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1973年贖罪日戰爭的電影

1973年贖罪日戰爭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20 07:02:38

① 求 淚之谷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鏈接,謝謝

《淚之谷》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KF2AJG6w5E-NqhcSOm6W8g

提取碼:dn9y

Peter Engert導演的一部電影

② 我想了解 烏干達 前總統 伊迪.阿明.達達 當任期間的歷史和他的暴行!

最近出來的電影《末代獨裁》是比較直接的反應
簡單的說 1971年阿明通過軍事政變推翻了烏干達當時的總統Obote(奧伯特) 自任烏干達總統
一度 阿明宣稱的各種改變 如醫療 貧困問題讓人民非常的支持他 但是 隨著越來越多持與阿明相反政治態度的人失蹤讓人民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對人民反抗的殘暴鎮壓使得阿明緊緊握住政權
由於西方世界對阿明暴行的了解 他們由開始對阿明政權持觀望態度轉變為反對阿明的獨裁統治 阿明與西方世界勢不兩立
英國等國家停止了對烏干達的經濟援助
為了報復西方世界 阿明參與了綁架以色列人質的事件 阿明將以色列和西方人質關押在恩特貝機場 威脅(我也忘了)。
之後 以色列特勤部隊奔襲近4000公里 突襲恩特貝機場 解救所有人質
1979年 阿明政權被坦尚尼亞軍隊趕下台 之後阿明過起了流亡生活 各國均不允許他居住 除了沙特 條件是永不涉政治 2003年 阿明客死阿拉伯
關於阿明的殘忍,《末代獨裁》中有一幕 一個反對阿明的人被殺死以後 被肢解 然後把手縫到腳的位置 腳縫到手的位置 異常血腥

③ 贖罪日怎麼樣

鮮血是戰場(人間地獄)唯一的顏色,交戰雙方失去的都是青年,難道赴死就是他們來到人間的目的?! ――――卡夫卡·陸(KavkaLu) http://www.dvdspring.com/UploadFiles/2007-1/2007122133732383.jpg 我很厭惡在宗教名義下進行的戰爭,那是傻缺乾的鳥事,當這一代搖滾人在台上當場交配嘩眾取寵的時候,洋子和列農卻以他們的大床反對各種名義的戰爭。 《贖罪日》(戰火中永生)》是法國和以色列合拍的,於是情節就變成了法國式的話癆和以色列的主旋律。可能是被薩義德毒害過深,本人始終站在阿拉伯一邊,眼瞅著美好光景被中東的不安定弄得難堪,就一輩子做人怎能不急! 以色列,1973年的10月6日,贖罪日的早晨,陽光躲藏在雲層里,早起的人,在沾滿顏料的大布上以彼此的纏繞傳達生殖和愛情的訊息。之後,是一個生命走向遠方,走向慘烈的戈蘭高地。 同美國好萊塢戰爭題材相比,本片有些沉悶,主要情節是兩個掉隊的以色列軍人參加空軍救援隊的故事。維恩羅博和他戰友拉索度假結束趕往部隊卻發現部隊已經上了前線,他們只能暫時收編在一個空軍戰地救助隊里擔當戰地救護員。 他們目擊慘烈,他們經歷慘烈,鮮血是戰場(人間地獄)唯一的顏色,交戰雙方失去的都是青年,難道赴死就是他們來到人間的目的?! 影片里比較震撼的鏡頭是航拍的戰場場面,無數條坦克履帶駛過的轍痕,不由得讓我們想起這個地方被軍事史稱為「眼淚山谷」 『註:1973,贖罪日戰爭中,戈蘭高地上,以色列第7裝甲旅對敘利亞第7機步師和第3裝甲師的阻擊戰持續了4天3夜,戰斗結束後,在第7旅的中央防區(赫爾蒙尼特山和布斯特爾山之間的山谷中)到處都是燃燒著的坦克殘骸,5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輛殘骸散布在山谷里,毀滅場面慘不忍睹,這就是後來軍事史稱為的「眼淚山谷」。』 是誰讓大地充滿了血腥?是誰毀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是誰以神道的名義暢飲著鮮血?那些無恥的人以國家的名義把青年的血肉提煉成他們的收益,那些無恥的人以銀幕蠱惑不諳世事的青年!對於一個偶然來到世界的個體,請你記得,所有的生命都有平等生存的權力,在所有刻意毀滅人類生命的方式里,以宗教和愛國的名義進行戰爭是最面目可疑的!按照老馬的說法:無產階級沒有祖國。在20世紀的舞台上猶太復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引發的局部戰爭還少嗎?狹隘的宗教理論、專制主義必然引起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膨脹,直到生靈塗炭,自相殘殺,而他們的背後永遠是軍火商和政府的沆瀣一氣,所以,我個人贊賞美國的反戰母親,在這個充滿假面和猥瑣政治的舞台上,所有良知的人都應該反戰。 死者被履帶壓進了大地,他們的淚水在耶路撒冷的黎明在哭牆上滲出,他們的淚水遮蔽了人類的天空! 所有的爭斗之後是維權的利益,屬於個體的只有死亡和傷痛。 和平,依舊遙不可及! 而做愛,在那張床榻上為著延續生命努力! 附帶說一下這張D9的封套,贖罪日戰爭英語寫得明白發生在1973,中文卻寫成了1971,我說過不要相信中文網路,這種簡單英語和時間搞錯了不太應該。 【附錄:影片資料】 《戰火中永生(Kippur:贖罪日)》2000以色列/法國 導演: 阿莫斯·吉塔伊Amos Gitai 主演:里昂·利沃(Liron Levo)、托馬·魯索(Tomer Russo) 片長:115分鍾 碟商:傳奇XL--1069 2007年2月4日 上午9時38分 星期日立春海上 寒鴉精舍 獨立影評人:卡夫卡·陸(KavkaLu) 版權所有,請勿私自轉載 聯絡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郵箱: [email protected]

④ 誰能告訴我1973年有沒有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 求解答

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秈型雜交水稻,被外國人稱作「東方魔稻」。

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秈型雜交水稻終於在我國培育成功。這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培育成功的秈型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多糧食少的問題,也給世界糧食產業帶來了一次綠色變革。袁隆平也因此獲得了「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並獲得了多項國際大獎。

歷史起源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農業科技上的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這項技術自1976年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以後,僅至1994年,就已使中國的稻穀累計增產達2400億公斤。此外,該技術還被出口到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雜交水稻的研究始於1964年。當時任職於湖南省安江農校的袁隆平最先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帶領助手們開展了有關研究。他們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國首先實現了雜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

