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來介紹幾部電影
《火與劍》還有兩部續集,即《洪流》(Potop )與《伏洛竇耶夫斯基先生》(Pan Wolodyjowski ),是同一位導演根據同一位作家的小說拍攝的電影。另外,電影《三個火槍手》、《鐵面人》中也有火繩槍場面,雖然有的不是戰爭場面。
㈡ 布拉格簡介
布拉格 (捷克語:Praha,世界語:Prago,德語:Prag,英語:Prague)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該國的中波希米亞州、伏爾塔瓦河流域。該市地處歐洲大陸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擁有重要地位,與周邊國家的聯系也相當密切(特別是在地理上恰好介於柏林與維也納這2個德語國家的首都中間)。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積為496 平方千米,人口為118.3萬。 位於歐亞大陸中心,跨伏爾塔瓦河布兩岸。面積496平方千米。人口約121萬。地形波狀起伏,最低點海拔190米,最高點海拔380米。氣候為典型的中部大陸型。7月平均氣溫19.5℃, 1月-0.5℃。年降水量約500毫米。 新石器時代,布拉格即有人類居住。數千年來,布拉格所在伏爾塔瓦河段為南北歐之間商路上的要津 。最古老的居民點始於 9世紀下半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時期在布拉格建都。把歷代國王建造的城堡和宮殿聯在一起 ,被稱為布拉格堡,並在老城區以南興建新城區 ,一度成為歐洲最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17世紀中葉,被外族佔領,經濟衰退。18世紀,中歐局勢穩定,經濟又獲發展。1845年通鐵路,19世紀90年代出現電車。1918年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都。城市職能擴展,工業發展迅速。1920年將周圍郊區合並,形成大布拉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佔領。1945年5月5日獲得解放,進行重建,同時為保護和恢復歷史名勝進行了規劃。全市分為10個行政區。1993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各自獨立。布拉格為捷克首都。 布拉格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 工業以機械製造為主,產品有運輸機械(汽車、機車和車輛)、機床、電機、礦山機械、建築機械、農機等。還有化工 、紡織、皮革、印刷、食品加工等。工業主要分布於城市的西南郊和東南郊。公共交通以汽車、電車為主,並建有地鐵。伏爾塔瓦河上有客運航船。附近有國際機場。 市內有查理大學(又稱布拉格大學)、工學院、音樂學院等高等院校和國家科學院、農業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劇院、博物館和美術館眾多。古建築風格多樣,包括布拉格城堡、王宮、教堂等。音樂久負盛名,每年一度的布拉格之春音樂會,為世界上重要的音樂盛會。市內多公園、綠地。為歐洲旅遊城市,素稱金色布拉格。 布拉格是一座歐洲歷史名城。城堡始建於公元9世紀。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統治時期,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兼波希米亞王國的京城,而達到鼎盛時期,並興建了中歐、北歐和東歐第一所大學——查理大學。15世紀和17世紀,在布拉格先後由於宗教原因發生2次擲出窗外事件,分別引發了胡斯戰爭和影響深遠的歐洲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工業革命以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布拉格曾屬於歐洲工業較發達的城市之一,在奧匈帝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時布拉格也曾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顯著特色,不過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布拉格已經基本上成為單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戰時期,布拉格又發生過數次震動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產黨上台、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市內擁有為數眾多的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風格的建築,從羅馬式、哥特式建築、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主義,其中特別以巴洛克風格和哥特式建築更占優勢。