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俄羅斯二戰電影影評

俄羅斯二戰電影影評

發布時間:2022-10-08 13:56:26

『壹』 求前南斯拉夫電影——《橋》影評

南斯拉夫電影《橋》講述的是二戰期間,一群游擊隊員在極其危險與艱苦的條件下炸掉一座美麗的橋,成功阻斷德軍退路的故事。中國與南斯拉夫雖然相隔遙遠,但是奇跡般心靈相通,這部電影在中國的影響力遠超它在其他國家所取得的成就,而義大利語插曲《啊!朋友再見》在配上中文歌詞後成為七十時代最流行的音樂之一。

電影很容易看懂,雖然情節撲朔迷離,甚至一度非常緊張,也沒有超脫英雄主義的范疇。巴塔飾演的老虎是這群英雄的核心,他的沉著冷靜使他戰勝了一次次生死考驗,最終完成了任務。但影片決不是歌頌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是由抗擊侵略的南斯拉夫人民自發形成的,他們來源廣泛,卻因為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重要的是,他們成了「朋友」。

朋友,在電影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老虎與薩瓦多尼的朋友關系來自於以前的並肩戰斗,相互信任,從而結下的深厚友誼。薩瓦多尼與班比諾的朋友關系是在後者對前者一心一意的服侍與尊重中得以確立,並成為影片最感人的片段。曼奈與迪希,曾經一起戰斗,但相互之間存在著一些猜疑,曼奈犧牲前與迪希的冰釋前嫌令觀眾扼腕興嗟,嘆息友誼只是短暫的瞬間。在影片中,「朋友」是對革命戰友的親切稱謂,感動觀眾的同時,也在感動著劇中人。片中工程師一直以他建造如此美麗的大橋為榮,他有些孤傲,對國家利益的蔑視顯得不近人情,但是他還是親手炸掉了大橋,並將生命定格在了爆炸的一瞬。是什麼感動了他,讓他做出如此反常但是正確的決定?答案還是「朋友」。薩瓦多尼親手炸死班比諾使得後者不被敵人俘虜,與工程師炸掉自己的大橋求得本民族的勝利,如出一轍。歌里唱到「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七個人的團隊最後僅剩下四個人,朋友都已經遠去,剩下的只是伴隨著斷橋的空谷餘音。

面對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南斯拉夫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有一成的人口在二戰中去世。而這個地區說著多種語言的各民族卻煥發了空前的凝聚力,並在戰後成立了一個團結的國家。在電影中,對付德國人的南斯拉夫游擊隊員,不是單純的塞爾維亞人,而是泛意義上的南斯拉夫人,在本片突出表現為克羅埃西亞人,甚至義大利人也是這個游擊小組中重要的成員。國際主義,以超脫民族的形式存在,而法西斯是南斯拉夫的敵人,也是世界和平的敵人。中國觀眾看著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出生入死、足智多謀、勇敢幹練,自然也回憶到了二戰時期我們的游擊隊對日本侵略者進行的滋擾戰術,這種感同身受是這部電影能夠在中國獲得強烈認同的主要原因。

看過《電影傳奇》為這部電影製作的專題後,我對《橋》有了更深的理解。這部影片的各位演員現在都很少聯系了,因為他們現在已經屬於不同的國家,代表不同的政黨或利益團體,「南斯拉夫」這個稱謂已經是過去時。南斯拉夫曾有一個強勢獨裁總統鐵托,在他當政期間,南斯拉夫是一個團結的國家。但是作為克羅埃西亞人,鐵托採取了政策使得民眾對「塞爾維亞人」的認同度降低,國家的凝聚力下降,在他死後,沒超過30年,南斯拉夫就已經徹底分離成7個獨立國家(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塞爾維亞、黑山、科索沃)。現在的「南斯拉夫」,成為回憶的一部分,原來統一在這個國名下的團結的人民,已經從親熱變為陌生,甚至充滿敵意。原先處在冷戰核心但是信奉不結盟運動的強大國家,現在以7個小國的面貌存在,他們肩上不僅有美國、俄羅斯分別向他們發號施令,連周邊的阿爾巴尼亞、土耳其、希臘也各有他們的打算。

聽著「朋友再見」的歌聲,看看南斯拉夫的今天,想想中國西部嚴峻的民族壓力,我們怎能安下心來呢?
(希望能幫助到你!)

『貳』 剛剛欣賞完的俄羅斯電影《毒太陽2》觀後感。

[剛剛欣賞完的俄羅斯電影《毒太陽2》觀後感。]首先感覺,現在的戰爭片越來越強調視覺沖擊力,幾輛納粹坦克排成一排,在雪地里前行,履帶慢慢地碾過戰壕、槍支,然後對著一具還在動彈的身體開過去,履帶下雪和血肉逐漸模糊,剛剛欣賞完的俄羅斯電影《毒太陽2》觀後感。。戰斗間隙,白雪皚皚的戰場上一片寂靜,能夠聽到的居然是死去士兵戴的手錶走秒的沙沙聲。影片最後那段,已經是蘇軍護士的科托夫的女兒娜蒂亞,在硝煙彌漫的廢墟中救助一位毀了容,行將死去的蘇軍坦克兵時,為了滿足坦克兵臨死前的最後一個請求,羞澀的脫去軍裝,露出聖潔的少女的玉體,重傷的坦克兵在滿足了人生最後一個願望後,含笑逝去,這部電影並不是在高談論闊,不想說蘇聯紅軍是如何在二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而是想要表現贏得這場戰爭所需要的條件。有如此優秀的人民的國家,勝利當之無愧的屬於蘇聯。感覺是一部很不錯的戰爭片。本片是1995年上映的電影《毒太陽》(又譯《烈日灼人》)的續集,影片故事發生在1941年夏天到1942年冬天,觀後感《剛剛欣賞完的俄羅斯電影《毒太陽2》觀後感。》。《毒太陽》中被逮捕的科托夫將軍並未被處死。5年後,他從政治犯轉成了刑事犯,就在蘇軍准備轉移監獄里的犯人時,攻入蘇聯的德軍轟炸了監獄,科托夫僥幸生還,並志願加入了前線的抵抗軍。另一方面,科托夫的女兒娜蒂亞得知父親沒死,開始在敵占區四處尋找父親,而科托夫也在和女兒團聚的動力下,努力地在戰火中生存著。男主角科托夫將軍繼續由米哈爾科夫扮演,片中的女兒則由他的小女兒繼續扮演。仍由前集的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自導自演,耗資5500萬美元,是蘇聯解體之後投資最大的電影。由法、德、俄三國聯合投資,拍攝周期達四年之久,期間遭遇諸多不順,可謂一波三折;08年,俄羅斯總統普京還曾親自到片場探班,以顯示重振俄國本土電影雄風的決心。()〔剛剛欣賞完的俄羅斯電影《毒太陽2》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叄』 俄羅斯電影坦克大戰影評

這不是一部普通的戰爭片,一定要說是,它也只是一部扯到兩個民族生存斗爭「大戰略」的戰爭片。它是一個露骨的政治寓言,明喻暗喻指代漫天飛舞,甚至赤裸裸的宣傳說教直接扔在觀眾臉上。雖然遺傳了俄國電影傳統的悶,卻又搭上了現代歐洲「作者電影」的車,導演興之所致,愛扯啥就扯啥,結構敘事什麼的都滾他娘,只有中心思想一直很專注。鏡頭語言算得上有力,但如果要完全理解,你需要有俄國人/德國人和中國二戰迷宅男的悶騷,還需要懂得一點德意志和俄羅斯。

我最喜歡的鏡頭是白虎在少校(情報軍官)的視角下第一次出場。東歐春日靜謐的樹林,小睡醒來正在恍惚,洪荒巨獸無聲出現,虎式88炮巨大的炮口消焰器昂首挺立,猶如過度發達的龜頭直指T34的菊花。接著瓦格納的宏大音樂響起。這一幕噩夢的感覺營造得相當成功。白虎是什麼,到這里不言自明:德國人的武力,德國人的征服慾望,德意志民族強迫症一樣的不安全感,俄國人永恆的噩夢。瓦格納已經夠明白了,前面安排那個被俘的黨衛軍用大白話說「白虎是我們德國人的戰斗精神」,簡直是大敗筆,你要玩作者電影,就不能去照顧小白的接受度。導演這個錯誤後面還會一再地犯。

