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場景和道具力圖還原美軍搶灘登陸的現場,二戰電影《最長的一天》值得一看嗎
《最長的一天》上映於1962年9月,可以說是非常老的一部電影,也是非常經典的一部電影,裡面群星薈萃,大腕雲集,影片是描述登陸諾曼底第一天發生的事情。電影時長178分鍾,每個畫面都是令人難以忘記的經典,可以說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這場戰役作為二戰最關鍵的一戰,最終我們希望的一方獲得了勝利。這部片子非常令人回味,細節入勝,影片給人感覺是非常自然的描繪了這場戰役。唯有堅持信念,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願世界不要再有戰爭,願世界永遠和平。
B. 戰斗民族出品:前蘇聯拍攝,10部精彩的戰爭巨片(排名不分先後)
戰斗民族出品:前蘇聯拍攝,10部精彩的戰爭巨片(排名不分先後)
1、解放(485分鍾,5部分)為紀念蘇聯衛國戰爭30周年,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70—1972年,拍攝了一部堪稱前蘇聯電影史上耗資最巨、規模最大、場面最為壯觀的戰爭題材影片———《解放》。影片從1943年蘇聯紅軍反攻(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到強渡涅伯河,解放基輔,最後攻克柏林。分為五集,片長將近8個小時。導演尤里·奧澤洛夫為強調「」紀實性」、「」史詩性」,在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實歷史文獻鏡頭。影片還出現了不少歷史人物,如斯大林、朱可夫、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此外,影片還蘊涵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從蘇、德兩軍統帥到普通士兵,從蘇軍反攻到德軍覆沒,成功地表現了一種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莫斯科保衛戰(358分鍾,4部分)本片是蘇聯為紀念二戰中蘇聯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偉大勝利所拍攝的一部史詩性多集寬銀幕巨片。全片分為《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該片拍攝歷時兩年,耗資約六百萬盧布,拍攝場面宏大壯觀,約有五千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加。這部場面宏偉的戰爭和導演其他幾部類似的戰爭片一樣,都在前蘇聯政府的支持下,拍攝的具有很強政治性目的的電影。影片宣揚的正義戰勝侵略今天看來也是正當的,可是一些宣傳國家領袖的場景明顯是一種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對宏觀戰爭場面的描寫,依然是出色的。3、斯大林格勒大血戰(196分鍾)本片反映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一部極具歷料及欣賞價值的巨作.是導演尤.奧澤洛夫的衛國戰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1942年夏季,德軍大舉進攻蘇聯,蘇軍撒退到斯大林格勒進行頑強地抵抗雙動用200多萬能兵力,2千多輛坦克、大炮、飛機。最後蘇軍奪得了控制權,拖住了德軍主力,11月19日,1萬5千門大炮發出了震撼世界的吼聲:"蘇聯紅軍開始了偉大的反攻"這也成了二次大戰歷史的轉折點。濃烈悲壯氣氛破真實地記載宏偉輝煌的場面.本片塑造了斯大林,崔可夫,古洛夫,朱可夫,赫魯曉夫,葉廖緬科,羅克索夫斯基,希特勒,馮.博克,保盧斯等多個歷史人物的歷史形象的同時也塑造了西班牙共產黨人以及德國紅色合唱團等反法西斯英雄的英勇形象。4、戰爭與和平本片改編自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同名作品《戰爭與和平》,圍繞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以貴族小姐娜塔莎(柳德米拉·薩維里耶娃LyudmilaSavelyeva飾)、貴族青年皮埃爾(謝爾蓋·邦達爾丘克SergeiBondarchuk飾)和安德烈公爵(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VyacheslavTikhonov飾)三人的情感故事為線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本部1968年前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堪稱