布拉格建築給人整體上的觀感是建築頂部變化特別豐富,並且色彩極為絢麗奪目(紅瓦黃牆),因而擁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稱,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歷史中心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布拉格也是歐洲的文化重鎮之一,歷史上曾有音樂、文學等諸多領域眾多傑出人物,如作曲家莫扎特、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哈維爾、米蘭·昆德拉等人在該城進行創作活動,今天該市仍保持了濃郁的文化氣氛,擁有眾多的歌劇院、音樂廳、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電影院等文化機構,以及層出不窮的年度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交通
公共交通
布拉格的公共交通設施是一個完整的交通系統,包括地鐵、電車、公共汽車、一條上Petřín山的索道,以及布拉格動物園的架空纜車。該市的地鐵於1974年開始投入使用,現有A、B、C3條線路,總長20多公里,共計有54個車站。電車開通於1920年代,其中包括著名的91路「懷舊電車」。所有這些服務使用一個共同的售票系統,並都由首都布拉格交通公司(Dopravní podnik hl. m. Prahy)統一運營。
鐵路
1842年,布拉格興建了第一條鐵路。布拉格是捷克鐵路網的樞紐,從這里可以到達捷克共和國的每個地方,以及鄰國的許多地方。布拉格有2個國際火車站,和許多較小的郊區車站。
航空
布拉格的魯濟涅國際機場是捷克的國家航空公司(Flag Carrier)捷克航空公司的總部,是一個年客運量達500萬人次的大型國際機場。每天這里有一些往返英國和其他國家廉價航班。魯濟涅國際機場被認為是歐洲最現代化的機場之一。
[編輯本段]歷史
[編輯本段]早期歷史
自從舊石器時代起,布拉格所在的地方就已經有人類定居。大約公元前500年,凱爾特人的波伊(Boii)部落居住在這一地區,他們將這個地區稱為波希米亞。後來,日耳曼人趕走凱爾特人,移居到這一地區。到公元6世紀,日耳曼人部落多數移居到多瑙河流域,一支斯拉夫部落乘機從西面入侵,定居在波希米亞地區,他們就是捷克民族的祖先。 根據傳說,布拉格的創建者是莉布絲公主和她的丈夫,農夫培密索爾,並以培密索爾的名字命名,建立了霍什米索王朝(Přemyslid)。傳說公主在她位於中波希米亞的莉布新(Libusin)城堡中說了許多預言(得到7世紀以前考古學發現的證實)。其中一個預言說,她預見到了布拉格的榮耀。一天,她在異象中「看見一個偉大的城市,它的榮耀能達到天上的繁星!我看見它在在森林中伏爾塔瓦河畔陡峭的懸崖之上,那裡有一個男人,他正在為房屋鑿出門檻(prah),在那裡要建起一座名叫布拉格(Praha)的城堡。王子和公爵們都要在門檻前彎腰,他們要向城堡和環繞它的城市低頭。它將得到尊敬,得到人所共知的榮譽,整個世界都要贊美它。」無論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布拉格確實是以9世紀在伏爾塔瓦河右岸居高臨下建造的高堡(Vyšehrad)為核心,而逐漸形成的。後來在河對岸建造了另一座城堡,就是今天的布拉格城堡。不久布拉格成為波希米亞的首都,並成為歐洲南北商路上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吸引了許多猶太人。973年,該市成為一個教區中心。 13世紀,在布拉格城堡周圍的3個居民點獲得了市鎮的特權。1257年,在布拉格城堡以南新建了小城(Malá Strana),這是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區,擁有自治權。緊鄰城堡西面和北面的布拉格城堡區(Hradčany)在1320年獲得自治權。伏爾塔瓦河對面的布拉格老城(Staré Mesto)則早在1230年就已獲得自治權。
[編輯本段]查理四世時期
