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日本新浪潮電影有哪些特徵

日本新浪潮電影有哪些特徵

發布時間:2022-08-18 22:01:48

❶ 日本新浪潮的簡介

日本新浪潮,也被稱為「松竹新浪潮」。最早見於1960年6月5日號的《讀賣周刊》,記者長部日出雄和大沼正為配合大島渚的《青春殘酷物語》首映式所做的專題報道《日本電影的「新浪潮」》。文中採用了當時正在法國風起雲涌的「新浪潮運動」這一時髦詞彙,將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人為代表的松竹新晉稱作「松竹新浪潮」和「日本的新浪潮」,此名詞因富有時代意義而立即被各大報章轉載。
大島渚、松本俊夫、吉田喜重、筱田正浩、寺山修司、鈴木清順、今村昌平、增村保造構成了日本新浪潮的主力陣容,因為這些年輕導演大多來自日本的同一家電影公司——松竹電影公司,於是「日本新浪潮」也被稱為「松竹新浪潮」。
起始時間
狹義的日本新浪潮,以《愛與希望之街》公映為起點,以《日本的夜與霧》被松竹首腦停映,大島渚等人退出松竹,自組「創造社」為終點,壽命只有短短3年(1959~1961年),幾乎與轟轟烈烈的「安保斗爭運動」共存亡。
廣義的日本新浪潮,則歷經20世紀60年代的熾熱和70年代的嚴寒,苦撐到1983年,以寺山修司的死而結束。

❷ 闡述日本新浪潮電影的主要特點

「菊花與劍」是日本典型的矛盾特點。菊花是日本天皇皇冠上的圖案,象徵溫柔與美麗,而劍是日本「武士道」的標志,象徵著戰斗。日本人認為菊花與劍的結合正是日本文化特色的最終表現,認為武士在死的那一瞬間是最壯烈,最美的一刻。同時,日本人也頗喜歡櫻花,因為櫻花來的快,凋落的也快,正象是武士拼搏至死的象徵。

在日本新浪潮之中誕生的大多導演,在拍片風格上迎和了這一特色,即暴力作為美學的評判。也對後來如北野武等一些導演的作品產生很大的影響。

(2)日本新浪潮電影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新浪潮」首次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法國,用來描述當時一群新進的年輕導演帶動的電影風潮。

《電影手冊》(Cahiers Cinema)的影評人弗朗索瓦·特呂弗與讓-呂克·戈達爾拍攝了他們的處女作《四百擊》和《筋疲力盡》,從此一批反對體制、挑戰權威的年輕導演的作品相繼問世,電影記者弗朗索瓦·吉牢德在《快報》上將其命名為「新浪潮」。

這場沒有固定組織、沒有完整綱領的運動,是電影史上的一場革命,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且影響延續至今。

當電影新浪潮席捲歐洲之時,日本電影界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反建製成了新的人生目標,日本新浪潮的年輕導演反叛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木下惠介等前輩巨匠,強烈涉指時政和現代化背景下的存在主義。

他們從一開始就否定小津安二郎等戰前大師們構築的「電影世界」,批判大師風格過時、觀念保守,拍出了一系列與當時日本主流電影截然不同的作品,在激烈、犀利的電影手法中加入了嚴肅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色彩,使得日本電影進入一場電影藝術的高度噴發。

期間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導演和作品,本貼著重介紹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這三位具有代表意義的導演及其作品。

❸ 日本新浪潮

指的是60年代前半期松竹出身的電影導演們。
大島渚是日本新浪潮發端的第一個關鍵人物。1960年他連續推出《青春殘酷物語》和《太陽的墓場》,之後拍攝了一部足以影響日本電影史的作品《日本的夜與霧》。這部影片並非技法如何高超,而是其主題之尖銳、影響之廣泛,都對日本電影有著深刻的推動力。該片以「安保斗爭」為背景,描寫了學運中失敗的年輕人,正好與當時日本與美國簽署安保條約呼應,引起大學生普遍高漲的反美情緒。
在《日本的夜與霧》上映期間,社會黨委員長淺沼遭右翼行刺,城戶四郎敏感地意識到「松竹」不該在此風口浪尖拋頭露面,所以四天後影片立即停映。大島渚大感憤怒,離開「松竹」,成立了一家獨立運作的電影公司「創造社」。受大島渚的魄力和獨立精神所感染,「日活」的今村昌平和「大映」的増村保造等大公司的導演,都積極開拍富有個人風格和時代烙印的新電影,力求與上一輩導演的作品拉開距離。
如今所謂的日本新浪潮,來源於「松竹新浪潮」。最早見於1960年6月5日號的《讀賣周刊》為配合《青春殘酷物語》首映所做的專題報道——《日本電影的「新浪潮」》一文將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人視為「日本新浪潮」之「三傑」。這個富有時代感的名稱立即被各大報章轉載,廣為傳播。

特點 對性的描寫嚴肅而貫徹始終,甚至具有一種悲憫的色彩;對性愛本能的觀照,更是成為他獨特藝術思想的璀然綻放。
異化的情慾與情慾的儀式化
時政:流貫情慾的背景指涉
死亡傾向:情慾的反動與定格

