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花樣年華》電影解析是什麼
《花樣年華》電影解析如下: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重視情緒的傳遞,往往「看的不是劇情,而是情緒;講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性。」由於兩位主演極具魅力,許多人容易被張曼玉的婀娜旗袍或是梁朝偉的憂郁氣質吸引,而忽略了電影本身傳遞的信息以及劇情的內容。
而《花樣年華》這部戲究竟傳遞了多少種情緒?落寞、孤寂、虛偽、嫉妒、曖昧、痛苦、內疚、懺悔或許每個人感受的都不同。
關於《花樣年華》究竟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一直以來影迷和影評人各有認知。有人認為這只是一部反映現實生活中婚外情的場景,講述了一段「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
但也有人深入剖析影片內涵,認為這其實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講述的是周慕雲在得知妻子與鄰居出軌後,故意接近引誘鄰居太太蘇麗珍,以滿足自己的報復心理,但最終有所懺悔而選擇離開。
王家衛說,《花樣年華》是部採用了驚悚片手法拍攝的懸疑片。 梁朝偉則笑言把姦夫淫婦的故事拍出了郎才女貌的感覺。一部婚外情電影卻成為世紀經典之作,或許只有王家衛、梁朝偉、張曼玉的三人組合能夠做到。
② 要寫一篇《花樣年華》論文 我的中心論點是隱喻式蒙太奇 那麼影片如何
《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致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一、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含蓄美。
藝術貴在含蓄,電影藝術也同樣具有這個藝術法則。含蓄的表達使得藝術作品的內蘊更加豐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題思想更具有韻味,令人回味無窮。《花樣年華》中正是具有這樣的藝術特色。導演王家衛用一種隱喻式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為這部電影增加了內在韻味。猶如一首朦朧詩,每一個字包括每一個標點都有它代表的象徵意義,也像是一幅寫意畫,每一個線條隱含喻意。頗具特色的隱喻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得這部作品在主題思想的表達上顯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僅僅是反映了周慕雲和蘇麗珍因為各自的愛人出軌的不幸,也不僅僅是反映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而是映射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人們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觀念等內容。
(一)隱喻式的表現手法對影片主題的含蓄表達。
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它的主題並不是直接告訴觀眾的,而是隱含在每一個細節中,要靠觀眾去體會的。《花樣年華》中王家衛用隱喻蒙太奇和重復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題含蓄而又自然傳達出來,在表現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的同時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會的真實現狀,賦予影片時代色彩和社會意義,提升了影片的藝術價值。例如,影片通過蘇麗珍替何老闆給何太太(何老闆的妻子)和給余小姐(何老闆的情人)打電話、買禮物的情節,說明了老闆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間來回周旋。結合整個劇情,我們無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會的小資們的真實生活和情感現狀。不只是蘇麗珍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出牆」,很多人和他們一樣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樣年華》中,導演正是運用一些系列隱喻式的表現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時代特徵和文化內涵等內容暗含在每一個細節中,在深化主題思想的同時,使其在表達上具有含蓄美。
隱喻蒙太奇是表現蒙太奇中的一種藝術技巧。隱喻蒙太奇是「把表現不同形象的鏡頭畫面加以連接,從而在鏡頭的組接中產生比擬、象徵、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給人一種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的感覺。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多次運用隱喻蒙太奇這一手法對影片的細節上的處理,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 「昏暗的路燈」這一鏡頭的多次出現,這盞路燈似乎就是蘇麗珍寂寞和孤獨的內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獨自一個人每天去小面攤吃飯。猶如街頭道路等一樣,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幾次「掛鍾」的空鏡頭的出現,很容易就使觀眾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歲月的無情,很具有隱喻意義。還有周慕雲離開香港去新加坡時出現在影片中的一棵樹的鏡頭,這個鏡頭導演用仰視的角度去拍攝,由一片藍色的天空和一棵細高的小樹組成的畫面,交待了場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轉換和時間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轉換。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的感情已經越來越遠了,他們之間的愛情已經永遠的不可能了。《花樣年華》中這些隱喻蒙太奇技巧在細節處理上的應用,增加了影片主題的含蓄美,調動了觀眾的情感和思緒,使觀眾無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兩個已婚男女之間既相愛而不能愛的無奈、傷感的情緒。
此外,《花樣年華》中反復出現主人公周慕雲和蘇麗珍各自走過狹窄的樓梯,從家到小面攤和從小面攤到家的畫面。這一畫面反復出現,表面上是對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實際上王家衛使用的是 「把表現同一內容的鏡頭畫面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以突出、強調這一內容象徵意義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復蒙太奇技巧。導演之所以要這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使用這一表現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們不斷地從樓梯上上上下下、進進出出畫面來象徵他們孤獨、冷清的生活狀況,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筆,同時也隱喻了他們兩個人之間會有故事發生。在這部影片中,另一處巧妙使用重復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雲為了寫小說在賓館里租了一間房子,蘇麗珍知道後去賓館看他時,蘇匆匆走上賓館的樓梯,然後又匆匆地走下賓館的樓梯的鏡頭反復出現。蘇麗珍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上下樓的畫面重復很容易就讓觀眾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爭。此處暗喻著一種矛盾,實質上對周慕雲產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為自己身為人妻,受道德的束縛而避免「跟他們一樣」。這里的重復效果,巧妙而貼切的展現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導演在向觀眾傳達這些思想內容時,不是直白的告訴觀眾,而是把這一切都隱藏在畫面的不斷重復中,增加了電影的韻味。
(二)明暗和色彩對主題的暗示。
影片的明暗和色彩雖然不是表現主題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樣年華》中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昏暗的色調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斷變化的服裝色彩對影片的主題表達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把絕大部分畫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採用這樣的色調,暗示了故事中的時代氣氛、生活真實和情感主題,造成一種陰暗、低沉、壓抑、傷感的氛圍。暗調在《花樣年華》中的使用給人造成一種懷舊、傷感的思緒。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樓梯、走廊、陰暗的房間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畫面效果為影片蒙上了一層時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會狀況和影片中兩個主人公的感情遺憾。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可能擊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們終究不可能越過內心中道德的束縛。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調為背景,使主題顯得厚重、深沉、壓抑,把觀眾的思緒帶入了一種「悲」的狀態,使人預感到了影片「悲」的結果,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發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愛情故事的真實。
