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麗人生》電影觀後感300字
美麗人生觀後感600字
美麗人生》———最初看到片名,我以為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人快樂、幸福、充實的一生,畢竟,這樣的一生才算美麗。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確如此。影片主人公是一個風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給他的妻子與兒子帶來了快樂。然而,影片的後半部卻是講述他們一家在納粹集中營的生活。主人公為了不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打擊與傷害,用各種謊言善意地欺騙兒子,並告訴他:「一切只是個游戲,游戲結束後,我們便可以回家。」最後,主人公為了尋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給兒子留下的並不是集中營灰暗的回憶,而是個美麗的「游戲」。
二戰結束後,有許多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人回憶往事都痛苦不堪,還有更多的人出來後患上了憂鬱症,原因就是集中營的非人生活實在太過痛苦。而主人公卻用一個游戲的名義掩蓋了這種痛苦,讓其兒子的心靈免受傷害,盡管他自己為此付出了生命。
影片中,導演用了不少誇張的手法與一些巧合更加突出地表現這一家三口的感情深厚,也為劇情的發展作了很好的鋪墊。
美麗人生,片中主人公有一個美麗而幸福的家庭,他為他的家庭做出巨大的貢獻,他的一生是美麗的。片中的兒子有一個美好的
童年,有一個風趣的父親,父親帶給他快樂,使他的人生有了一個美好的開端,他的人生也將是美麗的。片中的母親有了一個快樂的丈夫和一個可愛的兒子,她的人生也因此而美麗。人生的美麗也不單指快樂,更強調人生的意義,人生便因意義而美麗。聰明、勇敢和善良的人們都能締造出美麗的人生。
點評:美麗的游戲後面是殘酷的人生!更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這篇觀後感層次清楚,感情真切自然!在概括了影片的主要內容時作者就埋下了一條線———主人公用善意的謊言欺騙兒子,從而讓兒子幼小的心靈避免了陰暗與血腥的傷害。後文就循此線索抒發著自己的感受,「感」在「觀」中,「感」「觀」結合,凸顯中心,把自己的感動與震動釋放在抒情與議論的文字中,這既是影片的魅力,更是這篇觀後感的魅力所在!
在很早的時候,我媽就跟我提起過《美麗人生》,胡事的概要也講過,只是一直沒有看過。我非常感謝孟老師為我們播放這部電影。
在戰爭題材的電影里,東方似乎一定會有一種奇怪的意識,就是在災難來臨的時候,總會出現那麼一個人,他的出現總是由掌聲和鮮花相伴,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的民族添彩,只因某某人在戰場上綻放出這樣那樣的光。
對這樣遙遠的戰爭故事,難道不覺得太政治了么?戰爭並不是英雄們背負的,戰爭不是單屬於英雄的故事,不單屬於士兵的故事。有時候我在那些所謂的戰爭作品中找不到時代,倒是頗像一部偶像劇。我們對戰爭的感知會變成這樣,是因為什麼?
我也看過一些國外的戰爭題材的電影,比如《希伯利亞理發師》又比如《黑皮書》。戰爭過於殘忍,因為在戰爭中所仇恨的對方,同樣也在戰爭中因此而清晰得從心底到指尖地痛苦,又在扳下槍扣時從手指把麻木傳到心底。在戰爭里,前任何一個人的死亡都太微不足道。在這樣的災難面前,恐懼驅使我們忘記了一些東西,放棄了一些東西,比強孩子們忘記了純真。但我們絕對不要放棄愛與人道,在戰爭面前它可能是最脆弱的,但也可以是最堅固的。
戰爭面前我們都要受傷,我說了戰爭不僅是士兵的故事,它是一場暴風雨,每個人都要淋濕,可是我們看到有的人沒有被淋濕,因為有另一個人幫他擋住了全部的雨點。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個美麗的童年,完整的童年,可是戰爭奪走了他們的完整的童話,讓他們在灰色背景的世界裡完成他一輩子的使命。這不公平,對誰都不公平。所以我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父親,用生命拯救了一個孩子的純真。他的死亡,他的一切行動都在控訴戰爭帶給我們的創傷。這樣精神上所帶來的創傷,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那些傷痕在說:
「不要再有戰爭了!」
在課文中也有這樣的話,是《親愛的爸爸媽媽》里所出現的。
在世博會的墨西哥館里我記得有介紹墨西哥的歷史,戰爭。「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如果我們不去閱讀它們,它們就永遠地消失了。」大屏幕上是這樣寫的。但是欠們所應閱讀的,不是憎惡。
