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畢業生鏡頭分析

電影畢業生鏡頭分析

發布時間:2022-09-04 08:08:15

『壹』 哥哥姐姐們 誰能告訴我有關《畢業生》的鏡頭分析

40歲的虎狼女搞上20歲的在室男,而且這個幼齒小兒,還是自個兒未來的女婿。這出麥克尼可的導演處女作,找來了徐娘半老卻風韻猶存的安班克勞馥飾演性慾不滿、說起話來又沙啞挑逗的風騷岳母,三不五時就在傻不愣登的 處男女婿面前寬衣解帶,露露的美腿、酥胸。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一場戲,便是風流岳母趁著老公不在時色誘女婿,讓首次嶄露頭角的達斯汀霍夫曼嚇得發起口吃,活像只待宰的羔羊。當傻女婿踉蹌奪門而出,卻又不巧撞上了戴綠帽的岳父大人。這場戲充分顯露 了兩大巨星的黑色喜劇才華,堪稱是經典床戲中難得的幽默佳作。

片名: 畢業生
Graate, The

主演: 默里·漢密爾頓 Murray Hamilton
威廉·丹尼爾斯 William Daniels
凱瑟琳·羅斯 Katharine Ross
安妮·班克羅夫特 Anne Bancroft

片長: 105 分鍾
類型: 劇情 愛情 喜劇
地區: 美國
導演: 麥克·尼克爾斯 Mike Nichols
年份: 1967年12月
語言: 英語
級別: Argentina:16 Australia:M Australia:R Canada:14A Chile:18 Finland:K-16 Italy:VM14 Netherlands:AL Netherlands:MG6 Norway:15 Sweden:15 UK:15 USA:PG West Germany:12

劇情:

大學生亞賓剛走出校門,對未來一片迷茫,而恰恰在此時他又遇上了最令人頭痛的感情煩惱,他父親的朋友羅賓遜太太竟主動勾引他,而他自己則愛上了羅賓遜太太的女兒,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能應付這樣尷尬的局面嗎?
達斯汀·霍夫曼飾演一個剛步出大學校門的社會新鮮人,然而面對眾人口中所謂的美好前程,他只感到一片茫然,這後他陷入了一個已婚婦人的溫柔網,既之又愛上她的妙齡女兒。這部大膽揭露六十年代年輕人迷失方向,戳破美式中產階級虛偽面具的電影,一新好萊塢陳腔,成為《新好萊塢電影》的先鋒之作,但因為男主角先後與片中母女發生關系的劇情而在台灣被禁演長達二十年。其貌不揚的達斯汀·霍夫曼因為深刻演繹這號反英雄人物,而開啟他日後璀璨的表演事業,這也是麥克尼可斯的導演代表作。
本片儼然已成為60年代後期的電影代表作。即使今天來看,本片題材仍然相當辛辣及有趣!本片為達斯汀霍夫曼第一部擔任男主角的電影,一鳴驚人!全片的歌曲則是由當紅團體 "Simon and Garfunkel" 所譜寫及演唱,和電影情節相輔相成。Buck Henry(客串了飯店櫃台人員)和 Calder Willingham 改編自 Charles Webb 的小說。導演則因在當年新銳的拍攝手法而獲得了一座奧斯卡獎。當時尚未成名的奧斯卡影帝李察德萊佛斯擔綱了一個小角色,就是問房東要不要報警的那個房客。

1967年12月,《畢業生》公映大受好評,並大大超過了原先對它所獲得商業利益的期望。它成為了1968年度的票房收入冠軍,並獲得了7項奧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和尼科爾斯獲得的最佳導演獎。和影片《雌雄大盜》一起,它成為了20世紀60年代後期的最有影響力的影片之一;作為對兩代人之間代溝具有諷刺性的解剖,它使得20世紀70年代早期的好萊塢進入了以年輕人影片為導向的藝術「復興」。

『貳』 畢業生 影評

這是一部產於1967年的電影,是《影視作品欣賞》課上,老師極力推薦,也是課後必考的一部影片,反映了美國60年代青年人,剛走上社會是對生活的迷茫。片中的主題曲《the Sound of Silence》和插曲《斯卡布羅集市》現在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旋律。

我承認在學校時看過很多電影,數量多的數不清,看見什麼都眼熟,但到現在大多都忘記情節了,只有這部片子,雖然記得不是很清楚,但想起《畢業生》這個名字,也還會感到震撼。一方面因為當時考試前看過很多遍,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認,它所反映的憂郁煩惱與解脫,已不再是60年代人所獨有的,而是所有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需要面對的問題。

片中,Ben剛剛大學畢業,年輕,有朝氣,成績優異,家庭富足,典型的中高產階級家庭公子形象,但卻面對著父輩們並不理解的煩惱。在他看來,一切都是虛無的,迷茫充滿他的沒根神經,是選擇父輩們已經給他鋪好的路,慵慵懶懶的過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天天派對聚餐,麻木地出席各種交際場所,還是自己尋找自己的生活,獲得真正的自由與解脫。腐朽的東西,必有它獨有且強烈的誘惑力,正如Robinson太太的出現。其實Robinson太太也曾是個畢業生,也曾像Ben一樣有過迷茫,同樣經歷了與誘惑的抗爭之後,她選擇的是舉手投降,並用同樣的方法拉攏更多的青年深陷其中,作為對這個社會的報復。這讓我想起了《夜訪吸血鬼》中的勒士達,那個將路易帶到地獄,並以殺人為樂趣的受害者及罪魁禍首。

片中有一段場景,在Ben的生日宴會上,Ben父親草草的和Ben閑聊幾句,拍著兒子的肩膀讓他准備,然後拉開了門,身穿潛水服的Ben緩慢的走出,外界是親朋好友的喧嘩聲。影片在這里用了一個長鏡頭,並把視角轉換到Ben的嚴重,透過厚厚的潛水服,所有的喧囂都是空洞的,在Ben的世界裡,只能聽見他急促的呼吸聲,迷茫麻木的內心使得所有人的臉都是緩慢的,扭曲的,靜止的。這是Ben的內心獨白,在每一個剛剛踏入社會的人眼中,所有惡意或善意的忠告,都將被隔離出他們的世界。潛水面罩就是Ben的保護網,匆匆潛入水中,就是他急切想拜託一切世俗的反映。呼吸聲,遮蓋住世間喧嘩,但這種行為,只是徒勞,總有摘下面罩的一天,總有誤入歧途的可能,也總有在無數選擇中越來越茫然的時刻。只有當Ben在酒店為嬉鬧喧嘩的各類上流人士開門,看著他們漠視的只顧自己沉迷的臉,他才明白自己的未來在何處;只有當他遇見了Elian,看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生活,他才會有勇氣邁出探視的一步。

Elian是他在愛情中的轉折,同時也是他整個命運的轉折,從這里,找到了方向。

其實這也告訴我們了,對於所有將要踏上社會的年輕人,在迷茫階段的指引忠告往往是起不到作用的,關鍵是要讓他們打開那層隔膜,自己尋找的過程中,迷茫總會變成不迷茫的

『叄』 跪求電影《畢業生》專業影評一篇,不要觀後感,要鏡頭,情節,色彩等的分析!