⑤ 幻影Ⅲ的幻影起源及發展

首架幻影Ⅲ於1956年11月首飛,在第7次試飛中最大平飛速度達到了1.52馬赫。該機的進氣道裝有可調半錐形中心體,可以在高速飛行中前移以防止氣流出現紊亂。後來該機又換裝了性能更好的阿塔101G.2發動機,在1957年9月的試飛中最大平飛速度超過了1.9馬赫。
幻影Ⅲ在試飛中表現的優異性能使法國空軍欣喜若狂,法國空軍立即訂購了10架預生產型幻影ⅢA,幻影ⅢA比幻影Ⅲ原型機足足長了2米,機翼面積也為此增加了17.3%,展弦比減小至4.5%,裝一台阿塔09B發動機,不開推力43.2千牛,加力推力58.9千牛,保留了SEPR火箭助推器,首架預生產型1958年5月12日首飛,在1958年10月的試飛中首次達到2馬赫的最大速度,達索對該機沖刺更高的速度充滿信心,在作了充分准備後,該機不負重望,在次年6月的試飛中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2馬赫,成為歐洲第一種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的作戰飛機。達索將後6架作為生產型生產,裝備了湯姆遜-CSF公司的西拉諾空中截擊雷達,裝備法國空軍戰斗機部隊。澳大利亞在得知達索研製了高性能的戰斗機後,立即聯系達索公司並提出了購買意向。為了測試該機性能,澳大利亞政府請達索將一架幻影Ⅲ改裝英國羅·羅公司的埃汶67發動機,該型發動機推力71.1千牛(屬於英聯邦的澳大利亞裝備英制武器,裝備埃汶發動機有利於後勤維護),改裝後飛機編號為幻影ⅢO,1961年年初就進行了試飛,不過最終還是沒有採用埃汶。幻影ⅢO這個編號被得以保留,後來澳大利亞在引進了幻影ⅢE後,繼續使用這個編號。 幻影ⅢC是作為截擊機使用的,所以早期其外掛武器只有瑪特拉R-530和早期型號的響尾蛇空空導彈,對地攻擊武器早期則只有無制導炸彈和各型火箭彈;後期生產的瑪特拉魔術空空導彈性能明顯優於響尾蛇,所以紅外製導導彈都換成了魔術。後期又增加了激光制導炸彈,可以發射Durandal反跑道武器,馬特爾空地導彈等一系列空對地武器,該機的對地攻擊性能也大大增強。
雖然保留推力1680千克的SEPR-841火箭發動機,但在裝火箭發動機時就必須去掉機炮,以用來裝火箭發動機的燃料TX-2。而且從高空突襲的轟炸機似乎並不受歡迎,加裝火箭發動機似乎也沒有多少使用價值,如果不用火箭發動機就可以加裝副油箱以延長航程。所以後期生產的幻影Ⅲ去掉了火箭發動機,並加裝了腹鰭,後來還加裝了著陸勾,可以在前線機場實現短距著陸。
該機採用了懸臂式下單翼,機翼裝有錐形扭轉盒,採用全金屬抗扭盒形結構和帶加強肋的機架整體壁板,靠近機翼前緣處有鉸接在上下翼面上的小型擾流片。可收放式前三點起落架,主輪和前輪均為單輪,座艙蓋以鉸鏈形式連接,向後打開,馬丁·貝克公司的RM.4零高度彈射座椅。達索認為戰斗機在高強度的空戰中可靠性將是影響作戰性能的最大因素,為此機上的空調系統和液壓系統均採用雙套備用系統。 1961年開始向法國空軍交付,法國空軍共接收了95架,該機一直使用到了1988年。由於性能優異,幻影還出口到了瑞士,以色列,南非等國。出口型在細節設計上並沒有多少的差異,而只是在型號編號上加上了購買國的首字母,如出口到瑞士的為幻影ⅢCS,以色列為幻影ⅢCJ,南非幻影ⅢCZ。
以色列購得幻影ⅢC後,首開幻影空戰紀錄,1963年8月以色列空軍飛行員駕駛幻影ⅢC在巡邏中擊落了2架敘利亞的米格-17,後續戰果中還包括2倍音速的米格-21,使幻影ⅢC名聲大揚。在1967的「六日戰爭」中,以色列空軍把幻影ⅢC的性能發揮到了極限,該年6月5日,以色列空軍傾巢出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轟炸了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空軍的機場,以色列飛行員用幻影ⅢC上的機炮和法制反跑道炸彈把三個國家的軍用機場炸得千瘡百孔,以色列大獲全勝。價格低廉的幻影ⅢC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達索和幻影也就在這時開始出名。大批的訂單開始湧向達索公司,各國空軍迫切想感受這種無尾翼三角翼的戰斗機帶來的優異性能。 在幻影ⅢC投入生產後,達索開始考慮在該機基礎上開發一種多功能戰斗機而不是繼續研製純粹的截擊機,這就是後來的遠程戰斗轟炸機幻影ⅢE。達索共製造了3架原型機,首架原型機1961年4月首飛。
和幻影ⅢC相比,前機身延長了30厘米,因為增加了許多機載航電設備,其中通信系統包括TR-AP-22超高頻無線電台以及TR-AP-28甚高頻電台,無線電導航設備包括AN/ARN-52C塔康等。同時針對在使用中發現的幻影ⅢC存在的航程短的問題,E型機增加了機身燃油量,達到了3330升。有些批次的幻影ⅢE在座艙下方加裝有一具馬可尼公司的連續波多普勒導航雷達。
幻影ⅢE的發動機改為阿塔09C.3,加力推力6200千克,雷達系統更換為湯姆遜-CSF西拉諾II,西拉諾II雷達將火力控制與導航結合起來,採用單脈沖體制及卡塞格倫天線,有A型和B型兩種。其中A型只有空對空模式,B型增加了5種對地模式,在空對空模式下作用距離40千米,空對地模式下作用距離93千米,天線直徑400毫米,重量在210千克左右。其他的改進還包括首次在幻影機上加裝Type-BK雷達告警接收機,發動機尾噴管改為收斂式可調節噴管。固定武器為一門德發機炮和5個掛點,載彈量4000千克。
該機採用懸臂式三角形下單翼,有錐形扭轉,相對厚度4.0~3.5%,下反角1°,安裝角0°,前緣後掠角60°34′。採用全金屬抗扭盒形結構和帶加強肋的機加整體壁板。所有操縱面用液壓操縱,使用達索公司的人工感力雙筒舵機。有減速板,靠近機翼前緣處有鉸接在上、下翼面上的小擾流片。機身為全金屬結構,有按面積律設計的「蜂腰」機身。無平尾,只有常規垂直安定面與方向舵,用達索公司的人工感力雙筒舵機操縱。在三角翼後緣內副翼內側裝有縱向操縱用升降舵。起落架為可收放前三點式,前、主起落架均為單輪。用梅西埃公司的油-氣減震器和圓盤式剎車裝置。主輪胎尺寸為750×230-15/1,胎壓為5.9×105~9.8×105帕(6~10千克/厘米2),前輪為450×390-05。