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在蘇聯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這部長達六個半小時的宏偉巨制,以其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鏡頭語言,完美地呈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也極其忠實地...5、自己去看這是一部很特殊的戰爭題材電影,它真實地描寫了德佔區人民的悲慘遭遇和場面,以及人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恐懼,反映了戰爭的真實面目。它既不同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攻佔柏林》這些正面戰場的血肉橫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也不同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星》所描寫的局部戰斗中體現的平凡悲壯,更不是戰地浪漫曲,而是降臨在平民百姓頭上血淋淋的殘酷。影片的事件和恐怖場面遠超過任何一部描寫德軍集中營的電影,令人毛骨悚然,提醒膽小和心軟者慎看。6、士兵之歌二戰期間,19歲的通訊兵阿廖沙(弗拉迪米爾·伊瓦紹夫VladimirIvashov飾)在衛國戰爭中用反坦克槍擊毀了德軍的兩輛坦克而受到嘉獎。但阿廖沙請求將軍不必為他授獎,只希望給他幾天假回家探望一次母親(安東尼娜·馬克西莫娃AntoninaMaksimova飾)。於是阿廖沙踏上了為期只有六天的歸家旅程。途中,阿廖沙邂逅了天真無邪的少女舒拉(讓娜·普羅霍蓮柯ZhannaProkhorenko飾),兩人一見鍾情。然而他們乘坐的火車被炸,他救死扶傷耽擱了不少時間。當阿廖沙終於回到家鄉時,只來得及和母親在田邊說幾句話就要返回前線。可這一去,阿廖沙就再沒有回來。由著名導演格利高利·丘赫萊依執導的蘇聯現實主義電影傑作《士兵之歌》,榮獲1962年第3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入圍1960年第13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獲得1962年第1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7、潰逃獲得了莫斯科電影節金獎,前蘇聯電影學院獎列寧獎金。等多項獎項.可謂前蘇聯戰爭電影的史詩巨作.//影片拍攝於1970年,作品改編自前蘇聯著名作家麥克哈克.布格科夫的小說.影片拍攝完成後,由於影片對白軍的人性描述,差點遭到前蘇聯政府的禁映,經過導演的不斷努力,和政府內部分高官的支持,終於使得影片得以上映,影片一經上映便大獲好評!!8、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本片根據鮑瓦西里耶夫於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改編。影片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1975年又獲列寧獎金。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帶領一個排的四聯裝高射炮的炮手駐扎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一天,班長麗達在不遠的樹林里發現了空降的德軍。瓦斯柯夫帶領一支小分隊去搜查敵軍,成員包括麗薩、迦爾卡、麗達、索妮婭、冉妮婭、等五個姑娘。隊員們英勇犧牲了,受重傷的麗達不願連累准尉把兒子託付給他後飲彈自盡。悲憤的瓦斯柯夫一舉殲滅敵軍營,光榮完成了任務獲得援救。多年後,瓦斯柯夫帶著麗達那個現在是軍官的兒子來到當年他母親犧牲的小樹林,對所有的女兵們表示了深深的敬意。9、德黑蘭43年《德黑蘭43年》是一部二戰題材的影片,1980年由俄法瑞(士)三國合拍,片中幾乎運用了所有的電影語言,堪稱經典中的經典,1981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獎。導演是前蘇聯的阿·阿洛夫和弗·納鳥莫夫,法國影星阿蘭德隆領銜主演。1988年由央視譯制並播放過該片。影片以真實歷史為背景,以跨時空的手法記述1943年羅斯福、邱吉爾和斯大林三巨頭在德黑蘭會晤期間,德國特工策劃的暗殺計劃被以安德列為首的蘇聯情報人員及時發現而遭失敗,然而協助安德列粉碎暗殺陰謀的瑪莉卻在35年後在法國被神秘殺害...影片題材宏大卻無跌宕起伏的情節,蘇德特工鬥智斗勇的主線始終是淡淡地展開,沒有美國好萊烏大片的矯柔造作和嘩眾取寵。但同時導演卻運用各種手法渲染男女主人公悲劇性愛情,使影片透著一股凝重的傷感,給人強烈的壓迫感。影片的主題歌UnevieD'amour是當時法國歌壇鼎極人物CharlesAznavour的作品,歌聲悠揚而有充滿了傷感,而這也正是整個影片的基調。劉歡也曾唱過該主題曲,它的中文歌名是「」讓愛情長留人間」。10、一個士兵的父親農民格奧爾基·馬哈拉什維里收到了兒子高傑爾基在部隊的來信,說他因負傷住進了後方醫院。故決定去探望兒子,當趕到軍醫院時,兒子已經返回部隊。老頭子決定前往兒子所在部隊,就在尋找兒子的過程中,他不由自主的參加了戰斗,最終打消了回家的念頭,參加了部隊。當蘇軍戰士消滅了敵人沖入大樓時,兒子已經倒在血泊中,他抱著奄奄一息的兒子,父子終於見到了最後一面……本片曾獲第四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與1966年度列寧獎金。
