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生命的河流》觀後感
「我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說『你是在一個籃子里,順著河水飄來的』」,這一台詞幾乎是影片中唯一的一次「切題」,而且是「間接」的。楊平道導演在影片中並未「肆意」使用河流意象,盡管他家的窗外就是河流。影片的開始和結束的鏡頭都是從車前窗拍攝的夜間鄉鎮公路:兩邊蔥郁的樹木夾道而生,加上夜攝的模糊,使之帶有了某種印象主義式的隧道感——那應該是同一次拍攝的鏡頭。影像文本的循環重復,也是一次生命的「輪回」:祖母逐漸衰老直至逝,而自己的女兒也降臨世間。在這樣的輪轉里,生命中的輕與重、衰與榮,透過細碎的生活片段紛至沓來,被重新觀照和審視,亦被喟嘆。
影片是由黑白和彩色兩種影像混合交叉剪輯而成,阿倫.雷乃《夜與霧》般的色彩使用,區隔著「我們」的小家庭與大家族不同的時空,也區隔著在劇情與紀錄兩種電影類型——黑白的家庭影像是出演的,而彩色部分則為實錄——這是美學選擇,更是曾經的紀錄片導演的倫理擔承:虛構在本質上畢竟迥異於真實,美學方法論上可以混搭,但「本體論」上必須貨真價實,尤其是在受眾有可能誤讀的情況下——這是一杯材質確切、層界分明的雞尾酒,在品嘗時味蕾會對不同的液層產生不同的`感受。
在彩色的影像里,四代人組成的大家族中,婚喪嫁娶、生老病死,這些事件逐次而來,既庸常而又重大。祖母口述的從前歲月,將時間向前追溯延展,那是家族影像的「史前史」。而導演香港的片段,看起來與整個敘事略有疏離,但正是母親的現身使得四代人的鏈環承上啟下、結為一體,並因此建構起了家族縱向結構的完整性。
而在出演的「我們的」空間里,劇情既有生活逸事(情景事件),但更多或者說更主要的還是與「我」的精神困境相關:妻子質疑「我」愛妻子還是更愛來自貴州的女孩「曉菲」;而「我」的文學理想和實踐在現今卻難以換得生活的保障,因此備受妻子埋怨;這裡面甚至還有著意識形態的偷渡——導演「自己」在朗誦自己創作的一首詩里用「黃色」調侃和消解「一塊紅布」,這不禁讓人莞爾。這部分影像既於彩色記錄相銜接,又自足自洽、自成一體。它不再是真實的事件流,而是戲劇情景式的,經過導演的提煉構思加工打磨,「高於生活」,主要由話語(台詞)完成,它是「我」的精神層面的多個維度的自畫像:「我」的情感困境、理想困境和「意識形態」困境。
但此中的「我」並沒有象在真正的劇情片中那樣,解決困境(當然,本片的劇情部分依然是作為一種向內的「呈示」,而非麥基意義上的故事),而是在其間浮沉,既堅守(當面對理想困境之時)又規避和游戲(面對情感和「意識形態」困境之時),這樣的「犬儒主義」帶有某種宿命論哲學的色澤,因此也透射著更深的無奈:從終極意義上說,困境是先驗的——當我們被捧入那個籃子里,放入生命之河的時候,我們即是被置入困境之中——我們無以逃脫。
我們看到,劇情部分的加入既自然而然地延續連接紀錄部分,又使影片有了生活化的意趣和某種形上的韻味。
當導演從攝像機後走到了攝像機前 「自反」出演,隨著身份的轉變,其實同時也顛覆了電影的經典樣態。當我們談論一部電影的時候,我們首先將它放入一個二元對立的范疇——它首先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盧米埃爾兄弟在發明電影之時即意味著紀錄片類型的誕生,而梅里愛的電影實踐則開創了劇情片類型並使之漸成主流,但卻也讓劇情片與紀錄片從此分道揚鑣。這樣的分野讓導演們使用既定范疇規定的範式製作影片,也決定了影片受眾的心理預期:我們或是推開一扇窗(紀錄片)或是做一場夢(劇情片)。
如果我們更加寬泛的看待「電影」這一藝術形式,承認電影首先是一種影像化的表達,是電影作者藉以和觀者交流的媒介和載體,那麼這樣的專業化劃分則多少令人遺憾——它對表達方式進行了預設和限定。當然限定的存在也意味著打破限定的行動——對此進行反撥和彌合的努力——也不斷出現,除了本片,在大陸的獨立電影里,之前的《地層》和《玉門》,也正是這樣的嘗試——既有真實之根,又創造性地生發出了精神之葉,成為頗具意蘊的影像實驗文本。可見,這在電影版圖上已形成了一百多年的溝壑,其實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難以逾越,只要我們的精神是自由的。
Ⅱ 2022專題片《生命重於泰山》觀後感【5篇】
所謂「 觀後感 」,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 2022專題片《生命重於泰山》觀後感 ,供大家閱讀參考。
2022專題片《生命重於泰山》觀後感1
生命對於任何人來說只有一次,只要是熱愛生活的人,都會珍視自己的生命,樹立生命安全觀,以意識指導行為,在行動中強化意識,熱愛生命,珍視生命。在生活中,無論處於什麼行業,我們都要注重安全,安全就是幸福,只有擁有生命的安全,才能獲得人生的幸福。
通過觀看專題片《生命重於泰山》,讓人內心甚是感慨,感悟頗深。 安全生產 、重於泰山。如何牢固確立這一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企業的安全工作,我認為,必須上下同心,講究科學,與時俱進,以人為本。說起安全生產,嚴是愛,松是害,這個道理人人都明白,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對安全生產重視程度和認識程度遠遠不夠,為了生命,我們必須要拿出實際行動保護好,切莫往後出了事情才來後悔。
《生命重於泰山》,這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專題片,認真觀看後,總有一番深刻的收獲。內心感受安全對於生命的意義,實在是重於泰山,感慨頗多。安全生產是社會發展永恆的主題,是一切工作的真諦。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前提和根本,與企業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企業要想尋求更大發展,獲得更廣闊的市場,就必須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經濟效益。所以從這部專題片,其實我們可以感悟到安全對於企業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企業能否更好地發展下去,安全的維護也是必不可少的。
時代發展的步伐是永遠都不會停止的,企業公司也不例外,近幾年,集團公司、公司對安全環保工作越來越重視,要求也越來越嚴,可以說,在當前形勢下,安全是政治、是大局、是穩定、是和諧,更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作為基層領導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斷提高對安全環保工作的認識,增強抓好安全環保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意識。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當中,始終堅持把安全生產擺在第一位,不斷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安全生產監督體系,總之,安全生產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無論是企業還是公司,為了能可持續發展,安全問題永遠都不可忽視!
