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說說現代音樂,動漫,電視,電影,廣告等背景音樂使用的樂器,越全越好,最好有解釋和舉例
中國八音分類法
八音分類周代已有之。《尚書·舜典》:「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學術界認為這是八元論相關的思維方式,如八卦、八方等。這種分類法主要依材質的不同把樂器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類。其中,金(鍾、鐃、鉦);石(磬);絲(築、琴、瑟、箏);革(鼓、鞀);木(柷、敔)可以說,上述五類樂器都直接用發聲體的物質來作為分類標准,而竹(簫、篪、笛);匏(竽、笙);土(塤、缶)不完全直接用發音體的材質來區別。如竹類樂器基本上都屬吹管樂器,後把竹質打擊樂器也歸入。匏類的發音體是葫蘆內管端的簧片,與匏本身無關,但這類樂器都是自由簧氣鳴樂器,匏只是個代名詞。土類除缶、甌等用陶土製成的打擊樂器外,塤屬吹奏樂器。
華夏樂器大多用一個字來命名,除上述樂器外,如鎛、鐃、瑟、築、琴、箏、笛、笙、鞀等,而琵琶、揚琴、火不思、篳篥、嗩吶等兩字以上命名的大多為外來的樂器。現今的常規樂器均建立在種類繁多的古樂器基礎之上。
印度分類法
印度的分類法種類較豐富,有多種:其一是二分類法:把樂器分為弦樂器和氣樂器。其二是與佛教有關五分類法:有關單皮樂器、雙皮樂器、前皮樂器、打擊樂器、氣樂器。其三是四分類法,這種方法又有兩種內涵:一種是把樂器分為皮樂器、弦樂器、金屬打擊樂器、氣樂器等四類。另一種是把樂器分為弦樂器、管或氣樂器、皮製打擊樂器、金屬打擊樂器等。印度傳統分類法曾經影響到現代邏輯樂器分類法形成。
阿拉伯二分類法
阿拉伯的二分類法,把樂器分為固體樂器和空穴樂器兩部分,所謂固體樂器包括:擊奏、彈奏、擦奏樂器;所謂空穴樂器主要指有共鳴腔的吹奏樂器。
歐洲三分類法
歐洲的傳統三分類法把樂器分為:管樂器、弦樂器、打擊樂器。三分類法起源於古希臘、古羅馬。在希臘,很早就有enchordon, entata(弦)、pneumatempneusta(管)、kroustukon(打擊)等用語;在羅馬,也有tencile(弦)、inflaile(管)、pulsatile(打擊)等用語。德國音樂學家維爾東(Virng)在《音樂精義》一書中確定了這一分類法,並且以instrumenta chordata(弦)、instrumenta pneumatica(管)、instrumenta pulsatilia(擊)為用語。比利時樂器學家馬依永(Mahillon, 1841-1924)受印度傳統樂器分類法的影響,確立了四分類的用語:autophones(自鳴樂器)、membranophon(膜鳴樂器)、aerophones(氣鳴樂器)、chordophones(弦鳴樂器)。
現代分類法
現代樂器分類法也稱邏輯分類法,是在印度四分類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14年,由霍恩波斯特爾(V.Hornbostel, 1877-1935)和薩克斯(C.Sachs, 1881-1959)系統提出後,薩克斯增加了英國蓋爾平(Galpin, 1940)提出的電鳴樂器類,形成今天樂器的五大類的理論基礎。即以樂器的振動方式、策動方式、演奏方式等為分類依據的分類體系。薩克斯則基本採納了印度分類法,並把autophones改名為Idiophones(體鳴樂器),進而在整體上用十進製作了詳細而科學的下屬分類。由於電聲樂器的出現,英國音樂家蓋爾平(Galpin, 1858-1949)在他的著作《歐洲樂器》(1937年)中仍取馬依永的用語,並新增了電鳴樂器一類,擴展成了五大類。隨後,薩克斯在1940年也增加了electrophones(電鳴樂器)。至此,終於形成了今天所見到的樂器學的基礎,分別稱為:體鳴樂器、膜鳴樂器、氣鳴樂器、弦鳴樂器和電鳴樂器。
法國的舍夫納(A.Schaeffner, 1932)提出了物態的二分類體系。杜爾農(G.Dournon, 1991)改進了霍-薩分類體系。胡德(M.hood, 1971年)的「符號分類體系」、海德(H.Heyde)的「自然的」和「人為的」分類體系都有獨特的方法論。美國的R.T.A.利斯洛夫和J.馬特森提出了視角信息量更大的「變數分類法」。
民樂一編輯
民族樂器分為四類:體鳴樂器、膜鳴樂器、氣鳴樂器、還有弦鳴樂器。中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僅從己出土的文物可證實:遠在先秦時期,就有了多種多樣的樂器。如新石器時代文化遺
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陽縣的賈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塤,河南安陽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土的編鍾、編磬、懸鼓、建鼓、枹鼓、排簫、笙、箎、瑟等等。
體鳴
(1)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鑼、銅鼓、三角鐵、木魚、廣東版、木琴、鋁板琴,等等。
精美的樂器圖集 (20張)
(2)互擊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杠、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釵、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等。
(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
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等。
(5)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等。
膜鳴
(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排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神鼓、那額、達布爾、竹鼓,等等。
(2)拍擊膜鳴樂器: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江南漁鼓等等。
(3)混合擊膜鳴樂器:手鼓(俗稱蛇皮鼓)、圓鼓、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氣鳴
(1)唇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鋩筒、布巴、小號、次中音號、圓號等等。
