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戰爭與和平的電影劇情
這部由俄羅斯、義大利、英國、法國、波蘭和西班牙6國斥資2600萬歐元拍攝的新版《戰爭與和平》具有鮮明的國際化色彩。導演羅伯特·多恩海姆是羅馬尼亞裔美國人,主要演員則分別來自法國、德國、義大利和俄羅斯等國。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女主角娜塔莎·羅斯托娃的扮演者、24歲的法國女演員克萊芒絲·波西,此前她因出演《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的芙蓉·德拉庫爾一角已在世界各地擁有不少「粉絲」。
俄羅斯文學泰斗列夫?托爾斯泰的鴻篇巨制《戰爭與和平》再次被搬上屏幕。這部由俄羅斯、義大利、英國等歐洲六國傾力打造的四集同名電視電影在俄羅斯電視台黃金時間與觀眾見面。盡管兄弟台「第一頻道」為此專門推遲了由另一位大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改編的電視劇,新版《戰爭與和平》仍未能逃脫兵敗滑鐵盧的厄運:不但4%的收視率差強人意,更是遭遇國內民眾一片惡評。
國際化創作陣容
拍攝新版《戰爭與和平》是義大利電視台的主意,後來得到了俄羅斯、英國、法國、波蘭和西班牙同行的支持。製作方雄心勃勃,為此心甘情願投下2600萬歐元的巨資,耗時兩年,轉戰波蘭、立陶宛、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四國進行拍攝。
盡管新版《戰爭與和平》不如由奧黛麗·赫本、亨利·方達等好萊塢明星主演的1956年版那樣星光熠熠,卻也招募了不少歐洲一線明星。女主角由出演《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法國女演員克萊芒絲?波西扮演,而兩位男主角分別由義大利性感男星阿列西奧·波尼和出演過《再見,列寧》的德國演員亞歷山大?拜爾飾演。
本片導演是羅馬尼亞裔美國人羅伯特·多恩海姆,他曾與斯皮爾伯格有過合作,而編劇之一正是《美國往事》的編劇義大利人恩里科·邁蒂奧里則。
眾口難調做妥協
國際化的創作陣容雖可讓新版《戰爭與和平》博採眾長,但也易令其陷入眾口難調的尷尬境地。影片製片人之一謝爾蓋·丘馬科夫抱怨道:「我們想讓劇本盡量地忠於原著,但後來明白,和所有人達成協議是不可能的事情。」
俄羅斯人原本做了妥協,只要求拿掉那些「非常愚蠢」的情節,但就是如此卑微的願望也未獲滿足。克里姆林宮附近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為紀念1812年戰爭犧牲者而修建的,但在新版《戰爭與和平》里,這座還沒興建的教堂已赫然矗立在熊熊燃燒的莫斯科城中。
對此,歐洲同行的解釋是,在他們國家,沒有人知道這一史實,為忠於原著就把如此凄美壯麗的畫面去掉實在可惜。俄羅斯方面希望劇本愈接近原著愈好,但意、法和德等出資大國卻希望將新版《戰爭與和平》拍成通俗易懂的現代華美大片。
一邊罵,一邊捧
新版《戰爭與和平》在俄羅斯電視台播放後,遭致俄媒體一片罵聲。俄新社認為,失實於原著的情節、提綱挈領式的敘事和頗富爭議的選角是影片的三大敗筆。《生意人報》建議,如果要看這部電影,最好先完全忘記原著。該報十分驚訝於影片「令人氣憤的大膽妄為」,竟然將深色頭發的娜塔莎變成了金發女郎。而《共青團真理報》則對有著像007一樣性感面容的安德烈和長著讓施瓦辛格萬分嫉妒的發達胸肌的皮埃爾大表不解。
托爾斯泰的玄孫弗拉基米爾?托爾斯泰也對新版《戰爭與和平》大為不滿:「托爾斯泰的主人公都不像他們自己。娜塔莎本來是樂觀的,情感豐富的,但在這里,她卻面色蒼白,冷漠,而且理性。」
與俄羅斯人「平淡乏味、簡直無法看下去」的反應形成鮮明反差,新版《戰爭與和平》在法、意等國大獲成功。在法國播放時收視率逼近24%。觀看此劇的華人留學生董銘告訴記者:「拿破崙在劇中不是正面人物,驕橫無理,本來很浪漫的愛情就被戰爭毀滅了,法國人看得都很揪心。」而在義大利的收視率高達26%,每集有600萬觀眾收看。
俄新社報道對此不無戲謔地說,從前西方人把俄羅斯當作「野蠻的地方」,如今他們親眼見識了俄羅斯人自古就精神高尚、心靈豐富,這也算是安慰了。
② 求 《戰爭與和平》 主要內容