使用一台斯奈克瑪公司的「阿塔」9C渦噴發動機,加力推力60.8千牛(6200千克)。發動機有一個超速系統,當飛行速度超過M1.4時,系統自動嚙合,推力增大8%。可選擇使用推力為14.7千牛(1500千克)的SEPR-844火箭發動機,不使用時可帶油箱(容量550升)。發動機進氣道四周隔壁內可帶4個軟油箱(容量1020升),機翼內4個整體油箱,容量1370升。不帶火箭發動機時,機內總油量為2940升。座艙以鉸鏈連接的座艙蓋向後打開,用馬丁-貝克RM4零高度彈射座椅,最小彈射速度167千米/小時。兩套獨立的空調系統,用於座艙和電子系統;兩套獨立的液壓系統,工作壓力為207×105帕(211千克/厘米2),用於飛行操縱、起落架收放和剎車;直流電源系統為24伏40安小時的電池和一台26.5伏9千瓦的發電機;交流電源系統為一個200伏400赫變壓器和一台200伏400赫10千瓦的交流發電機。裝有兩台超高頻無線電台,塔康系統,多普勒雷達,「西拉諾」II火控雷達。另外還裝有導航計算機,轟炸計算機,自動射擊瞄準具等。 固定武器為2門30毫米「德發」552A機炮(備彈量2×125發)。執行空戰任務可帶3枚中/近距空對空導彈;對地攻擊武器通常在翼下掛2顆454千克炸彈,機身下可掛1枚AS.30空對地導彈。在5個掛點上可帶4000千克武器。
生產型幻影ⅢE於1964年1月交付法國空軍,法國空軍共接收了192架。除了法國空軍使用外,還出口到許多國家。阿根廷、巴西、黎巴嫩、巴基斯坦、南非、西班牙以及委內瑞拉等國都曾少量進口。幻影ⅢE總生產量比幻影ⅢC大了很多,達到了523架。60年代中期,一架幻影ⅢE改裝了斯奈克瑪公司的阿塔09K.6發動機,編號改為幻影ⅢC2。澳大利亞和瑞士在評估了該機後,購買了生產許可證,其中澳大利亞的編號改為幻影ⅢO,在對該機的電子設備進行了改進後開始在國內生產。澳大利亞生產的幻影ⅢO分為截擊型和攻擊型。澳大利亞政府飛機工廠和聯邦飛機廠總共生產了48架截擊型和50架攻擊型,該機一直使用到1988年才開始從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中退役,1990年其中的50架還出售給巴基斯坦。
瑞士對幻影ⅢC進行了測試評估後便購買了許可證開始自行生產,為了適應瑞士的寒冷天氣,該機的機身、機翼和起落架都得到了加強。而且瑞士用休斯公司的TARAN-18雷達取代了原來的西拉諾II,使得該機可以制導瑞士剛剛從休斯公司購入的HM-55獵鷹空空導彈(AIM-4獵鷹的出口型號)。該機一直服役到90年代中期。 在幻影ⅢE基礎上發展了幾種偵察型號,其中幻影ⅢR採用了幻影ⅢE的機身,去掉了機頭的雷達,加裝了5具OMERA31自動相機,保留了德發機炮和掛架,可以執行從低空到高空的偵察任務,並且具有夜間偵察能力。
法國空軍裝備了30架幻影ⅢR,由於前兩架原型機由幻影ⅢA改裝,為此沒有裝備。有趣的是,在使用中發現,該機的對地攻擊能力居然比專門開發的幻影ⅢE還好,該機也出口到了許多國家。
法國空軍針對使用中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達索在幻影ⅢR基礎上改進了幻影ⅢRD,該機在機頭下方加裝了一架全景式相機,並改進了機內的多普勒雷達等電子設備,法國空軍自己使用的幻影ⅢRD還在機身腹部加裝了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獨眼巨人紅外跟蹤器。阿布扎比、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及、利比亞、南非等國曾少量進口。部分幻影ⅢRD改用英國產的Vinten相機取代原來的OMERA。 幻影5的研製是由以色列空軍提出的。中東地區大部分時間天氣晴朗,在標准型的幻影ⅢE基礎上,簡化航空電子設備,主要考慮在目視條件下的對地攻擊,這樣可以降低單價和維護要求,而且省出來的空間可以裝更多的燃油以延長航程,使得該機成為一種廉價的遠程攻擊機,1966年,以色列空軍向達索訂購了50架幻影5。首架幻影5在1967年5月首飛,外形上和幻影Ⅲ很像,機頭延長了0.5米左右,也使得該機成為幻影家族中最為苗條的成員。和幻影ⅢE相比,該機增加了500升燃油的攜帶量,總燃油量達到了3475升,如果加裝副油箱,總燃油量將達到4700升,航程大大提高。該機可以在半鋪設的跑道上起降,特別適合在中東地區多沙的跑道上起降。
應以色列空軍的要求,該機將雷達系統更換為AidaII,這是一種小型雷達測距系統,當然價格相對也較低廉,能在180度錐體內自動搜索、截獲空中目標或海上目標,提供目標距離數據和相對於天線軸的目標方位,這種雷達的天線不像普通雷達那樣可以運動以增加掃描范圍,而是固定的,其對空作用距離10千米,對地/海為35千米,工作在I-J波段,重量只有32千克,低廉的價格加上恰當的性能正好符合以色列空軍的需要。
和幻影ⅢE類似,該機的固定武器為兩門德發機炮,每門備彈125發,在機身和機翼結合點增加了2個武器掛點,使得總掛點達到7個,機身下可以帶兩顆454千克的炸彈或者一枚AS.30空對地導彈,機翼下可以帶454千克的炸彈,對地攻擊武器還包括JL-100火箭發射巢,每個可以帶18枚68毫米火箭彈。在執行空中截擊任務時該機可以在翼下帶兩枚響尾蛇空空導彈,總載彈量為4000千克。發動機仍然是幻影ⅢE的阿塔09C,但取消了SEPR火箭發動機。
1967年6月,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驟然緊張,為了保持中立,不被國際社會指責,法國總統戴高樂禁止出廠的幻影5起運,但以色列並沒有因為缺少這批飛機而停止發動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幻影5雖然沒有運到以色列,但以色列還是向達索繼續提供飛機貨款,以色列還存在幻想,希望能在晚些時候得到這批對戰爭有重大意義的飛機。1969年後期,以色列的部分飛行員還在法國試飛這批飛機,以色列當局建議法國政府把這批飛機轉移至科西嘉島,法國政府認為以色列人心懷不軌,就沒有按照以色列人的建議轉移這批飛機。
以色列空軍最後放棄了這批飛機,而這批飛機自然就落戶法國空軍,空軍編號為幻影5F。在法國空軍裝備該機後,許多到法國考察的軍事代表團對價格低廉的幻影5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認為該機具有較好的性能和適中的價格,於是該機又開始了出口。
幻影5還發展了偵察型號和雙座串列教練型號,其中偵察機為幻影5R,教練機為幻影5D,不過在後來交付了各國空軍後才發現,和幻影Ⅲ的偵察型號以及教練型號相比,幻影5R和幻影5D根本沒有任何明顯的區別,純粹是型號上的不同罷了,該機出口到了阿布扎比、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及、加彭、利比亞、巴基斯坦等國,比利時空軍用美國生產的航電設備對幻影5進行了改進,為此比利時空軍裝備的幻影5也是幻影5系列中最先進的一種。而巴基斯坦裝備的幻影5PA3則是最特殊的一種,用Agave雷達取代了原來的西拉諾雷達,可以發射AM-39飛魚反艦導彈。 幻影5到1986年底各型共訂購595架(包括比利時仿製的37架),使用國家有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及等11個國家和地區。該機已於1988年停產,1987年估計價格為1030萬美元。
