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們的父輩觀後感
《我們的父輩》是一部由菲利普·卡德爾巴赫執導,湯姆·希林 / 沃爾克·布魯赫 / 卡塔琳娜·舒特勒主演的一部劇情 / 愛情 / 歷史 / 戰爭類型的電影,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我們的父輩 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的父輩觀後感篇1
剛看完時我覺得我沒有看懂,看了影評之後更覺得沒有看透,後來我想,兄弟倆沒變,從一而終,哥哥依然是那個勇敢、堅強、理智的哥哥,沒有變懦弱,弟弟依然是那個脆弱、善良、多愁的弟弟,也沒有突然成熟,只不過形勢變了,他們只不過根據形勢做出自己的選擇。
先說哥哥,有人說哥哥成為逃犯是他崩潰之後的表現。但我認為這只是他認清現實後自然而然的舉動。
他自始至終更多的是為了擔負責任二戰(保護弟弟、遵守對母親的承諾、保護自己的那一連、保護國家的人民),但我並沒有感到他覺得一個軍人就該視死如歸、戰死沙場。
而當時的情況是,他認識到戰爭給更多人帶來的是傷害,為了毫無意義的目標,殺害很多無辜百姓自己的士兵,弟弟也失蹤甚至死了。他的責任消失了,而且他恍然大悟那個責任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他放棄,不是逃避,是放棄。
他在湖畔小木屋的場景如此靜美。他安靜的坐在木屋上,眼神深邃如舊,冷靜如舊,雖然有迷茫與懷疑,但並沒有「崩潰」「脆弱」者的膽怯。
再看他被抓走之後的行為,堅強的活下去,理智的判斷不能用火燒屋,麻利地殺死軍官,出逃。他並沒有干任何不人道的事,也沒有干任何愚蠢而瘋狂的事。因為他並沒有崩潰,只是認清現實。
而且他在夏洛特面前並無慚愧,而是一把抱住了她。夏洛特哭著跑開後他的仰天長嘯,我也不認為這是他的慚愧與崩潰,只是對戰爭的憤怒控訴與無奈悲戚。
其實他是個簡單的人,簡單而偉大。私人以為他和維克托有些像,正直而智慧,只不過他遭受的心靈創傷與震撼更大。
所以我認為哥哥一直是那個哥哥,我最愛的哥哥,智慧而勇敢的哥哥,愛著親人的哥哥。戰爭改變了他嗎?只是他自己改變了對戰爭的看法。
再說弟弟,我也不覺得他在戰爭中成熟了,在我看來,他依然有那一顆水晶般善良敏感而脆弱的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先來 說說 原來的弟弟,其實弟弟這個人應該內心一直比較復雜,因為看書多。
心思敏感、細膩的弟弟從小不被關注,父親只愛勇敢的哥哥。但哥哥倒是很關心他而尊重他。這個情節多麼似曾相識,在《指環王》《伴我同行》中都有幾乎一模一樣的橋段。在這兩部片子里,弟弟在內心都崇拜且深愛著哥哥。所以我大膽的類推一下,這部片子里,弟弟對各個的感情也是很深,而且也是崇拜戰爭英雄哥哥的。
但同時弟弟又飽讀詩書,自己對於戰爭是懷疑的,所以這就形成了一種矛盾的心理,再加上這個年紀本來就叛逆,所以他帶著一種復雜的心情上戰場。
他畢竟只是個年輕人,正如片頭哥哥所說「他(弟弟)看起來是那麼無助」,他對戰爭的理解雖然透徹(戰爭會把人最壞的一面帶出來),但那畢竟只是理論,而沒有任何實踐。所以他還是會干一些幼稚的事情,比如故意吸煙吸引蘇軍。
但最大的轉折點是哥哥死了。其實弟弟很聰明,他知道哥哥不可能引領他們勝利,也不能永遠保護自己。但哥哥依然是哥哥,依然是親人,依然是一面旗幟。所以那個晚上他對哥哥說「我希望你帶領我們」。
但是戰爭太恐怖了,尤其是哥哥死了,一下子就把存儲在他腦子里的知識全部激活,突然的,就像活火山爆發一樣,弟弟徹底變了。但這變化不是經歷戰爭後的成熟,而是一剎那的瞬變,就像之前看到有人說的「心門一下子關了」,我說「邪惡與痛苦的一面徹底引爆了」。
我們的父輩觀後感篇2
「我們曾是五個朋友,那時我們年輕,以為未來是屬於我們的,整個世界都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只需行動起來,我們無往不勝;後來我們才漸漸知道並非如此。」
「我是對的,這場戰爭只會帶出我們最壞的一面。」
「大多數人以為,戰爭是由拼搏組成的,其實不是,是等待。等待下一波進攻,等待下一頓飯,等待下一個黎明。」
戰爭。一個聽上去離我們的生活遙遠又陌生的詞語,一個只會在歷史考試與電腦游戲中用到的詞語,一個屬於我們父輩的詞語。
但事實上,那場幾乎蔓延全球的浩劫離我們不過半個世紀。
在《我們的父輩》之前,從未看過德劇,但德國電影的優質絕對無可爭辯;《鐵皮鼓》《竊聽風暴》、《浪潮》、《再見列寧》以及個人心中大師:維姆文德斯的每一部作品都擁有如同徠卡相機般難以用文字概括的「德味」。而這一部質量如同三部曲史詩式電影的的德劇,來自好友的熱忱推薦,幸而 沒有錯過。