以1812年俄國法國戰爭為中心,描寫了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拿破崙潰退等大事件。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壯闊史詩。《戰爭與和平》的基本主題是肯定這次戰爭中俄國人民正義的抵抗行動,贊揚俄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
(2)俄羅斯電影大師展戰爭與和平擴展閱讀
《戰爭與和平》中的四大家族
1、庫拉根家族
庫拉根家族是遠離人民的宮廷貴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會貪婪,愚蠢和無恥的代表,是一個對國家、民族沒有半點責任感的家族。陰險、狡猾、毫無節操和道德觀念是這個家族的主要特徵。
當俄國陷入困境,拿破崙逼近莫斯科的時候,他們毫不關心國家的安危,總是想陞官發財。庫拉根的女兒愛侖是個「美麗的動物」,在祖國處於危難之際,她還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過著淫盪的生活。
2、羅斯托夫家族
羅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園貴族的典型,他們並不富裕,但充滿了歡樂和生氣。羅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著淳樸、熱情、真摯、好客等特點,具有溫情脈脈的庄園貴族的品質。
拿破崙入侵,他們都為祖國的命運焦急不安,決心為保衛祖國貢獻一切力量。尼古拉回到軍隊與敵人作戰,娜塔莎自動為傷兵服務。
3、保爾康斯基家族
保爾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愛國、孤傲的特點,保持了忠貞為國的老貴族的「古風」,老公爵以嚴厲為名,退居庄園後,一直和朝廷疏遠,對宮廷保持批判態度。
1812年的戰爭震動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與逼近的敵人進行斗爭。在激昂緊張的愛國活動中,他中風了,臨死前還關懷著祖國的命運。他的兒子安德烈是愛國者,女兒瑪利亞同樣是愛國傳統的繼承者。
4、別素號夫家族
別素號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關於這個家族,托爾斯泰著筆不多。這個家族是愛國的家族。彼爾是這個家族的代表人物。
③ 高分求電影《戰爭與和平》(蘇聯版)的下載資源,如能下載,馬上送所有分。
《戰爭與和平1968蘇聯版》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該片以俄法1812年戰爭為主軸,講述了1805年至1820年發生在沙皇俄國的重大事件。
④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戰爭與和平》,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1860年,托爾斯泰在國外旅行時,在義大利佛羅倫薩遇到了一位遠親,他被赦免了西伯利亞的流放,是著名的十二月黨黨員謝·格·沃爾康斯基。與沃沃爾康斯基的長談使作者萌生了寫一部關於十二月黨的小說的想法。1861年3月26日,他四個月前開始構思一部小說,以從西伯利亞歸來的十二月黨的主人公為背景。他寫道,十二月黨應該是一個狂熱分子,一個神秘主義者和一個基督徒。12月黨的成員用一種嚴厲的、有點理想主義的眼光來衡量新俄羅斯。作者給屠格涅夫讀了開頭,開頭幾章是他認可的。這部小說只寫了三章就放棄了。
⑤ 《戰爭與和平》:善良、博愛、寬恕,一部壯闊的史詩,讀出味兒來了嗎
《戰爭與和平》雖是長篇小說,涵蓋面較廣,內容豐富,但是卻沒有刻意凸顯的真正英雄般的主人公。每個人物都是那麼的真實而自然,既有自己的閃光之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這才是真實的生活,人無完人。細讀之下會發現整篇作品充滿了博愛精神。
戰斗場面
當拿破崙帶著部隊從俄國撤退時,可以說是狼狽,可以說是不堪,也可以說是悲慘。在途中被凍死累死的就不計其數,在撤退時更是遇到了俄國的大部隊。侵略俄國的拿破崙部隊,在途中被俄軍痛擊,軍隊更是損失過半。