(2)嗓振氣鳴樂器:斯布斯額、合歡簫,等等。
(3)邊棱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豎笛、排蕭、短簫、筒簫、鼻簫、鷹笛、
骨笛、吐任、直通簫、布利亞、巴葛丟冬、列都、笛朽篥、庫洛、雙管鼻笛、扎令、阿烏、笛老挪、泥哇嗚、狍哨、口笛、塤,等等。
(4)吹口氣鳴樂器:簫、夜簫、侗笛、塞簫、獎、瓦格洛、雄林、蘇奈依、嘟嚕、低音嘟嚕、太平簫、嘎嗦、五月簫、篳簫、篳筍、勒絨、姊妹簫、雙管侗笛、波曉呼、決篥傑,等等。
(5)單簧氣鳴樂器:巴烏、篳、篳相、苗笛、芒筒、竹葉笛、馬布、篳魯、寸笛、咚咚虧、筆管、大嘀瓏、篳多喝、波蘆、篳建、利列、利羅、笛列、篳爾、篳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雙管巴烏、雙管篳朗叨、篳總、決列、雙管竹葉笛、雙管馬布、菲察克、篳達、木葉,等等。
(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雙管悶笛、咪咪、雙勒浪,等等。
(7)自由簧氣鳴樂器:蘆笙、葫蘆笙、排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等。
弦鳴
(1)打擊弦鳴樂器:揚琴、竹筒琴、竹琴、鏘,等等。
(2)彈撥弦鳴樂器:古箏、柳琴、阮(大阮、中阮、小阮)、古琴、蝶箏、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獨弦琴、五弦琵琶、納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茲、蘇古篤、扎木年、彈布爾、賽依吐爾、碧約牛腿琴、獨它爾、喀什熱瓦普、多朗熱瓦普、熱瓦普、巴朗孜庫木、庫木日依、阿肯冬不拉、樂隊冬不拉、月琴、貴州咸寧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龍頭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僳僳三弦、賽玎、壯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卡龍、弓琴、達比亞、傣玎、托甫秀爾、東布爾、菲特克吶、三線琴,等等。
(3)弓拉弦鳴樂器:二胡、曲胡中胡、老胡、高胡、京胡、板胡、馬頭琴、琤尼、牙箏、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薩它爾、胡西它爾、椰胡、葫蘆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獨弦胡琴、適爭、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鐵琴、藏京胡、馬骨胡、竹筒胡、納西胡琴、二黃、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馬頭琴、克亞克、呃吱、牛腿琴、庫布孜、朝爾,等等。
補充
補充:無疑,最精美的銅器當數青銅禮樂器。青銅樂器主要是鍾一一大型的編鍾、單獨使用的鑄鍾,以及鐸、鐃等與鍾同一族屬的器物。在古代,禮和樂是很難分開的。無論祭祀、還是宴飲,自
薩克斯管
然是在華貴的青銅禮器中盛滿美酒佳餚,但還要有相應盛大的音樂伴奏。所以,從根本上說,樂是從屬於禮的。除了用於祭祀、宴饗、婚嫁、葬喪之外,有些銅樂器還用於征伐與作戰指揮,如「鳴金擊鼓」,指的就是用軍樂指揮軍隊的撤退與前進。
—— 青銅樂器主要有鐃、鉦、鍾、鐸、鈴、鉤、鐓於、鼓等
西洋
西洋樂器 (14張)
西洋樂器主要是指18世紀以來,歐洲國家已經定型的管弦樂器和彈弦樂器、鍵盤樂器,並且被重視與承認,列入名單的。
西洋樂編輯
弦
弦樂器是樂器家族內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古典音樂乃至現代輕音樂中,幾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樂聲部來演奏。可見,柔美、動聽是所有弦樂器的共同特徵。弦樂器的音色統一, 有多層次的表現力:合奏時澎湃激昂,獨奏時溫柔婉約;又因為豐富多變的弓法(顫、碎、撥、跳,等) 而具有靈動的色彩。弦樂器的發音方式是依靠機械力量使張緊的弦線振動發音,故發音音量受到 一定限制。弦樂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時則須運用手指按弦來改變弦長,從而達到改變 音高的目的。弦樂器從其發音方式上來說,主要分為弓拉弦鳴樂器(如提琴類)和彈撥弦鳴樂器 (如吉他)。
(1)弓拉弦鳴樂器: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倍低音提琴(Double Bass)。
(2)彈撥弦鳴樂器:豎琴(Harp)、吉他(Guitar)、電吉他(Electric Guitar)、貝司(Bass)。
木管
木管樂器起源很早,從民間的牧笛、蘆笛等演變而來。木管樂器是樂器家族中音色最為豐富的一族, 常用被來表現大自然和鄉村生活的情景。在交響樂隊中,不論是作為伴奏還是用於獨奏,都有其特殊的 韻味,是交響樂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木管樂器大多通過空氣振動來產生樂音,根據發聲方式, 大致可分為唇鳴類(如長笛等)和簧鳴類(如單簧管等)。木管樂器的材料並不限於木質,同樣有 選用金屬、象牙或是動物骨頭等材質的。它們的音色各異、特色鮮明。從優美亮麗到深沉陰郁,應有盡有。 正因如此,在樂隊中,木管樂器常善於塑造各種惟妙惟肖的音樂形象,大大豐富了管弦樂的效果。
(1) 邊棱音類:長笛(Flute)、短笛(Piccolo);
(2)簧鳴類:單簧管(Clarinet)、雙簧管(Oboe)、英國管(English Horn)、大管(Bassoon)、薩克斯管(Saxophone)。
銅管
銅管樂器的前身大多是軍號和狩獵時用的號角。在早期的交響樂中使用銅管的數量不大。 在很長一段時期里,交響樂隊中只用兩只圓號,有時增加一隻小號到十九世紀上半葉,銅管樂器 才在交響樂隊中被廣泛使用。銅管樂器的發音方式與木管樂器不同,它們不是通過縮短管內的空氣柱 來改變音高,而是依靠演奏者唇部的氣壓變化與樂器本身接通「附加管」的方法來改變音高。 所有銅管樂器都裝有形狀相似的圓柱形號嘴,管身都呈長圓錐形狀。銅管樂器的音色特點是雄壯、 輝煌、熱烈,雖然音質各具特色,但宏大、寬廣的音量為銅管樂器組的共同特點,這是其它類別的樂器 所望塵莫及的。
(1)銅管樂器 :小號(Trumpet)、短號(Cornet)、長號(Trombone)、圓號(French Horn)、大號(Tuba)。
鍵盤
