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明緬戰爭與清緬戰爭,最後哪一個取得了勝利
明緬宗藩關系衰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嘉靖年間以後,西南邊境地區的土司制度遭到了破壞。「土司制度」起源於秦代的「羈縻政策」。土司制度的破壞與明緬宗藩關系的衰落,當時中原王朝為了加強對邊疆少數民族的統治,就去籠絡少數民族的首領,封授他們一個官職,但並不過問他們的內部事務,仍然由少數民族的首領去管理自己的部落,只要表示願意臣服中原王朝就行。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這些土司區的控制,明朝政府還制定了金牌、勘合、底薄制度,明確規定了明朝中央政府與土司之間的關系。土司只聽命於中央政府,地方官員無權命令土司,中央政府用信符做憑證給土司下達命令。各土司必須按時向明朝中央政府納貢和繳納差發銀(金)。這些制度的制定,保證了明朝中央政府對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有效控制。
B. 如何評價電影《長津湖》
電影《長津湖》是描寫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人在抗美援朝時一場戰役中一群年輕的志願軍戰士。為了隱藏切斷美軍退路時。突遇極端天氣,當時入朝作戰,由於沒有充分的准備,在零下30度左右天氣里,戰士們仍然穿著夏天的衣服。他們活生生的凍死在長津湖地區。這種精神使人難以想像,烈士們為了完成任務,是如何在這樣極端天氣下忍受極端的痛苦?這個故事非常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告誡現在的年輕人。要珍惜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大好時光。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故事。裡面說的都是真實的事情。電影拍的相當不錯。是值得人們好好回憶過去。緬懷烈士們好的題材。
C. 血戰湘江觀後感,如何評價
在「學習強國」平台上觀看了《血戰湘江》後,心情非常激動,那悲壯的畫面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如果中國革命的勝利,要用我們的鮮血才能築成,那我們必須英勇獻身」、「誓死保衛黨中央過過江」,紅三軍團長和紅軍戰士的話時時縈繞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給我以震撼和鼓舞。
該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組織創作拍攝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饒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仆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國教育,影片把我帶入到戰爭場面,聲光特效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一個個紅軍戰士指戰員流血犧牲使我感慨萬千,他們的視死如歸的氣概,他們對革命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我萬分敬佩。
而今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珍惜,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輩是我們的民族脊樑,正因為有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精神,才有我們今天的立國之本,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永遠值得每個中國人敬仰。
