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電影《天使愛美麗》運用的拍攝手法的疑惑
感覺吧。只要能給人最好的感覺,就不需要什麼意義啊。
② 求天使愛美麗片段分析
《天使愛美麗》,並採取全程跟蹤拍攝,將整容手術的全過程以直播的形式展現出來,並真實記錄選手在手術後的有關情況,節目播出後,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收視熱,使整容成為去年觀眾討論的一個熱點話題之一。對於這類節目,人們褒貶不一,或批評它以隱私為賣點獲得商業利潤,或贊揚它使外貌缺陷而心理自卑的女性獲得重生。本文將以新女性主義電視研究理論對《天使愛美麗》這檔真人秀節目進行解讀,呼喚電視作為一種強勢媒介,應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者中間找到平衡點,擔當起教化和正確引導這兩大媒介功能。 一、 新女性主義電視研究理論 新女性主義電視研究理論不同於傳統的女性主義電視研究,它將研究焦點集中在電視文本的敘事方式上,以電視的製作機制和播出機制系統作為研究對象,從電視機制的本體特徵出發,更多考慮電視作為新的媒介所具有的傳播特徵,意在揭示出生產方式與接受方式之中所蘊涵的意識形態,或潛在的意識形態性。美國女性主義學者伊安卡普蘭(E.ANN KAPLAN)對新女性主義電視研究作了系統的描述,她說:「這種研究不是去盡力研究電視節目中的性別角色,而是檢視電視作為機制而發揮功用的方式。這種機制涉及到一些復雜的因素,包括電視設備本身(它的技術特徵——製作和塑造形象的方式);它的各種各樣的『文本』——廣告,解說詞及表演;電視節目製作與贊助商之間的主要關系,這些贊助商自己的文本——廣告——是可以加以爭辯的真正的電視文本;以及目前形形色色的接受場所,從起居室到浴室。」①卡普蘭說:「使用這種研究方法的學者們將關注的焦點放在闡述上,也就是說,誰講述文本,文本又是講述給誰聽的;電視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或是生產方式與接受方式之中所蘊涵的意識形態。」②,這種理論是從好萊塢電影研究理論發展而來的,它將把好萊塢電影研究的視角轉向電視,研究電視和女性之間的關系,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肥皂劇、音樂電視和電視廣告三個方面。本文將以新女性主義電視研究理論的視角,探討《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它給觀眾傳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意識形態以及給觀眾帶來怎樣的影響。 二、 文本解讀:商業邏輯和男性慾望的合謀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的性質。我們從這檔節目的形式、內容以及運作機制來看,這檔節目屬於一檔真人秀節目。真人秀節目是由普通人參與並按照製作者制定的游戲規則來完成相應任務的一檔電視競賽性游戲節目,整個游戲過程將被真實的再現。這類節目由於是真人演繹著真實事件,具有較強的刺激性和懸念,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的參賽者是從近千名報名者中挑選出14名女性,她們跟節目組簽定合同並要求嚴格遵守節目的規則,否則將被淘汰出局,並伴隨著巨額的罰金。如在術後調理的三個月時間里不準選手照鏡子和接觸任何反光物品,違者最高可處1萬違約金。而參賽者除被淘汰之外,一概不得請求退出,否則,製作單位有權不退還其5000元保證金,並有權要求其支付整形、護理等所有費用兩倍的違約金。整個節目由免費整形、手術直播、真實記錄、選手PK和終極盛會等五個環節組成,後四個環節的運作形式跟一般真人秀節目的形式差不多,以實錄的形式再現選手在游戲中的真實場景,在最後的PK環節中獲勝者將贏得巨額獎品和再教育獎學金。因此說《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是一檔名副其實的真人秀節目。 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的實質。