現在先跳到最後說說元首的鏡頭。有人說那是一間「豪華的別墅」,有人說那是不是暗示希特勒二戰沒死,導演聽了會吐血。那不是什麼豪華的別墅,那是「瓦爾哈拉」,日耳曼神話中戰士死後靈魂永恆居住的聖殿。屏風上的裸女,是神話中在瓦爾哈拉群集侍奉戰士英靈的女武神。背後的巨幅壁畫,戰象雲集,是亞歷山大征服印度的戰爭場面,歐洲「優越文化」征服東方的終極楷模。元首的客人是個猶太人,西服頭發眼鏡的造型猶太得不能在猶太,而且元首也明說了。這一段的政治說教,直白到令人發指的程度。希特勒為了拉幫結伙對付俄國,不惜跟自己最恨的猶太套近乎(還「其實我愛猶太人」),說俄國是最大的邪惡,已經不是歐洲人(德國向來宣傳俄國受中亞蒙古影響太大,已經成了半野蠻民族)。嘀咕了一陣民族優越,超人哲學之後,影片的結尾猶太人眼鏡反光,漸隱於迷霧之中,很拙劣的表現「陰謀」的手法。

俄國人仇恨猶太人的程度,並不下於德國人仇恨猶太人,或者俄國人仇恨德國人,或者德國人仇恨俄國人。歷史上的反猶排猶,俄國的劣跡比德國深遠得多,只是比不過二戰德國的大爆發。甚至二戰後猶太人翻身,德國人裝孫子的時候,蘇聯還在繼續排猶。電影結尾在導演民族主義的高潮迷夢中,兩個死敵盡棄前嫌,勾結在一起,准備再給俄羅斯挖坑。這也過於幼稚和迫害狂了一點,跟全片玩深沉的調調極不和諧。導演在一部寓言片里跳出來說教,就是給自己挖坑。

這樣調戲元首,也對不起元首的偉大偏執狂性格。但是片中對德國人的另一處調戲卻十分精彩,反正我是看笑了。三個德國軍官簽完投降書吃飯,一派古典普魯士貴族風范,對葡萄酒挑三揀四,結果人家甩過來三個冰淇淋,幾個土老帽都沒吃過。這也是導演對德國二戰敗因的總結。草莓冰淇淋,不是什麼俄國貨色,倒是美國物質文化的代表。德國人成天秀民族優越感,玩精神原子彈,物質上卻干不過西方,生生被美國的製造業給壓死了。

我准備先把導演那個「露骨說教」的錯誤手法說完---因為實在太多,再說我都煩了。最露骨之處就是「瘋聖」坦克手最後一次露面,說白虎過多少年都還會出來,老子一定要滅了他。這是俄國人對二戰後德國赤裸裸的不信任,總是害怕有一天德國復仇主義,德國的戰車還會卷土重來。這一段的話沒啥意思,最後玩消失更沒意思,但是這一段之前在柏林的街道上,放下武器的德國軍人行軍的鏡頭,卻是十分NB。看過兄弟連的倒數第二集嗎,美國將軍看著長長的德國戰俘隊伍感慨說,這支軍隊,即使戰敗投降了,也是帶著傲氣行軍。白虎中的這個長鏡頭就是「帶著傲氣行軍」的最佳詮釋。俄國人害怕德國人的尚武傳統,真是害怕到骨子裡去了,理解得多麼深刻!

說到「瘋聖」,這是俄國神秘主義的深厚傳統。俄國人從來就認為一些民間草根,外表半瘋狂狀態,口出妄言的人,具有通神的性質,其實是行走於人間的聖人,是來帶領俄國人民干大事業的,相當於聖經中的彌賽亞。從俄國人受到薩滿教跳大神的影響開始,這種傳統就流行於俄羅斯民間,小瘋聖不計其數,影響巨大的大瘋聖有普加喬夫,拉斯普京。甚至朱可夫這樣的人物,也會在大戰前抓一把土聞聞,然後跟手下說自己對戰役的預測,手下敬若神明。白虎中的小強坦克手,就是典型的瘋聖。導演乾脆就把他上升為俄羅斯的戰魂了。90%燒傷滿血復活---俄國1941年被德國那樣爆,揉揉屁股又是一條好漢。他滿臉天真,嗓音童稚,以前干過啥混賬事不記得,只記得被白虎爆過菊。名字不重要(姓俄還是姓蘇不重要),老婆孩子不重要(老百姓日子過什麼水平,開不開心不重要),重要的是跟德意志戰車死掐到底。

希特勒不是說,俄國已經中亞化,不算歐洲文明了嗎,於是坦克三人組中乾脆弄個中亞人(一張標准蒙古臉),取個標准俄國名字,老子就這樣你咋地?

泥濘小村子裡的坦克戰,導演最痛心的就是最後路上那坑,俄國戰神掉進去粘了泥,打爆了炮膛,讓起火的白虎給跑了。蘇聯在二戰分贓會議中,一直建議給德國最嚴厲的懲罰,摧毀工業基礎變成農業國。結果西方列強吸取一戰的教訓,不以懲罰為宗旨,而是扶持德國重建。這大概就是那個坑了。其實俄國的主張,是部分實現了的,日耳曼精神的兩大發源地之一東普魯士(另一個是巴伐利亞),戰後被俄波全部瓜分,東德被蘇聯挾持幾十年,要不是冷戰開始,蘇聯需要東德做社會主義優越性樣本,說不定真給農業化了呢。

現在兩德統一,德國一躍為歐洲領袖,像導演這樣的大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怎能不深沉,憂郁和神秘喃?

解讀到此結束,順便說兩句技術流軍迷的視點(其實這是電影的細枝末節)。片中的德國坦克,全是俄國坦克底盤改裝的,白虎的底盤是JS-2。炮是真的虎式88炮。炮塔和車身裝甲,估計就是簡易材料新做的了,尤其是履帶前護板,虎式絕對沒有那個形狀的。白虎那個射速是來搞笑的,看到白虎連發打小強的時候,如果你是軍迷你就該明白這不是一部二戰片了。片中的蘇聯裝備,倒是貨真價實,那一排Su-152,其他哪個國家也拿不出來。

裝備制服上的小細節,十分用心。情報軍官拿的沖鋒槍是德國MP-40,這是事實,二戰後期蘇聯軍方十分欣賞MP-40,把繳獲的槍發給一些軍官和精銳部隊作為護身近戰武器。情報軍官穿的迷彩是美國貨,這也是事實,44年開始美國就開始效仿德國大規模生產迷彩軍服,並供應蘇聯了。

『肆』 求二戰影片觀後感

日本二戰電影《吾為君亡》觀後感
1,首先我是名中國人,我承諾一生忠誠於我的祖國,也願意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為國家獻出生命。 
我不是軍人,也不是鼓吹歷史充滿仇恨的憤青,更不是崇尚戰爭敬拜戰爭的右翼傾向分子。 
下面我將要打出的文字只是我看了這部電影後,自己的真實感受與想法。 
2,毫不誇張的說,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曾數次流淚。我強制著試圖不讓我的淚水滑落,但是這些抑制不住的淚水卻在頑強地為那些青春年少,剛毅勇猛的戰士,為那些溫柔善良,和美堅韌的女人毫不吝嗇的涌流。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民族精神與民族靈魂。日本民族的精神與民族靈魂通過這部電影完整的展現出來,看了之後讓我肅然起敬,同時也心生惶恐。 
我深深地理解為什麼日本在戰後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能夠從戰敗國的陰影中脫影而出,並由一片廢墟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一躍發展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強國。
也懂得為什麼大多數日本人的工作態度與人格素質及其他們的產品會在世界上得到廣泛的尊重與好評。 
這些輝煌的成績體現了一個成功民族的精神魂魄所在。也正是他們這種堅韌,忘我,百折不饒,視死如歸,凝聚團結的民族精神與魂魄才托起了當今世界上一個繁榮強大的大和民族。
3,我們中國人在稱呼日本的時候總是「小日本,小日本」的叫著。日本的確小,國土面積小,個頭相對也小。但是他們的民族精神與國民信仰卻齊天之大。 
人的生命最寶貴!但影片中,近乎每個士兵卻無畏自己年輕的生命,無懼自己胸膛里的熱血,為了國家的榮譽與興亡毫不猶豫的去戰場赴死。 
這種精神信仰比天還要大,這種民族氣節比天還要高。偉大的信仰與氣節是無邊無盡的。那些神風戰隊的成員,那些赴死的人,那些生機勃勃充滿朝氣的生命,在他們每一顆鮮活跳動的心臟里誰又沒有親情,愛情,友情?
面對所有珍貴的情感,卻沒有人選擇逃避。每個人都在義無返顧的接受死亡。即使知道了必將失敗的結果,卻仍然赴死,這不是愚昧,更不是無知。這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國家精神在激勵他們要這樣做,必須去做。 
生命之大,親情之大,愛情之大,友情之大,這些看起來最大的意識形態卻在國家,民族面前顯現的如此渺小,甚至無法比擬。 
4,影片逐一為我們展現出親情,愛情,友情的珍貴,但更多的是通過這些珍貴的情感來揭示戰爭的殘酷與反思。 
人類永不停息的競爭社會里,國家和平的前提與保障是民族的強大與繁榮。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想要發展興盛,靠安逸封閉與努力創造是遠遠不夠的。 
歷史告訴我們,真正和平的保證靠的是強大堅實的武力基礎,甚至靠的是強悍的侵略與擴張。
這種和平保障的侵略與擴張體現在一個國家民族的信仰上與這個國家的精神本質原動力基礎上。 
美國是當今世界霸主。我們簡單回顧下美國的歷史就會不難發現,美國幾乎所有發達成果都是建立在侵略與擴張的前提下繁榮起來的。 
美國建國2百多年,卻有1百多年在戰爭。現在的美國人都在說要和平要和平,實質上卻在骨子裡考慮著戰爭,考慮著如何在戰爭中繁榮。
5,1776年的美國,從那一年開始註定要與戰爭結盟。從墨西哥灣到菲律賓海沿線,從一戰二戰的肆虐到越戰伊戰的屠殺,從歐洲到亞洲,從美洲到非洲,從地中海到太平洋到南大西洋,美國式的侵略擴張幾乎橫跨了整個世界,就是這樣無數次的「正義自由」的戰爭,使美利堅人確立並堅信了他們的民族信仰與民族精神,繼而造就出一個在軍事領域,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有著豐厚碩果的戰略美國與霸主美國。
一位美麗善良的未婚妻跪俯在即將開著殘舊飛機去捨身赴死的飛行兵腳下,嘶聲的求著:「請帶我一起去吧,一起去吧。

