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戰爭電影大師

戰爭電影大師

發布時間:2022-09-03 04:50:00

㈠ 10部必看經典二戰電影推薦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二十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在不同的時期被不同地區的藝術家以不同的表述方式搬上了銀幕。從二戰打響到二十一世紀,在許多國家裡,電影行業從來也沒有中斷過對二戰類型影片的拍攝。好看的二戰電影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10部必看經典二戰電影,一起來看看吧!

10部必看經典二戰電影

10 帝國的毀滅

年代:2005年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

國籍:德國

戰爭啟迪:所有戰爭的實相都是人性善惡的對立,而勝利則永遠屬於正義的一方!

《帝國的毀滅》是第一部正面描繪希特勒的紀實性歷史反思影片。影片從希特勒身邊最後一任速記員的視角出發,以平實、客觀的立場展現了這位戰爭狂人是如何在掩體中度過生命的最後12天。

如同本片希特勒的扮演者布魯諾·岡茨的著名影片《柏林蒼穹下》,《帝國的毀滅》自上映之日起就成為各大媒體的關注對象,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巨大的爭議和非議!許多觀眾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雖然再怎麼客觀的重現也無法與真實的歷史劃上等號;再理性的影視作品也難免夾雜著主創人員的感性色彩,但是我仍舊願意相信《帝國的毀滅》里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因為它代表著一種人性的回歸,雖然這種回歸貌似遲了些、晚了些。但如果連戰爭狂魔希特勒都會懺悔,那麼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能夠戰勝人性中唯美、真善的光芒和力量?所有戰爭的實相都是人性善惡的對立,而勝利則毫無疑問的永遠屬於正義的一方!

9 鬼子來了

年代:2001年

導演:姜文

國籍:中國

戰爭啟迪:不懂也不願參與戰爭的百姓卻要付諸最為慘痛的代價,這就是戰爭最為可悲、可嘆之處!

二戰之火燒遍全球,徳意日軸心國在全世界范圍內瘋狂的發動著令人毛骨悚然的侵略戰爭。在亞洲中國成了主要戰場,日軍的鐵騎已經踏上了這片肥沃的土地,但朴實憨厚的平民百姓卻全然不知這一切都意味著什麼?不懂也不願參與戰爭的百姓卻要付諸最為慘痛的代價,這就是戰爭最為可悲、可嘆之處!《鬼子來了》就是這樣一部忠於事實、忠於寫實、忠於客觀反映的一部以二戰亞洲戰場為背景的優秀影片。

8 虎口脫險

年代:1966年

導演:傑拉爾·烏里

國籍:法國

戰爭啟迪:拂去陰霾,讓陽光、快樂和時間帶走一切吧!

《虎口脫險》,一部經典的喜劇片,法式喜劇藝術的集大成者,一部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另類二戰題材電影。換言之,《虎口脫險》簡直是一個奇跡!不同於《美麗人生》那般黑色喜劇和濃情**,《虎口脫險》真真正正的被法國人賦予了輕松、詼諧和幽默。傑拉爾·烏里與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費耐斯聯袂為世界影迷奉上了一份永遠的精神大餐。在校聲和歡愉的同時,《虎口脫險》讓無數人擺脫了二戰因所帶來的傷痛和苦難,似乎《虎口脫險》在傳達一種無比堅定的信念,那就是:陰霾終將過去,希望必將到來!向前看,陽光依舊燦爛;鼓起勇氣,讓快樂充滿生活!

7 英國病人

年代:1996年

導演:安東尼·明格拉

國籍:英國

戰爭啟迪:硝煙無情,人間有愛!

1996年第六十九界奧斯卡頒獎晚會上,這部由著名英裔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執導的《英國病人》一舉奪下九項大獎!可以說,《英國病人》是上世紀末戰爭愛情題材影片中的登峰造極之作,亦是繼《亂世佳人》、《魂斷藍橋》、《音樂之聲》後最出色、最深刻、最令人難忘的戰爭愛情影片了。片中的“英國病人”只是一個簡單的代稱,而影片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一段盪氣回腸、雋永難忘的愛情故事。

愛令辭世的人永遠被我們銘記,愛令活著的人更加珍視美好的生活與陽光!愛令我們勇敢面對生命的困境與痛苦,使我們不斷的相信戰火與硝煙終會散去,和平與光明必將到來!《英國病人》,InMemoryLove Lives Forever!

6 桂河大橋

年代:1957年

導演:大衛·里恩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珍愛生命,遠離戰爭!

