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的琴》時間帶起的鄉愁
鄉愁這東西,原先只有一種,就是某人身處乙地,因思念故鄉甲而泛愁。餘光中的詩歌《鄉愁》就是。現在又多了一種,就是某人站在甲地因思念若干年前此地的事情而生發出來的悵然感。《鋼的琴》就是。前一種是地域范疇內的鄉愁,後一種是時間范疇內的鄉愁。地域性鄉愁的表現手法,一般是將隔著時空的甲地和乙地的生活交叉疊現,就會收到煽情的對比效果。而時間性鄉愁只要把同一地方不同時代的生活,蒙太奇般穿插在一起,就會讓悲情達到高潮。
但張猛的《鋼的琴》,根本沒有把鏡頭閃回從前陽光爛燦的日子,就能把濃得化不開的鄉愁表現出來。這份功力,屬大師級的。而張猛顯然不屬大師。在這之前,這個出生於七十年代中期的東北漢子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陌生的。我,同樣沒聽過他的名字。這不奇怪,因為他總共才導演兩部片子,除了這部,還有一部叫《耳朵大有福》。《耳朵大有福》的藝術水準怎麼樣,我不知道。但這部《鋼的琴》儼然可以與國際一流電影一競雌雄。憑我的記憶,它應該是近五年國內最好的一部電影。有它在,中國電影似乎還有得救。
2. 鋼的琴電影的主題是什麼
講述父愛以及平凡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3. 《鋼的琴》要說明什麼
一種兒時記憶和父輩時代的過去。
這部片子是很難得的,我跟我爸都很喜歡的電影。我留美五年了,離爸媽很遠,我爹是很老派很傳統的人,有一天我在微信上說,很喜歡《鋼的琴》這部片子,感覺好電影都被埋沒了,結果我爹居然回復我說,他也很喜歡這個電影,覺得看完了很感動。
頓時,我就覺得,也許這個片子要緬懷的就是這種說不出來的「通感」,聯系著中國社會進步變化中的兩代人。而給予了父輩們,過去的輝煌的一輩人的,最溫暖的悲憐。
也許是一種工業時代過去的輓歌,看起來唏噓。
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幾處場景的設置安排,有戲劇舞台的美術感。背景出的安排甚至超過了電影中情節和人物的表現。
這是種類似於 Edward Hopper 對於美國逝去時代的描繪,《鋼的琴》里的時代風情畫,充滿了懷舊情緒,出現在電影的多處場景里。
電影一開始,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筆直地站著出現在鏡頭前,他們各自望向不同方向,雖然在相互對話但都沒有扭頭看對方一眼。陳桂林和妻子小菊用這樣子的方式出場,既體現了他們分崩離析的感情關系,也在畫面上製造了一種戲劇沖突。
小菊問他,「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
陳桂林答,「別拿幸福嚇唬我。」
小品式的對話風格充滿了濃郁的東北味兒,但也契合了這種視覺上的戲劇感。
畫面遠景里慢慢拉出的那兩根巨大的工廠煙囪,一方面在形式上對應了一男一女的視覺構成,達到了一種觀感上的和諧之美,同時也在心理上暗指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年代,以及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心理情緒和故事走向。
冒著稀疏煙圈的煙囪如地方神仙一般地注視著這片土地上男人和女人,各家的悲歡離合都凈收它的眼底。但它只是默默地看著,不做任何評價。因為它知道,自己已經是時代的淘汰品,而土地上人們所經歷的歡笑或淚水也不過就是時代轉型時期里的必經過程。這過程不能說其好壞對錯,只能遠遠地看著,多讀出一份溫馨,試著用笑去化解淚的苦澀。
另一個時代風情畫的描繪發生在陳桂林拜訪汪工之前,他來到潛水池塘旁邊炸魚,想用不要錢的魚作為見面禮去請教汪工。
對於這個畫面我個人十分有感情,作為八十年代後期生人的我們都沒有機會親眼見到這樣的場景,但這種炸魚吃魚的活動充滿了父母親對上一輩人的描繪里。
我的外公也是一名金屬冶煉廠的工人,在母親的回憶里,父親帶著孩子們去荷塘里炸魚補貼家中伙食的故事既是心酸的過去,但也是甜蜜的記憶。
陳桂林炸魚的這片水塘已是荒草叢生,毫無生氣,眼看就是這段靠天吃飯的時代尾聲。這里的自然環境已在奄奄一息的邊沿,看來再過幾年,經濟發展帶來的工業污染就會將這水塘里的魚消滅干凈,甚至那時這里還會不會有水塘都是個問題。陳桂林站在溏邊捂著耳朵抽著煙,看著泛著白肚皮漂上水面的幾條小魚,似乎在思考些什麼,但也許什麼也沒想到。畫面的遠景里,水泥高架橋上一列綠皮火車吐著濃煙轟轟隆隆地駛過,打破了這看似平靜的畫面。靠天吃飯的時代已徹底被「不勞而獲」的時代所取代了。