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輩的初衷,做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長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更是我們現階段實現中國夢,建設更加繁榮富強祖國不竭的動力。
雖然我們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能忘記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學習長征精神,在改革開放新的征程中發揚不懼挑戰和革命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前進。為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參與者、奮斗者、開拓者。
(3)清意戰爭電影擴展閱讀:
觀後感重在「感」。不少學生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要聯系實際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D. 清緬戰爭為什麼會爆發
歷史:歷史上每一場戰爭爆發都是有原因和背景的,所以人們如果想要根據這些戰爭來了解當時的歷史,那麼就可以先去了解這些原因和背景,因為這樣能夠方便人們去理解。
這場戰爭持續了比較久,而且戰爭的後面 雙方國軍都對這份合約不是很滿意,在乾隆53年4月的時候,緬甸國王孟雲為應付周邊國家的壓力,主動改善了對華關系,而且還派出使節奉表納貢,所以這件事情才算結束,但是青免臨時的合約正式文本當時沒有被保留下來,然後雙方向各自國軍報的內容又有差異,因此雙方在戰爭結束交涉之後 還因為此件事情拖延了二十年。
E. 介紹幾部關於太平洋戰爭的電影、
《太平洋戰爭》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yOLFY8zzdVUyT7BbcX7svQ
電影講述的是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想要處決關押在菲律賓卡巴那圖的美軍戰俘,美軍在截獲情報後,派出了一支陸軍游騎兵營救隊,救出了戰俘營內的511名士兵,被稱為戰爭史上經典的營救行動。「戰爭+拯救」是好萊塢最慣用的戰爭套路,影片對營救行動的刻畫非常真實,但主題上過於主旋律,缺少一些人性的細膩。
F. 果敢南天門戰役,果敢同胞犧牲了多少
果敢南天門山海拔2000米,聳立在果敢東北部,歷來是緬北兵家必爭之地,明清兩代中緬兩軍在此交戰過,抗戰時果敢人民自衛隊在此與日軍交過手,誰控制了南天門,誰就控制了整個果敢東北部,南天門山是俯瞰老街的最重要的陣地,是果敢同盟軍對緬軍的最主要威脅。
當日南天門血戰時至中午12點30分,緬軍發起更為猛烈的攻勢,炮火強度高於早晨幾倍,密集時可達一分鍾上白發!同時緬軍至少還有兩架武裝直升機飛抵南天門陣地上空,不停盤旋和轟炸,發射大量火箭彈,同盟軍部分陣地一片火海。為確保中國一側邊民的安全,中國戰機立即升空。然而緬軍武裝直升機並未因此撤離,截止報到時間下午1點,緬軍直升機已經轟炸半小時以上。
據前方「紫桑」消息,緬軍派出轟炸南天門山的武裝直升機型號為米-24(雌鹿)。從中午12點30分(中國時間)開始,至少兩架米-24以火箭彈對南天門陣地實施了攻擊,後在下午1點多撤離,估計是補充彈葯,將繼續返回轟炸,下面對此款武裝直升機作出簡要介紹。
米-24屬於中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是前蘇聯第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主要用於為己方坦克部隊開辟前進通道,清除防空火力和各種障礙。「雌鹿」不但具有強大的攻擊火力,而且還有一定的運輸能力。
