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的敘事主題

電影的敘事主題

發布時間:2022-09-02 18:33:29

㈠ 如何從視聽,主題。敘事的角度分析戰爭電影

視聽:看戰爭場面及音效的真實度、視聽效果感染力的強弱、畫面剪輯是否合理節奏適度
主題:大部分戰爭電影都是講戰爭中的人性、對戰爭的反思,也有人物傳記的戰爭片(《巴頓將軍》、《漢尼拔》),還有一些以戰爭為背景的喜劇,主題其實並不重要,除非主題有新意,關鍵在於怎樣表現主題
敘事:細節是否真實完整(重點不草草帶過,也不事無巨細)、情節是非能很好地表達和突出主題、情節是否吸引人、情節中人物的構造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看完電影後是否有感動,有震撼,或是有愉悅的心情,你自己的感受就是對這部電影的最好評價,你要用心去分析電影里每個方面帶給你的感受,畢竟看這部電影的不是別人,是你自己

㈡ 電影敘事策略包含哪些內容

電影的敘事策略 舉例:

一 格里爾遜式傳統 : 以旁白為主的紀錄電影
直接陳述方式——「上帝的聲音」

二 直接電影:以觀察為主的紀錄電影
反對「上帝的聲音」讓現實自己說話

三 真實電影 :以訪談為主的紀錄電影
強調作者的參與追求本質的真實

㈢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套層結構之於電影的敘事意義

談天說地,有「貝」而來。光影之間,方曉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貝兄~

電影中的套層結構是一種獨特的敘事結構,它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叫法「戲中戲」。

套層結構通常由兩條敘事線索構成,一條故事線索嵌套著另一條故事線索,兩條線索形成一個套環的結構。

套層結構在深化與突出主題的層面上也有著特別的意義。

電影《勇敢的心》的主題也是愛情和自由,影片運用了因果式線性結構的方式完成了一場關於真摯愛情和自由力量的史詩,用宏大的敘事風格和真摯的情感蘊藉推動情節發展,逐步深化主題。

而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沒有如此宏大的歷史背景和史詩般的敘事風格,如果採用線性結構按照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講述查爾斯與薩拉的愛情故事,很容易陷入平淡和乏味,使得蘊藏其中的主題意象性變得模糊起來,無法觸動觀眾的心弦,引發廣泛的聯想和思考。

運用套層結構將兩條敘事線索交織在一起,相互聯系和影響,賦予影片更豐富的內在蘊含和藝術魅力,用兩個截然相反的故事結局完成對於影片主題的再次深化和擴展,於交錯的情節線索中將渴望愛情的美好和追逐自由的堅定投射到觀眾的心中,回響在觀眾的腦海里,帶給觀眾各種不同的思索與啟迪。

套層結構的設置安排使得影片的時空格局上呈現出一定的錯亂感,更隱含著劇中人物對於自己認識的模糊與誤解傾向。

隨著影片中兩個時空的交錯發展,扮演查爾斯的邁克和扮演薩拉的安娜都或多或少地出現混淆了自己與所飾演的角色,將戲中的主觀意識、情感,甚至是話語風格帶到了現實生活中來,使邁克與安娜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惑與憂慮之中。

這種通過巧妙的敘事結構和情節設置展現出來的頗具現實意味的個體存在狀態,也正是現代人所普遍具有的對自我迷茫和否定的真實寫照。

影片結尾處,安娜選擇了離開,而邁克在窗邊遠望,脫口而出的竟然是:「薩拉!」。他已然分不清所愛之人是那個現實中的別人的妻子和母親身份的安娜,還是那個戲中嚮往著獨立自由,充滿個性與神秘色彩的薩拉。

麥克他自己是誰,誰又是他自己的問題也縈繞心頭,給觀眾留出了遐想的空間,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現代人對於生活的迷惘,對於自我的不解以及精神層面的極度匱乏。

在維多利亞時代,思想的禁錮和制度的冰冷卻沒有讓薩拉陷入迷茫和甘於平靜,而是堅定執著地斗爭反抗,讓自己的主觀意識覺醒,擺脫命運的不公,向著自由的光芒前行。

然而在如今自由開放的年代裡,沒有這么多的束縛和荊棘,可以自由地選擇,人們卻選擇了退縮和放棄,在無助中迷失了自我,被慾望和物質所牽引,無力掙脫自己設置的囚籠,困惑不解中迎接孤獨的宿命和寂寥的人生。

