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海上鋼琴師心理分析

電影海上鋼琴師心理分析

發布時間:2022-09-24 08:31:38

㈠ 我急需《海上鋼琴師>的影評!最好是用心理學原理分析的!謝謝了!

版權屬於作者老妓,並受法律保護。

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
為這樣的片子寫字兒總讓我糾結。寫還是不寫,這是個問題。像這樣幾乎被舉世擁戴的電影,你說一萬句好話也只是它的榮耀的一毛,你再怎麼唱贊歌也會淹沒在齊聲大合唱中。作為以追求特立獨行為畢生事業的裝B犯,對幾乎每一個人都喜歡的東西歌功頌德,這也太有損我的范兒了。

可誰又能管住自己的進出口呢?李白看到崔顥的先下手為強,雖然心中一涼,還是忍不住要唧唧歪歪幾句。我看過那麼多關於1900的影評,心中一涼二涼三涼,還是忍不住拋磚追玉。

三年前我看完這片子後腹中隆隆作響,忍了又忍終於一屁未放,三年後我不小心把它又看了一遍,感覺可以撲哧一下,因為有了新的感觸。關於盡頭,關於陸地海洋,這些我都不想說。我只想說說1900這個人。

眾人叫他天才。眾人為他瘋狂。1900從擁有這個不平凡的名字起,就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人。目光、掌聲和榮耀,平凡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天才的1900就像空氣一樣稀鬆平常。
但是目光、掌聲和榮耀並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長久。電影里有一個鏡頭讓我特別難受:人們圍繞在1900身邊為音樂起舞的時候,有人看見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鳥獸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榮耀也挽救不了孤獨,此刻他非天才,是個可憐的被遺棄者。

天才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異類。而再體面的異類都不會被人真正地愛。那些為1900的琴聲瞠目結舌的人,在琴聲終結的時候,他們也就咂巴著嘴散去。1900這樣的天才更像是個寵物。人們會喜歡它、呵護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馬路中間迎面馳來飛車,誰也不會撲過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 答案補充 大概只有小號手是願意聆聽1900的內心而非琴聲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獨立。我看到有人說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會把1900敲昏然後拖下船。我想這樣的想法也就註定他成不了那個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們較真一點,假設小號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將怎樣延伸?我們都知道,落魄的小號手沒有能力去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個琴鍵和盡頭。1900將無可避免被磨去稜角和平庸,落入紅塵變成一個凡人。

活著,還是活得安心。這也是個問題。凡人的選擇是無論如何先活下去再說,"活著"這件事情本身比什麼都重要。而天才則把心靈的舒適看得更重,生死則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卻情願玉碎。每一種人都獲得了他最看重的東西,說起來誰也不比誰虧。 答案補充 其實我不太樂意用天才這個詞兒來定義1900。天才已經被用濫了。我更願意說1900是個ET。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想表達就開口說話。這是人類的方式。但是1900不屬於人類范疇。他的手指是他的發聲器官,連著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體機能是人類的,他的感知和內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ET。

小時候看哲學入門讀物《蘇菲的世界》,哲學老師說,你是否想過自己或許是個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會停下腳步,審視自己然後想:"我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我是一個神秘的生物。"——我並不理解。我看著每一個人都有兩個眼睛一張嘴,我無法理解這一模一樣的人怎麼會是不同星球的物種。

直到後來我發現人的內心比海還深,發現一個人和一個人的差異比天和地的相錯都大。我才漸漸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ET,至少都曾經是ET。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如此千差萬別,就像從宇宙的各個角落聚集到這個星球。我們透過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們吃奶頭的力度,我們尿褲子的姿勢,都如此獨立如此百花齊放。 答案補充 我們曾經都很與眾不同,鮮活跳躍。但是後來,我們被教育,被糾偏,被放入軌道。於是我們從一個個ET變成一群地球人。我們鮮活的面容淹沒在人群之中變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無分別。只有那些因緣巧合的,比如1900,僥幸(或者說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獨立和ET本色,成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異類。