充滿惆悵的畢業季節又來了;想起了Dustin Hoffman 的The Gruate(畢業生)。

電影里兩個有意思的鏡頭:

1. Benjamin(主角)剛畢業時茫然不知道干什麼的時候,他一個親戚說:"I just want to say one word to you: 'Plastics'." (我只有一個建議:塑料行業)。

1967年是美國充滿浮華和繁榮的年代。 和現在的互聯網一樣,塑料行業是那時候的熱門行業。 大家可能不知道GE的大名鼎鼎的jack welch就是搞塑料出身的。最近GE決定賣掉它的plastic部門,這可能是個諷刺。

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 總趕時髦不好。

2. 另外一個鏡頭:羅賓森夫人勾引Benjamin時穿絲襪的腿。

現在的畢業生,多半沒有半老徐娘穿絲襪來誘惑他,替代的誘惑可能是網路游戲及網路一夜情。

年代變了,人性不變。 人是猴子變的,改不了喜歡吃桃。 在充滿機會的現代社會,重要的是如何抵制各種誘惑。

40年過去了,塑料變成新能源,絲襪變成視頻聊天,沒有變的是一樣的人性和社會。 history always repeat itself.

年青人還是和40年前,20年前,10年前一樣: 他們有個性(誰說腦殘體不是個性的張揚?),他們玩世不恭,他們高估未來。

畢業生是這樣一群人: 他們什麼都沒有,但什麼都有可能。
電影《畢業生》於1967年12月公映至今40多年了,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一個世紀以來100部最佳影片之一,可見《畢業生》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非比尋常。可是如今很多關於《畢業生》的中國影評大都曲解電影的本意,因為大部分的評論都認為這是一部關於年輕人的成長煩惱主題的電影,甚至有部分人認為這是一部愛情喜劇。盡管眾人都這么認為,但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後,結合當時美國歷史,我認為上面兩種評論並未能夠很好的理解導演的意思,也未能夠很好的描述電影作品的主題,我個人認為《畢業生》透視了當時美國年輕一代對社會現實的迷茫以及無奈,並且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問題。盡管普通中國電影觀眾未能夠理解《畢業生》的主題,但作為對美國歷史有一定了解的觀眾,對畢業生的理解也應該不能停留在普通影評的層次上。
關於電影《畢業生》的中文評論,大多都是就事論事,就片論片,並沒有結合電影當時的背景年代,所以大部分影評都甚為膚淺。一般影評都認為,《畢業生》是一部關於年青人怎樣面對自己的成長煩惱的電影,不錯,從劇情來說,電影大部分的內容都在描述故事男主角本傑明,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即將要步入社會,要考慮更多的問題,諸如事業、愛情等等,但是站在人生交叉點的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個事實,他主動地被他的家人所孤立,他感到自己的人生觀和其他人的人生觀相差太遠,他想要在自己的將來要做些與眾不同的事情,但是卻感到徘徊,其他人安排給他的是另外一種生活,其他人沒辦法幫助他解除這種煩惱。但是大部分影評都把《畢業生》的主題一般化了,覺得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階段,也是每個年輕畢業生必須要經歷的階段,拋開歷史來看這部電影。但是關於成長煩惱的主題電影非常多,後來的電影比《畢業生》中的成長憂郁描述得更深入的電影也有不少,但為什麼這部《畢業生》的地位卻那麼高,那麼被美國人所重視呢?顯然是電影里有更重要的精髓並沒有被挖掘,大部分的影評也僅僅看到表層的現象。另外,有些影評認為這是一部愛情喜劇片,認為男主角本和女主角伊蓮最終還是沖破了家人的枷鎖,找到自己的真愛,他們的相愛表達了他們的和自己家人之間僵持的勝利。這類說法大都認為本和伊蓮是真心相愛的,但是卻忽略了電影中一個很大的細節,就是本和伊蓮認識的時間太短了,才認識的接著就分開了,他們之間甚至連促膝長談的時間都沒有,他倆之間的感情是從何而來的呢?當然很多影評也認為這是電影裡面慣用的拍攝手法,就是在本趕往Berkley找伊蓮的時候,背景歌曲 「Scarborough Fair」奏響,這個時候就代表著本和伊蓮兩人的感情得到深化了。但是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點牽強赴會,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導演Nichol考慮劇本的時候的一個bug,就是劇本考慮欠佳。但是我不這樣認為,導演沒有安排必要的時間讓本和伊蓮來相愛,而電影的最後卻是「撮合」了這兩人,這是有違一般人的邏輯的,而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段不符合邏輯的愛情關系卻被不少影評認為是成功的愛情故事,這簡直貽笑大方,因為反映愛情故事的電影在《畢業生》之前有太多了,《畢業生》決不是一部簡單的愛情片。上面所提到的兩種說法,是關於電影《畢業生》的比較普遍的兩種中文影評。也有些更偏激的影評,如《畢業生》是關於一個墮落二流子和兩個女人之間的淫亂故事等等,這些影評就完全的貶低了這部電影的身價了,在這我就不予考慮了。