而人類對於自我的認知也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需要永不停息地探索下去。

影片正是用套層結構保持了小說原著的精神內涵和深刻意蘊,並在此基礎之上形成了獨具匠心的敘事結構特色,一喜一悲兩種結局的強烈互襯對比,把對於愛情的認識理解和對於自由的詮釋嚮往寄寓在時代背景之下的普遍性意義,賦予了影片超越小說原作的藝術張力和時代意義。

主題與創作者的意象表達也在兩條彼此映照,互相補充的線索中越發清晰凸顯,在強烈的對比之中引導著觀眾對於愛情的思考和深入理解,對於心中所嚮往的自由的認識和感悟。

影片的套層結構通過劇中人物的自我迷惘和自我誤解來反映現代人所遭遇的困惑與恐慌,警示人們對於自我的反省和尋覓是一個漫長而又曲折的道路,只有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才會擺脫困境,獲得新生,接近自由和美好的彼岸。

雲淡風輕閑暇處,正是交心會友時。這里有影視作品中人生百態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綠茵情懷的應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個人成長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關注一路同行中我們的努力與成長,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㈣ 電影的敘事手法都有什麼怎樣描述電影的敘事結構

敘事手法有:影像、聲音符號化。影像,聲音符號化,敘事學至此開始用於電影作品的實際分析上,變成研究電影文本的科學方法。

可以通過三個層面描述敘事結構:

1.第一個層面:

敘事結構的組織關系和表達方式,可稱為本文結構或總體結構,它與蒙太奇結構含義相當,是影片的總體架構方式。

2.第二個層面:

敘事結構是電影整體系統的組織關系,如類型片結構模式,它在總體結構之上。

3.第三個層面:

在總體結構之下,即影片內部各元素的組合關系,如情節、畫面、剪輯組合關系。電影敘事結構參與元素更多,因而更復雜,需有精細的情節設計和精巧的結構布局才能講好故事。

(4)電影的敘事主題擴展閱讀

傳統敘事作品中情節結構佔主體地位,最典型的是戲劇沖突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結構主義建立了「中心化結構」,而結構主義堅決反對中心化,認為中心「不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一種功能。

一種使無數符號替換物的活動成為可能的無定點」,他們從「作品」走向「本文」。巴特認為「本文無所謂構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運用,本文沒有一個極盡的整體,也沒有終極結構。

㈤ 什麼是電影的敘事風格

電影的敘事風格是指作品內容的組織、安排、構造等方面,如片語結構、句型結構、段落結構。

相關介紹:

電影敘事結構是一種以敘事為主的藝術,其敘事方法雖千奇百怪、變化多端,但其結構模式可歸納為幾種類型。

亞里士多德最早指出文學的敘事結構即情節安排,他認為悲劇情節應有頭有尾(完整)並有長度(時間延續過程)。

(5)電影的敘事主題擴展閱讀

傳統敘事作品中情節結構佔主體地位,最典型的是戲劇沖突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結構主義建立了「中心化結構」,而結構主義堅決反對中心化,認為中心「不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一種功能,一種使無數符號替換物的活動成為可能的無定點」,他們從「作品」走向「本文」。

結構並非直觀可見的對象,一般觀眾難以分析,這正是對電影作敘事結構模式分析的意義所在。通過結構模式分析,便於把握電影敘事構成的一般規律和創新途徑,使創作者和觀賞者在結構本文和解讀本文時有章可循、提綱挈領。

㈥ 電影《刺殺小說家》採取的是什麼敘事手法

電影《刺殺小說家》採取的是雙線敘事手法。這也是國產奇幻電影較為少有的,從敘事手法來看,其基本做到了兩個世界過渡流暢。但雙線敘事意味著更多的視角和線索,過於多元導致的重點失焦是《刺殺小說家》不能忽視的問題。影片想要探討的主題有很多,親情、友情、復仇、覺醒……但任何一個主題的演繹在這個龐大的世界面前都略顯單薄。

而最具價值的主題——赤發鬼這個「偽神」的崩塌,是最為輕描淡寫的。作為異世界的終極反派,赤發鬼的構成是十分復雜的,他曾是威名赫赫的開國將軍,卻在追逐成神的路上成為了「鬼」,頗有「屠龍少年終成惡龍」的韻味。

赤發鬼的覆滅將會重塑許多普通人的價值體系,教會人們正確地看待善惡與人性,整個異世界都應受到震動。如果將這個主題作為著力點,那麼影片的社會價值將會再上一個台階。

(6)電影的敘事主題擴展閱讀:

總覺得差點意思的電影《刺殺小說家》

《刺殺小說家》改編自雙雪濤的同名短篇小說,作者說,當初完成這部作品只用了兩周,僅僅是為了抒發心中的憤懣。可就是這樣一篇一氣呵成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花了四個編劇兩年的時間,足以見得團隊在劇本打磨中花費的心血。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每個IP的影視化都是一次作品的重生,編劇不僅要拓展故事的廣度,更要夯實劇情的地基,讓人物的每一個行為都經得起推敲。

總的來說,《刺殺小說家》可以稱得上是一部質感十足的賀歲大片,拋開劇情的小瑕疵來看,《刺殺小說家》是一場視覺盛宴,它帶給觀眾極致的感官滿足,影片中宣揚的「改變現實」在疫情過後的新年顯得十分熱血,兩個世界集聚了現實主義屬性與幻想主義色彩,向大銀幕前的人們傳遞著希望和想像的力量。

㈦ 現代電影敘事的特點有哪些

電影有八大敘事風格,分別是常規線性敘事、多線性敘事、回憶敘事、環形結構敘事、倒敘線性敘事、亂線性敘事、重復線性敘事和套層性敘事。常規線性敘事是指按照正常時間模式敘事。

㈧ 鑒賞電影時,敘事內容和表現形式是並列存在嗎敘事內容中的題材、主題、情節、人物怎麼具體分類

我也不太清楚,但我覺得應該是並列存在的。因為有時電影就像小說一樣,可以把敘事內容和表現手法連結在一起,而且最重要的是,一部電影必然有一個主題,這就是導演所要傳達的意識流。吾認為,題材的好壞決定影片檔次的高低;主題的重要性決定票房的支持率;情節的鋪陳可以天馬行空,自由思想;電影中所有的人物(即主演所扮演的角色)其實都來源於最真實的生活,這就是電影,這也是文學,這也是生活。謝謝。

㈨ 電影敘事結構的基本原則:線性、非線性與反線性

文/@江寒園

敘事一直是文學作品關注的主題,自電影出現發展以來,敘事這一概念逐漸被引申到電影作品當中。《電影大辭典》將敘事結構定義為「對人物、動作和情節線索的全面性組合和安排」。也就是說,在敘事這一系統里(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電影)可以對情節、人物以及時間等進行人為安排。一般最為傳統的敘事結構是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尾」這四部分組成,其嚴格按照現實的時間向度來組織安排,這類傳統的敘事被看作是線性敘事。電影是時空的藝術,雖然線性敘事一直是好萊塢電影所奉行的金科玉律,然而自上世紀結構主義敘事學的發展以來,電影理論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電影人在電影的實踐方面也有所突破,打破了經典敘事學所固有的「閉合結構」「團圓結局」「全知敘事」「時空統一」等特徵,推出了不少先鋒作品。

從敘事結構的角度可以將電影結構分為最基本的線性、非線性以及反線性敘事。這是電影敘事中最為基本的三個結構性原則,接下來的幾篇文章所要介紹的《電影的敘事時空》以及《電影敘事結構的基本分類》都是依託於此的。本文旨在對這三種結構原則一一作以簡單介紹。

一、 線性敘事

線性敘事最早的概念界定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第七章里他提到了敘事的完整性問題「所謂完整,指事有頭,有身,有尾。所謂『頭』,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的發生者;所有『尾』,恰與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可然律上承某事發生,但是他不引起後事的發生;『身』即上承某事,也下啟某事發生」。

這基本可以看做是最早的對線性敘事的概念界定。這里亞里士多德強調了經典敘事學的兩大核心理念。即內在結構的因果邏輯和外在結構的線性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關於線性、非線性等詞語早已被廣泛使用,然而並未形成一個權威的概念界定。我們在這里試圖對線性敘事定義之前首先要明確幾個問題,從而一步步逼近線性敘事的核心。

可以看出線性只是一個比喻,即指敘事的前後緊密相接,順時不間斷。

第一個問題:如果敘事不是一條線,而是兩條線呢?即雙線索或多線敘事,這屬不屬於線性敘事?