2022專題片《生命重於泰山》觀後感2
我們常說,安全第一。因此我們要從小細節入手,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認真做好自己本職的工作,還要注意安全的隱患。古人雲:「患生於所忽,禍起於細微」,也就是說,禍患往往是來源被我們忽視的小細節中,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不是沒有道理的,因此在安全這件事請上,更要做好每一步。
何為安全第一?就是要我們時刻保持著警惕性,防患於然,水滴石穿不就是這樣的道理。安全是個積累的過程,不斷地發現,不斷地改進,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的防患於未然。對於的安全制度以及安全的知識,我們都要學會靈活採用,把安全防患意識放到最大化,會防止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俗話說安全第一,就是要時刻警惕,克服僥幸和麻痹。唐代詩人杜荀鶴有《涇溪》一首「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大概是說人們總是在看到明顯危險時很是小心,多了一份謹慎,而在看著安全的環境時就放鬆了警惕,行事不忘初心,反而大意失了荊州。
新時代的快速發展,很多人對於安全的意識卻還是不到位,面對新的挑戰,我們一定要做到最好去,遵紀守法,提高防患意識,時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才是我們該做事情,樹立安全至上,砥礪前行,為安全生產提供最鞏固、最強大的保障。
2022專題片《生命重於泰山》觀後感3
一年一度的安全生產月過去了,各級領導都發表重要講話,聽起來十分重視!但回想過去,國內的安全事故時常發生,事故發生後,黨政部門往往十分強調追究責任。其實,有的事故是觸目驚心的、而更多的是可以提前避免的。這么多和這么大的事故經常發生了,人死還會復生嗎?損失的財產還會拿回來嗎?追究責任的目的是什麼?
以人為本,和諧發展,這是國家的執政理念。如果一個在單位工作的人,一個生活在社會上的人,連自身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證,那麼所有工作和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國家執政理念又怎能實現?
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而關鍵問題又是什麼?現實是:當前政府部門裡面,負責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以及在市級以下的安監局系統的領導(包括各科室領導)有多少人是真正懂得 安全知識 的?有多少人真正是大學安全工程專業 畢業 的?一方面是讀了四年安全工程專業的大學本科生難就業,另一面是以照顧人員為名,安排和吸收無安全專業知識的人員從事安全管理,安監系統天天搞安全培訓(收錢後搞點花樣子),盡管這樣做收到一定效果,但這可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因為知識才是力量!只有掌握安全知識的人管理安全生產,才能確保生產安全。什麼是安全?怎樣才能安全?那方面存在安全隱患?如何改進?這不是門外漢拍腦袋、說夢話就行的,必須要有安全專業知識的安全工程技術人員說才行。我想,如果市級以下的安監局的領導班子,如果能配備一位以上政治素質高且具有正規大學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學歷的領導成員,並在市(縣)級以下每一個安監局(所)都配備1—3安全工程專業正規本科畢業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公務員)實施安全管理(全國每年約有3000多名安全本科生畢業),那麼安全工作的管理一定得到較好保障。因為,安全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或者碩士生,他們經過多年的安全專業素養培訓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在他們的血管里已流淌著安全管理的細胞和安全管理智慧,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懂安全!
可喜的是,今年在招聘的行業中,我們無意中發現杭州市中醫院、廣州市 兒童 中心醫院在招聘技術人員中都出現招聘安全工程本科畢業生,這是非常珍貴的!這樣的領導,才是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領導,在這樣的單位學習工作生活才放心!杭州市中醫院、廣州市兒童中心醫院的領導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致敬!
從醫院招聘安全工程本科生之事聯想到 教育 行政部門,學校同樣是人群聚集的重地,但在教育系統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學校安全管理的人員中,究竟有多少同志是安全工程本科畢業生啊!試問:學校的安全,外行人說安全可靠嗎?外行人講安全可信嗎?
我想,如果國內各單位、各行業、各部門都能注重使用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單位任職,中國人的安全意識一定得到加強,安全事故一定得到有效控制!
2022專題片《生命重於泰山》觀後感4
安全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會陌生,而對一個煤炭集運公司來說,它包含的意義尤為深刻。我們天天都在生產一線,時時處處談到的都是安全,它帶給了我們企業發展的美好前景,同時又凝聚了太多人的牽掛和責任,每一個企業的建設者都能感受到這份責任的重大。每天下班能平安歸家是全家人對我們的深深牽掛,而家人那翹首以盼等待我們的身影都應該牢牢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
當我們懷揣著夢想邁入煤炭企業這個特殊的行業後,耳濡目染了許許多多的安全生產事例,已經能深深感受到安全所帶來的深刻含義。安全就意味著責任,一個人的安全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多地是對關心你的家人負責;安全又等同於效益,一個企業的安全不僅能給企業帶來更穩定的收益,更能帶來勃勃生機使我們的企業發展的更快更穩。
回想這些年學習過的安全事故,沒有一件不令人痛心疾首。 安全教育 圖片展里所陳列的,那一張張觸目驚心、慘不忍睹的照片,那一段段血與淚的教訓所寫就的文字。每當夜幕降臨,望著萬家燈火,霓虹閃爍,我就會感慨萬千。這美妙的夜景凝鑄著無數企業職工的心血與汗水,在心中也會默默為一些永遠遠離這些繁華的生命惋惜痛心。他們就如同這浩瀚星空隕落的一顆顆流星,只在一瞬間就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在年復一年的工作中,我深深感到:如果說還有什麼可以和幸福等同的話,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安全!雖然這只是倆個再普通不過的字眼,但卻聯系著千家萬戶,涉及到我們每一個人,因此,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應有足夠的分量。
安全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是企業生產的薄弱環節,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家庭的安危。作為一位生產部門的負責人,我更感到安全生產,責任重大。仔細想想,安全生產的難點在我們自己,在我們自身的安全意識。對於那些安全意識淡薄的所謂的勇敢者,要讓他們明白,個人安全意識的淡薄和無知,不僅是對自己的輕視,更是對家庭和社會的犯罪。收起蠻乾和無知,才能保護自己、守護家庭、回報社會。
燦爛的青春之花,會在安全的沃土上開的絢麗多姿,也會因事故的肆虐變的淡然無光。展望未來,我們每個人該走的路還很長,肩負的責任也很重。在新形勢、新目標下,我們的一舉一動應當更穩健、更成熟、更安全。
2022專題片《生命重於泰山》觀後感5
生命安全,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關繫到了每個企業里,每個員工切身利益的。對於安全生產來說,這不僅僅是員工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對每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前提。
近些年來,我們每天都能在報道上看到各種各樣的安全事故,而其中的原因都不難看出,這些事故是由公司員工或者領導因為不重視安全生產所導致的。而我所在的公司就是電力企業,對於安全生產那可是重中之重的,容不得有丁點的馬虎,因為這是關繫到生命安全問題的。
