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影片巜鳥人》主題是什麼
◎簡介
他曾經是大銀幕上威風的超級英雄;但歲月不饒人,如今年華老去、頂上稀疏。受限於昔日紅極一時的銀幕形象,人人只視他為被時代淘汰的過氣演員,不再認真看待他的任何嶄新嘗試。百老匯即將開幕的新劇,將是他演藝生涯中最後一次翻身的機會;但是就在他們要開演前一晚的排練中,與他對戲的男演員卻不幸遇到意外受傷,使得他只好找另外一位難搞但有名的男星來救火。
結果雖然有名的男星可以成為票房保證,但是處處要求改戲又排場一堆,另外還有剛出勒戒所的女兒、現任女友與前妻也來攪局,逼得他喘不過氣,如何面對這些終極考驗,這位超級英雄—鳥人要為他的人生奮力一搏。
關於《鳥人》你應該知道的8件事
1
電影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百老匯的聖詹姆斯劇院內拍攝。為了達到一鏡到底的效果,演員們通常需要一次完成長達15頁劇本的內容,並且按照嚴格的走位,不能有絲毫差池。
2
開機前,伊納里圖給他的卡司成員們看了菲利浦·佩帝(著名雜技演員)在雙子塔之間走鋼絲的照片,他告訴他們「伙計們,這就是我們將要拍攝的電影。如果我們跌倒,我們將一敗塗地」。
3
三位主演都曾出演過著名的漫畫改編角色:邁克爾·基頓曾經在蒂姆·伯頓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中飾演蝙蝠俠,愛德華·頓諾曾出演綠巨人,而艾瑪·斯通在《神奇蜘蛛俠》中飾演格溫·斯黛茜。
4
電影開拍兩周前,伊納里圖與邁克·尼科爾斯(《畢業生》導演)一起共進晚餐。當被告知伊納里圖打算用一鏡到底的方式拍攝《鳥人》時,尼科爾斯告誡他這將會是一場災難。但是伊納里圖並未有退縮。
5 拍攝期間,諾頓與基頓記錄下了演員們NG的次數。艾瑪·斯通犯錯最多,而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犯錯最少。
6
諾頓與加利費安納基斯都聲稱自己是基頓的影迷。諾頓還列出了他小時候最喜歡的三部由基頓主演的電影,分別是《夜班》(1982)、《家庭主夫》(1983)與《甲殼蟲汁》(1988)。
7 邁克爾·基頓在2005年演出的影片《Game 6》與本片相似,也是以紐約戲劇界為背景,基頓的角色同樣經歷著中年危機。
8 本片是邁克爾·基頓6年來首次在一部影片中擔當主演。他上一部主演的電影《The Merry
Gentleman》是在2008年,而且是由他本人執導的。
9 影片配樂被剝奪入圍奧斯卡提名資格,媒體猜測是奧斯卡音樂評審認為影片的純鼓點節奏不能稱之為「樂」,因為它沒有旋律,這個決定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⑵ 如何理解《鳥人》的結局
《鳥人》結局生活總會有溫暖 。
《鳥人》這部電影,初看片名,很令人想到很拽的人。但實際上情節很經典,講述了一位通過許多年前主演《飛鳥俠》而出名的過氣演員,在如今榮耀盡散的平凡生活中不甘、掙扎,並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百老匯的舞台上試圖通過改編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什麼》而重新獲得成功。
然而現實並沒有那樣盡如人意,因此,影片的結局也是令人震驚、出乎意料。整部影片虛與實相結合,影片的配樂讓人贊嘆,長鏡頭的運用讓劇情的發展順滑流利,黑色喜劇的諷刺與自嘲也讓影片更具獨特的意蘊。影片結束時,同學們意猶未盡,低聲談論著對影片的感受。
《鳥人》的獲獎情況,該影片在2015年第87屆奧斯卡中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多項大獎。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同學們齊聚在溫暖的教室中,共同觀看品味這部傳奇的影片。
鳥人讓我們在這部影片的觀看中得到思考,交流和體悟。同時,就這部影片本身而言,它也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身處極端困境卻依舊試圖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堅持。希望大家也能多多的去尋找那些充滿感染力、有意義的影片,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鳥人》結局帶給我們的感想就是:生活總會有溫暖。