全劇三集,共4.5個小時,即使是一口氣看下來,也絕無沉悶之感,只會情緒奔涌卻又無處可出。在《我們》中,幾乎沒有任何刻意賣溫情的成分,五位主角,五條 故事 線並行交叉推進,從和平到戰爭、從善良到殺戮、從生到死,轉變只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在他們的故事裡,你會看到人的偉大與渺小,時代的更迭與荒謬,愛的光芒與黑暗。
故事開始於1941年的柏林,那裡有五個年輕人,他們面臨著一場即將開始的世紀之戰,但他們依然無憂無慮,他們平凡又特別,他們以為自己將要擁有整個世界。他們在深夜聚會,飲酒歌唱,無所畏懼,這是告別,更是為了未來的歡聚。
年紀較長的哥哥有一張典型的日耳曼臉龐,英俊堅毅,已是國防軍中的中堅力量。而弟弟Friedhelm還有著大學生式的稚氣,他倚在牆角抽煙,慵懶地跳舞,甚至在行李中塞進一本厚厚的詩集。Charly是一位溫柔天真的護士,一直沉默地愛著哥哥wilhelm卻不敢言表。Greta和Viktor是一對幾近完美的戀人,她是德國人,他是猶太人,但在那時這並不是問題。那時他們堅信元首所說的 聖誕節 時他們就能返回柏林,卻未猜到竟是四年後的聖誕節。
我們的父輩觀後感篇3
《我們的父輩》是一部3集迷你德劇,最近在微博上炒的非常火熱,轉載的一條接一條,我也是通過微博才得知的。這部劇不是新劇,去年3月份在德國上映,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年後的這個時段會被突然發掘出來,炒熱。最吸引人的噱頭就是那高達9.5的豆瓣評分,事實證明,這分數放在豆瓣上,無論書、電影、電視劇都絕對是神一級的。
影片雖然是戰爭題材,但卻以人物的成長歷程為主線,以人物間的關系變化為注腳。這是不同於以往戰爭劇的。(指的是《兄弟連》、《太平洋戰爭》等劇,不是中國的抗日題材劇)
主角是5個青梅竹馬的發小、死黨,各有著自己的理想與行事方式。就這樣,時間來到了1941年,也永遠定格在這里,5個人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也獲得了迥異的命運。
影片開頭故事背景設置在1941年的柏林,蘇德戰爭爆發前夕。在一間酒館里,5個人齊聚於此,為了再次的歡聚,為了即將的告別。
威爾漢姆,從軍早,這時已是少尉軍銜,連隊步兵統領。勇敢果毅,被國家社會主義思想所洗腦,期待立下戰功,為國家、家族爭光。
弗雷德漢姆,威爾漢姆的弟弟,跟隨哥哥參軍,第一次上戰場。膽小怯懦的文藝青年,不信納粹那一套,本性善良。
維克多,猶太人。個性獨立、倔強,在那個歲月和幾個德國人成為朋友是不容易的,維克多卻泰然處之、不以為意。
夏洛特,5人里最小的一個,夢想為國家事業獻身,成為一名護士。同時暗戀著威爾漢姆,只是戰爭歲月,許多事身不由己。
格雷塔,5人里最有風韻的一個,也是最耐人尋味的一個。一方不顧種族偏見的愛著猶太男友維克多,一方為了自己的演藝事業投身納粹軍官的懷抱。最終為自己的「飛蛾撲火」付出代價。
就是這樣5個特點鮮明的純真青年聚到了一起,在酒吧里痛飲、跳舞、告別,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出發。至少在當時,他們是以國家的理想為自己的理想的。第二天,他們踏上了各自的路。
世界上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威爾和弗雷德在同一支連隊,威爾勇敢,榮譽感強。弗雷德懦弱,戰斗總是躲在最後,威爾也為此大為光火。經過戰火的洗禮,走過槍林彈雨,看慣燒殺搶掠。時間從1941年到了1943年,再來到1945年。變化的不只有戰局,也有兩人的信仰與本性。
威爾對國家的號召也從堅定到懷疑、抗拒,從作戰勇敢到當了逃兵,就如他自己所說「2年前他們(指蘇聯人)他們還把我們(指納粹)當解放者」,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在為誰戰斗。弗雷德依然不信法西斯那一套,但通過戰火的洗禮,逐漸意識到只有適應戰爭的法則,才能在戰爭中活下來。開始變的殘暴、刁鑽,從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敢和黨衛軍軍官力爭變得殺人不眨眼,即使是無辜的平民。
維克多和格雷塔本是一對幸福的情侶,一個愛美,一個又恰好是服裝設計師,天造之和。只是造化弄人,民族政策終究是容不下猶太人。維克多先被抓走,再逃亡,加入游擊隊,再次因為種族問題被攆走。歷盡艱辛後終於活著回到德國,只是已不是記憶中的故鄉。
夏洛特終於滿足了自己的願望,成為一名戰地醫護人員,可以真正的為國家做貢獻。但是,當血肉橫飛的一幕幕呈現在眼前時,才發現自己的理想在戰爭的創痛前顯的那麼微小。而感情方面的困擾也越來越使她懷疑當初自己選擇加入這場戰爭的初衷是否正確。
這是導演通過影片來向觀眾傳達的第一個價值觀:人,是這個社會的產物。
5個人,5張面孔,5種性格。但有一個共同點,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生在了錯誤的時代,成長在了錯誤的社會。被戰爭改造的面目全非,這遠非他們能選擇、掌控的,也不是他們的錯。誰又該為這一切負責呢?