幻影5的基本型別有單座對地攻擊型5-A,雙座對地攻擊型5-D和偵察型5-R。每個國家在訂購相應型別時均採用不同編號,因而型別有十幾種之多。
幻影5的各型如下:
幻影5-AD和5-RAD阿布扎比的訂貨。
幻影5-DAD幻影5-AD的雙座型。
幻影5-BA單座對地攻擊型。導航系統比基本型幻影5先進。第一架飛機於1970年3月6日首次試飛。比利時空軍的訂貨。
幻影5-BD比利時訂購的幻影5-BA的雙座型。
幻影5-BR比利時訂購的幻影5-BA的單座偵察型。機頭裝5架Vinten 360型照相機,正在考慮裝紅外照相設備。
幻影5-COA、5-COD和5-COR哥倫比亞空軍的訂貨。
幻影5-D、5-DD、5-DE和5-DR黎巴嫩空軍的訂貨,共訂購110架,1971年1月開始交付。
幻影M5-F原系以色列空軍的訂貨,當時編號為幻影5J,後法國政論禁止交付。從1973年年中起在法空軍服役。
幻影5-G加彭的訂貨。
幻影5-DG幻影5-G的雙座型。
幻影5-M扎伊爾的訂貨。
幻影5-DM幻影5-M的雙座型。
幻影5-P1968年4月秘魯訂購12架,同年5月開始交付,已全部交付完畢。
幻影5-DP幻影5-P的雙座型。
幻影5-PA巴基斯坦空軍的訂貨。
幻影5-SDE沙烏地阿拉伯的訂貨。
幻影5-V委內瑞拉的訂貨。
幻影5-DV幻影5-V的雙座型。 在幻影Ⅲ家族中有一個型號特別引人注目,即幻影ⅢV垂直起降戰斗機,請注意編號後的「V」是英文字母,而不是羅馬數字。該機裝有8個分布在主發動機兩旁的小型的供垂直起降使用的發動機,該機是應北約在60年代中期提出的垂直戰斗機要求而研製的。當時除了達索外,還有霍克西德利公司也在研製該垂直起降飛機,不過兩者的結局卻完全不同。
為了驗證升力發動機,達索改裝了一架幻影Ⅲ,加裝了8台羅·羅公司的RB-108升力發動機,每台能提供980千克的推力,這架驗證機就是後來的巴爾扎克,在1962年就進行了垂直試驗,次年又進行了從垂直到平飛的過渡性飛行。
1964年在試飛中該機墜毀,飛行員犧牲,達索將墜毀的飛機修復後繼續使用,不過很不幸,在次年的試飛中該機又一次墜毀,這一次飛機已經徹底毀壞,無法修復。在巴爾扎克基礎上,達索製造了幻影ⅢV,該機機身大小幾乎是巴爾扎克的兩倍,外形上和幻影系列飛機大體相同,只是機身較長,機翼面積較大,總共有9台發動機,主發動機為斯奈克瑪仿自美國普·惠公司JTF10渦扇發動機的TF-104,最大推力61.8千牛,8台羅·羅公司的RB162-1升力發動機,每台提供15.7千牛升力,達索共製造了兩架原型機,首架原型機在1965年年初就進行了垂直起降的試驗飛行。在試飛後不久,斯奈克瑪公司推出了推力更大的TF-106,推力達到了74.5千牛,在換裝發動機後,第一架原型機於1966年3月進行了從垂直到平飛的過渡性飛行。在平飛中,該機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1.31馬赫。
第二架原型機換裝了82.4千牛的TF-30渦扇發動機,1966年首飛成功。在同年9月的試飛中,該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居然達到了2.04馬赫,可惜的是在1966年11月的試飛中這架原型機不幸墜毀。第二架原型機的墜毀給幻影ⅢV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發展計劃被迫中斷,也使得在隨後的幾十年裡飛行員再也沒有機會體驗這種飛行速度達2馬赫的垂直起降戰斗機了。英國當時正在發展霍克P.1154驗證機,霍克·西德利原想和達索合作,但達索一意孤行,堅持自己的幻影ⅢV,這也使得後來的鷂幾乎沒有超音速飛行的能力。英國取消了P.1154,將在該機上取得的成果用運在了後來的鷂身上,成功地裝備英國皇家空軍並出口到世界許多國家。達索的幻影ⅢV只能停留在幻想里了,究其原因,8台發動機帶來的維護性問題將是可怕的,這些不僅將影響飛機出勤率,也將影響該機戰時可靠性,所以,即使第二架原型機不墜毀,項目被取消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仿製幻影戰機的國家中,以色列是最成功的國家,以色列不僅將幻影Ⅲ成功用於實戰,而且針對在實戰中出現的問題,對幻影Ⅲ進行了改進,發展出了幼獅這種較為成功的戰斗機。
以色列是達索公司最早的客戶之一,也是達索最大的客戶之一,1957年以色列引進了大量的幻影ⅢC戰斗機,在阿以戰爭中,該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並為達索的產品起了很好的宣傳作用,但為保持中立,法國政府在1967年「六日戰爭」後停止向以色列空軍提供幻影5並中斷了對以色列空軍的幻影機群的供應,以色列空軍開始考慮依靠國內的航空企業發展戰斗機,而肩負起這個重任的就是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IAI)。
以色列通過自己的情報部門,竊取了法國幻影5以及阿塔9C發動機的全套圖紙,1969年開始在國內秘密執行代號為「黑簾」的發展計劃。
幻影5在以色列的翻版叫做「鷹」,由於法國不方便將航電設備出口到以色列,所以鷹式飛機只好採用以色列自行生產的Elta火控系統,採用馬丁·貝克JM6零-零彈射座椅,首架鷹1969年9月首飛,1972年生產型開始交付以色列空軍,主要武器為謝里夫空空導彈和一門30毫米德發553機炮,對地攻擊能力強於幻影5系列。據稱該機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表現甚佳,擊落敵機數量在100架以上。
IAI總共生產了61架鷹系列飛機,分別是51架單座型和10架雙座教練型,1978年後該機被翻新並出售給迫切需要戰斗機的阿根廷空軍,阿根廷空軍稱該機為匕首。
鷹式戰斗機停產後,IAI開始考慮一種升級產品,由於當時美軍向以色列提供F-4E戰斗機,以色列因而獲得了機上的J79-GE-17發動機,J-79發動機的推力大於阿塔發動機,IAI希望用J79提升飛機的性能。由於J79的尺寸和阿塔有較大差異,所以IAI對鷹式機作較大改進,誕生了一種新機——幼獅。 2004年12月,瑞士對其退役的13架老式退役幻影Ⅲ超音速戰斗機進行了拍賣,這些飛機很快就以總值457000美元被私人買主搶購一空。據瑞士軍方稱,有大約180名瑞士人和外國買主參加了在瑞士中部一個空軍基地舉行的拍賣會,這些買主主要是收藏家和飛行愛好者。而其中有3架在1965年生產的幻影飛機被外國買主獲得。瑞士軍方拍賣的這些幻影戰斗機都被塗成了深黑色,飛機上的武器或發動機都已被拆除,每架的售價從25000美元到66400美元不等。瑞士空軍在1983年之前一共采購了61架法國製造的幻影Ⅲ戰斗機,之後瑞士開始購買美國製造的F-5戰斗機來替換,目前有一些幻影Ⅲ戰斗機仍在瑞士空軍服役。