第二個問題:如果敘事當中包含有倒敘,這算不算線性敘事?再進一步,如果包含插敘和閃回呢?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一般認為,如果敘事當中包含有兩條甚至多條線索,那麼可以基本判斷這則敘事屬於非線性。因為單一的線條已經被打破。單一的時間向度已經不存在,觀眾跟著導演越到另一空間或者另一時間的人物敘事上了。

再回答第二個問題:

倒敘有明顯暗示和相對完整的特點,有畫外音、從面部特寫轉入倒敘等手法提示,線索分明,易為觀眾所接受。倒敘實質上還是屬於經典的線性敘事。運用倒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順時性的線性敘事。誠如戈達爾所言:「我承認電影會有開端、發展、高潮這幾個階段,但其順序不一定總是這樣的。」插敘與倒敘的作用相差不多,接下來會在《電影的敘事時空》中詳細介紹(這句話屬於預敘)。

而閃回就不一樣了。閃回顯得突兀,簡短和內心化。它是一種更為靈巧的,完全電影化的敘述手法。閃回本質上是非理性的,非邏輯的敘述手段。其突兀和心理化是非線性敘事的重要特徵。因此如果電影中運用閃回這一敘述手段,基本可以斷定其屬於非線性敘事。

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為什麼要加上「一般」呢?上述只是從理論上來看的,然而一部作品最關鍵的是受眾的反映。正是基於此,麥基提出了他的理解並區分了線性時間與非線性時間:

同樣地,多線敘事也可以這么看。如果其敘事系統除了多線索以外都嚴格遵從線性敘事的重要幾個特徵比如「現實性的事理邏輯」、「因果性」、「閉合結局」「單一主人公」線索分明觀眾易於接受那麼我們依然可以把它劃入線性敘事。比如《教父2》,科波拉雙線索推進,讓父子兩代人的責任與親情,暴力與野心在銀幕上交相輝映,除了雙線索以外其他部分則嚴格遵循線性敘事的基本原則,因此我們依然把它看做線性敘事,只不過是線性復線結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線性事理結構的極端表現,其回歸了戲劇藝術的「三一律」,即時間、地點與事件的高度統一。《12怒漢》(1957)可以看做是三一律在電影當中的完美應用,全片在限定的時間里,一共12名陪審員在會議室里集中討論少年是否有罪,完全遵循了經典敘事學的線性法則。

至此我們可以對線性敘事做一個概念上的界定了:

線性敘事是一種經典敘事手段,它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時空的統一性,情節的因果性和,敘事的連貫性,觀眾易於接受。倒敘的存在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線性敘事。如果為了情節的張力而僅僅採取多線推進也可視為線性敘事。

如果從線索來看,線性敘事可以分為線性單線和線性復線。

線性單線 :即單一順時不間斷的敘事。如《12怒漢》、《教父1》、《肖申克的救贖》

線性復線 :中國傳統章回體小說當中早已有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電影方面則有雙線索的《教父2》

二、 非線性敘事

亞里士多德對悲劇的定義,對敘事完整性的思考影響了西方藝術史兩千多年。線性敘事長期霸佔文學、戲劇等的敘事樣式。自上世紀初,現代主義代替現實主義,無論是美術史、文學史都掀起了反傳統的浪潮,荒誕派、意識流成為一時潮流。

1895年盧米埃爾放映《火車進站》以後正式標志著電影的產生(這個大家高中歷史都學過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是現代主義發軔之時,因此早在電影誕生之初就埋下了非線性敘事的因子。

電影史上的非線性敘事最早可追溯到格里菲斯的《黨同伐異》。人們談起這部電影常會感嘆它給格里菲斯帶來的無限凄涼,負債累累。當時的人們完全不能理解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四個完全無關的故事交叉剪輯,僅僅通過同一主題相連。這在現代隨著觀眾可理解力的提高,這種主題—並置式的敘事方式(米蘭昆德拉稱其為復調)漸漸為我們所理解,評論界更是大加贊賞,因為它在敘事結構上又前進了一步。比如2013年的《雲圖》,僅由一個共同的主題連接起六則毫不相關的故事。可以說它的結構基本和《黨同伐異》類似,而這種「桔瓣式」的主題—並置敘事方式早在1919年就被格里菲斯創造出來了。比時代先進一步是天才,比時代先進三步則成了悲壯。由此我們不得不感嘆格里菲斯的天才與勇敢。

既然前文已經對線性敘事做了比較清楚的概念界定及分析,那麼非線性敘事的主要特徵就可以反向推出來了。即:

「非現實的心理結構」代替「現實性的事理結構」

「偶然性」代替「因果性」

「開放結局」代替「閉合結局」

「時空混亂」代替「時空統一」

「情節破碎」代替「情節連貫

非線性是時間的省略、重復、倒退,閃回是其主要手段。非線性的敘事主要出發點在於人物的心理,而非現實的事理,隨著人物的回憶隨意跳躍時空,情節不完整,結局由單一確定變成曖昧不清,偶然性得到增強。

相對於線性敘事單線和復線的簡單分類,非線性敘事結構的建構顯得猶為復雜。

非線性單線 :含斷裂、省略、閃回、閃前的單一線索不完整敘事。如《美國美人》《日落大道》。另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後現代超驗特徵的電影,採取漸次回溯的故事方式,即把完整的故事拆成一段一段然後倒敘。如《不可撤銷》、諾蘭《記憶碎片》等,雖然故事更為撲朔迷離,但是他還是符合單一敘事,即只是圍繞了一個事件進行敘述。

非線性復線 比較復雜,下面僅概括出常見的幾類結構模式:

1.戲中戲

也被形象地稱為「中國套盒」或「俄羅斯套娃」。即拍了一個關於拍電影的故事。如洪尚秀《玉熙的電影》、卡洛爾·賴茲《法國中尉的女人》

2.雙時空

即通過回憶或運用某種非現實性手段使以前之事和當下之事互相交織,前後對比。如《廣島之戀》(1959),科波拉《教父2》,周傑倫的《不能說的秘密》

3.平行時空

讓故事的主人公通過夢境、幻想、平行時空等非現實因素同時存在於另一時空,與當前的現實世界進行對比,主要打破了空間的單一性,展示了世界另一種可能。如《滑動門》《羅拉快跑》《盲打誤撞》《吸煙/不吸煙》。

4.主題—並置

前三者故事之間都有明顯的聯系,觀眾易於接受。而運用主題—並置的敘事,幾個故事互不相關,僅僅通過暗含的主題相連接。觀眾需集中注意力看完才能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共同的主題思想。比如《黨同伐異》、《雲圖》

5.對話式復調

關於同一事件的不同說法,從多側面進行論述,多重內聚焦型視角。作者不再是全知全能型的上帝,而是與主人公有同樣地位。人物之間充滿對話,一點點拼湊出真相,需要觀眾自己判斷。如《公民凱恩》《羅生門》

6.對位式復調

是第四點和第五點的產下的究極進化體,採取多視角立體式敘事,故事之間互有關聯,但是關系很隱秘,一般觀眾會為復雜的人物關系所迷惑。如《低俗小說》《撞車》《瘋狂的賽車》《暴雨將至》。這類影片已經在敘事上走得太遠,它們自身具備了一種更為深刻的意蘊。一般單個的分類和理論已經不能簡單概括它們了。如《低俗小說》也可用非線性網狀式結構來概括其某個特徵。

這里只是簡單歸納了下,以後會在《電影敘事結構的基本分類》中結合電影實例一一分析。

三、 反線性敘事

多為散文化電影、詩化電影、實驗電影等藝術電影所採用。這些電影都共同呈現出一個特徵,即他們並不推崇敘事,有意淡化敘事,淡化情節,淡化人物關系。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情緒。如王家衛的《東邪西毒》、金基德《弓》、蔡明亮的《郊遊》等。

反線性敘事的基本特徵或可借用蔡明亮所言:「《郊遊》的拍攝計劃,其實只是一個手段,從劇本到拍攝到剪接,歷經三年,我最大的功課,就是去故事,去情節,去敘事,去結構,甚至去角色。」

再比如金基德的《弓》、《春夏秋冬又一春》、《漂流欲室》往往設置一種與世隔絕的情景,比如孤懸於海上的船,水上幾間相望不相鄰的小屋,與世隔絕的山中寺廟,從而盡量減少其他事物對要表達的東西的干擾。

王家衛的《東邪西毒》,金庸的本子,古龍的意象,散散淡淡,完全依靠人物心理前後跳躍,敘事寡淡。這類敘事一般台詞都很少,有也不推倒情節發展。經常有人開玩笑說墨鏡王拍電影從來不靠劇本,只是臨近開場遞給演員一張紙,紙上寫著一會要說的一兩句台詞。