在閱讀《蘆花盪》時,那個分析「老頭子將敵人置於死地時萌發出的愉悅心情」到現在還使我痛心著。這種仇恨,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停止?戰爭中需要我們記住的不是英雄們殺敵後的快感,而是告訴我們這些身處在和平土地地上的人們,我們所享受的安逸帶來的一切的可貴,和平的可貴,自由的可貴。
戰爭使我們更愛自己的國家,沒錯。而東西方戰爭作品的差異也就在於,在東方文學作品中,我們最後宏揚的是本國的威嚴,大家是站在各自的國家發揚本國精神。而西方的戰爭作品裡,它年表達出的倫理,人性是不分國界的,它給我們所帶來的是每個國家在戰爭中,在平凡人之間,閃耀的「人」的本質。
2. 電影 美麗人生 內容概括及人物評價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
羅伯托·貝尼尼(9張)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拖了很久才得到。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期間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其中就有一個喜歡猜謎語的李醫生,對圭多聰明的頭腦和真誠的態度表示敬重。 一次圭多在填寫申請時無意中把一盆花砸到了簽字人(魯道夫)頭上,簽字人(魯道夫)就去追圭多,圭多在一個拐角撞上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
海報及DVD封面(16張)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笑,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不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辦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擺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叔本華。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叔本華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的叔叔、圭多和兒子叔本華,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叔本華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圭多、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
義大利《美麗人生》劇照(8張)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計分1000就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圭多一邊樂觀地干著臟苦的工作,一邊編造游戲的謊言。他還因為李醫生的幫助而倖存下來。 本來所有的小孩要在洗澡時被殺死,而喬舒亞不知情地逃掉洗澡(前面會提到他很不喜歡洗澡),而後,父親圭多讓他混在德國孩子之中,告誡他不要說話(其實是為了避免身份泄露),說這是拿分的關鍵。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否則得不到坦克。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 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最後,喬舒亞與多拉母子團聚。
3. 美麗人生的時空轉換技巧
美麗人生這本電影的時空轉換技巧,從影片的整體敘事架構來分析時空關系,該影片卻是典型的倒敘手法。在影片結尾處點明「這就是我的故事」。由此可見,整個故事的講述構築在回憶的基礎上,具有典型的倒敘特徵。這一手法的運用有以下幾點作用,首先,以回憶的方式講述,一個親歷者和見證者的口吻增加了影片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促使人們對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的回憶和反思。其次,以回憶的方式呈現,表明之前所經歷的一切已然以一種過去的姿態存在,從一定程度上讓觀眾從美好家庭生活的覆滅和偉大的父親死亡的事實中得到解脫,樹立以一種不忘歷史,展望明天的生活姿態。
4. 求關於《美麗人生》導演羅伯特.貝尼尼的電影風格的分析