⑥ 誰有楊瀾的資料

楊瀾簡介
出生年月:1968年
籍貫:北京
職位: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畢業院校:北京外國語大學

楊瀾履歷
1986年至1990年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
1990年,楊瀾成為中國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女主持人。
1994年,楊瀾獲得中國首屆主持人「金話筒獎」。
1996年夏,楊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曾數次獲得普利策獎的製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製作導演了《2000年那一班》兩小時紀錄片,在哥倫比亞電視網晚7點黃金檔向全美播出,獲評論界好評。
1997年4月,她應聯合國副秘書長之邀,作為東亞惟一代表,出席了聯合國世界媒體圓桌會議,當年11月又應邀出席聯合國「1997世界電視論壇」。
1997年1月,楊瀾散文集《憑海臨風》出版,銷量超過50萬冊。
1997年7月,楊瀾被選為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校董,成為這所美國長春藤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董事。
1997年7月,楊瀾加盟鳳凰衛視中文台,並於1998年1月推出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
1999年10月離開鳳凰衛視中文台,擔任陽光文化影視公司董事局主席。
2003年,陽光衛視70%股權轉讓,現和東方衛視、鳳凰衛視、湖南衛視合作,主持《楊瀾視線》、《楊瀾訪談錄》、《天下女人》等節目。

楊瀾所獲榮譽
1999年被評選為「亞洲二十位社會與文化領袖」之一。
2000年和「能推動中國前進、重塑中國形象的十二位代表人物」之一。
2001年度海內外十位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之一。
2002年被評為「中國企業女性風雲人物」之一。
2001年,楊瀾女士出任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形象大使。
2001年 同年7月,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會議上代表北京作申奧的文化主題陳述。
自2003年3月起,楊瀾女士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現任中華慈善總會慈善大使和義務獻血形象大使,並在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環境文化理事會等多家公益機構中擔任理事。
2005年起,她被聘為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楊瀾的商業發展
楊瀾現任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國內民營媒體企業,現持有11家亞洲地區媒體類企業公司之股份;包括31種各類雜志、3種不同類型報章、10條電視廣播頻道、3個門戶網站及多類型互聯網、多媒體產品、教育及學院投資、體育/賽車運動以及音樂娛樂事業等。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現分布於9個國家/地區內之15個城市發展其多元化業務。

日前才與書業大亨貝塔斯曼結盟的楊瀾,又和聯想集團攜手,其附屬的京文唱片已與聯想集團達成跨行業合作協議,將在影音產品發行、品牌滲透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合作,力爭國內音像連鎖經營的龍頭地位。雙方合作的主要項目是藉助聯想集團遍布全國的軟體專賣店,進行音像製品的連鎖經營。

陽光文化:把音像店開在家門口

根據陽光與聯想達成的協議,京文唱片的所有影音產品將以每月10家的速度,進駐北京的聯想1+1連鎖店,首開國內「連鎖音像店中店」的先河。陽光文化出版集團行政總裁許鍾民表示:「我們要讓大量平常沒有時間逛音像店的消費者,可以在家門口買到各種優質的影音產品。」

楊瀾與老公吳征
楊瀾和吳征結合前,彼此都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楊瀾說:「愛情其實是有一點盲目的,想結婚時就結婚,想生孩子就生孩子,沒必要磨磨蹭蹭的。」但是,楊瀾的婚姻顯然並不止是「生孩子」那麼簡單,兩人不僅是夫妻,還是事業夥伴。

2000年,楊瀾和吳征創辦了「陽光文化」,剛創辦時,楊瀾的身價曾一度暴漲到14億港元。楊瀾說:「我覺得愛情是一種氣質上性格上的相互吸引,或者互補。為什麼喜歡他,說得太清楚了可能就不是了。就是覺得挺舒服,挺談得來的,他父母也是做教師的,我們都有著海外留學的經歷,我們的背景、價值觀比較相像,在我遇到的年輕人中,他也是很傑出的。而且他的性格很獨特,他的見識與觀點往往出人意料,我是比較循規蹈矩的人,他有時候的那種靈感火花的碰撞,想不到的點子,讓我特別欽佩。1995年結婚到現在,我們結婚都14年了,我們都是希望過穩定家庭生活的人。我很相信家庭生活,不是那種對家庭生活抱有懷疑態度的人,我父母感情很好,所以我希望我們能帶大兩個孩子白頭偕老的生活下去。」

