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亂世佳人》的專業評論
影片《亂世佳人》歷經三年時間,由三位導演輪流執導,耗資400萬美元,橫空出世,她的誕生,同樣標志著好萊塢電影進入「恢弘巨制」時代。1939年,《亂世佳人》一舉問鼎第12屆奧斯卡的8項金像獎,轟動世界影壇。這部長達三個小時四十五分鍾的影片,以其恢弘的氣勢,亮麗的色彩(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豪華的場景,以及宏大逼真的戰爭場面,細膩的心理刻畫和男女主人公天衣無縫的 完美組合,給人以視覺上又一次《飄》的極大享受。她的原底片被安置再一隻金罐里,成為電影史上一件珍貴的文物。該片前半部如同一首史詩,重現一百多年前繁榮的種植園文明的沒落,亞特蘭大五角廣場遍地的傷兵,不斷的逃難,槍殺,大火等場面規模宏偉,色彩雄渾;後半部則是一出悲慟的心理劇,以戲劇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再與內心的沖突中走向成熟的過程。
郝思嘉成為電影史上最難產的一位女主角,有1400多位新老藝員參與角逐,最後由名不見經傳的英國女演員費雯*麗雀屏中選。沒有費雯·麗就沒有《亂世佳人》的巨大成功。她的「思嘉」較一般試境者多了一點深度,多了一點激情,多了一點奔放熱辣。費雯·麗那一雙透著靈性的精明而貪婪的綠色眸子,將郝思嘉的魅力表現的淋漓盡致。她對於角色的熱情,像一團火,且永沒有燃盡的一刻。費雯*麗狂熱的歇斯底里的表演讓她一舉成名,問鼎奧斯卡影後。
男主角克拉克·蓋博則是好萊塢三四十年代的頭牌影帝,由他出演風度翩翩,詼諧幽默的白瑞德乃十眾望所歸。《亂世佳人》問世之後,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這一對熒幕上斗氣冤家的形象,成為迄今為止都不可超越的經典極限,沒人敢來挑戰,他們遙不可攀,讓我們無法親近,我們只有崇拜它,愛它,別無選擇。
影片上下兩部都以土地作結。上部思嘉獨自站在塔拉的荒田上抓起一把紅色泥土,對天發誓決不讓塔拉的人再挨餓,在雄壯有力的主題曲旋律的高奏之下,畫面從思嘉站在土地上昂然面對未來挑戰的剪影鏡頭中淡出;下部思嘉望著遠去的愛人瑞德,悲痛欲絕,耳邊突然響起了父親郝嘉樂雄厚德聲音,「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日月同在。」塔拉!家!塔拉!家!對,回家!她一定能在紅色的土地上重新得到力量,一定有辦法讓瑞德回來,明天又是另外一天樂!思嘉德眼睛重新現出了無盡德希望,高昂德主旋律再一次響起。
《亂世佳人》是不朽德,令人難忘的。歲月流金,經典無價。隨著時間的流逝,她並未「隨風耳逝」,而是在藝術的桂冠上,一「飄」再「飄」…… …… ……
⑵ [LES] 的最後結局
是的,LES會有結局的,愛的力量很偉大,可以改變一切。
我們倆已經有了共同名字的房子,已經得到雙方父母親戚的同意,已經得到周圍不論同性異性朋友的認同,過著正常夫妻一樣的日子。因為我們相愛,我們堅持要在一起,我們可以用愛感動一切,可以用行動來證明我們的愛是認真的,是一生的互相扶持,風雨同路。許多異性朋友反而會羨慕我們的感情,其實這個社會,並非那麼隱晦,打開自己,先去感動別人,才會讓大家都祝福你的幸福。
⑶ 急求《我們倆》影評,要求原創 。
本真之美----評《我們倆》
《我們倆》是一部小片子,其「小」不在於小成本、小製作,更在意故事情節間接短小,一個孤寡老人、一個率真的學生、一個簡陋的有些破敗的四合院,一同走過了冬天、春天、夏天、和秋天。沒有多少波折、沒有大悲大喜、沒有宏大的場景、沒有遠大的追求,只是平常百姓,只是凡塵故事。
⑷ 你們有沒有看過LES片蝴蝶看過有什麼感覺
刺青是我唯一看的,不過感覺還不錯,很久的一部電影,台灣版的…
⑸ 我們倆影評1200字以上的
現在的一些國產電影也是很不錯的,不說前面的《瘋狂的石頭》,那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昨天看的是《我們倆》,一個耗時三年的小成本電影。不過耗時三年啊,從經濟學的念上來說,已經不叫「小成本」了。
影片講的是一個在電影學院上學的外地女孩子到一個孤老太太獨居的四合院租房子的故事。故事經歷了春夏秋冬,女孩子和老太太也就經歷了人情的冷暖四季。
根據介紹,這部影片是根據導演的親身經歷改編的,的確應該如此,因為細節刻畫的非常好。
比如說女孩子和老太太關於電話、電冰箱、電暖器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小矛盾,對白聽上去如此的朴實,絕不是那種文學化的編劇式的。
小女孩提出電費應該如何分攤的建議,看到老太太一直沉默,小女孩轉身就走,隨口說了一句:我覺得可以。這句話讓我想起自己倔強的時候,心裡也常常會冒出這樣一句的;
電話線被掐斷後,小女孩和老太太站在院子中央打嘴皮官司,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孩子般的語言:你這個壞孩子,難怪沒有男朋友!——你是個壞老太太,難怪沒人來看你!