在鍵盤樂器家族中,所有的樂器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鍵盤。但是它們的發聲方式卻有著 微妙的不同,如鋼琴是屬於擊弦打擊樂器類,而管風琴則屬於簧鳴樂器類,而電子合成器,則利用了現代的電聲科技等等。鍵盤樂器相對於其他樂器家族而言,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 其寬廣的音域和可以同時發出多個樂音的能力。正因如此,鍵盤樂器即使是作為獨奏樂器, 也具有豐富的和聲效果和管弦樂的色彩。所以,從古至今,鍵盤樂器倍受作曲家們和音樂愛好者們的 關注和喜愛。其中,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
(1)鍵盤樂器:鋼琴(Piano)、管風琴(Organ)、手風琴(Piano Accordion)、電子琴(Electronic 是樂器家族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族了。其家族成員眾多,特色各異,雖然它們的音色 單純,有些聲音甚至不是樂音,但對於渲染樂曲氣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常打擊樂器通過對
樂器的敲擊、摩擦、搖晃來發出聲音。可不要認為打擊樂器僅能起加強樂曲力度、提示音樂節奏的作用, 事實上,有相當多的打擊樂器能作為旋律樂器使用呢!現代管弦樂隊里增加了很多非洲、亞洲音樂里的 音色奇異的打擊樂器,幾乎無法完全羅列。
(1)有調打擊樂器:定音鼓(Timpani)、木琴(Xylophone)、鋼片琴(Celesta)、管鍾(TUBULAR BELLS)等;
(2)無調打擊樂器:架子鼓(Drum kit)小鼓(Snare Drum)、大鼓(Bass Drum)、三角鐵(Triangle)、鈴鼓(Tambourine)、響板(Castanets)、砂槌(Maracas)、鈸(Cymbals)、鑼(Gong)。
打擊樂器虎紋大磬。常用的西洋樂器有: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弦樂器、鍵盤樂器、打擊樂器等。木管樂器起源很早,是樂器家族中音色最為豐富的一族, 常被用來表現大自然和鄉村生活的情景;銅管樂器的音色特點是雄壯、 輝煌、熱烈;弦樂器的共同特徵是柔美、動聽;鍵盤樂器的特點是其寬廣的音域和可以同時發出多個樂音的能力;打擊樂器主要用於渲染樂曲氣氛。
國內發展編輯
2008年我國樂器行業278家規模以上生產企業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59.35億元,同比增長12.59%,出口交貨值68.85億元,同比增長0.84%。工業總產值(現價)160.45億元,同比增長12.68%。以上數據表明,2008年我國樂器行業規模以上生產企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但工業銷售產值增長幅度比2007年減少1.49%,出口增長幅度降減少4.44%,為歷年來最低。
2008年樂器行業規模以上生產企業分布國內17個省和直轄市,廣東、山東、天津、浙江、江蘇、河北、遼寧、北京、上海、河南是中國樂器主要生產地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51.98億元,占整個樂器行業總產值的95.37%,企業數量256個,占國內規模樂器企業總數的92.08%。工業總產值增長較快的是河南、遼寧、廣東、湖北等省市,比2007年有所下降是天津、上海和北京三個直轄市,上海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7.91%。廣東、天津、山東、浙江、江蘇是我國五大出口省市,總出口額達到53.85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出口的78.21%,其中河北省出口同比增長65.91%,增長幅度位居各省第一位,廣東、江蘇、北京、湖北、上海、天津等省規模以上企業出口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天津,達18.76%。
民族打擊
鼓、手鼓、梆子、鑼、雲鑼、鈸、鐃、木魚、碰鈴、響板、響筒、板鼓、鈴鼓、鍾 、方響、編鍾、編磬、鍤
民族吹奏
葫蘆笙、葫蘆蕭、葫蘆絲、巴烏、笛子、簫......
葫蘆笙、是彝、拉祜、佤、僳僳、哈尼、黎、納西、怒、普米、苗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彝語 稱布若、昂。拉祜語稱若、若果篳。佤語稱拜、拜桂、恩拜因 、唔變。僳僳語稱瑪紐、阿普篳。哈尼語稱拉結、報扎。納西語稱妞篾、貝批又。流行於雲 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保山地區、臨滄地區、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麗江地區,四川省涼山 彝族自治州,貴州省畢節地區、安順地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等地。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傣語稱「篳郎叨」(「篳」為傣語吹管樂器的泛稱。「郎」為直吹之意,「叨」即葫蘆),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於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葫蘆絲發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巴烏,簧管樂器,也叫「把烏」,流行於雲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稱「各比」,彝族稱「比魯」或「烏勒」,侗族稱「拜」,常用於獨奏或為舞蹈和說唱伴奏。巴烏的品種較多,在哈尼族,有單管、雙管之分,由於竹管長短、粗細的不同,還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烏之分。
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即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製的,但也有石笛和玉笛。不過,製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為這種材料的笛子聲音效果最好。
簫又名洞簫,單管、豎
㈡ 電影《海嘯奇跡》好看嗎《海嘯奇跡》影評!