『伍』 求二戰紀錄片《青蔥歲月》(又名《納粹軍旗下》)的相關影評!

1. 《橙色戰士》(Soldaat van Oranje, or Soldier of Orange, or Survival Run, or Soldiers, or Gestapos Fiende Nr. 1,納粹軍旗下、青蔥歲月、橙色士兵、橘兵,比利時、荷蘭,1977)

二戰經典大片。荷蘭導演保羅·維赫文(Paul Verhoeven)代表作。根據荷蘭英雄自傳體小說改編。戰時因荷蘭軍隊不戰即降而迷失方向的一群荷蘭大學生的戰爭人生:或脫下荷蘭軍裝穿上德軍制服,或參加抵抗運動被捕叛變,或逃避蓋世太保追捕逃亡英國,或逃亡英國後又在荷蘭女王旗下潛回荷蘭……其間穿插猶太裔女大學生和英國情報機構美女秘書與三位男主人公的激情愛欲。最後,只有男一號因參加RAF轟炸德國行動而成為荷蘭英雄……相同的身份,不同的命運。曲折、香艷,扣人心弦。魯特格爾·哈爾(Rutger Hauer)、傑隆·卡拉貝(Jeroen Krabbé)、蘇珊·彭哈里岡(Susan Penhaligon)、德雷克·德·林特(Derek de Lint)、貝琳達·繆爾狄克(Belinda Meuldijk)等主演。

笑獨行按: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該影片為R級片。影片中男三號主人公最後居然在村莊茅廁中被俄羅斯兒童用手榴彈炸死的命運實在有點荒誕和殘酷。該影片有片長不一的五個版本:165分鍾的美國版、103分鍾的西班牙版、152分鍾的荷蘭版、121分鍾的英國版和215分鍾的荷蘭四集電視版,在下所見D9影碟為荷蘭版。IMDb該影片評分為7.9分。

『陸』 特蘭吉特集中營影評

昨夜凌晨時分,看罷此片,輾轉沉思,有些感觸在於,不吐不快,於是在這個周日午後,砌杯清茶,寫些感想。

下這部片,是在迅雷看了劇情介紹,幾個關鍵字讓我決定要看這部片《特蘭濟特集中營》,「二戰」,
「真實故事改編」,
「德國戰俘」,
「蘇聯女看守」,
」情愛」。
1946年冬日,二戰烽火已燃盡,但對於滯留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德國戰俘命運卻是無奈艱難的,戰爭雖然結束,但回家的路還很遠,戰俘的生命在這個國家,在這個自己雙手粘滿這個人民血腥的國家顯得異常脆弱,當他們輾轉來到寒冷的西伯利亞特蘭濟特集中營,面對看護他們的是蘇聯女兵,這些失去丈夫和家人對他們的蘇聯女兵,曾經窮凶極惡德國兵變變成一群待宰羔羊,德國戰爭的失敗結局註定這一結局,這是無可改變的,生命已到死亡的邊緣。

然而愛情卻在寒冷與飢餓、戰爭與仇恨、戰俘與看守萌生,也許這段愛情的存在可貴在於超越這難以逾越鴻溝,是人性的光輝與愛情的偉大詮釋,然而別樣的愛情是需要用生命作為付出的,當集中營女工席娜被懲戒在風雪中脫光站在戰俘面前,依然沒能阻止她,直到懷孕了用繩索套上自殺的那一刻前她在咒罵那該死的混蛋,該死的愛情套,上繩索後,她安靜了,她知道這一切即將結束,她不用再這么沉重背負,她沒有聽勸打掉孩而偷生,而是一起勇敢選擇死亡,因為她將保護德國男友,又得要面對國人唾棄,千夫所指,在那個歷史背景下,實勘重負,何況一個小女工,生與死快擇也就一瞬間,既然選擇就不後悔,她的愛情終將白雪皚皚下沉睡成為歷史,直到今天被人所知。

有著一頭漂亮金卷發,深藍迷人眼睛集中營女醫生娜塔莎,是一個心地很好的女人,然而她有一個精神有問題在看門的丈夫,並且還在背叛舉報她來換取上級的歡心,她作為軍人她不得不接受上校要追查德國黨衛軍高層戰犯任務,來零距離接觸戰俘套取情況完成任務,但她始終以人性的關懷來對待戰俘,甚至檢舉嫁禍於人同志來換取戰俘的清白時,上校說:「你用背判蘇維埃戰友勇氣用上德國人身上就好了」,
讓她面對著很大壓力,但作為醫生的她人性光輝始終在她身上閃耀,在與戰俘朝夕相處相處中,最終感性的她也愛上堅毅英俊德國戰俘伯特,在一次與伯特浪漫音樂舞會後,被意猶未盡伯特晚上翻窗進入俘獲身體,情與欲終歸融合愛情升華中,她迷失國家任務與愛情中,當最後伯特要回國,臨別前深情相視,雙手緊握,無語哽咽揮別,此情縱有千萬,都淹沒在歷史厚重塵埃中,她拿著伯特的別書與丈夫折的桔黃小花而兩難取捨,憂郁而傷情的睛睛迷失的注視遠方,劇幕在悲情傷感音樂襯托的氛圍中落下,結局不可獲知。
這是一部十分有感染力煽情的電影,戰爭的仇恨扭曲了人性,當戰爭烽火燃滅,人性得以復甦,無處不在的愛情在戰後孕育萌芽,戰爭結束了,國仇家恨在英俊德國人演奏浪漫音樂會翩翩起舞中被戰後失去丈夫孤寂蘇聯女人淡忘了,在這些作為小婦人蘇聯女人被命運摧生了愛情,甚至在這些德國戰俘回到集中營送別到門口,都久久不想離去,依依不捨,當集中營女看守見此情此景而打開集中營,男女再度相擁,這一刻愛情之花終於盛放於集中營上空,超越了一切,而直到這些戰俘歸國,這隔斷這場糾纏別樣愛情這是註定沒有結局,如曇花一現的愛情短暫綻放著光芒,等不到白雪皚皚列寧格勒春天的來臨,就已凋謝,零落成泥余有香,情留今生人已去!

