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一項心理學分析

電影一項心理學分析

發布時間:2022-09-19 05:37:18

A. 舉一部看過的心理電影,用心理學理論知識分析

1、《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看點:ADHD Ritalin,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
點評:名叫Justin的男孩,17歲了還在像嬰兒一樣吮吸大拇指,戒不掉。
2、《記憶碎片》memento
心理看點:短時記憶障礙,海馬體損傷
點評:就不重復細節了,不是因為太經典而在這里設懸念,而是完全無法重復。
3、《水果硬糖》Hard Candy
心理看點:戀童癖、犯罪心理學
點評:看完這部電影後:基本上男人都覺得一陣寒意飄過,女人則覺得大快人心。
4、《大象》elephant
心理看點:校園暴力,社會心理學、犯罪心理學
點評:這是一部關於校園暴力的片子,思考良久為什麼名叫「大象」?——原來青春期的大象才是最危險的。
5、《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看點:Abnormal的心理學,潛意識,人格分析。變態心理學,異性癖、食人狂
點評:經典中的經典,強烈推薦!就算再多看上幾遍,依然回味無窮啊。
6、《心理游戲》the game
心理看點:人格/性格測試,應用,設計情景
點評:一部標準的好萊塢電影,值得一提的是,情節的接宕起伏會讓你愛不釋「眼」。
7、《愛德華大夫》spellbound
心理看點:夢的解析、失憶、強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經典
點評:希區柯克的名作,也是心理電影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
8、《夢旅人》picnic
心理看點: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
點評:影片並沒有過多地表現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病人的單純和可愛;岩井俊二的巔峰作之一。
9、《約書亞》Joshua
心理看點:兒童心理學、亂倫
點評:九歲男孩Joshua,因為妹妹出生而失寵;在此之後,發生了一連串不幸的事。
10、《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看點:精神分裂症
點評:一部讓人深深迷戀的片子,喜歡貞德振臂高呼「Follow me」時血液沸騰的感覺。
11、《雨人》rain man
心理看點:孤獨症(通俗點叫自閉症) 高功能孤獨症
點評:驚覺於它如此細膩而又震撼人心。
12、《和莎莫的500天》(500) Days of Summer
心理看點:戀愛心理,失戀治癒
點評:繼《暖暖內含光》之後又一治癒大片;不同的是前者是做夢大片,後者是醒夢大片。
13、《象人》The Elephant Man
心理看點:精神救贖、社會心理學
點評:大衛·林奇1980年的處女作,黑白膠片,看完會哭的。
14、《火柴人》matchstick men
心理看點:潔癖、強迫性人格
點評:火柴人——美國俚語,說的是那種讓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錢的騙徒……內容挺有意思的,結局也很精彩,值得一看。
15、《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心理看點:兒童心理學
點評:影史上只有四部驚悚片曾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這部片子便是其中之一。
16、《庸人哈爾》Shallow Hal
心理看點:教育心理學
點評:庸人哈爾和一個胖妞談戀愛的故事,一部有明顯教育傾向,能深切滿足各位有受教育痞的人們願望的片子。
17、《蘇菲的世界》Sofies verden
心理看點:心理教育、自我分析、犯罪心理學
點評:把一部哲學名著改編成電影,還讓那麼多人喜歡,不容易啊。
18、《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心理看點:心理咨詢,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點評:看完後我的感受是:我想找個像Sean一樣懂愛的人。
19、《美國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
心理看點:雙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點評:Christina Bale的表演得真好。再沒有比他更有魅力的變態殺人狂了。
20、《死亡實驗》das experiment
心理看點:服從心理,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點評:這是一部通過設定極端環境表現人性陰暗面的電影,非常有震撼人心的沖擊性。

B.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電影早間主播

摘要 心靈捕手,相信這是一部學心理咨詢的人都會看的影片!