我們丟了個性卻換來了共鳴。我們藉助藝術尋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著眼淚互相慰藉,或者說,互相平衡(原來有人比我還慘啊,這下心裡舒坦多了)。而被稱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憂郁地注視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種。用他們ET的本能將那些交叉部分,提煉、放大、直抵內心。那些永遠無法交叉的部分,則作為孤獨的源頭,令他們永遠無法融入人群。他們只有躲在自己的輪船里,躲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孤獨地活著,然後死去。 答案補充 差異導致孤獨。葆存了差異性的ET在承受異樣目光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孤獨,遠超出凡人的孤獨。凡人們如我們雖然也還都殘留一些差異,但大致面貌八九不離十。我們失戀了後覺得痛苦比誰的都大,我們擁抱心愛的人自認比誰都幸福。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每個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沒什麼區別。我們在不斷重復,千篇一律。

㈡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主角有著怎樣的心理變化

《海上鋼琴師》被影迷們成為「人生聖經」。本片中所講述的主人公「1900」作為一個從小就在船上出生的人,從影片的開始到結束,始終都沒能從船上走下去。他從小被親生父母所丟棄在船上,被船上一位燒煤的工人撿到,把他撫養長大。他在船上很調皮,船長非常討厭他,但是船上的每一位職工都對他非常好。還在孩童時期,就像其他的孩子一樣,他也對陌生的東西很陌生。所以他在船上生活的很愉快,這是他的初期心理,對於在海上漂泊的生活十分滿足。

㈢ 《海上鋼琴師》想表達什麼

《海上鋼琴師》想表達的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情感。他們都是偉大的人,純粹的人,有品味的人,但這個社會終究是那麼的現實和無情,他們抱著「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態度,慷慨赴死,義無反顧。

我們在惋惜的同時,也不能不喚起我們人性中那種最純粹的情感,雖然是那麼的簡單,卻又那麼的珍貴,對大多數人來說遙不可及。

影片評價

《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傑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

《海上鋼琴師》的精神內核無疑是純真與自由:天賦秉異的1900就是這樣的象徵,他放盪不羈、不為世俗所動,只因演奏是他畢生所愛,他不必下船隻要一直沉浸在音樂中就得到了最純粹的快樂。

㈣ 電影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在我看來有兩種觀點,積極的是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信仰和堅守的故事,消極的則是關於懦弱和膽怯的故事。

也許是因為這部電影或許悲傷,許多人看電影時都希望會有一個happy ending,但很顯然這部電影並不是,所以我說服了我的內心,讓我自己更改了觀點,也就是說這是一部有關信仰和堅守的電影故事。男主角為了緬懷拯救自己的工人、為了堅守自己的鋼琴所以一次又一次地放棄回到陸地的機會。也許這個當時的歷史有很大的關系,在見識了一個又一個船客後,或許他對陸地的認識也局限於這些人的講述,在他看來,地面上並不代表自由和出名,更代表著人生的冷酷和限制,所以選擇留在船上就變成了一種堅守。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㈤ 電影《海上鋼琴師》帶給我們什麼人生哲理

一:要對未知充滿勇氣。劇中主角看似荒誕的一生,又不無充滿了哲學意味,電影中的台詞值得一再回味和細品。而最讓我感動的,莫過於結尾處,男主與摯友的那段對話。其中一句,「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眾人忙忙碌碌想要找尋更多的無限,以為伴隨無限的,會是至高無上的權力。殊不知,要創造無限,需要的正是有限的力量。

他從生到死一步都沒離開過輪船,他曾經有次機會離船,還沒腳到岸就停下了轉身便再次像船艙走去,他看不到自己想要的覺得岸上的一座座城市根本沒有他的音樂。他一定很快樂,自己可以用鋼琴譜出每個人的情緒與故事,和音樂融為了一體,雖然每次的一批批客流量只有兩千人但是他很享受這個世界。結局雖然不是美好的,但是他和音樂相伴的日子值了!

