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啟示影視賞析
《啟示》:梅爾·吉布森通往瑪雅文明的蠻荒之路
轉載 By flyinglam 2007-1-27 1:02:50
作者:火神紀
無可否認,所有的這一切都很美。
與文明無關,所有的這一切也許更符合的是我們對那個蠻荒時代的幻想。
——火神紀 題記
《勇敢的心》和《耶穌受難記》被定論之後,作為導演的梅爾·吉布森已經非常接近經典了。我一直非常期待這部電影,因為梅爾曾經帶給我的那些瘋狂和感動,因為這部電影鉻著的是瑪雅文化的印記,因為預告片里那些密密麻麻高低起伏的叢林和類金字塔的古老建築。
因為所有的那些未知的有關文明的字眼一直在吸引著我們,所以,我們著迷於去追尋一個也許並非正確的答案。這就是梅爾有關瑪雅文明的命題。
梅爾製造了一個美倫美奐的瑪雅後期的世界。那些沒有人聽得懂的瑪雅古語和叢林里捕獵時戲謔的玩笑,很多時候讓我們感覺,語言很多餘,縱然他們用的是一種我們完全聽不懂的語言,可是我們依舊能夠感知他們的歡騰雀躍。
啟示是什麼:想不想知道自己將如何死去,神聖的時刻就要到來了。當心那一天的黑暗;當心帶來老虎的那個人,他會在泥沼中重生。他將為你們引見的人能夠抹滅天空;也能鏟平大地;鏟平你們所有人;終結你們的世界。他此刻已經在這里了。白晝將變成黑夜,虎之人將會把你們引向滅亡。
這似乎只是一個弱者對那些惡毒的弱者的詛咒罷了,或者是一個將死之人在臨死前的預見。可是,梅爾有這樣的能力,把所有的這些古老的詛咒變成唯美的影像。帶有點殘暴,帶有點瘋狂病態的扭曲唯美。
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叢林,原始村落。虎爪一家人生活的村落以及屬於村落的那片叢林,父親總說:他在這片叢林里打獵為生,在他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帶著他在這片叢林里打獵,現在他帶著他的兒子,而在他死後,他的兒子也將帶著他的孫子在這片叢林里打獵。這是屬於他們的叢林。
太陽旗下的子民的領地上發生了天災,以及瘟疫,他們迷信於古老的祭祠來祈求上天的垂憐。於是他們僱傭了一群獵奴者去捕獲一些俘虜。獵奴者無情地摧毀了虎爪的村莊,女人成了被販賣的奴隸,男人成了祭祠品。
平靜而安逸的生活被徹底打破,生離死別。那些跟在父母親後面奔跑的小孩臉上無辜的淚水有著對這些入侵者無情的控訴和無奈的仇視。只是,趟過一條大河之後,他們將永遠也見不到他們的父母了。
從殺死一頭野豬剖開野豬的心臟到祀祠儀式上殺死一個奴隸,挖心,斬首。人和野豬沒有任何區別,同樣被殺死之後,心藏同樣握在人的手心裡跳動。
梅爾的電影多少帶有著一種暴虐的味道。視角殘暴和虐待,在他的電影里隨處可見。當然無需去責備這些祭師們的殘暴,因為在那些狩獵人在叢林里馳騁的時候,他們殺死野豬時他們似乎會得到寬恕,因為他們只是為了更好地活著。我們有什麼權利去責備那些祭師,他們也許只是為了讓所有人都更好地活著。
在太陽旗下的子民們瘋狂地呼喊著太陽的時候,在梅爾的鏡頭下,瑪雅文明只是一個扭曲了的野蠻符號。