⑶ 鳥人講的是什麼
男主角年輕的時候因為飾演birdman而紅遍大江南北,成名以後接連拍攝鳥人系列電影,鳥人這個角色形象在自己身上刻下了深深烙印。一方面男主角想要、卻難以突破鳥人形象進一步發展, 加上男主角生活方面的一團糟:妻子離婚、女兒典型問題少年、與情人感情出現裂痕…男主角身心俱疲;另一方面,他又沉溺於鳥人帶給自己的夢幻泡沫而無法自拔。
在這種矛盾心理的雙重摺磨下,男主角漸漸精神分裂。自己幻想出一個完美的自己——飛鳥俠來與自己對話。片頭的一段話:審美低下的觀眾,操蛋的生活,完全就是男主角自己的心聲,他把這個心聲內化為飛鳥俠對自己的「訓教」,其實就是自己在和自己互相安慰。對現實的不滿催生出一個個「特異功能」,比如片頭的凌空「修行」,和後面的手指一點定點爆破、閉上眼睛自由翱翔等等,其實都是幻覺。
所以這個故事應該是這樣的:男主角已經年過半百,自己心知肚明,如果再不抓緊最後有限的演員生涯做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表演,哪怕自己是當年紅透大江南北的飛鳥俠,也遲早淹沒在紐約的娛樂泡沫中。而男主角在紐約娛樂圈摸爬滾打大半輩子,自然知道觀眾到底喜歡什麼。他知道只有自己表演得越出格越大膽,才能博得網路時代觀眾的暫時駐足。也就是說,男主角一開始就做好了犧牲自己的准備,並且把這套說辭內化成了鳥人的「說辭」——那個與自己朝夕相處、外貌嗓音都堪稱完美的自己的化身。而男主角自己則扮演了一個人到中年、內心惶恐不安的、在紐約討生存的、被生活折騰出了贅肉和眼袋的最最普通的過氣男演員。
男主角面對這個極端但正確的計劃,其實又刺激又緊張,覺得自己應該聽從鳥人的勸告,卻一直喏喏害怕。每次正常的自己懷疑鳥人是否太極端太瘋狂的時候,要麼生活給他當頭一棒讓他無路可走,要麼鳥人跟在身後嘲諷自己膽怯。整個電影其實就是精神正常的那一半男主角和已經癲狂的另一半自己——鳥人在斗爭的過程。開始男主角還發脾氣「趕走」鳥人,試圖做最後一點掙扎;最後男主角走上頂樓,沉浸在英雄樂章和美好幻想之中的時候,就已經被鳥人徹底洗腦,這個時候英雄鳥人和男主角完全合二為一。
所以,男主角一開始就是精神分裂的,120多分鍾是他從分裂走向癲狂的實錄。
關於女兒,一個處在青春期的問題少年,自以為經歷過苦痛,也看到了父親的苦痛,覺得人生而皆苦。最後發笑是在慶幸父親得以解脫。
⑷ 鳥類精彩的飛翔故事……
電影推薦《鳥人》
《鳥人》:誤打誤撞的收獲
原創 By 房女 2004-12-28 18:22:42
因為Nicolas Cage看了此片,碟上面印的名字莫名其妙,已經沒有提它的必要,總之和此片沒有任何關系。
本片的亮點其實不是Nicolas,而是一張陌生英俊的面孔,後來搜索到他是一位叫做Matthew Mordine(馬修·墨迪恩)的演員,對他依然不了解,他的角色卻深深地打動了我。
影片一開始一雙渴望又絕望的眼神盯著一扇不大的窗戶,腦中冒出的是一串串的問號。Nicolas飾演的是一位叫做艾爾的軍士,在戰爭中臉被炸傷,臉上纏著綳帶,到醫院看望自己年少時的玩伴鳥孩兒。鳥孩精神上出了問題,整天蹲在角落裡,目光呆滯,沒有言語……他已不認識這位最好的朋友。
醫生告訴艾爾,如果鳥孩兒繼續這般,三天後會將他送去精神病院。並將永遠呆在那種暗無天日的地方。艾爾為了挽救最好的朋友,開始了一段回憶的旅途——
在家鄉的小鎮,鳥孩兒是和其他孩子都不一樣的,他不和別人玩樂,只會擺弄它飼養的鴿子。因為鴿子,他和艾爾成為了好友。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鴿子的養育工作,而鳥孩兒卻並不僅僅是愛好,他是愛……他一直幻想自己可以飛翔,不停地做著努力。對飛行,對鳥類的研究相當透徹。因此吸引了班上的一位女生,然而他對於男女之間沒有絲毫興趣,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鳥身上。
鳥孩兒有一位專制的母親和一位體貼的父親。家庭的貧困成為了鳥孩兒養鳥的阻礙,父親卻為了兒子幹了幾份工作,成全兒子的愛好。我想如果父親知道兒子對鳥的喜愛已經達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他不會如此犧牲自己,換回一個心靈受傷的兒子。鳥孩兒和艾爾努力地想些方法賺取少量的錢,完成鳥孩兒的飛翔計劃。他們買了輛破舊的無可挽救的汽車,由於兩人的錯誤,他們被帶進了警察局,艾爾的父親一氣之下買了他們的汽車。因為這件事,鳥孩兒和艾爾的父親大吵了一架,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讓艾爾大吃一驚。他不知道鳥孩兒哪來的勇氣,為何如此執著……