在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現力的就是主人公蘇麗珍身上的旗袍。蘇麗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斷變化間接的映射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心情的變化。導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用旗袍色彩的變化表現出來。就整個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著的旗袍顏色,比如搬家時、在孫太太家裡看丈夫打麻將時、和孫太太他們試電飯鍋時、囑咐丈夫給她老闆帶皮包時,或是去公司上班時,還是其他時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藍色和淡黃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這幾種顏色搭配的旗袍是蘇麗珍貫穿的。這種幾種素色的衣服於影片的灰暗色調、周圍環境是相協調的。但是片中好幾次出現蘇麗珍提著飯盒去小面攤買飯時,她都是一身顏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發生婚外戀時蘇麗珍去賓館里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這一反她穿衣的一貫風格,與她一向喜歡的衣服顏色形成鮮明反差。這里其實是隱喻了她們之間愛情的產生。蘇麗珍趁著房東不在去周慕雲家時,一襲黃色的旗袍,象徵了他們在一起的愉快和溫馨。而當蘇麗珍決定要跟周慕雲走時,她身上的衣服變成了綠色。綠色是富於生機、象徵生命的。這就隱喻了蘇麗珍下定決心要和周慕雲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當它趕到賓館時,周慕雲已經走了,代表希望的綠色在紅色的窗簾、紅色的床、暗紅色的牆壁映襯下,讓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視畫面的抒情符號,能傳遞感情,表達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緒」[3]。蘇麗珍身上不斷變化的旗袍色彩,不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變化,而且增強了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抒情意味。
不斷變化的旗袍顏色與暗淡的畫面色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灰暗色調的映襯下旗袍的色彩變化更加具有了表現力,隱喻作用更加明顯。通過色彩的變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變化、情感的變化,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題。暗淡的畫面色調,映襯了主題。使得影片的主題表現更加含蓄朦朧。
(三)道具的象徵意義。
在這部電影中,似乎沒有多餘的東西,每一個鏡頭、畫面,每一段對白、音樂,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徵意味。王家衛沒有放過每一個細節對主題的表現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綉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徵意味。不但為影片增添了民族氣息,也增加了主題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樣年華》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道具。蘇麗珍身上更換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著多層的象徵意義。《花樣年華》中導演把旗袍作為一種隱喻道具,無形中向觀眾傳達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緒變化,起到了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裝,象徵著高貴、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裝樣式都是旗袍。導演王家衛把這樣一件代表高貴、典雅的服飾作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裝,可謂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徵著蘇麗珍高貴的個性特點,她一直對自己、對周慕雲說「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表現了她心中高貴的個性特點。而且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在一定意義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傳統思想的象徵。正是由於蘇麗珍的「高貴」個性,以及受到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使她無法克服自我、沖破道德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真愛。這就是成就了他們「無言的愛情」的主要原因。
《花樣年華》中出現了四次的蘇麗珍的一雙綉花拖鞋,在影片中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房東的突然回來,蘇麗珍被控在周慕雲家裡,為了避嫌,她穿著周妻的皮鞋假裝成剛下班回家,於是就把他的綉花拖鞋留在了周慕雲的家裡。周慕雲一直把這雙綉花拖鞋珍藏,就連離開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帶著這雙鞋。這就為賦予這雙綉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徵著周慕雲對蘇麗珍純潔而真摯的愛,是二人之間美好愛情的象徵。後來,蘇麗珍去了一次周慕雲在新加坡住所,她並沒有見周慕雲,在周的房間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臨走時她悄悄的帶走了那雙綉花拖鞋……刻畫出了她對自己和周之間沒有結果的愛情的無奈心理。周慕雲在屋內到處亂翻,卻再也沒有找到這雙綉花拖鞋,它永遠的消失了。綉花拖鞋的消失,是他們之間愛情永遠不會有結果的象徵。
③ 求《花樣年華》影評
這是一部看後會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看後會思索的影片。不少人觀看它只是因為那絢麗的旗袍。的確,那26套婉約幽雅的旗袍緊緊包裹出張曼玉玲瓏曼妙的曲線時,的確是一種美的享受。可如果只是為了欣賞服裝美而觀看此片的話,那未免有點糟蹋一部好片子了。
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沒什麼滋味,可細嘗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會不知不覺地飄溢在你的五臟六腑間。《花樣年華》就是這樣一部片子。無論是鏡頭中精緻的特寫,還是絲絲小雨中由昏黃路燈投下的柔和光線,或是整個畫面色彩的鮮明層次,色調搭配技巧的奪人眼目,都是導演王家衛和攝影杜可風深厚功力的體現。還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聲音藝術,就算是雨滴落地的聲效都是那樣富有感染力,就更別提片中那伴隨著男女主人公在樓道里多次相遇時恰如其分地響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帶有絲許壓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這些硬體設施做的完美無瑕,更可貴的是影片的靈魂--內容情節,王家衛一樣描寫的匠心獨運。
像是片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場景:周慕雲一個人在面攤落寞地吃著雲吞面,此時的鏡頭長時間地定格在他的面部。他的眼神里充滿苦悶和孤獨--為了總不歸家的妻子。這時蘇麗珍提著精緻的保溫壺出現在潮濕的石板路上。鏡頭由她纖細的手拍起,逐漸上移到她的胸前,卻始終看不到她的臉。這種開放性的構圖可以引起觀眾無數的想像力。她來到面攤前,同樣一份雲吞面,臉上帶著一種沉思的憂郁的神情--為了不歸的丈夫。另一對在享受愛情,而這一對只是在各吃各的雲吞面。不得不說,此刻導演用一種明暗線交織的手法既含蓄又內斂地表現了兩種愛情的理念。而這種意境,只有在反復細細地品味後才能理解,可謂是該片的一個經典的情節。
還有一處讓人記憶深刻的片段出現在該片的中下段。周慕雲終於鼓起勇氣向蘇麗珍表達了心中壓抑已久的感情。可蘇卻用無語沉默來迴避。周看出了兩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結局。於是,他請蘇麗珍幫他做件事--拒絕他,讓他練習承受住那份痛苦,蘇答應了。可當周說完「以後你自己好好保重」隨即放開她的手頭也不回地走開時,蘇卻開始心潮洶涌。此時運用了一段長鏡頭,特寫出了蘇的手在被松開瞬間的抽搐,跟著緊緊抓住另一隻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現,一種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現於手部。接著鏡頭移到她的臉:不忍、難過、沖動、壓抑......種種表情交匯在一處。緊接著,蘇伏在周肩頭痛哭的場面出現,周的手不斷輕輕地拍打著她的肩,安慰地說「好了好了,只是演戲,只是演戲.......」一種壓抑已久的情感的驟然爆發,導演卻沒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嫻熟的鏡頭語言來婉約地表達,卻得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成功效果。只這一點,就可以讓許多動輒讓演員虛情假意地喊出「我愛你!」的導演好好學習。
片尾,周慕雲離開香港這個傷心地之後,蘇麗珍來到他的房間,點燃一根雪茄,不抽,只是放在那裡任它的煙霧繚繞、盤旋、四散。一種她曾經熟悉的香味。她呆坐在椅子上,眼淚開始滑落。一滴一滴,最後連成一片。此時,電影中的背景聲全部消失,一陣寂寥後,一個男人的聲音響起,響在蘇的心裡,也回盪在觀眾的耳畔--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和我一起走?」
無言......