那些血腥的祭祠,那些白描式的噴塗,給這部電影渲染上一層厚重的骯臟。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算是一部cut電影。cut,不帶半點悲憫。而後面的殺人游戲,更確定了我對這部電影的這種看法。
可是在那個時代里,弱肉強食似乎是生存的法則。就算作為弱肉的那一群人顯得多麼善良而平和,可是活著,而且不夠強大地活著,似乎足已構成他們的死罪了。Strong、Power、Vengeful、Malicious;構建了整個世界。可憐兮兮並不惹人疼受,如果要繼續活著,只能把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這樣的論調又把這部電影轉向了勵志。不管怎麼說,梅爾的電影里多少總帶有點類似的疲軟無力的妥協。
如何把自己變得更強大呢,啟示里的虎爪完美地逃亡似乎就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些。當我們不夠強大的時候,我們還有正義的信念,熟悉的地型,以及不害怕的勇氣,決戰到底的堅定,以及睿智地作戰,一樣會讓我們變得無堅不摧所向披靡。
有關瑪雅文明的旗幟如此鮮明,有關勵志的主題如此明亮。奔逃,只是為了活下去,為了自己深愛的女子和兒子。
在《耶穌受難記》最成功的獨立電影之後,這將是梅爾的又一個時代降臨。因為這部電影里包含著的除了對那個蠻荒時代的祈盼之外,還包含著一種人性向上的光芒。活著,我們應該活著,我們應該更好地活著,這樣的命題思考也許從三千年前的人們就已經開始在思索了。
電影作為一個反思的層面折射成了影像,很多的東西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里也一樣可以行得通。
除了上面說的cut之美,疲軟的勵志之外,這部電影還包含著一種人性的光輝。
像虎爪,他發了狂地奔跑,忍著傷口的疼痛跑回了自己那個已經被廢棄的村莊,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救出被困洞穴底的妻兒。這樣的底蘊讓這種非純粹的逃命閃爍出一種感人的光亮。
為什麼奔跑,因為純朴的親情和溫存的愛情。為什麼而活著,那麼辛苦也一樣必須活著,不是因為自己,而是因為妻兒,因為他們必須活下去。
在雨水中生子的鏡頭拍得很漂亮,很讓人感動。在所有的敵人都被殺死的時候,虎爪的小兒子誕生。生命就是這樣,既生,也就註定了死,永遠如此循環不息。
瑪雅文明之死,死於其它更有力的文化。電影的最後是一群航海探險者的登陸。沒有人知道接下去會發生什麼事,只是虎爪一家向更深的叢林里走去之後,也許,他們將會過得很幸福。沒有人知道。
這部電影以一種極其野蠻的方式祀祠了那個已經逝去的瑪雅文化,以一種更溫情的方式祀祠了那個時代的野蠻。在我看來,這是2006年年末最值得一看的電影之一。
畢竟很多時候,我們有必要停下來思索一下,我們曾經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生存在這個世界。而現在,我們的生存似乎已經非常幸福了,不論貧富。可是以後呢,我們又該如何活下去。