14世紀,布拉格在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統治下達到鼎盛時期。查理四世是捷克公主和盧森堡的約翰的長子,於1316年出生在布拉格,1346年當他父親去世時成為波希米亞國王。由於他的爭取,布拉格教區在1344年升格為總教區。1355年,查理在羅馬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京城。查理希望布拉格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他將布拉格建成帝國境內最為輝煌的城市,而位於該市最為顯赫的建築就是聖維特主教座堂,在中歐首先採用了宏偉的哥特式,室內裝飾採用了獨立的藝術風格,稱為波希米亞學派。1348年4月7日,他建立了中歐、北歐和東歐的第一所大學,今天稱為查理大學,是捷克最古老的大學,也曾是德國第一所大學。同年,他還在老城的旁邊建立了布拉格新城(Nové Město),並在新城和小城之間架起了查理大橋。他還新建了許多教堂。當時,布拉格是歐洲的第三大城市,擁有一個造幣廠,德國和義大利的商人和銀行家聚集於此。 1402年起,查理大學的神學教授胡斯在伯利恆小教堂用捷克語佈道,讓平信徒與神職人員同領聖體和聖血,而被教庭裁定為異端,1415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處以火刑。4年以後,布拉格發生第一次擲出窗外事件,引發了胡斯戰爭。
[編輯本段]哈布斯堡時期
自1526年起,波希米亞開始處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魯道夫二世在位時(1576-1612年),再次將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設在布拉格。他除了熱衷於占星術和魔法,同時也熱愛藝術,使得布拉格成為歐洲的文化之都,聚集了開普勒等一批天文學家、畫家。1617年,狂熱的天主教徒,皇帝斐迪南二世登基,決意不再容忍新教徒。1618年,布拉格再次發生擲出窗外事件,引發了殘酷的三十年戰爭。1621年在城外不遠處進行的白山戰役中,捷克軍隊戰敗,27名新教徒貴族在老城廣場被處死。1648年,瑞典軍隊攻佔並洗劫了布拉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宮廷遷往維也納,此後布拉格進入一段蕭條時期,城市人口也從戰前的6萬下降到2萬。 1689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布拉格,隨後該市得以重建。在18世紀,該市經濟持續上升,到1771年擁有8萬居民,其中有許多是貴族和富裕的商人,在城內興建了許多宮殿、教堂和花園,它們普遍採用裝飾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在全世界贏得了聲譽。1784年,原來的四個自治鎮——城堡區(Hradčany,位於城堡西面和北面)、小城(Malá Strana,位於城堡南邊)、老城(Staré Město,亦位於城堡東邊,與城堡區隔河相對)和新城(Nové Město,位於東南方),正式合並為一個城市。 1806年,根據拿破崙的命令,神聖羅馬帝國解散了,皇帝弗蘭西斯二世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稱號,改稱奧地利皇帝弗蘭西斯一世。 1848年革命震撼了整個歐洲,同樣也震撼了布拉格,但被猛烈的鎮壓。第二年,捷克民族主義運動(反對另一個民族主義政黨,統一日耳曼)開始興起,直到在1861年在市議會中贏得多數。 19世紀,布拉格城市繼續擴張。1850年,猶太區(Josefov)並入布拉格市。1883年,布拉格市又添加了高堡(Vyšehrad)區。工業革命對布拉格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因為附近地區有煤礦和鋼鐵工廠,對開設工廠很有利。波希米亞成為奧匈帝國境內最富裕的地區。第一個郊區Karlín形成於1817年,20年後人口就達到10萬。1842年,布拉格興建了第一條鐵路。
[編輯本段]20世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戰敗,布拉格成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城堡則成為總統府。這一時期,布拉格仍以工業發達聞名歐洲。1922年初,周邊37座自治城鎮劃歸布拉格,居民驟增至676,000人。1930年人口達到85萬。到1938年,布拉格人口增加到100萬。 1939年3月10日,希特勒命令德國軍隊佔領了布拉格,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1945年5月5日,布拉格的捷克人發動了反對納粹佔領的布拉格起義。同一天,美軍攻佔了距離布拉格只有一小時路程的比爾森(而蘇聯軍隊尚在摩拉維亞邊境),帕頓將軍意圖解放布拉格,但被艾森豪威爾將軍阻止。根據此前在雅爾塔會議上達成的秘密協議,波希米亞將由紅軍解放。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投降的第二天),蘇聯坦克開進了布拉格。戰後,布拉格再次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首都。許多捷克人真誠地感謝蘇聯士兵。戰爭結束數月後,蘇聯軍隊離開捷克斯洛伐克,但蘇聯保持了對捷克強烈的政治影響。1948年2月,共產黨接管了布拉格政權。 這時,布拉格長期思想活躍的知識分子群體無法適應戰後的高壓控制,1967年,該市舉行的第四次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協會大會上,米蘭·昆德拉等許多作家開始批評共產黨。