吳征眼裡的楊瀾

吳征認為婚姻完美與否,更重要的是看內涵,名氣其實並無所謂。「如果沒有共同的事業,我們的婚姻也會相當完美」,吳征說道。 在吳征眼裡,楊瀾是不折不扣的好妻子,「楊瀾有的菜做得很好,有的菜做得不好,但她總是忙著給我弄好吃的」。兩人的脾氣上也很和諧,一個脾氣大的時候,另一個總是很耐心,到最後,楊瀾總是能把兩人都弄得笑起來。「楊瀾更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倆都慶幸在茫茫的人海中,能夠遇上這么一個知己」。 在解析兩人事業上的分工合作時,吳征說,他以資本操作和管理為主,楊瀾則是創意更多一點。「我們倆的文化理念很相似,有共性,又各有所長,能夠相互合作,共同創造一份事業」,吳征稱之為是一種幸運。 吳征:夫人的名氣不是壓力 當記者問吳征:太太的名氣比自己名氣大,是不是很不舒服? 吳征笑著說早就習慣了,當然一開始的時候稍微有些不習慣,現在早已無所謂。事實上,在海外的華人圈裡,吳征早就是一個名氣頗響的年輕華人實業家。吳征笑著說:「在香港,我們的名氣應該差不多,可能還是我的名氣更大一些吧。再就是無論楊瀾的名氣有多大,她都是我的太太。」

楊瀾:我不是中國的華萊士

永嘉路387號(陽光衛視上海總部)一樓, 楊瀾坦言,陽光衛視成立2年來,自己獲得的人生閱歷,遠遠超過了過去10年的總和。
「做陽光以來,經濟管理、公司運作等各個方面給我很大的壓力。」
楊瀾展現給公眾的,是一個多角度的形象。雖然外界有「楊瀾是陽光文化形象大使而不是掌門人」的說法,楊瀾說:她現在一半時間做主持,一半時間做管理。
做訪談節目至今,楊瀾已經采訪了200多個政界、經濟界或文化界的名人。「他們都給我很大的啟發。有的是人生故事有意思,有的是思想深刻——采訪對於我來說,就像是『采氣』:從每個人身上,我都可以採到『氣』。」

楊瀾堅持認為,自己從《正大綜藝》的「出走」,不是什麼大不了的轉型。「90年代初中國還不是特別開放,《正大綜藝》實際上是給國人介紹國外風土人情和知識的節目,嚴格說來是一個益智類的節目。」從益智類的節目到深度訪談,楊瀾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始終以文化為導向:「從家世背景到個人愛好,我的興趣一直在文化方面,所以真的不存在什麼大的跨越。」

楊瀾承認《楊瀾視線》是一個不成功但很重要的轉型:「《楊瀾視線》嚴格說來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介紹美國百老匯和電影的幕後製作,當時忽略了中美文化之間的差異,雖然介紹了一些美國電影的幕後特技,但中國觀眾根本看不到這些電影,同明星和幕後製作的情感聯系不是很緊,自然也就不關心。」但後期的《楊瀾視線》,就明顯地具有了更後來的《楊瀾訪談錄》的影子,節目的主題轉到了社會、經濟方面,風格也與《楊瀾訪談錄》如出一轍。

楊瀾曾經兩訪基辛格。「今年初我又訪問了基辛格,想起自己1996年的采訪,真是太小兒科了,問的問題都是八桿子打不著的,無一例外地在結尾希望人家對中國觀眾說幾句話,你在外交事業中感到最驕傲的是什麼等等:都是對任何人都可以問的問題。」6年以後的楊瀾,同樣是訪問基辛格,問的是「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東戰爭)後,你也在中東有外交穿梭……」(因為訪問時正值鮑威爾的中東之行),這樣的問題具體、有針對性。這和「采訪前做足了功課」有很大關系。采訪前,楊瀾閱讀的是基辛格的主要外交著作等材料;采訪後,基辛格對楊瀾的采訪是「AMAZING」(令人驚奇)。

《楊瀾訪談錄》的製片人郝亞蘭說:「這個節目,實際上是對楊瀾和被采訪對象智慧的雙重倚重,是楊瀾和被采訪對象智慧的碰撞交融。」楊瀾認為,自己是一個「認真而有韌性的人」;這一點,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認同。郝亞蘭說:「坦白地講,楊瀾是這個製作組里最勤奮的人。」事實上,楊瀾不僅僅作為主持人出現在節目中,她對節目製作的參與是全方位的。「有時甚至是否需要一個反光板她都會提出建議;作為一個職業的主持人,她對節目的品質有很高的敏感度。」

我的風格是「綿里藏針」

曾經有評論說,楊瀾是中國的華萊士。但事實上,楊瀾並不喜歡華萊士的主持風格:「他(有時)問問題顯得有些生硬。」

楊瀾認為自己向來的重點不在風格,而在內涵:「風格是你在具備一定內涵後才體現出來的東西。」

《楊瀾訪談錄》目前走的路線,是「溫和的深刻型」。提及當初節目製作組在風格取捨上的抉擇,楊瀾說:「到底是開著轟炸機把這塊地都炸平,還是鑽井取油?後來我們認為,深刻的問題也可以用一種溫和的形式提出來。

對節目風格的取捨和楊瀾的性格息息相關。「平時就不是一個兇巴巴的人嘛!」楊瀾對自己的定位在她的每一次采訪中都表現無遺。《楊瀾訪談錄》采訪龍永圖時,楊瀾問及中國加入WT0最後階段協議時朱總理的兩個讓步,龍回答:「具體的就不要說了」,楊當即表示「沒關系」。

但楊瀾並不認為自己不尖銳。「采訪吳基傳的時候,我問了一個問題:「中國的電信改革,是改革拉著你走,還是你拉著改革走?吳基傳最先迴避了這個問題,我後來又把他拉了回來,問他『那剛才那個問題呢?』」

楊瀾形容自己的主持風格:「綿里藏針」。「觀眾要看的是內容,而不是兩個人吵架。」

《楊瀾訪談錄》沒有噱頭,沒有八卦;一律的開頭和結尾,一樣的穿插和解說。楊瀾認為,這類深度訪談的節目形式應該相對穩定,沒有必要像娛樂節目一樣三天一小變、五天一大變。

楊瀾從來不認為采訪有什麼特別的訣竅,除了認真:「我不是每一次都有靈感,但我每一次都很認真。」采訪前做一大堆的研究,目的只有一個:「我必須了解我在說什麼。」而一次成功的采訪,最重要的是要讓被采訪者知道,你明白了他在說什麼,而不是把一個問題扔給他,得到答案後又接著問采訪提綱上的另一個問題。「畢竟,我不是采訪的主角,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他們。」