我清楚的記得那是在我們剛進廠時,安監部門的人對我們這一批新上崗的大學實習生進行了全面的安全知識教育培訓的。首先是讓我們通過對學習四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和保護他人不受傷害)以及那些安規考試等一系列培訓內容的學習,那時的我們就深刻體會到了,成為一名電力員工,是要能熟練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各項安全 規章制度 的,因為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那也是對別人負責,同時,這也是對我們日後在工作崗位上的實際操作部分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提高了我們對於安全的認識。
最近的時間里,安監部門連續開展了春季安全大檢查的活動,而我所在的班組以「強化安全學習、堅持以人為本」為工作主線,從而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檢查的力度,那些老師傅過都是親自指導巡檢的,圍繞運行輔控專業所屬的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與此同時,還有積極組織開展安全教育的培訓,對班組的所有員工都是進行了安全知識考試,在班組里營造出了全員學習安全知識、全員提高安全認識的良好氛圍,增強了所有運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學習《安規》和對安全生產事故的防範意識。我們也加強了業務的培訓,除了那些要求我們要掌握正常情況下應該知道的,要求掌握的知識內容外,也還加大了我們對於應急預案以及事故處理的培訓,全面的提高了應急處理能力。
最後,大家要知道安全生產工作就像是一個圓,它本身並沒有起點,也是沒有終點的,我們需要時刻的牢記,要銘刻在心,不能存在有一絲一毫的僥幸心理或是麻痹大意,這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負責任。
2022專題片《生命重於泰山》觀後感【5篇】相關 文章 :
★ 《生命重於泰山》專題片觀後感心得10篇
★ 《生命重於泰山》專題片觀後感通用版
★ 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築牢國家安全防線特別節目觀後感
★ 電影|電視劇|教育視頻觀後感優秀範文
★ 應急使命2021專題片觀後感最新
★ 央視專題片《零容忍》優秀觀後感5篇
★ 2022年國家安全教育日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 2022觀看警示教育片心得體會10篇
★ 2022傳承英烈精神奮進偉大征程活動心得七篇
★ 2022襄陽國家安全大宣講直播觀後感及啟發(精選5篇)
Ⅲ 《生命之樹》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命之樹》觀後感(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看的是《生命之書》影片裡面講了有兩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這兩個小男孩都喜歡這個小女孩。可惜神明他作弊了,用麵包交換形式把徽章給了他選中的小男孩。華金很愛瑪利亞,但是他更多的想著佔有和擁有,根本不在意瑪利亞的真實想法。所以他沒有拒絕神明給他的徽章,第一次用了徽章,長大後也越來越依賴著,所以他的的勇敢被掩蓋,最後被埋沒了。他在失去勛章的一瞬間變得不知所措,終於感到了恐懼。在最後與土匪頭子戰斗中明白了要成為真正的英雄就要學會無私,找回來他最初的勇敢。
馬諾洛也很愛瑪利亞,他的歌都很好聽,歌詞朗朗上口,但他只會彈琴,就連一頭牛都不肯殺死,但是卻在面對挑戰時卻最終戰勝自我。
影片告訴我們如果在小時候沒有克服困難,依賴著的爸爸媽媽,當時並不會感覺到什麼,直到真正面對的時候,我們還能自己克服嗎?
萬物所在宏觀世界與人內心的微觀世界並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它們是並列共存的,《生命之樹》是一部通過萬物之生與內心傾訴所延伸的細部紋理來描述兩種世界的夢囈之詩,泰倫斯馬力克用最唯美瑣碎的向陽鏡頭去詢問生命之意義這一終極問題,脫離了傳統的敘事模式,《生命之樹》插上了詩的翅膀,它飛的太高太遠,讓腳踏泥土的人仰望不到軌跡,但是似有似無的,它留下了些東西。
《生命之樹》博大無邊的主題較難存活於傳統敘事之中的,正如電影所呈現的那樣,終極問題還是用詩歌去表達比較好,表達的清不清楚永遠不是衡量詩歌好壞的標准,不論是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塔可夫斯基的《犧牲》或安哲羅普洛斯的《永恆與一日》,此類設計拷問生命終極意義的電影,寫意是重要於寫形,因為永遠沒有人可以真正的觸及生命的終極答案,而對於藝術家而言,啟迪人去思考是高明於直接給人答案的,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去思考。
對於《生命之樹》這部電影我們很難給予一個衡量標准,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它是一部極具藝術價值的作品,它的電影語言和主題內核實驗性意味很強,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而泰倫斯馬力克對此片的拿捏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電影前半部分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描繪生命的形成歷程,大爆炸之後的星雲、地球初期的岩漿與火山爆發、海的形成與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形成與毀滅,伴著呢喃似的祈禱,這些事關生命終極意義的終極圖景構成了影片的前景,而正是這些萬物宏觀世界部分的引人,使得電影後面關於人內心微觀世界的描繪變得更具深意,這些貌似是脫離於敘事的東西其實正是電影敘事的重要表現部分,人有時候過分關注於人類自身而或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我們並不是這個世界的唯一主角,除了我們細部的微觀世界,還有更大更廣的存在。
電影對於人類微觀世界的描述瑣碎而又具有神諭一般的深意,影片中大兒子傑克的孕育和成長便是描述人類內心微觀世界的過程,從一開始,影片便設下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順從自然(nature)與服從規矩(grace)的抉擇,一者是關於人類的自然本源,第二個是關於人類文明形成之中所產生的道德和社會規則等約束,對於人類來說,這兩者矛盾的存在早已不是一時之事,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這兩者的矛盾一直存在著,當然作為個體的選擇,我們的選項並不多的由得我們去考慮,影片之中,這個五口之家的發展便是一種微觀化的人類世界,孩子一出生,他便開始接觸學習人類文明的各種點滴,從道德、國家、宗教、法律、暴力、紀律、服從、死亡、性等等一切,這些或直接描述,或存在於電影隱喻之中,比如電影之中,父親教兒子如何打鬥和防禦,這便是自然界之中長對幼的一種經驗傳授,使之更容易在這個世界存活,這是生命的延續和繼承,是生命終極意義的組成部分;再譬如影片40餘分鍾時父親對兒子關於花園邊界概念的教育,或是母親夜晚讀故事時對「邊界」的反復提及,結合配樂「我的祖國」(斯美塔那),這明顯是一種關於「國家」概念形成的隱喻。人類的微觀世界之中,各種「細微而龐大」的元素構成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除此之外,影片之中對付「父親」與「母親」的定位也是人類內心世界的組成部分,對於人類而言,母親代表大自然,她的愛是無私無邊無條件的,而父親這個角色代表的是紀律和服從,他的愛是有償的,影片之中關於父親與母親的描繪與德國精神分析學派著名人物愛利希弗洛姆的關於個體成長與的父母角色關系的闡述相差無幾,個人的心理過程與理解社會的心理過程是相互結合的,而在影片之中,這兩種的關系也是非常緊密深入的,這種人類世界細部紋理的描寫也是影片所詢問「生命終極意義」的一部分,影片整體關於「愛」的解讀,是導演關於終極問題解讀的重要線索,而全片彌漫的宗教色彩似乎成為了「愛」的載體。結合泰倫斯馬力克自小接受基督的熏陶,這個個人情結化的表達值得商榷,一方面它使得影片氣質更加濃郁,一方面它似乎限制了影片的發散性。
把人類微觀世界與宇宙宏觀世界關聯起來使得整部片子博大而深沉,在眼花繚亂的剪輯和夢囈式畫外音的作用之下,整片放棄了傳統敘事,代以詩性的表達,從電影語言方面來說,《生命之樹》開創性不大,但是從整體效果而言它是非常成功的,而對於電影內容尚存在爭議,這點爭議主要體現在電影關於泰倫斯馬力克個人關於「愛」的解答上,西恩潘片尾似有似無的微笑出賣了泰倫斯馬力克。其實《生命之樹》這部片子並不難理解,但是它對於每個人口味的「兼容性」是比較差的,爭議多的電影一般會更有價值,就像當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時存在爭議一樣,時間會遺忘一些作品,也會銘記一些作品,而《生命之樹》是前者還是後者其實都並不重要。
對於詩電影來說,超越電影記錄性的局限性是非常重要的,隱喻、象徵等只不過是輔助敘事的手段而已,而現代電影對於詩電影的涉及已經越來越少,所以《生命之樹》的出現顯得彌足珍貴,雖然在電影語言上並沒有太大的突破,但是它卻很好的繼承了詩電影的一些內核,而之前對於「個人情結」之於《生命之樹》的爭議在此不過只是無意義的討論而已,對於詩人而言,限制住了自己的情感,怎麼能寫出好的詩呢?