馬上,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將不再是只要你勞動就可以致富,反而是那些靠著錢生錢、或是鑽時代空子的行為才會佔去既得利益。陳桂林看著那幾條死魚,也看著屬於自己的工人時代的死去。
這種對一個過去的工業時代的刻畫其實出現在電影的每分每秒里,很多時候,導演甚至是在用破壞畫面的方式去打破敘事常規,為了突出展示一些遙遠而沉默的東西。在《鋼的琴》里,講故事、表情感的,不僅是前景里的男人和女人,還有中景里的房屋街道、過往人群,更還有遠景里的綠皮火車,無聲無息的大煙囪。這些鏡頭的設計十分講究,有時內容完全居中,有時人物就出現在鏡頭的黃金分割點上,這種近乎舞台劇的構圖設計讓那個時代的風貌完美地呈現在了一幅幅畫面里,看上去甚至不像是電影,而更像是對於一張張珍貴的泛黃老照片的動態想像。
而有的時候,在某些動作鏡頭里,人物甚至已經跑出了電影畫面,但創作者對於時代背景的關注和留戀甚至超越了對於人物關系或者動作的描述。在很多轉場切換中,鏡頭對於背景和環境的表現成為了主要任務。似乎相較於人物間的矛盾關系、愛恨情仇,導演張猛在更多的時候,是在電影里表達了對那個時代和環境的懷念和不願離去。
鏡頭長久地定留在那裡,注視著沒有人物的空鏡頭,深情地望著遠處的背景,目送那個時代的消逝。
看看郭四娘的小時代系列已經票房突破16億了,我就為中國電影感到悲哀。
用電影中陳桂林評價前妻小菊的話說,「她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不勞而獲的生活」。
這也適用於中國電影美好時代的拜拜。
好電影不賣座,腦殘導演站著把錢給掙了。
《鋼的琴》這部電影是在導演四處借錢,劇組處處省錢,演員自己掏錢的狀況下拍攝完成。張猛終於在2010年造好了自己的《鋼的琴》,也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大獎,但進入國內院線卻沒法掙錢。張猛就跟陳桂林一樣,終於意識到了社會的現實,資本的力量。
電影結尾處,造好的鋼結構鋼琴在車間被緩緩吊出,那氣勢如虹的現身,如森林之王一般的氣質讓人動容,雖然彈出的聲音和高級鋼琴的音準和音色都有差別,但這架鋼的琴還是如夢如幻般地完成了。結果,這激情的事業完成後,女兒還是沒能留下;在激情的文藝情懷的實現中,觀眾還是沒有用票房留住這部電影。在國內電影市場票房過百億的傳說中,《鋼的琴》和工人階級的時代一樣,被市場快速地淘汰了。
對於中國的電影而言,現在的確是一個市場繁榮、氣勢磅礴的大時代;但對於《鋼的琴》這樣的非主流、非商業之作而言,這一定不是一個最好的年代。
我不知道導演張猛對於他這腔熱情的滑鐵盧會作何感想,但在電影里,陳桂林發現偷琴行動失敗後,並沒有選擇逃跑,而是選擇在雪夜裡,獨自浪漫地在鋼琴上演奏一曲。這種極其不合常理,沒有邏輯,荒誕滑稽的行為也許是一種口號,一種情懷,一種理想。
此時坐在這里給自己演奏的,不僅是陳桂林,也是張猛本人。
一種兒時記憶和父輩時代的過去。
這部片子是很難得的,我跟我爸都很喜歡的電影。我留美五年了,離爸媽很遠,我爹是很老派很傳統的人,有一天我在微信上說,很喜歡《鋼的琴》這部片子,感覺好電影都被埋沒了,結果我爹居然回復我說,他也很喜歡這個電影,覺得看完了很感動。
頓時,我就覺得,也許這個片子要緬懷的就是這種說不出來的「通感」,聯系著中國社會進步變化中的兩代人。而給予了父輩們,過去的輝煌的一輩人的,最溫暖的悲憐。
也許是一種工業時代過去的輓歌,看起來唏噓。
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幾處場景的設置安排,有戲劇舞台的美術感。背景出的安排甚至超過了電影中情節和人物的表現。
這是種類似於 Edward Hopper 對於美國逝去時代的描繪,《鋼的琴》里的時代風情畫,充滿了懷舊情緒,出現在電影的多處場景里。
電影一開始,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筆直地站著出現在鏡頭前,他們各自望向不同方向,雖然在相互對話但都沒有扭頭看對方一眼。陳桂林和妻子小菊用這樣子的方式出場,既體現了他們分崩離析的感情關系,也在畫面上製造了一種戲劇沖突。
小菊問他,「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
陳桂林答,「別拿幸福嚇唬我。」
小品式的對話風格充滿了濃郁的東北味兒,但也契合了這種視覺上的戲劇感。