《桂河大橋》堪稱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反戰影片之一,該片在當年的奧斯卡上獲得了諸項提名並最終榮膺了最佳影片獎,從此導演大衛·里恩揚名立萬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近代電影大師!

《桂河大橋》是那種可以看上幾百遍的影片,而且每一次看時都會像第一次那樣震撼人心。大部分戰爭電影都會在“正義”和“邪惡”問題上糾纏不清,但《桂河大橋》巧妙地迴避了大是大非,從戰爭中的個體人性的角度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升華。從表面上看,《桂河大橋》並無特長且波瀾不驚,但在骨子裡《桂河大橋》卻充滿了令人心潮澎湃的**和魅力。難怪大衛·里恩會在奧斯卡的領獎台上感慨頗深的說道:沿著這座大橋,沒想到我來到了奧斯卡的頒獎台。

5 拯救大兵瑞恩

年代:1998年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拯救大兵瑞恩》無疑是1998年最為重要的一部戰爭片。電影奇才斯皮爾伯格再次執導二戰類題材影片,相比起五年前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為生動、更為復雜的營救行動。主角不再是德國商人,被營救者也由猶太人改變為普通士兵,不過我們很難不去拿《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單》相對比!影片伊始在墓地的場景很容易便令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單》結束時同樣是在墓地的場景,似乎斯皮爾伯格在刻意傳承著自己對戰爭、人性和死亡的一種獨特理解。而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導演更是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尖銳而敏感的問題。那就是在生命與命令面前,孰輕孰重?這恐怕是一個士兵很難回答的問題,這也似乎是在一場罪惡的戰爭中始終都無以迴避的一個問題。

4 美麗人生

年代:1998年

導演:羅伯特·貝尼尼

國籍:義大利

戰爭啟迪:不論何時,永遠笑對人生!

這是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一部擁有著溫暖質感、自然清新、生機盎然的經典二戰題材影片!與《辛德勒的名單》有所不同,義大利國寶級男星羅伯特·貝尼尼所自編自導自演的《美麗人生》全篇不帶有一絲一毫的血腥和殘酷畫面。雖同屬不折不扣的二戰題材影片,但很明顯《美麗人生》與許多現實主義經典作品站在了截然相反的立場之上。整部影片都在輕松詼諧的氣氛中進行,義大利式的浪漫主義完完全全的讓我們規避了殘酷的戰爭實相。即便是納粹集中營的恐怖氣息也未能使該片蒙上任何陰影。或許,相比起《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拯救大兵瑞恩》來說,《美麗人生》才真是那些曾親歷二戰者在心靈上最適當的一次修復、一次理療、一份慰藉和一份滿含人性的祝福和關愛!

3 鋼琴師

年代:2002年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國籍:波蘭

戰爭啟迪:人性就像琴鍵,有黑亦有白!

《鋼琴師》,迄今為止最為客觀真實且最具文藝氣息的一部二戰題材影片!話說十餘年前,斯皮爾伯格曾將《辛德勒的名單》的劇本遞交到波蘭斯基的手中,寄希望於這位曾經親歷過二戰的猶太藝術家能將《辛德勒的名單》拍成一部偉大的電影。但羅曼·波蘭斯基婉言拒絕了老友的好意,而理由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實在不敢回憶、不敢面對那段殘忍而恐怖的經歷和記憶!而十餘年後,年近古稀的波蘭斯基終於鼓起了勇氣、提起了攝像機向我們娓娓道來那段充滿血腥、充滿眼淚與嚎叫的華沙故事。

對於戰爭的描寫《鋼琴師》做得非常成功,羅曼·波蘭斯基對影片的駕馭能力在該片中亦體現的淋漓盡致。人性善惡、堅強與懦弱的交織在波蘭斯基游刃有餘的掌控下顯出了黑暗而深沉的本色。《鋼琴師》在風格上力求寫實、力求還原歷史真實,而在感情上卻真摯飽滿、洋洋灑灑、催人淚下。殘暴的戰爭與優雅的鋼琴永遠是最不和諧的兩個音符,但在羅曼·波蘭斯基天才般的指揮下,它們卻配合出最令人震撼驚愕的奇特效果。或許是因為波蘭斯基曾親身經歷過二戰的原因吧,他的《鋼琴師》更像是警示世界、反思人性、救贖自我、安撫靈魂的一部人性戰爭電影!

2 辛德勒的名單

年代:1993年

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救一人就等於救全世界!