這次的戰爭其實沒有贏家,無論是俄國的軍隊和百姓還是拿破崙帶領的法軍,在戰火燃燒起來時,沒有誰能置身事外,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戰爭的殘忍讓我看到和平的可貴。作者描繪出的戰斗場面警醒著世人,和平來之不易,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被珍視。
《戰爭與和平》這部史詩級的巨作,沒有真正英雄般的主人公,卻用善良感動了無數人。
⑥ 電影戰爭與和平講了個什麼內容,它是要說明什麼道理
1.電影戰爭與和平描述了:在拿破崙指揮軍隊進攻俄國時大動盪年代中的一段經典愛情故事,是一部史詩般的戰爭巨片。安德來不顧懷孕的妻子和年邁的父親,堅持到軍隊服役。戰役失敗,他頹喪回家,恰逢妻子難產而死,彼埃爾則在父親臨終前被立為財產繼承人,並承襲了其父的伯爵稱號,和貴族庫拉金的女兒艾倫結婚。婚後不久,因兩人性格不合而分居。彼埃爾與羅斯托夫伯爵一家在去打獵的路上,把沉浸在喪妻之痛的安德來也拉去打獵,伯爵的女兒娜塔莎·羅斯托娃對安德來產生了好感。不久,娜塔莎接受了安德來的求婚,訂立了婚約。過了一段時間,安德來重返軍隊。艾倫的弟弟阿那托爾騙得娜塔莎的愛,唆使其與他私奔。俄法戰爭開始,擔任總司令的庫圖佐夫將軍決定暫時放棄莫斯科。在撤退途中,娜塔莎遇到受重傷的安德來,安德來諒解了娜塔莎,但他卻因傷勢過重而離開了人世。戰爭勝利結束後,彼埃爾回到了莫斯科,娜塔莎把自己的命運永遠的與彼埃爾結合在了一起。
2.說明什麼道理:這部小說並不只是一部描述1812衛國戰爭中一群高貴有理想的青年的愛情和遭遇,它是一部關於生活的網路全書,愛情,友情,親情,對弱者的同情,對正義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⑦ 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具體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小說《戰爭與和平》以四個貴族大家族為情節線索,反映了19世紀初至20世紀20年代,俄羅斯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作品的中心主題是俄國貴族的命運和未來,全書的主要人物可以分為兩類。
這部小說著重講述了他們在一個大空間里的人生道路和精神探索。他們克服了貴族的傲慢和虛榮心,親近人民群眾,認識到為他人服務是人民的主要使命。作品結構新穎宏大,涉獵廣泛,人物形象生動。作者巧妙地將三個貴族家庭的歷史與重要的歷史事件和個人命運相結合。「戰爭」與「和平」是一個產品的兩個中心,一切物質都圍繞著這個中心。心理描寫細膩,人物豐富多樣,形象生動。
⑧ 請問戰爭與和平,電影中男主角安德烈是誰演的,能有他的資料嗎
蘇聯版《戰爭與和平》,1968年出品,男主角安德烈的扮演者是維亞切斯拉夫·瓦西里耶維奇·吉洪諾夫。
「他是銀幕上不朽的英雄,蘇聯人民理想的化身。」
1928年2月8日生於莫斯科州帕夫洛甫斯基市,父親是紡織工廠的技師,母親是幼兒園保育員。
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的妻子名叫塔瑪拉·伊萬諾夫娜(1944—)。女兒安娜、兒子弗拉基米爾都繼承了父親的表演藝術事業。
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1950年畢業於全蘇國立電影學院表演系。1948年,蘇聯電影大師謝爾蓋·格拉西莫夫執導《青年近衛軍》,出演主要角色的都是他的學生——電影學院在校生,其中就有謝爾蓋.邦達爾丘克和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飾演沃洛佳·奧希穆辛)。
吉洪諾夫的銀幕成名作是《這事發生在賓科沃》,他在影片中扮演青年拖拉機手馬特維·莫羅科夫。
吉洪諾夫先後出演了四十多部電影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蘇維埃電影的不朽之作《戰爭與和平》,他在片中扮演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
1970年,吉洪諾夫獲得蘇聯國家獎金(因《等到星期一》1968)。
1976年獲得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獎金(因《春天的17個瞬間》1973).