㈥ 《海上鋼琴師》電影影評及優秀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以下是我整理的《海上鋼琴師》電影影評及優秀 觀後感 ,歡迎閱讀分享。

更多「海上鋼琴師」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

電影海上鋼琴師簡介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精選6篇600字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體會範文5篇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感悟與啟發

電影《海上鋼琴師》1000字5篇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1

不知為什麼,他留給我的印象,始終是那個在風中形銷骨立的樣子。

不是穿著禮服演奏,不是坐在滾動的鋼琴前滑過大廳,不是那個站在廢墟當中仰頭看著他的朋友,談著關於兩只右臂的問題。

他其實孤獨的站在霧中,四周空無一物,他戴著帽子,穿馬夾,站在那裡,安靜的,憂傷的,讓心靈從他的眼睛裡流淌出來……

他望著你,但其實他看的並不是你,他朝你微笑,可那笑也不是為你,可是,他卻一瞬間就了解的你的所思所感。他哼著鋼琴,手放在那些並不存在的琴鍵上,那段關於你的樂章就從他的眼睛流淌出來…是的,就是他的眼睛貫穿始終的目光,一如他那樣久久的站立於濃霧之中,一如他的憂傷像霧一樣環繞在他的四周,一如他的孤獨像皎潔的珍珠一樣在夜裡發出光茫……

他註定了就是孤立於世的,給你執筆的權利,你也不會往他身上加一點點俗世的幸福,因為他已經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無法再被添加或刪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寶般無法被復制的遺憾,以及象牙般光潔無暇的純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細細梳理。

他還是走了,從一開始就被他目光註定的孤獨離去,在十九世紀的石板路上,在永遠無法消散的濃霧的包圍中,轉過他的目光,轉過他側臉留下的弧線,一步一步,沒有再留戀的,輕輕踏上雲端……

城市太大,沒有盡頭……他說。

我再也不去陸地了……他說...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2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後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作為這世上存在的一個人,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種各樣的稱號和身份。出生的時候父母為我們取了一生的代號即名字,我們要上戶口登記注冊,等到十八歲了要去辦理身份證;我們在學校是學生,工作了又要評職稱,我們被別人介紹時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當這些東西都被去除之後,我們還是我們嗎?我們還能找到自己嗎?1900是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於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資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跡,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他用什麼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於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可以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並對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可以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可以在音樂里去旅行,可以尋覓到自己的愛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擇的自由,但他面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後歸宿,對於個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裡,人生是一場悲劇。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悲劇,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悲劇。「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擇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後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復復地聽1900幫助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像著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著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可以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沖浪。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裡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擇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彷彿置身孤島,這時我那麼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麼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著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3

我猶記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幾上,反復回放1900留給他朋友的最後話語,然後一字一句地用黑筆摘抄在白紙上。

多年之後,那張從路邊攤上淘來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過程中遺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遠走他鄉。但是一直不曾忘記,1900最後留下的話語,眼神,是那樣堅毅,孤獨,而溫柔。始終會在心底出沒,帶來聲息。

為什麼不想離開大海呢。因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鍵盤,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太巨大了,是因為這樣嗎。

學習,工作,為人父母,然後老去,聽來彷彿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卻還是那樣長。

因而在漸行漸遠的曾經,心中有強烈的無處排解的情愫和孤獨的那時,我也曾在高樓上凝視遙遠的地面,想像自己縱身一跳,人生的樂章戛然而止。

然而終究不可能成為1900,因為我們的人生道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不同。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他只有水手給予的名字,一個年代,1900。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也開始愛,愛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後選擇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

後來我漸漸明白,1900代表著一種理想,代表著這個塵世中的多數人,註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嚮往的理想。矗立在那裡,自由,決絕,而悲傷。

我們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這個世界的意義在於「傳承」。就像一個游戲,每個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獲得的任務,卻是如何使這個游戲永遠存在。贍養父母,繁衍後代,諸多必須背負的責任令前行顯得緩慢而艱難。然而我們的人生對於整個游戲而言,存在的時間或許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暫,這個游戲的運行時間才會越長,才有可能,「永不結束」。

這樣一想會不會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奮斗的一生,其實不過一粒微塵,輕得彷彿隨時都會消失。

然而在閉上眼的那一瞬還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帶領他們的孩子在綠草地上放起風箏;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曾擁有良人在側,從此不再無枝可依;會不會含笑著想起更久遠的從前,父母曾令你無憂無慮,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緒,或許唯有感慨地大笑出聲,無奈地搖搖頭,道一句,那時真小。

會不會想起那些溫暖的片段,想起自己曾經的付出與所得,帶著回望的滄桑,感懷,和嶄新的希望。

我們為什麼不會像1900一樣,選擇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卻獲得永生的自由?