在所有與二戰有關的電影印象中,《辛德勒的名單》絕對是最為難忘的一抹黑白色記憶!在第66屆奧斯卡上,《辛德勒的名單》依據囊獲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配樂等七項大獎,可謂二戰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蓋世經典作品!

在社會主義思想誕生的地方卻首先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在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組織進行恐怖的種族滅絕行動的時代卻也存在著像奧斯卡·辛德勒這樣偉大的仁人志士。《辛德勒的名單》一片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一種復雜人性的矛盾對立和終極沖突。是安逸享受財富所帶來的榮華富貴,還是傾其所有盡到一個人應盡的義務?很明顯,奧斯卡·辛德勒無畏的選擇了後者。在那充滿迫害、充滿死亡威脅的恐怖時期里,辛德勒散盡家財以工廠為依託保護了1200名猶太人的性命和安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世人的尊重,也證明了人性的光輝和偉岸。在西方世界講究“救一人就等於救全世界”;在東方國度講究“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辛德勒的名單》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不僅僅屬於好萊塢、也不僅僅屬於美國和西方社會,而是屬於全世界、屬於全世界每一寸曾燃燒過二戰之火的土地!《辛德勒的名單》是全人類正視二戰、反思二戰、崇暢人性、拒絕戰爭共同的文化瑰寶!

1 最長的一日

年代:1962年

導演:拉里·佐納克

國籍:美國

戰爭啟迪:黑暗終將過去,D日終將到來!

1944年6月6日,這是改變世界的一天!我們**慣性的稱之為D日!在65年前的這一天,盟軍與德軍在法國的諾曼底海灘展開了一場血雨腥風的海上登陸戰斗。時隔18年,一部全景再現、真實描刻那紅色一日的電影展現在了全世界觀眾的面前。它就是《最長的一日》!

《最長的一日》客觀、細膩、真實的從盟軍和德軍兩個角度再現了這對人類歷史起著重大轉折性意義的一天,此片也堪稱世界戰爭紀實類題材的巔峰之作。與此同時,其對戰爭的理解、反思、以及無與倫比的震撼效應直至今日仍未褪色。《最長的一日》也超乎了電影的范疇成為了人類歷史長河中一份彌足珍貴的思想財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黑暗終將過去,D日終將到來!當二戰度過了1944年的6月6日後,全世界也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下一頁是經典二戰電影推薦

㈡ 2020十大必看戰爭電影分別是

《斯巴達300勇士》。

《斯巴達300勇士》由扎克·施奈德(ZackSnyder)執導,改編自漫畫大師弗蘭克·米勒作品,由扎克·施奈德和柯特·約翰斯塔德編劇,傑拉德·巴特勒、琳娜·海蒂、大衛·文翰、多米尼克·威斯特、文森特·里根、邁克爾·法斯賓德、湯姆·威斯多姆、安德魯·普利文等主演的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

講述的是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波斯希臘溫泉關之役。

劇情:

公元前480年,波斯國國王王薛西斯一世(羅德里格·桑托羅飾)統率50萬大軍大舉進攻希臘,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斯(傑拉德·巴特勒飾)親率希臘聯軍扼守住地勢險要的溫泉關,但希臘守軍很快就被擊潰,列奧尼達斯命令希臘聯軍的主力迅速撤退,自己親率300名斯巴達勇士殿後,與數萬波斯軍展開了血腥的殊死搏鬥。