也許一切都應了該片的英文譯名:In the mood of love
只是那「情緒中的戀愛」,在那個消逝了的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致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一、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含蓄美。
藝術貴在含蓄,電影藝術也同樣具有這個藝術法則。含蓄的表達使得藝術作品的內蘊更加豐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題思想更具有韻味,令人回味無窮。《花樣年華》中正是具有這樣的藝術特色。導演王家衛用一種隱喻式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為這部電影增加了內在韻味。猶如一首朦朧詩,每一個字包括每一個標點都有它代表的象徵意義,也像是一幅寫意畫,每一個線條隱含喻意。頗具特色的隱喻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得這部作品在主題思想的表達上顯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僅僅是反映了周慕雲和蘇麗珍因為各自的愛人出軌的不幸,也不僅僅是反映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而是映射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人們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觀念等內容。
(一)隱喻式的表現手法對影片主題的含蓄表達。
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它的主題並不是直接告訴觀眾的,而是隱含在每一個細節中,要靠觀眾去體會的。《花樣年華》中王家衛用隱喻蒙太奇和重復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題含蓄而又自然傳達出來,在表現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的同時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會的真實現狀,賦予影片時代色彩和社會意義,提升了影片的藝術價值。例如,影片通過蘇麗珍替何老闆給何太太(何老闆的妻子)和給余小姐(何老闆的情人)打電話、買禮物的情節,說明了老闆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間來回周旋。結合整個劇情,我們無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會的小資們的真實生活和情感現狀。不只是蘇麗珍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出牆」,很多人和他們一樣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樣年華》中,導演正是運用一些系列隱喻式的表現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時代特徵和文化內涵等內容暗含在每一個細節中,在深化主題思想的同時,使其在表達上具有含蓄美。
隱喻蒙太奇是表現蒙太奇中的一種藝術技巧。隱喻蒙太奇是「把表現不同形象的鏡頭畫面加以連接,從而在鏡頭的組接中產生比擬、象徵、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給人一種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的感覺。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多次運用隱喻蒙太奇這一手法對影片的細節上的處理,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 「昏暗的路燈」這一鏡頭的多次出現,這盞路燈似乎就是蘇麗珍寂寞和孤獨的內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獨自一個人每天去小面攤吃飯。猶如街頭道路等一樣,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幾次「掛鍾」的空鏡頭的出現,很容易就使觀眾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歲月的無情,很具有隱喻意義。還有周慕雲離開香港去新加坡時出現在影片中的一棵樹的鏡頭,這個鏡頭導演用仰視的角度去拍攝,由一片藍色的天空和一棵細高的小樹組成的畫面,交待了場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轉換和時間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轉換。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的感情已經越來越遠了,他們之間的愛情已經永遠的不可能了。《花樣年華》中這些隱喻蒙太奇技巧在細節處理上的應用,增加了影片主題的含蓄美,調動了觀眾的情感和思緒,使觀眾無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兩個已婚男女之間既相愛而不能愛的無奈、傷感的情緒。
此外,《花樣年華》中反復出現主人公周慕雲和蘇麗珍各自走過狹窄的樓梯,從家到小面攤和從小面攤到家的畫面。這一畫面反復出現,表面上是對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實際上王家衛使用的是 「把表現同一內容的鏡頭畫面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以突出、強調這一內容象徵意義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復蒙太奇技巧。導演之所以要這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使用這一表現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們不斷地從樓梯上上上下下、進進出出畫面來象徵他們孤獨、冷清的生活狀況,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筆,同時也隱喻了他們兩個人之間會有故事發生。在這部影片中,另一處巧妙使用重復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雲為了寫小說在賓館里租了一間房子,蘇麗珍知道後去賓館看他時,蘇匆匆走上賓館的樓梯,然後又匆匆地走下賓館的樓梯的鏡頭反復出現。蘇麗珍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上下樓的畫面重復很容易就讓觀眾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爭。此處暗喻著一種矛盾,實質上對周慕雲產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為自己身為人妻,受道德的束縛而避免「跟他們一樣」。這里的重復效果,巧妙而貼切的展現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導演在向觀眾傳達這些思想內容時,不是直白的告訴觀眾,而是把這一切都隱藏在畫面的不斷重復中,增加了電影的韻味。
(二)明暗和色彩對主題的暗示。