反線性敘事就是去故事,去情節,去敘事,去結構,甚至去角色。他並不強調敘事,表達更多的也許只是某種難言的不可言明的心緒或哲思。而非線性敘事盡管敘事的手法改變了,但敘事的本性並沒有變,相反因為其懸念的堆積,偶然性的碰撞,敘述視角的增多,其敘事元素反而得到強化。

㈩ 電影的八大敘事手法是什麼

1、常規線性敘事。(按照正常時間模式敘事)例:《侏羅紀公園》很多就不一一舉例。

2、多線性敘事。(影片有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在一個時間段由其中的一個故事串聯起其他故事)例:《撞車》《愛情麻辣燙》。

3、回憶敘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憶進行現實與回憶的交叉敘事)例:《鐵達尼號》《大魚》《公民凱恩》。

4、環形結構敘事。(影片的開頭與影片的結尾相互輝映)例:《暴雨將至》《低俗小說》

5、倒敘線性敘事。(按照反正常時間敘事) 例:這種影片為數不多,國內更是沒有。法國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這種類型相當精彩。《5×2》(愛情賞味期)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婦離婚為開篇;家庭生活矛盾為第二節;結婚為高潮;相識為結尾。建議你去看看。

6、亂線性敘事。(整部影片毫無邏輯性,可以說是把所有片段、情節、人物全部攪亂,讓人無從得知現在過去和將來,只能靠觀眾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屢順影片)例:《21克》《迷牆》《我們的音樂》。

7、重復線性敘事。(整部影片在時間上會有一個重復的時間點,每個故事都會從這個時間點上再次開始)例:《羅拉快跑》《愛情是狗娘》《羅生門》《英雄》。

8、套層性敘事:這類電影的敘事像俄羅斯套娃,一層套一層,一層一層,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形成一種套層結構。此類典型電影當屬《盜夢空間》。

(10)電影的敘事主題擴展閱讀

電影敘事〈cinematic narration〉,負責將電影里的情境或事件呈現或描述出來的論述活動。起源於六零年代,是結構主義的一個分支,最早是用於文學作品而非電影作品之研究,用於文學作品分析的時候,是利用文字串聯出行動,完成故事敘述。

而電影的敘事與其他敘事藝術相較之下,有者媒介根本的差異性,用敘事學分析電影時,電影的視覺性和展示性透過情節創造出畫面,延伸出更多畫面的意義所在。

在符號學廣泛用於其他領域之後,將影像,聲音符號化,敘事學至此開始用於電影作品的實際分析上,變成研究電影文本的科學方法。在符號學和敘事學之前的電影研究是電影的形式分析或作者研究為主,而符號學和敘事學研究開始把重點放在論述和文本的研究,而不是電影的整體研究,甚至於跨越並結合其他領域,例如心理分析,女性主義,社會學研究。

電影敘事學多元存在,無法給予單一定義。有些電影(包括當下常見的主流電影)屬於古典敘事的基本樣態,需要空間和時間,一連串因果論的事件,完成情結論述, 相反的,對立於古典敘事電影的現代和後現代電影,則是利用更多拼貼或特殊敘事電影手法運用,顯現主角內心狀態,創造新的敘事邏輯。

由於電影敘事樣態多元化,所以分析電影敘事學不僅沒有一個確定的規則可以依循,而且,分析模式也經常必須隨著影片建立。

以通論來看,決定我們依該如何分析一部敘事電影的元素,實在難以盡述,但是如何解讀一部敘述電影,並將它建構成為一個分析的客體,卻是一切影片分析的起點。

閱讀全文

與電影的敘事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能下載120HZ的電影 瀏覽:139
電影把家虎在哪裡拍攝的 瀏覽:657
微電影偷人 瀏覽:572
有關格鬥的台灣電影有哪些 瀏覽:632
韓國電影密探迅雷下載 瀏覽:179
漢宮秋電影片段 瀏覽:465
韓國電影名妓在線 瀏覽:811
什麼扶魔傳電影 瀏覽:246
天堂電影院的導演是 瀏覽:565
建軍大業電影在線 瀏覽:840
電影下載資源免費下載 瀏覽:668
手機如何下載有英文字幕電影網站 瀏覽:95
迅雷電影新下載地址 瀏覽:431
一火車的吸血鬼電影天堂 瀏覽:606
法醫追凶電影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890
法老與眾神高清下載電影天堂 瀏覽:728
最新版電影白發魔女傳 瀏覽:345
美團上訂電影票怎麼取 瀏覽:98
電影完整版軟體可以看 瀏覽:96
電影院的牌子哪裡來的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