在戰斗任務中,如果攜帶有火箭彈吊艙和炸彈,米-24飛行員會先發射火箭再以機槍掃射,為後座的武器操作員提供充裕時間瞄準和投彈。米-24在全負載下可以攜帶10枚100公斤炸彈,雖然無法精確轟炸目標,但對區域性目標卻非常有效。米-24也可攜帶大型炸彈,包括4枚250公斤炸彈或2枚500公斤炸彈。
另一消息:今天早晨5點鍾左右開始,緬軍就向南天門山、老豹寨、炮壘埡口等方向發起大規模炮襲,炮火較前幾日更為密集,並先後出動二次步兵進攻,但均被擊退。
中午,當地時間約11點40分,有當地群眾看到緬軍一架戰斗機被同盟軍擊落,地點大概在昔娥後山方向。
目前戰斗仍在激烈進行中。雙方傷亡情況不詳。
戰斗從清晨一直到黃昏,樹木被炸焦,泥土被掀翻幾層; 我軍靠沖鋒槍、火箭筒等輕武器與陸空立體進攻的敵人搏鬥;一萬發炮彈打上來,岩石全部粉碎,戰壕被全部炸平,樹木全部炸斷;1萬緬軍戰前均服用了興奮劑,因而一改過去畏戰表現,變得勇猛兇悍,前面的人倒下,後面的人踩著戰友的屍體再沖上來;我軍每打退緬軍一次進攻,不足30分鍾,第二次沖鋒又一次開始; 緬軍雖然留下千具屍體,但毫無退讓和畏懼的意思,頗有些二戰日本兵精神。
在12號同一天,一支同盟軍敢死隊向緬甸發動突擊行動,炸掉緬軍兩個大型軍火彈葯庫,擊斃擊傷緬軍200人,完成行動撤離時遭緬軍堵截,敢死隊打完子彈後帶上刺刀沖向緬軍,緬軍打掃戰場時發現,同盟軍士兵的嘴中多人咬著緬兵的鼻子或耳朵,一緬軍營長因被同盟軍咬下鼻子而活活痛死,經清點有43具同盟軍屍體。
5月14日,除主峰山頂以外,所有陣地均落入緬軍手裡,主峰同盟軍士兵被猛烈炮火壓制到反斜面。當我軍士兵子彈打光後,敵軍沖上陣地,同盟軍士兵手持工兵鏟迎上前與緬軍展開肉博戰,下午,雙方在南天門多地展開肉搏戰,與電影《血戰台兒庄》上的中日士兵最後的肉搏鏡頭完全一樣。緬軍雖為職業軍人, 久經沙場,同盟軍雖大多為新兵蛋子,但緬軍體能及肉搏格鬥的功夫明顯偏弱,三拳兩腳就被漢軍揍趴下,往往三個緬軍圍攻一個漢軍,五分鍾後只剩漢軍一人還站著。
由於350年來從未間斷的戰爭,果敢男人身上較中國內地男人身上多了一種東西,那就是袁崇煥與戚繼光傳下來的尚武精神,明末時與清軍打,又與當地土著打、再與緬族軍隊打、與日本軍隊打、與國軍殘部打、與緬政府軍打, 350年來從未間斷過硝煙戰火, 果敢男人身上煅煉出了一種勇武、一種機警、一種善戰。每每有中國內地商人與果敢男人晚飯後摔跤比賽,最後躺下的總是內地商人;而每每與緬軍交手,在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情況下,漢軍陣亡比例總能遠遠低於緬軍。
雖漢軍無比英勇,但由於實力及人數懸殊太大,隨著後續數千緬兵蜂擁而上,漢軍一個個接著倒下,南天門終告被緬軍佔領。黃昏時,南天門山下起瓢潑大雨,電閃雷嗚。雨後,南天門山雲霧繚繞,空氣清新,雨水將雙方陣亡士兵身體沖洗干凈,洗下了血漬,洗去了汗臭,雙方陣亡士兵長眠於此。
5月15日,緬甸國家電視台對全國宣布, 緬甸國防軍已全殲南天門山上果敢叛軍,緬軍勝利了!此前緬甸國內已把果敢之戰渲染成了一場衛國戰爭,媒體稱,果敢叛軍所發動的戰爭是一場在外國侵略者幫助下進行的戰爭。電視播放了激戰畫面,對緬軍的「勇敢沖鋒」作了誇張作秀的渲染。
緬軍方網站發布了南天門上緬軍士兵慶祝勝利的作秀意味濃厚的圖片:一群緬兵集合持槍拍英雄照,頭頂上飄著緬甸國旗,前方是繳獲的叛軍武器及10多具同盟軍屍體。於是,全緬甸沸騰了,各大城市彩旗飛舞、國旗飄揚,百姓興高采烈歡慶勝利,令人想起1937年日本百姓歡慶日軍佔領南京的情形,敏昂萊一時成了緬甸的民族英雄,獲得了80%緬族民眾的支持。
南天門一戰,雙方兵力對比為1:50,武器對比尤如大象對山羊,以如此弱小之力與強敵相搏,在無友軍支援,無炮火支援,無彈葯補給的絕境中,同盟軍仍堅守整整三天時間,其勇氣和意志超過上甘嶺戰役,超過斯大林格勒戰役。南天門,這座浸透同盟軍士兵鮮血的高山,是這個視尊嚴高於生命的民族用生命換尊嚴、不屈從苟生的精神象徵,他們驚天地泣鬼神!震憾蒼天、名揚世界!