由於現有的對電影《畢業生》的中文評論存在著不少的漏洞和不足,換句話說站在中國人的角度來看《畢業生》的觀點還是不夠准確,所以下面我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讓更多人知道《畢業生》為何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二戰後從50年代中期到60年中期,美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年輕一輩開始對維系資本主義社會運轉的舊秩序、舊傳統的合理性產生置疑,形形色色的反文化社會思潮風起雲涌:民權運動、婦女解放運動、反越戰運動以及性解放、嬉皮士,都體現了新一代的思想觀念的顛覆性與破壞性。反文化正是60年代、尤其是60年代中後期文藝作品的主旋律。《畢業生》就是這股反文化浪潮的代表作。一部成功的影片必然是藝術家對於現時社會的人文關懷和心靈體察,是對社會深層問題的發掘與表現,是藝術家主觀思維的靈魂升華。《畢業生》透視了當時美國年輕人對社會現實的迷茫、不滿以及無奈,並且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問題,是一部諷刺文學作品,不過最終影片始終是站在中產階級的立場上來同情這些年輕人。
堅持往日「美國夢」的中產階級認為,畢竟年輕一輩沒有經歷過戰爭的煎熬,年輕一輩應該好好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生活,向「美國夢」努力奮斗,所謂「美國夢」只是資本主義中產階級固化生活的一種模式,有車有房子有兒女生活安逸等等;而以大學生、嬉皮士為代表的年輕一輩確實由於沒有經歷過戰爭,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根本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的父母那一代人要這樣給他們自己安排這種「美國夢」生活,而他們那些維護和平、維護人權等想法雖然美好,但是卻略顯得理想主義化。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在沖突,到了60年代中後期,已經有一種滋長了的對社會的現狀以及中產階級的價值觀的不滿情緒出現。隨著越戰的爆發,1967年正是國內反文化、反戰情緒最高漲的一年,而《畢業生》這部電影恰好映射了美國60年代年輕人的反文化思想。電影中對搖滾樂、嬉皮、性解放、反越戰等反文化運動都有不同程度的暗示和反映。可以說電影故事表面上反映的是普通年輕人與父輩中產階級之間價值觀的對立,而在更深層次上暗示了美國60年代年輕人與傳統的社會價值取向之間的對立,這種對立在反文化運動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畢業生》故事的開始就描述主角本傑明內心的空虛、孤獨、無奈、不滿,從他的表情上能看出內在的迷茫和紊亂,這是這部電影的感情基調,這種感情基調通過主題曲「Sound of silence」得到很好的反映,而這種心理感覺恰好能夠透視當時美國60年代以大學生、嬉皮士為主的年輕人的內心感受。在搖滾樂、嬉皮方面,故事中有一幕是本傑明和伊蓮坐在車上吃東西聊天,而在車的旁邊的正正是那些嬉皮士在不停的播放搖滾樂,當本叫他們把搖滾樂音量關小的時候,而那些嬉皮士卻把音量調大,這一幕恰恰能夠把當時的年輕人的那種反文化叛逆心理與傳統的思想作了一次鮮明的對比。關於性解放和反戰方面,自從1963年肯尼迪總統被刺殺以後,接下來的五年裡,美國社會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這些混亂最終導致了60年代末,美國社會性解放的產生,以及越戰的爆發帶來了國內高漲的反戰情緒。影片中羅賓遜小姐對本傑明的性誘惑就是性解放的體現,同時影片中有一幕,疲倦孤獨的本傑明坐在Berkley校園裡面(Berkley校園是美國60年代學生運動最活躍的校園,也是性解放的重要地方,同時也是大學生反戰活動最活躍的地方,在1968年反戰情緒高漲的年代,Berkley的大學生曾經進行了反戰罷課活動),頭頂上高高的飄著美國國旗,這是一個諷刺性的鏡頭,美國的國旗在風中飄揚,而本傑明卻感到很失落,他象徵著傳統的「美國夢」的最終的沒落和變質。《畢業生》故事的結局耐人尋味,這正是表達導演思想的地方。盡管本傑明和伊蓮擺脫家庭的禁錮,決定走自己的路,從教堂裡面逃出來後上了巴士,兩人終於能夠在一起了,但是這只是一陣頭腦發熱,狂熱過後,從他們平靜的臉上卻只能夠看到這些叛逆的年輕人所具有的迷茫和寂寥。他們雖然坐上了巴士,但是他們不知去向。這暗示了美國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年輕人的處境同樣艱難。但是隨著他們步入中年,他們將會變得跟他們父輩一樣,而他們今天所做的事情也將會毫無結果。例如:盡管國內反戰情緒如何激烈,但仍舊不能阻擋越戰的進行。這就暗示了最終他們還是要「回歸傳統」了。回過頭來看《畢業生》的結局,雖然兩人為了所謂「愛情」而離開了家人,但是坐在公交車上最後的一幕,兩人卻顯得沮喪和迷惑,他們一直被人愚弄著什麼是真愛,難道這就是他們倆一直所追求的真愛嗎?而現實卻讓他們無法理解他們為什麼會走到一起,他們倆在公交車上默默的看著前方,互不說話,甚至連對方也不瞧一眼,他們真的是相愛的?或者不是,最後一幕里,透過那一輛公交車的後窗玻璃看他倆,他們倆卻分坐開了,他們倆隔離了家人也隔離了對方,他倆的關系甚至和本傑明與羅賓遜夫人之間的關系沒什麼區別。本傑明不知道車駛向何方,他對未來的迷茫仍將繼續。
《畢業生》正是處於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傳統文化與60年代末70年代初搖滾樂、毒品的分水嶺上,她處在整個美國歷史上最動盪時期的十字路口上。她的地位舉足輕重,可以說她是一部反映歷史的電影。了解《畢業生》的深層意義對了解美國60年代的歷史會有所幫助,同時在了解《畢業生》的深層意義的時候,我們也體會到導演的設計用心良苦,讓我們切實感到當時年輕人的感受。