這部電影至少帶給我們一種視角上的沖擊,一些感性的沖動,以及一些理性上的思考。奔跑中的虎爪,讓我感動得熱淚盈眶。
B. 《現代啟示錄》這個片子講的是什麼意思,根本沒有看懂,求解,高手解釋一下!
講述的是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上尉威拉德接到總部的命令,去尋找脫離了美軍的科茨上校。科茨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但如今卻已陷入瘋狂。他在越南境內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推行著野蠻,血腥,非人的殘暴統治,還不時地向美軍進行瘋狂的近乎妄語的廣播宣傳。
威拉德接到的命令就是找到科茨,並把他帶回來或者是殺了他。帶著這個命令,威拉德率領一小隊士兵沿著湄公河逆流而上,穿越叢林前往越南。在尋找科茨上校的過程中,威拉德幾乎橫穿了整個越南戰場。
他目睹了種種暴行,恐怖,殺戮與死亡的場景,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在不斷的殺戮之中,威拉德也幾乎變得瘋狂。最後歷盡艱辛的威拉德一行終於來到了科茨的恐怖王國。他們落入了科茨的手中,受到了嚴酷的折磨。但這卻也使威拉德得以直接面對科茨。
科茨本可以殺死威拉德,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他藉助威拉德的手完成了渴望已久的死亡,終於從這個瘋狂的世界中得以解脫。而威拉德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人類心中的邪惡與黑暗,體會到了邪惡所引起的瘋狂。
土著們跪倒在他面前,他實際上已取代了科茨。對這一切感到由衷地厭惡的威拉德拉起同伴,登船離去。科茨的瘋狂被制止了,但在整個越南戰場上,恐怖與殺戮仍然在瘋狂地進行著。
(2)啟示電影鏡頭畫面分析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
1、本傑明·韋勒:本電影的主角,軍銜上尉,任務是奉命尋找脫隊的上校華特·寇茲並將他殺死。
2、華特·寇茲:軍銜上校,曾經是美軍在越戰中的英雄,戰功赫赫,後脫離美軍在柬埔寨建立了自己的王國。
3、比爾·吉爾戈:軍銜中校,領軍方式無法適應時代的軍人。
4、科爾比:軍銜中尉,失蹤的指揮官,隊長。
5、攝影師:美國自由攝影師。
C. 梅爾吉卜賽的電影《啟示》當中水下產子的鏡頭是怎麼拍攝的
這都是在水箱里拍攝的,水都是特別的干凈的,在水下睜開眼都可以。給你舉幾個例子:
水下工作室有許多水箱,水箱與地板融為一體,其中一個外景水箱有240 英尺× 60英尺藍色屏幕,同時還有水下拍攝設施。現場的藍色屏幕一直提供「從濕到干」的感覺,可以為電影、電視和商業廣告提供驚人的視覺效果。圖中的嬰兒頭朝下沉入水中,簡直是個天生的尤物。右上方是是著名的藍色屏幕,依託這個背景,可以製作出各式各樣的圖像。下方是成功拍攝的汽車沉入水中的鏡頭。
D. 如何進行影片分析——主題 結構 人物 場景 景別 空間 機位 光線 影調 對話
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現代電影的故事和主題,往往是一句話可以講清楚,一萬句也講不清楚。 現代電影的主題是深化的,是觀眾一種內心的情感體驗。 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在看完電影以後所總結、歸納出來的心得體會、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而是電影創作者的目標追求和靈魂凈化。 電影藝術的主題往往不是簡單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義的。需要我們整體的把握。 通常人們理解的影片主題應該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層次: 1.影片的內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圖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敘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體現在充滿 視覺造型特點的銀幕效果上。 2.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 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 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凈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的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題,領會導演的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的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的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的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的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8)我們在視覺生理上和審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對影片產生認同和共鳴? 9)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影片中的風格樣式、敘事結構、造型風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讓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10)對於這部影片除了大多數公眾的意見以外,你有什麼不不的意見和看法?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復地、深入地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題不搞清楚,分析就無法透徹。 關於影片主題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閱讀、段落拉片。同學間討論和分析寫作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 二 結 構 影片分析中對影片結構的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們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學經常會忽略分析影片結構,甚至,根本不去關注。其實,電影的結構是電影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導演根據影片的主題、內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各諸要素合理、有機、完整地組成一個視聽整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影片的結構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統工程,我們認定的電影的結構分析應該包括: 二.劇作結構分析: 劇作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設置,情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分析。 