南天門留下了同盟軍太多的東西,它吸引了全球華人的目光,同盟軍打剩最後一人,打完最後一顆子彈,無一被俘、無一投降、無一逃跑、無一存活。南天門山上,世界又看到了北洋水師英勇撞向敵艦的致遠艦,看到了寧死不屈、決不後退的鄧世昌;看到平壤戰役中血戰到底、決不投降的佐寶貴;看到了同盟軍身上那種從漢唐傳承下來的視死如歸的中華男兒血氣。
自2015年2月9日自7月19日,同盟軍與緬軍激戰160天無一人被俘,令人肅然起敬,堪稱戰爭奇跡,人數雖少,鬥志頑強,寧可戰死,絕不投降。從東山到南天門山,每戰都在兵力、裝備遠弱於敵人的情況下取得輝煌戰果,但由於實力懸殊,終未能保住陣地。此戰雖敗猶榮,顯示了我華夏民族不屈不撓、堅強作戰的勇氣和毅力。
深圳網友有詞:「可憐果敢生靈地,萬戶無炊鬼叫門,自有漢家留骨氣,惟拿熱血換存。」這讓筆者想起岳飛《滿江紅》上兩段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南天門戰役,緬軍可謂是傾巢出動、血本相加、孤注一擲,此時如有佤邦、四特、克欽、撣邦、德昂、若開等民地武聯合一致,協同配合斷其後勤,並從背後向緬軍進攻,則緬軍必敗無疑。但是,除克欽與德昂外,所有民地武均無動作,坐視緬軍攻下南天門。這說明緬北各民地武之間的不團結性,反緬統一戰線萬難建立。
南天門戰役剛結束,緬軍就大興土木、加固工事,把重炮及重裝備運上南天門,南天門一夜之間變成了緬軍俯視果敢全境和威脅中國南傘地區的重炮陣地。
南天門之役在戰略決策上雖是一個錯誤,但堅守陣地犧牲的烈士都是不折不扣的英雄。南天門之役實際上是雙方實力大較量的一個縮影,從這個縮影中不難看出雙方各自的優劣勢:
緬軍優勢:充足的後勤補充,國土大,舉國之力支持;有重武器支援,兵力多裝備強;有空中支持掩護、轟炸敵軍;救護條件好。緬軍劣勢:戰術死板,士兵愚笨;軍事派系林立;戰力弱不經打。
同盟軍優勢:戰術靈活,士氣高,士兵機靈,勇敢善戰。同盟軍劣勢:缺乏後勤補給,只能打游擊戰;兵力少裝備差,缺乏重武器;沒有根據地,國土狹小;被動挨炸;醫療救護條件差。
對比雙方優劣勢可得出總體結論:同盟軍處於完全不對等的劣勢狀態。對比了雙方優劣勢,再分析一下各方訴求及雙方被支持的力度。與果敢戰事直接和間接相關的實際上有8方:同盟軍方、緬甸軍方、白偽政權方、中國官方、美日方、各民地武方、緬甸民間方、中國民間方。每一方訴求都不盡相同:
同盟軍希望回到8.8事件以前「高度自治」獨立自主狀態,一方面堅持抗戰,一方面也希望和談;
緬甸軍方希望將同盟軍趕盡殺絕,完全控制果敢政務,堅持同盟軍先投降後談判,否則全部消滅;
白偽政權希望將同盟軍趕盡殺絕,但也不願緬軍全面控制果敢,處於無奈被動聽命緬軍的狀態;
中國官方希望緬軍方和同盟軍談判和解,不附帶任何先決條件停火,雙方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美日方希望緬方將同盟軍趕盡殺絕,自己的勢力也進入果敢,從而扼死中國通往印度洋出海口;
各民地武方均希望同盟軍勝利, 但除克欽與德昂外大都明哲保身、隔岸觀火,不真心支持同盟軍;
緬甸民間方希望將同盟軍趕盡殺絕,由緬政府控制果敢政務,因而大力支持緬政府軍,人多勢重;
中國民間方希望同盟軍勝利, 希望將緬軍趕盡殺絕,大力支持同盟軍,但勢力單薄,人數極少。
在這8方中,緬方的支持者有白偽政權、緬甸民間方和美日方三方;中國官方情感上或偏向漢族軍隊,但處於外交考慮不便公開支持或反對任何一方;同盟軍方的支持者只有中國民間方和民地武兩方;由於大多數國民不知此事,中國民間方人少勢單,支持力度極為有限; 民地武大都口頭支持,行動上觀望多動手少。從雙方支持者力度看,同盟軍也處於劣勢。
南天門之役是個分水嶺,南天門戰斗前同盟軍步步向前,每戰必勝;南天門之役後同盟軍實際上走了下坡路。從2015年5月底開始,同盟軍始終處於劣勢狀態,人口少地域小、無重裝備無補給的劣勢再再顯示出來,敵軍數量高於我軍50倍, 地域大、裝備齊、後勤補給充足,果敢85%的地區已被敵軍佔領。如今,同盟軍戰略高地沒有了,不要說很難深入下緬甸作戰, 就連在果敢腹地作戰都不可能,只能依託在中緬邊境一線作戰,目前果敢同盟軍和緬甸政府軍正在對峙當中。
G. 清緬戰爭,清朝為什麼會輸
楔子:清乾隆五十七年,82歲的老人乾隆皇帝親自編纂了《御制十全記》。
在這部書中,乾隆皇帝回顧了自己文治武功的不凡一生,並將十大深刻影響清王朝歷史走向的戰事列為“十全武功”,而他本人也自稱“十全老人”。
然而,在“十全武功”里頭,乾隆皇帝不無惋惜地感慨道:“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
清緬戰爭究竟是個什麼戰事?居然這樣讓自命不凡的乾隆皇帝耿耿於懷?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為什麼會被緬甸軍隊打得滿地找牙?