這時後悔給以前看過的電影打分太高,這部電影只給五星完全是因為豆瓣上沒有六星的選擇。
片子開頭的話是約伯記里的,「我問你,我在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在那一夭,群星歡唱,眾天使歡呼……」這是一部藝術電影,與許多藝術電影不同的是,這部片子從敘事到抒情沒有任何晦澀的地方,結構一目瞭然,開頭提出問題,後面緊緊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沉思。最牛逼的作品往往是最簡明清晰的。
我時差沒倒過來,片子開頭已經昏昏欲睡,這時開始了一系列被豆瓣上其他觀影人稱為「國家地理」或「人與自然」的鏡頭。很難形容他們是什麼,我沒有足夠的自然科學知識,它們也未必是真實拍攝下來的自然現象,很可能攙了特殊效果。就是這一波一波的鏡頭象千斤頂一樣把我從睜不開眼的狀態中生生舉起,在宗教感很強的音樂停止後畫面的震撼效果更加強大。從那時起到影片結束後四五個小時,我保持欲罷不能的亢奮。
畫面的視覺沖擊力無可否認,但讓我清醒過來的是它們傳遞的感情。第一樣鮮明的感情是恐懼,不是因人或鬼的邪惡陰謀而生的恐懼,是看到宇宙對所有生物一視同仁的不屑而生的恐懼。這恐懼令人絕望而振奮。恐龍出現的那一段非常好,在各樣無機物令人目眩的光影後忽然看到肌肉的紋理,這是絕望里的溫柔史詩中的孩子氣。
這一段奠定全片的視角和感情基調,這視角半浮在人世之外半跨在生死之間,它講述一個男孩子成長的故事一家人漸漸失散的故事。王朔在《和我們的女兒談話》、《千歲寒》和《夢想照進現實》中一直努力要講的`是同一個故事,以我對老王這么多年的感情還是不得不說,Terrence Malick的故事比他講得好,真希望老王能看到這部片子。
論敘事之輕盈靈巧,我看過的任何其他電影不能與這一部相提並論。開頭從布拉德皮特切換到西恩潘,僅憑服裝和場景的變換就寫明了時間,寥寥兩句對話交代了所有人物關系和重大事件。一段開辟鴻蒙的畫面之後回到這幾個主角。我們看到男人和女人的結合孩子們一個個誕生,就象一個人在回憶中看到自己的前世。成長中的事件跳躍式展開,把青蛙綁在小火箭上發射、用小槍打了弟弟的手指頭、小夥伴在游泳池裡淹死,驚恐,悲傷,小哥兒幾個參加了葬禮一轉眼卻穿著黑西服在墓園里開始後滾翻。不完整的情節很少量的對話,只靠一串串細節,眼神動作表情,比任何語言更簡練的刻畫出人的情感的流動變幻和心思的復雜矛盾。布拉德皮特飾演的父親深愛他的孩子們,他撫育他們也監禁他們親吻他們又恐嚇他們,他為音樂著迷彈一手好巴赫,卻又深陷世俗追求的泥沼。一個個外表幸福光鮮的中產家庭里隱藏著怨恨,最無憂無慮的童年有過那一個永世不能忘記的起了殺父念頭的瞬間。然後在某一個時刻,沒有任何旁白也不藉助任何具體情節和對話,我們忽然清清楚楚的知道了影片開頭死去的是三個孩子里的誰,長大成西恩潘的又是誰,一切有如天啟,不勞作者費口舌,這是鏡頭敘事的化境。
語言最密集的部分是教堂里一段牧師佈道「不要以為你沒做過壞事上帝就不會懲罰你……」顯然又回到約伯記。這一段佈道沒有浮淺的安慰虛假的許諾也不威脅不恐嚇,只鄭重告訴這些信眾包括大人和孩子,苦,痛,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怎麼做。
令人驚嘆的是導演怎樣最大程度的利用了電影這種體裁的優勢。在體裁的突破上很多人做過大量努力,有人試圖把電影作為思辨的工具,做出來的東西大多很笨拙,因在這方面影像終究拼不過文字,但電影也不該只是有聲有色的敘事塗脂抹粉的小說。這部片子融合詩意的結構柔韌性極強的鏡頭和有如天籟的音樂完成了一段關於成長痛苦和死亡的沉思。它不是藉助邏輯講述前因後果的argument,它是藉助情感藉助人心之廣博從人生最小處想到宇宙最大處的meditation。
結尾一段一家人在海灘上重逢,年老的兒子見到年少如花的母親。人復活的時候該是什麼樣子年齡幾何?人復活時候的樣子是他們在我們的記憶里最栩栩如生的樣子。看到這里不知為何淚如雨下,好象在這一家裡托生過一世。
電影院里除了我們還有五個人,除了一對唧唧喳喳的老夫妻,另外三人都是獨自來的,一位白頭發先生和兩個年輕女人。字幕向上滾動,他們都坐在原地,眼睛一閃一閃,無人起身。
很早就在電腦上下載了這部電影,但卻一直沒有時間去看完它。這次乘著坐火車的時間,安靜的看完了。畫面很唯美,可見導演的用心。這是一部與心靈對話的影片,每個人看著,在某個片段,你可能就會發現自己的影子。從現實的生活片段描寫,到心靈的活動及跳開現實展示宇宙的誕生、地球上的發展演變、生命的形成,日常生活的瑣碎。很寫意的描繪了一幅俗事生活的畫面。我想起了我的成長經歷,從蹣跚學步,到伊呀學語,到成長叛逆,到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之事,到思考人生、生命的困惑。我想到了父母由年輕步入年邁,一生的操勞,想到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的爭執與吵鬧。電影中每一片段的鏡頭都很短,但卻如此真實。
我們短短的一生究竟是要追求什麼?如果家人平安健康,生活平淡充實,不就夠了?但為什麼我們卻如此浮躁?匆匆忙忙一生後,我們會後悔哪些?
地球上每天無數的人死去,無數的人誕生。未來的一天,我們也會離去,生命不過短短一個過程,生來之時我們空手而來,離開之時我們也帶不走任何東西,想想我們最該珍視與追求的是什麼?
跳開去看人生,生命偉大而又脆弱。如電影里所說,互相幫助,愛每個人、每片樹葉、每縷陽光,都是我們的禮物。
認真過好每天的生活,做好我們的選擇。關於選擇,影片中有這么句話,我很喜歡:There are two ways in life:the way of nature,and the way of Grace.You must choose which one you will follow.