最終,這300位勇士全部戰死,但同時也讓波斯軍隊在攻破溫泉關一戰中付出了2萬人死傷的慘痛代價。

㈢ 尋找一些關於戰爭的電影

中國的 1。上甘嶺(1956)(Shanggang Hill) 本片根據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改編。講述1952年秋朝鮮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上甘嶺戰役的整個過程。在電影美學和影片主題上達到了和諧統一。 2。英雄虎膽(1958)(COURAGEOUS FIGHTER) 講解放初期,在廣西南部的十萬大山地區剿匪。 3。林則徐(1959)(The Opium Wars) 不用多介紹了。 4。紅色娘子軍(1961)(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向前進 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讎深 5。甲午風雲(1962)(Naval Battle of 1894) ] 打吉野的 6。冰山上的來客(1963)(VISITORS ON THE ICY MOUNTAIN) 還愛情呢 7。小兵張嘎(1963)(ZHANG GA,THE SOLDIER BOY) 你就是羅京寶叔叔。 8。紅日(1963)(Red SUN) 打74師的 9。歸心似箭(1979)(ANXIOUS TO RETURN) 獲1982年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語片獎 10。一個和八個(1983)(ONE AND EIGHT) 第五代導演的看山座 至於大決戰之類 雖然導演在場面上很宏大史詩 對於蔣介石 林彪等形象也突破以往 更具回歸人性 但說穿了對於所謂兩種力量角逐中的領導人描述過多 還是咱中國人打中國人。悲哀 故不放入 我們要記錄大社會背景下掙扎的小人物 外國的 一、《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 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該片中有一個重復出現的細節頗耐人尋味:士兵們把犧牲了的戰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寫一遍,而不讓他的家人看到血跡斑斑的原件。此舉的動機無可指責,但細細想一下,您不覺得原件更珍貴嗎?傳統的二戰片好比是這重新謄寫的家書,已經抹去了血跡和彈孔;而本片給我們看的是原件,因此我們震驚、顫抖,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通過濾鏡觀察戰爭。 當代頭號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此不僅建立了又一座藝術豐碑,而且奇跡般地將一向無法協調的思想傾向和戲劇元素加以融合。他並沒有貶低二戰的正義性,但他提出了個人生命價值的命題,並在影片中直接討論;他打破常規在片頭大段描寫諾曼底登陸,但人物的塑造並沒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戰爭戲跟非戰爭戲涇渭分明,但影片的整體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敘事能力為觀眾提供了見「樹」又見「林」的戰爭場面。 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三、《野戰排》Platoon (1986) 大導演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四項奧斯卡大獎。 本片以導演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了越戰的主要一面,即美軍在前線的所作所為。影片的主要戲劇矛盾源於一名講人道的軍官和一名非理性的軍官的沖突,但沒有圖解反戰思想的痕跡。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藝術的綜合方面,本片沒有偏頗,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優秀戰爭片。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 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 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 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俄國輪盤」的游戲:越南軍人在左輪手槍中只裝一顆子彈,然後要美軍戰俘往自己頭上射擊。但這種殘酷的游戲卻像毒品一樣,吸引了其中一名美軍,以至於他回到後方仍不願返回家鄉,卻自願留在越南從事這種生命賭博。 該片節奏緩慢,敘事鬆散且富有跳躍性,既顯得有大氣,又顯得導演缺乏基本功。本片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 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人物塑造處於從屬地位。 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九、《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是20世紀拍攝的表現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實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寫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軍的生活,對軍界內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詳盡披露。 日軍飛機偷襲珍珠港乃本片的壓軸戲,同時也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個大框架與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場上吹號哀悼戰友的一場戲頗有點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過觀看戰爭片,了解某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鍾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您若對《珍珠港》片尾美軍轟炸東京的史實感興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東京上空30秒》詳細敘述了這段故事。
記得採納啊

㈣ 到底哪部戰爭題材的電影讓你觸目驚心

感覺應該是投名狀這是導演陳可辛為數不多的戰爭片,也是我看過最好的國產戰爭片。影片請來了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主演,以太平天國時期為背景,裡面充分的描寫了人性,裡面相比民族大義,更多的是人性的體現,一句「搶錢搶糧搶女人」就可以說明在那個充滿苦難的年代人們為何打仗!

劇情大概:清末戰火連綿民不聊生,大哥(李連傑 飾)被同僚出賣,所帶軍隊無一生還。因為裝死而活下來的大哥遇見了離家出走的蓮生(徐靜蕾 飾),二人一夜取暖後,蓮生不告而別。大哥在街道上被三弟(金城武 飾)發現並帶回村,發現竟是二虎(劉德華 飾)的妻子。被貧窮飢餓所折磨的農民在憨厚的二虎與忠誠的三弟的帶領下,劫搶官銀,導致官府半夜報復。大哥乘機鼓動大家參加軍隊賺來軍餉糧食,三人納投名狀結兄弟義,浩浩盪盪地帶著一百零八人出發從軍。這支兄弟軍不要命的拼勁,拿下不少勝仗。只是爬得越高,大哥的野心越大,二虎與三弟再也無法管束,分歧漸生;而大哥與連生的感情被三弟發現,三弟誤以為蓮生是兄弟反目的原因,想借殺大嫂來解救二虎。面對朝廷的欺詐、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脹,曾經納過投名狀的三兄弟最終自相殘殺……