C. 怎麼用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電影《雨人》的一種心理現象

裡面的雨人其實是主人公的英文名字rainman,翻譯成雨人。他的病症是孤獨症,也就是所謂的自閉症,記憶力超強,但與人交流有障礙。你如果感興趣,可以查查相關書籍。

D. 怎樣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社會心理學分析——我們怎樣做出錯誤的判斷

主人公是一個銀行家,叫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被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他被判無期徙刑,這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渡過餘生。

影片的開頭主要是安迪偷情以及法庭場景的穿插展現,令人注意的是,安迪給人的第一直覺印象——這人像是一個因為妻子偷情而槍殺他們的人,表情呆滯,眼神遊離,完全是一種對妻子出軌無法理解和郁悶的表情。

再看陣陣有詞的律師,他作為一個專業知識的擁有者,可以想像其在嫌疑人的犯罪模式以及自己的法庭辯護的種種技巧已經深知,在其潛意識之中一定有嫌疑人的種種既定的模板來供他對照,即使他的辯詞看起來很有邏輯。很顯然,他對於自己的專業能力有過度自信的傾向,在安迪說自己將槍扔進河裡開車回家之後,這位律師提高了自己的音調,以一種洶洶而來的氣勢一下將安迪無力的供詞駁回,其實只是從語氣上我們就可以傾向於律師而不是安迪,因為坐在席上的法官和聽眾都覺得安迪做賊心虛。看到聽眾席上他們茫然的表情,我就覺得安迪的無力和聽眾的無力,大眾傾向於權威,甚至會覺得律師很聰明辯護很精彩。再後來律師的辯護中,我們就可以發現他在過度自信的基礎上有陷入了驗證性偏見和錯覺相關的誤區,也就是說我們常常尋找回憶那些能夠明確驗證自我觀念的反饋並將我們自己期待發現的某種重要的相聯系。他將所有的證據羅列,安迪有犯罪動機,有犯罪現場的腳印,指紋等,這些再加上其一句極富情感煽動性的一句話「他們是犯了錯,但是他們所犯的錯嚴重到……需要用死來贖罪嗎?」再後就想像一個自己的推理假設,事實上這個假設毫無依據,但是加上了律師的情感性的煽動就變得很有力量。錯覺的相關,假想的推理,其中滲透的是一種情緒,情緒通過與其相關的經驗來給我們的所見所聞所思著色。包括最後法官的宣判,「杜福雷先生,我覺得你非常冷血,看著你就令我毛骨悚然。我已本州賦予我的權利判你兩項終身監禁,分別為兩位死者,退庭。」「令人毛骨悚然」 首先是安迪給人的第一印象,如果將兇殺和他聯系起來的話。也就是說法官的判決帶有很強的情緒性。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非理性的行為以及判斷呢?

首先,我們經常高估自己的判斷。這種過度的自信現象部分來源於我們更容易描繪自己正確而非錯誤的緣由。另外,人們更有可能去尋找那些支持而非否定自己的信息。

其次,當別人給我們提供橫有說服力的軼事或者甚至是毫無價值的信息時,我們經常會忽視有用的基準信息。部分原因是由於我們更容易回憶起(易得性)生動的信息。

再次,我們經常在相關錯覺的和個人控制之間搖擺。在不存在相關的地方知覺到相關(錯覺相關)和認為自己可以預測並控制隨機事件(控制錯覺)。

最後,情緒會影響判斷。好的和壞的情緒會激起個體對與之相關的經歷的回憶。情緒會給我們對當前經歷的解釋著色。通過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情緒還會影響我們做判斷時思考的深度和效率。

希望採納!