即便作為一部白描長鏡頭主打的電影,依然在冷冰冰的場景中道出這一感性的說辭,經歷與沉澱在向死而生之後顯得多麼的沉甸甸。生死命題的電影離不開形形色色的苦難,《海嘯奇跡》選擇以現實災難和真實人物為藍本,於是人道主義關懷這類常用口吻是無法迴避的,問題只是能在爆發點上走多遠。影片並沒有在敘事技巧上走捷徑,而是討巧的追隨一個孩子推進故事。這讓本片在講述一個家庭奇跡逃生之後,還多了一份生命以及成長的敬畏,這也是我在影片結束之後久久不能平靜的原因。 影片開場,黑屏與字幕,以及海嘯摧枯拉朽的音效,畫面純色的黑暗讓人不安。轉而一片寧靜的大海,呼嘯而過的飛機,轟鳴,然後第一場戲發生在降落前顛簸的飛機上。小男孩西蒙被哥哥趕到母親瑪利亞的座位,只因年長的盧卡斯厭倦了弟弟無休止的害怕這個害怕那個,第一場戲里盧卡斯處於成長過渡期的逆反心理形象便被毫不掩飾的勾勒出來。而後影片出人意料的在眾人享受熱帶平安夜的戲里添加了低音提琴為主鋼琴為輔的傷感背景音樂,音畫對立捏合出的隱隱悲劇氣質和亨利與瑪利亞之間關於工作的對話,在影片的前十三分鍾里始終讓故事處於一種壓抑狀態,為而後近七分鍾的海嘯襲擊場景做了一個極為平滑的鋪墊。近十秒的黑屏,跟拍式的近景以及完美的特效,將自然災害面前人的渺小以近乎殘忍的直白展現出來。不安,不適,以及不加掩飾的血淋淋,配合角色顫抖的呼吸,其沖擊力讓你再玩笑兒戲都很難不被前二十分鍾帶入沉重而溫暖的故事裡。 劫後餘生的盧卡斯堅信兩個弟弟已死,但在母親的堅持下依然在逃生時救起一名被困的小孩。期間一系列細節讓三個孩子中最老成的盧卡斯慢慢轉入支撐性的位置上,影片也從一開始的敘述性轉而進入鏡頭跟隨盧卡斯的記錄性。一邊是盧卡斯與母親在救助醫院相依為命,盧卡斯在母親的鼓勵下盧卡斯為傷者尋找親人,另一邊則有父親亨利與兩個小兒子倖存後尋找妻子與大兒子的執著。除卻幾處小爆發式的煽情,鏡頭畫面的多處逆光與大量跟拍從技術的角度增加了影片半記錄式敘事抓人的可看性。導演巴亞納在《靈異孤兒院》里展現的非凡掌控力在這個溫情主打的故事中依然精確無比,而幾處恐怖片常見的鏡頭設定移植到片中也絲毫不見突兀,比如瑪利亞隔著簾布看到的亨利的身影這樣的畫面,同樣是緊張到嗓子眼,但最終效果卻是濃到化不開的溫情。和《靈異孤兒院》一路驚惶到結尾催人淚下一樣,一家人重逢的畫面更以海嘯一般的情緒宣洩讓人不能自已。 娜奧米·沃茨,借《穆赫蘭道》成名以來從未有過如此狼狽與臟兮兮,瑪利亞這個角色的堅持與善意,縱使半程在床,也極為完整的被她演繹出來,對我來說這是其最令人難忘的角色,以後再也不用一想起就聯想到金剛女安·達羅了;伊萬·麥克格雷格則完全放下英倫美男的行頭,灰頭土臉的迸發了一場令人為之動容的哭戲;而小男孩湯姆·霍蘭德令我們無法忽略其成為一線童星的潛質,真誠而不加修飾的表演讓盧卡斯經歷驟變而迅速成長的經歷變得無比可信而又為之嘆服。 影片結束,依然回到了和開頭一樣對平靜大海的航拍,讓故事回到一個原點上:無論多麼艱難困苦,我們又在一起了,一種近乎偏執的家庭觀在最後是如此令人艷羨。人與自然災害的對抗中從未占據上風,但災難中人們對生存的渴望與對人性溫度的無偏差表現,讓《海嘯奇跡》不再停留在其他災難電影所關注的倖存力量,影片更多表達了對生命的敬畏和景仰,願生如大海,無邊際,無極限。
㈢ 有哪些電影裡面配樂使用了貝多芬的交響曲
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按照其總譜配器要求,樂隊所用到的樂器及編制為:弦樂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常規編制)木管樂器:短笛一、長笛二、雙簧管二、單簧管二、大管二、低音大管一;銅管樂器:圓號二、小號二、長號三;打擊樂器:定音鼓
㈣ 哪些電影里用了大量古典音樂具體用了哪些
作為一部動作片,《殺破狼2》是成功的,托尼賈和吳京猛斗張晉,拳拳到肉的場面,更是被很多影迷津津樂道。一部好電影,往往有優秀的背景音樂,《殺破狼》2也是如此。該片的音樂監制是香港音樂人陳光榮,曾經給《無間道》三部曲、《竊聽風雲》等電影做過背景音樂,其中很多曲目流傳甚廣,比如《再見,警察》無數次被各大電視台引用過。
對於古典音樂,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產生排斥感,感覺這種東西太陽春白雪,離大眾口味太遠,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電影當中,都出現過作為背景樂的古典音樂,比如《殺破狼2》片尾,托尼賈、吳京與張晉打鬥時出現的那段情緒緊張昂揚的音樂,就是18世紀音樂家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的作品《四季》(The Four Seasons)當中的「夏」(Summer)。這段音樂描繪的畫面,是悶熱的夏季大暴雨將至,以小提琴為主樂器,曲調高亢暴烈,好像一團積雨雲即將爆發出刺目的雷電,力量感十足,經過陳光榮的巧妙引用,在電影中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令人心弦緊綳。
維瓦爾第:《Four Seasons: Summer 3rd Mvt》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孤獨的馬小軍行走在屋頂上……《憤怒的公牛》里,孤獨的羅伯特揚起倔強而痛苦的臉……《教父3》里,孤獨的邁克爾死在椅子里……這里用到的音樂都是20世紀音樂家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歌劇《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里的一個片段「Intermezzo」。馬斯卡尼的音樂特點,是詠嘆調風格濃烈,喜歡用動與靜、熱烈與抒情形成對比。
Pietro Mascagni: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殿堂級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當中,導演庫布里克至少運用了兩個古典音樂。影片開頭,當猿人誤打誤撞地發現骨頭可以作為武器的時候(人類開始使用工具的象徵),背景音樂是理查·施特勞斯的《查蘭特斯特如是說》,開場是狂風暴雨般的管風琴,磅礴壯闊,充滿了野性勃勃的力量。
Medley: Zarathustra Fanfare / Strauss Waltzes
隨後,骨頭被猿人高高拋起,鏡頭轉入人類的太空飛船在蒼茫的宇宙中飛行,背景音樂變為《藍色多瑙河》,優雅深邃。通過背景音樂的變幻,庫布里克展示了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變與不變。據說,庫布里克是在電影製作後期才決定拋棄原來的配樂,大膽地改用古典音樂。用古典音樂給現代化的科幻片做背景音樂,是相當冒險的,很容易產生違和感,但是正是這個大膽的決定,《2001太空漫遊》居然大放異彩。
The blue Danube
《這個殺手不太冷》當中的壞蛋警察每次行兇前,總是幻想在聽貝多芬的《歡樂頌》……《發條橙》當中崇尚暴力的小壞蛋,最喜歡的就是《歡樂頌》……《全職殺手》當中的Tok當街大搖大擺地做掉黑社會頭目,背景音樂也是《歡樂頌》。嗯,如果貝多芬知道自己的音樂被這樣用,可能會不愉快。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An die Freude (Ode to Joy)