義大利著名導演羅貝爾托·貝尼尼的作品。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義大利。 從歷史的大視角看,這是一部反映戰爭的絕佳影片。其一,它沒有採用全景式的展示,而是選取幾個普通人和一個普通家庭的遭際來反映;其二,即使是選取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遭際來反映,它也沒有落入一味著力於渲染那幾個人和那個家庭在戰爭中的深重苦難的窠臼。恰恰相反,那些背負著深重的苦難的小人物在這里演繹出的種種給人最直接的觀感是風趣逗樂,之後悲涼的心境才油然而生。聯繫到故事發生的背景,影片的名字本身就大出觀眾意料,也頗耐人尋味。「美麗人生」?這與戰爭似乎是一對天然的悖論。但你決不能因此就草率地將它理解成一種反諷。就算這樣的成分,也是極少的。在我看,這個片名起得十足真誠。 影片從頭到尾畫面明麗流暢,決不在色彩上給觀眾製造沉悶壓抑之感。在前半部,亦即在主人公們被關押進集中營之前,若不留心每一個細節,你甚至會忽略戰爭這一大環境,只當它是一部愛情喜劇。 影片開頭首先映入觀眾眼簾的是德軍進駐的場面,但這個鏡頭一晃而過,旋即轉為男主角基度眉飛色舞地坐著朋友的敞篷車在鄉間小路上賓士。 除德軍進駐,在影片的前半部,還有三處暗示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一是在叔叔開的飯店裡當侍者的基度冒充一個做視學官的客人去女主角黛麗所任教的學校視察時,校長請他向孩子們講解他們的種族是世界上最優良的種族。但凡侵略,侵略者們在炮火進擊的同時,總會伴隨著思想上的煽動、蠱惑與奴役。種族主義的推行便是法西斯的卑劣伎倆之一。諷刺的是,在影片中,給孩子們講解義大利種族的優越性的基度恰恰是法西斯分子們所鄙視的猶太人,而且基度胡說八道的內容恰恰充分暴露了種族主義的無稽與荒誕。義大利人比猶太人的種族優越?優越在哪裡呢?是因為他們有兩片高貴的耳郭,還是因為他們有一隻精緻的肚臍眼? 二是在黛麗與她的未婚夫舉行婚禮之前——婚禮正好在基度叔叔的飯店舉行——在飯店門外,基度的叔叔抱怨他心愛的坐騎身上被那些種族主義者刷上「猶太馬」的標記。然而,就是那匹「猶太馬」,緊接著成為基度搶親的好幫手。一匹「猶太馬」和一個相貌醜陋的猶太侍者,不費吹灰之力地奪走了享受高官厚祿的義大利人的女朋友,這也是對種族主義者以及勢利眼們(如黛麗的母親前面的表現)的絕妙諷刺。 在另一處時代背景的暗示,小主人公祖舒華已經出世並已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童了。祖舒華指著種族主義者店門前的警示牌問父親為什麼「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為不使兒子蒙上作為猶太人的恐懼與自卑,基度輕描淡寫地告訴兒子,那是因為他們不喜歡猶太人與狗,並機智地反問兒子最不喜歡的是什麼,得知兒子最不喜歡的是蟑螂之後,他告訴兒子自己最不喜歡的是生番,然後煞有介事地說趕明兒在自家書店(其時,他已開了一家書店)門外也釘一隻牌子,寫明「蟑螂與生番不得入內」。在這里,基度對種族主義者的不屑與調侃可見一斑。 戰爭顯然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然而,它主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呢?我不願意籠統地歸納出一個枯燥的概念,只想從純感性的角度出發,說說它給我最深刻且先入為主的印象。 先說基度對妻子的愛吧。影片開頭的鄉間之旅,使基度邂逅了黛麗(那個此後被他稱作「從天而降的公主」的平凡女子),並一見鍾情地對她產生了愛意,之後的多次頗富喜劇色彩的偶遇鞏固了他對她的愛,終於從她不得已的婚禮上將她帶走。不得不提一下的是,基度和黛麗從那匹「猶太馬」上下來之後,有一個巧妙的鏡頭處理。先是兩人前後走進一扇門,出來的則是他們活潑亂跳的兒子祖舒華,數年美好安穩的幸福時光一帶而過。 在集中營中,基度幸運地遇到了他的舊交,一位德國軍醫,曾是基度叔叔飯店裡的客人,因為痴迷於猜謎,而基度又長於此技,故對他特別賞識。蒙那位德國軍醫的庇護,基度得以在德軍的餐廳里做侍者,正是有此機遇,有才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細節。乘遞送碗碟的閑暇,基督打開了放在牆邊的唱片機,並將唱片機的喇叭筒轉向窗外。他知道,黛麗一定可以聽到。唱片的內容正是他倆都曾聽過的一出歌劇。身臨險境,竟不忘捕捉片刻的浪漫情調,對生活的熱愛,對妻子的眷愛,「有過於此乎」?當然,這也透露出基度的機智——音樂也可以用來報訊。聽到那段音樂,黛麗得以確定丈夫至少在那時還好端端地活著,終於可以略微舒一口氣。 影片末尾基度之死,直接與他對妻子的愛有關,雖然黛麗最終得以保全,基度並沒有起實質性的作用,但他所做的努力本身,就足夠使眾多丈夫引為榜樣了。 一個巧妙的鏡頭切換,小主人公祖舒華登場了。在整部影片里,相比於基度對妻子的愛,他對兒子的愛則演繹得更加淋漓盡致,催人淚下。基度對兒子的愛,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美麗的謊言體現出來的——在「美麗人生」之中,謊言焉能不美?——「蟑螂與生番不得入內」,在基度那些美麗的謊言里,只不過是牛刀小試。最叫人嘆為觀止的是,他把一家人的集中營之難說成一場積分游戲,並且前前後後,以一張如簧巧舌把它編造得天衣無縫。被粗暴的士兵推跌上火車,拍拍屁股站起來,竟嘻嘻哈哈地對兒子說,這是一次早有準備的生日旅行;一本正經地冒充懂得德語,把德國軍人殘酷的集中營規矩翻譯成可笑的游戲規則;幹完一整天超強度的活,疲憊不堪卻強打精神告訴兒子他們在游戲中積分領先……再鐵石心腸的人,看到這些場景,想必也無法做到無動於衷吧?還有最感人肺腑的。