㈤ 誰可以幫忙告訴我一些歐美的古典戰爭大片

好萊塢十大經典戰爭電影
一、《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
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該片中有一個重復出現的細節頗耐人尋味:士兵們把犧牲了的戰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寫一遍,而不讓他的家人看到血跡斑斑的原件。此舉的動機無可指責,但細細想一下,您不覺得原件更珍貴嗎?傳統的二戰片好比是這重新謄寫的家書,已經抹去了血跡和彈孔;而本片給我們看的是原件,因此我們震驚、顫抖,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通過濾鏡觀察戰爭。
當代頭號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此不僅建立了又一座藝術豐碑,而且奇跡般地將一向無法協調的思想傾向和戲劇元素加以融合。他並沒有貶低二戰的正義性,但他提出了個人生命價值的命題,並在影片中直接討論;他打破常規在片頭大段描寫諾曼底登陸,但人物的塑造並沒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戰爭戲跟非戰爭戲涇渭分明,但影片的整體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敘事能力為觀眾提供了見「樹」又見「林」的戰爭場面。
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三、《野戰排》Platoon (1986)
大導演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四項奧斯卡大獎。
本片以導演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了越戰的主要一面,即美軍在前線的所作所為。影片的主要戲劇矛盾源於一名講人道的軍官和一名非理性的軍官的沖突,但沒有圖解反戰思想的痕跡。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藝術的綜合方面,本片沒有偏頗,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優秀戰爭片。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
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
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
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俄國輪盤」的游戲:越南軍人在左輪手槍中只裝一顆子彈,然後要美軍戰俘往自己頭上射擊。但這種殘酷的游戲卻像毒品一樣,吸引了其中一名美軍,以至於他回到後方仍不願返回家鄉,卻自願留在越南從事這種生命賭博。
該片節奏緩慢,敘事鬆散且富有跳躍性,既顯得有大氣,又顯得導演缺乏基本功。本片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
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人物塑造處於從屬地位。
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九、《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是20世紀拍攝的表現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實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寫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軍的生活,對軍界內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詳盡披露。
日軍飛機偷襲珍珠港乃本片的壓軸戲,同時也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個大框架與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場上吹號哀悼戰友的一場戲頗有點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過觀看戰爭片,了解某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鍾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您若對《珍珠港》片尾美軍轟炸東京的史實感興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東京上空30秒》詳細敘述了這段故事。
特別推薦:《黃金時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
該片不屬於筆者自己定義的狹義戰爭片,因為它描寫的是二戰剛結束後三名美軍士兵返回家鄉的故事。我們藉此機會推薦本片,一則因為它感人淚下,另外,這個題材不多見,要處理得當更是不容易。
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三名士兵從九死一生的戰場,懷著無比的興奮和憧憬,回到故土。但他們面臨的新挑戰,在心理上絕對不亞於戰火的洗禮。一般的公眾印象都停留在英雄凱旋而歸的階段,但他們回到家以後又必需怎樣適應平凡的家庭生活,他們在普通工作崗位上又會有什麼新的挫折?本片把觸角伸向大家視而不見的地方,從炮火散去後的平淡中挖掘出戰爭的創傷和永恆的親情。
本片在二戰結束的次年推出,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其中扮演斷臂軍人的演員是真的殘疾軍人,他除了獲得最佳男配角,還因「把希望和勇氣帶給退伍軍人」得到特別獎

㈥ 豆瓣戰爭電影排行榜好看的有那幾部

優秀的戰爭電影,絕不只是表現出戰爭場面的恢弘,而是以戰爭為題材,試圖找到新的表達方式,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戰爭層面。

這里便推薦一部非常優秀的戰爭片,但是絕不只是讓觀眾感受到轟炸的視覺效果。

1.《你逃我也逃》

這是一部1942年的美國黑白老片,拍攝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影片講述的故事也發生在波蘭的戰前和戰後,不過導演劉別謙卻是一位德國人,而且影片同樣是對德國納粹以及希特勒的無情嘲諷。

看完此片,你會感嘆賽德克民族神聖的信仰,會為這樣一種遺民而稱贊鼓掌!