貝多芬不愉快,巴赫同志可能也不高興。《七宗罪》當中,辦案的老警官威廉在圖書館查資料的時候,背景音樂是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大逃殺》當中,孩子們在曠野里互相殘殺的時候,背景音樂是《G弦上的詠嘆調》……巧合的是,《全職殺手》片尾,背景音樂也是《G弦上的詠嘆調》。
Air On A G String
或許,貝多芬稍微好一些吧,比較一下,還是巴赫躺槍的次數比較多。經典犯罪電影《沉默的羔羊》和《漢尼拔》當中,高智商犯罪分子最鍾愛的都是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巴赫喜歡管風琴,宗教風格濃烈,宿命意味深沉,他的作品以嚴謹理性著稱,而《哥德堡變奏曲》則被譽為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為恢弘、也最偉大的變奏曲,難怪它會成為高智商犯罪分子的最愛。巴赫,安慰安慰貝多芬吧。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in G Major, BWV 988(Electric Guitar version)
因為電影《我的野蠻女友》,《canoon》火了,很多愛情電影都喜歡用它當背景音樂。准確地說,「canoon」並不是曲名,而是一種音樂形式,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節,最後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據說其中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Canoon
經典電影《征空先鋒》的背景音樂氣勢撼人,有力地表現了宇宙的浩瀚蒼茫,該片的音樂取自20世紀音樂家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其中又以「木星」(jupiter)的流傳最廣。這個樂章構思宏偉,第一部分磅礴遼遠,第二部分歡快雄壯,第三部分又回歸第一部分的基調,表現了宇宙的遼遠神秘。
The Planets Op. 32: Jupiter
塞繆爾·巴伯,20世紀美國音樂家,音樂風格以抒情浪漫見長,如果看過經典電影《野戰排》,怎麼能忘記催人淚下的背景樂《弦樂的柔版》,好電影和好音樂就是這么相得益彰。
Adagio for Strings
電影《見龍卸甲》結尾,名將趙雲孤身策馬沖向呼嘯如潮的敵陣,背景音樂慷慨悲壯,該片的製作人是香港音樂人黎允文,這段音樂借鑒了義大利國寶級音樂大師莫里康內為《荒野大鏢客》作的主題曲《Titoli》,不同的是,黎允文改編過後的音樂更多的是「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的悲涼,而原作更多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瀟灑快意。當輕快的口哨響起,馬鞭破風聲呼嘯,彷彿看到漫漫黃沙中,一個瀟灑的西部牛仔正策馬沖向夕陽,身影漸漸消失在地平線……
Titoli
依然是莫里康內。嚴格地說,莫里康內的音樂已經夾雜了一些現代音樂元素,並不完全是古典風格,但是從總體風格而言,他還是偏向古典風格。他為許多電影做過音樂,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美國三部曲——《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是《西部往事》的主題曲,莫里康內音樂的特點是,善於通過音樂本身講故事,或者說催化、延伸劇情。關於這一點,他為西部片做的音樂表現得尤其明顯。為了適應不同的場景,他的音樂元素比較多:口琴、短笛、口哨、馬鞭……所以,這一類音樂當中有濃烈的江湖氣息,蒼涼曠遠,盪氣回腸。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㈤ 哪些經典電影是能把古典音樂運用得較好的
古典音樂如果在電影中運用的好,會為電影大大增色,格調也瞬間上升。莎拉·亞當斯 《上帝離你更近》,在那部幾乎全球人都看過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我相信你一定記得那幾個不怕死的提琴手。
當船撞上冰山後,船身開始劇烈的傾斜,整個Titanic一片混亂,人們忙著生,忙著死,忙著背叛,忙著救贖,忙著在別離中掙扎,但是幾位提琴手卻一臉的從容,仍在甲板上演奏著音樂,他們不是不畏懼,只是在偷生的面前有更崇高的東西,那就是音樂。
他們所演奏最後一首樂曲就是這首Nearer my God to Thee(上帝離你更近),這首詩歌的作者是莎拉女士(Sarah Flower Adams,1805-1848)。這首詩發表於1840年,當時還未受到肯定,直到1856年,作曲家孟遜博士為它譜曲之後,才廣受大家肯定及喜愛。
㈥ 求幾部具有歐美鄉村氣息的經典老電影
⒌ 鄉村音樂(藍草音樂、搖擺樂不是搖滾)
一、鄉村音樂的誕生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它來源於美國南方農業地區的民間音樂,最早受到英國傳統民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最早的鄉村音樂是傳統的山區音樂(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調簡單、節奏平穩,帶有敘述性,與城市裡的傷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帶有較濃的鄉土氣息。山區音樂的歌詞主要以家鄉、失戀、流浪、宗教信仰為題材,演唱通常以獨唱為主,有時也加入伴唱,伴奏樂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傳統的鄉村音樂樂隊里沒有鼓)為代表。演出場所主要在家裡、教堂和鄉村集市,有時也參加地區性巡迴演出。它與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離,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狀態。
20世紀20年代,有些電台為了迎合農村聽眾的口味,開始播放山區音樂,如芝加哥的"民族谷倉舞"(National Barn Dance)節目(1924),納什維爾的"老式大劇院"(Grand old Opry)節目(1925)等,很受歡迎。這種做法鼓勵了山區音樂的樂師去電台錄音,也激發了唱片公司去各地發現人才、錄制唱片。從此,山區音樂開始匯入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並涌現出最早的一批鄉村歌手,如吉米·羅傑斯和"卡特家族"演唱組。