1968年1月5日,捷克新領袖亞歷山大·杜布切克開始政治民主化運動,即布拉格之春。同年8月20日,蘇聯及華約成員國武裝入侵捷克,撲滅了這場運動。 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布拉格街頭擠滿了人群,開始了天鵝絨革命,捷克斯洛伐克擺脫了共產黨和前蘇聯的影響。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治後,布拉格成為捷克共和國的首都。此後布拉格日益受到全球化的影響,2000年爆發了15000人參與的反對全球化的抗議活動。2002年8月,布拉格遭受嚴重的洪災,城中多處毀壞。幸好主要的景觀(如查理大橋)無恙。 其他事件: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將冥王星開除行星籍。這一次在布拉格召開的天文學聯合會上對捷克的天文學與世界對行星的認識起到了重大作用. 「布拉格之春」事件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書記杜布切克發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有脫離蘇聯控制傾向。蘇軍決定武裝干涉。6月下旬,華約在捷境內舉行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遲遲方撤。7月之後,局勢有所緩和。8月3日晚華約在捷簽署聯合聲明,危機似乎已經過去了。 8月20日晚11時,布拉格機場接到一架蘇聯民航機信號「機械事故,要求迫降」沒有理由不同意。客機一降落,數十名蘇軍突擊隊員沖出機艙迅速佔領機場。幾分鍾後,蘇第24空軍集團軍巨型運輸機開始降落,一分鍾一架。1小時後,一輛蘇聯大使館的汽車引路,蘇軍空降師直撲布拉格。 於此同時,蘇陸軍總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將指揮4個蘇軍裝甲師,1個空降師,1個東德師從波蘭直搗布拉格。(西方向第一方面軍〕駐德4個蘇軍師,1個東德師切斷捷西部邊界。(西方向第二方面軍〕駐匈蘇軍8個師,匈軍2個師,保加利亞軍一部從南部進攻。(西南方向第一方面軍〕蘇波合成軍4個師進攻北部。(西方向第三方面軍)同時蘇軍對北約與捷軍開始全面電子壓制。 21日拂曉,蘇軍佔領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 在進攻開始6小時後,蘇軍控制了捷克全境。幾十萬捷軍被全部繳械,北約也沒來得及作出任何反應。這是蘇軍一次典型方面軍群進攻戰役。西方向主攻,西南方向配合,共動用4個方面軍,1個坦克集團軍,4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26個師,約30萬人。但由於進攻過快,兩個戰略方向的後備坦克集團軍群均未出動,只動用了各集團軍,師,團的直屬坦克,共有9000餘輛。
[編輯本段]二、科學家
威廉·亨利·布拉格與其子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為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通過對X射線譜的研究,提出晶體衍射理論,建立了布拉格公式(布拉格定律),並改進了X射線分光計。 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倫敦大學的亨利·布拉格和他的兒子英國曼徹斯特維克托利亞大學的勞倫斯·布拉格,以表彰他們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分析所作的貢獻。布拉格這個名字幾乎是現代結晶學的同義詞。 威廉·亨利·布拉格 威廉·亨利·布拉格(Sir William Henry Bragg ,1862—1942),英國物理學家,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在劍橋三一學院學習數學,曾任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及英國利茲大學、倫敦大學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學會會長。由於在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他與兒子W.L.布拉格分享了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父子兩代同獲一個諾貝爾獎,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同時,他還作為一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英國公共事務中的風雲人物。 