依照存在主義的觀點,精神只有面臨死的照亮才能領悟自己的本真存在,才能明了世界賦予存在的意義。死常常被用來證明人應當如何活在世界上,以及活在世界上的意義。在大島渚的影片中,不管是狂熱的性愛,還是偷情帶來的緊張快感,最後都走向了寂滅。但或許是受到桃色電影大師神代辰巳的影響,這種或壯烈、或解脫的寂滅,遠遠不是悲劇的、無可奈何的被迫,不是肉體快感的終結和反動,而是主動抉擇的瘋狂結果,是供奉於情慾之前的香火,是對於肉體之樂的終極祭奠。
薩特曾經在對性慾的分析中指出,性慾是存在和虛無這一最中心主題的頂點。那麼,如果不能在電影中表現人的性本能,大島渚的故事片似乎就會從存在滑向虛無的境地。作為日本新浪潮電影的旗手,大島渚具有革傳統電影之命的意義。但是,另一方面,他卻在以性表露的手法,潛回「菊與刀」這種日本民族根性的扭曲情結——性之交融有如菊之怒放,性之終結有如刀之殘暴。

❹ 新浪潮電影的主要特徵

「新浪潮」作者電影的風格,大都以專注的手法記錄或表現一個事件、一些人物。採用低成本製作電影: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 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於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 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的個人傳記色彩。
1964年,正是法國電影新浪潮風起雲涌的年代。六位電影大師有了個念頭——要拍一拍發生在身邊巴黎的故事。在很多電影找不到贊助商的時候,他們想出了個便宜的辦法:先用16毫米的膠片拍,再放大到35毫米以作商業發行。
電影《小兵》

❺ 新浪潮電影的詳細介紹

1958年是「新浪潮」的誕生年,有兩部處女作問世:特呂弗的《淘氣鬼》與夏布羅爾的《漂亮的塞爾其》;1959年是「新浪潮」的幸福年:特呂弗憑《四百下》在當年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新浪潮」電影以表現個性為主。特呂弗的《四百下》(1959)是較早出現的代表作。他用現代主義手法敘述了他童年時代的悲慘遭遇。他信奉所謂「非連續性哲學」,認為生活是散漫而沒有連續性的事件的組合,在電影創作上否定傳統的完整情節結構,以瑣碎的生活情節代替戲劇性情節。戈達爾是以蔑視傳統電影技法聞名的「破壞美學」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在破壞傳統結構方面比特呂弗走得更遠,著名的《精疲力盡》(1959)就是其創作風格的最好體現。
「新浪潮」不僅促進了法國電影表現手法的多樣化,也引發了現代主義電影思潮在歐美各國的第二次興起。像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費里尼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大部分影史家都以1964年作為法國新浪潮的終結,主要觀點是,新浪潮電影的形式和風格,已廣泛地滲入到各種電影製作之中。

❻ 日本新浪潮電影在創作上有什麼特點

有的,戳我的頭象……

❼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新浪潮

  1. 多採用存在主義手法

  2. 2. 重視拍攝手法,反對好萊塢的速度,激情

  3. 3. 啟用非職業的演員

  4. 4. 新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包括重要的如尚盧高達、法蘭蘇瓦楚浮、克勞德夏布洛、賈克希維特等人

  5. 5. 拍攝主題——非政治性的電影

❽ 每個國家的電影有什麼不同的特色

對比4個國家的異同。

日本:日本電影富有哲理與內涵,感情十分細膩,演員的演技也很尖端。

韓國:韓國電影就是肥皂劇的縮減版,毫無價值。

泰國:泰國新浪潮的特點是,秉承現實主義的創造原則,甚至不惜把現實的殘酷性發揮到極點。

越南:受到越戰影響,側重於戰爭題材戰火豪情。

電影起源

歐洲是電影的發源地,電影產生之後,在歐洲一直是以一種藝術來看待電影,所以歐洲的電影以藝術為主,文藝片、故事片居多,後來受到好萊塢的影響,也出現一部份商業電影,不過大部分歐洲的電影人都瞧不起好萊塢的純商業電影,認為他們太庸俗,所以歐洲的電影現在還是以藝術電影為主流。

閱讀全文

與日本新浪潮電影有哪些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速度9哪個電影院還有播放器 瀏覽:754
酷喵免費好電影 瀏覽:363
我的鄰居是美女電影迅雷 瀏覽:878
激戰電影所有音樂 瀏覽:588
微電影劇本格式模板 瀏覽:788
魔獸世界電影30秒 瀏覽:857
有一部韓國電影叫父親的 瀏覽:608
狐狸電影主題曲 瀏覽:67
韓國的一部講述跆拳道的電影 瀏覽:513
美女驚艷的電影片段 瀏覽:738
一直在等著在哪個電影 瀏覽:594
集中營裡面養孩子哪個電影 瀏覽:341
以耶路撒冷陷落為題材的電影 瀏覽:822
交換內題材的韓國電影 瀏覽:173
在世界心中呼喚愛電影 瀏覽:552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不舉辦了嗎 瀏覽:972
巴黎野玫瑰電影迅雷 瀏覽:761
僵屍福星電影完整版粵語 瀏覽:36
老大電影霸氣片段國外 瀏覽:329
一部電影一個女的在工地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