『柒』 《大國崛起—俄羅斯》 觀後感 急求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蘇聯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917年,蘇維埃政權在十月革命後誕生。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農民的起義,轉變成了社會主義的蘇聯。當時的蘇聯是一個不被別國認同的一個領土大,力量小的國家。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初期,國家讓農民無償地供給糧食,所以 農民非常不滿。在探索從未有人實踐過的社會主義道路時,列寧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及時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調整為新經濟政策,把自由市場經濟開放後,在「社會主義」上面,再加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蘇聯的國家經濟完全搞上去了。這個國家也漸漸得到了部分國家的認同。
列寧去世後,在面臨封鎖和戰爭威脅的國際環境下,斯大林決定加快工業化進程,開始實施計劃經濟,優先發展重工業。隨著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一躍成為工業強國,令當時正處於經濟危機中的歐美各國驚嘆不已。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首先在蘇聯這塊富饒的國土上建立了汽車工廠,並向市場投放了大量的「T型車」。在一戰後不久,這種車的產量就上了萬。工業化成就的光芒掩蓋了蘇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經濟模式的弊端。在蘇聯的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斯大林繼承了列寧的事業, 而很快到來的二戰檢驗了這一工業化成果。
二戰期間,蘇聯一開始就因德國的襲擊而損失了幾萬的兵力。但蘇聯的工業發展是不可小看的,蘇聯每天製造的武器、飛機、坦克,都比德軍的日產量多一倍!蘇聯在這些壓倒性的因素上,德軍不得不投降,蘇聯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也贏得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地位。二戰成就了蘇聯,讓這個國土面積為世界之最的國家登上了世界強國的寶座。
作為一次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蘇聯為全人類提供了前無古人的經驗和思考。今天,俄羅斯人正在為民族復興而努力,這個民族的未來值得期待。
《大國崛起》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 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最終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他用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向全世界證明著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覷。
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台上決定了!」我們從中可知,國家總在不斷的發展,而人類短暫的生命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人類渺小的功績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的莫大的榮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在眾多國家中,東亞島國日本尤讓我折服,我們暫且撇開他們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暫且收起我們對他們敵意的眼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後,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後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並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國近代閉關鎖國的政策讓我覺得可悲,中國官員「天朝上國」的迷夢讓我覺得可笑,中國腐敗無能,欺軟怕硬的清政府讓我覺得可恨,我終於理解魯迅心中對落後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定就註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總觀12個強國的歷史,我不懂當拿破崙為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悅,我不懂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我不懂那時的總統羅斯福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知道,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德國的教育,日本的虛心,法國的自立,對比中國的閉關鎖國、保守落後,顯然中國從一開始就註定自己勝敗存亡的理數。「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在我們看似再熟悉不過的語句,經歷了漫漫勝衰成敗的歲月卻始終被尊頌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透過表面華美的現象,我們試者問自己的心靈,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實實在在的實施了多少?最終又真真切切的見效了多少?在我們的國度里,這些都不過是一些形式,一些裝飾品罷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我們有韌勁,卻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們有力量,卻缺乏動力,也缺乏勇氣。恰似德國在二戰後勇於反思和敢於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記錄片的解說詞相當好: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 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麼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誇,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
回顧500年來各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掂量12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顯然不約而同值得關註: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國只有重視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善於借鑒別國經驗,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我想,《大國崛起》的放映將有助於中國後代人的奮發,有助於中國未來宏偉藍圖的實現。歲月交錯,時光更替,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必將列於大國崛起之列!

『捌』 二戰電影《灰獵犬號》背後的故事,真實殘酷的大西洋潛艇戰

2020年7月10日,由美國著名影星湯姆.漢克斯自導自演的戰爭電影《灰獵犬號》在流媒體平台上映,這是一部講述二戰期間發生在西北大西洋上德國潛艇和盟軍水面艦艇之間攻防戰的電影,是以真實 歷史 背景為基礎展開的一部戰爭題材大作。筆者印象中,這也是第一部以水面艦艇反潛戰視角為主線的潛艇戰電影。

這部電影在上映前並沒有收到影評人的好評,原因是"過多的海軍專業術語"。不過筆者看完以後覺得,作為一名軍事愛好者,這個"缺點"正反映了製作方的專業和認真。這部電影對於海軍水面艦艇反潛作戰的描寫是相當精準和到位的,真實反映了早期海軍艦艇作戰的特點,相當良心!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1942年,主角是一艘虛構的美國驅逐艦:DD-548"灰獵犬"Uss Greyhound號的艦長。這艘"弗萊徹"級驅逐艦是一支由4艘艦艇組成的護航編隊的指揮艦,負責護送一支由37艘商船組成的船隊,橫跨大西洋將物資從美國運往英國。期間遭受以 "灰狼"號為首的德國潛艇群攻擊,"灰獵犬"號帶領護航編隊和德國潛艇鬥智斗勇,反復搏殺,終於完成了護送任務。91分鍾的電影只有片頭一段不到7分鍾的鋪墊,立刻就進入了故事的主線,緊張的海上反潛搏殺一刻不停貫穿全片直至結束,看得緊張刺激,懸念重重!

相信還有很多人還沒看過這部電影,所以筆者今天就不做過多劇透了。不過對於普通不懂軍事的觀眾來說,這本電影里很多情節的設定確實不太容易理解,今天筆者就從軍事的角度結合電影來聊聊當年的那場波瀾壯闊而殘酷的大西洋潛艇戰,也方便大家觀影時能有更好的理解。

1. 大西洋潛艇戰和"狼群"戰術

二戰時期有兩大戰場,太平洋戰場是大規模的海空登陸戰,主要作戰目標是太平洋上各島嶼的爭奪,地面戰規模較小,主要為海軍大型水面艦艇之間的對決。歐洲戰場主要為大規模地面戰,相比強大的德國陸軍和空軍,德國海軍實力較弱,所以發生在大西洋上的海戰主要為盟軍反潛作戰兵力和德國潛艇之間的反潛戰。

二戰初期,德國陸軍摧枯拉朽般攻佔了大部分歐洲地面,只剩下了孤懸海外的英國。而後德國開始向東攻擊蘇聯,形成了東攻西守的局面。英國作為西線盟軍最後的據點,是返攻歐洲大陸的橋頭堡,所以大量物資、裝備從大西洋彼岸的美加兩國出發運往英國,這條大西洋運輸線是維系英國生存的生命線,德軍為了穩固西線防禦,一直努力將其切斷。在1941年德軍損失了最後的大型水面艦艇之後,面對強大的英國海軍水面艦艇力量,德國海軍將潛艇這種非對稱型的作戰方式作為主要作戰模式,從而拉開了大西洋潛艇戰最激烈,也是最殘酷的一幕。

德國潛艇採取的以多艘潛艇在航線附近預設陣地埋伏,一旦發現船隊立即召喚附近潛艇集中攻擊,從而實現局部兵力優勢的戰術,被稱為"狼群"戰術。由於盟軍的運兵船多採用高速客輪,且有大量水面艦艇保護,攻擊不易,所以德軍潛艇的目標主要是航速只有10-11節,只擁有少量護航力量的貨船編隊。一時間,大西洋上狼煙四起,一整船一整船的戰略物資,包括美國生產的坦克、飛機、火炮、彈葯,在德國魚雷的爆炸聲中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德軍的潛艇戰使得盟軍往英國的戰略運輸受到很大威脅,也一定程度上推遲了盟軍返攻歐洲大陸戰役的啟動時間。

電影的故事背景,就發生在一支由37艘貨輪組成,代號"HX-25"的貨船編隊橫跨大西洋過程中。這樣的一支編隊自然是德國狼群的絕佳獵物,由於飛機的航程有限,在大西洋中部有一段約50小時的航程沒有空中掩護,只能依靠護航艦艇提供護衛。而影片中的狼群數量達到7艘,護航艦只有4艘,兵力處於劣勢,要想成功守住編隊確實困難重重!

2. 二戰時期的潛艇戰攻防戰術

潛艇是一種可以水下航行的作戰艦艇,其最大的特點在於隱蔽性好,可以神出鬼沒的進行攻擊。其主要武器為魚雷,一般一艘二戰時期的德國U型艇可以攜帶24枚魚雷,通過潛艇頭部的四個魚雷發射管和尾部的兩個發射管發射,再裝填魚雷的時間約為10-20分鍾一枚,所以德國潛艇每次攻擊可以發射的魚雷數量為6枚。由於魚雷是在水下擊中艦船的,所以一條魚雷的威力就足以可以擊沉一艘沒有防護的商船。

二戰時期的潛艇都還是常規動力潛艇,以柴油機為主動力,水面航行時用於提供動力和給電池充電,水下潛航時使用電池驅動電動機。一般潛艇水面最大航速為17-18節,水下最大航速為8-10節,連續潛航時間在最大航速下約為2小時,2-4節的航速下可以堅持10個小時,然後必須浮出水面進行充電。所以,當時潛艇大部分時間是處於水面航行狀態的,只有在進行攻擊的時候才會下潛進行隱蔽潛航。

二戰時水面艦艇和潛艇之間的攻防戰,可以說是一種互相看不見對方的"盲打"模式。水面艦艇首先依靠雷達探測周邊海域處於水面航行狀態的潛艇,在發現潛艇後快速向潛艇逼近,逼迫潛艇緊急下潛。如果潛艇下潛躲避,反潛艦就開始使用被動聲吶探測潛艇發出的機械噪音,在確定大概位置後,反潛艦打開主動聲吶向目標區域發射聲波(就是很多電影中的"咚……咚……"聲),並通過計算聲波撞擊潛艇後反彈回的時間,來精確測得距離、深度等信息。然後反潛艦要做的就是通過快速機動抵達潛艇正上方,投下深水炸彈對潛艇所在區域進行覆蓋,以期其中的一兩枚可以成功擊中潛艇。整個過程中,雙方都無法目視對方,只能依靠聲吶數據進行判斷,所以並不能確保每次反潛攻擊都能成功,甚至無法完全確定攻擊是否有效。二戰時經常有潛艇被幾艘反潛艦連續攻擊,上百枚深水炸彈投下卻最終無礙的戰例發生,又或是水面艦沒有看見潛艇被擊毀的證據,而潛艇也未能返回基地,無故失蹤的情況發生。可以說基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反潛戰很多時候就是一場鬥智斗勇的"貓抓老鼠" 游戲 。