E.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影片《沉默的羔羊》

要深究這個問題就需要看《少年漢尼拔》,如果你沒看就不能重根源上明白為什麼漢尼拔會成為一個食人狂魔。我只看了散步《沉默的羔羊》《漢尼拔的崛起》《少年漢尼拔》至於《紅龍》我覺得沒什麼意思,就沒看了。
首先得問漢尼拔為什麼成為食人狂魔, 他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生活美好他很喜歡他的妹妹米莎,可是悲劇降臨了,他的父母親人被炸死,米莎被二戰士兵吃掉,而他的妹妹被吃永遠留在了他的無意識中,從弗洛伊德的意思三部分看出無意識是最為重要的。這就解釋了漢尼拔為什麼會食人。
看過《漢尼拔崛起》的話就才能知道漢尼拔愛著克拉麗絲,就問問他為什麼會愛上克拉麗絲,作為一個心理扭曲的人很難愛上一個人,他到巴黎見到了紫夫人,最後愛上她(這里我清楚的記得一句話what is left in you to love)其實這正體現了他的孤獨以及一種保護慾望,最開他極力保護米莎,後來殺了屠夫保護紫夫人,接著保護克拉麗絲,最後寧願砍掉自己的收。
順帶還說說「野牛比爾」把,你肯定能記得他殺人後扒皮,當然也會記得他有異裝癖,這個電影裡面沒講到但是他應該是個性倒錯者(詳細可參見《性學三論》),估計是年少的時候父親的氣質太過女性化,電影里沒寫到他的性對象是男的我估計也差不多,至於為什麼扒皮,電影里沒太交代緣由(至少我沒看出來),估計是幼時受過什麼刺激導致,如果從性學入手的話,可以說他的性能力受過某種刺激,而後需要刺激才能激起慾望,也就是扒皮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激起自己我慾望,你能看到他穿上用人皮做的衣服後,表現出的強大的慾望。
我看有很多人提出為什麼漢尼拔要了解克拉麗絲的過去,我估計這就是個潛意識的行為,因為作為一個醫生,有擅長於心理,他會不自覺的去分析他面前的每一個人。比如他分析那個議員的時候。
至於克拉麗絲他就是個正常人,一正常人的思維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還有問題我可以繼續補充。

F. 電影《心靈捕手》主人公性格分析(心理學)的問題

通過性格心理學來分析《心靈捕手》這部電影,在一個具有保護殼下的主人公有以下2方面:

1、人物的防禦機制(保護殼)

在一部擁有著積極變化主人公的故事中,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有著明顯的「創傷」的主人公(不論是外在還是內在),在電影的一開頭,主人公們認為他們的生活並不存在著任何的問題,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被生活困住的他們必須克服他們原本相信的謊言。

通過改變和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邁向新的人生旅程。主人公的「創傷」通常源於過去的一些經歷,在《心靈捕手》中男主角威爾的創傷來源於童年時虐待自己的父親。這一過去的傷口引發了威爾的自我防禦,他認為對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會導致情感上的痛苦,他怕受到傷害。

作為一名電影的編劇,有時用這種方式思考電影中的人物會讓人覺得抽象,但將軟弱轉化為行為的一種方法是使用防禦機制。那麼什麼是電影人物的防禦機制呢?其實,自我防衛機制是角色們戴著的面具,用來隱藏他們的內在自我。



而他們所迴避的,所害怕面對的這些東西,往往都阻止著他們變得更好。就如同之前所說的旁觀者清,我們在為電影主人公們加油打氣的同時,也是給我們自己鼓勁,因為在電影中,我們或許也看到了自己不願意在生活中面對的真相。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和主人公取得心靈上的溝通,因為我們和他們一樣,都需要改變,都需要宣洩。

(6)電影一項心理學分析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繫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

威爾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甚至到處打架滋事,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數學教授有心提撥這個性不羈自我的天才,要他定期研究數學和接受心理輔導。數學難題難不倒他,但卻對於心理輔導,威爾卻特別抗拒,直至遇到一位事業不太成功的心理輔導專家桑恩教授。

在桑恩的努力下,兩人由最初的對峙轉化成互相啟發的友誼,從而使威爾打開心扉,走出了孤獨的陰影,實現自我。

G. 一部關於心理學的電影,主人公是個心理學家,通過對當事人的行為進行判斷,推理案情

lie to me(《別對我撒謊》) 吧
《別對我撒謊》是一部描述心理學的美國電視劇,於2009年1月21日首播於福克斯電視網。卡爾·萊曼博士(Tim Roth飾演)和吉莉安·福斯特博士(Kelli Williams飾演)利用臉部動作編碼系統(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分析被觀察者的肢體語言和微表情,進而向他們的客戶(包括FBI等美國執法機構或聯邦機構)提供被觀測者是否撒謊等分析報告。片中的主要故事情節來自美國心理學專家保羅·艾克曼博士,其主要研究方向為人類面部表情的辨識、情緒分析與人際欺騙等。 2009年5月,福克斯宣布將續訂本片的第二季。

H. 電影的心理學角度賞析,什麼電影都行,要求3000字左右。

找到太多了,希望能給你靈感!