吉米·羅傑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了布魯斯、白人山區歌謠(Yodels)以及民謠(Folk)等多種音樂風格,被認為是鄉村音樂的開創者,並冠以"鄉村音樂之王"的稱號。他的歌唱從容、悠然,並且發展了一種獨特的、真假聲來回轉換的山區民間唱法:"藍色的約得爾唱法"(blue yodel)。雖然他一生飽受肺病的折磨,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過對鄉村音樂的執著。從1929年,到1933年羅傑斯共錄制了一百一十首歌曲,1933年5月26 日,在剛錄完音的兩天後正值盛年的吉米·羅傑斯因病情惡化而去世。
"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由Alvin 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婦三人組成)以一種安逸、諧和的曲風和著眼於家園、上帝和信仰等題材而贏得了聽眾的喜愛。對於像"卡特家族"這樣的藝人,演唱只是一種業余的謀生方式。但是在鄉村音樂的初始階段,他們的確為鄉村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早期鄉村音樂留下了寶貴的錄音資料。
二、西部搖擺
20世紀30年代,由於美國東南部經濟的不景氣,使得唱片銷量急劇下降,鄉村音樂只能通過大量的廣播節目而維持它的聽眾。此時出現了一種現象,原來的演唱組逐漸被個人演唱所替代。如羅伊·阿卡夫(Roy Acuff)、簡尼·奧崔(Gene Autry)等人成了這時的焦點人物。在這種背景下,來自德克薩斯的鮑勃·韋爾斯(Bob Wills)在鄉村音樂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種來自鄉間的浪漫情歌)和搖擺樂的成分,創造了一種類似"大樂隊"陣容的西部搖擺(Westen Swing)風格。1933年,鮑勃·韋爾斯將這種集合了舞蹈節奏、提琴音色、大樂隊陣容、爵士唱法和架子鼓、失真吉它的新型風格成功地推向了市場,從而使其獲得了"西部搖擺之王"的稱號。
三、 藍草音樂
20世紀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區還出現了鄉村音樂的另一個分支,叫藍草音樂(Bluegrass Music)。它在鄉村音樂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地古老的玉米脫粒晚會上的班卓音樂和提琴音樂,以及南部山區的敘事歌曲等因素發展而成。
藍草音樂的演唱一般都是多聲部的,除主旋律聲部外,往往還在上方用假聲疊置一個和聲聲部,有時還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兩個低音聲部。它的伴奏樂器以班卓琴和提琴而獨具特色,有時還採用曼陀林、低音提琴等民間樂器,傳統鄉村音樂沒有架子鼓的特點也在藍草音樂中得到了保留。藍草音樂的速度一般都比較快,每分鍾160-330拍左右。
藍草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爵士樂的影響,常在器樂段落中出現比較華麗的即興獨奏。70年代,當其他鄉村音樂普遍採用電聲樂器時,他們仍採用傳統樂器演奏。著名的藍草音樂家和樂隊有:比爾·蒙魯(Bill Monroe,1911~ )領導的"藍草男孩"(Bluegrass Boys)樂隊、奧斯本兄弟(Osborne Brothers)、"約翰遜山脈男孩"(The Johnson Mountain Boys)、"納什維爾藍草樂隊"(The Nashville Bluegrass Band)等。
四 、納什維爾之聲
20世紀50年代,納什維爾成了鄉村音樂的集中營,著名的鄉村音樂家大部分都來自這里。因此,"納什維爾之聲"(Nashville Sound)也成了鄉村音樂的代名詞。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鄉村音樂雖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總的來說,它仍是一個地區性的樂種。由於戰爭的緣故加速了人口移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有了更多的接觸,特別是很多南方農村青年,移居到北部和東西部城市。於是,鄉村音樂的影響進一步擴大,成為有全國影響的流行音樂形式,並被正式稱為鄉村音樂(在此之前鄉村音樂一直沒有具體的命名),有時也叫做鄉村和西部音樂(Country and western music)。
很多鄉村音樂家對於把鄉村音樂帶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貢獻,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漢克·威廉姆斯。
漢克·威廉姆斯(Hank williams,1923~1953),1923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在風格上,他既不像東南部的和聲風格,也不接近西部流行的西部搖擺風格,他創造了一種抑鬱的但卻堅定的唱法。漢克·威廉姆斯40年代在鄉村音樂界的地位,就如同20年代的吉米·羅傑斯,甚至還要高。
威廉姆斯1946年開始出唱片,他推出了一系列沖擊流行音樂市場的歌曲,如《相思布魯斯》(Lovesick Blues)、《今晚不要流淚》(There will be no teardrops tonight)、《你的欺騙之心》(Your cheatin' heart)以及《你又贏了》(You win again)等,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錦菜》(Jambalaya,例12)成了世界上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威廉姆斯還在他的音樂中保留了一定的舊式宗教成分,製作了一些有力的傳統福音歌曲。
1953年元旦,威廉姆斯由於吸毒過量死在他汽車的後座上。與他同時代的鄉村歌手們幾乎都受到了他的影響,他在鄉村歌集中的作品也許比任何人都要多。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社會的繁榮使得鄉村音樂得到了飛速發展。如:此時的"老式大劇院"廣播節目擁有了一千萬聽眾,"民族谷倉舞"節目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納什維爾之聲"也隨即開始遍布全國。
⒍ 新世紀音樂(NEW AGE)
New Age Music----新世紀音樂,也有譯作新紀母音樂的。關於她的起源眾說紛紜,不過
有一點是肯定的,這種音樂形式的出現不會早於70年代。那時候出版的牛津音樂詞典也沒有
New Age這個條目。60年代末期,德國一些音樂家將電子合成器音響的概念融入原音演奏或
即興表演方式,啟迪了許多新進音樂家運用更多元的手法開拓新的領域。該時期的音樂己具
備了New Age的發展雛形。到了1973年,在舊金山一群素昧平生的音樂家在某個音樂節上相
會,這些人忽然發現雖然他們以前沒交流過,可是互相之間的音樂卻有很多共通之處。他們
的音樂都是從冥思和心靈作為出發點而創作的,這種類型不同於以前的任何一種音樂,他們
把這種非流行、非古典、具實驗性質的樂風取名為New Age,它指的是一種「劃時代、新世