因為,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願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努力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

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為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於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那麼親愛,我是不是忘了告訴你,

從心生這個夢想的這一刻開始,

你就已經成為了最好的鋼琴手。

請一定要,繼續加油。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4

常常,你可以聽到一個北京人說,「我們」的故宮、國貿、天安門怎樣怎樣,聽到一個上海人說,「我們」的東方之珠、新天地、外灘怎樣怎樣,或者另一個城市的人自豪的講起「我們」的那麼廣闊的空間,彷彿一個城市都是他的世界。而實際上,我們往往捨不得在國貿的商場買一件衣服,捨不得在新天地吃一頓有品味的飯,在故宮、外灘也只是照照相,向親朋證明到過這些地方。而我們真實生活的空間還是那些正付著按揭的小屋、那快要被拆遷的胡同、弄堂。在這點上,我們或許沒有《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看的更加清楚,他一生生活在郵輪上,他不願離開一個讓他感到安定自由、無憂無慮的空間,他永遠沒有踏上陸地,開啟他的「遠大前程」,在我們看來,他是自閉的,但是,他也是最清醒的,在最後無比絢爛的死亡中,他走的孤獨而坦然。

1900來到這個世界就顯得孤獨,被輕生父母遺棄於郵輪,幸運的是被豪放而粗魯的鍋爐工丹尼收養,並給他起了個長而古怪的名字。於是,1900在這艘郵輪的傳奇 故事 開始了,他漸漸開始長大,漸漸開始觀察外面的世界,終於,一種叫音樂的東西觸動了他的心弦,一位叫鋼琴的淑女成為他的戀人。關於他究竟從哪裡學會了鋼琴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幾年內兩度成為孤兒的他終於獲得了他一生不會拋棄,也不會拋棄於他的音樂。此後,他伴隨著郵輪在世界游歷,他在頭等艙以調皮的表演施展著才華,在下等艙他以更天才的表演施放著能量,期間有外界的誘惑,有外界的挑釁,他都在一陣陣短暫的波瀾後重新紮根於他生長的這艘郵輪,哪怕一段隱約萌發的愛情也只是讓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掙扎更劇烈了些,他還是愛那船,還是愛那台鋼琴,或者更准確的說他還是對上岸後的世界感到恐懼。

在我們看來,1900是孤僻的,是自閉的,是需要「治療」的,就如他的好友邁克斯所做的一樣,一再勸說他去廣闊天地,或許在邁克斯眼中,在幫他灌制唱片的商人眼中,他們都是在幫助1900,都是在治療一顆孤獨的靈魂。1900似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宅男,只是他的宅子顯得更大些,但是大不過岸上的世界,或許其實他的宅子更小,只是鋼琴上的88個琴鍵,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而滿足。正如片子最後,他對邁克斯所說,「你知道琴上88個鍵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那才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願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擺在我面前的琴鍵有成千上萬,永遠也數不完的琴鍵」,「而在這個無限大的鍵盤上,你根本就無法去演奏」,「天呢,你沒有看見那些街道嗎?有上千條!你怎麼去選擇那一個?」。這幾句話充滿了哲理,我認為原著作者巴里科和電影導演托納多雷講述這樣一個夢幻的故事,不僅僅是為了製造一種很「文藝」的調調,而是闡述某種人生哲理。實際上,和1900對無限的恐懼相反,現代人正是在追逐著無限,我們貪大,貪全,貪廣,房子要住大的,哪怕被每月的房貸壓的生活質量下降;交際圈要交廣些,哪怕每天疲於奔命於並不讓自己愉快的應酬;旅遊要走遍世界,哪怕其實只是疲憊的趕著在一個又一個景點的人群中拍照;炒股也有「不漲到翻倍不痛快」,哪怕每天被指數折磨的大喜大悲。還是看看這個「宅男」1900,反觀自己,其實我們都是宅男,我們都是在自己營造的世界裡生活,我們總有個無形或有形的圈子,但是似乎「開疆擴土」是人的本能,我們總是希望這個世界更大些,更廣些。其實,並不是因為你走遍了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你的世界便擴展到了整個城市,哪怕真的這樣,你也只是有了個城市這樣一個更大的宅子。所以,1900不貪求太多,他一生都在一艘船上生活,這是有限的;但是他一生都有音樂相伴快樂的生活,這是無限的,快樂而自在的生活才是無限的。正如我們拚命拓展的交際網永遠是有限的,但是和其中幾個真正的知己在一起的快樂才是無限的。