在電影《長江七號》中,就可以看到父親對孩子那種驚人的嬌寵,父親為了孩子上貴族學校,可以忍受非人的磨難,犧牲自己的尊嚴乃至性命。這種父子關系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平民尤其是農民家庭結構的典型代表。
孕育這種人格結構的親子關系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發生在極端的貧窮和巨大的社會貧富差距的背景下,窮人(父親)在這種社會中並沒有起碼的為人尊嚴,遭受到歧視和白眼;
第二,以父親為代表的整個家族把一個「救星」的形象投射給孩子,期望著通過孩子的成就(主要體現為學習的成就)能夠改變整個家庭的社會地位,或者僅僅是獲得失落的尊嚴(面子);
第三,在這種親子關系中,父(母)親以一種近乎自我虐待的方式省吃儉用,提供給孩子(往往是男孩子)優越的條件——讀書,而孩子的整個人格通過讀書學習和父母親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所以當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或者「貪玩」不學習的時候,出現的是整個家族系統自我的崩潰。父(母)親會在此時突然從奴隸一般辛苦勞動供養太子讀書的人,變成一個完全忽略兒童愛玩天性的暴君,開始毆打(虐待)孩子,之後又出現自我的崩潰、哭泣、自責。
而通過這個過程,孩子開始真正進入家庭的系統自我中,他會開始刻苦地帶有自我虐待色彩地學習,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並且期待著學習能夠帶給整個家族(學校、村鎮)榮耀。在這種情況下,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格結構形成了。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孩子的自我理想、自我價值感、以及其情緒和認知模式都是和父母(家人)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他並不會具有一個相對獨立的自我判斷標准,而他的情緒和慾望也是和父母緊密聯系的。
魯迅說,中國人是合群的自大。正是說明了中國人的自我、超我乃至本我的一部分都是外化式的、關系性的。在《長江七號》中,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我想大概絕大部分中國人都是耳熟能詳的,這種教育可以總結為兩條核心指令:千萬不要讓別人看不起咱們;讀書學習是一切的核心。其實這第二點也是為第一點服務的,「學習好了,別人才會看得起咱們。」而這兩點的共同目的都是要建立起「我們」和「別人」的一種關系。有些時候,對這種「我們-別人」關系的需求不過是要求「我們」和「別人」能夠彼此平等、相互尊重。

而更多時候,則是期望著「別人」能夠無條件地欣賞、崇拜、羨慕「我們」,乃至在「我們」面前感到自卑或者混雜著幾絲嫉妒。這後者就是「面子」,面子的背後,是自體-客體系統的施虐-受虐關系的循環和逆轉。現在讓我們來討論一個話題——何以中國人會形成這么一個群聚性的關系性心理結構,恰如一位來訪者所言,「我就像長在我媽身上的一個東西。」?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應該反問:「何以美國白人會形成一個獨立的、和他人有清晰界限、有相對獨立的情緒和慾望系統的心理結構?」美國白人的這種「個體性自我」的心理結構是最近200年來適應工業生產要求而在全球大批量生產的精神產品。

「個體性自我」的產生是和民主社會、法治社會、物質豐富、社會大生產保持同步的。而「關系性自我」這種精神產品就特別適應於中國,尤其是中國農村。這就像高保真音響適用於發達國家的都市,而對於飢荒的非洲來說,手搖發電的礦石收音機是最適合的,因為貧窮他們沒有電更買不起電池。在一個人口眾多、國家無法提供足夠保障的社會,「自我」必須是關系性的,才能提供一個社群足夠的安全感和穩定性。農民子弟們如果不緊緊地把自己作為人的存在性和父母、鄉親們緊緊聯系,那麼不可避免的災難性後果就是他們的父母在一個沒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下必然要度過窮困潦倒、孤獨悲慘的後半生。
謝謝 請採納