已經被德國兵抓住押去槍斃了,為了不讓兒子害怕,他竟邊邁著誇張的步子,邊滿臉堆笑地對藏在牆角鐵匣子里的兒子擠眉弄眼,好象是去接受獎賞似的。 當然,影片表現的不只是基度的愛,相反,愛在那裡是無處不在的。 黛麗對丈夫的愛同樣令人震撼。愛一個人,愛到願意為他放棄自己的生命,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電影中的黛麗幾乎毫不猶豫地脫口騙德國兵說自己也是猶太人。她願意和丈夫一塊受難,乃至一塊赴死。進集中營之後,由於沒能和孩子在一起,黛麗對兒子的愛表達得非常含蓄,但絲毫不遜於孩子的父親。如果看到她愁容滿面近乎失魂落魄地在衣服堆里翻檢兒子的衣服的鏡頭,我相信你會同意我的看法。那堆衣服是以洗澡之名騙進毒氣室的老人和孩子脫下的,因此翻檢兒子的衣服的舉動,即是對兒子生命的極大關心。沒有找到兒子的衣服,黛麗露出了寬慰的笑容。 祖舒華還處在懵懂無知的年齡,要正面表現他的感情頗為不易。影片很明智地避開了這一點,採取另一種更合適的方式。看到影片的最後,因一段簡短的旁白,觀眾恍然大悟,整個故事,原來都源於祖舒華成年後的回憶。而片名叫做《美麗人生》,也就是說,在祖舒華的心目中,那一段回憶是美麗的。那麼,他究竟對那些往事懷著怎樣的感情,就不必我饒舌了。 即便是陌生人,也是相互愛著的。例如,基度的難友們非但沒有揭破他對兒子的謊言,而且還盡量配合他。試想,在生命危在旦夕的境況之下,一般來說,人的情緒應該惡劣到極點,能做到這一點,尤為難得。 在這篇評論的末尾,我想稍微提一提我從裡面挖掘出的兩個隱喻。 影片靠前的部分有這樣一個場景。基度和他的一個朋友並肩躺在一張床上。他的朋友很快沉如夢鄉,而他難以入睡,於是他向那位朋友請教迅速入睡的秘訣。那位朋友告訴他,叔本華認為意志控制一切。對於叔本華的哲學,我直言自己一無所知。所以無法判斷叔本華真有這么一個觀點呢還是只是片中的一個噱頭。不管怎麼說,意志控制一切,這句話貫穿了整部影片,並成為故事得以如此發展的先決條件。試想,在法西斯橫行的年頭,在黑如地獄的集中營中,何來美麗?所謂美麗,除非是從心而生,亦即意志控制的結果。所以,「美麗人生」,實則是通過意志控製得來的美麗人生。換一種對待人事的態度,怕是要整個兒顛倒過來,變成「悲慘世界」了吧? 另一個隱喻關於基度編造的積分游戲。基度哄兒子說集中營的生活是一場積分游戲,並堅信己方一定會勝出,屆時將得到坦克作為獎品。誠然,這無疑是一系列絕妙的美麗謊言,但到最後聯軍的坦克緩緩朝祖舒華開來時,我的心不禁為之觸動,省悟到它還有深一層的寓意。把集中營的折磨比喻成一場游戲,這本身就包含著對法西斯莫大的嘲弄與鄙夷,游戲的勝利也就暗示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游戲獲勝的獎品坦克則是消滅法西斯的工具——倘若我們輸了,坦克也將徹底摧毀我們。基度在整場游戲(或者戰爭)中的心態始終是樂觀的,這是構成「美麗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5. 美麗人生男主人物形象
《美麗人生》中,男主角基度,基度的叔叔以及基度的兒子都是猶太人。在那樣一個大時代背景里,猶太人的地位和狗一樣卑微低賤。導演在賦予這三位猶太男性明確的身份和地位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存在具有了一定的表徵意義。而從這些蘊含在人物形象之中的表徵意義,我們可以領悟到導演心裡關於「美麗人生」的真諦。
基度的叔叔在影片中的戲份並不重,但他卻代表了一種寬容的人生態度。當看到自己的房間被一群野蠻人「踐踏」後,他只是淡然地面對這一切,「沒有關系,無聲勝有聲」。沉默不代表懦弱,他只是用另一種方式予以了還擊。因為他明白,單純地抗擊報復沒有絲毫的作用,只有實現心靈深處的凈化,才能改變現實的一切。所以他選擇以寬容面對這一切,希望可以通過精神層面的東西去感化那些被扭曲的心靈。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後,他依然以一顆寬容的心,彎腰去扶起一位不慎跌倒的女軍官。在這個鏡頭里,導演在喻示一種地位的轉換。猶太人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去「救贖」一個跌倒在他面前的非猶太血統的人。而這一次「救贖」沒有語言的溝通那個,有的僅是眼神的交流,或許還有心靈的碰撞。從而在更深的一個層面上詮釋了叔叔的話「無聲勝有聲」。而對於一個人真正的救贖只能源自對於他心靈的救贖,叔叔從一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選擇寬容。