1900在郵輪上有自己的快樂,也伴隨著一些悲傷,但是,快樂從來不是僅僅以空間的廣度來評判的,就如你有一筆錢,可以買大房子簡裝修,也可以買小房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精裝修(當然,精裝修的意義不是買一堆豪華傢俱的堆砌)。1900選擇在一個相對狹小的世界裡精心構築他的世界,安逸而愉快。而在我們看來,這樣的小小的快樂永遠是「有病」的,就如我們如果看到一個人沉溺於數學而廢寢忘食,會認為他是一個科學怪人,為他隨時可能的英年早逝而悲哀;如果看到一個人長期執著的在農村搞什麼社會試驗而履受挫折,會認為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他幹些「不實際」的事情而悲哀。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總是很自戀,常常看到他人沉浸於一些比較「獨特」的事物而不問世事而感到「悲哀」,而對他們表示不解和「同情」,特別當這些人甚至為之折壽或是如1900那樣「找死」後,更是如此。其實,生活方式本來沒有定義,其實想想,1900在一艘船上就活的那麼滋潤,一些人一天到晚在屋子裡悶頭看武俠小說、漫畫書就那麼快活,我們這些號稱精神健康,性格樂觀的人卻常常無名的不停嘮叨「真郁悶」,這時的我們是不是會突然感到一絲沮喪,而對宅男們有些羨慕,同時意識到,其實我們都不過是在自己的世界裡有喜有樂的宅男。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5

終於看完了《海上鋼琴師》。

1900把自己禁錮於自己的音樂中,也同時把自己禁錮於自己的世界裡——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所生活著的Virginian號豪華郵輪。

對於1900而言,音樂,是用來娛樂自己的——他永遠為了自己而彈奏著,永遠不讓自己的音樂和自己分離。

1900的存在很特別么?未必,他的生命因為沒有踏足過真實世界而顯得尤為純凈和清澈,甚至純凈和清澈得不能夠生活在這個真實的現實世界裡。最適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ian,一個漂浮在海上的烏托邦,一個能夠讓1900這樣純粹且單純的音樂聖徒棲息的地方。他不能,也不應該走進我們的世界,我們的世界對於1900而言,太骯臟,太復雜了。

究竟是1900把自己禁錮在狹小的空間里了,還是我們讓陸地桎梏了我們自身?城市裡有著成千的街道,我們迷失於其中,看不到天的盡頭,而大海以其廣博的胸襟,容忍並珍藏了1900這個特異的存在,也甚至是因為大海的廣博,1900看到了世界的盡頭。

影片中有兩個鏡頭很讓我感動,一個是因為其藝術性,另外一個則是單純的感動——對一個膜拜音樂的人發自內心的由衷感動。

當1900從甲板上緩緩走下舷梯時,攝影師並不像其他同類鏡頭的處理方式那樣,由近及遠的慢慢拉長景深,而讓作為主體的1900的身影在以龐大的Virginian號做背景的環境下,越變越小——這是一種真正的渺小。攝影師選擇了另外一種處理方式——幾乎是前無古人的處理方式——當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時,鏡頭以同樣的緩慢和凝重由遠及近,最後漸漸定格,轉而我們看到的是從舷梯後方的角度拍攝的1900沉重的腳步,以及透過舷梯的縫隙和1900雙腳展示給觀者的紛繁而凌亂的城市。而後,我們從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個別樣的城市——張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囂著自己的浮躁,揚揚自得的伸展著櫛比的高樓和煙囪。

很特別的表現手法,當影片行進到最後,Max問及1900為何不願意離開Virginian的那一瞬間,我們就不難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鍵太大,音樂無從而生;城市太大,我們無從而生……

而另一個鏡頭,在Virginian被炸毀的前一刻,忽然一雙手,乾枯的手,輕輕的擺放在觀者眼前,然後這雙手開始在空氣中彈奏,背景音樂是那首美妙的樂曲——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鋼琴的聲音,尤其是這樣以單音為主的簡單旋律,總是顯得特別的干凈和輕靈,彷彿是1900那顆安定的心一般,平緩的旋律傾瀉著柔情,不僅是對那個曾經出現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著鋼琴、膜拜著音樂時,心裡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還有一些細節化的東西。