弗雷德在劇中的變化就是這一切最鮮明的縮寫,一開始對戰爭嗤之以鼻,質疑哥哥殺俘虜的正確性,為了救一個互不相識的小女孩而頂撞黨衛軍軍官。到後來變的殺人不眨眼,在黨衛軍軍官還沒數到3時便開槍射殺了一個無辜的 兒童 。
這讓人們不禁去想,是什麼使一個單純、軟弱、天真、善良的孩子變成嗜血的劊子手。
就如弗雷德在劇中自己所說「戰爭會把人最壞的一面帶出來」。這是導演通過弗雷德之口傳達的自己的觀念,也是當下德國人對戰爭的最直觀 反思 。
我們的父輩觀後感篇4
五個人,
五個人生,
五個被改變的人生。
離別之前,五個人歡聚一堂,抱著對未來的期望,雖然都知道戰爭殘酷,但還是歡聲笑語,現在,戰爭的殘酷對他們來說僅僅是說教。
重聚之時,三個人滿經滄桑,懷著對戰爭的恐懼,因為知道了戰爭殘酷,但還是舉杯一飲,現在,戰爭的殘酷對他們來說已是噩夢。
戰爭只會把人的最壞一面暴露出來。Friedhelm面對戰爭的時候表現的最理智。他有自己的理想,如果沒有這場戰爭他或許會是一位學者。可是他來到了戰場,來到了不屬於他的戰場。來時,他不敢開槍,走時,他彈無虛發。開始,他有信仰,他尊重生命,他知道優待戰俘,他知道孩子生命的可貴。黑暗中的戰壕里,那一閃一閃的煙頭,就像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在對抗這整個戰爭。那轟鳴而來的炮彈教會了他,個體面對大勢的時候的無力與無奈。戰場上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兵戎相見,你死我活,你不殺他你就要死的現實,逼迫著他開了槍,開了第一槍,也就有了第二槍,第三槍······直到麻木,直到自己都知道自己的最壞一面是什麼,直到為了生存成為冰冷的士兵。好士兵總是懦弱,偶爾堅強。他知道他成為了一個好士兵,一個他自己都厭惡的好士兵。死亡,是他自己的選擇,也是他對命運自己的掌控,盡管這種掌控是如此的被動。以自己的死亡,讓下一代認識戰爭的殘酷,以自己的死亡,來掙脫這個社會大勢。或許死亡才是對自己最大的救贖。
戰爭會徹底摧毀一個人。Wilhelm帶著英雄夢,帶著榮譽感,步入了戰場。殺戰俘的時候,他遲疑了一下還是開槍了,他知道這是命令。遲疑是因為心中堅信的東西動搖了!隨著閃電戰的破產,他的信心在一點一點消失,他越來越不懂得戰爭的意義。直到信心被徹底的打破,他懂得了他弟弟的那句話,「戰爭會把我們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但這改變不了我們明天要繼續戰斗的事實,直到全部倒下直到戰爭結束才會停,我們就是屠宰場的牲畜,任人宰割,今天是英雄,明天就成了豬,,這樣沒有意義,根本就沒有意義,沒有國家,沒有元首,只有這些人,我希望你能帶領我們。」可是,他做不到了,他的信仰,他的信心,他的希望都已經沒有了,他的弟弟能在看透了一切,沒有信仰下還能繼續求生存,他不行了,他敗了,他逃了,他想要放棄一切,他只想要回歸山林生活了。戰爭摧毀了他的信仰,摧毀了他的愛情,摧毀了他的生活。給他留下的只是無盡的傷。他帶著這些心裡的負擔存在著。
戰爭之下,無倖存者。不是受害者,就是實施者。Charlotte立志為國家服務,成了一名女護士,也將前往戰場救助傷員。她是實施者,註定要為自己的行為背負心靈負擔,就算後來做了再多好事也彌補不了當初的錯誤留下的心靈負擔。她是受害者,她的愛情,她的人生都被戰爭摧殘。Greta美麗活潑,歌聲動人,她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一名女歌星。為了這個目標,她出賣了自己的身體,希望以此來出名,同樣她也以此,自以為救了自己的小男友。她應該是這五個人中最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人。她的命運從來都是掌控在蓋世太保手裡了,最後的悲劇也是無法避免的吧。Viktor一個猶太人,從戰爭開始就努力的想要掌控自己的命運,一直在尋求生存,戰爭奪去了他的父母,奪去了他的愛人,在戰爭中,自己也是經常命懸一線,如同大海中的孤舟。
戰爭帶來的是什麼?五個人,死了兩個,剩下的三個,內心傷痕累累。五個人誰也沒有真正的掌握自己的命運,都是被時代洪流裹挾著向前,向前,被淹沒。
我們的父輩觀後感篇5
看過不少二戰的影片,從電影到美劇到各個國家的各種劇。其實很多東西都已經說白了,戰爭體現出跟生命的對立統一的東西。現在再在戰爭片能獲得突破的影片拍的其實已經不是戰爭的場面了,就跟一些發達國家已經不用樓房的高度去忖度文明的發達了。其實說白了就是用小細節去引人思考,比如說那個壞蛋納粹啊,霸佔人了別人還預謀害人,最後還活的好好的。其實很多很多劇中的小情節。
讓我覺得頗有意味的是,那個蘇聯女護士。夏第一次問她你在看什麼?她說,我在看獵人的解釋(我猜應該是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錯了不要噴),她說沙皇迫害農奴,人民是沒有價值的存在。彷彿是在訴說自己和正在解放自己的同胞的悲慘過往。第二次夏問她,戰地醫院要轉移了蘇聯人打過來了你怎麼打算的,跟我們一起走么?蘇聯女護士只是把手比成槍指著頭說,俄國人會把我當叛徒槍斃。
最後蘇聯護士沒跑,也正是被叛國罪槍斃的,「審判很短,她犯了叛國罪,被槍斃了」蘇聯女戰神如是說。這其實是個很奇妙的東西。蘇聯人會因為救德國人被蘇聯人殺死,這個蘇聯女娃娃沒有跑。相反的的,夏後來救蘇聯人卻並沒有被德國人殺死而且蘇聯人也放了她。回國也許跟那個老頭在一起,或是跟小男軍官再續前緣這都不重要了。之間種種國際啊,人情的關系我們都不說。
我們的父輩觀後感相關 文章 :