I. 在電影中遇到心理學:《心靈捕手》

看完心靈捕手,我很想用我淺薄的心理學知識分析一下這部電影:

一位數學天才威爾與自己的心理咨詢師咨詢的全過程。

一、影片當中的咨詢過程(共八次)

第一次:西恩和威爾的初次見面

威爾各種抗拒咨詢和具有攻擊性的表現,他迴避並且無視西恩提出的大部分探詢性問題,甚至想交換咨詢與被咨詢角色,把自己當作咨詢師,去探尋西恩的心理狀態。

初次見面,兩人爭吵起來,這時西恩的反應:暴怒、生氣,這是一個正常的人該有的反應,所以反而讓威爾覺得他沒那麼遙遠,那麼虛偽,他感受到真誠。

其實來訪者和咨詢師是一場博弈,誰都想帶著對方走。無比聰明看書過目不忘的威爾,他想掌控整個局面。

威爾有很強的防禦性,所以他之前見過的咨詢師都被他反擊主動退出了,直到遇見西恩。

第二次:西恩和威爾的湖邊對話

西恩選擇了湖邊的公共咨詢環境與威爾進行了談話,這個過程中,西恩只是在講述,而不一定得到威爾給予回答。西恩表達了對威爾這種對待事情、情緒、情感等等的淺顯認識的看法,並誠懇地表述了初次咨詢時他的感受。

西恩採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第二次咨詢的目的是什麼?

是讓威爾選擇,是否進行有意義的治療,如果來訪者不配合,治療是沒有意義的。

第三次:西恩和威爾彼此沒有任何交流

經歷了第二次咨詢,兩人第三次見面陷入了沉默,彼此都沒有主動交流,直到咨詢結束。

威爾和西恩各自出於什麼原因保持沉默?

都在等對方先開口,誰先開口誰就輸。兩個人都忍住了沒有說話,但是沉默也是有意義的,他們都在思考。

第四次:威爾開始聊及自己的感情狀態

開始時仍然是接著沉默了一段時間,而西恩卻睡著了。

威爾先開口了,驚醒了西恩。一段輕松地對話之後,威爾聊起了他的情感狀態。因為威爾自卑的消極情緒和過強的自我防禦,讓他害怕與女友間建立親密的關系,導致了他把喜歡的人排斥在外的矛盾狀態。

第五次:西恩向威爾講述了與妻子的往事

西恩講述了自己與妻子生前的事情,通過提供自己的生活信息,對威爾的情感生活做暗示性的勸告。

西恩這次自我暴露的目的是什麼?是讓威爾從故事中自己去感悟。心理咨詢師只是輔助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改變的是來訪者自己。

沒有哪個人是完美的,西恩講自己的妻子生活中一些小的窘事,在西恩的這次談話後,威爾大膽約會了斯嘉麗。

第六次:讓威爾進一步意識到自身的矛盾

威爾在跟女友大吵一架後分手,他還是沒有勇氣去接受這段關系。

西恩用面質的方式反饋威爾的生活狀態,當威爾被問及「你想要什麼的時候」,他卻一直變相地拒絕回答,西恩對於威爾的不坦誠,直接要求他離開咨詢室。

西恩採用面質的目的是什麼?

直截了當,讓威爾明確自己想要什麼。

如果你真的想當個牧羊人,那沒問題,可明顯你是在瞎扯,在掩蓋你內心真正的想法,在迴避。

第七次:威爾心底的秘密被揭開

這次咨詢談及了威爾兒時經歷的暴力事件,他袒露了自己當年的恐懼、無助、絕望感。

在這種情況下,西恩選擇不停地重復「這不是你的錯」,每一次的重復都在逼迫威爾的情緒爆發,當說到「第十遍」的時候,威爾的情緒突然爆發,他停不住的哭,停不住的道歉,將壓抑的情感第一次表現出來。