影片的明暗和色彩雖然不是表現主題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樣年華》中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昏暗的色調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斷變化的服裝色彩對影片的主題表達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把絕大部分畫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採用這樣的色調,暗示了故事中的時代氣氛、生活真實和情感主題,造成一種陰暗、低沉、壓抑、傷感的氛圍。暗調在《花樣年華》中的使用給人造成一種懷舊、傷感的思緒。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樓梯、走廊、陰暗的房間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畫面效果為影片蒙上了一層時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會狀況和影片中兩個主人公的感情遺憾。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可能擊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們終究不可能越過內心中道德的束縛。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調為背景,使主題顯得厚重、深沉、壓抑,把觀眾的思緒帶入了一種「悲」的 狀態,使人預感到了影片「悲」的結果,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發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愛情故事的真實。
在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現力的就是主人公蘇麗珍身上的旗袍。蘇麗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斷變化間接的映射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心情的變化。導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用旗袍色彩的變化表現出來。就整個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著的旗袍顏色,比如搬家時、在孫太太家裡看丈夫打麻將時、和孫太太他們試電飯鍋時、囑咐丈夫給她老闆帶皮包時,或是去公司上班時,還是其他時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藍色和淡黃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這幾種顏色搭配的旗袍是蘇麗珍貫穿的。這種幾種素色的衣服於影片的灰暗色調、周圍環境是相協調的。但是片中好幾次出現蘇麗珍提著飯盒去小面攤買飯時,她都是一身顏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發生婚外戀時蘇麗珍去賓館里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這一反她穿衣的一貫風格,與她一向喜歡的衣服顏色形成鮮明反差。這里其實是隱喻了她們之間愛情的產生。蘇麗珍趁著房東不在去周慕雲家時,一襲黃色的旗袍,象徵了他們在一起的愉快和溫馨。而當蘇麗珍決定要跟周慕雲走時,她身上的衣服變成了綠色。綠色是富於生機、象徵生命的。這就隱喻了蘇麗珍下定決心要和周慕雲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當它趕到賓館時,周慕雲已經走了,代表希望的綠色在紅色的窗簾、紅色的床、暗紅色的牆壁映襯下,讓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視畫面的抒情符號,能傳遞感情,表達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緒」[3]。蘇麗珍身上不斷變化的旗袍色彩,不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變化,而且增強了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抒情意味。
不斷變化的旗袍顏色與暗淡的畫面色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灰暗色調的映襯下旗袍的色彩變化更加具有了表現力,隱喻作用更加明顯。通過色彩的變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變化、情感的變化,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題。暗淡的畫面色調,映襯了主題。使得影片的主題表現更加含蓄朦朧。
(三)道具的象徵意義。
在這部電影中,似乎沒有多餘的東西,每一個鏡頭、畫面,每一段對白、音樂,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徵意味。王家衛沒有放過每一個細節對主題的表現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綉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徵意味。不但為影片增添了民族氣息,也增加了主題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樣年華》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道具。蘇麗珍身上更換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著多層的象徵意義。《花樣年華》中導演把旗袍作為一種隱喻道具,無形中向觀眾傳達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緒變化,起到了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裝,象徵著高貴、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裝樣式都是旗袍。導演王家衛把這樣一件代表高貴、典雅的服飾作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裝,可謂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徵著蘇麗珍高貴的個性特點,她一直對自己、對周慕雲說「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表現了她心中高貴的個性特點。而且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在一定意義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傳統思想的象徵。正是由於蘇麗珍的「高貴」個性,以及受到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使她無法克服自我、沖破道德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真愛。這就是成就了他們「無言的愛情」的主要原因。
《花樣年華》中出現了四次的蘇麗珍的一雙綉花拖鞋,在影片中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房東的突然回來,蘇麗珍被控在周慕雲家裡,為了避嫌,她穿著周妻的皮鞋假裝成剛下班回家,於是就把他的綉花拖鞋留在了周慕雲的家裡。周慕雲一直把這雙綉花拖鞋珍藏,就連離開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帶著這雙鞋。這就為賦予這雙綉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徵著周慕雲對蘇麗珍純潔而真摯的愛,是二人之間美好愛情的象徵。後來,蘇麗珍去了一次周慕雲在新加坡住所,她並沒有見周慕雲,在周的房間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臨走時她悄悄的帶走了那雙綉花拖鞋……刻畫出了她對自己和周之間沒有結果的愛情的無奈心理。周慕雲在屋內到處亂翻,卻再也沒有找到這雙綉花拖鞋,它永遠的消失了。綉花拖鞋的消失,是他們之間愛情永遠不會有結果的象徵。