★ 2021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800字【5篇】
★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精選7篇
★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心得體會5篇
★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0篇
★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範文
★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以及心得5篇
★ 2021我和我的父輩個人觀後感作文5篇
★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5篇2021
★ 2021新時代好少年事跡觀後感範文五篇
㈡ 我們的父輩為什麼評分高
這部劇不僅劇情好,而且拍攝畫面也不錯。
片中用了部分二戰時期戰地記者拍的戰爭畫面,穿插在故事節點中,增加了影片的真實感;而且本片大部分鏡頭都是用手提攝影機拍攝,包括室內鏡頭,導演一定是現實主義者,使影片達到絕對逼真的效果,尤其是戰爭畫面,攝影機跟隨人物運動就好像我們身處戰場,時刻提防看不見的敵人。
《我們的父輩》一共三集,每集90分鍾,恰好是三部電影的長度,相比其他動不動就二十多集的長篇電視劇,它顯得格外簡潔,凝練。而該劇帶給觀眾的觸動,卻遠超很多長篇的戰爭劇集。導演以非常寫實的手法去再現那場戰爭(二戰),在劇中有隨處可見的死亡,有令人膽戰心驚的背叛,它讓人漸漸忘記自己是個人,同時漸漸放大自己的惡。
角色介紹
1、湯姆·希林飾演弗里德黑爾姆
威廉的兄弟,也是一個重情義的人,雖對納粹充滿懷疑但還是跟隨威廉一起響應希特勒的號召應征入伍。弗里德懂得如何接受事實、如何在現實的生存和道義之間作出權衡,在猶太小姑娘被烏克蘭輔助警察抓走的時刻,他是唯一一個出於道義為她提供保護的人。
2、米莉安·斯坦恩飾演夏洛特
夏洛特響應希特勒的號召應征入伍,奔赴前線,她立志為國家服務,成了一名女護士,前往戰場救助傷員。夏洛特曾一度為了「對國家的忠誠」,舉報了一位在戰地醫院當護士的猶太婦女,然而正是這位猶太人,後來成為蘇聯紅軍政委後,在德國戰敗時,對夏洛特伸出了援手,讓她活了下來,回到柏林。
㈢ 請教各位大師推薦一些與《我們的父輩》類似的二戰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拜託拜託!🙏
https://pan..com/s/1ASe4Xp1_zkxeFBbc8luvow?pwd=ug7f 1941年,德軍准備入侵蘇聯,德國男青年Wilhelm和他的弟弟Friedhelm響應希特勒的號召應征入伍,即將奔赴前線。女青年Charlotte立志為國家服務,成了一名女護士,也將前往戰場救助傷員。女青年Greta美麗活潑,歌聲動人,她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一名女歌星。她的情人是一個猶太人Viktor,他是一名裁縫的兒子。五人是最好的朋友,他們在啟程的前夜載歌載舞,喝酒慶祝,約定聖誕節再相聚。
㈣ 我們的父輩電影劇情詳解
該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講述了5個20歲左右的德國年輕人在二戰中的命運起伏。
《我們的父輩》是teamWorx Proktion für Kino und Fernsehen GmbH公司製作推出的迷你劇。該劇由Philip Kadelbach執導,Stefan Kolditz任編劇,於2013年3月1日在英國播出。
故事從1941年一直講到1945年,大致是從二戰即將面臨轉折,德國人從一路凱歌到陷入困境講起。主角是五個生活在柏林的普通青年,他們本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卻因為戰爭不得不奔赴戰場,各奔東西。
劇集評價
《我們的父輩》一共三集,每集90分鍾,恰好是三部電影的長度,相比其他動不動就二十多集的長篇電視劇,它顯得格外簡潔,凝練。而該劇帶給觀眾的觸動,卻遠超很多長篇的戰爭劇集。
導演以非常寫實的手法去再現那場戰爭(二戰),在劇中有隨處可見的死亡,有令人膽戰心驚的背叛,它讓人漸漸忘記自己是個人,同時漸漸放大自己的惡。(騰訊網評)
《我們的父輩》給予至今倖存的德國二戰一代,向他們親人講述自己二戰故事的機會。(《法蘭克福匯報》評)
以上內容來自 網路-我們的父輩
㈤ 《我們的父輩》:戰爭中的人生百態
講述二戰故事的電影和書籍有很多,比如《拯救大兵瑞恩》,《狂怒》,《巨人的隕落》等等。很多電影和著作都是從二戰的受害國角度出發,描寫戰爭的殘酷,但是《我們的父輩》這一系列電影,是站在二戰發起國家之一德國的角度,通過年輕人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戰爭中的人生百態。
《我們的父輩》系列電影一共有三集。豆瓣評分9.6分。由菲利普·卡德爾巴赫導演,由沃爾克·布魯赫,湯姆·希林,卡塔琳娜·舒特勒,米莉安·斯坦恩,路德韋希·特萊皮特主演,於2013年3月1日在英國播出。獲得第2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最佳電視電影/迷你劇獎。