相信導演在拍這些場景的時候,應該是帶著微笑的。所有這些在當時看來難以容忍的細節,現在回想起來都是那麼的溫馨可愛。
人的感情的漸進本來就是很細節的。小女孩從一開始凡事要和老太太商量掰哧,到後來隨意到老太太房間里睡午覺、幫老太太洗頭、給老太太重新布置房間、給老太太拍電影,情感在慢慢成長——沒有戲劇沖突的生活只有在回憶中才會覺得如此美好;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珍惜平靜的日常生活——在這一點上,做一個藝術工作者是很幸福的,因為當她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她有能力用某種形式把那段生活再現出來。
老太太從頭到尾都是可愛的。演員金雅琴,一個八十多歲的老演員,因為這部影片獲得國際大獎,正是因為她我才決定看這部影片的。
老人的歷練就是不同。老太太的倔強、心眼兒、孩子氣、寬容到深藏的孤獨與情感,表達得恰到好處。她的主要方式就是眼神和語言:
平日里,老太太的眼神總是炯炯有神,嚴厲背後帶有年長的笑意,但小女孩離去之後,老太太的眼神就立刻只剩下一個老人的惶恐和渙散;
和小女孩鬥嘴的時候,大嗓門的老太太說起話來擲地有聲、抑揚頓挫,甚至可以說得上動聽,小女孩搬走後,老太太中風了,「她現在什麼也說不出來了,但是心裡都清楚著呢。」
電影中,導演給老太太的拐杖很多的戲份。老太太叫小女孩的時候,有時候叫「小馬」,有時候就用拐杖點地或者敲門敲窗子。這是有區別的——老太太一直孤身一人,獨居的生活讓她的感情隱藏的很深,只有當她要和小女孩理論什麼的時候,她才總是大叫小馬,當她理直氣壯地時候,她也會大叫小馬,但當她處於某種感情或者情緒當中時,比如看到小馬失戀,比如自己錯怪了小馬,她反而用拐杖來說話了。
真實的細節是中國電影最缺乏的,但也是生活中最豐富的了。很喜歡導演對這些細節舉重若輕的描寫。
不過,電影帶給觀眾最大的審美挑戰,還是其中戲劇化情節的處理,處理得好,就是點睛之筆,處理不好,就成了爛片一個。
影片中,老太太多次給小女孩介紹自己的孫子。原以為只是一個老人常愛乾的事情,一個小插曲而已,看的時候笑笑而已。到了片尾才知道這個設置對於升華整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情感,起了關鍵的作用。
老太太孤老一生,扛過槍,抽過大煙,什麼都干過,就是沒有兒女,收養了一個女兒,也就有了所謂的孫子,孫子來看過老太幾次,女兒只是在片尾才出現,來了也是買了兩條鯉魚,一直在打電話。大概是這個院子留住了女兒和孫子的心。
老太太答應,孫兒結婚就把小院給孫兒了,自己就搬走。
老太太雖然孤獨,但是對這個院子是有感情的。她可能曾經以為撮合小女孩和自己的孫子,自己沒准還能住在小院子里,因為她已經和小女孩建立起了感情,把這個院子交給她,自己也放心;不過,小女孩不懂得老太太的心,孫子也娶了一個從未謀面的貴州女孩,為那個女孩,孫子偷偷打了老太太300塊錢的電話費。
老太太搬進了老人院,她只帶走了掛在牆上的一幅畫,那是她的主心骨。那一年的冬天,大雪中,老太太離開了人世。
去世前,女孩子去看過老太太,老太太不能說話,只能抓住女孩的手,眼睛裡有無數的話,依戀和期待……
好的電影就是這樣,盡管悲傷,但讓你直面人性,而且通常不能言語。