楊瀾的另一面

楊瀾,一直希望采訪對象的每一次自由發揮,都能帶給普通人最大的啟示。
不久前,楊瀾到雲南中甸采訪,或許出現了高山反應,她懵懵懂懂地對隨行人員說:「到高原後,食慾就不行了。」但隨後,她又自言自語:「哦,我已經吃了兩個烤土豆、兩個米餅了。「(當地人透露,一個米餅可以做一碗米線。)。
楊瀾說:「我會一直做到觀眾不喜歡為止;他們不喜歡,我也不會硬跳到他們面前說:『看我,看我』。」

⑦ 以巴戰爭簡介

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1949):又稱巴勒斯坦戰爭,以色列稱「獨立戰爭」。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次日凌晨,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出兵進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1957):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以色列稱「西奈戰役」。1956年10月,,當時埃及與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的軍隊爆發戰爭。英、法、以三國的結盟是一種利益的接合:英法兩國對蘇伊士運河有著貿易利益,而以色列則需要打開運河,以讓以色列船隻得以通航。到戰爭結束後,只有以色列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又稱「六五戰爭」,阿拉伯國家稱「六月戰爭」,以色列稱「六天戰爭」。1967年,以色列因埃及封鎖亞喀巴灣以及儲蓄大規模軍隊,於6月5日晨,對埃及、敘利亞、約旦發動襲擊。是20世紀軍事史上最具有壓倒性結局的戰爭之一。以色列在此次戰爭中佔領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10月6日-10月26日)又稱贖罪日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打算收復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明顯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了蘇伊士運河(原來的停火線)。此次戰爭雙方損失慘重。《大衛營合約》令以埃關系正常化,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范圍。
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6月-9月):又稱黎巴嫩戰爭。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因為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暗殺,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部隊,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軍隊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幾天時間就佔領了黎巴嫩的南半部。

⑧ 電影《慕尼黑》結尾沒看懂。

串聯一下電影劇情,和主旨應該對你理解有幫助哦~
結尾部分應該是
死亡名單上還剩幾個人,其中一個死於癌症,薩利邁本人終於在5年後被摩薩德炸死,還波及了4個過路人。最後一個目標是達烏德,他因企圖綁架約旦國王海珊而被判刑,在「贖罪日戰爭」前夕被赦免釋放,以後摩薩德一直沒找到他。
直到1981年,達烏德在波蘭的一家旅館大廳里突然遭到槍擊。開槍的還是一名摩薩德特工,不過他在波蘭另有任務,只是突然在旅館里認出這位大名鼎鼎的達烏德,一陣沖動舉槍就射,然後在一陣混亂之中逃之夭夭!

回顧完20年前的事件以後,我們就可以明白斯皮爾伯格的苦衷。他不可能完全照搬歷史。因為歷史比我們看到的更殘忍;他也不可能重現摩薩德行動中精彩紛呈、驚心動魄的一幕幕,雖然那些素材對任何一位編劇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現成劇本,因為這樣做影片的意義就變成了美化以色列人特工,並將會無可救葯地變成一部庸俗的驚險槍戰片,其真正的人性拷問意義就將徹底弱化;同時我個人更相信斯皮爾伯格原本在影片中並不止於想探求人性以及人與政府的沖突對立。事實上,這種題材的電影主題僅有一個:兩個民族的愛與恨。放在歷史的大格局之中,人與良心的拷問我覺得還是在其次的。正像那個巴勒斯坦人說的,先有國家再說別的。但作為猶太人,又生活在美國,斯皮爾伯格不可能拍出這樣的主題,因為以他這樣的人應該知道,電影除了給出問題以外,還應該給出答案和希望,或至少應該看出導演探求的思索軌跡。
希望幫助樓主理解哈~~

⑨ 贖罪日戰爭是怎樣的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贖罪日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下面是我分享的贖罪日戰爭是怎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贖罪日戰爭簡介
贖罪日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蘇伊士運河(原來的停火線)。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

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比六日戰爭埃敘約(約旦)聯盟的慘敗,阿拉伯世界為戰爭早期的進展,心理上感到安慰。這種心態為未來的和平進程以及埃及的門戶開放政策鋪路。《戴維營和約》令以埃關系正常化,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幾乎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范圍。

這場戰爭使阿拉伯國家了解到他們無法在 軍事 上擊敗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間的和平得以展開。在戰爭結束時簽署的和平協議是自1948年的戰爭以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首次公開進行對話。最終阿拉法特也被迫放棄武裝斗爭,試圖與以色列和平解決巴以爭端,因此阿拉法特和沙龍共同獲得了那一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贖罪日戰爭評價
贖罪日戰爭戰爭的結果是阿拉伯國家趕上了以色列,扭轉了過去接連失敗的狀態,使雙方在戰略上恢復了平衡。這一結果的形成是有著 歷史 必然性的,經過三次中東戰爭,中東地區民族覺醒的進程加快,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失敗使中東國家對殖民者保護中東的幻想破滅,也是北非和阿拉伯國家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起因,埃及革命勝利和收復甦伊士運河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失敗,結果是美蘇大國捲入中東取代英法,但是美蘇干涉中東同樣不能保證中東各民族的利益,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的失敗讓中東人民意識到要獲得勝利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

埃及薩達特總統對蘇聯的態度從過去的附從,轉變成為合作,增強了民族自主權,把蘇聯操縱的裝備收歸埃及使用也加強了獨立的地位。自行制定軍事發展政策,防止出現六五戰爭被蘇聯拋棄的局面。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經過也體現了薩達特政策的進步,他首先團結了阿拉伯國家,建立了統一戰線,在戰爭中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都支持和參戰,並且在戰爭初期取得了勝利,而且薩達特總統也能建立 國際 統一戰線,不僅使西歐各國保持中立,也得到了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同情,使以色列陷入空前的孤立狀態,幾乎在這次中東戰爭中遭到失敗。

從軍事角度看,這次戰爭沒有徹底戰勝以色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質是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沒有雄厚、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不能自主生產戰爭物資,無力應對長期消耗戰爭;其次是在軍事體制上,沒有以色列那樣完善的全民預備役動員體制,投入的軍事武裝力量多是僱傭職業兵,在最初的勝利後不能迅速擴大戰果,讓以色列緊急動員,使兵力優勢迅速喪失;另外就是戰術呆板,讓以色列發現防禦漏洞渡過運河西岸,喪失了戰略主動權。盡管這次戰爭最終依然以平局而結束,但是阿拉伯國家依然取得了成果。首先是打破了美蘇共同發表的中東問題“凍結在冰箱二三十年”的立場,把解決中東問題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削弱了美蘇主導中東的地位。