《我們的父輩》講述的是在二戰期間1941年到1945年,五個生活在柏林的普通年輕人,因為戰爭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這五位年輕人是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威廉信仰納粹黨,響應希特勒的號召,應征入伍,對戰爭充滿自信和激情。費里德,威廉的弟弟,是一個重情義的人,不喜歡戰爭的殺戮。夏洛特也響應號召入伍,成為一名女護士,在前線救助傷員。維克多是猶太人,在戰爭中遭遇迫害,四處逃命。格里塔,維克多的情人,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女歌星。
五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好朋友,因為戰爭而發生了變化,讓我們一起看看戰爭所來帶來的人生百態。
1 .麻木與逃避
威廉和弗里德是共赴前線的兄弟,但是兩個人面對戰爭的態度完全不同。一開始威廉積極投身戰爭,帶著信仰上的狂熱參與殺敵,勝任中尉,沒有對戰爭過多得思考。弗里德則不喜歡戰爭,面對任務時總是採取消極的態度,逃避殺戮,因而常常受戰友的排擠。
而戰爭會把一個人最惡劣的一面展現出來。弗里德的改變從軍中好友被地雷炸死之後發生,他開始變得麻木不仁,殺人不眨眼,他利用手無寸鐵的敵方農夫來引爆地雷。戰爭已經使他變成了麻木的殺人機器。
而威廉的改變截然不同。在一次佔領電台的任務中,被坦克炮彈擊暈的他,醒來後逃到了一間遠離戰場的小木屋裡。威廉在見識到戰爭的殘酷之後選擇了逃離。他在木屋前擼著貓,享受著片刻的寧靜。原本美好的生活已經被戰爭摧毀,彷彿這一刻他才開始思考戰爭。戰爭使他成為膽小的逃避者。
戰爭使勇敢的哥哥選擇逃避,讓善良的弟弟變得麻木。
2.背叛與救贖
同樣抱著報效祖國的心願加入戰爭隊伍的夏洛特,在戰爭中也面臨了沖擊。
夏洛特作為前線的護士,一開始就從士兵們血肉模糊的身體,慘絕人寰的呻吟中就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但她對國家的信仰和忠誠讓她堅持了下來。真正給她帶來沖擊的是身邊出現了猶太人醫生莉莉亞。
莉莉亞是夏洛特在一群婦女中選擇出來幫自己的一名助手,她隱瞞了自己猶太人的身份。莉莉亞在工作過程中給夏洛特提供幫助,看起來是個善良的人。但是夏洛特還是發現了莉莉亞猶太人的身份。莉莉亞請求為她保密。但是本著對國家忠誠的原則,夏洛特在猶豫再三之後還是選擇了相信國家,舉報了莉莉亞。莉莉亞被帶走了。夏洛特在戰爭中選擇了背叛。
後來德國戰敗,猶太人莉莉亞成為了蘇聯紅軍政委,面對曾經出賣過她的夏洛特反而伸出了援手,救了夏洛特,放她回柏林,給了夏洛特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
戰爭讓夏洛克經歷了背叛和救贖,也讓她對國家正義和道德信仰產生了深思。
3.接受與反抗
作為猶太人的維克多無疑是二戰中最慘的一群人之一。他沒有犯過任何罪,卻要被拉去集中營接受死亡。原本要繼承裁縫店家業的維克多在戰爭中變成了受迫害的人。
一開始,他還不知道真正發生了什麼,對自己猶太人的身份惶惶不安。在被送去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火車上,他還是漠然接受著自己的命運。而當另一位同樣在火車上的蘇聯人提醒他集中營意味著死亡之後,維克多終於選擇了反抗,打算擺脫自己的命運。
維克多從火車地板下挖洞跳車逃出去,從農場逃出去,從士兵手下逃出去,這個無辜的人當他決定反抗命運的那刻起就開始走上逃亡之路。他只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少年,背負的卻已遠遠超過他能承受的。
4.墮落與屈服
格里塔活潑美麗,歌聲動人,這個既不參軍又不是猶太人,只是一心想當歌星的女人似乎與戰爭並沒有什麼聯系,但是戰爭卻沒有放過她,依舊改變了她整個人生軌跡。
起初為了給猶太人男友維克多弄到通行證,格里塔無奈地與軍官發生了關系。後來格里塔為了成為一名歌星,選擇了和軍官保持情人關系。她的墮落也換回了她的成功。她的確成功了。成為一名歌星,發表了唱片,甚至去戰爭前線慰問軍官演出,在戰火紛飛的時代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有一種「商女不知亡國恨」的意味。
格里塔是個悲劇的人物,她在戰爭中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她出賣肉體獲得的,而她卻逃不過出賣肉體的命運,因為看上她的軍官不會輕易地放過她,她只能選擇當情人,屈服與命運,沒有其他路可以走,而這種方式也將她拖向了死亡。
戰爭讓人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更容易去選擇便捷的道路,從而一步步走向墮落。
《我們的父輩》從五個德國青年的角度,講述了二戰中人生的千姿百態,有對殺戮的麻木,有對戰火的逃避,有對信仰的懷疑,有對命運的反抗,有對現實的屈服。就影片而言,二戰毀了一代德國年輕人。但是戰爭總是能毀掉一代人的,不管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戰爭帶來的傷害不止此。願世界永遠和平。
㈥ 德國電影《我們的父輩》觀後感
疫情開始宅在家裡不出門,難得可以靜下心來看電影。講述二戰德國的電影《我們的父輩》一共三部,用了五六個小時看完了,感觸良多。
