征服世界的歷程。
再說戰爭類的,其實這些裡面沒有多少是中世紀的了,主要還是古代歐洲的:
《賓虛》,最偉大的史詩電影,曾獲14項奧斯卡提名,囊括11項大獎,至今無人打破此記錄。電影有將近四個小時,但是非常好看,絲毫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失,尤其是高潮部分長達半小時的賽馬比賽可稱經典,五星推薦,喜歡史詩電影的朋友絕對不能錯過。
《勇敢的心》,絕不可能錯過的電影。講述中世紀威廉姆華萊士反抗英王長腿愛德華的故事。梅爾吉布森自導主演,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獲贊譽無數。華萊士的一句「freedom」成為了影史經典。
《特洛伊》,取自《荷馬史詩》的故事。有著神話色彩,但實在是比較經典所以說一下。
《亞瑟王》。克里夫歐文和凱拉奈特莉主演。亞瑟王是什麼來頭也不用我說了。講的就是這樣一位羅馬和英國共同傳唱的英雄的故事。但是電影質量一般。
《天國王朝》,講述十字軍東征的故事,和前面的兩部相比遜色不少,但場面恢弘,故事也比較吸引人,可以一看的史詩電影。
《角鬥士》,前面有朋友說了,的確是很經典是史詩電影,拉塞爾克勞主演,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5項奧斯卡獎。
《埃及艷後》,很經典的電影,伊麗莎白泰勒扮演的埃及艷後絕對是影史經典,一個被歷史風雲推至風口浪尖的女人,一個心懷叵測、狼子野心的女人,一個利用男人達到失現自我的女人,一個最終自我發現的女人。克利歐佩特拉,一個古埃及的女王,窮盡一生追求自我的實現。 她與凱撒、安東尼之間的愛情故事很讓人回味。
《王者之心》,又叫《崔斯汀和伊索爾德》,這兩位的故事在西方世界與羅密歐朱麗葉並稱兩大愛情經典,講的是英格蘭部落領袖之子和仇人愛爾蘭國王之女這對身負國仇家恨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為千萬人傳頌。片子將愛情夾雜在歷史故事之中,展現了大氣蒼涼的背景。
《亞歷山大大帝》。奧利弗斯通導演,科林法瑞爾、安吉麗娜茱莉、安東尼霍普金斯等等大腕出演,簡直是豪華之師,但是風評很一般,但還是可以一看的,看看這位馬其頓的傳奇人物建立的曠世功勛。
《聖女貞德的故事》。呂克貝松導演的作品,根據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的故事改編,如果對英法的百年戰爭或是貞德的故事有所了解,這片不得不看。
《斯巴達克斯》,我說的不是老庫的那部,而是04年翻拍的那部,又叫《風雲群英會》,講述奴隸英雄斯巴達克斯的成長及奮斗的一生。很宏大的場面,而且當時羅馬共和國的三巨頭也悉數登場,非常的震撼。雖然意識形態成分比較濃,但還是不錯的片子。當然庫布里克那部也是經典了,不過許多技術上視覺上的東西和現在比是差了些,內涵則勝出許多。
《斯巴達300勇士》。近兩年來被說爛了的片子。是靠電影特效打造出來的一部戰爭史詩,講述了著名的溫泉關一戰。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領三百勇士在溫泉關狙擊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的500萬大軍(號稱)的故事。
《匈奴大帝》,講述一支來自東方的匈奴族軍隊由阿提拉帶領橫掃歐亞大陸,挑戰羅馬帝國的霸主地位的故事,戰爭場面宏大,展示一段我們並不大熟悉的匈奴帝國的歷史。
《最後的兵團》,講述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奧古斯都羅慕路斯的故事,想拍成史詩電影,但故事單薄了些。
⑹ 有關古羅馬和波斯帝國戰爭的電影
分別說古羅馬和波斯帝國的電影是有的。但一起的是沒有的。因為古羅馬和波斯帝國都不是同一時代的事物。波斯帝國已經在公元前330年被馬其頓人所滅,而羅馬帝國則是在公元前27年才產生。
一、斯巴達300勇士
導演: 扎克·施奈德
主演: 傑拉德·巴特勒、琳娜·海蒂
類型: 動作 / 歷史 / 戰爭 / 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300勇士》描述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波斯希臘溫泉關之役。 在西元前480年,強盛的波斯帝國由國王索斯御駕親征,率領大軍進攻希臘。
當時的希臘是采城邦制政體,大城斯巴達向來駐守著最精銳的希臘勇士,以驍勇善戰聞名,於是斯巴達國王從中挑選了300名勇士鎮守Thermopylae一地,力克波斯大軍。
300名斯巴達壯士最後全數陣亡,但也讓波斯大軍付出了兩萬兵力的慘烈代價,他們的英勇行為最終感召了希臘全國上下民心士氣,團結一心將波斯大軍殲滅。
二、角鬥士