紀的音樂」。90年代的今天,New Age音樂呈現出了更多樣化的風貌。樂界已形成一股百家爭
鳴、各擁其妙的新勢力。正因如此,New Age不只是一個單純界定樂風區別的名詞,而是象
征著時代的演進、形而上精神內涵改良的世紀新風貌。
在這里還有個小典故,New Age 又指The Aquarian Age (寶瓶座時代),西方神秘學家
認為人類正進入寶瓶座時代,象徵了人類將從物質的追求過渡到自己內心的探索,雖然在物
質方面人類有人種、膚色、語言、宗教信仰等等的不同,但人類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共通點。
正因為這一點,所有人都是同宗同源的,平等的。正如Secret Garden的主創羅夫蘭(Loveland)
所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秘園。你可以在這里尋求慰籍。當你一個人靜下心來聆聽《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就會知道此言不虛了。
New Age 音樂時常在我們的周圍響起,現在越來越多的廣告開始用New Age 作為背景
音樂;很多電視片也傾向於用新世紀作為自己的結尾曲;各大商場也發現,用新世紀代替原
先的流行音效果更好。如果再仔細尋找的話,就會發現原來這種音樂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
小時候喜歡看趙忠祥解說的《動物世界》,而對這片子的開始曲總是念念不忘,直到長大了才
發現原來這就是正宗的新世紀,曲子名叫《Westay》,可以在《The Future Sound Of World》
這張專輯中找到。
粗聽上去,新世紀音樂介於古典樂和輕音樂之間,但新世紀更富於變幻,因為她並不是
單指一個類別而是指一個范疇,她包括了幾乎所有不同以往,象徵著時代更替,詮釋精神內
涵之改良的音樂。因此,你會發現能被稱為新世紀的音樂是如此豐富,一切自然界的聲音都
可能出現在音樂中,所有種類的樂器在此一視同仁,其中的人聲更是豐富,從歌唱家到土著
樂手,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就一般而言,新世紀還是有其特點的:
其一,新世紀音樂很少有強烈的節奏(但ENIGMA的音樂卻有很明顯的節奏),這點同饒
舌和搖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兩者幾乎通篇就是各種打擊樂,除了節奏還是節奏。對於新
世紀而言,有了節奏就可能受限制。
其二,新世紀的旋律感常常很少。這點不同於流行樂,流行樂需要優美易記的旋律,以
便於讓每個人都能唱。有時候聽了好幾遍某首新世紀樂曲,還是記不住她的旋律,這便是新
世紀賦予大家極大想像空間的原因了。
其三,新世紀音樂總是避免使用刺耳與急促的聲音,因為這會增加音樂的壓力,從而破
壞聆聽者的感覺。
其四,新世紀音樂的基礎是是合音與和諧音,她摒棄了爵士和搖滾的發聲方式,因為這
會帶來不和諧與不悅耳的感覺。
⒎ 古典流行樂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al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⒏ 民歌
民歌(Folk)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朴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美國民歌手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被認定是現代民歌 (Folk)的祖師。之後 Pete Seeger、The Weavers繼續推動這類音樂,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ca>
回答者:┽神經末梢┾ - 經理 四級 3-11 12:00
藍草音樂
20 世紀 40 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區還出現了鄉村音樂的另一個分支,叫藍草音樂(Bluegrass Music)。
它在鄉村音樂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地古老的玉米脫粒晚會上的班卓音樂和提琴音樂,以及南部山區的敘事歌曲等因素發展而成。最初,他是作為一種鄉村音樂繼續發展的同時能夠保存其純凈性的方法而存在著,後來藍草發展成為一種具有自己風格與特點的流派,如果要說到藍草這個名詞的由來,那就要談到Bill Monroe,因為就是以他的樂隊(Bluegrass Boys)來命名的,其標准風格就是硬而快的節奏;高而密集的合聲;並且顯著地犟調樂器的作用。
這種音樂的與人的感覺是一種很精緻、純正、原汁原味的,很容易讓人辨視其類型,演唱(奏)者一般都是多聲部的,除主旋律聲部外,往往還在上方用假聲疊置一個和聲聲部,有時還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兩個低音聲部。最常使用的樂器有曼陀鈴(他擴大了藍草音樂的范圍),斑鳩琴、小提琴(在演奏鄉村音樂時英文名字叫fiddle)、曼陀林還有口琴等等等民間樂器,速度一般都比較快,每分鍾 160-330 拍左右,精彩之處常常令人贊嘆不已。
代表人物吉米·馬丁
布魯斯
布魯斯是南北戰爭後,黑人民間產生的一種演唱形式節奏「布魯斯」(R&B)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出現的時候,它甚至還沒有名字。但這個詞才一出現,它就迅速廣泛地傳播開去。時至今日,R&B已經成了黑人流行音樂的代名詞,盡管它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區別於說唱樂(Rap)、靈魂樂(Soul)、都市歌(Urban)的音樂種類被特殊的聽眾和唱片界人士提及。布魯斯唱法代表人物:B·B 金(B·B King)、約翰·李·胡克(John Lee Hooker)、馬迪·沃特斯(Muddy Waters)、貝茜·史密斯(Bessie Smith)
㈦ 音樂Tennessee曾用於哪些電影
其實tennessee也可說是鋼琴協奏曲。所謂協奏曲是由一件或幾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樂隊(即交響樂隊)協同演奏的器樂套曲。簡單地說這首配樂就是用鋼琴與管弦樂隊協作演奏出來的!管弦樂器主要有: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樂器:短笛,長笛,雙簧管,英國管,單簧管,低音單簧管,大管,低音大管銅管樂器:圓號,小號,長號,大號,低音大號打擊樂器:定音鼓,大鼓,小鼓,鈸鑼,三角鐵
㈧ 電貝司的歷史背景