《生命之樹》是一部有關於洞悉生命價值的影片。全片通過描述一個美國家庭的生活情態及家庭里三個孩子的成長歷程來表達一種要引起大家對生命的價值與生命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這是一部內容跨學科的作品,它涉及的已不僅僅是生物學或者人類進化學,而且囊括了天體運作學或說天文學,心理學等領域(這里之所以還涉及了天文學,根據某些學科理論,是因為有關於生命的起源與天體運作或是宇宙的誕生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聯系的原因。)不得不說,對於對生命懷有一種尊敬與謙卑態度的人來說,這將會是一部體驗生命價值與探索人類心靈發展的極好的素材。
影片一開頭,在全黑的畫面中間出現一道似火的光影,依照電影的題材背景,我們可以把那視作是宇宙誕生的初始,也是物質(不管有生命或無生命物質)的誕生的開端。而這為影片所要體現與探討的生命的發展與價值埋下了伏筆。影片的開頭旁白是當中那個美國家庭里的那位母親對生命的看法:A man』s heart has heard two ways through life: the way of nature and the way of grace。而整個影片也就在人類通過自然的方式去聆聽生命的大框架下來談人如何通過感恩來聆聽生命。這似乎有點矛盾:人既要通過自然去聆聽生命又要通過感恩去聆聽生命,那到底要通過哪一種方式?還是兩種並用?影片之所以不斷穿插宇宙與大自然的變化進程畫面是一方面要告訴我們,我們作為生存在起源於45億年前的地球的一個生命體,在各種自然環境條件達到允許的條件下,從一個有機細胞的誕生,到生物的誕生直至人類的誕生,將無法逃脫自然的本源,自然是造就一切生命的「母親」,我們人類即便發展到再高級的形式都永遠無法逃脫自己生命的自然本源;另一方面,影片還試圖告訴我們,作為生存在人類社會的我們,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受自然影響的那一面將被掩蓋,以致使我們無法輕易的發現作為人類的我們與大自然的重要聯系。因此生活在人類社會里,被各種社會關系牽連著的人類,在已不能通過自然的方式去聆聽生命的情況下,就應該懂得通過感恩來聆聽生命。
影片里,每一次大自然的千變萬化與天體運作畫面的出現,都試圖通過一種細細的影響來讓我們每一個人開始認識的自己的渺小與燃起一種尋求歸屬的願望。而每一次美國家庭里,那三個男孩(親兄弟)的調皮搗蛋和被父親嚴格管教都同一地突出了一種人與人相處的主題。或許作為孩子,我們應該讓自己學會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包括對幸福、無憂無慮的生活抱持感恩的態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去體驗一種來自人文關懷的生命價值(主要是來自家庭、父母親的關懷)。但是,如果我們能從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就能發現,作為父母親,我們同樣應該對擁有來自自然所賦予的孕育生命的能力抱持感恩之心,並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獨立性抱以一種尊重與感恩之心。這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便可避免因父母對小孩給予過大的期望而造成在早期親子關系中發生不愉快經歷的後果。在電影里,那位母親是做到了感恩那一點了。或許有人會說她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不僅不管教孩子,還甚至陪他們一起瘋癲。我們不得不承認影片里的那幾個小男孩是非常調皮搗蛋,但是來自父親的嚴格管教的那方面的影響同樣不能被忽視。孩子的調皮必須有一部分要歸因於父親的嚴格管教。但是,當我們了解到,一個女人或者一位母親,在對待小孩的時候,總不可避免地遵循一種生命法則,即她會把孩子看作是一個不僅由血肉還帶有情感所構成的生命體。那麼,她就難以一種對待社會的態度來與之交往。相反,男人或者父親則遵循社會法則。他在對待孩子時,總帶以一種社會態度,因為,孩子也是社會的一員,他需要社會所要求的各種各樣的社會素質。所以,父親總是那麼的嚴厲、那麼的理性。然而還有一種發現在大兒子心理的更深層的心理因素造成了他的調皮搗蛋,我們將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了解到。
影片還有一些片段是,一位生活在已很發達的現代時期的很成功的中年男人,然而他似乎被某些未知的情緒困擾著。在家裡,在工作的時候,他總是很憂郁,很困惑地思索著一些東西。他其實就是那個美國家庭里的大兒子傑克。影片開始有一段穿插上來的片段告訴我們傑克的弟弟,即家中的二兒子,死了。至於他是怎麼死的導演不曾告訴我們。中年的傑克正是陷入了對弟弟以及家人給他所帶來的影響的沉重思考。或者我們可以更為清晰地說,中年的傑克正陷入了對某種生命價值的思考當中。而這種生命價值則源自他的父親(社會法則)、母親(生命法則)以及死去的弟弟(在這兩種法則之間不斷掙扎的個體)。與弟弟相比,傑克似乎並沒有在那兩種法則之間掙扎很久、或者就沒有掙扎過。他似乎成功地度過了某一種時期而進入了人生發展的上坡階段。而他在工作上的成功也似乎反映了他在社會素質的發展方面的卓越。可是,令我們大為不解的是,在如此時候,對生命價值的反思為何突然而來?他的成功不是已印證來自父親的社會准則的正確性了嗎?即使我們不可以這么果斷的判斷社會法則對於他的成功來說是至高無上的,但也將占據重要地位。
我們都很了解人一到中年或者來年退休的時候,總渴望到鄰近大自然的地方過安逸舒適的退休生活或者到有山水的地方旅遊以接受山、水、風等大自然物的洗禮,洗去那已不需要的煩惱和憂慮。然而在同時,我們也將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死亡的畫面接踵而來,連綿不斷。於是,我們回首人生歷程,重新體味屬於我們自己的生命,然後,以一種欣然的狀態迎接死亡的到來。最終,我們又再次回到了那片生我們的土地里去。我們又再一次回到了母親的懷里,那片生我、養我的大地。
相信我們還記得那位母親在影片一開頭所說的那句話:A man』s heart has heard two ways through life: the way of nature and the way of grace。在旁白的同時是那位母親小時候與她的父親快樂相處的畫面。通過畫面,可以得知這位母親小時候是在農場里長大的,在她周圍的是她們全家賴以生存的樹林、草原、向日葵和農場的牛。而通過她父親輕撫她小腦瓜或抱在強壯的懷里都能推斷出父女關系也是愉快融洽的。一種在自然與生命之間的聯系似乎在逐漸凸顯出來,或者說,本附於母親身上的一股自然的生息被延續下來。這種存在於母親身上的自然的生息,一種自然與生命的聯系也似乎被影片中這位母親及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往往是如此地與自然萬物親近所印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都經常的發現有許多人與蝴蝶之類的昆蟲很親近。他們不畏懼這些自然生物,而這些自然生物也不畏懼他們。
不管怎麼樣,觀看整一部影片,不僅僅是一個揭示生命科學的過程,而且在心理影響方面更多的是一個體驗與感知生命的過程。
Ⅳ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
《生命線》傳遞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正能量,展現了黨的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所形成、發展和升華的歷程。下面我整理了電影《生命線》 觀後感 ,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篇一
為深化廣大黨員幹部對黨的群眾路線 教育 實踐活動的認識和理解,2013年8月9日黑龍江公共頻道21點25分播出的省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製作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視頻教材》——電視片《生命線》,我進行了全面認真的收看。
《生命線》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的誕生到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我們黨發展的日益強大,並且領導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其根本就是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走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黨工作的基本路線。
《生命線》分四個部分講述,分別為“生命源泉”、“神聖宗旨”、“先鋒楷模”、“任重道遠”講述我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團結、發動工人、農民、士兵組織史上空前的“支前運動”,在淮海、遼沈、平津三大戰役中人們通過肩挑、車推、驢馱、船運等方式出動民工880萬人、車輛141萬輛、36萬副擔架、260萬頭牲畜、4.25億公斤糧食,傳誦著人民與黨始終保持著“血肉關系”的 故事 ,證明了黨的生命源泉就在於群眾,群眾路線是黨不斷發展壯大的基石;全黨人民承載著“全心全意為人民
服務”的神聖宗旨,千古英雄,淵源流傳,從古到今多少共產黨員用生命詮釋著對黨的忠誠與奉獻,從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楊善洲、“三不、三民”書記鄭培民,到佳木斯基層警察王江,做過表率、有過壯舉的共產黨員數不勝數,這就是先鋒楷模的力量,也是衡量一名共產黨黨員是否優秀的標准。
2012年11月8日黨的勝利召開,會議的一項重要部署就是圍繞“務實、清廉、為民”開展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全黨黨員幹部牢記黨史,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體現共產黨員的生命價值。
《生命線》真實、鮮活地展示了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反映了北大荒人的工作和生活,情節感人、催人奮進。使廣大黨員幹部充分認識到,在工作中要時刻把職工群眾像親人一樣當做自己的服務對象,要把職工群眾滿意不滿意當做自己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轉變作風為職工群眾服好務。