《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打著「女人愛美麗,天使在人間」的口號,通過這個活動給所有因為容貌而生活失意、心理自卑的女性一個美麗重生的機會,幫助她們走出生活的陰影,重新樹立女人的自信。事實是真的如此嗎?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說到底是一檔娛樂性節目,它的終極目標是讓大眾狂歡來達到高收視率的目的。《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從女性身上做文章,以消費女性和女性消費為目的,以真實記錄女性整容的整個過程為噱頭和賣點,並通過終極PK的形式把觀眾的胃口吊到極致,來實現大眾狂歡的目的。在節目的整個過程,我們看到的不是對女性的關懷,而是把女性作為被看的對象和玩物提供給觀眾。在手術直播在這一環節,節目把選手在整容時血淋淋的鏡頭赤裸裸的展現出來,這一目的無非不是想通過刺激性的鏡頭來搶得眼球,節目在播出這一部分時,絲毫沒有考慮到選手的隱私權問題,更沒考慮到媒介作為社會公器,應該多一份人文關懷,少一份冷漠。在商業邏輯的規則下,媒介把女人的身體作為賣點推銷出去,把女性的身體置於冷冰冰的鏡頭前供人審視,媒介忽視了選手在手術過程中內心的痛苦和掙扎以及選手親人在看到這些血腥鏡頭時的感受。在真實記錄這一環節,節目組做出了更為苛刻的規定,不準選手照鏡子或接觸到任何反光的物品,否則將處予高額罰款。這一規定在某一方面是為了選手在術後階段有更好的恢復,但媒介是否還有其他的目的呢?我認為節目組不讓選手照鏡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保持高收視率,吸引眼球,獲得高額的商業利潤。媒介先是把觀眾的胃口吊足,讓觀眾過了一把整容的癮,看到選手整容的直播過程,但是整容結果如何,媒介並沒有馬上告訴觀眾,而是讓觀眾等上兩個多月,在這期間只是透露選手在術後的一些零星信息,讓觀眾一直保持懸念的狀態,關注節目的進程,節目在最後一個環節PK階段才把整容的答案告訴觀眾,揭開廬山的真面目,把節目推向高潮,讓觀眾看到選手整容後的變化。我們可以說這一不準選手照鏡子的規定不失為一個提高節目收視率的很好的策略。因此《天使愛美麗》節目與其說是為了幫助一些因容貌而自卑的女性擺脫生活陰影,還不如說它是以女性為賣點獲得高額利潤,在這一場游戲中,電視台、廣告贊助商才是最大的受益者,這個節目的播出推動了整容行業,打響了「愛思特」整容機構這個品牌。 另外,在《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整個環節的設定中,可以看到女性始終作為被看的對象出現,女性再次成為觀眾眼中的慾望客體。女性主義電影研究學者勞拉馬爾維(Laura Mulvey)在《視覺愉悅與敘事電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一文中論證了好萊塢電影的父權制與傳統電影慣用的敘事手法之間的聯系。他認為好萊塢電影敘事中的女性角色的作用是給觀眾提供視覺愉悅,而這種視覺愉悅主要是建立在形成系列的三個基本的「看」(Looks)之上的。其一是攝像機的看;雖然攝制技術是沒有性別的,但電影攝制者一般都是男性。其二是電影敘事中的男性角色的看;在這種看中,女性角色在影片敘事中被設定為男性角色的注視對象。其三是觀眾的看。觀眾摹擬或者認同前兩種看的心理機制,使女性被看的身份塑造的過程最終得以完成。③我們可以用馬爾維的這種視覺愉悅理論來分析《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背後所蘊藏的意義。《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的主角表面上是女性,實質上是男性,是由男性來主宰的。節目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由男性來決定女性的美麗,女性按照男性的眼光和要求來塑造自己的體型,改變自己的面容,使之成為被看的對象,成為觀眾眼中的慾望客體。