二、敘述形式上的簡潔對主題的強化作用。
「電影天生是一個故事的敘述著,或者說電影就是因敘事而存在的」[5]。電影和小說一樣,人物與情節是一部電影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一般情況下曲折的故事情節和豐富的人物形象最能吸引觀眾。而在《花樣年華》中 ,王家衛卻以高度簡化的情節和高度省略的人物以及極其精煉的人物對白來敘述故事,風格有點像法國新浪潮電影中淡化情節、淡化人物性格等的敘述特點。這種敘述形式所帶來的效果就是,整部影片簡潔精練,起到突出主題的作用,使人感到影片在敘述過程中沒有一絲多餘的成分,每一個細節都與主題有著緊密的關系。
(一)高度簡化的情節。
《花樣年華》的情節是非常簡單的,從開始到結尾,沒有絲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節的高度簡化使得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顯得非常的整潔、干凈,沒有贅余。如從蘇麗珍、周慕雲租房到他們搬家的情節過渡。租房的畫面之後緊接著就出現了搬家的畫面,中間沒有任何其它的情節。而且在周慕雲去找房子租的時候,孫太太告訴他「真對不起,房子已經租給剛才那位太太了」告訴他隔壁有空房讓他去看看,然後就出現了兩人搬家的畫面。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過渡極度簡潔、緊密。這樣快捷的過渡雖然有時候可能會給觀眾對劇情的理解帶來一定的難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細體味,就會發現這種過渡對影片主題的表現效果是非常顯著的,能夠有力的強化、突出主題。猶如中國的唐詩宋詞,語言簡潔但意境深遠。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簡化了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是「怎樣開始的」,高度簡化了除主線以外的其他情節和內容。所有的情節和鏡頭都緊緊地圍繞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變化而進行,直奔主題。影片中周慕雲發覺自己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發生了婚外情、蘇麗珍也覺察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發生了婚外情後,二人心理都很難受,不願面對事實。這時影片的場景突然從公寓切換到了咖啡館,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館的場面突然的出現。他們在咖啡館里想要知道「他們是怎樣開始的」?緊接著畫面又一下轉到了在狹長的街道上,二人模擬周妻和蘇夫之間的戀情是怎樣開始的,是誰先主動的?從公寓到咖啡館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擬畫面,情節跳動的跳躍性很強。再如周慕雲在賓館的客房裡寫小說,蘇麗珍去看他,銀幕上蘇麗珍上樓的畫面剛剛結束,就出現了二人在門口告別的畫面,省略了蘇麗珍進入房間後的內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過渡性的情節,只保留了最能表現主題的主要情節,強有力的突出了主題。這種對情節的簡化造成了情節與情節之間的空白 ,也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使人不斷地在回味影片所要傳達的思想意圖。
而且這種對情節的簡化在無形中強化了對影片中人物飄忽不定、復雜微妙、難以捉摸的內心情態的變化的表現力,使得這部電影具有很強的抒情性質。在影片中,每一個鏡頭、每一幅畫面和每一個細節包括音樂、色彩等都能都流露著對情感的抒發,表現著人物心理的復雜、矛盾、微妙的變化。 周慕雲臨走前的一個晚上和蘇麗珍在一條昏暗寂靜的街道上見面,周說「我知道你是不會離開你先生的」,蘇麗珍伏在周的肩頭哭泣,之後是他們坐在汽車里離去的畫面,蘇在車里說「今晚我不想回家」,並沒有交代他們去哪裡、干什麼。只是接著出現的是一面掛鍾的鏡頭,畫外是周慕雲的聲音「是我,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給我一起走?」。然後出現的是周、蘇在不同的地方聽著蘇的丈夫為蘇麗珍在收音機里點播的周旋的《花樣的年華》二人神情黯然。這一系列的情節快速轉換,很直觀明了刻畫出了男女主人公內心的遺憾、無奈、傷感、失落的復雜心理和微妙的變化過程。捨去次要的,緊抓主要的,突出強調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過程,增加了影片的表現力,使觀眾能緊緊抓住影片的主旋律。
(二)高度省略的人物。
在《花樣年華》中,除了在情節上的簡化之外還有對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幾個與主題關系緊密的人物,幾乎沒有其它閑雜人物的出現。就連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也沒有實際出現,只是出現了幾次背影和聲音。有人把王家衛的這種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實就整個影片中出現的人物來看,應該用「人物的省略」更為恰當。就整部影片來看,出現的能夠看得清面目、有台詞的人物只有十個,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話台詞的搬運工、新加坡房東,就連房東顧太太也只出現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詞。房東孫太太家就只出現了孫太太和傭人兩個人物,孫先生、孫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沒有出現。並不是說孫太太家裡就只有孫太太一個人,從「王媽,開飯吧、三哥他們都餓了」一句話中可以判斷出他們家還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並沒有出現。此外影片中還省略了何老闆的情人和太太、顧先生一家人、還有周慕雲工作的報社的其他同事、蘇麗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導演設計如此多的人物沒有出現,已經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實際上應該是對人物的省略。
這種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強了對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內心情感的發展,使故事的發展緊緊圍繞著周、蘇二人,無疑對突出表現主人公之間的心理變化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強化了影片的主旨。
(三)高度簡練的人物語言。
對白是電影聲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幫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緒,提供事件發展線索的作用」〔6〕。《花樣年華》中人物的台詞非常地簡練,人物的對白往往只有簡短的一句話甚至幾個字。如周慕雲和何蘇麗珍見完最後一面坐在計程車內離去時影片只出現了蘇麗珍的一句話「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雲即將要去新加坡時給蘇麗珍打電話,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來表現他內心希望和蘇麗珍在一起的心理。周慕雲的這句話之後,是周慕雲所住的賓館房間以及周站在窗前痛苦等待,然後靜靜離開的情節,接著是蘇麗珍匆匆的下樓梯的鏡頭、床上默默坐著的鏡頭,很長一段時間後出現了一句話「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一起走?」從周慕雲說那句話到蘇麗珍說這句話的過程中沒有其他的人物對白,只有背景音樂。短短的兩句話使觀眾體會到了他們兩個人一個在痛苦的抉擇,一個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態。再如,周慕雲的妻子在給蘇麗珍的丈夫打電話時,也只有簡短的兩句話「你到底給你老婆說了沒有?以後不要給我打電話了。」而且沒有出現蘇麗珍丈夫的聲音。只這么簡單的兩句話,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兩個婚外戀者的人物情態。簡潔精煉的人物語言,是這部影片一個特點,有時候簡簡單單幾個字、幾句話就把影片想要表達的內容貼切表達出來的,話語雖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蘊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滿抒情意味。