第八次:咨詢結束

最後一次咨詢前,威爾接受了一份適合他的工作,生活終於走上正規,在最後一次會談時,威爾向西恩反饋了咨詢的積極結果,同時這段咨詢關系也應該解除掉。

助人自助,治療是相互的。

如果你沒有受過傷,你也當不了好的咨詢師,這是老師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從影片中也可以看出,西恩在治療威爾的過程中,威爾也反過來治癒了西恩。西恩因為妻子的離世,把自己也封閉起來,現在他也想休假出去旅行,這何嘗不是西恩人生的新起點。

還有教授,他一生就看重自己的獲獎,在數學界的成就,而又不得不承認自己做不出來的題威爾能做出來。還有教授與西恩的關系,曾經是上下鋪兄弟,現在卻不怎麼往來,這背後都是有問題存在的。

三、影片中呈現出的心理咨詢技術

1、會談法

2、自我暴露(適當的自我暴露能起到共情的作用,讓來訪者覺得你和他是一樣的,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你是能理解他的)

3、沉默技術(沉默是有原因的,有意義的,不要害怕沉默)

4、產婆術(不斷揭示對方談話中自相矛盾之處,從而逐步從個別的感性認識,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認識、定義、知識等)

5、面質技術(面質必須注意時機,和來訪者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咨詢關系才可以用)

6、精神分析(威爾痛哭,把他壓抑的東西全發泄出來,童年的陰影,必須讓來訪者自己挖掘,釋放)

四、童年經歷對人成長的影響

威爾的童年,父親暴力,讓他有很強的防禦性,也不能積極去面對,包括工作、戀愛,他那麼有才華的一個人,卻只是在麻省理工學院搞清潔,搬磚。

但他其實渴望被社會認同,被他人接納和愛。

有一期《奇葩說》請來武志紅,馬東問了武志紅一句話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武志紅說:「我認為很嚴重。」

然後他講了兩個案例。包括說他自己也有精神治療師,這不足為奇,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你自己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咨詢師每天接收到的都是負面的東西,一般心理咨詢師都有自己的心理督導師。

武志紅的話引起高曉松對原生家庭的自我反思,引起趙又廷對父親的坦露。

一個人童年生活的是否幸福,直接影響成年後的認知、行為以及今後漫長的人生道路。

比如童年不被關注的小孩,他們常常由於自己被忽視,所以內心十分脆弱、敏感、自卑,嚴重的還會有反社會行為,抑鬱等等諸多問題。因為他們感覺自己被全世界拋棄了。

其實對孩子來說,這個全世界就是媽媽和爸爸。想想那些留守兒童,大多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而在精神分析層面來說,一層一層挖下去,會發現0-1歲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無條件的回應,而我們多少人都以為三歲之前孩子不懂事,不用陪伴,不用太在意,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已經埋下了一些影響成年後的行為問題,潛藏在潛意識里。

在電影中,西恩遇見了威爾,威爾也遇見西恩,而我遇見了心理學,感恩遇見。

我是文文心兒,喜歡生活中一切新奇的事。喜歡記錄生活、記錄故事。喜歡分享走過的旅程、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努力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其它專題鏈接:

游記專題

親子專題

故事、隨筆

讀書、觀影

感謝耐心看完此文的你,喜歡就幫我點亮左下方的小桃心❤️吧。您的關注和點贊都是對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J. 跪求一篇心理學電影賞析論文 1500字左右 要從心理學角度

找到太多了,希望能給你靈感!