1895年發現X射線之後,許多物理學家認為它是一種特殊的光線——你可以用X射線拍攝木頭里的釘子或是手掌里的骨頭——其性質應該與波一致。但是沒有人能夠肯定,因為尚無人能夠確鑿無疑地證實X射線具有衍射等波特有的性質。關鍵問題是,在進行衍射試驗時,光柵縫隙的大小應該與試驗對象的波長相當。每英寸兩萬線的光柵適用於可見光。但是X射線比可見光能量大得多,這按照經典物理學的解釋,意味著其波長要短得多——可能只有可見光波長的千分之一。製作如此精細的光柵完全是不可能的。 德國物理學家馮·勞厄認為,如果人工做不出這樣的光柵,自然造化也許能行。自然界中的晶體被認為是由原子按一定規律排列而成的,每層只有幾個原子厚。勞厄覺得這些原子層的間隙可能合適,可以作為X射線衍射光柵。不過由於原子是由原子層組成的一個立體,在另一端形成的圖案將會十分復雜,就像把幾個光柵疊放在一起那樣。勞厄的老闆、慕尼黑大學教授阿諾德·索末菲認為這一想法荒誕不經,勸說他不要在這上面浪費時間。但到了1912年,兩個學生證實了勞厄的預言。他們把一束X光射向硫化鋅晶體,在感光版上捕捉到了散射現象,即後來所稱的勞厄相片。感光版沖洗出來之後,他們發現了圓形排列的亮點和暗點——衍射圖。勞厄證明了X光具有波的性質。《自然》雜志把這一發現稱為「我們時代最偉大、意義最深遠的發現」。兩年後,這一發現為勞厄贏得了諾貝爾獎。 這一發現有兩個重大意義。首先,它表明了X射線是一種波,這樣科學家就可以確定它們的波長,並製作儀器對不同的波長加以分辨。(和可見光一樣,X射線具有不同的波長。)但是勞厄倡導的第二個領域結出了更為豐碩的成果。一旦獲得了波長一定的光束,研究人員就能利用X光來研究晶體光柵的空間排列:X射線晶體學成為在原子水平研究三維物質結構的首枚探測器。 現代化學奠基人之一的漢弗萊·戴維在鮑林進入加州理工學院一個世紀前就曾說過:「在人類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新工具的運用具有超越一切的重要性。人們在各個時代取得的不同成就,其關鍵因素並非是他們的自然智力水平,而是他們所掌握的各種手段和人工資源。」X射線晶體學將成為一種威力無窮的人工資源。 背後的理論相當簡單。研究人員面對著三個因素:波長一定的X光,結構一定的晶體光柵和衍射圖譜——三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簡單的數學關系。知道了圖譜以及另一個因素,就可以推導出第三個因素。最初的許多數學和實踐技巧是由布拉格父子開發的。他們在劍橋與曼徹斯特的實驗室成為世界上進行X射線晶體學研究最著名的中心。1912年,勞厄關於X射線的論文發表之後不久,就引起了布拉格父子的關注。當時,亨利·布拉格正在利茲大學當物理學教授,勞倫斯·布拉格剛剛從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畢業,留在實驗室工作,開始從事科學研究。 理論並不復雜,但在實踐中,由於衍射圖譜相當復雜,因此把晶體結構拼湊起來的過程相當耗費時間和精力。早期的儀器是自製的,質量很不穩定。晶體通常要非常大,需要經過精心的提煉,按一定角度切割,並通過精確的放置才能獲得滿意的衍射圖譜。如果成功地獲得了勞厄相片,還要一絲不苟地測量各點的位置和分布。然後才是數學計算。即使是簡單的晶體,在沒有計算機的時代,對每一個晶體結構的計算都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如果晶體過於復雜,基本晶體結構單位晶胞中包含的原子數目超過十個,那麼X光的衍射圖譜將異常復雜,難以破解。整個過程有點像用自製的獵槍射擊一塊裝飾用的熟鐵,然後通過分析跳彈的軌跡來推測熟鐵的形狀。 出於這些原因,研究對象只能局限於很簡單的晶體。然而,對這些簡單晶體的研究得出了令人驚訝的成果。研究人員第一次可以通過工具了解晶體中單個原子的排列,精確測量原子間的距離和角度。布拉格父子解決的第一個晶體結構是岩鹽,結果出人意料。整個晶體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柵格,每個鈉離子被六個等距離的氯離子包圍,每個氯離子被六個等距離的鈉離子包圍。沒有單獨的氯化鈉「分子」。這一發現震驚了理論化學界,立即引發了人們對鹽在溶液中行為的新思索。布拉格實驗室早期的另一個成功是發現了鑽石的結構,驗證了早先化學家的理論,它純粹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四面體。布拉格父子接著又解決了其他幾個晶體的結構,他們在勞厄之後一年分享了諾貝爾獎。 說到布拉格父子對科學的貢獻,不能不提的是X射線衍射技術對現代分子生物學發展的關鍵性作用。所謂「X射線衍射技術」,是通過晶體的X射線衍射花樣,與晶體原子排布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互為傅立葉變換),來精確測定原子在晶體中的空間位置。20世紀50年代初,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沃森和克里克正是在該技術的幫助下提出了DNA的雙螺旋模型。迄今為止,該技術仍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的主要手段。 