通過觀看電視片《生命線》,我受到深刻的教育,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只有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增進群眾感情,深入宣傳黨的群眾路線,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才能真正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我們各項工作之中。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我們的工作堅持
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真心服務群眾,將群眾工作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動員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與群眾站在一起、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把為了群眾、服務群眾作為基點和歸宿,更好的為群眾服務。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篇二
2013年8月13日,建三江農墾法院按照總局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要求,組織全院黨員幹部收看紀錄片《生命線》。觀看後,令我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深刻地體會到了在風雲變幻、翻天覆地的近一個世紀的歲月里,中國究竟依靠什麼力量,從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到成功領導建設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黨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我們黨早在建黨初期就把自己植入群眾之中。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的綱領中強調,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土地革命時期,要深入群眾、依靠群眾、組織群眾。70年代前,對人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又是人的科學世界觀的基石,在奪取政權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驗證。在抗戰的歲月里,一個個感人鮮活的生命故事感染著我,如紅嫂用她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一個革命戰士。天地之間,天大地大,人民最大。人民群眾是黨的肌體的母體,黨和人民群眾是筋骨血肉的關系,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黨的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歷盡艱辛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再強大的政黨,一旦離開了生養他的大地母親人民群眾,就斷了地氣。
抗日戰爭時期1944年,陝北延安,在中國革命幾十年槍林彈雨的環境下,奉獻出寶貴生命的至少在千萬人以上,1945年4月23日,黨的七大勝利召開,在致開幕詞中說: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最終寫進了黨章。這是中國對人民的庄嚴承諾,是中國核心價值觀,是永遠不變的神聖宗旨,這一神聖宗旨一直是全黨恪守的信念,成為全黨自覺貫徹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石,成為黨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自我批評,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等優良作風,不斷發揚光大的思想根基。
1949年3月,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中央在這里召開七屆二中全會,發表講話:中國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更長,更堅苦,提出了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怎樣堅持兩個務必是我們永遠沒有終結的考試,毫無疑問,永遠牢記和忠誠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神聖宗旨就是這張考卷的永恆的答案。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內涌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原雲南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湖南省委副書記鄭培民、寧安法院法官金桂蘭、大慶鐵人王進喜等,他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英雄 事跡 深深地感動了我,尤其是看到我的家鄉北大荒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無數優秀兒女,把他們一生獻給了北大荒的墾荒事業,成就了今天的中華大糧倉。
通過觀看《生命線》,讓我對我們黨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深深地鼓舞著我,無數革命先輩用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作為新世紀的青年黨員,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願意在平凡的崗位上,用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為我的祖國和人民作出應有的貢獻。
電影《生命線》觀後感篇三
這是一個小故事,又是一個大故事。
故事講述了一群平凡的人,然而他們心中蘊藏的感情、身上展現的精神卻又那麼不平凡。
小小的村落,這里上演著胸懷大愛、追求光明的動人劇目。
袁成滿,一名普通的電力工程師,幾十年如一日奮斗在電力一線,為祖國和人民的光明事業貢獻力量,他踏實堅韌、敬業忘我。
肖強,電力工人,袁成滿徒弟,他尊師敬長、勤懇耐勞,胸中有一股年輕人的沖勁和熱情。
村長,全子,鳳妹,大黑,喜子,四斤,一群熱情善良的村民,他們淳樸有愛、嚮往光明。
電影用插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於農村通電、農網改造的故事。電力工程師袁成滿與他的徒弟肖強一同進山現場調研農網運行情況,卻不想遭遇山體滑坡,被喜子的 拖拉機 意外撞斷電線桿、躲避受傷,喜子迅速回到村裡喊來村民們帶上擔架、急救箱去往現場救人,他們擔著袁成滿,冒著暴雨,在泥濘曲折的山路上艱難前行,路遇多次險情,齊心協力終於到達山外得到救援。
在不畏艱險救援的過程中,往事一幕幕回閃,袁成滿與村民們之間的故事一個個浮現:他與村長一同謀劃村內通電事業,為農網基建獻策出力;他勸說鳳妹與全子和好,保證盡快完成通電工作;他用毅力與堅持打動電網建設釘子戶大黑,順利埋桿走線,沒有耽誤基建工作;他為在山上獨門獨戶的喜子家能夠與村裡一同用上電,修改原本成本更低的走線設計,並表示人民與國家之間不能用單純的金錢去衡量;他鼓勵因家鄉窮困、連電都沒有而失戀的四斤重拾理發手藝,積極面對生活。
誠信、責任、奉獻,這些國家電網核心價值觀在袁成滿身上一一體現,他是千千萬電力人的代表,他表達著你用電我用心的品牌理念。正如譚晶歌中所唱我用心,愛如電;就讓這跳盪的血管,流動著我的暖;星星點點燈火闌珊,我正靜靜走遠,如袁成滿一般的無數電力工人們堅守在自己平凡而默默的崗位上,盡職責、保電力,從農電到城電,從設計基建到維護檢修,用汗水鑄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里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小小的城;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這里有著無垠大愛構築的堅固電力防線。小城大愛,你、我和他。
Ⅳ 紀錄片《生命》觀後感
《生命》是一部令人嘆為觀止的紀錄片。它記錄了自然界繽紛物種的多樣性,以及生命為適應環境而進化出的各種神奇的生存本領。講述了大自然中130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我看到:僧帽猴用石頭砸開果子;河馬從水中躍到空中;變色龍子彈般的舌頭捕食獵物;蜥蜴媽媽為保護未出世的孩子展開的戰斗;獵豹齊心協力捕獵體重是他10倍的鴕鳥;海豹在南極冰中逃脫虎鯨捕殺;蜥蜴的水上輕功……
看它,我得到美的享受,沉浸在知識的海洋。我還從中體會到人類對自然的嚮往、追求。拍攝小組不顧一切困難去尋找和發現那些未知的奧秘、守株待兔般漫長的等待、互相通力合作——只為等待最有價值的幾分鍾,甚至一瞬間……
拍攝動物的過程充滿刺激和挑戰,野生動物攝影師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險、去探索,和自然零距離接觸。紀錄片的鏡頭的切換相當有藝術感——有快有慢、聚焦、透視、有遠有近、俯視、仰視、適當的特寫……有壯觀的大海、有無人的荒島、有神秘的熱帶雨林;也有2.5厘米的劍毒蛙、幾毫米的昆蟲、小型動物。畫面壯觀震撼,給人視覺上強烈的沖擊,鏡頭彷彿已經和自然融為一體了。
但有的時候,由於氣候、環境、地理位置等原因,單憑攝影師也捕捉不到某些奇特景象。這時候,拍攝組不得不尋求外援,這是各個領域知識的融合——科學和藝術相互碰撞出絢麗的火花。最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藝術品般完美的紀錄片。
記得在記錄片的幕後花絮時有講到:「從來沒有人捕捉到虎鯨在南極洲半島外獵食的畫面,但拍攝組做到了」。是的,他們勇於挑戰第一次,而且不但非常成功,還有意外的驚喜——
一隻海豹獨自下海覓食, 不料遭到虎鯨群包圍,海豹陷入困境了!此時,海豹正在一塊浮冰旁,機智的它緊緊地貼著浮冰,不敢離開浮冰半步,依靠著浮冰躲閃虎鯨群的攻擊。許久,海豹好像累了。看見這景象,其中一位攝影師說:「它好像被吃掉了」,周圍的人也認為好像是。但另一位攝影師仍然在觀察,最後它看見了海豹!他驚奇地說:「它居然還活著!」
機智的海豹躲過了一劫,這情節真是充滿故事性。是啊!對野生動物攝影師來說,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
這部紀錄片里的音樂也不錯,富有故事性……
生命的奇妙,帶給我無限的思考,我不禁自問:生命是什麼?