看過許多描述二戰的電影,有中國的、蘇俄的、美國的、英國的,基本上都是從戰勝國的角度來詮釋這場戰爭。戰敗國日本的二戰電影只看過《山本五十六》,感覺電影情節很蒼白,人物臉譜化,並未留下深刻的印象。德國人講述戰爭的電影基本沒有看過。
這部電影脈絡不復雜,故事從1941年到1945年,德國從一路凱歌到陷入困境講起,主角是五個生活在柏林的普通青年,他們本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卻因為戰爭不得不奔赴戰場,各奔東西。
故事開頭的背景是1941年,德國即將發動入侵蘇聯的戰爭,威廉和弗里德漢姆應征奔赴前線,夏莉也通過戰地護士的培訓,將要跟隨戰地醫院出征。五位好朋友在分手前,歡聚在一起,飲酒跳舞,為即將出征的好友送行。他們堅信德國必勝,德軍剛剛征服了大半個歐洲,戰勝了歐洲最強大的法國陸軍,消滅虛弱的蘇聯軍隊易如反掌。他們相約聖誕節時五個好友再次相聚在柏林,慶祝德國的勝利,並且共同拍了一張照片,立此存照。
影片場面壯觀、氣勢恢宏,直接的大背景圍繞德國蘇聯戰場中央集團軍群的作戰行動展開,影片第一部描述德軍實施閃電戰,從突破邊境地區,到奪取斯摩棱斯克,直接向莫斯科方向攻擊,中途抽調大量裝甲部隊增援南方戰線,配合圍殲基輔的重兵集團,爾後再向莫斯科進軍,這時遇到雨季,德軍的機械化裝備在缺少硬質鋪面公路的俄羅斯草原上舉步維艱,泥濘難行。雨季過後是極寒冷的冬天,沒有做好充足冬季作戰准備的德軍,面對擅長寒冷作戰的蘇軍,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電影第二部重點講述了1942年1943年雙方在廣袤的俄羅斯原野展開的廝殺,特別描述了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庫爾斯克戰役,通過這一役,損失慘重的中央集團軍群最終走向失敗。
影片第三部則描述了德軍從白俄羅斯、波蘭一路敗退到柏林,見證了第三帝國的覆滅,以及給德國軍隊、每一個德國家庭帶來的深重災難。
一
威廉和弗萊德海姆是親兄弟,他們生長在一個傳統的德國家庭,父親是一位狂熱的希特勒擁躉,在影片中出現不多,不顧媽媽的哭泣,他將僅有的兩個兒子都送上前線,並且要求他們要為德國的光榮而戰。
哥哥威廉是德國國防軍少尉,灰狼狗連隊的分隊長,經歷過戰爭考驗,參加過法國戰役。他訓練有素,勇敢、堅定、沉著、機敏,受到士兵們的愛戴。弟弟弗里德漢姆卻有點玩世不恭,對戰爭有不同的看法,他一出征就遇上極其慘烈的戰斗,在戰斗中需要報名參加突擊隊,絕大多數戰士都舉手報名,唯有他不舉手。當蘇軍夜間空襲時,上級命令熄滅一切燈光,唯有他卻抽著煙不卡滅,煙頭發出的光亮在黑暗中特別明顯,引起蘇聯飛機的一頓炸彈,造成戰友傷亡。
事後,憤怒的戰友們狠狠的將弗萊德海姆揍了一頓,身為分隊長威廉也沒有阻擋。他嚴厲的批評弟弟,要求他要成為一名勇敢的戰士。
威廉是一位具有優秀軍事素養的軍官,從影片中幾場戰斗的片段中可以看到,他指揮戰斗沉著冷靜,同時又身先士卒,勇敢無畏,深受長官器重。他也很冷酷,當上級要求他搶殺被俘的紅軍政委時,毫不猶豫的親自執行。但是他對黨衛軍濫殺無辜女孩的行為極其厭惡,受到上司的警告。隨著戰事的發展,他對希特勒的信任漸漸變為失望,對戰爭的勝利信心完全喪失了。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因為上級盲目的決定,派他的分隊攻擊一個無關緊要的電報房,使得他的大多數戰友喪生,讓他徹底厭惡戰爭,最後他從一位英雄變成逃兵。後來被憲兵逮捕,但最終他還是逃離了戰場。
身為德國國防軍士兵,弟弟弗萊德漢姆心存良知,對希特勒發動的戰爭並不擁護。當烏克蘭偽軍抓捕猶太人時,他用槍口對准偽軍救下小女孩,蓋世太保槍殺了小女孩後,他極其憤慨。在戰斗中,他的心腸逐漸變得冷酷,後來槍殺無辜的婦女也不覺得不對。戰斗中受重傷回到柏林,痊癒後又主動返回前線作戰,當柏林被攻克,戰爭即將結束,他竟選擇戰死為納粹殉葬,令人嗟嘆不已。
戰地護士夏莉是位美麗、單純的姑娘,她自願走上前線,以作為德國女性為自豪。一開始害怕醫院里血腥的場面,後來逐漸適應,成為一名有經驗的護士,參與搶救了許多傷員。隨著戰事的推移,她對戰爭的看法從狂熱到懷疑,漸漸的失望。
雖然是一個擁護希特勒的德國女孩,夏莉心裡也存留著人性的一面。她為舉報烏克蘭護士莉莉婭是猶太人而深深內疚,後來與另一位烏克蘭護士索尼婭成為好友。當蘇軍部隊進攻到離醫院只有500米時,醫院倉皇撤退,她卻四處尋找索尼婭,沒有趕上撤退的車隊,落入蘇軍士兵之手,慘遭污辱、強奸。後來是成為紅軍政委的莉莉婭以德報怨,救了她。
與前面三位德國軍人不同,格雷塔是一位非典型的德國女性,她儀容萬方,能歌善舞,但是愛慕虛榮,貪圖享受。她對希特勒的戰爭並不關心,為了成為歌星,甘當黨衛軍軍官馬汀的情婦。
格雷塔後來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歌星,在前線勞軍時,卻因為庫爾斯克戰役突然打響,被丟棄在了戰地醫院,她親眼目睹好友夏莉每天面對的血淋淋場面,見到戰爭與柏林的宣傳中不一樣,極其殘酷又沒有希望。回到柏林後,她將前線見到的情況告訴朋友。最終被她的情夫,黨衛軍軍官馬汀陷害,送進大牢,並在納粹滅亡的前夕被殺害。
維克特是一位猶太人,這就註定了他的命運與四位夥伴的不同。他的父親是一位技藝精湛的裁縫,祖祖輩輩生活在德國,安分守己,熱愛這個國家。雖然納粹已經在大規模迫害猶太人,他還是相信自己為德國服務多年,應該會受到善待。這個角色其實在代表著猶太人在德國是安分守己的,並無二心,並沒有對國家造成危害。這樣的人受到迫害,完全是納粹的罪惡。維克特的母親對他言聽計從,只有維克特看清了猶太人的處境。