老布拉格是那種一方面堅守科學的「價值中立」,另一方面又堅信科學必將造福人類的科學家;不僅如此,作為一名社會活動家,「科學怎樣才能有益於社會」是其貫穿一生的行動主題。由於科學技術帶來的負面作用,他的信念也許遭到一些人的懷疑,但這一人文傳統有其恆久的價值,尤其是科學—技術—商業聯盟仍將主導著人類的生活,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 在生活中,他仁慈地看待這個世界,贊成友好相處,然後獨立地走自己的路。也許出於羞怯,他似乎並不追求親密的朋友關系。從1904年到1907年,在他與盧瑟福的密切通信中(有的長達34頁)我們只看到關於科學研究的討論。他時常閱讀前輩法拉第的日記,就像讀一位朋友的來信,而內心對之極為推崇和尊重,這是一種在「精神上的緊密關系」。 他的謙卑和博愛尤其表現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他的基本觀點是:「孩子們必須是自由的,絕對自由!」每當孩子們就重要的問題徵求他的意見時,他會顯得非常不安,「在椅子上挪來挪去,同情地嘟噥些什麼,然後從椅子上站起來,試圖改變談話,直到最後感到精疲力竭」。他會說「讓我想想」,然後過一兩天,發一封經過詳細說明的建議信,其中「精心考慮了對立的觀點」;有時甚至為了表明他的中立性,提出一些離奇的建議,試圖讓孩子「自己做出判斷」而「不受他的觀點的束縛」。也許最具傳奇色彩的是,老布拉格是一位人到中年才開始研究活動的科學家,早年他在澳大利亞的一所無名大學里,「作為一名認真盡職的教師生活到42歲」,而在返回英國的「短短幾年後就成為一位科學發言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答案是令人回味的:「答案也許就在那長期而幸福的流浪生活中。」「也許在澳洲度過的繁忙、幸福的20年歲月,就像沙漠中的歲月對於一位先知一樣有價值,給了他進行從容准備的時間。」「他有時間發現那些指引他生活的原則,整理他的思想」,一旦「有了清晰的原則,他的生活就像他的手抄本一樣深思熟慮,幾乎沒有刪改地一氣呵成」! 他的「實踐的宗教觀」是令人感興趣的:「你有一個好主意,你努力實現它;如果結果證實了你的想法,那麼你就將這個結論作為更進一步的基礎。在實驗室中是如此,在教育、文學、烹調的任何訓練中都是如此,在宗教中也是如此。」對他來說,宗教信仰使他甘願冒畢生風險假定基督是正確的,並通過終生博愛實驗去檢驗它。」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Sir William Lawrence Bragg, 1890—1971),英國物理學家。1890年3月31日,勞倫斯·布拉格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他和其父親均為著名科學家。勞倫斯·布拉格1954—1966年擔任皇家研究所教授和所長,曾被選為中國物理學會的名譽會員。他是繼盧瑟福之後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第五任主任。他在綜合與組織不同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15年,布拉格父子因在X射線方面的傑出成就而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勞倫斯·布拉格十分重視科學教育工作,培養以及與他合作的的各國學者(包括中國學者在內)近百人。
㈢ 魔獸爭霸與電影魔戒中的人物為什麼那麼相似
魔獸爭霸3本來就是依照魔戒3的小說版做的
㈣ 戰爭片的二.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戰爭題材電影
《第一騎士》(1995)
《聖戰騎士》(2001)
《天朝王國》(2005)
《聖殿騎士》(2007) 《亞歷山大·奈夫斯基王子》(1938)
《蒙古王》(2005)
《蒼狼》(2007) 《黃山伐》(2003)
《英雄鄭成功》(1995)
《賽德克·巴萊》(2011)
《平壤城》(2011)
《百團大戰》(2015) 《洪流》(1974)
《劍與火》(1998)
《1612動亂時代》(2007)
《亞歷山大:王者爭霸》(2008)
《沙皇》(2009) 《影武者》(1980)
《亂》(1985)
《天與地》(1990) 本題材包括諾曼征服、英國內戰、英法百年戰爭等
《克倫威爾》(1970)
《勇敢的心》(1994)
《聖女貞德》(1999)
《1066》(2010)
《羅賓漢》(2010) 《卧莫爾大帝》(1960)
《烈血暹士》(2000)
《納瑞宣國王》(2006)
《阿克巴大帝》(2008) 《伏洛竇耶夫斯基先生》(1969)
《勇敢的米哈伊爾》(1970)
《斯特凡大公》(1974)
《征服1453》(2012) 本題材包括宗教戰爭、三十年戰爭、七年戰爭等
《巴里林登》(1970)
《傭兵傳奇》(2006)
㈤ 有哪些以近代為背景的電影
<巴里林頓>/<鬱金香芳芳>/<最後的莫希幹人>/<偷襲>,等等.