鳥孩開始侍養金絲雀,它們繁衍了一群幼小的生命,鳥孩兒專注地關注它們的哺育過程。他對女孩的投懷送抱完全沒有反應,他不僅僅是性冷淡,他對於性根本就沒有興趣。他脫光了自己的衣服,和金絲雀們躺在一起,艾爾以為他和那位女孩度過了美妙的一夜,當他得知真相以後,他失望極了,他不再了解鳥孩兒,他覺得鳥孩兒已經達到了病態的程度了。
艾爾離開去充軍,同一時刻,鳥孩兒最心愛的金絲雀撞死在玻璃上,面對這種情況,鳥孩兒幾近崩潰。他在戰爭中目睹一枚炸彈炸死了大量的鳥類,他歇斯底里地大叫,從此他陷入了影片開始的那種病態的境地。
艾爾竭盡全力地喚起鳥孩兒的記憶。一切似乎都是徒勞,他發火,嘶吼,鳥孩兒瑟縮地蜷縮著。「這讓我覺得比戰爭還可怕」。艾爾的這句話讓人的心都碎了。在限期的最後時刻,艾爾仍不放棄。終於,鳥孩兒和他說話了,他的世界裡只有艾爾,他不和其他人說話,所以他依然被視為精神病人。艾爾帶著他逃離醫院,鳥孩兒展開雙手,跳下了窗檯,埃爾絕望地大叫,意外——鳥孩兒跳下的地方居然是一方平台。
影片到此結束,至於後續的發展,觀眾可以自己想像。
整部影片充斥著悲涼的氣息,故事的結尾卻出奇不意的給人希望。太吸引我的影片,迫不及待地看完,心中滿是感觸。尤其是鳥孩兒的眼神,悲涼的讓我無限地同情。
在這個世界還有人對一樣事物的熱愛達到這樣水深火熱的程度嗎?
這到底是一種幸運,還是不幸呢?
MSN精彩空間風雲榜
Spaces 獲取您自己的共享空間 | 使用 RSS 進行聯合 | 告訴朋友 | 搜索共享空間
技巧
沙之書
線是由一系列的點組成的;無數的線組成了面;無數的面形成體積;龐大的體積則包括無數體積......
主頁 | 檔案文件 網路日誌 照片 | 列表 | 音樂
網路日誌
上一項:感動 下一項:澀澀的城鄉配
2005-11-17
電影《鳥人》
很久很久以前就看過這部片子了,今天和一個朋友聊起beatles的free as a bird,提起了這部電影。很想找回當時看電影的感覺,於是,找來了這個很久以前的影評......
《鳥人》:在福柯關照下的癥候分析
dangel
人們幾乎無法恰切的評價福柯這個20世紀60年代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他的思想輻射之廣,幾乎深入到西方哲學,文學,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他的理論似乎是一種對理論的反思,一種對文化的不同側面的探討,因此精密的語言無法概括、包含福柯的理論,而更為瘋癲的語言表述似乎更容易令人信服:福柯,一個非歷史的歷史學家,一個反人本主義的人文科學家,一個非結構的結構主義者。
現代生活的種種隱秘的弊端無法逃脫福柯的銳眼,監禁,精神病,同性戀以及醫學都是福柯研究的領域,而這些貌似極為邊緣的話題卻恰恰在福柯的闡述中成為隱藏在社會最基層的推動社會運作的原初動力,是社會權力機構最為敏感和薄弱的環節。因此,福柯的理論是社會運作的機理式分析。而《鳥人》卻恰恰可以看成是福柯理論的電影本文。
完全用福柯的理論來貫穿一部影片評論話語的始終,還是一件十分大膽和毫無把握的事情,但好在福柯旨在建立一種時間和空間上雙重宏大的理論,因此用這種涵蓋性極強的東西來評判某種具體的現象更不容易露出破綻,其他的東西就要靠看客細細體會,因為我不會說的很清楚。
關於瘋癲
《鳥人》中鳥人生性喜愛小鳥,夢想著象鳥兒一樣自由的飛翔,而殘酷的戰爭在他的面前血淋淋的剝奪了大量鳥兒的性命,他開始拒絕同殺鳥的人類說話,並象一隻受傷的小鳥一樣蜷縮起自己的身體。而鳥人的少年好友艾爾則有著一般人的所有愛好,比如喜歡追求女孩,熱衷性愛。然而他卻能理解鳥人並與他為伴,在鳥人被關進醫院之後,艾爾為配合醫院的治療工作——將鳥人恢復為常態,而每日對鳥人重復往事,以期喚起鳥人的記憶和與人對話的慾望。在影片中,對待鳥人的怪異秉性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這兩種態度的代表分別是艾爾和威斯。
威斯是理性世界的代言人,他以醫生的身份出現,力圖將癲瘋的世界按照文明世界的規則來規范。艾爾是界於理性和非理性之間的過渡,起初他代表理性/文明世界對非理性/癲瘋的鳥人實施拯救行動—— ,威斯和艾爾之間的差別僅僅從他們對鳥人不同的形容詞中就能看出來,威斯說鳥人是「快瘋的」,而艾爾則認為鳥人只是「很特別」。反復努力之後,他發現他自己正在被鳥人所同化——說服者被被說服者所說服。(戰爭殘酷的記憶越來越強烈的刺激著他的神經),他也開始象一之受傷的小鳥一樣捲曲著手腳,蜷縮著身體。直至後來他自己意識到了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對鳥人說:『如果威斯知道我在想什麼,他也會把我關起來的。』」這個時候他已經非理性而癲瘋的世界之中而無法自拔。他甚至在向鳥人道歉說「我不應該留下你」。但這時威斯已經不再相信艾爾會再繼續按照他的意願整治鳥人了,他對他已經失去了作用,換言之,艾爾已經站到了理性世界的對立面。他也被當作瘋人一樣對待。