潛艇一旦在交火中被逼出水面,那基本就是無路可逃了!僅僅依靠一門甲板炮和幾門小口徑高炮,潛艇分分鍾會被反潛艦的各種火炮送入海底。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潛艇在交火中是不會浮出水面的。

潛艇的生存靠的是隱蔽,所以不會主動招惹水面作戰艦艇,在攻擊商船隊的行動中,潛艇首先需要躲開護航艦的攔截,將魚雷射向商船,然後借機偷襲護航艦也不是不可以,但主要還是躲為上策。護航艦有時也會採用對可疑潛艇海域進行反復搜索的方式讓潛艇一直停留在水下,等船隊開遠並轉向後再高速追趕編隊。而潛艇確認安全後再浮出水面時,編隊早已無影無蹤,這也是一種擺脫潛艇攻擊的辦法。但是這一方法在對付多艘潛艇的協同攻擊時就無效了,多個不同方向的威脅會讓護航艦顧此失彼,這就是狼群戰術的優勢。

3. 二戰水面艦艇反潛作戰主力:驅逐艦

二戰時期的反潛戰,除了航空反潛,最有效的反潛兵器就是驅逐艦。但早期的驅逐艦出現的目的並不是反潛,而是作為"雷擊艦"誕生的,一般排水量2000-3000噸,最早的驅逐艦是用於在戰列艦對戰過程中,高速沖向對方戰列艦隊形,向其密集發射魚雷,以小博大攻擊戰列艦,最起碼能打亂對方陣型,為己方戰列艦轟擊提供幫助。所以驅逐艦一直有一個特點就是航速非常高,一般都有30節以上。

驅逐艦在反潛作戰中具有絕佳的優勢,除了速度快,它的體型適中,可以安裝雷達和反潛聲吶等全套設備。同時又具有很強的機動性,轉彎迴旋半徑小,便於在和潛艇的對戰中,快速佔領攻擊位置發起攻擊。對於當時的潛艇來說,驅逐艦就是潛艇的剋星,是潛艇最怕遇見的對手!

在電影中,護航編隊的4艘艦有3艘是驅逐艦。除了主角美國海軍"弗萊徹"級"灰獵犬"號,還有兩艘英國海軍驅逐艦"鷹"號和"哈里"號,這兩艘驅逐艦的特寫不多,從其單煙囪和雙聯封閉式艦炮判斷"鷹"號應該是1900噸級的英國K級驅逐艦,而"哈里"號有兩個煙囪,應該是一艘"部族"級驅逐艦,還有一艘加拿大護衛艦"迪基"號,從其外形怪異的艦橋判斷是一艘英國轉讓的江河級護衛艦,排水量1200噸,專門用於進行護航任務。這樣的護航力量對付一兩艘潛艇的威脅是足夠的,但遇到電影中這樣的狼群就捉襟見肘了。這4艘艦中"灰獵犬"號噸位最大(3000噸),速度最快(37節),是護航編隊的機動力量和指揮艦。整部電影中該艦不停在編隊前後來回穿梭,左撲右擋,獨自或協同瓦解了不少威脅。也難怪德國領頭的潛艇"灰狼"號要聯合其它潛艇在最後時刻主動對其發動攻擊,左右夾攻力圖解決這個護航編隊最強的保護者!因為一旦解決了"灰獵犬"號,整個編隊的商船就都只能任其宰割了!

大西洋潛艇戰從1939年開始,到1943達到高峰,於1945年落下帷幕。德國一共擊沉了超過3500艘各型商船和175艘盟軍艦艇,總噸位超過2100萬噸,付出了800餘艘潛艇被擊沉的代價。這場殘酷的海上戰爭造成了交戰雙方近10萬人死亡,上千架飛機和數千輛坦克沉入海底,各種彈葯和物資更是不計其數!但這一切並沒有改變戰爭的結局,納粹德國的滅亡只是個時間問題!

最後,回到電影上來。這部電影對於反潛作戰的描述非常專業,是部不可多得的海軍題材佳作,非常值得一看!也希望大家在看了作者的文章後,對理解這部電影中的作戰環節會有所幫助。至於這部電影其它一些涉及情節的地方,過些日子等大家都看過電影後筆者再來解讀吧!

『玖』 與二戰有關的電影的影評。

悲劇的誕生
——觀《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那裡有湛藍的天空,白色的雲,那院子有大樹環繞,後來還有了搖曳的鞦韆架。那裡是盛夏的鄉村,是理想中的樂園,但又的確是凶宅。那裡,有無數的生命在小心翼翼地活著,卑躬屈膝,只為苟延殘喘,更有無數的生命不明不白地死去。你看到那漫天的濃煙么?那不是炊煙裊裊,是六月雪,那是死者的骨灰在天空聚集,又遲遲不肯落下。曾幾何時,在《辛德勒名單》不也有這樣的濃煙么,只是在這里,我們還聞道了那股嗆人的臭味。
活著,又如何?
《辛德勒名單》中,你有沒有聽到兒童那歡快的叫聲「GOODBYE JEWS!」在《鋼琴師》,你有沒有看到,只要是猶太人,活著,就無處可逃。本片中,編劇似乎給出了答案:「猶太之流詬吾族,誘吾族之敵」「笑吾族文學音律」「凡其所到之處,災害不斷」「吾國必因其而亡,不遠矣。」這大概就是希特勒滅猶的緣由吧?我想起了我年少時看《北洋水師》,那裡也有日本天皇的擔憂,作為島國的擔憂。難道這就是侵略的緣由?
我無法想像,德意志,那個哲學大師輩出,崇尚理性的國家,竟會挑起兩次世界大戰,甚至還施行過種族滅絕的政策。是德國人思考得太深,以致走火入魔了?還是擔憂太多,以致無法自拔?大概都不是。那些兒童顯然是未經思考,受了大人們的教唆的。兒童又真的那麼無辜嗎?不是。兒童本身固有的輕浮與好事,大概也是一個原因。我一直在想,倘若是你,你會不會也在其中,興奮地高叫:「GOODBYE JEWS!」呢?等到你已經經歷了滄桑,然後,你說:「那是我年少輕狂!」是不是已經太晚了。
不僅在德國。文革其間,誣蔑師長的,毀滅文物的,為了各式派別而爭斗的,不是大有人在么?年少又輕狂,無知又沖動,大不了是受了某某某人的蠱惑,托詞不外乎如此。那麼,行動背後的真正動機又是什麼?要麼基於從眾心理,你這樣,我也這樣;要麼,是自我的彰顯。這樣的心理,一直存在,而且會永遠存在下去。
但這不是真相。
真相在於為什麼會有人盲從。
真相在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政策。
真相在於人類創造了「我」與「我們」,而「我」與「你」便將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我們隸屬與這樣集體,我是安全的,而你,也許就是敵人,或者,就是那個不幸人中的一員。真相在於人類有了國家這一組織。庫切在《凶年紀事》中這樣說:「我們生而就有歸屬。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是臣民。」「法律保護安分守己的公民。」所以,對於國家的意志,從來就不是普通人所能夠更改的,那麼,做個良民就意味著屈服與順從。
這不是真相。真相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國家意志。倘若國家意志是每個公民的意志,也許,就沒有悲劇的誕生了。但經濟學家已經給出了證明:這個美好願望是無法實現的。所謂國家意志只能是有大多數人的意識提煉出來的少數人的意志。少數人的意志就是這個國家的所有人的意志。所以,你說猶太人不好,那麼,人人都得說,猶太人不好,否則,便是以個人的力量來對抗整個國家。
這也不是真相。真相在於這樣的意志為什麼會成為整個國家的意志,即便它那麼荒唐可笑(中國的大地不也曾上演過?罷黜馬寅初,消滅麻雀)。倘若,有多種聲音,倘若,你可以表示你的不滿,倘若,你是對的,國家又真的夠虛心接受,那麼,悲劇也就不會發生。關鍵在於個人的意志成為國家意識,而對於這種意志唯有俯首貼面,老老實實去執行。這便是極權主義。極權主義的罪惡在於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為他人的意志,皇權時代,軍閥時代,斯大林時代,莫不如此。希特勒就是一個獨裁者。極權主義的時代,你要麼躲避,要麼執行,要麼就是犧牲品。
但這也不是真相,真相在於這樣的意志為什麼會誕生?真相在於,是誰選擇了這樣的獨裁者。意志可以歸結為個人的醜陋,但選擇,卻是民眾的結果,受蠱惑只是一時,但圖新鮮,為自己謀利不是大眾選擇的一個因素嗎?所謂人生,不過是在各種限制條件下,給自己選擇一個最優解——基於精神或物質。人生來就有慾望,有些人終生鬱郁而不得志,有些人實現了願望,卻坑害了他人。就是這樣。
你可以不選擇嗎?當一個國家沒有了領導者,你會心安理得,穩如泰山嗎?你需要一個領導者,我也需要。我們都被奴役化了。幾百年前,一位法國作家這樣寫道: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那些曾經是臣民的平民突然會徹底忘掉他們早先渴望獨立的要求,以至於要喚起他們並重新獲得這種信念已經不可能了;事實上,他們無需敦促就在盡心盡力地做了,做得相當自在,乃至有人會說,從表面上看,他們沒有失去自由,只是坐穩了奴隸。實情也許是,一開始,這種服役是不得已的,因為受到了外力的強迫;但後來那些無怨無悔盡心效勞的人,卻是以自己的自由意志在從事他們的前輩被強迫做的事。」
悲劇的誕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參與了。