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 羅素·克勞 / 傑昆·菲尼克斯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歷史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
一戰場上的常勝將軍,卻在權力斗爭下淪為奴隸。為了生存,他的戰場轉到競技場上,而這個新戰場卻成了羅馬帝國滅亡的導火線。古羅馬老皇帝獨裁了一輩子,臨終前忽發奇想,要把皇位留給大將軍,而且還要讓參議院主政。
王子弒父篡位後,將軍大義凜然,不願合作,結果導致妻兒被害。一個將軍淪為奴隸、又轉為角鬥士,經過一輪輪打打殺殺,最終正義戰勝邪惡。
(6)馬其頓與波斯的戰爭電影叫什麼擴展閱讀:
在世界歷史上,波斯帝國可以說是赫赫有名。按照外國的說法,「波斯帝國」是指伊朗歷史大一統朝代的統稱,正如外國統稱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為「中華帝國」,每個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就是不同時期的中華帝國,同樣道理,每個伊朗歷史大一統朝代就是不同時期的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與中華帝國不同的是國號。不同時期的中華帝國有不同國號,比如秦、漢、隋、唐等,所以後世同樣可以稱呼秦帝國、漢帝國、隋帝國、唐帝國等,而不同時期的波斯帝國的國號都是波斯,沿用了兩千多年,直到20世紀初才改國號為伊朗。
伊朗歷史一共有三個波斯帝國,換句話說,伊朗歷史有三個大一統朝代,分別是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非王朝。由於伊朗歷史大一統朝代的國號相同,為了像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那樣區分,分別稱波斯第一、第二、第三帝國。
⑺ 馬其頓方陣四萬大軍擊敗波斯百萬大軍是什麼電影
亞 歷 山 大 大 帝
出品時間
2003年
地 區
美 國
導 演
奧利弗·斯通
編 劇
奧利弗·斯通
製片人
莫里茨·伯曼
類 型
劇情
主 演
安吉麗娜·朱莉
⑻ 高加米拉戰役的強強對抗,為何馬其頓能夠取代波斯走向帝國神壇
高加米拉戰役是馬其頓帝國和波斯帝國之間的一場戰爭,雙方都為此戰役進行了精密的部署,而且投入了巨大的兵力。最終波斯戰敗,馬其頓取代波斯走向了帝國神壇。雖然馬其頓崛起,成為一個強國,而波斯帝國的輝煌已經逐漸黯淡,但經過休整,波斯帝國的實力仍舊能和遠征的馬其頓相抗衡。為什麼兩強相爭之下,是馬其頓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首先要了解這兩個帝國戰前的背景。
其次亞歷山大的作戰策略也是十分關鍵的。亞歷山大的征服野心是十分堅定的,大流士三世曾多次向其提出停戰議和,並且附加多個利於馬其頓一方的條件。但亞歷山大看重的是整個波斯帝國,所以就拒絕了停戰的請求。而且亞歷山大還特意打了心理戰,因為波斯在伊蘇斯戰役失敗後,很多王室的成員就落入了敵方之手,這對於大流士的自尊是巨大的打擊,一直心懷芥蒂。這些人也就成了人質,以此干擾大流士三世的戰略部署。
同時波斯軍隊將領錯失了時機。在雙方戰役打響前,由於流星雨以及波斯軍隊的燈火,馬其頓軍隊都以為自己被波斯軍隊包圍從而陷入了混亂之中。這應當是波斯軍隊趁機發動攻擊的好時機,但是被派去監視馬其頓軍隊的馬扎依卻沒有抓住這個時機。
在高加米拉戰役,其實雙方都對作戰進行了精心規劃和部署,在兩強抗爭中馬其頓將波斯拉下了帝國的神壇,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除了波斯帝國走向衰弱已是不爭的事實,亞歷山大的領導力以及戰略部署更是其中的關鍵。
⑼ 波斯與馬其頓進行了幾次戰爭
高加米拉戰役--馬其頓與波斯的對決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在高加米拉(今伊拉克境內)村莊附近,世上最強大的兩
支軍隊--馬其頓與波斯--展開了決戰。
波斯一方的指揮官是國王大流士,有20-25萬各個城邦召集來的軍隊。
馬其頓一方的指揮官是日後名留青史的亞歷山大大帝,當時他年僅26歲,有4萬7
千名訓練有素的軍隊。
波斯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其控制的范圍,東起印度和巴基斯坦邊界,
西到馬其頓,向南包括埃及,其版圖堪稱史無前例。
馬其頓位於希臘半島北部,被希臘人視為蠻族,因為它是君主國,不行民主制。
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的父親,馬其頓王腓力被刺身亡,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繼