影片運用高度省略的藝術手法,簡化了情節、簡化了語言、省略了人物,為觀眾留下了大量的想像空間。取雜留精,使得主題更加突出、鮮明。
三 、平緩均衡的節奏,使影片主題更具抒情意味。
「電影,既是一部善於講故事的機器,又是一支抒情言志的彩筆」[7]《花樣年華》雖然情節的過渡很簡潔,但是整部影片在敘事節奏上顯得很均衡,令影片具有很強的抒情意味。觀眾就像坐在一輛勻速而平緩行駛的列車上,一路觀賞優美的風景一樣,在觀賞的過程中引起了一系列感想和思考。從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搬進同一座公寓到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再到他們之間發生感情然後到男主人公的離開,這一系列的情節推進都是同一個節奏,從開始到結尾沒有任何起伏。正是由於這種平緩的敘事節奏,使影片有充分的時間去刻畫細節,更好的表現主人公豐富而復雜的心理,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同時給觀眾留下想像、思考的時間。
而影片中人物的動作和主題音樂的協調是十分的完美。在主題音樂舒緩的三拍子節奏下蘇麗珍獨自拎著飯盒出去買飯時走路的動作,周慕雲在小攤上吃混沌時的面部動作、坐在辦公室邊抽煙邊寫稿的動作等等,每當主題音樂響起時,人物的動作和著音樂「啪——噠——噠」三拍子緩慢節奏運動著,如同一位舞蹈家在音樂中翩翩起舞一樣優雅、合拍,令人陶醉。王家衛用慢鏡頭的手段把人物的動作和電影的主題音樂完美結合,動作與音樂完全一致的節奏。強烈的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聽著主題音樂看著蘇麗珍在昏暗狹長的樓道里緩慢行走的動作,我們不能不體會到她內心的寂寞與壓抑。看到周慕雲默默離開賓館房間的一系列動作,我們無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心中的痛苦與無奈。還有二人在賓館的房間里一起寫小說的慢鏡頭,也在主題音樂的旋律下以舒緩的節奏呈現,展現了二人在一起度過的那段令人留戀的美好時光。導演把這些動作用慢鏡頭拍攝下來配合音樂的旋律放出來,舒緩的節奏感很強。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在平緩的節奏下,我們感受到了影片所要抒發的感情思想、感受到了二人由寂寞到相愛再到離去的愛情過程,到底是對是錯,已經說不清楚了。
《花樣年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塑造了一個新穎脫俗、豐富多義而又含蓄蘊藉的主題。表現了「那個時代」、表現了道德與情感的矛盾、表現了六十年代殖民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沖突、表現了人性的復雜微妙。周蘇二人想「愛」 而又不去「愛」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社會、道德之間復雜的關系,給人一種淡淡的遺憾和無奈。王家衛沒有把影片所要表現的內容僅僅定位在男女愛情上,而是通過一系列獨特的表現手法為其添加時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內涵,這正是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
④ 為什麼《花樣年華》能成為經典裡面的三觀正嗎
《花樣年華》是2000年王家衛導演的電影。好的劇本、深入人心的台詞、導演對這部劇本的精心詮釋,以及演員出色的表演,都是這部劇成為經典的原因。影片由於對於婚外情的浪漫描寫受到一部分觀眾對於影片三觀的質疑,但我們可以從男女主婚外情產生的原因以及兩人的態度看出它並不是一部三觀不正的電影。
《花樣年華》這部關於婚外情的電影之所以能成為經典,除了技巧性的因素,還有對於婚外情這一特殊的愛情類型導演並沒有一昧地刻畫它的浪漫色彩,而是表明了這樣的愛情會傷害伴侶,很多時候往往會成為遺憾。沒有違背主流道德觀,在浪漫和現實中張弛有度,也是影片成為經典的重要原因。
⑤ 花樣年華電影解析
評論《花樣年華》本應是至少一年以前的事,之所以現在才決定寫一篇關於《花樣年華》的文章,是因為一直以來,我沒有任何信心將我的觀點令人信服地表達出來,尤其是以純文字的方式來表達。即使是我邊看電影邊向朋友解釋,也僅有很少的朋友同意我的觀點。所以我費了點兒心思,加了幾幅插圖,希望能說得盡量清楚一點。但即便如此,我也沒有指望哪怕是任何一位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同意我的觀點,我不期待得到任何人的認同。 因為王家衛影迷也看不懂的他的電影。
看過不下十篇關於《花樣年華》的影評了,大家談論它的懷舊,談論它的音樂,談論它的攝影,談論張曼玉的旗袍,談論梁朝偉的影帝頭銜,談論王家衛……唯獨沒有人談論過《花樣年華》的情節,至少沒有人深入談論過。當然大家都明白這是一個關於婚外戀的故事,但是故事情節的脈絡卻沒有人詳細討論過,這對一部電影來說是很悲哀的,畢竟情節是一部電影最基本的元素。但王家衛的電影太特殊了,很多非王家衛影迷認為王家衛電影根本無情節可言,而王家衛影迷是以能看懂王家衛電影的情節為傲的。而《花樣年華》呢,它的電影語言太過豐富和簡練了,以至於連絕大多數王家衛影迷在面對它時也顯得不知所措。《花樣年華》是遭到絕大多數王家衛影迷唾棄的,「看不懂」不能不說是原因之一。所以這是一部王家衛影迷也看不懂的王家衛電影。當然,對大部分人來說,看不懂也無所謂,體會體會感情也就可以了,但是我敢說,如果你沒有看懂《花樣年華》的情節,那你就無法真正體會它所表達的感情。
其實《花樣年華》的情節並不復雜,造成它如此晦澀的原因大概有這三點:
第一個原因,王家衛。《花樣年華》是一部由梁朝偉的表情來推動情節發展的電影!這樣的電影也許是前無古人的。很難想像梁朝偉的幾個眼神就構成了影片情節的支架!而這當然是王家衛的構思。很多人對梁朝偉得到戛納影帝感到很不屑,說他憑本色演出就拿了個影帝,或者說這個影帝頭銜是戛納評委補償給他的,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很遺憾??你根本沒有看懂梁朝偉在《花樣年華》里演什麼。如果你願意再看一遍《花樣年華》的話,我建議你什麼都別管,注意看梁朝偉的表情就行了。更絕妙的是,《花樣年華》的不少重要情節都是在那幾段MTV式的場景中交代的。恐怕這幾個場景出現時大部分觀眾都趁機打個盹或是陶醉在美妙的配樂中,而無暇去理會銀幕上男女主人公的一舉一動了。梁朝偉的表演是《花樣年華》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個原因,「剪刀手」張叔平。《花樣年華》的鏡頭已經到了少一個鏡頭則太少的地步了,張叔平在《花樣年華》里除了把能穿上的旗袍都穿在張曼玉的身上外,還把所有能剪的鏡頭都剪掉了。
舉個例子,周慕雲約蘇麗珍吃飯,只有兩個鏡頭,王媽接電話,在餐廳見面。中間沒有任何過渡。
如果換成一般的導演和剪接,這可能需要以下這組鏡頭才能把這件事交代清楚:鈴響,王媽接電話叫蘇麗珍接電話、蘇麗珍接電話並與周慕雲通電話、前往餐廳見面。還有個例子,蘇麗珍去周慕雲家借報紙,聊起武俠小說: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希望這個電影給你帶來啟示,也希望你的花樣年華像花一樣綻放,生活多姿多彩。