基度這個角色貫穿了整部影片,並完成了從一個男人到一位父親的角色成長。而且這個角色本身就被導演賦予了多種美麗,如同叔叔具有寬容之美一樣,基督擁有智慧之美,心靈之美,他更是讓人性之美閃耀於那個黑暗沉重的年代。影片中這個美麗的角色代表了一種大愛的人生態度。他雖然是一個猶太人,但他由衷地熱愛腳下這片土地,熱愛這片土地給予他的一切。他熱愛自由,就像影片一開始出現的那輛剎車失靈的汽車,可以任意馳騁;他熱愛平等,於是屢次試圖換走店主那頂黑色帽子。在一個階級分明的社會里,帽子之於男人的意義就如同高跟鞋之於女人的意義,它是表徵一個人身份和地位的符號。所以導演在影片中精心設計了三場換帽的戲,從而賦予基度這個角色更加飽滿的思想內涵。而「上帝之手」幫助基度兩次換帽成功,似乎也喻示了一種神的旨意。上帝是西方世界共同的信仰,他平等地對待著他的每一個子民,卻無法讓他們平等共處。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哀。然而基度這個角色在形象上的升華還是源自他對孩子的愛。而這份愛在一個特殊的時代語境中被無限放大,形成一道用愛築就的城牆,讓小孩在這片純凈的樂土裡享受他本該擁有的美麗童年。正是因為這種大愛,「牢獄」的痛苦變成了游戲的刺激;也正是因為這種大愛,驅散了孩子世界裡的陰霾,讓他的美麗人生擁有一個美麗的起點。導演通過基度這個角色,詮釋了「用生命去拯救一段人生」的意義——被拯救的人生是美麗的,因為它沒有揮之不去的如同夢魘般的開始;而為這段美麗人生抒寫序言的那個人,他的一生更會因為這篇珍貴的序言而綻放出絢爛的美麗。一份無私的大愛,兩段美麗的人生,是他的愛讓他的一生變成了某種美的存在。
6. 從美學的角度分析一部電影 ,急!急!急!
就算在最艱難最黑暗的日子裡,就算了無希望,死亡近在眼前,他依然深愛著並用生命與智慧保護著他的妻子與兒子。他的勇氣與智慧,即使在戰爭的硝煙彌漫中,即使在集中營的暗無天日中,即使在最後槍聲響起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依然閃現著耀眼奪目的光芒。
他用盡全力,在集中營的悲慘世界裡,為兒子,營造了一幕美好的幻想,他告訴兒子,所有的殘酷只不過是一場游戲,游戲的獎勵是一輛嶄新的坦克。於是,他的兒子便有了足夠的勇氣,熬過那段水火的歲月,最後,當他坐上盟軍的坦克時,他的幸福無可言語,而那種幸福,正是他的父親用生命為他交換的。他不放棄任何機會為他風雨中的家庭製造哪怕是點滴的歡欣,在路過集中營的廣播室時,他冒著危險在廣播里呼喊妻子的名字,他想告訴她,他和兒子都還活著。他趁著做侍者的機會,為妻子播放了《船歌》,這首曾經響在他們定情之夜的歌曲,飄過沉沉迷霧的阻擋,在黑夜裡,給他的妻子帶去安慰,也讓他們一家人,都鼓起了勇氣,共同經歷灰暗的時光。
就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晚,他將兒子安頓在一個鐵箱子里,然後,去尋找他的妻子。當他被捕之後,路過那個鐵箱子時,他知道他的兒子正注視著他,於是,他裝出一副滑稽的模樣,惹得兒子笑出聲,他仍然堅持著,堅持著使兒子相信這一切都只是一個游戲,千萬不要害怕,永遠要微笑而樂觀地去面對。然後,槍聲響起,他去了,而他的兒子與妻子終於獲得解放,當他們在陽光下摟抱在一起的時候,他的兒子說道,我們贏了!確實,在這一場浩劫當中,他們贏了,因為,他們有一個英雄的丈夫與父親,他的名字叫基度。
《美麗人生》是一部相當浪漫的電影,猶太青年基度到一個義大利小鎮上准備以開書店為生,在那裡,他遇見了美麗的姑娘多拉,然後,是一系列充滿了智慧、滑稽、陰錯陽差、浪漫的輕松片段,終於,基度與多拉終成眷屬,鏡頭一轉,他們從房間里追著他們的兒子來到院子里,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令人羨慕,基度用自行車載著美麗的妻子,車框里坐著機靈的兒子,他們飛馳而過,而街道上,卻已經出現了納粹的鐵絲網。
沒有什麼比快樂的戛然而止更令人感到揪心。當基度的幸福生活剛剛開始之時,他的猶太身份使他被抓去了集中營,而他的妻子,本來並不用去集中營,卻毅然的隨他們跳上了火車。最真摯的愛情,有時候真不需要太多的言語,連執手相看都不需要,只是縱身一躍,跟去天涯海角。在影片當中,演多拉的演員有很好的演技,那是一種很克制的平靜,當她在集中營里聽到孩子將要被殺掉的消息時,她的臉上沒有任何錶情,只是站在樓梯上,由著後面的人群在她身上沖撞,她望向窗外,目光深遠。後來,她被派去挑揀死難者的衣服,那種小心翼翼,不敢也不願發現兒子衣服的感覺很到位。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最深沉的愛,其實,是很平靜的,能夠撕心裂肺哭出來的,往往也是釋然的開始。
最後,基度的兒子和多拉在陽光下抱在一起,他大聲喊叫著,我們贏了。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的父親已經死去。電影響起旁白,以基度兒子的語氣,聽聲音,他也已經步入老年,那麼,這部電影就能理解成他的回憶。在他的回憶里,他的父親,依舊是那樣鮮活,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活著。槍炮、炸葯、毒氣、死亡、飢餓,這些東西看似強大,最後的勝利者,卻只能是人和生活。真正的光芒,就像基度朝他兒子眨眼的那一剎那,意思是,無論怎樣,只要我們不害怕,堅強、快樂、盼望,人生終究美麗,於是,我們總會贏。
7. 在電影中怎樣做鏡頭分析啊