㈦ 美國有哪些戰爭大片

1.拯救大兵瑞恩
這部電影可謂是美帝價值觀的完美詮釋。片子講述的是一個叫瑞恩的美國傘兵,由於他的三個兄弟都在戰爭中死了,因而馬歇爾將軍在得知了這一消息後,「任性」的要求派遣了一隻游騎兵小分隊,深入德軍腹地去將其從戰爭中解救出來的故事。斯皮爾伯格真可謂血腥類戰爭的大師,筆者小時候也很愛看戰爭片,什麼《大決戰》系列啦,《解放》系列啦,給筆者已然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可當年該片在中國上映,筆者第一次坐在電影院里感受片中的震撼時,這種感覺至今依然可以回味。這部電影可謂是美帝價值觀的完美詮釋。片子講述的是一個叫瑞恩的美國傘兵,由於他的三個兄弟都在戰爭中死了,因而馬歇爾將軍在得知了這一消息後,「任性」的要求派遣了一隻游騎兵小分隊,深入德軍腹地去將其從戰爭中解救出來的故事。斯皮爾伯格真可謂血腥類戰爭的大師,筆者小時候也很愛看戰爭片,什麼《大決戰》系列啦,《解放》系列啦,給筆者已然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可當年該片在中國上映,筆者第一次坐在電影院里感受片中的震撼時,這種感覺至今依然可以回味。電影中最經典的莫過於諾曼底登陸的一場,導演可謂用心良苦,大膽打破原有的拍攝手法,使用攜帶型攝像以登陸士兵的第一視角,更好的讓人看到戰爭的殘酷和真實性。

2.珍珠港
邁克爾貝的經典之作。既然是沖著場面宏大,氣勢恢宏來的,那麼這部爆米花電影絕對能符合你的口味。盡管有著種種的道具和劇情的失真,但其依然不失為一部震撼人心的戰爭大片。邁克爾貝的經典之作。既然是沖著場面宏大,氣勢恢宏來的,那麼這部爆米花電影絕對能符合你的口味。盡管有著種種的道具和劇情的失真,但其依然不失為一部震撼人心的戰爭大片。

3.巴頓將軍
電影的開場非常經典,後來也被國內的《甲方乙方》和《讓子彈飛》所模仿。電影的開場非常經典,後來也被國內的《甲方乙方》和《讓子彈飛》所模仿。
另外要說一句的是,誰說只有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喜歡大場景大製作,動用軍隊,道具失真?看,美國的《巴頓將軍》就是例子。另外要說一句的是,誰說只有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喜歡大場景大製作,動用軍隊,道具失真?看,美國的《巴頓將軍》就是例子。

4.狂怒
作為前段時間一直被眾人吐槽的一部電影,《狂怒》其實已經在道具和片場布置上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片中最精彩的一段是謝爾曼對陣虎式坦克,作為當今唯一一輛還能動的虎式坦克能夠加盟本片,已經是相當奢侈的一幕了,德棍愛好者們不要錯過......

5.父輩的旗幟
電影情節一般,最宏偉的一幕莫過於美軍的登陸了。讓你知道什麼叫美帝的力量。本次戰役,美軍共投入登陸艦艇500艘,軍艦400艘,飛機2000架,電影中反復拉長鏡頭表現歷史上這震撼人心的一幕。電影情節一般,最宏偉的一幕莫過於美軍的登陸了。讓你知道什麼叫美帝的力量。本次戰役,美軍共投入登陸艦艇500艘,軍艦400艘,飛機2000架,電影中反復拉長鏡頭表現歷史上這震撼人心的一幕。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該片同期推出了其姊妹版《硫磺島家(shou)書()》,從守備該島的日軍視角來看待這場戰爭的,兩部電影結合著看,風味更佳。

6.獵殺U-571
緊張的劇情氛圍烘托,絕對能把非軍迷朋友們哄的一愣愣的。當然,專業軍迷會表示不服,德國的另一部潛艇電影不知道比這部高到哪裡去了,好吧,筆者會在後面的德國篇里進行推薦。緊張的劇情氛圍烘托,絕對能把非軍迷朋友們哄的一愣愣的。當然,專業軍迷會表示不服,德國的另一部潛艇電影不知道比這部高到哪裡去了,好吧,筆者會在後面的德國篇里進行推薦。

7.孟菲斯美女號
早期的一部戰爭電影,講述的是英美空軍對德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的故事。早期的一部戰爭電影,講述的是英美空軍對德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的故事。