⑥ 如何評價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是個精緻的藝術品,很多回我都想觸摸它,但又不敢,因為實在太過精緻。精緻到你看一輩子,大約都不會厭煩,都會有新的認識和發現。王家衛大約是一個優秀的社會學家,他把人際社交,人的心理看得有點透徹。我認為《花樣年華》在影壇的地位會越來越高,大約很難有第二部藝術電影取代它的位置,能夠把愛情將得如此迷人,是影片中有諸多細節,每一個細節都讓人驚奇和迷人。時間的表達,蒙太奇的組接,甚至服侍,甚至聲音,太多了,《花樣年華》大約可以用一本專著去解讀,也真的需要一本解讀這部電影的書。這篇文章,筆者想分享的是一個細分的主題:禁忌之愛。
《花樣年華》實在太多精妙,遺憾的是我自己學識太過淺薄,不能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整理得非常系統,分享給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多讀書吧!真心的希望中國電影可以更多地出現這樣的好片。
⑦ 《花樣年華》電影解析是怎麼樣的
《花樣年華》作為經典華語文藝影片,劇情簡單卻晦澀難懂。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重視情緒的傳遞,往往「看的不是劇情,而是情緒;講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性。」由於兩位主演極具魅力,許多人容易被張曼玉的婀娜旗袍或是梁朝偉的憂郁氣質吸引,而忽略了電影本身傳遞的信息以及劇情的內容
而《花樣年華》這部戲究竟傳遞了多少種情緒?落寞、孤寂、虛偽、嫉妒、曖昧、痛苦、內疚、懺悔或許每個人感受的都不同。
關於《花樣年華》究竟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一直以來影迷和影評人各有認知。有人認為這只是一部反映現實生活中婚外情的場景,講述了一段「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
但也有人深入剖析影片內涵,認為這其實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講述的是周慕雲在得知妻子與鄰居出軌後,故意接近引誘鄰居太太蘇麗珍,以滿足自己的報復心理,但最終有所懺悔而選擇離開。
王家衛說,《花樣年華》是部採用了驚悚片手法拍攝的懸疑片。 梁朝偉則笑言把姦夫淫婦的故事拍出了郎才女貌的感覺。一部婚外情電影卻成為世紀經典之作,或許只有王家衛、梁朝偉、張曼玉的三人組合能夠做到。
基本信息
《花樣年華》是由王家衛執導,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愛情片,於2000年9月29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該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2000年,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2009年,該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
2019年9月,該片被英國《衛報》評選「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名 。
2020年2月19日消息,電影將推出4K修復版,並將在第7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經典」單元進行全球首映,以紀念《花樣年華》上映20周年。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花樣年華
⑧ 花樣年華電影解析
花樣年華是由梁朝偉與張曼玉主演的電影,講述了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欲說還休,充滿曖昧的感情故事。
周慕雲與蘇麗珍本不該有愛情,但是因為兩人婚姻中的另一半在一起做出了令人生惡的出軌之事。所以,這也讓周慕雲與蘇麗珍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他們成為了兩個同病相憐之人,為了報復也好,為了體驗也罷,在互通心意之下,他們卻漸漸產生了莫名其妙的感情。
周慕雲在報社工作,而蘇麗珍是公司的秘書,他們都是有知識有文化之人。對於出軌之事本就憤慨,然而因為兩人經常有機會見面和溝通,所以也產生了感情。但是,對於這種感情他們始終在有意的控制,也因此兩人之間既曖昧又說不清,若即若離的戀情也讓人糾結。
故事的結局,兩人最終也沒能在一起。周慕雲離開故地之後,再次回來卻陰差陽錯的與蘇麗珍錯過,這是兩人一生的遺憾,也是觀影人的遺憾。不過,獨留那一份曾經的美好也不錯。
⑨ 電影《花樣年華》的音樂分析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是一位非常具有特色的導演,他的作品雖不多,但個個堪稱經典。王家衛對音樂的感知極其敏銳,對音樂在電影中運用尺度的拿捏也十分到位,並且擅長利用音樂元素渲染氛圍、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電影音樂的巧妙運用已成為王家衛的電影作品的重要風格,也是對其作品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王家衛電影音樂整體風格
音樂在王家衛的作品中已經超越了附屬於電影的地位,成為電影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擅長利用音樂元素渲染氛圍、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王家衛電影音樂的整體風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形式多,數量大,偏愛使用環境音樂。
王家衛電影作品中幾乎包含了流行樂、搖滾、爵士、華爾茲、戲劇、歌劇等各種音樂形式,每種形式、各個地域、不同年代的音樂都能夠被王家衛放進電影中,並發揮它們獨特的作用和效果。
音樂數量之大在王家衛電影中的表現也十分明顯。如影片《重慶森林》中各種音樂累計時長達48分鍾,超過整部電影時長的一半。《東邪西毒》中的17首曲子也佔到整部影片近50%的長度。
王家衛作品中還偏愛使用環境音樂。無論人物角色獨處在家,或是在快餐店、酒吧、舞廳,都會有相應的環境音樂相伴,以此營造特定氛圍,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
二、電影《花樣年華》中的音樂分析
影片《花樣年華》是由梁朝偉和張曼玉主演的一個關於婚外戀的故事。該片故事情節較為簡單,沒有太多的曲折懸念,卻斬獲多項國際大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男主角梁朝偉也憑該片榮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影片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但其中獨具匠心的配樂,是該片獲得的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借來”的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是一部電影中最具代表意義的音樂,是影片主題的音樂表現形式。電影《花樣年華》的主題音樂是借用日本導演鈴木清順的《夢二》中的插曲Yume jis Thene,該曲出自在亞洲電影配樂領域中久負盛名的日本作曲家梅林茂之手。這首曲子在影片中共出現7次,貫穿了男女主角的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的全過程,也是給觀眾留下印象最深的插曲。
Yumejis Theme是一首以g小調作為主曲調的大提琴協奏曲,曲子中大提琴的撥弦音強勁有力,極富節奏感和律動性,和圓舞曲柔美圓潤的節奏相互交映,使得整首曲子的旋律更顯復雜多變,神秘優雅,營造出一種蔓延整部電影的誘惑和曖昧的氛圍。