在免費手術和術後恢復階段,整容專家團隊中大部分都是男性,如李凡年、林洪哲、陳建業、魯禮新等,他們以男性對女性的審美要求來重新塑造女性的美,對女性的身材和面孔進行整容,對女性的氣質進行培養,把選手打造成擁有嬌小面孔、性感身材、淑女表現的樣子,這些都是男性文化對女性美的認定,它強化了女性是「第二性」這個特點;選手PK和終極盛會這兩個階段成為一場場選美大賽,女性成為男性注視和觀賞的對象,男性掌握了評判權,由他們來決定誰將進入決賽並獲得冠軍。在評委團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這樣一個事實評委大部分都是由男性組成,在總決賽那場比賽中,汪峰、孔祥東和呂頌賢等擔任了評委。在這種看/被看的模式中,女性被直接設定為男性注視的對象。與此同時,節目在終極盛會這一環節中設定了一些鼓勵和慫恿選手呈現和暴露自己身體的內容,如舉行旗袍秀比賽,進行泳裝美麗對決等,選手通過性感的服飾展示自己優美的身體曲線,並用肢體動作來刺激觀眾的神經,讓女性再次成為被看的玩物。在舞台下除了一雙雙男評委和男觀眾的眼睛在注視著女性的身體外,還有一台台攝像機對准了女性,它們充當著男性的眼睛,用特寫的鏡頭把女性最性感的部位定格在一個個畫面中,如細膩的肌膚、豐腴的胸部、性感的臀部和曲線的身型等部位,而這些大量特寫鏡頭的出現正是男性潛意識慾望的表達。通過攝像機的聚焦,讓電視機前的男觀眾能更為清晰的觀賞到女性的身體,激起男性內心的慾望,使女性成為男性慾望的投射對象,在男性目光的審視下,女性不再是完整的個體,只是作為被切割的「零件」。《天使愛美麗》這種真人秀節目與好萊塢電影中善於運用視覺愉悅的效果進行電影敘事一樣,把女性置於看/被看的模式中,女性成為一種慾望客體的代碼。女性主義學者認為「在一個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為主動的/男性和被動的/女性。起決定性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他的幻想投射到照此風格化的女人形體上。女人在她們那傳統的裸露癖角色中同時被人看和被展示,她們的外貌被編碼成強烈的視覺和色情感染力,被組織進主導的父系秩序的語言之中」。④《天使愛美麗》這檔節目說到底是一檔娛樂性節目,它的目的是在娛樂大眾的同時獲得高額的商業利潤,而女性卻成為娛樂大眾的對象,大眾媒介在娛樂中不露痕跡地把女性呈現和編碼成慾望客體,成為男性觀賞的對象,並再一次重申和強化性別角色的差異和性別不平等的傳統,讓觀眾在狂歡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接受性別陳規,完成對女性被看的身份塑造的整個過程。在這檔節目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商業資本邏輯和男性慾望代碼表達的共謀。 三、 啟示: 目前類似於《天使愛美麗》這種真人秀節目在我國屏幕上十分風靡,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和思考。電視作為一種強勢媒介,人們每天花在電視上的時間佔去了人們休閑時間的一大半,有人甚至說現代人是電視人,電視成為人們了解外部世界以便指導自己行為的主要渠道之一。可以說,在電視文化主導的世界中,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時刻、許多事件都已經不再用傳統或者自我抉擇來做引導,而是由電視所建構的世界圖式和價值坐標來指導。⑤電視通過對人們日常生活全方位的滲透,正在建構一種「影像現實」,人們觀看電視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視聽感受過程,更是對人們日常生活、行為模式、認知方式、生存體驗、審美體驗甚至無意識領域的有力建構過程。⑥電視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帶來很大影響,它在傳遞信息的同時,還承載著教化的功能,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審美觀,建立一個性別平等而和諧的社會。但目前我國媒介正在向市場化道路邁進,在市場化初期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媒介中的商業化氣息過於濃厚。