㈧ 十部戰爭類好電影

好萊塢十大經典戰爭片 一、《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 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該片中有一個重復出現的細節頗耐人尋味:士兵們把犧牲了的戰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寫一遍,而不讓他的家人看到血跡斑斑的原件。此舉的動機無可指責,但細細想一下,您不覺得原件更珍貴嗎?傳統的二戰片好比是這重新謄寫的家書,已經抹去了血跡和彈孔;而本片給我們看的是原件,因此我們震驚、顫抖,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通過濾鏡觀察戰爭。 當代頭號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此不僅建立了又一座藝術豐碑,而且奇跡般地將一向無法協調的思想傾向和戲劇元素加以融合。他並沒有貶低二戰的正義性,但他提出了個人生命價值的命題,並在影片中直接討論;他打破常規在片頭大段描寫諾曼底登陸,但人物的塑造並沒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戰爭戲跟非戰爭戲涇渭分明,但影片的整體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敘事能力為觀眾提供了見「樹」又見「林」的戰爭場面。 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三、《野戰排》Platoon (1986) 大導演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四項奧斯卡大獎。 本片以導演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了越戰的主要一面,即美軍在前線的所作所為。影片的主要戲劇矛盾源於一名講人道的軍官和一名非理性的軍官的沖突,但沒有圖解反戰思想的痕跡。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藝術的綜合方面,本片沒有偏頗,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優秀戰爭片。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 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 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 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俄國輪盤」的游戲:越南軍人在左輪手槍中只裝一顆子彈,然後要美軍戰俘往自己頭上射擊。但這種殘酷的游戲卻像毒品一樣,吸引了其中一名美軍,以至於他回到後方仍不願返回家鄉,卻自願留在越南從事這種生命賭博。 該片節奏緩慢,敘事鬆散且富有跳躍性,既顯得有大氣,又顯得導演缺乏基本功。本片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 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人物塑造處於從屬地位。 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九、《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是20世紀拍攝的表現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實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寫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軍的生活,對軍界內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詳盡披露。 日軍飛機偷襲珍珠港乃本片的壓軸戲,同時也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個大框架與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場上吹號哀悼戰友的一場戲頗有點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過觀看戰爭片,了解某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鍾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您若對《珍珠港》片尾美軍轟炸東京的史實感興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東京上空30秒》詳細敘述了這段故事。

㈨ 關於戰爭的電影名字

。上甘嶺(1956)(Shanggang Hill) 本片根據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改編。講述1952年秋朝鮮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上甘嶺戰役的整個過程。在電影美學和影片主題上達到了和諧統一。 2。英雄虎膽(1958)(COURAGEOUS FIGHTER) 講解放初期,在廣西南部的十萬大山地區剿匪。 3。林則徐(1959)(The Opium Wars) 不用多介紹了。 4。紅色娘子軍(1961)(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向前進 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讎深 5。甲午風雲(1962)(Naval Battle of 1894) ] 打吉野的 6。冰山上的來客(1963)(VISITORS ON THE ICY MOUNTAIN) 還愛情呢 7。小兵張嘎(1963)(ZHANG GA,THE SOLDIER BOY) 你就是羅京寶叔叔。 8。紅日(1963)(Red SUN) 打74師的 9。歸心似箭(1979)(ANXIOUS TO RETURN) 獲1982年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語片獎 10。一個和八個(1983)(ONE AND EIGHT) 第五代導演的看山座 至於大決戰之類 雖然導演在場面上很宏大史詩 對於蔣介石 林彪等形象也突破以往 更具回歸人性 但說穿了對於所謂兩種力量角逐中的領導人描述過多 還是咱中國人打中國人。悲哀 故不放入 我們要記錄大社會背景下掙扎的小人物 外國的 一、《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 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該片中有一個重復出現的細節頗耐人尋味:士兵們把犧牲了的戰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寫一遍,而不讓他的家人看到血跡斑斑的原件。此舉的動機無可指責,但細細想一下,您不覺得原件更珍貴嗎?傳統的二戰片好比是這重新謄寫的家書,已經抹去了血跡和彈孔;而本片給我們看的是原件,因此我們震驚、顫抖,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通過濾鏡觀察戰爭。 當代頭號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此不僅建立了又一座藝術豐碑,而且奇跡般地將一向無法協調的思想傾向和戲劇元素加以融合。他並沒有貶低二戰的正義性,但他提出了個人生命價值的命題,並在影片中直接討論;他打破常規在片頭大段描寫諾曼底登陸,但人物的塑造並沒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戰爭戲跟非戰爭戲涇渭分明,但影片的整體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敘事能力為觀眾提供了見「樹」又見「林」的戰爭場面。 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三、《野戰排》Platoon (1986) 大導演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四項奧斯卡大獎。 本片以導演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了越戰的主要一面,即美軍在前線的所作所為。影片的主要戲劇矛盾源於一名講人道的軍官和一名非理性的軍官的沖突,但沒有圖解反戰思想的痕跡。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藝術的綜合方面,本片沒有偏頗,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優秀戰爭片。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 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 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 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俄國輪盤」的游戲:越南軍人在左輪手槍中只裝一顆子彈,然後要美軍戰俘往自己頭上射擊。但這種殘酷的游戲卻像毒品一樣,吸引了其中一名美軍,以至於他回到後方仍不願返回家鄉,卻自願留在越南從事這種生命賭博。 該片節奏緩慢,敘事鬆散且富有跳躍性,既顯得有大氣,又顯得導演缺乏基本功。本片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 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人物塑造處於從屬地位。 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九、《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是20世紀拍攝的表現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實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寫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軍的生活,對軍界內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詳盡披露。 日軍飛機偷襲珍珠港乃本片的壓軸戲,同時也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個大框架與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場上吹號哀悼戰友的一場戲頗有點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過觀看戰爭片,了解某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鍾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您若對《珍珠港》片尾美軍轟炸東京的史實感興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東京上空30秒》詳細敘述了這段故事