我們且看艾爾成為「瘋子」之後的反應,即他是如何對抗理性世界的,他也拒絕同自相慘殺的人類對話,但是與鳥人不同的是,他是以嚎叫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拒絕的,當護士以和顏悅色要求與他談話的時候,他這樣說:「從我進來之後就一直在談,但是沒有人會聽,即使他們沒瘋。」 這句話,實際上是建立在自身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念體繫上的一次義正嚴詞表述,他以自身清醒的,卓然的純自然的眼光來看待周遭的這個整個世界,這無疑是一個充斥著殘害他人,神經質,壓抑和癲狂的世界。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一種更為「理性」的拒絕,是一種積極的拒絕,一種自覺的選擇。
「我不知道在那些綳帶下還是不是我,老天我不要一張拼湊的臉。」這個社會,是以扼殺理想和真正自由為代價來存在的,這正是這部影片的主題。
關於話語權
福柯認為:某些禁忌以其本來的面目出現,而另一些更鬆散的禁制則是以道德的形式出現。人們大體上是按照社會中他人的意願,或者說是主流意識形態的意願來塑造自身,而這種意願正是一種被控的話語權。在現實社會中,話語權從來都掌握在占統治地位/權力的一方。諸如「真實」,「真理」這樣的東西究竟是不是無庸質疑,「真實」,「真理」其實都是在權力話語操縱下闡述的結果。掌握話語權的一方施加權利,被動的一方要麼操縱同樣的話語說話,要麼以拒絕傾聽和交談來保持沉默。
具有強烈女權主義色彩的影片《鋼琴課》,就是一部典型的以拒絕說話來保持自己話語權不被剝奪的電影。女主人公由於無法實施自己作為一個女性的正常的意願的表達,而採用拒絕同男權社會對話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這種女權主義的沉默一直保持到女主人公找到自己心愛的男人並隨他離開異鄉。
顯然影片《鳥人》中也存在一個話語權的問題,鳥人相對於人類,雖然誰也沒能進入到對方的話語系統中——人類說的是正常的道德的話,而鳥人只在心靈上同鳥對話,「我要爬上去同他們說話」——但明顯是人類的話語占據了主導的地位。於是鳥人被現代醫學診斷為瀕臨精神病,並用現代醫學手段對其進行治療——目的是逼迫他說「人話」。
正如片尾鳥人同艾爾說的那樣:「我不知道同他們說什麼。」鳥人自始至終都很明白自己值得對話的對象是什麼。福柯在他的談話錄《自畫像》中談及對沉默的欣賞,他說,有很多種說話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沉默的方式。某些沉默帶有強烈的敵意,另一些沉默卻意味著深切的友誼,崇敬,甚至愛情。不幸的是鳥人的沉默是一種敵意的沉默。
起初,艾爾還是試圖同鳥人對話的,試圖將其從被戰爭刺激的悲慘記憶中拯救出來,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鳥人並不是喪失了說話的能力,而是不知道同他們說什麼,他自然也不知道同艾爾說什麼,只有當艾爾從戰爭的轟炸中醒悟過來,面對自己殘破的連,他說「我還是想要他是原來的艾爾,而不是什麼怪物,他們的世界有什麼好,我們還是呆在這里別出去,我們不要跟任何人說話,而且常常發瘋。」
這時,鳥人說話了。
正如福柯在《癲瘋與文明》中闡述的那樣:「我的問題是,主體以什麼代價才能講述有關自身的真理?主體以什麼代價才能講述自身作為瘋人的真理?」
關於妄想症
按照精神病學的觀點,鳥人應當被診斷為患有嚴重的譫妄症。「有些人自以為是野獸,便模仿野獸的聲音和動作。有些人認為自己是玻璃器皿,因此避開過路人,以防自己被打碎;有些人畏懼死亡,然而他們卻往往更容易致使自己夭亡。還有些人在想像中認為自己反有某種罪行,每當友人走近他們,他們就驚恐戰栗,以為來者要逮捕他們下獄和判處他們死刑。」譫妄的想法始終是孤立割裂的,並沒有損害理智整體。
鳥人喜愛鳥,與鳥為伍,妄想自己是一隻鳥,企圖象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這種想法幾乎占據了他生活的全部,發展到極端,便成為一種病症。鳥人爬上高處,並不惜生命的代價獲取與鳥對話的一次機會,他給自己做鳥的衣裳,赤身裸體的睡在象鳥籠一樣的地方。