承王位。亞歷山大帶領軍隊征討希臘諸邦,雅典和其他城邦向亞歷山大投降。而
後,於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率領4萬5千大軍開始東征,進入波斯境內。
波斯和馬其頓之間的沖突起於公元前550年,有200多年的積怨。波斯曾征服馬其
頓,焚燒了雅典城內的神廟。因此,亞歷山大自小就被灌輸了"戰勝波斯才是最
大的勝利"這一觀念。
當時的人很有意思,務虛的很,象徵意義的名譽似乎比什麼都重要。
波斯王大流士曾想與亞歷山大議和,許諾只要亞歷山大休戰,就送給亞歷山大很
多錢,和一半的波斯領土,以及大流士的女兒。而亞歷山大拒絕了,他答復大流
⑽ 描述下馬其頓和波斯的那場戰斗
是指亞歷山大的吧:
「把戰爭帶給亞洲,把財富帶回希臘」
正當伯羅奔尼撒戰爭使希臘諸城邦大傷元氣的時候,北方近鄰馬其頓國家卻逐漸強大起來,其國王腓力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力量,趁希臘各城邦混亂不堪、無力外御的時候,先後奪取了一個個衰落的希臘城邦。公元前338年,馬其頓軍隊大敗希臘聯軍於喀羅尼亞城下,確立了在全希臘的霸主地位。下一步侵略目標,便是東方的波斯及其它文明世界。然而,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受軍隊的擁戴登上王位,時年20歲。他決心繼承父業,實現其稱霸世界的目的。
亞歷山大曾拜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為師,自幼接受希臘文化教育。他酷愛希臘文化,夢想不僅要征服世界,而且要使世界希臘化。他I6歲起,就跟隨父親參加軍事征戰,學到不少作戰技術和軍事知識。在著名的喀羅尼亞戰役中,18歲的亞歷山大曾指揮馬其頓軍隊的左翼取得輝煌的戰果。亞歷山大繼承王位之後,即著手仿效希臘人的制度,實行政治、軍事改革,削弱氏族貴族的勢力,加強君主的權力;改革貨幣,獎勵發展工商業;最重要的是軍事改革,他創立了包括步兵、騎兵和海軍在內的馬其頓常備軍,將步兵組成密集、縱深的作戰隊形,號稱馬其頓方陣,中間是重裝步兵,兩側為輕裝步兵,每個方陣還配有由貴族子弟組成的重裝騎兵,作為方陣的前鋒和護翼。亞歷山大通過這些改革,使馬其頓迅速成為軍事強國。他在平定國內叛亂和希臘反馬其頓起義之後,便開始了對東方的遠征。
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率領馬其頓和希臘各邦的聯軍,包括步兵3萬人,騎兵5000人和160艘戰艦,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向波斯進軍。當時波斯帝國已極度衰弱,大流士三世昏庸無能,政治腐敗,內部矛盾重重。亞歷山大以快速的攻勢輕易地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的軍隊在伊蘇斯大敗波斯軍隊,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大流士的母親、妻子和兩個女兒被俘,損失步兵、騎兵約10萬人,輜重全部丟失。此役後,聯軍獲得戰爭主動權,打開了通往敘利亞、腓尼基的門戶。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揮軍南下,沿地中海東岸前進,攻佔敘利亞,順利進入埃及,被埃及祭司宣布為「阿蒙神之子」(國王),他自封為法老。聯軍在尼羅河口興建亞歷山大城,作為他繼續東征的後方基地。
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又率軍從埃及回師亞洲,假道腓尼基向波斯腹地推進,尋波斯軍主力決戰。10月初,在底格里斯河東岸的高加米拉以西與波斯軍主力對陣。大流士此時已組織了較強的新軍,集結的軍隊來自24個部族,號稱百萬,有刀輪戰車200輛,戰象15隻。聯軍僅有步兵4萬,騎兵7000人,展開正面不到敵陣正面的一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騎兵戰和肉搏戰。聯軍騎兵主力縱隊利用缺口迅速入敵陣,直逼大流士大營。大流士逃遁,波斯軍慘敗。聯軍乘勝南下奪取巴比倫,佔領波斯都城蘇薩和波斯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摧毀了大流士政權,擄掠金銀和其它戰利品無數。據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的記象,馱運財寶的騾子大約有2萬頭,駱駝約5000隻。公元前330年春,亞歷山大引兵北上追擊大流士,大流士被其部將謀殺,古波斯帝國及阿契美尼德王朝遂亡。