『肆』 《畢業生》這部電影幾個經典鏡頭分析

《畢業生》影片分析 一、故事與主題 故事簡介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本恩對前途十分茫然在他的家裡的一次派對上遇上了風流的魯濱遜太太。雖然魯濱遜太太不再年輕但她卻一再勾引本恩致使本恩內心慌亂搖擺不定最終二人在一家酒店裡發生了關系。沒過多久魯濱遜太太的女兒伊萊恩從伯克利回來魯濱遜先生以及本恩的父母都希望本恩能與伊萊恩約會見面。魯濱遜太太卻一再讓本恩保證不會和自己的女兒約會。但本恩迫於父母的壓力還是來到魯濱遜太太家裡邀請伊萊恩。本恩被她的純真青春深深吸引並向她吐露了愛意。然而在一次本恩去接伊萊恩出去吃飯的時候遭到了魯濱遜太太的反對和威脅。最終伊萊恩知道了內情。伊萊恩非常傷心回到伯克利。幾番波折後伊萊恩迫於父母的壓力倉促同意了另一個人的求婚。本恩知道後奮不顧身地沖向伊萊恩結婚的教堂他要力挽狂瀾奪回自己的愛人。 故事主題表意上是通過一個剛剛從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的年輕畢業生本恩在這個人生過渡期的一段成長經歷來表現本恩這個青年人在成長時期心中的迷惘、茫然以及對情慾的好奇和對愛情的嚮往。深層上是充分展現了二戰後五六十年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也就是被稱為「垮掉的一代」對傳統道德價值觀的叛逆、對社會制度的不滿、對前途的迷茫與焦灼、對成人世界的隔膜和不認同以及這種掙扎的盲目與徒勞。展現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社會正值傳統家庭、道德准則、價值觀處於分裂、崩潰、調整的動盪時期。將美國當時時代的新變化和新一代人的敏感體驗融為一體投射到影片中來。 同時影片主要以成長和叛逆為敘事母題大膽體現了對性禁忌和傳統道德觀的突破。 從《畢業生》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敢於突破敢於挑戰的形象。也可以感悟到人生遇到迷茫與紊亂是正常的即使一開始選擇錯誤走錯了道路只要我們拿出勇氣足夠堅定的堅持自己內心正確的想法及時改正也為時不晚。正好印證了那句老話「浪子回頭金不換。」 二、結構與段落 總的說來《畢業生》這部影片是單線型結構。主要圍繞本恩這個剛剛從大學畢業的男孩展開進行敘事的。本恩作為影片的中心人物按照他的生活時間為敘述脈絡、影片的時間延伸順序展現了本恩從畢業回家以後的種種事情。 但從影片故事結構又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段落。第一部分是本恩與魯濱遜太太的情感糾葛。第二部分則是本恩與伊萊恩之間的愛情故事。 總體說來這部劇依然屬於「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劇作結構。在劇作安排上並沒有十分新穎和出彩的地方。但整體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還是值得借鑒的。 三、場面與場景 本片的場景多在室內。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主要在賓館、本恩家、以及魯濱遜太太家。以內景為主輔之以外景。 本恩的房間以白色調為主體現了主人公受父母傳統教育深刻影響的影響為人較為嚴謹、靦腆、乖乖孩的形象。而魯濱遜太太的家顯得燈光較暗沒有明亮的光源體現了魯濱遜太太成熟具有挑逗的性感形象。而且也為他們倆發展曖昧關系提供了環境。而賓館的狹小、昏暗則體現了他們倆之間曖昧的、禁忌的關系。而在表現本恩和伊萊恩的發展時導演多用外景和明亮的背景體現了2個青年人陽光、活力。也體現了他們兩之間愛情的美好相比本恩與魯濱遜太太的關系來說顯得光明和正常符合道德准則。本片的場景為該片的敘事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也體現了各個人物的性格。做的恰到好處有渲染和鋪墊的效果。
四、人物的出場 影片一開始導演就以一個長鏡頭交待給觀眾一個滿臉茫然的主人公本大學畢業坐飛機回洛杉磯在機艙里他一臉的迷茫神態回到家裡仍萎靡不振在社交場合面對眾人的溢美之辭更感到虛妄於是逃回卧室。這便是本畢業後走向生活時的失落心態。 而另一個主演魯濱遜太太的出場從本恩逃離派對躲在自己房間開始。在本恩眼神迷茫的看著自己房間里的魚缸時魯濱遜太太突然破門而入不請自來而且神情泰然自若一切顯得自然悠閑並主動與本恩交談連坐姿都頗具幾分挑逗。為觀眾理解魯濱遜太太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也為後來他們倆之間發生關系做鋪墊。 伊萊恩的出場則充分展現了她的端莊典雅和青春、純潔。伊萊恩在本恩到她家姐她出去約會時由父親帶到本恩面前。一副靦腆、純真、美好的模樣衣著得體秀發飄飄與魯濱遜太太成熟性感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也為後來本恩發現伊萊恩的美好愛上伊萊恩做了鋪墊。 五、剪輯與節奏 該片剪輯流暢節奏跌宕起伏有起有落。其中展現本恩受到魯濱遜太太的誘惑熱欲難耐而又極端苦悶時候的那段剪輯手法頗受好評是本片的亮點。那段採用現代的幻覺、想想、錯覺和現實的交錯以及及時空跳接的手段極其生動地揭示了主人公內心的慾望、悔恨、茫然等錯綜復雜的心理。從而揭示出一個初入世事的純潔青年矛盾惶悚的內心世界為後來她的自救行為埋下伏筆。各種景別的合理變換、特寫的切入以及運動鏡頭的表現、還有空鏡頭的切入造成了一種虛實結合的效果體現了主人公內心茫然、不知所措但又慾望涌動的心理。 本片節奏總的來說是不緊不慢的。但是在某些重點情節時影片節奏隨著故事的發展變化著。比如本恩去尋找伊萊恩結婚的地點阻止她結婚時那段不斷加緊的節奏將故事推向了高潮。 技術方面這部電影的剪輯手法在當時頗為前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表現本傑明與羅賓森太太偷情生活的這一段。場景在家中、游泳池和旅館三個空間中轉換將他 的不同行為巧妙的聯系在一起。比如本傑明原本在水中他向氣墊上一撲緊接著鏡頭就剪輯成他撲到了羅賓森太太身上。這樣的剪輯非常的自然流暢表現出本 傑明沉湎於「水」與「性」的世界中為我們展現出他空虛的精神世界。 六、特殊氣氛的營造 本恩第一次和魯濱遜太太到賓館開房。兩人在賓館房間里本恩十分焦慮不安緊張而魯濱遜太太十分鎮定十分坦然兩人完全不同的心情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氣氛。導演運用演員的動作、表情、以及場景的布置、現場燈光的明暗變化來體現。 本恩被迫在游泳池裡潛水那段。 七、細節的處理 細節伊萊恩的婚禮已經宣告成功本恩依然沖下台階用教堂里的十字架做武器擋開婚禮上的人們。人們害怕褻瀆這一神聖的器物而不敢靠近。最後他用十字架把參加婚禮的人鎖在了教堂並和伊萊恩一起逃跑。 這個場面是對那個麻木的成人所統治的社會里已經形成的傳統法律、道德、宗教觀念的正面挑戰。 細節畫面胯下借位拍本恩 八、光影和造型 賓館里燈光的亮暗交錯。 胯下借位的造型前景是羅賓森太太穿著絲襪的大腿後景是目不轉睛盯著她的本傑明很顯然這預示著本傑明要陷入她的情色陷阱了。鏡頭造型本身就體現了一種曖昧和挑逗。這個鏡頭也成為了電影的海報.