交戰雙方脫離接觸,在經過聯合國等斡旋後,埃及收復了西奈半島部分領土,敘利亞收復戈蘭高地大部。隨後薩達特主動與以色列友好,開啟了土地換和平的政策,收復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東和平的基礎。從國際環境看,當時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無力長期支援遠離自己的以色列同整個阿拉伯世界戰爭,以色列也無力長期在多條戰線打消耗戰;阿拉伯國家聯合用石油禁運武器同西方斗爭,也讓西歐保持中立不支持以色列,薩達特奉行的自主、靈活的外交、軍事戰略,獲得了國際社會多數擁護,他推行的土地換和平戰略也得到以色列在內的中東多數人民擁護,符合中東地區的長遠利益。
戰爭的起因
贖罪日戰爭是阿以沖突的一部分,自1948年以來已經造成多場戰爭。在稍早的六日戰爭中,以色列發起戰爭,攻佔了整個西奈半島乃至蘇伊士運河的停火線,並且從敘利亞那裡攻佔了大約一半的戈蘭高地,吞並了整個的巴勒斯坦,佔領了約旦的大量領土。

在戰爭前幾年裡,以色列在西奈和戈蘭高地上建立了許多防禦工事。1971年以色列花費了5億美元在蘇伊士運河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堡壘系統,這座堡壘被命名為巴列夫防線(Bar Lev Line),名稱來自以色列哈伊姆·巴列夫(General Chaim Bar-Lev)。

埃及和敘利亞都想取回在六日戰爭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高層卻不想歸還這些通過這種手段奪來的土地,並且 對聯 合國關於歸還土地的 決議 不予理睬。

埃及總統納賽爾於1970年9月去世。繼承他的是薩達特,薩達特 決定 經由戰爭手段取回在六日戰爭中的失土。1971年,薩達特在與聯合國調停大使Gunnar Jarring的談話中聲明,除非以色列“撤出在西奈半島和加沙走廊的所有武裝部隊”並且履行聯合國安理會242號決議中的所有條款,埃及才會“准備與以色列和平共處”,以色列的答復則是絕不會撤回1967年6月5日以前的邊界。

薩達特寄望於以小規模的戰勝以色列便能改變現狀。敘利亞總統哈菲茲·阿薩德(Hafez al-Assad)則有不同的看法,他對和以色列的談判完全不感 興趣 ,並認為只有用完全的軍事手段才能奪回戈蘭高地。從六日戰爭以來,阿薩德便進行龐大的擴軍備戰,他希望讓敘利亞成為阿拉伯國家中的軍事霸主。在埃及的援助下,阿薩德認為敘利亞軍已經有絕對的勝算擊敗以色列並取回失土。阿薩德認為只有在以武力奪回戈蘭高地後談判才會展開,到時將能威逼以色列交出約旦河西岸地區和加沙走廊,並且逼以色列做出其它的讓步。

薩達特期盼戰爭的來臨,此時的埃及經濟一直低迷不振,在薩達特的傳記里,作者Raphael Israeli描述薩達特面臨到埃及自從六日戰爭以來士氣低迷的問題,認知到在進行任何改革之前都須先克服這種戰敗的羞恥感。埃及的經濟已經陷入混亂,但薩達特察覺到他將要推行的改革必定會在部分埃及人里不受歡迎。而一次軍事上的勝利將能讓他獲得人民普遍支持。一部分的埃及人,尤其是那些發起許多抗議活動的埃及大學學生,強烈主張進行一場戰爭以奪回西奈半島,而薩達特掌權以來還未發動戰爭讓他們相當不滿。

其它的阿拉伯國家對發動新的戰爭較不感興趣。約旦的海珊國王擔心若是戰爭失敗將會再次失去土地(約旦在之前的六日戰爭中失去很多的土地)。同時薩達特承諾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亞西爾·阿拉法特在戰勝後將會讓他們管理西岸地區和加沙走廊,而約旦國王則認為西岸地區應該屬於約旦的國土。而且,在1970年爆發的黑色九月事件(Black September crisis)巴解與約旦的內戰中,敘利亞曾軍事介入支持巴解,進一步造成約旦和敘利亞的不合。

⑩ 1973年日本在中國做了什麼

1973大事記
2月 ——鄧小平復出
2月13日——新華社報道,1972年是解放以來中國電力發電站裝機最多的一年。
3月7日——新華社報道,中國發展組合機床取得顯著成就。
4月10日——中國決定建設邯邢鋼鐵、煤炭基地。
4月15日——中國春季廣交會開幕,與中國發展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達140多個。
4月8日——畢加索逝世,西班牙畫家、雕塑家
5月4日——中國日本共同投資施工建設中日海底電纜。
5月17日——美參議院專門小組開始水門事件聽證會。
5月14日——美國宇航局(NASA)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天空實驗室」
6月28日——中國成功進行了一次氫彈試驗。
7月16日——中國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
7月20日——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落成。
7月20日——李小龍,香港電影明星兼武術家
8月5日——中國全國環保會議召開,制定《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
8月8日——金大中綁架事件。
8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8月27日——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9月3日——中國第一台天文測時、測緯光電等高儀研製成功。
9月2日——J·R·R·托爾金逝世,英國語言學家,作家,《魔戒》作者
9月23日——聶魯達逝世,智利詩人,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10月6日——中東戰爭爆發,引發石油危機。 又叫贖罪日戰爭
11月8日——西藏軍區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區大規模種植冬小麥豐收。這是西藏歷史上農業發展的重要變革。
11月12日——蔣經國首先提出十大建設中之前九大建設。

閱讀全文

與1973年贖罪日戰爭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模仿游戲電影完整版百度雲 瀏覽:881
僵屍世界大戰電影高清下載 瀏覽:579
電影空房間講的是什麼 瀏覽:356
真人電影游戲有哪些 瀏覽:882
電視劇和電影如何聯動 瀏覽:348
幾個人聚會手機電影 瀏覽:610
王一博有哪些電影劇照 瀏覽:834
限制級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47
跨越千年微電影 瀏覽:267
什麼英語電影好 瀏覽:934
新生兒拍攝微電影 瀏覽:556
沙漠電影2019迅雷下載 瀏覽:970
死亡微電影完整版 瀏覽:40
電影公社有哪些景區 瀏覽:227
電影院門口的玩法游戲機 瀏覽:549
寂靜世界電影1955年 瀏覽:295
南瓜電影怎麼安裝到智能電視上 瀏覽:481
怎麼把電影添加到視頻 瀏覽:145
平凡的世界92電影網 瀏覽:301
吞噬者電影全集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