今天歷史偵查處與大家共同探討下清緬戰爭的來龍去脈;縱橫天下的滿洲八旗,為什麼會被南部蠻邦打得落花流水?
清緬戰爭的背景
明朝末年,統治緬甸長達221年的東吁王朝覆滅,貢榜王朝崛起,兵力日漸強盛,緬族首領雍籍牙以貢榜為基地,一統緬甸各地。
此後,第三代緬王孟駁繼承先王遺志,克撣邦、亡寮國、取曼尼普爾,整個中南半島幾乎都納入了強大的貢榜王朝,
只有東邊的暹羅大成王朝與貢榜王朝並立中南半島。
由於水土不服,醫療條件較差,清軍內部疾虐橫行、瘟疫頻發,無數清軍將領和士兵還沒來得及跟緬軍交戰就已經被疾病奪取了生命。
第四是主將輕敵冒進。在清緬戰爭的前後四個階段里,無論是乾隆皇帝還是前方指揮戰斗的清軍將領,都沒有把緬軍當回事。
也正是由於他們的事前高度輕敵,事中沒有做好斥候情報工作,故此,清軍在戰爭中多次被緬軍切斷後路,輸的一塌糊塗,若非緬軍善於大規模殲滅戰,縱橫天下的八旗勁旅恐怕全部得有去無回。
第五是裝備落後。清緬戰爭中,無論是清王朝還是緬甸的貢榜王朝,從整體上來看,基本都歸屬於冷兵器作戰的末期。
而從整個世界大局來分析,此時的西歐早已經過了文藝復興的洗禮,思想空前活躍,啟蒙運動如火如荼,資本的原始積累促使著西歐各國相繼進入了“大航海時代”。
西歐各項科學技術都突飛猛進,尤其是軍工科技更是將同時代的清王朝遠遠甩出了幾條街,燧發槍和火炮成為了西歐各國軍隊通用的標配,而清朝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
清緬戰爭結束後,前線作戰的將領,在目睹了緬人的燧發槍和火炮給清軍造成的巨大傷害後,於是向乾隆皇帝提出學習西方、發展火器軍工,乾隆皇帝卻以“騎射乃滿洲之根本”而斷然否決。
也正是由於上述五項因素,清緬戰爭能使得後來貢榜王朝自願成為藩屬之國,而這一切並非出於清王朝的強大,而是清王朝巨大的體量拖垮了緬甸的貢榜王朝。
以征伐六年、耗銀百萬和累累白骨換來的朝貢體系,最終成為康乾盛世下最後的帝國余暉。
H. 泰國與緬甸歷史上共發生過多少次戰爭
緬泰戰爭 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泰國與緬甸之間為兼並土地、掠奪勞動力和取得中南半島政治經濟優勢而進行的長期戰爭。泰緬戰爭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548~1592) 1486年,緬甸東吁王朝興起後,泰緬之間開始出現小規模邊境沖突。1548年底,緬王莽瑞體乘泰國王室內訌、國內局勢動盪之機,率軍大舉入侵。次年包圍泰國首都阿瑜陀耶城,因久攻不克而退。1563年,緬王莽應龍再度入侵,次年攻佔阿瑜陀耶,將泰王及大部分王室成員和居民擄至緬甸,另立傀儡王。1568年,因泰國力圖擺脫緬甸的控制,導致莽應龍又一次大舉進攻。1568年11月~1569年 8月,阿瑜陀耶城抗擊緬軍圍困達10個月之久,終因內部叛變而陷落。莽應龍處死前傀儡王以後,立親緬的彭世洛太守為傀儡王。1584年 6月,泰國王子帕那萊(即後來的納黎宣)宣布獨立,並率軍攻入緬甸。1584~1592年,緬軍五次大舉入侵泰國,並一度包圍阿瑜陀耶城,但均遭失敗。1592年底,泰緬主力決戰於泰國廓沙拉,結果緬軍大敗,其統帥即緬甸王儲陣亡。 第二階段(1593~1664) 1593~1605年,泰軍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不斷向緬甸發動進攻。1593年,泰軍攻佔緬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次年,又進占毛淡棉、馬都八等地,吞並緬甸南部大片領土。