像《天使愛美麗》這類真人秀節目風起雲涌,實質上是金錢刺激的結果,在金錢的面前,媒介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個天平上失去了平衡,漸漸的在向經濟效益靠攏。它們以女性為賣點,利用女性的容貌、身體及性的特徵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製造美女經濟來獲得高額的商業利潤,在這利潤的背後犧牲的是女性的權益,強化著性別陳規,將女性物化、商品化和工具化,把女性當作花瓶和玩物,供男人觀賞,這將不利於媒介推行性別平等,建立一個和諧社會。其次,美女經濟實質是一種軟暴力,是對女性肉體和精神的一種殘害,女性在男性文化認同的美中塑造自己,形成一種形象焦慮,形象上的自我強迫使女性喪失獨立的人格和創造精神。美女經濟將使兩性之間的差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擴大,不利於女性追求與男性平等的社會地位。另外,《天使愛美麗》這類節目的播出,向女性傳達了這樣一個錯誤價值觀,女人的外貌可以改變命運,讓女性擁有美好的愛情和事業,使女性過多的注重對外在美塑造,而忽視了對內在美的追求和對自身修養的提高,使女性流於膚淺和表面,這種以身體形象來否定女性的生命多樣化的意義或者成為增加女性價值的一種砝碼的單一價值觀值得我們質疑。 推行兩性平等,建立和諧社會已成為我國21世紀的一個主要目標之一,媒介將義不容辭的擔當起這個職責,為兩性平等營造一個良好的媒介環境,這需要媒介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者之間找好平衡點,在不違背社會效益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創收。
③ 電影《天使艾米麗》的拍攝手法是什麼
應該是表現手法吧。
拍攝的時候,在攝影機鏡頭上加了濾鏡。不同的濾鏡,對各自對應的顏色更為敏感,讓這種色彩更加艷麗飽和。張藝謀等,就是高手,典型的如紅高粱、英雄。特別是英雄,藍、綠、紅等色彩,既藉助服裝道具,又藉助濾鏡。有的則在陽光強烈的時候,加濾鏡來遮陽,達到更好效果。(艾米麗應該用的是黃色、綠色的濾鏡,看的太久,不太確定)。
很多片子,為了營造氛圍、表達情緒、突顯導演特點,都會用濾鏡。這在恐怖片、科幻片上非常常見。有的為了完善效果,還會在後期用電腦特效,對畫面再進行完善處理。
④ 求電影《天使愛美麗》詳盡賞析
艾米莉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法國女孩,在咖啡廳當女招待,性格羞澀,平時喜歡沉溺在幻想中,還喜歡打水漂和把手插進米袋裡的感覺。在黛安娜王妃出車禍的那天,她偶然在自己家的浴室里發現以前的房客留下的東西,那是一個小男孩的寶貝鐵盒子,裝著玻璃彈珠、畫片之類的小玩意。艾米莉由此給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種意義———從歸還這個盒子開始,給人們帶來美好。她找到了現在已經是祖父的當年的那個男孩,把盒子還給了他;她還幫助了其他很多人:過街的盲人、被僱主欺負的伙計、長年患病不能出門的老畫家、懷念死去的丈夫不能自拔的女房東,咖啡廳里兩情相悅的中年男女,等等。最後,艾米莉得到了愛情。
法國電影經常有讓我嘆為觀止的感覺。不是說它們有多完美,而是因為別致和獨到。像《天使愛美麗》這樣的故事,放在其他國家的電影里,肯定就會是另外一種味道。而由法國導演讓·皮埃爾·熱內(Jean·Pierre jeunet)講來,它就像陽光的光斑在樹葉間閃爍跳躍,既清新可人又恍惚迷離。熱內1991年以《熟食店》(DELICATESSEN)名噪國際影壇,之後,像所有出了頭的電影才子一樣,熱內被好萊塢招致麾下,拍了《異形4》(ALIEN4),引來一片倒彩。因為這次失敗,熱內倖免被好萊塢同化,回到法國專心籌備他的心愛之作《天使愛美麗》。這一次,他大獲成功,成就了一部被各方人士譽為「堪稱完美的電影」。