影片的前半部流淌著明快和歡樂的音樂,而後半部則幾乎都是以那段1900唯一留在人間的那段短曲及其變奏——空靈短巧,細微孱弱得如同1900具備自閉潛質的心靈。

而影片另一個不得不說到的細節,一般的回憶錄式的影片在回憶部分總會製作成比較灰暗的色調,而在《海上鋼琴師》里則完全顛覆了這個傳統——我們所看到的Max的敘事時間里,影片呈現出一種陰暗的效果,彷彿是Max所生活著的戰時亂世所帶給Max以及和Max生活在共同的時代背景下的那些芸芸眾生的心理——陰冷、悲傷、困苦、頹廢。而當Max開始回憶過去和1900在維吉尼亞號上的生活時,影片的色調轉為鮮艷而明快的亮色。可是我們不難發現,從1900第一次也是此生可能僅有的一次邂逅愛情——無望無果的愛情起,原本海面的晴澈和湛藍被一種潮濕且傷感的連綿不絕的陰雨所替代了。那個姑娘出現的時候,舷窗外是霍然騰起迷霧的大海。而後,在Virginian的甲板上,大雨滂沱中,1900訥訥的看著那個被一襲黑衣和一把黑傘籠罩著的姑娘,張開嘴,妄圖說些什麼,繼而卻有無奈的閉上了嘴巴——用言談與人溝通,始終不如用音樂來得更流暢。即使雨停了,天氣卻依然繼續陰森著,於是1900隻得和那個不知名的姑娘在一偏陰霾和涌動的人流中道別。

另外關於以爵士樂作為影片的主體音樂類型。

爵士樂很奇妙的,居然可以一邊表現著別有憂愁暗恨生的情意,一邊又可以跳動出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嘲諷的音符。爵士樂的自由節奏全然破壞了過去那些傳統音樂的模式。如同1900自身一樣,以其的存在嘲諷著這個無聊的世界,同時卻又不得不為自己的出生黯然傷神不已。

總之,很值得一看,很值得品味——音樂,其實就只是表達我們自己的另一個方式而已,只不過1900比我們任何人都表現得更為極端。

記得,仔細的聆聽影片的配樂哦。

《海上鋼琴師》電影影評及優秀觀後感相關文章:

★ 《海上鋼琴師》電影影評及優秀觀後感5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以及電影影評5篇精選

★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精選5篇

★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及影評5篇

★ 海上鋼琴師電影優秀影評4篇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心得5篇

★ 《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後感心得優秀範文5篇

★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感悟5篇

★ 《海上鋼琴師》優秀觀後感心得精選

★ 海上鋼琴師人物分析優秀影評精選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㈦ 電影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是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孩子般的純真

影片開頭就是1900出生在船上,被人遺棄在頭等艙里,煤礦工人丹尼看到了並收養了他,丹尼教他識字,煤礦工人,廚房大媽大叔就連船長也在照顧他,1900再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一直保留著孩子般的純真善良。即便他在船上呆了幾十年,早已能夠洞察別人的心思,但是他還是做真實的自我,沒有因為這些慾望、貪婪、追名逐利而喪失了純真。

㈧ 心理理論分析《海上鋼琴師》

心裡悲觀不能用行業來框死,跟鋼琴師沒有直接關系,心裡問題是個人價值觀,社會觀的偏離,及個人生活作息遺傳都有可能。

㈨ 【影評】為夢想殉生――《海上鋼琴師》賞析

《海上鋼琴師》(又名《聲光伴我飛》)是義大利著名導演兼編劇的托納托雷時空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分別為《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名《真愛伴我行》)、《天堂電影院》(又名《星光伴我心》)。此三部最為人熟知的影片,無疑也代表了這位義大利寫實主義新銳導演的最高成就。

影片採用回述的方式講了一個名叫1900的鋼琴天才一生都在海上、從未踏上陸地的傳奇故事。整部影片在時空的交錯、場景的轉換以及鏡頭的銜接方面都處理得十分流暢自然,毫不突兀,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親歷其感。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當屬「鋼琴決斗」,下面將就這一部分探尋影片的視聽特徵。