在電影中根據鏡頭的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一、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二、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三、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四、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五、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六、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七、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八、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九、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十、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7)美麗人生電影景別分析擴展閱讀:
形態景別拍攝解釋
一個鏡頭,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寫,也可以由特寫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遠景景別是由視距來確定和劃分的,所謂視距,是指攝影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
在一個鏡頭內,或者說一個電影句子內,就應包括經過嚴格選擇的各種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種景別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種景別,概括的說,可分五大類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其中還分為大全景;大特寫。
8. 電影《美麗人生》,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為何會這么說
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豆瓣評分高達9.5分,這部電影表達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小編一直以為這是一部二戰時期的浪漫家庭喜劇,但真正去看了且不止看了一遍之後,真的感覺自己錯的好離譜,它是一部充滿著溫情的悲劇。導演通過演員誇張的動作,色彩的對比,景別的使用,為一個孩子在殘酷的現實里構築了一個充滿陽光,溫暖與感動的世界。
結語
影片在父子即將獲得自由的時候,吉多被處決而結束,通過天真無邪的喬舒亞認為贏得了一輛坦克對比,讓人更加感到父親的偉大和孩子的天真爛漫。這部電影在愛情和親情的描述上都是很有深度的,雖然結局有些令人遺憾,但吉多總算還是成功地保護了兒子喬舒亞。作為這樣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真的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對親情和人生的思考。
9. 美麗人生影評專業分析
影評:
該片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羅貝托·貝尼尼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但絕對不是為了媚俗大眾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
其實恰恰相反,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
貝尼尼只是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所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們,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
劇情:
圭多(羅伯托·貝尼尼)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尼可萊塔·布拉斯基),他彬彬有禮的向多拉鞠躬:「早安!公主!」。
歷經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後,天遂人願,兩人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
然而好景不長,戰爭來臨,圭多和兒子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毅然同行,與丈夫兒子分開關押在一個集中營里。
聰明樂天的圭多哄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獎品就是一輛大坦克,兒子快樂、天真的生活在納粹的陰霾之中。