鳥人不同常人的精神狀態集中體現在他精心策劃的三次飛翔上。第一次是意料之外的飛翔,鳥人和艾爾爬到建築工地的高架上鳥人不小心滑落下來,可是在危險的一瞬,鳥人卻以一種極為優雅的姿態「飛」降下來,他第一次飛,卻因此摔斷了雙腿。
第二次飛是經過精心策劃的。鳥人為自己做了大翅膀,並每天鍛煉臂力,計算每分鍾扇動的次數,但當他們真的從垃圾場的小山坡上飛下來的時候,結果卻是一段距離之後鳥人落入一個污水坑中。這是第二次關於飛行的悲劇結局。
第三次,鳥人終於飛起來了,但是這次飛行不是在現實中飛,而是在幻想中飛,是精神的飛翔。他說:「我飛了,好象是在夢里,不過不是夢。你沒法形容,只能去感覺。」
鳥人的這種狀態,是一種回歸自然的狀態,是一種更為原始的狀態:我寧願死去,重生時,做一隻鳥。他只有在現代社會里才是瘋的,才能被指認為瘋子。「在蠻荒狀態不可能發現癲瘋,癲瘋只能存在於社會之中。」
對於人來講,人是不能飛的,人只能跳,試圖象鳥一樣從高處飛起,其結果就是摔下重創。然而鳥人卻以優美的姿態下落。那一瞬是多麼另人激動,為了這飛翔的一瞬,鳥人似乎不顧飛之後的結果是什麼,甚至忘記生命的存在。這正是福柯所倡導的精神:
「對我來說,那種純粹的完全的快樂是同死亡聯系在一起的。我甚至希望有那種(笑)過量的快樂,我寧願為它而死去。」
「有一次我在街上被一輛汽車撞了。我那時正在走路。有那麼幾秒鍾我感覺自己正在死去,而那種快樂真是非常非常強烈。當時是夏天傍晚七點鍾光景,天氣很好,太陽正在落山,天空一片碧藍。這是我迄今為止回憶中最美妙的情景。」
福柯的生活也是「尼采式的探索」,他如浮士德一般,一生追求「極限體驗」,從未止步,直到最後耽迷於非性慾化的「極樂」體驗,也就依次被「魔鬼」攝走。福柯的文化邊界研究是與其社會邊緣心理相輔相成的。
關於監禁
從影象上看,雖然並未被表述為監獄,但影片中呈現出來的醫院顯然就是一個用於囚禁的場所。鳥人居住的小屋很象一個牢房,而只有一個小小的天窗,使他能夠看到外面的藍天,這個窗戶是如此的小,以至於他只能定睛朝一個方向凝視,而天窗上卻也布滿了否定自由的鐵絲網。由天窗中射進來的一縷藍光籠罩著蜷縮著的鳥人,這是他的希望之光,而也就只有這一束光守侯著鳥人。
片頭藍天中滾滾的雲朵和稠密的鐵絲網的疊畫形成強烈的對比,也給影片在一開場就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鳥人以其經典姿態:象鳥爪一樣勾起的腳趾,緊緊蜷縮的雙手,赤身裸體,嬰兒般的蹲在床欄桿上,揚頭向上,望向窗外,好象一隻始終作好了准備,時刻夢想著展翅高飛的金絲雀。
鳥人用他的形體對抗著監禁他的環境。通過其健壯的身體所顯示的野性未羈的無言的青春力量,透露出一種生而自由的,已經獲得解放的人性存在。如果說這些身體的姿勢暗示了他們的夢想,那是因為這些事特別張揚了他們的那種不被承認的自由。
福柯說:人們不能用禁閉自己的鄰人來確認自己神志健全。而被禁閉的人能夠始終堅持著確認自己的信念,而不被另外一種的癲狂所顛覆,這將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至少,鳥人的瘋癲不是一種被投入監獄的瘋癲,而是被投入黑暗的瘋癲,在黑夜中,他只能與自己內心最隱秘,最孤獨的東西交流。
鳥人以這種卓然不群的姿態,所要對抗的是一種權力產生和行使的機制,一種將特別的人當做馬戲團的動物進行馴服的習俗,使世界上所有人都擺有這種姿態而不是那種姿態的所謂的約定。18世紀以來出現的一整套「管理」技巧,而監獄只不過是其表現之一,以及在刑罰領域里的變形。
結尾:導演的態度
從一般的角度來看,這部影片的導演必定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抑鬱或者癲瘋症,才會將這樣一部形式內容都十分怪誕的故事搬上銀幕。
艾倫?帕克是以一種贊賞的態度,唯美的眼光來拍攝鳥人現實生活和他的內心世界的,鳥人的行為,在世俗和常態的眼光看,無疑是病態,癲狂和非理性的 ,然而當戰爭被指認為一場瘋狂而慘無人道,違背自然意願的行動時,當現時生存著的人們已經在冰冷的機器聲中無法入夢的時候,在這個背景下,癲瘋是一種恢復了的常態,是一種控訴現實的無聲的吼叫,是人用自己的精神和肉體對抗鋼筋水泥的具體行動。
在艾倫?帕克這位頗又感悟力而深有社會責任感的導演手中,還誕生過象《迷牆》這樣更直接的意向性,符號化的影片,它的以後現代的方式對現代生活的控訴,甚至是更為直接的吼叫。
現代世界的藝術作品頻頻地從瘋癲中爆發出來,這一情況無疑絲毫不能表明這個世界的理性,不能表明這些作品的意義,甚至不能表明現實世界與這些藝術家之間的聯系和決裂。
「凡是有藝術作品的地方,就不會有瘋癲」,這便是《鳥人》這個後現代電影文本存在的最根本的理由。
BT上面有下載的.還有電螺上都有!!!