『伍』 如何評價1967年電影《畢業生》

《畢業生》的劇情很簡單,講述大學生班澤明在畢業後陷入對前途的迷茫狀態中,在思考未來之際,他受到一位女性長輩的誘惑,陷入不倫關系當中,之後又愛上這位女性長輩的女兒。面對這種混亂的情況以及來自女性長輩的威脅,班澤明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是要為保守不倫秘密而放棄愛情,還是要追求愛情並讓不倫關系曝光出來。班澤明最終的選擇是勇敢地追求愛情,他主動向所愛的女孩承認自己與她母親發生過不倫關系,然後在雙方家長的責罵和阻撓中,不顧一切地將女孩從她與別人的婚禮中搶奪過來。

同時與母女兩人陷入糾葛的不倫關系,這種題材在現在看來,可說是雲淡風輕、小菜一碟,但在上世紀六0年代,卻是極為驚世駭俗和充滿話題性。影片中,風情萬種的女性長輩大膽而露骨的勾引手段,以及導演所採用的鏡頭取景角度與蒙太奇處理方式,也成為後來許多電影模仿的對象。除了突破禁忌的議題和手法外,《畢業生》最大的特點在於捕捉到六0年代末期美國兩代人之間的價值觀差異,以及戰後嬰兒潮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們的茫然與困惑。

美國的嬰兒潮發生在1946年到1964年之間,由於戰爭結束、生活漸趨安定,以及前期人口增速放緩,新生兒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美國目前人口三億人左右,但在嬰兒潮的那18年間,便有約7800萬新生兒誕生。二戰結束的四0年代後期,一切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所有人只得埋頭於重建生活,拚命工作、積累財富,而當時間來到六0年代後期,物質環境已漸漸步入富足與安逸,成長起來的嬰兒潮世代便無需再為金錢和生活擔憂。

影片中的主角班澤明二十歲,是二戰結束後那波嬰兒潮的典型,家境富裕、接受完整的大學教育,步出校門之際,房子和車子都是現成准備好的。班澤明的父母那一代,為了生活,不得不放棄種種夢想,如今在經歷了二、三十年的辛苦奮斗後,積累的財富、將來的希望、未竟的夢想,全都集中灌注在孩子身上,他們迫不及待要為孩子配備齊全,迫不及待要為孩子指引方向、鋪好道路,好讓他飛黃騰達、更上層樓。

但是對於班澤明這個嬰兒潮世代的人來說,學識和物質都是唾手可得,走在父母為他鋪好的道路上,不需要太過努力便能過上舒服和體面的生活,但循著這道路前進,獲得的成功都不過是來自父母的給予,這如何能體現自己作為獨立人的生命價值?因此,當班澤明步出校門後,便陷入深深的焦慮中,不知道自己未來該何去何從,他不想走父母的路,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走自己的路,他唯一清楚的念頭是要「不一樣」。

■獨立價值的追尋與渴望
這種超脫主流價值桎梏的渴望與急切,在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中也有非常清楚的呈現。在《畢業生》中,則是透過班傑明所陷入的情感糾葛來表現這樣的心理掙扎。班傑明在面對來自女性長輩的誘惑時,一直都保持非常堅定的拒絕態度,但在被暗示生活過於單調嚴謹後,他這才決心回頭找這位女性長輩,而在被譏諷缺乏性經驗後,他才就義無反顧地與女性長輩發生不倫關系。班傑明雖然能在情感慾望前把持住自己,卻無法抗拒對父執輩們的逆反心情。

藉由對上一輩人的反抗和顛覆來證明自己的獨立價值,是美國上世紀六0和七0年代青年的一大特色。班傑明在陷入不倫關系後,雖然內心不時出現內疚和掙扎,但這種跳脫規范和框架的沉淪感覺,又讓他迷戀不已。班傑明後來之所以從不倫關系中脫身,瘋狂愛上女性長輩的女兒,其實也仍是基於逆反的心情。這位女性長輩是典型的上一代女性,受過教育,但為了家庭,只能放棄自我和理想,困守在無味的生活里頭。她的所有希望都灌注在自己女兒身上,要女兒比自己嫁得更好、過得更幸福。她自己雖然主動勾引班傑明,和他發生關系,但內心裡她覺得班傑明不夠好,配不上女兒,而正是這種輕視的態度導致班傑明對她女兒的瘋狂執著。

如果所有人都放任班傑明和女性長輩的女兒來往,兩人之間未必會發展出什麼結果,然而,由於班傑明的不倫丑聞,長輩們不斷地對他施予壓力,干預和阻撓他接近女性長輩的女兒,這便助長了班澤明的決心,讓他深信自己深愛那個女孩,決心要娶她為妻。於是班傑明不顧自己的前途、不顧千里的距離,死纏爛打地搬到女孩學校附近,天天在她身邊打轉、要她嫁給自己。而當女孩的父母聞訊趕來,硬逼著女孩與另一個男孩結婚時,班傑明更是千里飛車奔波,彷彿不要命似地闖進教堂阻攔婚禮進行。

很多人為班傑明不懈求愛和強搶新娘的動作而感動,說他在經歷迷惘和混亂後,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向,確認真愛而非一時的情慾才是生命的真諦。但是,《畢業生》里頭最為經典的一幕其實是在電影的結局處,而這結局訴說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班傑明與身穿婚紗的女孩從教堂中逃出來,兩人手牽著手飛快地奔上公車,在一整車乘客的驚詫目光下,堅定而快樂地走向最後排座位坐下。在坐定之後,兩人仍止不住興奮和勝利的笑容,但片刻之後,他們相視對看一眼,便齊刷刷地陷入沉默,各自露出尷尬與茫然的表情--這表情就像兩個負氣離家的孩子,在叛逆的興奮情緒過後,無言地問著自己:那然後呢?

■後話
《畢業生》之所以成為美國經典電影,在於它以非常商業的手法、極為爭議的話題,來呈現一個世代所特有的精神狀態,不光是電影本身,里頭的配樂、班澤明所開的愛快羅密歐敞篷跑車,都成為經典。有趣的是,《畢業生》雖然是四十多年前的老片子,但里頭描繪的嬰兒潮世代的境況,恰好與中國出生於八0和九0年代之間的青年有許多相似之處。

在歷經二戰、內戰、文革和一胎化政策後,中國的嬰兒潮出現在1982年到1990年之間,時至今日,這波嬰兒潮新生兒都成長為青年人,而且類似於美國嬰兒潮青年們所面對的情況,他們的父執輩們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便不余遺力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因此中國嬰兒潮世代的青年們在生活條件上比父母輩更優渥許多,學經歷也更豐富,加上是獨生子女,除了三千寵愛在一身外,更是背負著上一代所有的希望與夢想。而這樣的成長環境,也賦予中國嬰兒潮世代更多的叛逆精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除了因為網路等媒介的發達與普及,信息的流動速度更快、透明度更高外,中國嬰兒潮世代的長成,也解釋了為何當代出現更多的憤怒青年,以及社會為何出現較強的改革聲浪。我想,這種叛逆的精神和改革的壓力,絕非簡單的打壓和限制可以阻攔的,需要透過適當的順應方能疏導。當然,這只是隨便想想、隨便說說,沒什麼特別的意思