《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是一個壞人,辛德勒但並不像電影中所刻畫的那樣是一個近乎神聖的救世主形象。透過一本書《辛德勒名單》解讀辛德勒這個人,還原了英雄也是人這個常識,辛德勒早就是納粹黨成員;辛德勒竟然是間諜,辛德勒本質就是資本家,辛德勒或許是瘋子,諸如此類種種頭銜。 富賈之子的辛德勒沉湎酒色,在戰前作為間諜出入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從事偵察活動,他大發戰爭財,是當地有名的納粹信徒。他也是一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哪怕20歲時的那場婚姻也是出於對方的豐厚聘禮,並以此來挽救瀕臨破產的家族企業。「二戰」後,他又拋棄了發妻。從流亡地阿根廷返回法蘭克福的辛德勒,處境卻極為悲慘。身無分文,蝸居在法蘭克福火車總站附近的一個單間居室,且頻繁酗酒,最終因煙酒過度而死。這就是一個真實的辛德勒。 英國作家威爾遜說:「辛德勒是個騙子,一個酒鬼,一個登徒子,可是,如果他不是這樣的人的話,他也就沒辦法從納粹集中營里拯救出上千個猶太勞工了。」,辛德勒只有是騙子、酒鬼和登徒子,才有本事拯救猶太人,但僅僅是騙子酒鬼和登徒子卻也救不了人。作者基尼利曾經解讀:「我對這個故事中的道德力量深信不疑……墮落之人跟他們身上向善的力量之間的斗爭總是讓人著迷。(辛德勒的時代)正是歷史上曾不止出現過一次的特殊時代:在那些時代,聖人已經完全無能為力,對你已經沒有任何好處,唯有那些講求實際的無賴漢才能擔當起拯救靈魂的重任。」

基尼利要寫出人類精神的偉大力量,同時又竭盡全力要為辛德勒「去魅」,驅散籠罩在這個偉大的拯救者、上帝的替身、猶太民族的「大義人」身上的光環和「迷思」,還他這個「如此含混復雜又如此崇高偉大的人物」的「真身」。所以他決定以小說的形式去展現這個人物,但同時又「力避一切向壁虛構」,所有的事件,哪怕最瑣碎的細節全部都有歷史文件以及當事人的回憶作為支撐,而且就算是當事人的回憶,作家也還要進行排比擇選,只選用經過判斷後認定為最符合歷史事實的記述。事實證明,基尼利的這種創作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真實的力量勝過一切虛構,真實的面容也比一切設計都更精妙復雜,《辛德勒名單》不但將那段久已湮沒不聞的偉大的拯救故事,如目見耳聞般生動清晰地展現在當代讀者面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將奧斯卡·辛德勒這個真實人物無比復雜甚至矛盾的各個側面,如刀砍斧斫般深入細致地突顯在你我的心中。
至今沒人能夠否定辛德勒從納粹魔掌中拯救上千名猶太人的事實。他善與惡之間倫理取向的驟然轉變,讓學者無法自圓其說,或許永遠是個不解之謎。可我們又何必勞師動眾地去揭開這個謎底呢?甚至那份辛德勒名單的真假亦無需考證、辨偽,只要他在險境中確確實實拯救過一千餘條生命,此舉足矣。並且,這是他在當初境遇下唯一力所能及的行動。

我以為,只有國人才會對「高、大、全」式的人物鍾情萬分,才會為一個完美無瑕的英雄而錙銖必較甚或無原則地打造、粉飾、塗金。從國外對《辛德勒名單》以及辛德勒本人的爭議中,不難看出,「高、大、全」其實是一種普適的心理需求,造神運動並無時空的界限。這種普適性既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道德訴求,更是人類對自身道德瑕疵和意志缺陷的心理過度補償。

一個一生清白的人或許對身邊的世態炎涼從來漠不關心,而一個墮落放縱之徒或許曾經對身陷絕境者攙扶過一把。英雄沒有必要是完美無缺的,我們更沒必要以神的標准來奢望他人。人類道德的恆古原則,一是無需極致,二是必須踐行。"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在基尼利的筆下,真實的辛德勒的本來面目纖毫畢現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就是這樣一個壞人,經過了種種磨難,做了一件好事,拯救了一千三百多個猶太人的生命。「救人一命,如普度眾生」……我想,也正因此,歷史才不至於僅僅成為一部征服和壓榨史,不論在多麼黑暗的時刻,不論邪惡的力量何等強大,也都有人性的光輝在閃爍,也總有人類的靈魂在成長。
電影開始,普通一猶太家庭圍立桌旁聖詠進行傳統的祈禱儀式,搖曳閃動的燭光隨著合聲的減弱漸漸被黑色吞沒。影片由彩色切換為黑白兩色的畫面。貫穿影片始終的凄慘哀惋的小提琴獨奏和幾近無伴奏的混聲合唱給出的強弱和諧依然不失聖詠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紅色亮點短暫的跳動給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為記的永約。影片結尾處伸開的地平線上,聖詠的基調展開世俗的旋律擁過來黑壓壓的一群人,畫面果斷地轉為彩色的鮮艷,橫掃一切的光明,「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
黑暗的昨夜已經過去,讓我們擁抱來之不易的幸福。
Schindler's List
舊聞新讀:東方早報2009年4月16日「辛德勒名單」副本澳大利亞被發現,新南威爾士圖書館工作人員在整理作家托馬斯·肯尼利的6盒舊手稿時,在一堆研究紀要和德國剪報中發現了這份「辛德勒名單」的副本。

《拯救大兵瑞恩》——生命的價值

生命是如此脆弱,脆弱到令人心驚的程度。當子彈射入腦顱,鮮血尚未濺到地上;當利刃插進胸腔,心臟仍在舒張抽搐,生命已然逝去,留下的那些些痕跡,也只如流水滑過指縫後,手上殘留的水漬般輕易蒸發。史蒂芬用二十五分鍾時間,強迫我接受這個震撼——

身處戰爭中的人,就如我們指尖下的蟲蟻。

為什麼?為什麼造物創造了人類,卻又讓我們如斯羸弱,不堪一擊?而究竟生的價值又在哪裡?

當我經歷了那血肉橫飛、支離破碎的二十五後,我以為我明白了。我們活著,就是為了堅持正義;我們活著,就是為了鏟除奸惡。當成千上萬的美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沖上那名叫諾曼底的法國海灘與德國人作戰時。我腦中想到的是中國古賢們所謂之「殺生成仁,捨生取義」的崇高思想,是近代革命者「拋頭顱,撒熱血」英勇就義的偉大精神。他們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流血犧牲,為的是全人類的安寧與和平。依然活著的戰士和倒在海水與沙灘上的屍體一樣值得我們尊敬。

然而,我錯了。當我看到那位在兩天中被戰爭接連奪去三個兒子的老母親瑟瑟發抖地倚靠著門邊時;當我看到原本掛在戰士脖頸上,代表著他們生命的金屬牌灑落滿地時,我意識到:我錯了!任何一個人都沒那麼偉大,任何一個人都恐懼死亡。生命的脆弱不僅僅體現於它能那麼輕易的被打碎,更在於我們對於這種脆弱的強烈恐懼。為什麼要派遣一組戰士去尋找那一個名叫瑞恩的大兵?因為他是那位老邁母親僅存的一子。答案簡單但卻真實。生命的維系,需要以生命的價值來換取。或許生命的價值就在於此:我們恐懼死亡,但我們更恐懼自己所關懷、熱愛的人被奪去生命!

可是,我又錯了。錯在以偏概全,錯在有失偏頗。直到影片後半程才終於出現的大兵瑞恩,在上級命令他離開戰場的前提下,堅持留下完成任務,與戰友們在一起;帶領著自己的小隊歷經了生死考驗的米勒上尉,在即將完成使命時,卻決定戰斗,用自己受傷的軀體與一支手槍,阻擊敵人的坦克。還有其他那些前赴後繼、英勇戰斗的戰士們。他們大義凜然,勇不畏死。是什麼支持著他們的神經與肉體?是什麼使他們即使為之拋卻生命,也無怨無悔?其實,他們都是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情感與思想。而在「那一刻」來臨時,他們又都成為了英雄,成為了同輩中最傑出者。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由於境遇的不同「那一刻」也都不竟相同。或許會是一場殘酷的戰爭,或許只是一個落水的兒童……但我們每個人的生之價值,決不會體現在那日日重復普通又普通的三餐一宿之中。它只會在我們一生中所僅有的幾次,甚至是唯一的一次「那一刻」中閃現,而平時我們只是普通人。

當我最終看完這部影片時,留於腦中記憶最深刻的,再不是開場的那二十五分鍾。而是已經受傷的米勒上尉依靠在殘垣斷壁上,無力但卻堅定的舉起手槍向德軍坦克射擊的鏡頭。

還記得他戰前的職業嗎?而「那一刻」他已成為英雄!