⑸ 如何解讀《鳥人》
電影《鳥人》有豐富的層次感,像一顆結實、飽滿的洋蔥。它貫穿了神話、戲劇、小說、電影、現實等多個層次、媒介,還把它們嘲諷得體無完膚。如果想弄明白這顆洋蔥,應該從里到外慢慢撕開。
第1層:神話,墜落的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是希臘神話人物,他穿上了用羽毛和蠟做成的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可惜他飛得太高,離太陽太近,蠟都融化掉了。最後,失去翅膀的伊卡洛斯掉進大海里淹死了。
這個故事形容人的慾望膨脹,導致自我毀滅。伊卡洛斯的神話是《鳥人》的核心,伊卡洛斯的故事不斷變型、演繹,貫穿始終。在影片的開頭、結尾,都有個莫名其妙的火球,像個凄慘的隕石從天空中墜落,那就是伊卡洛斯。
⑹ 鳥人的作品評價
現實中國的一種寫照
——讀劉心武長篇小說《鳥人》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著名文學評論家李運摶
多年前我曾評論過劉心武的長篇處女作《阿文的時代》。當時我很看重這部小說。盡管其敘事藝術還不那麼成熟,但思考的深入和批判意識的強烈,使人不能不對這位初出茅廬的文學新人刮目相看。前些年劉心武寫出了《市場修煉:時代財富苦旅》等專著論著,顯示出他廣泛和深入的理論功底,他以非文學的方式敏銳把握和詮釋了大轉型時代最迫切的主題。劉心武無論以文學還是以言論的方式,都是在深切關注這個迷惑的時代。如今他又回到文學,拿出了別開生面的長篇小說《鳥人》。面對這部新作,我確實有種「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感覺。相對《阿文的時代》,《鳥人》依然體現了現實意識、思考深入和批判精神,但思想更深刻,視野更開闊,尤其敘事藝術有了全新表現,不僅運用了多種敘事手法而且還頗為嫻熟。如果說《鳥人》基本可以定位為「魔幻現實主義」創作,那麼它同時也是一部個性充分的作品。
新時期文學曾出現兩個走向:現代主義試驗成風與現實主義持續不懈。這個過程中,如何看待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價值也有爭論。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只是玩弄形式追求時尚,甚至只是拾西方現代派文學牙慧;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具有創新意義,不能老抱著現實主義不放。但事實上還有一種現象: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出現了交織與融合。其中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堪稱典型。魔幻現實主義在1980年代中國小說中已經出現,但當時只有莫言的創作可謂獨樹一幟。1990年代後,魔幻現實主義的運用則更為普遍和自覺。主要表現在形式主義明顯淡化,文化視野、哲學思考、民族反思、社會批判等思想意識更為突出。如《白鹿原》、《塵埃落定》、《黑山堡綱鑒》、《日光流年》、《檀香刑》和《受活》等就是如此。而劉心武的《鳥人》也是屬於這類自覺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英國美學家克萊夫?貝爾有個著名觀點: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說文本的藝術形式和思想內涵是緊密聯系的,藝術形式實際是作家認識生活、把握世界和表現思想的審美形態。而《鳥人》敘事形式的新穎與深刻的主題思考,不僅密切相關,也相得益彰。
披文以入情,讀《鳥人》,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故事層面的精彩有趣。
《鳥人》以鳥博士的成長變異為主體線索而展開敘事。鳥博士在種種荒誕現實中歷練成神鳥的過程中的各種故事,也就成為作品的故事結構。各種故事都非常有趣,如遭遇老大,應對四大金剛,私人偵探社,三胞胎兄弟的身份認證,送花與「碰瓷」,紅娘俱樂部,傻博士的春秋大義,兩條尾巴之間的對抗,瘦狗村的幸福生活,集體農庄的森林晚會,飛鷹走狗論,囡囡以及影子同事,遲到了18年的崗位,結緣非洲「老幺」國,特別聯席會議,編制與工資的困惑,等等。從故事層面看,確實就非常好讀。與此同時,這裡面也呈現了多種敘事方式。既包含了馬爾克斯式的神奇想像,卡夫卡式的荒誕,西方現代派的黑色幽默,象徵主義的描繪,同時也有通俗小說的故事元素。