馬其頓軍隊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領土,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建立起來。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率軍由裏海以南地區繼續東進,經安息(帕提亞)、阿里亞、德蘭古亞那,北上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到達巴克特里亞(大夏)和粟特。前325年侵入印度,佔領印度河流域,他還企圖征服恆河流域,但是經過多年遠途苦戰,兵士疲憊不堪。由於印度人民的頑強抵抗,加之瘧疾的傳染,毒蛇的傷害,兵士拒絕繼續前進,要求回家。亞歷山大不得不放棄東進計劃,公元前325年7月從印度撤兵。前324年,其陸軍回到波斯利斯和蘇薩,艦隊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隨後返抵巴比倫,東侵即告結束。
亞歷山大東征是一次掠奪性遠征,歷時10年,行程逾萬里,滅亡了波斯帝國。在西起巴爾干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這一廣袤地域,建成幅員空前的亞歷山大帝國。在東侵過程中,沿途建了許多新城,有好幾座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最著名的是埃及北部沿海的亞歷山大城,今天已經發展為埃及最大的海港。亞歷山大建都巴比倫,部署入侵阿拉伯的規劃。但是在公元前323年,他發燒死去,靠武力征服建立起來的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也隨之瓦解。他的部將展開爭權斗爭,經長期混戰,在原來帝國版圖內形成了幾個獨立的王國,其中以馬其頓、埃及和西亞三個王國領域最大。
亞歷山大東侵與有些戰爭相比,時間並不算長,但其獨特的進攻和遠距離機動作戰方式,卻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他孤軍深入,以進攻為主連續戰斗,進行了數以百計的搶渡江河、圍城攻堅,以及山地、沙漠地和平原地作戰,多次以速決戰戰勝優勢之敵。他在諸兵種運用,特別是騎兵運用、陸海軍協同作戰、進軍路線選定、戰斗隊形編成、作戰指揮和後勤保障等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做法。
亞歷山大遠征,洗劫和燒毀了亞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將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掠為奴隸,以野蠻、殘忍、落後的手段毀滅了許多東方文明。
亞歷山大遠征,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在蘇薩一次盛大奢華的「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親自帶頭同波斯國王大流士的女兒斯塔提拉結了婚,許多馬其頓的將領都娶了波斯顯貴的女兒,同日參加婚禮的有1萬對之多。在結婚典禮上,亞歷山大鄭重宣布,馬其頓人與亞洲女子結婚,可以享受免稅權利。他還親自饋贈給新娘新郎許多禮物,以示鼓勵。他下令讓3萬名波斯男童,學習希臘語文和馬其頓的兵法。亞歷山大以後,希臘文化依然在亞洲得到不斷傳播。歷史學家稱此現象為希臘化文化,將從亞歷山大起到埃及被羅馬征服為止這一段時間(前323—前3年),稱之為希臘化時代。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圖書館里收藏的從各地收集來的手稿,光是藏書目錄就多達120冊,這些珍藏吸引著東西方各地好學之士到這里來從事研究。城裡還集中了各種動物,以供學者研究動物學。正是從這時起,希臘人的科學技術與文化才更為豐富地發展起來,使希臘文化與科學幾乎在各個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如今天人們都非常熟知的歐幾里德發明的幾何學,阿基米德的力學、數學和物理學,埃拉托斯特尼的天文學和數學,提奧弗拉斯的農學、植物學,受到馬克思高度評價的伊壁鳩魯唯物主義哲學,還有醫學、力學、建築學、地理學和解剖學等,都有很高成就。這些文化成就帶來的就是一系列科學發明,如當時用於戰爭中的許多機械性武器,用於生產上的抽水機、水磨、洗滌器等,用於建築工程方面的起重機等。這些發明創造又在東西方各國得到了運用,推動了物質文明發展。這些科學的發明和運用,不能完全歸功於亞歷山大的東征,但卻是與這次東征有一定關系的。這當然是一種客觀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