畫面遠景里慢慢拉出的那兩根巨大的工廠煙囪,一方面在形式上對應了一男一女的視覺構成,達到了一種觀感上的和諧之美,同時也在心理上暗指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年代,以及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心理情緒和故事走向。
冒著稀疏煙圈的煙囪如地方神仙一般地注視著這片土地上男人和女人,各家的悲歡離合都凈收它的眼底。但它只是默默地看著,不做任何評價。因為它知道,自己已經是時代的淘汰品,而土地上人們所經歷的歡笑或淚水也不過就是時代轉型時期里的必經過程。這過程不能說其好壞對錯,只能遠遠地看著,多讀出一份溫馨,試著用笑去化解淚的苦澀。
另一個時代風情畫的描繪發生在陳桂林拜訪汪工之前,他來到潛水池塘旁邊炸魚,想用不要錢的魚作為見面禮去請教汪工。
對於這個畫面我個人十分有感情,作為八十年代後期生人的我們都沒有機會親眼見到這樣的場景,但這種炸魚吃魚的活動充滿了父母親對上一輩人的描繪里。
我的外公也是一名金屬冶煉廠的工人,在母親的回憶里,父親帶著孩子們去荷塘里炸魚補貼家中伙食的故事既是心酸的過去,但也是甜蜜的記憶。
陳桂林炸魚的這片水塘已是荒草叢生,毫無生氣,眼看就是這段靠天吃飯的時代尾聲。這里的自然環境已在奄奄一息的邊沿,看來再過幾年,經濟發展帶來的工業污染就會將這水塘里的魚消滅干凈,甚至那時這里還會不會有水塘都是個問題。陳桂林站在溏邊捂著耳朵抽著煙,看著泛著白肚皮漂上水面的幾條小魚,似乎在思考些什麼,但也許什麼也沒想到。畫面的遠景里,水泥高架橋上一列綠皮火車吐著濃煙轟轟隆隆地駛過,打破了這看似平靜的畫面。靠天吃飯的時代已徹底被「不勞而獲」的時代所取代了。
馬上,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將不再是只要你勞動就可以致富,反而是那些靠著錢生錢、或是鑽時代空子的行為才會佔去既得利益。陳桂林看著那幾條死魚,也看著屬於自己的工人時代的死去。
這種對一個過去的工業時代的刻畫其實出現在電影的每分每秒里,很多時候,導演甚至是在用破壞畫面的方式去打破敘事常規,為了突出展示一些遙遠而沉默的東西。在《鋼的琴》里,講故事、表情感的,不僅是前景里的男人和女人,還有中景里的房屋街道、過往人群,更還有遠景里的綠皮火車,無聲無息的大煙囪。這些鏡頭的設計十分講究,有時內容完全居中,有時人物就出現在鏡頭的黃金分割點上,這種近乎舞台劇的構圖設計讓那個時代的風貌完美地呈現在了一幅幅畫面里,看上去甚至不像是電影,而更像是對於一張張珍貴的泛黃老照片的動態想像。
而有的時候,在某些動作鏡頭里,人物甚至已經跑出了電影畫面,但創作者對於時代背景的關注和留戀甚至超越了對於人物關系或者動作的描述。在很多轉場切換中,鏡頭對於背景和環境的表現成為了主要任務。似乎相較於人物間的矛盾關系、愛恨情仇,導演張猛在更多的時候,是在電影里表達了對那個時代和環境的懷念和不願離去。
鏡頭長久地定留在那裡,注視著沒有人物的空鏡頭,深情地望著遠處的背景,目送那個時代的消逝。
看看郭四娘的小時代系列已經票房突破16億了,我就為中國電影感到悲哀。
用電影中陳桂林評價前妻小菊的話說,「她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不勞而獲的生活」。
這也適用於中國電影美好時代的拜拜。
好電影不賣座,腦殘導演站著把錢給掙了。
《鋼的琴》這部電影是在導演四處借錢,劇組處處省錢,演員自己掏錢的狀況下拍攝完成。張猛終於在2010年造好了自己的《鋼的琴》,也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大獎,但進入國內院線卻沒法掙錢。張猛就跟陳桂林一樣,終於意識到了社會的現實,資本的力量。
電影結尾處,造好的鋼結構鋼琴在車間被緩緩吊出,那氣勢如虹的現身,如森林之王一般的氣質讓人動容,雖然彈出的聲音和高級鋼琴的音準和音色都有差別,但這架鋼的琴還是如夢如幻般地完成了。結果,這激情的事業完成後,女兒還是沒能留下;在激情的文藝情懷的實現中,觀眾還是沒有用票房留住這部電影。在國內電影市場票房過百億的傳說中,《鋼的琴》和工人階級的時代一樣,被市場快速地淘汰了。
對於中國的電影而言,現在的確是一個市場繁榮、氣勢磅礴的大時代;但對於《鋼的琴》這樣的非主流、非商業之作而言,這一定不是一個最好的年代。
我不知道導演張猛對於他這腔熱情的滑鐵盧會作何感想,但在電影里,陳桂林發現偷琴行動失敗後,並沒有選擇逃跑,而是選擇在雪夜裡,獨自浪漫地在鋼琴上演奏一曲。這種極其不合常理,沒有邏輯,荒誕滑稽的行為也許是一種口號,一種情懷,一種理想。
此時坐在這里給自己演奏的,不僅是陳桂林,也是張猛本人。