「鋼琴決斗」時,導演別具匠心地將場景選在了富麗堂皇的舞池。這里,容納了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2000人。他們,有的趨炎附勢,有的人雲亦雲、沒有主見。這個承載著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的小舞池,也構成了1900的整個世界。他出生在「弗尼吉亞」上,從未上岸,哪怕「只需要往前那麼一小步」。他是眾人眼中的「鋼琴天才」,但是天才大都是孤獨的、不幸的。

鋼琴,對他而言,不是發家致富的工具,不是壓制他人的利器,更不是諂媚奉承的法寶,只是一種率性而為的情感表達。然而,卻是這種「與世無爭」,招來了所謂的「爵士發明者」Jelly的嫉妒和挑戰。Jelly一出場,就是一個被金錢和名利包裹的形象,他受萬眾矚目,桀驁不馴,大放厥詞。他的性格,在決斗過程中塑造得更為透徹。他以鄙視、傲慢的眼光看待1900,一心想要打敗他,這與1900在欣賞Jelly的音樂時感動得淚流滿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Jelly注重的是決斗的結果,是掌聲和榮耀;但是對1900來說,大海是他的世界,音樂是他的人生。而這一切,都不需要和別人進行攀比,也不需要所有人都能懂得自己的音樂。因為,天才的世界,凡人不懂。

影片中,導演使用了大量的大全景鏡頭,畫面開闊,景深悠遠。這不僅便於向觀眾交代環境,更給人物留下了充分展示的空間,同時也渲染了環境,創造一種於宏大見恬靜的意境。

影片始終都在以邁克斯與別人的對話來推動故事的回溯,畫面在現實與回憶兩個不同的時空中不斷切換。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導演在兩個時空之間切換的點拿捏得非常准確,自然不造作。以邁克斯現實的話,講述過去的故事,再以其中一句關鍵而合事宜的話切入過去的場景,以此回環往復。

在「鋼琴決斗」過程中,導演採用淡入淡出的手法創造了一段非常精彩的空間調度。畫面是1900在全力完成這場決斗,以至大汗淋漓。此時,導演用了一組1900的面部特寫,彈鋼琴的手的特寫以及Jelly和聽眾的反應鏡頭,在此之間不斷淡入淡出,空間跳躍活躍,視覺效果明顯,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不可否認,導演的獨創性與個人風格,為這部影片增加了不少色彩。

與一般電影大量採用平視拍攝、中規中矩而言,《海上鋼琴師》確實算得上是電影中為數不多的大膽、將鏡頭運動使用到極致的優秀影片之一。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大量使用仰拍、俯拍、推拉搖移等各種豐富多樣的拍攝技巧,成為本片最顯著的視聽特徵。

任何創作手法的使用,都是為了表達某種詩情畫意或是傳達導演特定的創作意圖。將攝像機從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攝,形成一種俯視的視線,產生一種壓抑、渺小,憂郁之感。如在鋼琴決斗中,Jelly對1900的談話,始終以一種俯視、高高在上的態度展現的,這也表明了Jelly對1900的不屑一顧和藐視。而由下往上的拍攝方法,則能創造出一種崇高、開闊,敬仰的感覺。就好像是在邁克斯費盡心思在即將被爆破的「弗尼吉亞」號上找到1900後,兩人最終相擁惜別時,導演使用仰拍,從破敗的船底慢慢往上,最終鏡頭定在了主人公身上。這不是一次上岸會「中意姑娘」的短暫分離,而是生死永別。仰拍,讓我們體會到了1900對夢想、對個人世界的執著追求。雖死猶榮,雖悲壯更顯崇高。

影片的配樂來自於義大利頗具盛名的音樂大師顏尼歐·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樂思寬廣,質朴流暢,動人心弦,給人以強大的感染力。

音樂對於電影的作用向來舉足輕重,甚至可以說本片的靈魂所在。莫里克奈的音樂與托納托雷的畫面簡直達到了天衣無縫、絕妙感人的地步。「鋼琴決斗」中,1900彈奏的最後一個曲子,音樂的洶涌澎湃與畫面的快速切換相得益彰,極富張力。