——是茁壯的生機、生存的挑戰、機智的策略、無聲的壯美、無限的活力、戲劇性極強的舞台劇;廣闊的天空、荒蕪的沙漠、神秘的熱帶雨林、浩瀚的海洋、寒冷的冰川;是情、是愛、是美、是仇、是恨、是世間萬物……但最終,歸於自然。
我又發覺,藝術源於自然,自然是最美的藝術,沙漠、海洋、沼澤、雪山、冰川、平原、河流……一切的一切,都在演繹著不同的傳奇。科學家在探索自然的規律,各種現象,音樂家、畫家們也一樣在研究自然的規律、探索自然的奧秘。不管是什麼樣的藝術形式,都能在自然中找到其根源和本質的所在。藝術家的富有想像力的創造都是取之於大自然這個挖掘不盡的靈感源泉。只要藝術家們傾心於對自然的關注,熱心於對自然規律的認知,就必然能從自然規律之中,從自然規律的不同層面、不同側面體悟出無窮盡的形式法則和造型規律……
生命,自然,壯闊,無限!
Ⅵ 讓生命充滿愛觀後感 要400字左右的 急!!!
《讓生命充滿愛》觀後感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到大會議室看了一場類似電影的節目,它的名字叫《讓生命充滿愛》
當我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湧出了很多景象,難道將關於愛情故事?太離譜了不可能;那麼難道是批評在我們這個時代男女同學之間的早戀嗎?或許吧,現在社會發展是很快,但也有 很多不快只處。真是納悶兒啊!
想了這么多,接著一看,楞住了,不是餓,而先講了學習一類的,還舉例子,又講到老師與我們,我們與家長的相處關系。
是啊我們是未來的國家棟梁,應先懂得什麼是「愛國主義精神」它就是一個黑人寧死不屈的從始點經過萬般磨耐而擦傷了手流了一百來米的血,堅持的到達了終點。他為什麼呢?為了自己的國家不被看不起。抬頭想一想我們的國家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難道要被葬送到我們手裡嗎?坐為一名中國人,我想沒有一個願意的。那豈不成了賣國賊一類的么?「為中華只崛起而讀書」這是周總理所說的,我想他只想讓我們版納中華民族發展的更偉大,不受那曾經沒臉提起的被帝國主義強迫而簽定的非常不平等的條約之恥。
現在讀書學習一定離不開那一個響亮而有自豪的名字——老師。他們的好乃千言萬語,然而即使這樣也有同學在背後罵老師壞話,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老師也一樣,人犯錯誤豈不最正常不過了么?其行為為愚蠢者所為。余乃聰明者也。因師愛生則生應愛師,何為也?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師在過馬路的時候為了救自己的學生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一位在上海師范大學畢業的學生,因被學生打動而留在山裡,他們這樣是為了什麼?他們的作為以超出一位做老師的職責了。他們只是為了讓我們好好讀書,長大以後為國家為社會作一份貢獻,我們有什麼資格不好好學呢? 在我們成功時不要忘記另一個人那便是我們的父母。他們的後半生都用在了我們身上,我們為什麼不想學呢?我們沒有理由不想學,每每當我們看帶他們蒼老的面容粗糙的手時,你的心是怎麼樣的呢?如果我們還有一點兒良知的話,請把我們的心兒打開,去體驗他們的感受,如果我們現在不尊重孝敬他們,我們一定一定回後悔的,現在我們還有時間去做.不要讓我門的心兒感到痛苦流泣.
讓我們自己的生命充滿愛,讓老師的生命充滿愛,讓我們父母的生命充滿愛,讓中國的生命 充滿愛,讓世界充滿愛,「為中華只崛起而讀書」為世界之強大而讀書吧!不要讓自己的心痛苦哭泣.
Ⅶ 怎樣寫《珍愛生命 呵護心靈》觀後感400字
寫作思路:可先記住看完後心裡的感受與想法,觀後感中可以圍繞一個事點表述感覺,也可以圍繞多個事點來進行討論。正文如下:
生命無法重來,安全不能等待。人們常說:「水和火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水和火也是無情的,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得好好愛惜自己的生命,樹立防患於未然的消防意識。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火災不僅關繫到我們的生命安全,更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所以我們不但要學會、懂得自救,懂得怎樣逃生,而且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社會公德,加強防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把一些細節忽略,例如:沒關煤氣、用火時不小心留下火苗......這些都是不良的習慣,往往也是火災的起源。
如果我們不加以小心,那麼危險恐怕離我們只有半步之遙;嚴重的甚至會給我們帶來災難......所以我們更得明白火是一種危險的東西,盡管它帶給人類很多方便,但多少人也因為它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有些人不懂得消防意識,在野外用火不當,造成大片樹木被毀,這樣一來不僅破壞環境,而且違反了消防法規,還會給別人帶來危險。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蒙田曾說:「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賞賜,它是優越無比的。」生命是寶貴的,失去了生命,我們將變得一無所有。
生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讓安全永駐我們心中,就讓我們關注安全,關愛自己的生命吧。
Ⅷ 電影《生命》觀後感
生命竟然如此可貴!就連動植物都如此的珍惜自己的生命,何況我們人類呢?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冬天裡,寒風刺骨,唯有一朵花還在傲然挺立,它就是---梅花。生命力極強的梅花在風雪交加的冬天,依然活得很精彩,它讓自己短暫的生命充滿無限的價值,它的一生也再無遺憾。瞧!一朵嬌小的梅花,對自己的生命是多麼珍惜。再看看我們自己,有多少人是在浪費時間,又有多少人在自己的生命里留下精彩呢?