陳太太和周先生成為隔壁鄰居之後,在房東的麻將桌上不期相遇,這時他們只是普通的鄰居。當身著旗袍搖曳多姿的張曼玉和帥氣優雅的梁朝偉在麻將桌邊擦肩而過時,導演採用了慢鏡頭的方式,並配上這首充滿了曖昧情調的曲子,暗示了兩人之間將要發生的感情糾葛。一段時間之後,男女主角已經比較熟悉,愛人經常不在家,他們都喜歡在樓下的面攤吃飯,陳太太買過飯回去的時候,就和下樓吃飯的周先生在樓梯口相遇,此時,音樂再次響起,畫面依然變慢,並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表現了他們在相愛前雖有交集卻互相平行的生活。音樂第三次出現依然是在狹窄的樓梯口,依然是在來回面攤的途中,這時他們都已經發現了愛人出軌的痕跡,卻礙於他們自身性格和骨子裡傳統文化的約束,都沒有勇氣打破身份的界限,但彼此已經心照不宣。
在確定自己的伴侶已經出軌之後,在憂郁的音樂聲中,兩個人都露出了寂寞和無奈。在他們尋找自己的配偶開始婚外戀情的原因時,兩人的關系迅速發展,變得越來越親密無間,並且發現了共同的武俠小說情結,就經常在一起研究武俠小說,這段時間也是他們在一起最快樂的時光。房東的流言飛語又讓陳太太對於和周先生的交往開始變得謹慎,刻意躲避著他。直至他們互相表白心跡之後,陳太太忍不住趴在周先生的肩膀上失聲痛哭。最後,當世事變遷,花樣的年華已經悄然流逝,緩慢而悠長的主題音樂再次響起,依然採用慢鏡頭的方式,音樂和畫面高度吻合,表現出當時間如流水般從指尖淌過,曾經的真摯情感卻依然在心底揮之不去,不免讓人欷歔感嘆、滿心傷懷。
這首主題音樂貫穿於故事開始、發展、高潮、結尾的全過程,成為男女主角愛情發展的最好見證,也細膩真實地展現出男女主人公心理的微妙變化,渲染出曖昧憂郁的氛圍,推動著故事情節的連貫性發展。在談到為何要“借用”這首《夢二的主旋律》作為電影的主題音樂時,導演王家衛說:“我一聽到《夢二的主旋律》這首曲子,就覺得它無論是在節奏上還是旋律上,都和影片《花樣年華》十分搭配。因為這首曲子是個華爾茲的旋律,是周而復始的迴旋曲,需要男女雙方的互動,和電影中張曼玉和梁朝偉間的互動關系恰好吻合。”正是這首“借來”的主題曲,完美詮釋了電影的主題,與影片的內容韻味、男女主角的表演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對電影的主旨和內涵起到了重要的升華作用。
(二)老歌《花樣的年華》
在電影的結尾,男女主人公隔著一道牆各自獨坐,收音機里傳來周旋的老歌《花樣的年華》: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冰雪樣的聰明,美麗的生活,多情的眷屬……在優美柔情的歌聲中,本就深陷懷情思舊情緒中男女主人公更加心事重重。電影鏡頭在二人之間緩慢來回平移,表現出他們在情感和社會的雙重壓抑下的苦惱和矛盾。當花樣的年華悄悄溜走之後,只能選擇將彼此的感情放在心底,保留著那份美好的回憶。
歌曲《花樣的年華》是1946年歌手周璇在其主演的電影《長相思》中所唱的一首插曲。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周璇扮演的李湘梅在戰爭中和自己的丈夫失去了聯系,被迫淪為一名舞女,受盡了生活的折磨。在李湘梅一次生日時,非常感觸,唱了這首《花樣的年華》,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美滿家庭、和諧社會的嚮往和對愛情的追憶。《花樣的年華》這首歌曲在電影《花樣年華》的結尾出現,主要作用有兩個。首先,我們不難發現,電影“花樣年華”的名稱就是來自於周旋的這首歌曲名,說明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就是對年輕時經歷的單純美好愛情的追憶,和歌曲《花樣的年華》的主題和意義非常契合。在講述完了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之後,將這首曲子放在電影的結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揭示了電影的主題,引起觀眾對青春年華的思考和對如煙往事的回憶。第二,歌曲在電影中的出現採取了有源音樂的形式。所謂“有源音樂”,是指觀眾既能夠聽到音樂,又能看到音樂的來源(如該片中的收音機),是敘事體內音樂的一種。這首曲子以有源音樂的方式出現,使得主題的揭示更具有寫實性,能夠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引起強烈的共鳴,也是對電影情節畫面和人物內心世界更為真實完整的表現。
(三)《花樣年華》中的戲劇音樂
影片《花樣年華》中還用了京劇《桑園寄子》、粵劇《紅娘會張生》、粵劇《情探》、評彈《妝台報喜》等戲劇音樂元素。筆者認為,導演選取戲劇音樂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影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那時收音機中經常播放的京劇、粵劇等戲劇音樂廣受歡迎,因此,戲劇音樂形式的選用是那個時代社會文化的寫照;另一方面,電影主題涉及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和傳統文化束縛之間的矛盾,運用戲劇等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也暗示著傳統文化在普通群眾中的根基還是很深厚,短期內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有很大困難,這也是造成男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最重要原因。
電影中雖然幾次出現了戲劇元素,但是戲劇音樂的聲音在片中被壓得很低,斷斷續續,似有似無。這樣既做到了不喧賓奪主,使視覺畫面處於主體地位,又准確反映出傳統文化思想已經式微的時代背景,突破傳統思想的約束,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的文化土壤已若隱若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影片中張曼玉的丈夫和梁朝偉妻子的出軌行為也有一定的社會文化基礎。
(四)拉丁情歌和《愛的心境》
善於在影片中運用外國音樂元素,是王家衛電影的一大特色。影片《花樣年華》中的外國音樂主要有:黑人歌手納京高的三首拉丁情歌和作曲家邁克爾·加拉索的《愛的心境》。
三首拉丁情歌都具有很強烈的感染力,加上納京高極富磁性又略帶沙啞的嗓音演唱,為影片營造出一種既浪漫感人又憂郁傷感的基調,反映出男女主人公在愛情和傳統道德之間苦苦掙扎、欲罷不能、矛盾無助的心理。觀眾即使聽不懂曲子的葡萄牙語歌詞,也很容易跟隨著音樂的節奏進入一種無限傷感的失語狀態。當音樂聲隨著主人公一句“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的愛情表白響起,巨大的蒼涼和悵惘情緒侵佔了每一位觀眾的思緒,使他們在音樂的旋律和動人的情節中徹底沉陷。
《愛的心境》是邁克爾·加拉索專為該片創作的曲子。電影的結尾,周先生在吳哥窟的牆洞中藏下了心中的秘密,並用一撮小草塞住了牆洞口,為他們的這段愛情故事畫上了句號。整個過程都回盪著《愛的心境》的音樂,簡單的撥弦伴奏和大提琴低沉的聲音,正是主人公在經歷了這場刻骨銘心愛情之後內心情感的傾訴和表達。觀眾在這曲音樂的旋律中看著男主人公以這種獨特的方式結束自己的這段愛情,不禁為他們感到傷感和嘆息。
三、音樂之外的啟迪
通過對影片《花樣年華》中音樂風格的詳細分析,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導演對樂曲獨具匠心的選擇和運用在影片中達到的絕妙效果,也讓我們更深刻認識了“王家衛式”的電影美學。這里的電影音樂,除了應用在影片中實現某種特定的藝術效果,還給我們帶來了音樂之外的一些啟迪。
首先,影片《花樣年華》的成功,離不開音樂元素的有效使用,更離不開畫面、情節、色彩等多種元素的有機配合。我們可以再次感受到,電影作為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形式,要想獲得成功,需要在製作過程中把握好每種元素的作用,充分發揮每種元素的作用和意義,共同為電影主題的闡述服務。
其次,縱觀電影《花樣年華》中的音樂,無論是“借來”的主題音樂,還是其他音樂,都實現了音樂與視覺畫面的完美組合,都是導演對現代都市人群內心精神世界敏銳捕捉後的精確再現。讓我們通過這么一個簡單哀傷的故事,重新窺視到受多元文化沖擊的香港,都市人群面臨的情感失落、精神困頓和歷史迷茫的“病態”現象,帶給我們對歷史和人生更深層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