在電影《長江七號》中,就可以看到父親對孩子那種驚人的嬌寵,父親為了孩子上貴族學校,可以忍受非人的磨難,犧牲自己的尊嚴乃至性命。這種父子關系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平民尤其是農民家庭結構的典型代表。
孕育這種人格結構的親子關系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發生在極端的貧窮和巨大的社會貧富差距的背景下,窮人(父親)在這種社會中並沒有起碼的為人尊嚴,遭受到歧視和白眼;
第二,以父親為代表的整個家族把一個「救星」的形象投射給孩子,期望著通過孩子的成就(主要體現為學習的成就)能夠改變整個家庭的社會地位,或者僅僅是獲得失落的尊嚴(面子);
第三,在這種親子關系中,父(母)親以一種近乎自我虐待的方式省吃儉用,提供給孩子(往往是男孩子)優越的條件——讀書,而孩子的整個人格通過讀書學習和父母親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所以當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或者「貪玩」不學習的時候,出現的是整個家族系統自我的崩潰。父(母)親會在此時突然從奴隸一般辛苦勞動供養太子讀書的人,變成一個完全忽略兒童愛玩天性的暴君,開始毆打(虐待)孩子,之後又出現自我的崩潰、哭泣、自責。
而通過這個過程,孩子開始真正進入家庭的系統自我中,他會開始刻苦地帶有自我虐待色彩地學習,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並且期待著學習能夠帶給整個家族(學校、村鎮)榮耀。在這種情況下,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格結構形成了。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孩子的自我理想、自我價值感、以及其情緒和認知模式都是和父母(家人)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他並不會具有一個相對獨立的自我判斷標准,而他的情緒和慾望也是和父母緊密聯系的。
魯迅說,中國人是合群的自大。正是說明了中國人的自我、超我乃至本我的一部分都是外化式的、關系性的。在《長江七號》中,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我想大概絕大部分中國人都是耳熟能詳的,這種教育可以總結為兩條核心指令:千萬不要讓別人看不起咱們;讀書學習是一切的核心。其實這第二點也是為第一點服務的,「學習好了,別人才會看得起咱們。」而這兩點的共同目的都是要建立起「我們」和「別人」的一種關系。有些時候,對這種「我們-別人」關系的需求不過是要求「我們」和「別人」能夠彼此平等、相互尊重。

而更多時候,則是期望著「別人」能夠無條件地欣賞、崇拜、羨慕「我們」,乃至在「我們」面前感到自卑或者混雜著幾絲嫉妒。這後者就是「面子」,面子的背後,是自體-客體系統的施虐-受虐關系的循環和逆轉。現在讓我們來討論一個話題——何以中國人會形成這么一個群聚性的關系性心理結構,恰如一位來訪者所言,「我就像長在我媽身上的一個東西。」?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應該反問:「何以美國白人會形成一個獨立的、和他人有清晰界限、有相對獨立的情緒和慾望系統的心理結構?」美國白人的這種「個體性自我」的心理結構是最近200年來適應工業生產要求而在全球大批量生產的精神產品。

「個體性自我」的產生是和民主社會、法治社會、物質豐富、社會大生產保持同步的。而「關系性自我」這種精神產品就特別適應於中國,尤其是中國農村。這就像高保真音響適用於發達國家的都市,而對於飢荒的非洲來說,手搖發電的礦石收音機是最適合的,因為貧窮他們沒有電更買不起電池。在一個人口眾多、國家無法提供足夠保障的社會,「自我」必須是關系性的,才能提供一個社群足夠的安全感和穩定性。農民子弟們如果不緊緊地把自己作為人的存在性和父母、鄉親們緊緊聯系,那麼不可避免的災難性後果就是他們的父母在一個沒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下必然要度過窮困潦倒、孤獨悲慘的後半生。

閱讀全文

與電影一項心理學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沃倫電影講什麼 瀏覽:854
看電影心情的朋友圈怎麼發 瀏覽:611
99電影免費網站 瀏覽:238
俗哥說鬼電影全集 瀏覽:43
zero一諾千金游戲電影解說 瀏覽:310
小電影捷徑規則 瀏覽:811
韓國電影修電腦是什麼名字 瀏覽:320
電影里邊經常用到的酒吧背景音樂 瀏覽:367
模仿游戲電影完整版百度雲 瀏覽:881
僵屍世界大戰電影高清下載 瀏覽:579
電影空房間講的是什麼 瀏覽:356
真人電影游戲有哪些 瀏覽:882
電視劇和電影如何聯動 瀏覽:348
幾個人聚會手機電影 瀏覽:610
王一博有哪些電影劇照 瀏覽:834
限制級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47
跨越千年微電影 瀏覽:267
什麼英語電影好 瀏覽:934
新生兒拍攝微電影 瀏覽:556
沙漠電影2019迅雷下載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