從電影的創作規律研究表明:戲劇性結構的電影無非是無數件有因果關系、有內在聯系的事件,有機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終構成一種結局。 縱觀世界各國故事片電影的樣式,電影的敘事結構、電影 的劇作結構及故事的結局基本是四種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預料之中; B、情理之外,預料之中; C、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D、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系偶然關系必然關系和戲劇關系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非戲劇性結構的電影,在表面構成上,會更為隨意,更為自然和偶然的,許許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機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後形成上,無非是形成兩種模式n個體無意識形成集體的有意識。2)整體有意識形成風格的有意識。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表現在劇作的合情與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構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 情節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體分析。 傳統的電影情節,往往是順序型的,線型的排列關系,現代電影的情節則更為復雜,更為混淆。但電影的情節和細節是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的敘事情節,在總體上構成影片的框架;電影的細節與元素構成影片的內容;電影情節的推動,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著重依賴於人物的動作和細節的設置。 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置是十分依賴的。 現代電影中,對於敘事中的細節越來越重視,用細節的動作和細節的場面積累來推動情節。這種電影的特點是:重視細節的強調,重視細節的重復,形成影片內在的結構,注重細 節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對人物的塑造和對情節的幫助。 總體來講,影片的結構是導演風格和主題思想表達的最重要的手段。經分析發現,電影的敘事結構、劇作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 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 三 人 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 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 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 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 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 四 場 景 場景是影片敘事的基本載體和影片特定的空間環境。 場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現代電影的場景,可以是現實空間環境,也可以是非現實空間環境,但是,這兩種場景的存在,都要求要體現和反映劇本中規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場景存在的方式和種類,大體上可以劃分成如下六種: 1) 內景在攝影棚內,專門為影片的拍攝搭制的人工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有限,拍攝的環境完全要布置,光線的處理可以比較細膩,拍攝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觀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廣闊,往往要選擇局部進行拍攝,或者是對局部進行加工才能拍攝,由於受自然光線的限制,光線的處理要選擇光線 的時機。 3)實景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自然建築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存在,往往不是為了影片的拍攝。這種場景空間十分真實,具有生活的氣息,但是,有明顯的建築結構關系,拍攝起來也受一定的限制。 4)場地外景一為了影片的拍攝,按一定的比例,專門在選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工搭制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攝要求。但是對總體美術設計的要求比較高,也會受到自然光線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於配合特技拍攝的小比例人工場景。這種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與實際的自然場景拍攝在一起,美術設計的透視、比例十分的重要。 6)計算機模擬景利用計算機(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現實的場景環境。 現代電影中,電影場景的構成有如下的幾種特點: 1) 影片的銀幕空間是由多種類型的場景以不同的順序和方式組成的。 2) 同一場景內,可以開展和表現一場戲,也可以開展、表現多場戲。 3) 一場戲可以在一組場景或多組場景中展開。 4) 影片中的場景的視覺效果,參與影片的敘事和造型,從而推動影片情節的發展。 5) 場景的變化越來越趨向於多元化。 6) 影片的構成上,場景交替變化、交替運用越來越頻繁。 7)刀特技合成,虛擬現實的場景的出現和使用越來越廣泛。 8)影片中的場景在視覺造型和視覺風格上越來越影響和決定影片的風格。 電影場景,首先是一個空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影片某一個段落的人物、敘事、動作對話的構成與處理。場景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概念,例如:操場(街道、河邊、廚房、衛生間、車內。影片中的場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沒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區的別墅,嚴格的意義應該是一個場景,但是,在具體的拍攝中,室內的戲和室外的戲,我們在拍攝和表述上往往又分為兩個不同的場景。 電影場景其次有一個時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這個場景所表達的敘事、動作的時間關系。正如我們經常講的:就影片敘事而言,換鏡頭就是隔時間;換場景就是換時間Z換場景就是換空間。 通過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們發現,電影中場景的選擇、利用、排列、構成,會影響到以下幾個問題: 1)場景決定影片的風格:場景的選擇和具體的運用,在宏觀上就決定了影片的敘事風格和造型風格。