盡管集中營的生活艱苦寂寞,圭多仍然帶給他人很多快樂,他還趁機在納粹的廣播里問候妻子:「早安!公主!」
10. 美麗人生影評2000字
這部影片的視角與以往的二戰影片有很大的區別。傳統的二戰影片大多以正面描寫真實的戰爭場面來表現戰爭的殘酷,比如《中途島戰役》、《拯救大兵瑞恩》;也有的通過愛情故事來表現戰爭的殘酷,比如《魂斷藍橋》、《科林上尉的曼陀鈴》;還有以集中營為背景來表現戰爭的《死亡列車》、《辛德勒的名單》等等。《美麗人生》也是一部描寫猶太集中營的影片,但它使用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反映戰爭,觀眾在笑聲中含著淚水領悟著生命的真諦。 本片身兼導演、編劇、演員的羅伯特-貝尼尼是義大利著名的喜劇演員,他發揮高度的創意,用一種妙不可言的方式重新詮釋了殘酷的戰爭與生命的意義。貝尼尼的影片真實簡練,總是熱情洋溢、充滿笑容。《美麗人生》是他指導的第六部影片。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不單是戰爭的殘酷,更多的是親情間的歡笑與感動。而他給予我們的也不僅僅是歡樂和淚水。而是人生的真諦,生命的真正意義和積極的人生觀。那麼,積極的人生觀是什麼?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呢?影片把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分為了兩個層次,在和平歲月中的享受人生,和在艱難歲月中的笑對人生。 第一層、享受人生 享受,看似很簡單,能做到這一點卻很不容易。因為人的情緒是極為復雜的,即使沒有遇到什麼挫折,我們也會有情緒的波動期,也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那我們怎樣才能做到享受呢,什麼才是真正的享受呢?電影的前半部分給了我們答案。 享受人生首先要自信並且具有浪漫氣質和幽默感。圭多具備這樣的優點,所以他知道怎樣享受人生。例如圭多在草垛里接著從天而降的多拉的段落。多拉想燒掉鴿棚里的黃蜂窩卻不小心從上面掉了下來,「早上好,我的公主!」幽默簡練的一句話,體現出圭多對生活的熱愛與自信。「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鴿子飛翔,仙女從天而降,我要搬到這兒來。」圭多的幽默和自信在字里行間一點一滴的流露出來。還有在看完歌劇後圭多開車接多拉的那場戲,天下著雨,車又出了毛病,圭多拿汽車方向盤和坐墊給多拉做了一把雨傘。兩個人在雨中漫步聊天,圭多的幽默和浪漫氣質被充分地表現出來。自信、幽默、浪漫能使你每一天都保持快樂的心情並充滿活力。其次要辨別什麼是美什麼是丑。對於美好的事物要善於發現它、呵護它;對於丑惡的事物也不能一味地抵觸或排斥,應當在清醒地認識它的基礎上,用幽默的手段諷刺它,用美好的事物蔑視它,以保持心靈的純凈。例如,影片開場剎車失靈的段落,圭多和費魯丘的車從山坡上沖下來,前面的人群正准備迎接某個法西斯的傀儡國王。圭多從車上站起身揮舞右臂示意人們閃開的動作就像納粹黨的軍禮。人們以為國王駕到紛紛向圭多鞠躬敬禮。圭多在對丑惡的諷刺中使自己免受污染,讓自己保持樂觀的態度。又如,搶新娘的那場戲,圭多騎著一匹被塗成綠色,身上寫著「猶太種」的馬闖進餐廳,拉起多拉坐上馬背,兩人一起沖出餐廳。圭多並沒有像他的叔叔那樣十分在意那匹「猶太種」馬,而是把他當成一個玩笑,和多拉一起騎著馬沖出餐廳更體現了圭多敢於向黑暗的不公正社會做出反抗,並在這種反抗中重拾尊嚴、體味自由的快樂。天倫之樂是享受人生的最高層次。和自己最心愛的人在一起無疑是上天賜予的最美好的禮物。圭多知道什麼才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不是金錢,也不是地位。一個小小的書店,一個美麗的妻子,一個活潑的孩子。就在這最簡單的生活中享受著幸福。我們一定都記得圭多騎著單車帶著妻子和兒子的那場戲,圭多帶著一家人在小巷中穿梭,從斜坡上沖下來,多拉摟著圭多,兒子約書亞坐在車筐里開心地笑。一切都顯得那麼快樂、和諧。這不就是每個人心中所嚮往的那種幸福和快樂嗎!還有一家人在屋裡的那場戲。媽媽叫約書亞洗澡,約書亞不肯,就藏在一個沒有底的小櫃子里。爸爸發現了約書亞,站在一旁用雙手變魔術一樣給媽媽演示叔本華(希特勒最喜歡的哲學家,這里也具有一些諷刺意味)的魔力:「櫃子過來。。。。。。櫃子過來。。。。。。過來。。。」約書亞帶著櫃子一點點挪到媽媽跟前,接著從櫃子里跳了出來伸展雙臂說:「早上好,我的公主!」兒子繼承了父親,幸福的種子開花結果了。到這里可以說是全片享受人生的最高潮,快樂和幸福到了極致。 要做到享受人生的確是不容易的,特別是當代的社會中,人們似乎已經找不到真正的快樂了。每個人都奔波於生存。無休止的工作使我們失去了幽默和浪漫,黑暗腐敗的社會使我們難以分清是非,沉重的家庭負擔使我們難以體會快樂,家庭反而成為了我們發泄情緒的「最佳場所」。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真的因為周圍的空氣太骯臟,我們的社會太黑暗嗎?也許未必是這樣,也許我們應該找找自身的原因。 