《美麗人生》——幸福的存在

就算在最艱難最黑暗的日子裡,就算了無希望,死亡近在眼前,他依然深愛著並用生命與智慧保護著他的妻子與兒子。他的勇氣與智慧,即使在戰爭的硝煙彌漫中,即使在集中營的暗無天日中,即使在最後槍聲響起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依然閃現著耀眼奪目的光芒。

他用盡全力,在集中營的悲慘世界裡,為兒子,營造了一幕美好的幻想,他告訴兒子,所有的殘酷只不過是一場游戲,游戲的獎勵是一輛嶄新的坦克。於是,他的兒子便有了足夠的勇氣,熬過那段水火的歲月,最後,當他坐上盟軍的坦克時,他的幸福無可言語,而那種幸福,正是他的父親用生命為他交換的。他不放棄任何機會為他風雨中的家庭製造哪怕是點滴的歡欣,在路過集中營的廣播室時,他冒著危險在廣播里呼喊妻子的名字,他想告訴她,他和兒子都還活著。他趁著做侍者的機會,為妻子播放了《船歌》,這首曾經響在他們定情之夜的歌曲,飄過沉沉迷霧的阻擋,在黑夜裡,給他的妻子帶去安慰,也讓他們一家人,都鼓起了勇氣,共同經歷灰暗的時光。

就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晚,他將兒子安頓在一個鐵箱子里,然後,去尋找他的妻子。當他被捕之後,路過那個鐵箱子時,他知道他的兒子正注視著他,於是,他裝出一副滑稽的模樣,惹得兒子笑出聲,他仍然堅持著,堅持著使兒子相信這一切都只是一個游戲,千萬不要害怕,永遠要微笑而樂觀地去面對。然後,槍聲響起,他去了,而他的兒子與妻子終於獲得解放,當他們在陽光下摟抱在一起的時候,他的兒子說道,我們贏了!確實,在這一場浩劫當中,他們贏了,因為,他們有一個英雄的丈夫與父親,他的名字叫基度。

《美麗人生》是一部相當浪漫的電影,猶太青年基度到一個義大利小鎮上准備以開書店為生,在那裡,他遇見了美麗的姑娘多拉,然後,是一系列充滿了智慧、滑稽、陰錯陽差、浪漫的輕松片段,終於,基度與多拉終成眷屬,鏡頭一轉,他們從房間里追著他們的兒子來到院子里,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令人羨慕,基度用自行車載著美麗的妻子,車框里坐著機靈的兒子,他們飛馳而過,而街道上,卻已經出現了納粹的鐵絲網。

沒有什麼比快樂的戛然而止更令人感到揪心。當基度的幸福生活剛剛開始之時,他的猶太身份使他被抓去了集中營,而他的妻子,本來並不用去集中營,卻毅然的隨他們跳上了火車。最真摯的愛情,有時候真不需要太多的言語,連執手相看都不需要,只是縱身一躍,跟去天涯海角。在影片當中,演多拉的演員有很好的演技,那是一種很克制的平靜,當她在集中營里聽到孩子將要被殺掉的消息時,她的臉上沒有任何錶情,只是站在樓梯上,由著後面的人群在她身上沖撞,她望向窗外,目光深遠。後來,她被派去挑揀死難者的衣服,那種小心翼翼,不敢也不願發現兒子衣服的感覺很到位。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最深沉的愛,其實,是很平靜的,能夠撕心裂肺哭出來的,往往也是釋然的開始。

最後,基度的兒子和多拉在陽光下抱在一起,他大聲喊叫著,我們贏了。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的父親已經死去。電影響起旁白,以基度兒子的語氣,聽聲音,他也已經步入老年,那麼,這部電影就能理解成他的回憶。在他的回憶里,他的父親,依舊是那樣鮮活,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活著。槍炮、炸葯、毒氣、死亡、飢餓,這些東西看似強大,最後的勝利者,卻只能是人和生活。真正的光芒,就像基度朝他兒子眨眼的那一剎那,意思是,無論怎樣,只要我們不害怕,堅強、快樂、盼望,人生終究美麗,於是,我們總會贏。

額額額,這是四篇、加上樓上的1篇剛好5篇

『拾』 如何評價《冰海陷落》這部電影

傑拉德•巴特勒,在《奧林匹斯的陷落》、《倫敦陷落》中拯救美國總統,在《全球風暴》中拯救地球,在這部《冰海陷落》里又營救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對這部電影「爛片」的評價,反而讓它一上映就備受關注。

影片《冰海陷落》中,美國坦帕灣號核潛艇在巴倫支海,跟蹤俄羅斯阿庫拉號核潛艇時失蹤,現場傳來的兩起爆炸聲讓美國軍方震驚不已。菲斯克上將火速派遣阿肯色號核潛艇前往搜尋,喬•格拉斯(傑拉德•巴特勒飾)臨危受命,出任艦長。

但阿肯色號核潛艇在事發海域的一系列遭遇,讓喬敏銳地意識到,整件事情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俄軍阿庫拉號核潛艇,從炸開的殼體看來,爆炸來自潛艇內部;而美軍的坦帕灣號核潛艇被魚雷擊沉,卻不是來自阿庫拉號的攻擊;雖然從阿庫拉號傳出了持續敲擊的求救聲,但附近的俄軍沃爾科夫號核潛艇卻不為所動,只顧在上方冰層設伏,意圖偷襲趕來搜救的美軍阿肯色號核潛艇,反被摧毀……

而潛入俄羅斯海軍基地,抵近偵察俄羅斯總統扎卡林動向的美軍特別行動隊,卻意外地現場直播了一場,俄國防部長杜羅夫發動政變,囚禁總統,槍擊護衛扔進海里的勁爆畫面。

原來,戰爭狂人杜羅夫,打算以俄羅斯總統的名義,挑起與美國的戰爭,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為避免戰爭,美國總統授權阿肯色號核潛艇和四人特別行動隊,聯手營救俄羅斯總統。

影片關於地面營救的情節,乏善可陳。行動隊剛潛水進入基地,就遇到被扔下海卻沒有死的俄總統護衛,由他帶路,行動隊毫無波折地救出了扎卡林總統。雖然槍戰激烈,卻不能讓人緊張。只有比曼隊長把總統送上子艦後,義無反顧地回去營救受傷狙擊手馬蒂的這一幕,讓人為之動容。

而深海戰斗場景卻拍得比較精彩,讓人印象深刻:

喬果斷指揮阿肯色號核潛艇急速沖向海底,利用與坦帕灣號殘骸擦肩而過的機會,擺脫魚雷的攻擊。

喬力排眾議,堅定信任俄羅斯安德羅波夫艦長,指領阿肯色號核潛艇驚險穿越,布滿地雷、聲爆水雷、感測器、和聲納的摩爾曼斯克峽灣。

驚險躲避俄軍葉夫琴科號驅逐艦的猛烈攻擊,喬指揮阿肯色號核潛艇「象鯰魚一樣躺在海底」。

特別是最後,喬面對杜羅夫的對地導彈呼嘯而來,仍巋然不動,遲遲不下達發射戰斧導彈進行攔截並還擊的命令。他深信,對面的俄軍葉夫琴科號驅逐艦決不會放任,叛變部長對載有俄羅斯總統和老艦長的阿肯色號核潛艇的致命攻擊。結果,如他所料……

這部影片中,傑拉德•巴特勒沒有機會展示矯健身手,幾乎全程都呆在了潛艇指揮室內,但他的強烈表現力卻毫不亞於以往的隻身犯險。他將喬•格拉斯艦長經驗豐富、堅毅果斷、「不走尋常路」的個性特點,塑造得非常鮮明。

只是下一次,傑拉德•巴特勒又該拯救誰了呢?