1980年獲得蘇聯最高獎——列寧獎金(因《白比姆.黑耳朵》1977)。
1974年獲得「蘇聯人民演員」稱號。1976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82年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光榮稱號。
美國版《戰爭與和平》,1956年出品,男主角安德烈的扮演者是梅爾·菲瑞(Mel Ferrer),奧黛麗·赫本的第一任丈夫。
1953年,經格里高利·派克介紹,奧黛麗認識了導演、演員梅爾·菲瑞。那年菲熱35歲,多才多藝的他迅速和奧黛麗走在一起,兩人於次年結婚。婚後,社會上有很多流言蜚語,認為菲熱的才華不及奧黛麗,與她結婚只在利用奧黛麗的名氣,對此奧黛麗嗤之以鼻,發誓要讓這段婚姻成為典範,發誓與丈夫一輩子不分開。1959年,奧黛麗生下兒子西恩,從此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從丈夫變成了兒子,菲熱適應不料這種改變,開始夜夜笙歌,不久,14年婚姻走到了盡頭。
⑨ 羅曼羅蘭是怎麼樣評價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如果說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描寫的是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時期四大貴族家庭中年輕人的變化和探索,那麼幾百年後,俄國經歷了沙俄、蘇聯到現在的俄羅斯聯邦的變遷,想要傳遞的人道主義和博愛精神還是穿越了時間、空間的局限,蔓延到千里之外的法國。偉大的文學作品是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今日暫且不談,倒真是催生出一本極好的《論戰爭與和平》。法國人素以浪漫情懷著稱,對戰爭與和平的解讀也足夠新穎獨特,除了天使般的浪漫視角,故事般娓娓道來的文字,更有世界性的外交指導意義。觀察者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作為外交官的這些年,多米尼克不僅承擔著作為法國人民的代表和形象,重要的是在這樣的身份里代表國家和整個世界進行的對話。外交是一種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原則,以激情妥善的處理人文歷史的偶發事件;而和平,本身即為一種藝術,這種藝術本身即來自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在觀察者的視角里,作者冷靜的對戰爭和和平的定義進行了中肯的解讀,表達了作者想要建立一個新的秩序的世界的簡單夢想和宏偉願望。
「研究者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這是一本寫給中國的書,更是不遺餘力的闡述了中國在世界和平中的作用和地位。遙望中國越來越好的未來,以及在未來的三極世界裡,中國社會在前進與發展中對世界和平的重量只會越來越舉重若輕。但我們從來沒有懷疑,尋找和維護和平的道路依然充滿了坎坷,而作者對戰爭與和平的分析更源於研究者眼中的角度,從一個西方政治家的視角,用其國際視野、人文情懷和邏輯理性,為廣大中國讀者呈現了新時代戰爭與和平的新特徵和新思路。當我們在中國的本身和平環境下,思考著外界面隱隱不安的危機;當我們更換了視角時,會發現一切又會是不同的光景。
中國有句古話,說道「居安思危」,這應該就是我們在和平年代也要多看看《論戰爭與和平》的原因。
⑩ 《戰爭與和平》為什麼是史詩級的作品
《戰爭與和平》為什麼是史詩級的作品?這個主要是因為《戰爭與和平》是列夫托爾斯泰的宏偉巨著,這部作品以戰爭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康斯基、勞斯托夫、別豬伙夫世家貴族的生活為主線所展示了19世紀初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層的生活是一部在線當社會風貌。就強大歷史背景的恢宏史詩記住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畫精準細膩。讓人身臨其境,雖然是19世紀初的小說作品,但流傳至今。沒有任何的隔閡,感相較於堅澀,難懂的其他歷史巨著名著。戰爭與和平要通俗易懂的多。其中流露出來對人性的。悲憫情懷穿越時空背景仍然能夠感動人心。這部作品抨擊了當時的黑暗社會。
這部作品得到了,世人的交口稱贊。許多的文學巨匠對他也是褒獎貝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贊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兩部小說之一。英國作家毛姆稱贊他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