第二層,笑對人生 在和平年代中,在沒有遇到挫折的時候,做到笑對人生也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可當災難降臨,原本幸福的一切都即將毀滅的時候做到笑對人生就顯得可貴了。圭多做到了,他不但笑對人生,還帶動家人一起面對災難,在災難中尋找快樂。 敢於面對災難是笑對人生的基礎。當得知自己要被抓進集中營的時候,圭多並沒有感到恐慌和不安,也沒有像自己的叔叔那樣沮喪和無奈。他把這當作一次旅行,一次全家人的快樂旅行。他告訴約書亞這是為了慶祝約書亞的生日專門安排的一次非常特別的旅行,大家都會非常開心快樂的。有了爸爸的這番話,約書亞安心的睡下了。有了面對災難的前提,就有了清醒的認識,為以後在災難中尋找快樂並最終沖破災難提供了可能性。游戲災難是笑對人生的第二層境界,也就是在災難中找到游戲的快樂。圭多告訴約書亞這是一場游戲,每一個人都要參與,誰最先掙夠一千分誰就會獲勝並贏得獎品,獎品是一輛真正的坦克。原本被集中營的氣氛嚇到的小約書亞相信了爸爸的話,露出了快樂的笑容。約書亞想到屋外玩,圭多告訴他現在是捉迷藏游戲,一旦被人發現就會扣分,坦克就得不到了。圭多還告訴他要是哭會全失分,要是想見媽媽會全失分,要是想吃點心會全失分。約書亞老老實實地呆在屋裡等著爸爸每天回來向他報告最新的得分情況。圭多一直用善意的謊言呵護著約書亞幼小的心靈,而且他不會放過任何一次體味幸福快樂的機會。圭多帶著約書亞趁廣播室沒人潛入進去,圭多和約書亞拿起話筒通過廣播和媽媽說話:「我每天都在想你,我的公主!昨晚做夢還夢到了你」,「媽媽,媽媽,我們現在的分數是最多的,我們會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多拉抬頭仰望廣場上的喇叭,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流下了快樂的眼淚。還有一段是圭多在德軍餐廳找到了一張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船歌》(他和多拉曾在一家劇院觀看這部歌劇)的唱片。圭多站在窗邊把留聲機的喇叭朝著多拉牢房的方向,把聲音放到最大,一個女高音在夜晚的集中營里回盪,帶著圭多對妻子的想念慢慢地飄向多拉的身旁。多拉也站牢房的窗邊望著黑夜的天空似乎感覺到丈夫就在自己的身邊。把災難當作游戲,用笑容征服一切,沒有什麼可怕的,只要你的愛人還在,幸福和快樂就永遠不會離你而去。最後戰爭即將結束,德國人倉惶逃竄,但他們還要殺光集中營里所有的人。圭多扮成女人闖進女子牢房尋找多拉,不幸被德軍發現。當幾個德國兵押著圭多准備槍斃他的時候,躲在小鐵箱子里的小約書亞看到了爸爸。圭多早就告訴了約書亞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出來,必須等到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不然就會全失分。圭多向兒子眨了眨眼睛,彷彿告訴兒子游戲就快要結束了,大獎一定屬於我們。是的,游戲結束了,父親死去了,德國人撤退了,白晝來臨黑暗消逝。小約書亞從鐵箱子里爬了出來,一輛真正的美軍坦克出現在他眼前。約書亞高興地投進媽媽的懷抱舉起雙手說:「我們贏了!」圭多的舉動把笑對人生推向了極致,也將整部影片推向了最高潮。 圭多為了自己心愛的人死去了,直到他死去的那一刻他還是依舊的幸福和快樂。因為他知道游戲終將結束,光明即將來臨。而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現代人來說,也很少有能做到如此的笑對人生。我們往往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放棄希望,因為一些小小的矛盾而放棄整個家庭。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哪去了? 圭多之所以快樂、幸福。是因為他相信快樂和幸福,是因為他熱愛生活。他也不是單純地愛自己的妻子,單純地呵護兒子幼小的心靈。那都是他對生活熱愛的流露,是他對生命和美好生活的歌頌和贊揚。在熱愛生活的前提下,學會在和平中享受生活,珍惜生活的每一秒鍾;學會笑對人生,特別是在災難降臨的時候依然保持積極樂觀,就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在第七十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美麗人生》一舉拿下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音樂三項大獎;還獲得了當年的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影片之所以在國際上大獲成功並贏得無數人的喜愛,不僅僅因為他給我們的歡笑和淚水,更多的是影片以全新視角所傳達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甚至使很多人的生活從此改變。他闡釋的人生的真諦,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是將來,都可以作為我們生活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