㈩ 世界十大經典戰爭片

一、《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影片評介】: 本片是斯皮爾伯格首部名符其實的戰爭片,描述的是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在這一天的進攻中,盟軍總部發放陣亡通知單的工作人員發現:一家姓瑞恩的有三兄弟都陣亡了。而她的小兒子詹姆斯.瑞恩也在歐洲大陸戰斗,還不知生死。盟軍司令馬歇爾將軍得知此情況,立刻下令派一隻小分隊去救他。最後,這只小分隊經過欲血奮戰,終於找到了瑞恩,並守住了一座連接巴黎和柏林兩地的大撟。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暴力」片。不過,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給予了極高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二、《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三、《珍珠港》 (1999) 雷夫與丹尼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兩人對於飛行從小就十分有興趣。 長大後,時值二戰時空,兩人一同加入美軍飛行隊伍。受訓期間,雷 夫結識了軍中護士伊弗琳,兩人迅速入愛河。 此時美軍決定派出精英部隊前往歐陸,協助歐洲各國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雷夫自告奮勇前往參戰。於是將伊弗琳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之後,歐洲傳來噩耗,雷夫的座機在空戰中不幸遭德軍擊落,生死未卜。伊弗琳與丹尼得知噩耗後,只能互相勉勵對方。但是愛情的幼苗卻悄悄地萌芽。 就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現在伊弗琳與丹尼駐扎的珍珠港。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軍也悄悄地准備偷襲珍珠港。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開 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俄國輪盤」的游戲:越南軍人在左輪手槍中只裝一顆子彈,然後要美軍戰俘往自己頭上射擊。但這種殘酷的游戲卻像毒品一樣,吸引了其中一名美軍,以至於他回到後方仍不願返回家鄉,卻自願留在越南從事這種生命賭博。該片節奏緩慢,敘事鬆散且富有跳躍性,既顯得有大氣,又顯得導演缺乏基本功。本片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 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人物塑造處於從屬地位。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九、《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是20世紀拍攝的表現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其實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寫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軍的生活,對軍界內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詳盡披露。日軍飛機偷襲珍珠港乃本片的壓軸戲,同時也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個大框架與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場上吹號哀悼戰友的一場戲頗有點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過觀看戰爭片,了解某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鍾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您若對《珍珠港》片尾美軍轟炸東京的史實感興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東京上空30秒》詳細敘述了這段故事。

閱讀全文

與戰爭電影大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何種謀殺下載電影天堂 瀏覽:790
電影天堂我只喜歡你 瀏覽:140
哪裡能下載120HZ的電影 瀏覽:139
電影把家虎在哪裡拍攝的 瀏覽:657
微電影偷人 瀏覽:572
有關格鬥的台灣電影有哪些 瀏覽:632
韓國電影密探迅雷下載 瀏覽:179
漢宮秋電影片段 瀏覽:465
韓國電影名妓在線 瀏覽:811
什麼扶魔傳電影 瀏覽:246
天堂電影院的導演是 瀏覽:565
建軍大業電影在線 瀏覽:840
電影下載資源免費下載 瀏覽:668
手機如何下載有英文字幕電影網站 瀏覽:95
迅雷電影新下載地址 瀏覽:431
一火車的吸血鬼電影天堂 瀏覽:606
法醫追凶電影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890
法老與眾神高清下載電影天堂 瀏覽:728
最新版電影白發魔女傳 瀏覽:345
美團上訂電影票怎麼取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