C. 彩色的二戰戰爭記錄片怎麼拍下來的
和黑白的紀錄片拍攝方法一致,取決於拍攝者距離戰場有多近。相關紀錄片可見2001年的《戰地攝影師》(War Photographer)。下為詳述:
先說彩色膠片的成因:
早在1850年,就有人(Levi Hill)宣稱通過某種有關銀板照相法的技術(即Hillotype)獲得了彩色成像(注1,見圖)。然而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大規模的運用,所以如今我們認可的與攝影攝像有直接關系的,是美國Agfa-Ansco公司發明的 Colorol技術,這是一種快速的可以直接得到色彩本色的技術,不再像以往那樣繁瑣復雜。直到1935年以後,由於曼內斯和戈多夫斯基對自己作品色調(短片《海軍》)的嚴重不滿,柯達才得以大力發展並完善這一技術(注2)。
也即是說,在Colorol技術出現之後,如曼內斯和戈多夫斯基這樣拍攝短片的發燒友就已經確實存在了,而這個時間,是1928年。
再說戰地紀錄片的拍攝:
在彩色成像技術出現之前(即1830年),人們意識到影視帶來的沖擊與既往各種視覺表達並不相同,繼而產生了戰地攝影(War photography)這一全新的拍攝領域,期間較為出名的媒體是倫敦新聞畫報,通過將照片還原成木刻雕版後在印刷出來,他們甚至首次拍攝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的場景。但由於達蓋爾銀版法的局限,人們只能拍攝靜態而非是動態,直到1874年,法國人發明了電影攝影機為止。
不過隨著戰地攝影行業的發展,各國都有意識的開始控制這一行業對外宣傳上的影響力,所以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里,隨軍記者出現之前,各國部隊中的通訊兵更多的在擔負基礎的圖文報道。而在隨軍記者出現之後,他們所做的還包括了對戰地攝影攝像的拍攝和後期影像資料的甄選和宣傳上。在中國,負責這方面紀錄的是中國新聞電影紀錄製片廠(現為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
此類記者的代表,無疑是如1913年出生的羅伯特·卡帕,在對他的描述中,是用『開辟』這種詞語,因為在戰地記者被國際認可如紅十字會般受到保護之前,他們總是要一手抓鏡頭,一手抓槍桿的。而卡帕最知名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你拍的不夠好,就說明你(距離戰場)還不夠近。」
至於早期碩大無比的電影攝影機,只會讓這些戰地記者、攝影師們出現很高的死亡率(注3)。
題外話
在早期的一些戰報或偵查視頻中,有一些用軍用或私人飛機拍攝的視頻,當然也有偵查氣球和其他如軍用鳥類等各州手段。其中飛機和氣球是可能拍攝彩色膠片的,而一些單幀的照片會處於某些目的被獨立提取出來通過染色製作成彩色膠片並被沖洗成照片使用。目前這種方法仍然被採用,因為人們發現彩色比黑白更易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所以彩色修復也成為了如今早期彩色戰地紀錄片的一大重要來源。
注1:這應該是最易被找到的一張圖片,常被用於靈異文章中。
D. 從德國視角拍攝的二戰題材電影都有哪些
有很多二戰電影,其中不乏優秀的。
而其中還有一部分是以德國視角拍攝的,這裡面也同樣有很多經典之作。
電影中有著人性的反思,也有戰爭的殘酷。
當然,也不缺乏戰爭片應有的刺激場面。
這里盤點14部值得一看的。
IMDB評分8.3。
這是一部紀實性電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後12天,第三帝國最後的日子。
IMDB評分7.1
真實講述刺殺希特勒的一次行動
IMDB評分8.4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發明了一艘出沒無蹤的U型深海潛水艇,它從最開始的戰無不勝,到最後的危機重重??
IMDB評分7.6
講述二戰期間,德國狙擊手和蘇聯狙擊手的巔峰對決,非常精彩。
IMDB評分7.7
講述二戰期間,慕尼黑抵抗運動和納粹的對決,影片獲得多項大獎。
IMDB評分7.1
講述一個德國少女,從崇拜納粹到最後覺醒,深刻反思的經歷,好評度較高。
IMDB評分7.6
德國納粹圖謀製造大量假幣,以擾亂同盟國的經濟。薩利的造假才能得到發掘,成了這個秘密偽鈔製造小組的頭目,但良心卻促使他選擇了另一條路??