其實這個故事本來可以有另外一個講法,同樣是講一個老人的孤獨,講感情的可貴與真摯,講生命的歸宿,講得更加激烈,但是,我以為現在看到的已經是一個更好的版本了。
因為它更符合生活的規律,散亂的、偶然的、輕如鴻毛的,不到最後,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不能承受什麼——不能承受的一定是永遠不能再來的。
小女孩在天橋上深深的哭了,她無法承受的是自己對生命對情感了解的如此膚淺。
⑹ 《我們倆》影評
《我們倆》是個小製作的電影。內容非常簡單。就是講述一個房東老太太和女大學生住戶的故事。當女孩穿著軍大衣,圍著圍巾只露兩隻眼睛問「有房子要租嗎」,老太太精明的要了不高不低的200元錢時,兩個人就開始了較量。從電話線到電爐子,甚至用電冰箱,在磕磕碰碰中兩個人都在抗拒著彼此,直到一起吃了一頓美麗而孤獨的年夜飯,兩個人走過了寒冷的冬季,也慢慢的融化了心中的堅冰。女孩溫暖慰藉了老人凄涼孤獨的晚年生活,老人也見證關心著女孩的青春歲月。在生活的點滴里,兩個人心靈靠近了,度過了美好的春夏,不得不面對分離。女孩走後,老人就病了,想念女孩。再見面的時候,兩只手緊握,雖然沒有任何話語,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電影用春夏秋冬四個空鏡頭來結構影片, 是很中國的構思方法。 片中有處細節創意非常好。女孩很多時候都是氣喘吁吁的,這當中有的是因為生氣,有的是因快速奔跑,有的是出力氣幹活。而老人則是慢悠悠的,還有個重要的道具拐杖,(當當的敲叫小馬,打掛著的紅燈籠等等),唯一的一次劇烈的活動就是踢小馬掛的那些紅燈籠。我想作品就是想通過這樣的形式,表達生命的兩種不同的形態吧,年輕的和年老的,而無論是噴薄而出,還是白日依山,都是我們經歷過的或者正在經歷的和將要經歷的。 一個二十歲的生命和一個九十歲的生命截然不同,陌生、代溝、排斥,這些在相互碰撞、相互了解、相互關愛中土崩瓦解,最後一老一少真正的接納了對方,走進了彼此的心靈,實際上恰是生命和生命的對等和交融。 真的,愛,沒有什麼不可以。 想說的還有電影語言。電影語言有直觀性,有感染力,最值得提的是簡潔。開篇,女孩來找房,老人要了不高不低的兩百元錢,女孩和他講價。下個鏡頭就是老人數錢,非常簡潔的交代出了兩人開始了租住的生活。後來,女孩搬到新家正在裝修,接到電話,沒有任何話語,下一個鏡頭就是女孩氣喘吁吁站在老人家的胡同目送老人離開了生活一輩子的房子為了給孫子結婚,並且藉助鄰居之口訴說了女孩搬走後的情形。最後,女孩從家裡回來在火車站,接到一個電話,沒有說話,只見女孩靠著天橋的欄桿慢慢的蹲了下來,周圍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可是畫面寂然無聲,此時世界對於女孩來講已經停止了。還有好多這樣的鏡頭,干凈利落,一點都不拖沓。電影語言簡潔又豐富。再看有些電視劇,簡直受不了。 當然,可說的還不止這些。看完後手懶沒寫,到現在也沒有更多的熱情了。就寫這些吧。 看這部電影不久,恰好學生寫作文《我們的心近了》,作文講評時,把這部電影引到了其中。從選材、結構、語言到細節描寫,學生學到了不少東西,反響不錯。當時自己也挺得意,呵呵,也算沒白看,來了個知識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