故事越簡單,如何講述就越重要。《天使愛美麗》的故事極簡單,我曾經聽過這樣的一個說法,說它講的是「法國活雷鋒」的故事(當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那首歌鬧得正厲害)。當然,這種說法有點八卦,但想來也很貼切。一個幾乎完全由美好的細節組成的故事,要有藝術深度,要能讓人怦然心動且久久回味,殊為不易。我們都知道,相對於人生的明亮和溫暖,藝術這東西在表現人生的灰暗和寒冷方面要更拿手一些,更易獲得深刻和力量。相比那些宏大的主題,《天使愛美麗》顯然是一個溫馨小品,它很容易被做成一碗感人的但也是平庸的「心靈雞湯」,但是,導演熱內的才華阻止了平庸的可能性。熱內說,「我不會給觀眾足夠的想像餘地,我只想把我的想像力強加給他們。」應該說,這個蠻橫而有趣的企圖在《天使愛美麗》裡面是完全實現了。法國有詩意現實主義電影的傳統,代表人物為馬塞爾·卡內(Marcel Carne),代表作為1938年的《北方酒店》;《天使愛美麗》在繼承了詩意現實主義傳統的同時,加入很多神奇的因素,因此也可稱為法國的魔幻現實主義電影。
⑤ 一部電影的拍攝特點可以從哪幾個點切入分析電影《天使愛美麗》。希望大家給點關鍵詞
你可以從導演的獨特構思、畫面效果、蘊含道理、時代意義、原聲音樂、故事情節、燈光照明、拍攝技巧、人物刻畫來分析。
《天使愛美麗》我覺得可以著重從絢麗的畫面色彩、生動的人物刻畫、原聲音樂這幾個比較突出的地方來分析。
⑥ 天使愛美麗影片運用的剪輯手法
使用了大量CG鏡頭和動畫處理,有著令人心醉的華美視覺享受,採用快速剪輯手法處理影片節奏的律動問題
蒙太奇式的剪輯畫面
連續性剪輯就相當於一個stop
motion,而《天使愛美麗》中的抽幀則是另一種與動畫片十分相似的stop
motion效果
好難找啊。。。
⑦ 天使愛美麗的影片評價
洋溢溫馨幸福
影片中艾米麗的童年並不幸福,但她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好奇和善意,對愛人和朋友又不失狡黠頑皮。總是微微勾起嘴角,帶著點精靈氣質的奧黛麗·塔圖完美詮釋了這個角色,法國導演讓-皮埃爾·熱內用自己最擅長的奇幻風格打造了一個夢幻甜蜜的電影世界,每一幀畫面都似乎是帶著濃郁法國氣息的浪漫明信片。觀看《天使愛美麗》都會感到每個毛孔都在洋溢著幸福,不管現實的生活有多少壓力有多麼艱辛,艾米麗總在提醒每一個女生要保護好心中那個純真調皮的異想少女 。(騰訊娛樂評)
詩意拍攝手法
《天使愛美麗》讓觀眾重新感受到上世紀30年代在法國相當盛行的詩意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電影採用電腦成像、數字影像處理(如電影中的誇張變形鏡頭等)與數字中間流程等數字技術,成功再現了20世紀30年代具有詩意現實主義氛圍的巴黎,尤其是愛美麗居住的公寓之處的庭院、樓梯及老式的內部裝飾。《天使愛美麗》獨特的拍攝手法、奇幻般的色彩搭配是其成功的重要元素,但其令人驚艷的配樂也是影片出彩的關鍵 。(時光網評)
配樂令人嘆服
由法國新生代人氣配樂才子楊·提爾森傾力打造,用鋼琴、小提琴、手風琴、鼓聲、口琴搭建了一個的『精神巴黎』。令人嘆服驚艷的電影配樂配合時而多彩鮮艷時而又恬靜雅緻的鏡頭畫面,兩者的融合恰到好處 。(時光網評)
現代童話
影片猶如是一個現代灰姑娘的童話,它鏡頭底下的巴黎跟歌舞片《琪琪》或《花都艷舞》一樣,都是比明信片更加明媚的世外桃源。詭異的魅力、豐富的想像、夢幻色的幽默是它的特長,把少女的悸動和憧憬化成一幕幕迷人的畫卷 。(新浪網評)
⑧ 天使愛美麗 開頭 是不是夾敘夾議蒙太奇
我認為是的,整個開頭可劃分三大節,(我不具體描繪畫面,以詞代替)一節前三鏡頭:手指飛舞、口型模擬、玻璃隔離。二節三近景:左側臉櫻桃耳墜、右側臉櫻桃耳墜、正面陰陽臉櫻桃耳墜。三節十二組平行鏡頭,十二種游戲:骨牌、眨眼、手型、杯沿、吸管、紙人、嗡鳴、葉哨、手膠、吹圈、轉幣、指莓。
一節定調:告訴我們兒時愛美麗過著怎樣的生活:盼望飛翔獲取自由、傾訴表達渴望交流、無形屏障阻礙前行。
二節刻畫:彷彿入獄照,正臉、側臉,而詩意化的櫻桃耳墜,正是她與生活的抗爭,或者說即便現實如此,熱愛生活的她依然可以「苦中作樂」。
三節描繪:十二代表一年,代表輪回,也表達多年著如一日的生活。每種游戲都與聲音有關,她在無聊或者單調的生活中,找尋著屬於自己的快樂。有趣的是,游戲都與聲音有關,骨牌推倒、忽閃睫毛、手型對話、杯沿回響、吸管發聲、紙人折疊、捂耳嗡鳴、葉哨吹響、撕膠黏手等等,什麼人會關注聲音,沒有陪伴?沒有傾聽?而她就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