不僅是配樂,導演對現場音響的把握也讓人贊嘆。在決斗結束時,影片陷入一片沉寂。長達十幾秒的無聲鏡頭,配合著聽眾目瞪口呆的表情,把觀眾的情緒帶到了一個興奮的頂峰,欣賞的極致之境。就算再不懂音樂的人,也會被1900的樂聲所吸引和折服,他的琴技,似乎已經到達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此時,無聲勝有聲。

影片從一開場,就採用低調攝影,營造出一種含蓄、悲壯的氛圍,這種影調也一直貫穿始終。這部影片,在用光上很少出現清新明快的色調。「鋼琴決斗」中,畫面隨著人群的進入而由冷色調逐漸轉入暖色調。雖然Jelly和1900都身穿白禮服,人群中也很多身穿白禮服的觀眾,但是導演一直注意將光線突出主體,區別於其他人。而且在最後Jelly決斗失敗後,採用的是側光,使一部分隱入黑暗之中,表現了主人公失敗後苦悶落寞的內心情感。

也曾疑問,為什麼邁克斯費盡心思找到1900試圖勸其下船無效後,不一棍子敲暈而強行帶下船呢?但仔細想想,這未免與導演的創作意圖有失偏頗。1900,沒有國籍,沒有姓名,對別人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但是邁克斯懂他,懂他的音樂,也懂他的內心。他知道,1900「離不開這條船,但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一生都在這里度過,這里是他的世界,是他的天堂,是他一切悲傷與快樂的源泉。也許離開了,1900也終成為一個凡人。

在此之前,1900曾試圖上岸,但當他站在船舷上的那一刻,他不知道對面那麼多條街道,哪一條他該去涉足?那麼多漂亮姑娘,哪一個才會陪他白頭?他不知道該如何繼續生活,不知道去哪裡找到適合他的琴,繼續演奏他的人生。用現代的觀點來說,1900有著極度的選擇恐怖症。他不敢下船,是因為面對紛紛擾擾的大陸,一切似乎無窮無盡,他不知道該如何去選擇。不像鋼琴,只有88個鍵,一個不多,也一個不少,他可以在這有限的88個鍵里彈奏出無限的音樂來,這是音樂藝術的意蘊,也是1900的獨特之處。

盡管害怕選擇,但他依然與眾不同,活得安心。在物慾不斷充盈的今天,我們太多人丟掉個性為了共鳴,藉助藝術尋找通感。但是最後,我們都找不到最初的那個自己了。與船同沉,一代音樂奇才就此消逝,對觀眾而言是一種巨大的心理沖擊,同感悲涼。也許換個角度,我們可以為1900鼓掌,他堅持不讓自己的音樂外流,也不讓自己喪失靈魂與追求。30年,他對這個世界冷眼旁觀,卻深得其髓。

願天堂有鋼琴。

㈩ 《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有什麼深刻含義 求解釋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

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角色介紹

一、1900

演員;蒂姆·羅斯

被遺棄在Virginian號上的孤兒,由水手養大。某天深夜,船上的眾人被優美的琴聲所驚醒,他們循著琴聲而往,發現居然是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

二、丹尼·博德曼

演員;比爾·努恩

負責郵輪上添加煤炭的工人。1900年的第一天,他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丹尼便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並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

閱讀全文

與電影海上鋼琴師心理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唐人街探案完整版大電影 瀏覽:511
pr電影解說製作教程用手機 瀏覽:178
電影盒子小電影 瀏覽:349
追龍電影免費看完整版國語 瀏覽:661
最新免費電影網站地址 瀏覽:560
良心小電影app 瀏覽:293
劉德華背景音樂的電影片段 瀏覽:513
愛情慾望電影完整版 瀏覽:467
美麗的意外電影天堂 瀏覽:168
公路戀人電影完整版 瀏覽:814
26年電影完整版國語版免費 瀏覽:979
古代電影穿越推薦電影有哪些 瀏覽:847
任達華全集電影大全 瀏覽:115
動物復仇人類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22
日本的科幻動漫電影有哪些 瀏覽:774
第一次世界大戰什麼名電影 瀏覽:823
三級經典在線動漫電影 瀏覽:357
不義聯盟2游戲電影 瀏覽:116
王子電視劇全集電影天堂 瀏覽:731
有關文章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