我在網上看到里一篇文章,其作者是台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12歲病魔就跟著她了,飽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對生命的熱愛從未停息,她用手中的筆來歌頌對璀璨生命的熱愛。她寫的(生命生命)讓多少讀者看完後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並懂得了生命的珍貴。那也包括我在內。文章並沒有從正面回答「生命是什麼?」,而是通過「飛蛾絕境求生」、「瓜苗在石磚下生長」、「傾聽自己的心跳」這三個例子來體現生命的珍貴。字里行間洋溢著樂觀和豁達,不向任何苦難、災難低頭的堅韌精神。生活中,也有人和杏林子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對生命充滿熱愛。
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哈弗女子學院。她的成就令世人震驚!和她們恰恰相反的人,就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那些人就是整天無所事事,虛度年華,喝酒跳舞、上網聊天,泡在網吧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無志向的青年們。如果把杏林子、海倫·凱勒和他們進行比較,他們就不覺得羞愧、慚愧嗎?
我不想做虛度年華的人,也希望所有人都不要輕視生命,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不能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要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生命是短暫的,也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讓我們再一次記住杏林子的話「從那一刻起,我應許自己,絕不辜負生命,絕不讓它從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論未來的命運如何,遇福遇禍,或喜或憂,我都願意為它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Ⅸ 電影生命斑馬線觀後感
在4月3日下午,我們學校放映了關於安全教育的影片《生命斑馬線》。《生命斑馬線》是我國第一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景拍攝的大型安全教育故事片。發人深省的故事,震撼人心的場面,警示人們遵守交通規則,啟迪人們珍愛寶貴生命。
本片講述的是:聰慧美麗的中學生丹丹這天要參加雜技表演,丹丹約已經離婚的父母觀看她的演出。她想利用這個機會,讓父母從歸於好。可是,父母都因事務纏身,沒辦法送丹丹去演出現常丹丹帶著遺憾走上了校車。車司機牛軍在極度勞累的情況下,接到家裡打來的電話,便匆匆往家趕。竟和丹丹所乘坐的校車發生了車禍。周浩東接到了關於他們發生車禍的消息,便趕往現場,把傷員都送到了丹丹媽媽的醫院。當丹丹母親得知詳情,趕到現場時,發現孩子已經不在人世了。丹丹的母親抱著女兒的屍體哭了起來,她的父親也趕來了,他後悔不已。
我們從這部教育片中得到了啟示:那位肇事司機如果不是在那麼疲勞的情況下駕駛,就會避免這次悲劇的發生。她的父母如果能親自送她去參加演出,也許就能避免這次事故發生……所以,父母應該多陪陪孩子,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注意安全。駕駛員不能疲勞駕駛,不能邊打電話邊開車,不能闖紅燈……這樣,既是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也是為別人的生命負責。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我們要好好珍惜,不能讓它白白浪費。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同學們觀看教育電影,我也是第一次在大棚里看電影。在這個大棚里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原來我們的生命是這么的脆弱。一次的不小心,一次的不在乎,我們就與生命說再見了。
世上的萬物都是可以再生的,唯有我們的生命。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而且僅僅一次。
司機酒後駕車、超速、 困的時候開車這些行為都是違法的,事故的結局是悲慘的,痛心的。司機開車撞了人不僅是對受害者,受害者家庭的傷害,也是對自己,自己家庭的一次沉痛打擊。就像電影里的'那樣,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一條條充滿朝氣的生命,就這樣失去了,他們的笑臉是那麼的燦爛,他們的性格是那麼的活潑,他們的爸爸媽媽是那麼的愛他們,可是就在那一瞬間,在那一瞬間,他們的所有成了泡沫,都化作了幻影和回憶。這是他們家人的沉痛的回憶。可是,我們想一想,這何嘗不是對自己的一次懲罰?自己的家庭也隨之陷入了沉痛和陰影。
公路上那一條條不起眼的線條好似我們的生命線,每天都在譜寫著不同的樂曲,有歡快的,有悲傷的,偶爾還能聽見哭聲。白色的線條有時被染成紅色的,它的顏色是被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鑄成的。對於這條生命線,我們在上面踩出自己的人生樂曲,相對於那些譜寫紅色的線條的可憐兒我們是幸運的。
我們幸運於至今還生活在這五彩斑斕的世界上,幸運在我們在公路上沒有超速;幸運在現在依然能和自己的父母幸福的在一起;幸運在現在依然和自己的男朋友開心的在一起……所有的所有,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要這樣一直幸運下去,因為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
小朋友們,你們是不是都看過電影?我不知道你們看過《生命斑馬線》這部電影沒有?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這部電影。
有一位叫牛軍的叔叔,這位叔叔天天開車。又一次,他又去開車,因為非常累,所以在車里睡著了,等貨裝好的時候他才醒來,把貨車開走了。牛軍叔叔實在是想睡覺,眼睛一會閉一會睜,還不停地打哈欠,他還開得特快,到了一個小商店,叔叔下車買了一瓶礦泉水,喝了幾口,就往頭上灑水讓自己清醒清醒。然後,又上車了,繼續前行,開了一段路程,牛軍叔叔闖了大禍,他開著貨車,橫著來了一輛校車,它們撞在了一起,因為開得很快,沖擊力很大,所以把校車撞到了,還死了好多學生,其中就有牛叔叔的親生女兒--陽陽,和陽陽的好朋友--丹丹,……,還有好多受了重傷和輕傷。我們的許多十字路口也經常發生交通事故,前不久,我去打乒乓球的路上發現在一個十字路口,一輛小汽車把一輛電動車撞得粉身碎骨,那個騎電動車的人被救護車拉走了。
看電影的同學在議論紛紛,有的在說:“爸爸還撞死了女兒。”有的在說:“真是太悲慘了。”還有的在哭。我覺得爸爸撞死女兒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我們要珍惜生命。小朋友們,我想告訴你們:以後要遵守交通規則,要走斑馬線,要聽交警叔叔的指揮……,否則你就會長眠了,生命太寶貴了。
今天,我在學校觀看了《生命的斑馬線》這部電影,使我受益匪淺。
這部電影處處提醒我們不要亂過馬路,不要醉酒疲勞開車,不然,後悔的則是自己。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男主人翁因疲勞駕駛,把他人的孩子撞死、撞傷了,其中12人受傷、4人死亡,而且死亡的孩子中,有他最疼愛的女兒陽陽。男主人翁的母親被自己的兒子氣死了。。。看到這兒,我便流淚不止。
當我完整地看完電影以後,我突然想起上次自己過馬路的事,讓我羞愧不己,同時也讓我後怕,幸好當時沒車。如果有醉酒司機!或是疲勞駕駛。。。。後果不敢想像。我心裡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亂闖馬路了。
中國每年有將10萬人由於車禍而死亡,他人的生死經歷不斷教育著我們,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如果大家都遵守,大家都愛惜生命,我們的家園該有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