『陸』 通俗易懂:蒙太奇

正如樓上的所說:蒙太奇(Montage)是電影的基本結構手段和敘事方式,是電影藝術的基礎。蒙太奇一詞來自法語,本是一個建築學上的術語,意思是構成和裝配。借用到電影藝術中,蒙太奇是指剪輯和組合。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
補充說明:蒙太奇是僅僅用畫面為敘述方式,在不同場景中的畫面地轉換。利用這種方式來表現電影中人物的內心不可言說的、無法描述的內心活動。
美國電影《畢業生》就大量使用了蒙太奇這一電影表現手法,也是應用蒙太奇最為成功的電影之一。
所謂蒙太奇結構方式,即指影視文學劇本把許多內容不同、場景各異的畫面,按照創作的意圖予以組接,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襯托、懸念和節奏等藝術效果的特殊結構方式。

『柒』 日本電影《民男的幸福》的影評

我不喜歡一首歌的回答!《民男的幸福》什麼時候得了奧斯卡?我怎麼不知道??我只知道它上映的時間是2008年7月19日,後來被選為第六屆紐約亞洲電影節的開幕片。2008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奧地利的《偽鈔製造者》(The Counterfeiters),2009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日本的《入殮師》送り人/ Okuribito,難道你未卜先知去看了2010年的奧斯卡?

我個人倒是沒看《民男的幸福》,當時電影出來時我找了下內容介紹,自覺是比較典型的成人娛樂片,所以就提不起興趣去下來看了。現在既然chenbozhao出了懸紅,那我就去下載來看看,等我看完,再給你寫影評吧!

——————————————————————————————————

開了一通宵的電腦,總算下完了《民男的幸福》;接著又看了一天,總算對它有了認識;一個字,累!我自己的服了我自己,居然堅持完完整整看了三遍!

《民男的幸福》簡評——幸福在哪裡?

在看《民男的幸福》之前,一直認為是部娛樂電影,千篇一律的曲折愛情,皆大歡喜的幸福結局。現在看完以後,我決定收回自己原先說過的話。《民男的幸福》應該是一部有些另類的黑色幽默電影。至於簡介上說這是一部典型的日式家庭喜劇片,我個人倒不怎麼認為。先說日式家庭吧,其本身就是很重視名譽跟身份的,如果有男人在婚禮上逃婚,不僅對女方及女方家人是件很失禮的事情(女方在社會上也會因此被人看不起,尤其是女方家族還有點地位的話),也足以毀掉逃婚者的前程(這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是無法讓日本社會所接納的)。其次我不認為這是一部完全的家庭喜劇,雖然最後民男跟他爸爸一起逃婚的場面讓我忍俊不禁,但總的來說,導演主要想表現的是對於愛情及婚姻的思考、對於家庭及責任的反思,其中穿插著一些看似幽默實際乏味的場景,讓人感覺喜劇意味並不很重。

這部岩鬆了導演的電影,據說最初始的構想來自於他本人在二十年前寫的一個廣告創意企劃,當時沒人能理解他的劇本,企劃便就此冷凍。過了許多年,岩鬆了始終不曾忘記自己的作品,最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創作了電影劇本並把它搬上的影幕。不僅是對不太了解日本社會的普通外國人來說,這部電影有如天書般的難以理解,就連土生土長的日本人自己對這部作品也難有足夠的認同和現實的肯定。所以這部電影在2008年的日本票房成績表現一般,而且並未得過任何獎項,連日本雜志評選的年度十佳都不見其蹤,可見什麼最佳外語片的說法,純粹無稽之談。

當然我並不是說這片子不行,個人認為本片的導演還是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的,他大概是想用喜劇的形式來演繹自己對於家庭的思考吧,不知道是編劇的問題還是我們翻譯的不夠好(據說裡面的主演麻生久美子曾說「劇本的台詞寫得非常精彩!」,可惜我一點沒看出來),電影整體表現沉悶而又無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對電影本身的思考,而是莫明其妙的情節和不知所謂的猜想。好吧,我來說說我對此片的理解及想法吧,歡迎看過的人指教。

我注意到這部電影的時間鏡頭都是5月,等到電影結束時,卻給出最後一句話是「於是夏天來了」,什麼意思呢?首先對於日本而言,3月、4月、5月都是春季,而春天又是戀愛的季節,象徵萬物復甦及美好的愛情開始。這部電影把故事放在了春季的最後一個月,是點暗示這是趟末班的愛情列車。

雖然電影名叫《民男的幸福》,實際上卻有兩個男主角,民男及民男的父親。

民男,一個在單親家庭長大不善言詞的成年男子,有著多次相親不成功的經歷及看似極度宅男的外表。
民男的父親,一個獨力把兒子撫養長大,為了兒子的幸福操心費神的單身父親,是個容易受女性歡迎的白領。

對於民男的幸福,民男的父親認為就是象絕大多數人一樣結婚成家。為此,民男的父親四處為自己的兒子尋找可適的對象,甚至於比自己的兒子還要緊張和著急。而民男呢,由於多次相親的失敗,讓他覺得自己很凄慘,反倒認為自己的父親比自己更有女人緣。這可以從電影開頭父子倆在百貨公司的樓頂上商量買相親見面時的鞋子的談話中可以得知。當時的民男對於看向自己父親的女人報以一種反感的態度,這給我一種怪異的戀父感覺,這在後來的電影發展中得到了證實,民男父親以前的舊睛人宗形小姐就是因為跟民男的關系處理不好,只好跟民男父親分手的。

我在想,民男的奇怪表現是不是跟自己生活成長的環境有關系呢。因為孩子本身對於自己的父母有一定程度上的血緣認同感,尤其是在失去自己的母親後,對於自己的父親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對於突然闖入自己生活的父親情人,一開始就是以排斥拒絕的狀態應付。而民男的父親出於對亡妻的愧疚以及家庭的責任,只好加倍的疼愛自己的兒子。當自己的兒子與自己的情人之間產生矛盾時,他首先放棄的就是自己的情人。所以民男父親跟宮地小姐之間的關系一直遮遮掩掩,不敢讓民男知道,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這正好說明了民男父親對宮地的感情,因為怕遭到自己兒子的反對使自己跟宮地分手。

而宮地小姐呢,一直以來扮演著見不得光的情人角色,這應該讓她很不愉快。當她遇上民男的舅舅透時,透告訴宮地,民男的父親跟宮地講的話是騙人的,是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才編出來的,這讓宮地完全失去了對民男父親的愛情。說實話,她跟透在一起確實要比跟民男父親在一起進更快樂些。

我一直在想透跟民男的父親,到底是哪個在說謊?看完整部電影,也沒有正面解釋這個問題。

於是我開始從劇情分析,如果是透講的是真話,那民男父親在宮地變心之後,一直苦苦追求及等候,甚至在民男的婚禮前正式向自己的兒子介紹了自己的情人,這一切如果是出於民男父親保護自己的目的好象又不是這么必要了;如果透講的是假話,那民男父親一直不肯承認自己有情人,不僅是宮地,連早就分手的宗形也一樣,這一切又顯示出民男父親自保的意識形態。呵呵,導演在這里玩了個真真假假的小花招。