電貝司源自於倍低音提琴,起初的倍低音提琴高度超過八尺以上,琴頸有格子,彈奏時必須用琴弓來拉奏;早期,義大利人將這種琴的外型設計的像小提琴一樣,但是德國人卻把他們做得像六弦琴的外型,在當時,彈奏這種"怪"樂器的樂手們並不那麼受到歡迎及重視,直到一種用腸子做的弦發明之後,早期的倍低音提琴體積就可以更小並且更容易彈奏,也因此這種琴慢慢的受到認可,漸漸把倍低音貝司納入管弦樂隊之中,從此,倍低音提琴有的新的定位。隨後吉文不特斯(1821-1889)在他所領導的阿依達交響樂隊在開羅的演出時,第一次讓倍低音貝司參與'演出。在十九世紀,倍低音貝司的形狀還沒有固定,像阿依達交響樂隊所使用的,是一種三弦高15尺需要兩個人才能彈奏的倍低音提琴。在小型貝司誕生之前,樂隊的貝司手只能用碩大的倍低音提琴。這種類似大提琴的貝司非常不利於攜帶,而且非常的笨拙。而且倍低音貝司的音量非常的小,以至於在演出的時候不得不需要許多貝司手,這在現在看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朗格發現了這個問題,考慮用什麼樂器來替代龐大的貝司。
30年代,出現過一種電氣化的貝司,這種貝司是沒有共鳴箱的,靠一個簡單的拾音器來得到聲音。這種貝司出現以後反響並不熱烈,與此同時。40年代的時候由於音樂的需要,許多吉他手被迫失業,因為由於舞曲的盛行,樂隊的規模被迫縮小,導致當時還是屬於伴奏樂器的吉他無用武之地。朗格在美國的橘子郡,偶然看到了一直墨西哥流浪樂隊,他突然發現樂隊的一個樂手正在彈奏一種類似吉他的樂器(大家可以在電影《墨西哥往事》中看到這個樂器)這個情景給朗格很大的啟發,原來貝司可以像吉他一樣彈奏,朗格又在一種叫做曼陀鈴的樂器得到了另外一種啟發,這種樂器上是有像吉他一樣品格的。根據這些條件,朗格開始研製新的電貝司。
20世紀初,腸子做的弦被金屬弦所取代後,倍低音提琴才使用在級爵士樂、布魯斯及搖滾音樂上,隨著音樂型態的變化,倍低音提琴體積過大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樂手們。1924年吉伯公司的朗格發明出一款電倍低音提琴,但是在外型及彈奏上,還是屬於垂直的。1951年福德公司發明了"真正的"電貝司,在體積上比倍低音貝司小了許多,在外型上簡直就是四弦的吉他,而且琴頸上的琴格,可使彈奏者彈出准確的音準,因此,這款貝司就叫做精準貝司,1960年,福德又推出新一款的電貝司,指板較窄、有兩個拾音器、兩個音量控制鈕及一個音色調整鈕,叫做福德貝司。
在70年代,弗蘭克及富的所製造的電貝司不論在音色的表現受到認同外,在市場上也幾乎為這兩家廠牌所瓜分。由於安穆克樂手喜好需求而特製的策略,使得電貝司的演變更向前跨了一步,嚴格的製造質量及使用先進的技術研發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也正由於這樣的要求,使得他們生產的電貝司在質量上超過吉普森等。
隨著演奏技巧上的進步,電貝司不再只是伴奏樂器,它的地位愈來愈重要,為了要符合像傑克布魯斯這樣的樂手使用的需求,因此使得電貝司製造上的進步更為迅速。而五弦、六弦貝司的發明及使用合成的材料並且將調音的琴頭設置於琴橋端,這些都是製造上進步的例證。
㈨ 介紹一下蘇聯電影"列寧格勒交響曲"
C大調第七交響曲,又名列寧格勒交響曲,前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
創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爆發後,前蘇聯政府馬上總動員藝術界「為祖國而戰」,由此產生了許多偉大的愛國主義作品,這部交響曲就是其中的佳作。作者肖斯塔科維奇表示:「此曲是戰斗的詩篇,是堅強的民族精神之贊歌。」全曲的氣勢極其宏偉壯大,終樂章的音響更是震耳欲聾。
德軍包圍列寧格勒,造成城內危機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肖斯塔科維奇在列寧格勒作為「防空監視隊」的一員戰斗在第一線。就是在這種十分艱苦的條件下,肖斯塔科維奇完成了此曲的大部分草稿。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宮殿」的禮堂,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揮,莫斯科國立劇場管弦樂團演奏,同時對全國及國外做現場直播。可見這部交響曲的初演,便是拿來宣傳,用以提高士氣和宏揚國威,完全作為前蘇聯的一項 「國家大事」 來對待。本曲題獻給「列寧格勒」,並獲得當年「斯大林獎」的首獎。
樂曲賞析
全曲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中庸的稍快板-C大調-4/4拍。首先呈示出「人(夢)的主題」(C大調-G大調,配器較少),描繪的是戰爭之前安寧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穩地奏出主題,接著是肖斯塔科維奇作品中常見的氣息很長的木管(短笛)獨白。突然,遠方傳來的鼓聲(小軍鼓)擊碎了和平的美夢,出現了進行曲風格的「戰爭主題」(發展部-bE大調)。接著,作曲家進行了頻繁的轉調,開始使用2個銅管組。呈示部主題將以c小調呈現。接著大管奏出了幾聲哀鳴(以鋼琴伴奏為背景),引開再現部。最後,樂章在沉悶的鼓聲中結束。
第二樂章,稍快的中板與小快板-b角調式-4/4拍,三段體詼諧曲樂章。相傳作曲家這樣描述本樂章:「……這是對愉快的事情,人生快樂插曲的回憶。但悲哀的情緒籠罩著這種回憶……」樂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輕松奏出的主樂念,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弦樂器那強烈的節奏背景,還有雙簧管優雅的副樂念等構成。三聲中部有高音單簧管及樂隊的ff力度陳述(#c小調)。雙簧管的副樂念由低音豎笛接替,長笛、豎琴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樂章可以說是最具肖斯塔科維奇風格的音樂。
第三樂章,慢板至最緩板-D大調-3/4拍。自古以來人們都說:「俄羅斯人對自己的祖國和土地有著一種深厚的摯愛。」這一樂章在於表現「對自然的美之敬意」,猶如俄羅斯大地上鬱郁蔥蔥、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一般。最後在低音提琴與大鑼的輕微演奏下,直接進入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不太快的快板轉中板。首先,弦樂與木管奏出黑暗的聲部(c小調),預示著戰爭的到來。由定音鼓呈示出類似貝多芬「命運主題」動機的短暫導入部後,主題由弦樂器齊奏展示,然後進入自由發展的主部c小調)。在小號的同音反復下,緊張的節奏隨之而來。幾次艱苦的斗爭(機槍掃射、沖出氯氣范圍、駿馬奔騰)後,弦樂器與少量的木管奏出了緩慢的主題(調號為5個升號),表示作者為躲避德軍進攻而匍匐前進。依照肖斯塔科維奇的本意,這個終樂章在於表現「為報仇雪恨、勝利而英勇拼搏」。在緩慢的鋪陳敘述後,樂隊逐漸增大音量。最後,第一樂章「人(夢)的主題」由銅管樂器強有力地奏出(C大調),在排山倒海般的凱歌之後,小鼓奏出了宛若「機槍掃射」式的連續音符(表現了作者堅貞可靠),四個定音鼓奏出樂章的中心主題,全曲結束。
㈩ 電影北京愛情故事裡比弦樂團里劉星陽的大提琴還大的樂器是什麼樂器
是像大提琴的么?
如果是的話那應該就是低音提琴,Bas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