IMDB評分7.5
講述兩個納粹的後代,一個熱衷於成為納粹,一個卻熱愛文學,兩人在二戰期間,都參加了納粹的訓練,而最後的命運截然不同。
IMDB評分6.2
一個研究安樂死的教授和納粹之間的糾葛。
IMDB評分8.5,此片豆瓣評分9.6
講述五個德國青年男女,在二戰前夕享受著青春快樂,後來在納粹宣傳下,紛紛投身「祖國偉大事業」,他們的命運從此無法操控。
IMDB評分7.8,此片豆瓣評分8.9,名列第107位
講述一個納粹軍官的兒子和一個猶太人的兒子之間的友情。
IMDB評分7.8
講述二戰後,一群德國少年被迫去雷區排除150萬顆地雷的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IMDB評分6.4
一對德國夫婦,因為兒子參迦納粹軍隊死亡,開始反抗納粹的統治,就在柏林,他們和法西斯開始了斗爭。
IMDB評分7.8
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美軍參戰令希特勒一統世界的狂夢破碎。1942年1月20日一場秘密會議,全世界人類的生活就此改變。這場會議中的一份文件,隱藏了多少秘密,猶太人是生是死,答案只有秘密對話里的發言者知道。
E. 有沒有講二戰時期的電影,並且取景也是在當時發生的地方取景的
取景也是在當時的電影的話有——————諾曼底登陸、硫磺島家書、珍珠港、、
F. 關於一部二戰老電影(((鷹巢)))
血染雪山堡
原 片 名: Where Eagles Dare
中 文 名: 血染雪山堡(中)/血染雪山堡(台)/壯士雄風(港) / 雪嶺雄鷹 / 魔窟尋諜
出品年代: 1968
國 家: 英國
類 別: 動作/冒險/戰爭/
導 演: 布萊恩 G. 赫頓 (Brian G. Hutton)
主 演: 理查德 伯頓 (Richard Burton) ...... Maj. Jonathan Smith, MC
克林特 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 Lt. Morris Schaffer
Mary Ure ...... Mary Elison
帕特里克 懷馬克 (Patrick Wymark) ...... Col. Wyatt Turner, DSO MC
邁克爾 霍登 (Michael Hordern) ...... Admiral Rolland
Donald Houston ...... Capt. James Christiansen
彼得 巴克沃斯 (Peter Barkworth) ...... Edward Berkeley
William Squire ...... Capt. Philip Thomas
Robert Beatty ...... Gen. George Carnaby/Cartwright-Jones
Brook Williams ...... Sgt. Harrod
Neil McCarthy ...... Sgt. Jock MacPherson
Vincent Ball ...... Carpenter
安東 迪夫倫 (Anton Diffring) ...... SS-Standartenfuhrer Kramer
Ferdy Mayne ...... Gen. Rosemeyer
Derren Nesbitt ...... SS-Sturmbannfuhrer Von Hapen
Treillard
影片簡介:
改編自暢銷小說的戰爭動作片,由理查德.伯頓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
故事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軍官率領一支突擊隊去拯救被德軍俘虜的美國將軍。
他們的目的地是阿爾卑斯山上地勢凶險的城堡,六名隊員穿著德軍制服越過種種關卡,但其中一名成員突然神秘死亡,揭露出隊伍中有內奸,於是隊長策劃了一個危險的計劃來救人除凶。
導演布萊恩.G.赫頓擅長於利用大自然的地形地物來安排一連串的爆炸追逐場面,尤其高空纜車中的生死斗拍得相當緊張刺激,是突擊隊電影中的佼佼者。
《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是擅長執導戰爭片的導演布萊恩·G·赫頓1969年打造的代表作之一,在隨後的1970年布萊恩·G·赫頓再次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合作了另外一部經典的二戰電影《凱利和他的英雄們》,此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血染雪山堡》曾經以《魔窟尋諜》為片名在國內公映過,配音工作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完成的,導演是徐雁和王瑞,配音演員包括胡連華和劉大航等。影片曾在1990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作為當時的「大片」也曾一票難求。