既然從劇情分析不出來,那個說話人的心態來分析吧。透,一個虛榮到連回來都要裝模作樣,讓宮地給自己買漂亮西服,花言巧語騙人錢財的民男死去母親的弟弟,民男家房產的真正主人。民男的舅舅透,一直讓人以為去美國淘金,事實上是在美國混不下去後,又偷偷回來,住在了民男家天花板的閣樓上。在電影里並沒有直接說透隱姓埋名住了多久,但從沒關的空調開始,我懷疑透早就住在了上來,並一直偷聽並窺視著民男家的情況。民男父親跟對瞳子提到透時不屑一顧的表情,我認為透應該看見了,而透在對民男提起民男父親時的蔑視,我認為是透對民男父親反感的最佳體現。透因為長時間住在民男家閣樓上,所以對來訪的宮地也有所認識,他應該在那時就喜歡上宮地了吧,覺得不負責的民男父親不配有她,所以故意在宮地面前說些對民男父親不利的話,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結論是透所對宮地所說的話只能說對他自己有利,而並不一定就是事實的本身。

再來就是瞳子小姐了,很多人說她對民男的父親有感覺,我覺得應該是曖昧。因為民男不善言詞,她跟民男在一起所能聊的並不多,反倒是民男的父親比較會做人,還能聊上幾句。這位象風箏一樣的瞳子小姐很有趣,我不認為她完全愛上了民男(說實話,我真沒發現民男有什麼優點值得這樣一位美女喜歡。),她只是想結婚,想生個孩子而已,她的感情就象她所說的那樣「沒人用繩子拉著,她就不知道會飛到哪裡去了!」這證明了,她只想用婚姻的繩子拴住自己風箏一般飄忽的愛情。呵呵,女人是善變的動物哈!

好了,該說說結局了,這算是本片里的高潮!導演把《畢業生》的經典鏡頭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重新模仿了出來,成了本片里最好笑的部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民男會跟他父親一起逃婚,呵呵,這又得從民男的幸福說起了!

什麼是民男的幸福?民男和民男的父親都認為愛情和婚姻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在結婚前民男看到了他父親正式介紹的宮地小姐正跟自己的舅舅透狂吻在一起,並商量要把民男及民男的父親一起趕出住了幾十年的房子。這對民男的打擊是巨大的,他在教堂的反光鏡里看見了自己面帶苦澀的父親和在一邊狂笑的宮地和透,他因此產生了婚前恐懼症,在他心裡應該倍受女人愛幕的父親,居然最後竟然會給女人拋棄而不自知,那自己呢,自己會不會也象父親一樣,甚至於更加悲慘呢。

而民男的父親,他一直認為給民男娶到一位漂亮的兒媳是自己的責任。可到最後竟然發現,這位未來兒媳竟然讓他有些恐懼,穿起亡妻的浴衣,幫自己掛起衣物,送自己的生日禮物,害怕時過來擁抱自己,這所有的一切讓這位父親有驚嚇的感覺。他害怕自己的兒媳對他的曖昧(所以在發現領帶上有瞳的綉字時,他慌忙摘下來扔進抽屜里),更害怕自己對這種曖昧毫無抵抗能力(婚禮上,他滿頭大汗的想著漂亮兒媳種種曖昧的舉動)。

所以當婚禮進行到中間時,他大叫著民男的名字,兩人手牽手一起逃婚(也可以說逃避現實)。雖然這段跟《畢業生》的結尾很相近,但導演不想讓人們把兩者混淆(《畢業生》的結尾是兩個相愛的人在逃婚,導演可不想讓觀眾們認為民男跟他父親在玩同性戀),所以故事並沒有在公車上結束整個故事,而是繼續前進到了一片不知地點的荒原,讓民男跟隨著一個他叫她做「媽媽」的白衣婦女走進一片茫茫玉米地,而民男的父親則叫著民男的名字也跟著跑了進去。這里的白衣婦女正象徵著民男對美好婚姻的嚮往,還記得在逃婚時民男掉下的胸花嗎,民男當時是想回去撿的,只是後面的人追上來了,他不得不放棄撿它,可等到了公車上後,他又在回想那隻胸花,可那隻胸花已經被踩碎在了地上。總得來說導演玩得就是暖昧跟矛盾呀。

『捌』 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具體是什麼意思

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
蒙太奇是僅僅用畫面為敘述方式,在不同場景中的畫面地轉換。利用這種方式來表現電影中人物的內心不可言說的、無法描述的內心活動。
美國電影《畢業生》就大量使用了蒙太奇這一電影表現手法。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譯,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 蒙太奇是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即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即剪輯)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憑借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了時空上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和敘事方式。
鏡頭編輯(組接)的重要手段——蒙太奇

(一)、蒙太奇的概念、產生與發展:

A、鏡頭是電視片的基本單位,按分鏡頭稿本攝錄的一如既往個個鏡頭,只是電視片的素材,只有經過編輯,把一個個孤立的鏡頭有機地連接起來,才成為電視片,才能反映編劇、導演的意圖,才能表達內容和情節。

B、電視鏡頭的組接,雖然是通過畫面的編輯實現的,但是,這種關於鏡頭畫面及其相互連接後所產生的效果,卻是在編寫分鏡頭稿本時預先考慮好的。

C、我們看下面的兩個例子:例一有三個鏡頭:ⅱ一個躺在床上的病人,臉色慘白;ⅱ、一醫生在給病人注射治療;ⅲ、病人康復後,在院中散步。其不同的排列順序會有不同的效果。例二有三個鏡頭:ⅱ從容就義的烈士;ⅱ、滿天的烏雲;ⅲ、挺拔的青松。前兩個鏡頭組合,有「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意思,給人以悲憤的感覺;若是ⅰ和ⅲ的組合,則有「雖死猶生,永垂不朽「的意思,給人以悲壯的感覺。―――以上的例子可知:

①、鏡頭間隨意的連接和有目的的、有機的連接,效果是不同的。

②、鏡頭的組接、鏡頭組接前對鏡頭組接後所產生的作用與效果的構思,是一種藝術的闖作。由於導演的分鏡頭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它是對文學稿本的再創作。導演在這個創作過程中所運用的創作手段,就是蒙太奇。 1、蒙太奇的概念:指畫面內部鏡頭間的組接關系(狹義),或指按照一定的構思,把分散的畫面和聲音素材組接起來,形成完整的統一體(廣義)。它是整個片子的場面、段落和結構的藝術構思手段。