正如克萊夫?貝爾所說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鳥人》的有趣故事、故事結構和敘事方式,又是「意在筆先」和「辭能達意」的結合。所謂「意在筆先」,是指《鳥人》的敘事設置和藝術形式的探索,並非只是追求「好讀」,更不是玩弄技巧的「形式游戲」,而是顯示了作家把握世界的思考。其「意」或者說主題,就是《鳥人》對現實中國社會發展史某些荒誕本質的深刻揭示。而「辭能達意」是指形式探索是為了更好地表達相關思想。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方式是為了更加地逼近現實荒誕。《鳥人》的主題思考,或說對現實中國社會某些荒誕本質的揭示,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有三個思考更為重要:
一是對現實中國社會文化狀況的尋根問底。
作者曾說他想通過《鳥人》來探索中國儒、釋、道三種文化結合一體後,在當代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和狀況。每一種文化價值體系,正如榮格所說都是一個民族長期孕育的「集體無意識」,那麼這種集體無意識也必然會體現在民族性格中。如《鳥人》中的「尾巴」就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民族文化隱喻。這些各式各樣的尾巴,如教授的老鼠尾巴,牛老大的紫色尾巴,K老大的臭鼬尾巴,司長的斑馬尾巴,局長的貓尾巴,部長的松鼠尾巴和浣熊尾巴,會長的土撥鼠尾巴,鄭老闆的豹尾,實際都隱喻著某種文化價值體系和文化狀況。而這些集人、鬼、神、獸於一身的中國式英雄,既是特定傳統文化環境的產物,同時也是當下中國文化狀況的一種象徵。
二是對中國社會現實狀況的穿透性描述。
《鳥人》對中國社會現實狀況的穿透性描述,主要展現在儒家傳統、革命理想和市場規則的交織、沖突和博弈中。這三種力量的交織和博弈,不僅在中國現實生活中發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導致了種種奇異景觀和荒唐現象。如全國城市化最快的紅都市特區,江湖俠義與社會理想結合的瘦狗村農庄,市場經濟社會的道德混亂和人性百態,研討黃河斷流問題的部廳級環保會議的官僚主義,部長工作室中的影子同事,包括大學校園中科研人員的利慾熏心,等等。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和行為,既展現了儒家傳統、革命理想和市場規則之間的復雜關系,也集中呈現和高度概括了當代中國社會現實的某些根本狀況現象,確實發人深思。
三是對現代「叢林法則」的揭示。
動物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也不斷上演過。這種叢林法則在現代中國同樣頻頻發生。《鳥人》中那些個個具有超人本領的「尾巴人」,就是叢林法則的實現者。無論高官政要、財富大亨,還是江湖老大甚至學界名流,都是俗世社會中呼風喚雨的英雄。他們不僅掌握著社會資源,甚至掌控著平民百姓的生存和生命。弱肉強食、成王敗寇,則是他們最拿手的把戲。由此他們也成為現代叢林法則中的梟雄。令人悲哀的是歷史卻往往被他們書寫。
我是很看重這些主題思考的。事實上它們也是《鳥人》重要價值所在。其實無論何種主義何種形式的文學,思想永遠都是靈魂。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大師馬爾克斯的創作就最能說明形式與思想的關系。馬爾克斯創作的偉大雖然也得於出色的藝術表達,但根本還是思想深刻。作為198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文學院給馬爾克斯的「頒獎辭」有這樣的評價:「在拉美,激烈的政治斗爭使知識界始終處於一種白熱化的氣氛之中,和其他重要作家一樣,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政治上堅定地活在貧苦大眾和弱者一邊,反對壓迫和剝削。」