在這炎炎夏日,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這部被普京大帝評0分而且還加個爛電影,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潛艇題材的大片,是一部生動的「爛片」。

《冰海陷落》顧名思義,故事大多發生在冰海之下,顯然會有所制約,所以水下的戰場無法呈現得多麼宏大。故事在敘述喬·格拉斯臨危授命的被指派為艦長 ,任務是要前往搜尋一艘突然在雷達上消失的美國潛艦 。但在途中卻意外的發現俄國內部正在發生政變, 俄羅斯國防部部長打算借著轟掉美國潛艦來激怒美國反擊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美國國家安全局高級分析師Jane Norquist建議派遣陸地部隊, 解救出被禁閉的俄羅斯總統來化解此危機。

這部劇絕對是軍迷們的福利。這部電影聘請了《速度與激情》製作團隊。可以想像,電影中的戰斗場景和動作效果肯定會爆棚,再加上高燃燒的BGM,能讓觀眾看得熱血澎湃。電影中所顯示的場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國對彼此軍事摩擦的態度:剋制!雖然在戰爭的准備中,每個人都在考慮最壞的情況,但是當危機來臨時,沒有人真的想要這樣做,因為地球無法承受折騰。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故事在敘述喬·格拉斯臨危授命的被指派為艦長 任務是要前往搜尋一艘突然在雷達上消失的美國潛艦 但在途中卻意外的發現俄國內部正在發生政變 俄羅斯國防部部長打算借著轟掉美國潛艦 看電影! 來激怒美國反擊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美國國家安全局高級分析師Jane Norquist建議派遣陸地部隊 解救出被禁閉的俄羅斯總統來化解此危機

《冰海陷落》是改編自Don Keith和George Wallace所著的小說《Firing Point》 也是瑞典知名男星邁克爾·恩奎斯特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 (他於2017年6月27日因肺癌而過世) 當初這本小說出版後在美國造成不少的討論與轟動 不久便被片商買下版權而欲翻拍成電影 原本導演人選有Antoine Fuqua、McG等人 但最終都因為檔期沖突而擦肩而過

《冰海陷落》是道道地地的商業爽片 從電影開演的第一秒開始 便已營造出強大的緊張氛圍 即使在深海之中只有魚雷擊中與否的二分法 但透過快節奏的配樂 以及群演們凝重又高壓的表情詮釋 很成功的呈現出極致逼人的情緒 《冰海陷落》的角色描述較為單薄 除了由傑瑞德巴特勒所飾演的Joe Glass艦長外 其他配角都淪為功能型的龍套角色 尤其又以剛獲得奧斯卡影帝的蓋瑞歐德曼最為可惜 飾演一位個性沖動、好戰、自尊心高的海軍上將Charles Donnegan 雖然能感受到他投入性的詮釋方式 但受限於角色刻畫貧乏 讓人難以理解Charles Donnegan如此硬派的堅持的動機及緣由

《冰海陷落》除了單純海底內的戰爭外 還提到許多人性道德及國家利益沖突等議題 當見到一位瀕死的敵軍於眼前 到底是該給他致命一擊讓他死得透徹 還是該以生命誠可貴作為考量而採取救援行動 這種過度善良的大愛之心 擺在日常 社會 上或許還可以接受 但攸關到整個國家軍事機密時 其實這反倒是極具爭議的做法。

《冰海陷落》是一部 娛樂 性極高的爆米花電影 縱使角色刻畫的不是這么完整 故事的起承轉合也充滿各種灑狗血 但假若不這么吹毛求疵放寬心去看的話 這會是一部讓人津津樂道的爽片 尤其是緊張氛圍的拿捏掌握 更是讓人神經緊綳到喘不過氣來!

《冰海陷落》2018年上映,導演多諾萬·瑪什,傑拉德·巴特勒、加里·奧德曼主演的動作片,該片講述了在北冰洋深處美國潛艇艇長喬·格拉斯正在搜尋一艘陷入困境的美國潛艇,隨後他發現一場威脅要破壞世界秩序的俄羅斯政變將會發生的故事。

《冰海陷落》是一部好萊塢軍事題材的動作電影,刺激的動作場面加上主演的精湛演技,給喜歡軍事動作片的觀眾帶來了一波小福利。

《冰海陷落》的主要場景太局限,故事大都發生在冰海之下,被局限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也許是成本的問題,水下的動作戲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宏大,讓觀眾看了比較沉悶和壓抑,甚至有些失落。

《冰海陷落》的主要看點還是各種武器裝備,如:弗吉尼亞級的潛艇、深海救援艇、驅逐艦上近戰防禦系統等。

《冰海陷落》但從武器裝備和動作設計來看,確實給影迷們帶來了不小的視覺沖擊,讓人看了熱血沸騰,可是這部影片的劇情卻天馬行空,簡直太狗血了。

看了一圈諸位看官的評論。忍不住也跟著啰嗦兩句。不知普大帝是否真看過、評論過這部電影?但個人前幾天網路上剛看完。以下個人主觀影評,歡迎「磚家」們猛烈討論!

1、單就演員陣容看,男主、男配(參聯主席那廝面孔也是「老熟人」了)及女主(其實這片里女人的就是「打醬油」的角色——米國安全局那美眉,論姿質尚可,論演技算及格吧)方面,還算可以——借了巴特勒的光吧。

2、論影片故事情節,那簡直就是俗套地不能再俗了——唯一劇情還算值得嘮2毛錢的就是救人對象不是自家總統老大,而是毛子的。故事、劇情這方面不及格。

3、視覺影音(加上特效)方面,個人認為整部片子唯一算出彩的!尤其水下作戰及潛航環境等方面的效果逼真度較高這方面好萊塢向來牛13。

4、論編劇導演,編劇可以拿個「及格」、導演勉強拿個良好吧。

總體評價:在繼《血戰鋼鋸嶺》、《敦刻爾克》之後最近這一段時間,國外戰爭片方面還算是值得一睹的片子吧。

先說結論:好看,軍迷必刷。

看到很多人在評論電影中的冷戰思維和美式意淫,我覺得你們的格局有問題。確實,美國電影輸出的就是美國天下第一的思想,能懟天能懟地,霸氣無比,為啥這樣?那是因為實力不允許他們低調啊。

參考我們自己,早年間我們的戰爭電影都在講著「我們受盡欺凌,忍無可忍,堅苦奮斗,最後反殺成功的故事」為啥這樣?一方面是民族性格,中庸低調,另一方面也因我們還不夠強大,必須隱忍。久而久之,低調成了我們的定勢思維,這和美帝的風格截然相反,所以我們鄙視他們的囂張。但近些年,隨著國力的增強,我們的電影也開始表現我們強的一面,紅海行動,戰狼2就是典型,這就是因為我們真的強了,有了碾壓對手的能力,行事不自覺的就帶上了些霸氣,從這個角度反觀美帝,我覺得就不難理解了。

無非就是新冷戰思維罷了,各種意淫,這次開始拯救俄羅斯總統了,下回……

很一般,比獵殺紅色十月差不止一個檔次

新冷戰電影的渣渣返潮。難怪普京會親自蓋戳。

(本片不是正宗的XX陷落系列啊,不要被中文片名騙了。Fallen系列下一部是劫持空軍一號。)

以下純吐槽,涉及劇透。

按說隔這么遠應該可以了吧?

結尾高潮,萬惡美帝說,我們快把俄國總統的講話發給俄羅斯和全世界聽!他們一定會相信我們的!

媽蛋啊!你們一開始就拍到了叛亂將軍當著俄國總統面槍斃他所有保鏢的畫面好不好!你們直接發這段錄像不比發錄音強啊?!

結尾反轉也是智商感人自信爆棚。一個俄國資深軍官在美國潛艇上發表了一通演講,然後俄國軍艦上的船員聽到他的點名後,就可以拒絕國防部長和艦長的開火命令……毛熊這幾年是不太景氣,但也不至於業余到這個地步啊……

如果只是看個爽問題不大,但不能帶腦子。而且和軍事相關的槽點實在太多。水下魚雷差點被寫成空戰了,魚雷飛的比導彈都快。俄國軍艦直接用近防炮在最後一秒操翻超音速反艦導彈,而且彈無虛發一次干六枚……

潛艇題材還是當年冷戰巔峰期的那幾部比較寫實,例如《獵殺紅色十月號》,《紅潮風暴》什麼的,可能和對手真的很強也有關系。

一個海軍冷知識:二戰後,迄今還沒有潛艇被魚雷擊沉過。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二戰電影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不停燉微電影完整版 瀏覽:262
什麼旗鎮電影 瀏覽:506
姜子牙電影首日票房 瀏覽:709
盲山電影西瓜圖片 瀏覽:370
有什麼電影類似一路向西 瀏覽:114
捉妖記電影完整版八哥 瀏覽:90
電影院復工時間江西 瀏覽:627
手機看電影手心 瀏覽:350
徐崢電影囧媽宣傳主題曲 瀏覽:206
國外電影怎麼到國內上映 瀏覽:466
電影北京女子圖鑒在哪裡看 瀏覽:911
中途島完整版電影 瀏覽:686
哪裡能找到韓國的電影 瀏覽:935
最新電影入口2021 瀏覽:146
影院8月最新電影 瀏覽:779
保羅電影完整 瀏覽:327
電影院裏手機被拿走了 瀏覽:898
上海電影市值目標 瀏覽:955
轉角微電影觀後感 瀏覽:868
美國隊長1電影迅雷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