註:蒙太奇原是法國建築學上的一個名詞、意思是按一定的構思、方案和計劃,把建築材料有機地組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建築物。現在它已成了電影、電視藝術的專用名詞,並取其組接、構成之意,它用於電影和電視藝術後包括三層意思: (1)、作為電影、電視反映現實的藝術方法,既獨特的行象思維方法,蒙太奇思維和蒙太奇原理。

(2)、作為電影、電視的基本結構手段、敘述方式,包括分鏡頭和鏡頭、場面、段落的安排與組合的全部藝術技巧。

(3)、作為電影的剪輯或電視的編輯的具體技巧和技法。

2、蒙太奇的產生與發展:

(二)、蒙太奇的依據:在電影或電視中,能把不同的鏡頭畫面用蒙太奇的方法連接起來,使觀眾理解和接受,其依據是什麼昵:

1、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思維邏輯:

這些方法包括人的視聽感受規律和分析、綜合、聯想、回憶、想像等思維活動及其規律。在電影、電視中,通過鏡頭的組接,使得鏡頭內容的連接符合人們的這些觀察和認識規律,引導觀眾按導演、編劇的特定構思,對鏡頭畫面內容進行理解,從而激發起相應的感情。 (1)我們知道,事物的發展、變化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其中有許多已經為人們所了解、所熟悉,成了人們的經驗。正是這些經驗,被影視藝術家們利用,成為鏡頭組接的重要依據。

例如,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緊急剎車」的鏡頭,馬上會想到:「被撞倒的是什麼?」因為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事故發生了!這時,我們一定不會感到莫名其妙。相反,不這樣處理,反而會使我門感到不滿足。 再如,有這樣一組鏡頭:a、鳥在天上飛;b、獵人舉槍、射擊;c、飛鳥被擊中後,掉入草叢里。這樣的組接順序也合乎邏輯。

其實,這種合乎邏輯的事,不一定真的要發生。只要我們把各個鏡頭組接得巧妙,觀眾看了以後,就會感到如同真的一般。

(2)當然,蒙太奇並不是要觀眾對組合後的鏡頭產生錯誤理解,而是要啟發觀眾,使他們產生聯想,使他們能從這種「對列」中領會到新的含意,而觀眾的這種聯想特徵,正是蒙太奇得以存在的依據。

在電影、電視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遠離家鄉的兒女,抬頭望著飛向遠方的大雁――表示思念家鄉的親人之意;

2、藝術創作的原則:

藝術創作的素材來源於人類社會生活的實踐,藝術作品反映的是社會生活,需要對原始素材進行選擇、提煉、集中、加工和改造,使這更加典型化和富有美感。這一創作過程既滲透著創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態度和創作意圖,也必須遵守藝術的典型化原則。 (1)影視能產生活動的視視覺形象,具有將物質世界還原的特性,但要有所取捨,對故事情節的敘述和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不能用「報流水賬」和「平鋪直敘」的方式。

(2)詩歌之所以動人,正是它經過了千錘百煉(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與推僅一字之差,便由無聲畫面變為了聲畫結合,更顯得夜深人靜。

拍電影電視也是如此,要在有限的播放時間內反映復雜的生活、刻劃形形色色的人物、講述科學道理,首先要求創作家在稿本階段就用各種創作手段,對內容進行提煉和加工,並特別要求導演在分鏡頭稿本的 和片子的攝制過程中,認真考慮怎樣表達內容、怎樣分切鏡頭、怎樣拍攝、怎樣組接才能使片子更具有藝術表現力。蒙太奇就是適應這一需要而產生的。

3、要實現蒙太奇的構思,還要依靠技術發展提供的可能性:

在無聲時期,要運用聲畫蒙太奇是不可能的;在電視技術還沒有發展到能生產錄像機和編輯機的時候,也是不可能的;然而,一旦技術上成了可能,人們就有可能在這個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充分利用這種可能性,塑造出更加生動、典型的藝術形象。

『玖』 怎樣賞析一部電影 誰能幫我舉個例子 從那些方面看

對於影片類型的定位很重要
賞析角度可以從多個方面去感受
比如劇情、音效、視覺、拍攝手法、內涵、休閑純粹打發時間等等很多不同的類型

盡量不要用完全不同類型的要求去評價影片
比如用需要表達深刻內涵的要求去評價一些純粹一笑而過的影片
只要影片到達了導演拍片時的目的就算是合格了

畢竟十全十美的影片是稀有的
如果能同時有幾個不同方面都達到高水準
那就應該算是一部不錯的影片了

既然提到賞析一詞了
最好去電影院看
如果在電腦上看
那就下載高清晰的格式
起碼是AC3 或者DTS音頻格式的
配置4.1聲道(2個2.1音箱就可以了)以上的音箱

『拾』 《畢業生》這部電影都講了哪些讓人深思的事情

剛看到《畢業生》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就能感覺到這是一部青春電影。而當我們談論青春電影的時候,就不得不涉及到其中的一個核心,那就是反抗。處於青春期的我們正在對這個世界進行著思考,我們認為自己總是正確的否定了別人的一切,而畢業生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間節點,因為在這個時間上,我們真正意義上離開了學校這個象牙塔,走向社會。這個鏡頭說實話拍的非常的奇妙,也闡述了在這個時間去掉兩個人經歷如此多的事情,心態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所謂的單純少年轉變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人。這個轉變如果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的話,說不是非常正常而且有利的,但是對於一個曾經懵懂躁動的少年來說,這樣的轉變無疑是他自己殺死了自己。

閱讀全文

與電影畢業生鏡頭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團上訂電影票怎麼取 瀏覽:98
電影完整版軟體可以看 瀏覽:96
電影院的牌子哪裡來的 瀏覽:638
ok電影天堂辦公室 瀏覽:397
俠士行電影哪裡看 瀏覽:979
韓國電影在哪些國家上映 瀏覽:325
電影中國版未生迅雷下載 瀏覽:379
騰訊付費電影怎麼包月 瀏覽:542
亞洲電影天堂在線看片免費 瀏覽:127
食神外國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64
我明天下午會跟我的朋友去看電影怎麼翻譯 瀏覽:652
王牌對王牌第二季電影天堂 瀏覽:756
芒果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78
鄭州天旺廣場有電影院沒有了 瀏覽:304
電影你的婚禮有哪些插曲 瀏覽:751
吃喝玩樂看電影的軟體 瀏覽:563
陳赫鄭愷彭於晏電影有哪些 瀏覽:239
天貓盒子電影軟體 瀏覽:967
大人物電影2019哪裡可以看 瀏覽:179
看電影沒有字幕怎麼加字幕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