150多分鍾的影片每一分鍾都充滿緊張感,絕無冷場。前半部分以鬥智為主,懸念叢生。編劇布局解局功力實在是高超。而後半部分大段的爆炸場面和貼身肉搏讓影片的風格為之一轉,由一部間諜片轉變而成為動作片,一定會讓動作片迷們大呼過癮。顯而易見,《血染雪山堡》是那種很難被復制的好萊塢經典動作影片之一。頂級的懸念設置加上火暴的動作場面,一步一驚心式的鬥智斗勇,讓人窒息的氣氛渲染,起伏跌宕的設局解局,性格男星的硬派表演從影片一開始就把所有觀眾牢牢得釘在座位上。絲毫感覺不到150多分鍾的時間流逝,只盼能再多看一分鍾就好!導演布萊恩.G.赫頓擅長於利用大自然的天然地形地物來安排一連串的爆炸追逐場面,美麗的阿爾卑斯風景為影片提供了絕好的拍攝場景,尤其是影片後段高空纜車中的生死纏斗拍得緊張刺激,讓人拍案叫絕。理查德·伯頓扮演的英國軍官是攻擊那座看似不可能攻破的「鷹堡」以營救美國將軍的突擊隊頭領。而年輕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則是突擊隊中唯一的美國人,一如既往的冷靜和酷酷的表情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招牌,本片也是他在萊昂內的「義大利通心粉式西部片」中取得成功後回到美國拍攝的影片之一。兩位著名硬漢的對手戲在影片中被演繹得火花四濺,兩人間的合作充滿了力度和魔力,使觀影的樂趣大為提高。試想換任何其中的一位都達不到如此奇妙的化學效應。老牌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片中儼然就是一個二戰版的牛仔形象,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件斗篷和一頂牛仔帽而已。更令人叫絕的是當觀眾都以為影片行將結束的時候,全片最大的一個懸念卻還在等著你呢。不由得不讓人再次贊一下編劇講故事的超卓功力。
G. 平時看到的二戰電影都是好萊塢拍的,哪些電影是以德軍視角拍的
當然德國(包括西德和東德)拍攝的二戰電影和電視劇了,少數英國、美國、義大利拍的以德軍為主的二戰電影;
魔鬼的將軍(1955)
刺殺希特勒(1955)
最後的8月15號(1955)
孩子,媽媽,和將軍(1955)
非洲之星(1957)
不安之夜(1958)
橋(1959)
戰爭地獄(1959)
痛苦之夜(1959)
軍事法庭(1959)
星星(1959)
999懲戒營(1960)
易北河的秘密(1963)
維爾納·霍爾特歷險記(1965)
當年我十九(1968)
我的決戰時刻(1970)
撒謊者雅格布(1975)
鐵十字勛章(1977)
鐵十字勛章續集(1979)
從海底出擊(1981)
船已滿員(1981)
最終處置:萬塞秘密會議(1984)
歐羅巴歐羅巴(1990)
決戰斯大林格勒(1993)
U-234死亡使命(1993)
極地重生(2001)
希特勒的男孩(2004)
帝國陷落(2004)
雪絨花海盜(2004)
第九日(2004)
暗殺希特勒(2004)
希望與反抗(2005)
死亡終點站(2006)
猶太失樂園(2006)
外籍妻子(2006)
拜見希特勒(2007)
伯納德行動(2007)
橋(2008)
馬克斯·施梅林(2010)
五月的四天(2011)
隆美爾(2012)
埃爾塞:差點改變世界的人(2015)
裸露在狼群(2015)
等等。。。
H. 讓人熱血彭拜,有哪些堪稱典範的二戰影片
以二戰為題材的電影並不少,但我個人認為,《兵臨城下》、《風語者》、《虎!虎!虎!》都是其中可以堪稱典範的。
一、《兵臨城下》雖然講述的是兩個傳奇狙擊手之間對決的故事,但也從側面展示了戰爭的殘酷。2001年在中國上映的《兵臨城下》是裘德·洛主演的電影 ,故事以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為主線,講述了在莫斯科保衛戰大環境下的愛情和與敵軍狙擊手鬥智斗勇的故事。不時穿插在主線中的支離破碎的屍體和血流成河的畫面絕對會讓觀眾感到震撼,也體現了戰爭的殘酷性。
雖然這幾部電影也有不少不完美招致批評的地方,但我個人認為,它們都還算是眾多二戰電影中的佼佼者。
I. 日本拍攝的二戰電影,一個鏡頭讓人憤怒,是哪個鏡頭呢
去年上映的一部日本電影《阿基米德大戰》慘遭國際上的瘋狂吐槽,可能各位讀者對這部電影不一定熟悉。《阿基米德大戰》是一部二戰題材的電影,不僅如此,他在日本還奪得了票房冠軍,據悉,這部電影描述的,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之前,建造大和號戰列艦的故事。
而此前日本上映的《男人們的大和號》居然還有這樣一幕,日本人別有用心的在電影中插入了一段真實紀錄片影像,一次神風特攻隊發動自殺式襲擊的畫面,旁白字幕,說到:我們生活在他們賭上生命保護的日本的未來里。這一舉動遭到了國際上的多個國家抗議,連美國都看不下去了。而最終的放映版無奈之下才刪除了這段畫面,可見日本的險惡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