最後引用劇中汪工對兩根大煙囪的講話來描述這種對已逝的理想主義,和輝煌不再的工人階級的懷念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這些話語可以看作是對工業時代生活印記的告別,也可以看做是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獨白,最終也成為了《鋼的琴》這部好看但不賣座的電影輓歌:
「這兩根大煙囪,在我看來,他們是某些人成長的記憶,也是某些人回家的坐標,但他們更像是兩個被我遺忘的老朋友。我不知道是應該極力地挽留,還是應該默默地看著他們離去。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憂傷,似乎覺得自己有話要說,可又不知道說些什麼。時光荏苒,社會變革,如今為了時代的發展進程要求他們離開,我們總還是要試著做點什麼。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如果我們失敗,他們也將成為一段美好的記憶。」
最後引用劇中汪工對兩根大煙囪的講話來描述這種對已逝的理想主義,和輝煌不再的工人階級的懷念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這些話語可以看作是對工業時代生活印記的告別,也可以看做是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獨白,最終也成為了《鋼的琴》這部好看但不賣座的電影輓歌:
「這兩根大煙囪,在我看來,他們是某些人成長的記憶,也是某些人回家的坐標,但他們更像是兩個被我遺忘的老朋友。我不知道是應該極力地挽留,還是應該默默地看著他們離去。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憂傷,似乎覺得自己有話要說,可又不知道說些什麼。時光荏苒,社會變革,如今為了時代的發展進程要求他們離開,我們總還是要試著做點什麼。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如果我們失敗,他們也將成為一段美好的記憶。」
4. 《鋼的琴》中那架鋼琴為什麼本來說不做了,後來又做出了
《鋼的琴》裡面,陳桂林召集過去的工友一塊兒做鋼琴的最初目的是造一架鋼琴,好留住女兒小元。但是,到後來,桂林發現,即使造好了鋼琴,他女兒小元也不會跟她走,並且,小元跟著她媽,比跟著他會過得好,而且,桂林與淑嫻要想發展下去,沒有小元這個負擔才比較有可能,所以,桂林就就不想做鋼琴了。
後來再接著做鋼琴,就不是為了小元了,是為了了卻工友的心願,與工友一起重溫過去的時光。
這部片子的主題怎麼理解,你可以去豆瓣網上去看看《鋼的琴》的影評,那些有助於你理解這部電影的主題。
5. 如何評價鋼的琴值得一看嗎
後來,王千源出演了很多優秀的電影,比如《解救吾先生》、《綉春刀》等等,但他
讓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愛的電影,還是這部《鋼的琴》。
《鋼的琴》跟今年上映的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有點類似,《地久天長》里也提到了下崗浪潮,而《鋼的琴》用一種更輕快更樂觀的方式展現了那個年代。
《鋼的琴》是一部拍給工人階級的電影,也是一部關於那個時代的輓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不能倖免,但好在我們有電影,用以記錄那時的喜怒哀樂。
或者說,不是我們熱愛這樣的電影,而是我們需要像《鋼的琴》這樣的電影。
6. 鋼的琴結尾是什麼意思啊
主人公跟他的朋友們終於完成了夢想,成功的做出了一架 用 鋼 做成的琴,呼應了電影的主題與電影名。主人公的女兒如願以償的彈上了爸爸親手做的鋼琴。結局還是美好富有深意的~!
7. 電影《鋼的琴》在線觀看 鋼的琴高清完整版DVD觀看 鋼的琴迅雷下載.
《鋼的琴》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H105oe8gJ22oRMTb8YiyA
《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電影。該片於2011年7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鋼的琴》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通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