維克特通過戀人格雷塔從黨衛軍馬汀處獲得了一張到法國馬賽的通行證,企圖逃到法國,再偷渡到美國,但是被人舉報,一出門就被抓捕。幾經輾轉,在運送猶太人往奧茨維辛集中營的途中,他和一位波蘭女孩一起撬開悶罐車車廂板逃離了火車,加入了波蘭游擊隊。
維克特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但最終游擊隊還是無法接納一個德國人,盡管是德國猶太人,將他趕了出去。無論如何,他還是活著回到了柏林,但是他忠實於德國的父母已經失蹤,家園被外人佔住,雖然沒有交代他的父母去了哪裡,從當時德國猶太人的處境可以想像的到,肯定已經被罪惡的納粹政權最後解決了。
影片的最後,劫後餘生的三個人威廉、維克特、夏莉不約而同的回到廢墟中僅存的小酒店,四年的時間,經歷過血腥的戰爭磨難,生離死別,九死一生,被關押、拷打甚至強奸,曾經的朋友又在戰場上殊死相搏,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激情,甚至友情也已蒙塵,威廉從厚厚的灰塵中找出一瓶酒,三個昔日的好友面無表情、默默無語的幹了一杯,後事如何,已經不重要了。
二
影片深刻的刻畫了五個人的人物性格及變化,這也是戰爭中人性變化的縮影。弟弟弗萊德海姆無疑是影片角色中,刻畫最成功的一位,他的命運也是許許多多德國青年的縮影。他一開始是排斥這場戰爭的,看不到這場戰爭的意義。五個朋友在酒館里嬉鬧,告別時他說出了一句「戰爭會把我們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這句話是整部電影的主題。
在血腥的戰爭中,弟弟開始變了。用他後來的話來說:在戰場上試著別把自己當人。向前開進途中遇到雷場,威廉請求工兵的支援,他馬上提出讓蘇聯平民走在前面趟地雷的辦法,連他哥哥都吃了一驚,要知道,這是違背日內瓦公約的行為。
後來上司讓他補槍殺死蘇聯婦女時,他毫不猶豫舉槍便射,沒有一絲憐憫。他作戰勇敢得如同一部機器,尤其在戰場上哥哥失蹤,認為哥哥已死之後,他徹底變成冷血殺手。上司讓他把逃跑的猶太小男孩當兔子打,讓他拉倒絞刑架下的木凳時,他都毫不猶豫地幹了,眼神是那麼的冷漠。
只是最後上司讓殺他的朋友猶太人維克特時,他直接把這個萬惡的突擊隊上司給殺了,放走了兒時的玩伴。但對於維克特和上司,他都是投以冷漠的眼光和語氣,生命在他的眼中已經失去了意義。
冷血不是人的天性,但戰爭會扭曲人的天性。特別在身邊的戰友紛紛倒下,死亡已經無所畏懼,胸中的怒火不停地燃燒,最終將自己也焚毀。
弟弟的內心依然是善良的。所以即使看到他變得這樣冷酷,我卻對他沒有反感,反而卻有深深的同情。覺得這是整部電影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因為戰爭而變得邪惡,讓自己的良心產生難以承受之痛。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將千百萬象弗萊德海姆這樣的年輕人捲入戰爭,成為戰爭的炮灰,這是德意志民族永遠的傷痛。
影片中講述了兩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威廉和夏莉,維克特和格雷塔。但是戰爭卻讓愛情難以開花結果。
維克特是猶太人,這場愛情必然沒有結果,格雷塔很快就投入了黨衛隊軍官馬汀的懷抱,成為情婦,但最終也被馬汀陷害而死。
威廉和夏莉一個是英俊瀟灑的軍官,一個是美麗單純的少女,青梅竹馬,郎才女貌、天作地合的一對。這一段只差一層窗戶紙的愛情,當馬上要奔赴前線時,格雷塔想要說破,威廉馬上打斷說:「等到聖誕節,我們勝利返回柏林再說。」
威廉是五個青年中唯一參加過戰爭的,了解戰爭的殘酷。之前的波蘭戰役、法國戰役雖然得益於閃電戰,很快取得勝利,但也付出許多犧牲。他對蘇聯的戰爭,有一種不祥的預兆,他不希望心愛的姑娘為情郎的犧牲而悲傷,想讓兒女情長暫時讓一下步。
他們上了戰場,威廉在中央集團軍群的前線部隊,夏莉在緊隨其後的戰地醫院,相距並不遠,電影中描述了他們的幾次邂逅,第一次是1941年,在莫斯科戰役時,威廉的部隊路過戰地醫院,兩人意外相見。
第二次是在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前夕,成為歌星的格雷塔前來勞軍,除了維克特,他們四個好友又相聚了,大戰在即,簡單的歡娛片刻又分開了。
庫爾斯克戰役,雖然蘇軍也付出極其慘烈的代價,但無論是兵力,還是飛機、坦克、大炮,德軍都無法與得到盟國大力支持的蘇聯相匹敵,戰爭不僅是兵力和謀略的對抗,更是鋼鐵的對抗,兵力和資源已經枯竭的德國已經無法戰勝擁有無窮無盡支援的蘇聯了。德軍終於失敗,威廉的部隊損失極其慘重。
弟弟弗萊德海姆胸部中彈被送到戰地醫院,揚軍醫看了認為傷重不治,夏莉認出了他,懇求楊軍醫搶救他。楊軍醫望著夏莉淚汪汪的神情,同意搶救。經過手術,終於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弟弟的生命。弟弟神志清醒後,告訴夏莉,威廉已經戰死。
夏莉得到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三年來的戰爭,不僅讓她經歷無盡的磨難,還奪走她的愛情,奪走她幸福的希望……,一時間她垮了。後來她主動向楊軍醫送上了吻,也送上了青春的肉體。也許心靈空虛的她,需要一個男人的慰藉?
當戰地醫院撤退到波蘭,她意外地遇到已是逃兵被押在500緩刑大隊的威廉,夏莉徹底崩潰了,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已經戰死的威廉,竟然是逃兵?