(《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獲獎演說全集》,第487頁,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版)這就是馬爾克斯的靈魂所在。《百年孤獨》問世後10多年間,拉美世界並沒出現馬爾克斯期盼的理想局面,苦難與不幸仍然繼續,使馬爾克斯更為憂慮和憤怒。他在獲獎演說中激烈陳述了拉美的苦難和獨裁的暴行:5次戰爭和16次軍事政變,2000萬拉美兒童不滿兩歲夭折,前尼加拉瓜獨裁者索摩查實行種族滅絕政策,遭受各國政府迫害而失蹤者達12萬人,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和瓜地馬拉三個中美洲小國任意殺人,等等。可以說,始終不渝的文學良知是馬爾克斯創作的根本支撐。
我以為故事非常好看的《鳥人》,文學良知也是其可貴的精神品格。
⑺ 電影《鳥人》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你好
鳥人這是一部戰爭影片。
從越南戰場上滿身是傷歸來的艾爾(尼古拉斯·凱奇飾)在醫院里再一次看到了鳥孩,他像鳥一樣蜷縮在牆角,目光呆滯地往著窗外的藍天,不說一句話。他已經不再認識艾爾了,醫生告訴艾爾,鳥孩如果依舊這個樣子的話,將在3天後被送到瘋人院。於是,艾爾的思緒飛到了若干年前…… 在上中學的時候,艾爾第一次見到了鳥孩。在別人眼中,鳥孩是個古怪的孩子。他的性情孤僻,沒有可以信託的朋友,直到艾爾出現。在大家欺負鳥孩的時候,艾爾挺身而出,開始了這段不同尋常的友誼,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然而時間不知不覺推移,艾爾有了自己的女友,漸漸疏遠了鳥孩,在中學的畢業舞會上,英俊帥氣的艾爾受到了女孩們的青睞,但是鳥孩卻一個人默默地回家了,那一晚,鳥孩脫光了衣服,把金絲雀當成了自己的愛人。 再後來戰爭爆發了,災難如同洪水般席捲過來,原是美麗的城市變得一片破敗。艾爾充軍,鳥孩深深依賴著的心愛的金絲雀撞在玻璃窗上痛苦地死去。原充盈著的心中兩個重要的位置剎時間空虛,精神的世界面臨著崩塌的威脅。於是,鳥孩也參軍了。 當他乘上飛機能真的在空中飛翔的時候,他卻感到了巨大的恐懼。當炮彈在身前發出巨大的爆炸聲,彌漫的硝煙,破碎的屍體,無邊的恐懼終於令鳥孩精神的世界徹底崩塌…… 醫院里,最後的期限到了。雖然艾爾仍在努力地喚醒鳥人的意識,終於艾爾也感到絕望,「我們就象沒人要的狗」他終於理解了鳥人的想法「我只想做原來的艾爾,不想被他們看做怪物……他們的世界有什麼好?我們呆在這里不出去,我不拿下綳帶。我知道你的想法,你是對的,我們應該躲起來不跟任何人說話,而且經常發瘋!這就是我們要做的……」正當艾爾要歇斯底里的時候,鳥人卻說話了!沒有任何決定,「就這樣發生了,我也不知道。」正當艾爾狂喜的時候,病院里的護士們卻以為他們發了瘋,艾爾帶著鳥人一直逃到了陽台。故事的結尾頗具喜劇色彩:前是絕路,後有追兵,鳥人爬上陽台突然張開四肢跳了下去!艾爾發了瘋似的跑過去……觀眾和艾爾一樣,最不願看到鳥人張著四肢趴在地上的樣子——陽台下是落差不大的屋頂,鳥人疑惑的轉身:「What?」
⑻ 《鳥人》影評
《鳥人》影評:
《鳥人》用黑色幽默的風格,抨擊了好萊塢的種種規則,向觀眾展現了一個現實又殘酷的好萊塢。例如,超級英雄電影在好萊塢甚至全世界市場紅火,吸引了不少當紅男星都紛紛下海出演超級英雄,但在導演岡薩雷斯看來,這些都是極度諷刺的,許多缺乏才華的演員,因為演了超級英雄而一舉走紅,而那些有才的演員卻度日如年。戲中,岡薩雷斯也對這一系列明星點名數落。
影片還有一個為人稱道的地方就是「一鏡到底」的鏡頭,影片前半部分真正做到一鏡到底,後半部分由多個長鏡頭組成,影片最終由12個長鏡頭組成。在爵士鼓點的點綴下,觀眾跟隨著攝影師肩扛跟拍的長鏡頭,來到主人公工作、生活的那個百老匯小劇場,在幽暗、隱秘、狹長的劇場通道里窺視著主人公處理著與女兒、情人、同事的各種關系,鏡頭流暢自然,讓人看得酣暢淋漓。
《鳥人》劇情簡介
主人公是一個過氣的演員(邁克爾·基頓飾),他曾經憑借一個成功的超級英雄角色大紅大紫,但後來家庭和事業卻一落千丈。為了重拾往昔的榮耀,他計劃在百老匯上演一場舞台劇來挽救事業,但是跟他合作的傲慢男主角(愛德華·諾頓飾)卻威脅著要把所有東西都毀於一旦。他的女兒(艾瑪·斯通飾)也是問題纏身,剛剛從戒療所里出來,之後開始做父親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