1595~1599年,泰王納黎宣大帝兩次率軍大舉入侵,包圍緬甸首都。1605年,納黎宣再次率軍攻入緬甸,不久於陣中病亡,泰軍遂撤回。1613年起,緬甸軍隊開始反攻,收復了除丹那沙林以外的大部分南部領土及東北部的撣邦一帶領土。1615~1663年,雙方激戰於緬甸南部與泰國北部,互有攻守。1664~1665年,泰國乘緬甸忙於應付清緬戰爭和王室內訌之機,大舉進攻,在蒲甘附近與緬軍決戰,遭到失敗,被逐出緬境。 第三階段(1665~1759) 這一時期,雙方處於休戰狀態,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部分地恢復了睦鄰友好。 第四階段(1759~1810) 1752年,緬甸雍籍牙王朝興起,不斷向外擴張領土,導致雙方的尖銳對立。1759年,緬王雍籍牙率兵侵入泰國,次年包圍阿瑜陀耶城。旋因緬王突然死去而退兵。1764年緬王孟駁進占泰國北部,次年發動全面進攻。1767年 4月,在圍攻一年兩個月之後,緬軍攻陷阿瑜陀耶城,掠走大批居民及財物,並將該城付之一炬。1767年底,泰軍將領達信率軍反攻,逐走緬軍,恢復了泰國的獨立。1768~1785年,泰緬多次交戰,泰國漸次收復北部的清邁和南部馬來半島一帶的領土,緬甸則奪回土瓦、丹那沙林一帶。1785年,雙方主力決戰於泰國南部的北碧(干乍那武里),緬軍大敗。以後,戰爭逐漸演變成局部的邊境沖突,其影響和范圍日益縮小。1824年第一次英緬戰爭(見英緬戰爭)爆發後,緬甸開始淪為殖民地,泰緬戰爭遂告終止。
I. 還珠格格三的伏筆
我覺得不太可能。再拍出第四部,看的人肯定很少。電影公司不賺錢哦。
J. 長津湖電影時長
《長津湖》電影時長176分鍾。
近3小時,這是《長津湖》的時長。這樣的片長在我國的院線國產片中十分罕見。對此,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這是由長津湖戰役的體量所決定的,「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關鍵一戰。」
從內容看,影片前半段用超過30分鍾的篇幅,介紹了長津湖戰役的背景、意義,主要人物漸次登場,給了觀眾充分的時間進入到影片的情緒當中。
隨後,在兩個多小時高強度的視聽語言中,影片對長津湖戰役進行了全方位展現,伴隨故事情節的推進,將情緒不斷推向高潮。不少觀眾在觀看後表示,「三個小時並不覺得長」「意猶未盡」。
《長津湖》是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監制並執導,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段奕宏特別出演,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該片於2021年9月30日在中國上映。
《長津湖》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
《長津湖》以史詩般的電影藝術呈現長津湖戰役這一戰爭史詩,讓觀眾在大氣磅礴、悲壯深情的敘事中,深刻體悟當年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作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重大決策的高瞻遠矚,深刻感受志願軍指戰員扛在肩膀上沉甸甸的家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