三
希特勒發動的戰爭,給歐洲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但是德國人民也承受了最深重的苦難。
戰爭讓德國人死亡八百多萬,據統計,德國1920到1925年出生的男孩,只有大約1/3活到戰後,還有近二百多萬婦女遭到姦淫或殺害。戰爭結束後,整個德國化為一片廢墟,東普魯士的百姓全部被迫離開繁衍生息了一千多年的家園,一路上不僅遭到蘇軍的驅趕,還遭到復仇的波蘭人屠殺、姦淫和搶掠,德波邊界被迫西移了數百公里,喪失了40%以上的國土。
戰後,德國人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希特勒的上台和法西斯主義的泛濫,固然有其客觀原因,但是德國人民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德國人民選擇了希特勒。
希特勒得以上台的外部因素是凡爾賽條約,這對德國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但是當時並沒有外國一兵一卒踏上德國,數百萬德軍的鐵蹄還踏在協約國土地上,因此德國大眾並不能接受戰敗。
放下武器的德國被迫接受極其苛刻的條約,割地、賠款,限制軍備和工業發展。戰爭結束後,由於承擔巨額賠款,德國經濟一蹶不振,民眾生活十分困苦,希特勒上台後,改變了這一切。影片中弗萊德海姆的戰友閑聊中也談到,他父親一直處於失業狀態,希特勒上台後就有了工作。
納粹統治下,德國經濟強勁發展,民眾充分就業,凡爾賽條約的約束一次次被打破,重振軍隊,喪失的領土一塊塊奪回,合並奧地利、吞並蘇台德,境外的德意志民族用鮮花和掌聲歡迎德軍的開進。希特勒的威望如日中天。因此,當德國與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已經得到絕大多數德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了。
民主是個好東西,但是沒有制度約束的民主,與專制制度同樣,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納粹德國的悲慘遭遇就是明證。實際上,特朗普宣稱的「美國優先」,他煽動美國民眾的排外情緒,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在某種意義上,與希特勒的手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美國先賢制訂的一套制度,可以約束他的權力,不能胡作非為,不會讓美國和世界陷入黑暗之中。
納粹之惡,在於讓作惡的人能夠逞,善良的人卻無法抗拒。影片中兩個黨衛隊軍官的形象,是惡魔的代表。
黨衛隊軍官馬汀,瘋狂抓捕虐殺猶太人,勾引姦汙婦女,惡行累累。這樣一個萬惡的人沒有受到追究,戰後依然體面地生活著,被美國佔領軍錄用。阿登納說過:「沒有清潔的水時,是不會把污水倒掉的」,別相信「惡有惡報」這種報應論,「惡人活得長」也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另一個黨衛軍突擊隊長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傢伙。他請猶太小女孩吃糖,當著國防軍的面,轉過身扭頭就拔槍把女孩殺了,鮮血沾滿了他的左臉。他後來指揮著弟弟殺百姓、殺游擊隊。最後當要求弟弟殺死猶太人維克多的時候,弟弟毫不猶豫地的殺了這個納粹。弟弟在他殺猶太女孩的時候就已經對他深惡痛絕了。
對德國國防軍留情,對於黨衛軍徹底的否定,是本片的鮮明立場,這也與戰後紐倫堡判決相一致,紐倫堡判決中通過大量的調查,沒有指控德國國防軍有罪,黨衛軍則被判定為犯罪組織。
希特勒建立黨衛軍,就是用於在國內和國外推行他的罪惡政策,而具有普魯士軍人傳統的德國國防軍常常反對和抵制這種政策。這在我們常看到蘇聯拍攝的二戰影片中是看不到的。影片中用一些篇幅描述了蘇軍的暴行,屠殺傷兵戰俘,強奸、污辱德國婦女。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歷史的真實。
二戰結束後,再也沒有發生過世界規模的大戰,人們逐漸認識到,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戰爭並不能帶來繁榮和富強。歐洲人民已經吸取了教訓,在歐洲這塊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上,除了前南地區,已經保持了超過四分之三世紀的和平,因此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今天烏克蘭發生戰爭,但是世界大戰也打不起來,俄羅斯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國家共同參戰,普京企圖踹倒烏克蘭,卻踢到一塊鐵板。
祝福世界能夠和平,戰爭只會毀滅一切。這是我觀看了本片後最深的感觸。
㈦ 我們的父輩的電影簡介
2013年德國迷你劇集,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五個摯友及他們之間重逢的約定。
1941年,德軍准備入侵蘇聯,德國男青年Wilhelm和他的弟弟Friedhelm響應希特勒的號召應征入伍,即將奔赴前線。女青年Charlotte立志為國家服務,成了一名女護士,也將前往戰場救助傷員。女青年Greta美麗活潑,歌聲動人,她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一名女歌星。她的情人是一個猶太人Viktor,他是一名裁縫的兒子。五人是最好的朋友,他們在啟程的前夜載歌載舞,喝酒慶祝,約定聖誕節再相聚。 分離之前,他們都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分離之後,他們的命運便和這場戰爭緊緊聯系在一起。對於這一輩的德國人來說,這是他們的父輩、他們的母輩對於這場戰爭的記憶。
㈧ 跪求我們的父輩2013年上映的由湯姆·希林主演的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我們的父輩》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導演:菲利普·卡德爾巴赫
編劇:斯特凡·科蒂茨
主演:湯姆·希林、沃爾克·布魯赫、卡塔琳娜·舒特勒、米里亞姆·斯坦因、路德維格.特內普特、馬克·瓦斯科、亨麗埃特·李赫特-羅赫、戈茨·舒伯特、希爾德加德·斯羅德、克里斯蒂安娜·保羅、西爾維斯特·格羅特、艾琳娜·萊辛、盧卡斯·格雷戈霍威茨、馬克西姆·梅米特、約翰娜·加斯多夫、PeterKremer、特里斯坦·皮特、大衛·齊梅爾席德、喬爾·巴斯曼、AnneDiemer、卡瑞娜·普拉赫特卡、薩繆爾·芬齊、朵卡·格萊拉斯、柏恩德·麥克·萊德、馬克·哈洛夫、緹諾·麥威斯、安東尼奧·萬內克、本傑明·特林克斯、路德韋格·布洛克伯格、馬丁·布魯赫曼、凱·邁克爾·米勒、托馬斯·阿諾德、JanNiklasBerg、MartinHentschel
類型:劇情、愛情、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德國
語言:德語
首播:2013-03-17(德國)
集數:3
單集片長:90分鍾
又名: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戰爭的記憶、GenerationWar
1941年,女青年Charlotte立志為國家服務,成了一名女護士,也將前往戰場救助傷員。女青年Greta美麗活潑,歌聲動人,她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一名女歌星。
分離之前,他們都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分離之後,他們的命運便和這場戰爭緊緊聯系在一起。對於這一輩的德國人來說,這是他們的父輩、他們的母輩對於這場戰爭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