㈥ 求一個電影的名字,最好有在線觀看的地址
実錄 小野田少尉 遅すぎた帰還/《過遲歸國實錄——小野田少尉》
是日本富士電視台播出的終戰60年特別劇
http://tieba..com/f?z=440204410&ct=335544320&lm=0&sc=0&rn=50&tn=PostBrowser&word=%CE%F7%B5%BA%D0%E3%BF%A1&pn=0
http://www..com/?sr=&tn=ttskype_cb&word=%8Cg%C2%BC%20%D0%A1%D2%B0%CC%EF%C9%D9%CE%BE&bar=7
http://www..com/s?cl=3&wd=%B9%FD%B3%D9%B9%E9%B9%FA%CA%B5%C2%BC
http://ke..com/view/1115926.html?wtp=tt
㈦ 有沒有國產的反映越戰的影片
講「越戰」,應該區別兩個「越戰」。第一是越南抗法、抗美的三十年戰爭。由於是人家的戰爭,我們沒有直接參與。所以我們沒有拍攝反映這個戰爭的電影。第二是所謂邊界自衛反擊戰爭。這樣的電影和電視劇作品就多了去了。第一個是打法國、美國。第二個是打越南。這個首先要分清楚。 打越南的著名的有《高山下的花環》。現在中越關系正常化了。這個戰爭當然提不起來了。所以這樣的電影、電視劇也放不起來了。
㈧ 請問描寫二戰中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兵、小野田寬郎的故事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絕不投降,我的三十年戰爭》
㈨ 人類自誕生以來所有的戰爭(全世界)
你的問題10000個字是回答不了的。人類的戰爭主要能分為八個時期的戰爭。遠古時期、奴隸時期、封建時期、殖民時期、工業革命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現代戰爭。
遠古時期:大多數是世界各個民族形成的戰爭,多半帶有神話色彩。歐洲記載的戰爭多不可信,有明確記載較真實是我國的黃帝大戰蚩尤的涿鹿之戰。
奴隸時期:、這是已有國家形成,由原先的部落戰爭轉變成國與國的戰爭。我國著名的戰爭就是成湯滅桀,武王伐紂。在歐洲出名點的就是拍成電影的《特洛伊戰爭》。
封建時期:這是戰事最多的時期,歐洲稱之為中世紀,也叫「黑暗時代」,有七年戰爭,三十年戰爭,百年戰爭,十字軍東征等著名戰爭,我國的戰爭就多不勝數了,每次王朝的更替都要大戰一番。
殖民時期:隨著航海和火葯的應用,由葡萄牙和西班牙發起的殖民狂潮,伴隨這許多戰爭,有殖民國家之間的戰爭,如英西戰爭(英國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英荷戰爭,英法戰爭,殖民國家和殖民地之間的戰爭,如美國的獨立戰爭。可惜我國沒有參與,要不是的話,「日不落帝國」的名號絕對不是英國的。
工業革命時期:科技讓戰爭的的殺傷力提升N倍,為了原料、財富、地盤,世界的幾大強國不斷的進行戰爭,但他們還是覺得不過癮,終於在1914年大幹了一場,過足了癮。
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用我多說,樓主應該很清楚。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用我多說,樓主也應該很清楚。
現代戰爭:不用我多說,樓主更應該很清楚。
全球有十大戰區,分別是東亞,中亞,南亞,中東,東歐,西歐,南美,中美,東非,西非。從歷史上來看這十個區域不斷的有戰爭爆發。其中東歐的世界火葯桶,兩次大戰或多或少都和他有點聯系,而中東是二戰以後最不安寧的地區。
有興趣來我QQ群45729445,大家討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