我們常常講:外景利於影片的氣氛。內景利於影片的光線運用;實景利於 影片的空間表達。外景出意境,內景出戲,實景出調度。 2)場景影響影片的空間感覺:電影中外景的出,現,無論場次的長短、多少,都會在影片中形成一種整體的空間規模。感覺和效果。而在內景的拍攝中,我們會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感覺,顯得影片空間變化較多,但不完整。 3)場景制約人物形象的塑造:電影中外景的應用,使得人物的表達更為有環境依據,使人物在敘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內景的應用,優化了攝影的造型 元素,在視覺上更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於人物的戲的表現。 4)場景關系影片的影調構成:由於影片中場景的有意 識、無意識的變化,影片中的地調關系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構成影片的不同場景的不同的初調效果。 5)場是決定一段敘事情節的完整: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可以清晰、明確地完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敘事情節,也可以僅僅是表達敘事情節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我們也要關注場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場戲,是一個表述性的語言,是一個實際增節的稱呼,更是一個獨立的事件的表達方式。實際增況往往是;一場戲有可能在一個場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幾個場景中完成。 由於電廠中場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們在選擇場景的時候要特別地道憧和准確。 根據我們對現代電影的分析,電影中的場景構成方式越來越靈活,場景的數量越來越豐富,這樣,有利於影片的敘事,有利於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於影片的風格表達。因此,電影場景的運用規律是我們要進行細化分析的東西。 --------------------------------------------------------- 五 景 別 電影的景別,是一個電影鏡頭和畫面的視黨形式的表述語言。表面上是一個造型元素,實際上是一個教事的手段。 景別最最根本的含義,是表達畫面所包括的范圍。電影景別的劃分大體上有如下的幾種形式;l)大遠景,2)遠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對近景,8)特寫,9)大特寫。 電影中的景別,是影片視覺效果、導演語言風格的外在形式之。決定影片風格,決定敘事風格,決定視黨風格,決定導演風格。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過程中,對於影片的是別的把握重點是在於全片,而不在於具體的某一個鏡頭。分析的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1.影片全片的敘事過程中,以什麼樣的鏡頭畫面景別為主?在影片中是一種什麼樣的主導趨勢?對影片的風格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2.場景中重要的人物對話鏡頭是以什麼樣的鏡頭景別為主?鏡頭景別變化之間有什麼樣的規律和特點?對於影片中的人物刻畫和敘事的推動有什麼樣的幫助? 3.電影場景中的內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外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這兩種景別交織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特別是要分析景別分別在外景和內景當中對於人物、敘事、對 話、動作的表現和表達都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4.每一個場景的開始的鏡頭和結束的鏡頭的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鏡頭剪接中景別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規律? 5.全片中,鏡頭畫面的景別的變化幅度是什麼?對影片的節奏有什麼樣的影響?景別的這種變化對影片的敘事有什麼樣的幫助? 6.分析在動作的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鏡頭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形式? 7.景別的運用以及最終畫面完成的效果對於影片的風格有什麼樣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別運用,對於畫面的構圖有什麼樣的影響和幫助? 9.分析景別的應用對於環境的氣氛,空間的表達,場景有什麼樣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別對人物形象和人物動作的表達。我們看到的影片,有的時候,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個特定的景別,在有些情況下,不同的景別對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敘 事內容、不同的情緒要求、不同的動作表達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電影的景別對影片的節奏所起的作用。 --------------------------------------------------------- 六 空 間 在理論的分析中,電影的空間是一個不太具體的概念。 同時,電影的空間又是一個表述的整體概念,它不能離開影片的敘事和影片的主題電影的空間在影片拍攝的表述上是一個虛詞,在影片拍攝完成的理論分析上是一個形容詞。 但是,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空間是影片具體場景的體現。往往在我們認識電影的過程中,電影的空間對於我們來講,是一個比較廣泛,不太具體的甚至是模糊的概念。 我們對電影空間的這種感覺一般來自於我們的生存觀念。那麼,電影的空間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1.電影載體空間的明確性。也是我們說的銀幕的二維 空間。電影的銀幕空間是有限的,平面的,具體的。我們所看到的空間關系是在一個二維的平面關繫上構成的。 2. 電影表現空間的假定性。我們所看到的銀幕的三維空間是一種假定性的三維空間。電影是利用光學的、色彩的、影調的給我們創造一個生理(眼睛)感受是具體的,心理(大 腦)感受是假空的空間關系和空間效果。 3.電影感覺空間的綜合性。我們對電影空間的感覺是一個生理和心理的綜合感覺懂得過程。即是銀幕的,又是想像的;既是具體的,又是幻覺的;既是平面的,又是三維的;既是表現的,又是再現的。 4.電影畫內空間的現實性與畫外空間的想像性。電影是用畫內有限的空間布局,表達畫外的無限空間關系。我們常常是用局部的、不完整的畫內空間去表達畫外整體的空間 關系,縫合觀眾心理的想像。 我們在分析電影空間的過程中,就要分析如下的一些問題: 二.影片中主要的空間構成是否參與影片的敘事與造型? 電影中的空間存在,一般的情況是作為事件發生的環境來幫助影片完成敘事。電影的空間既是事件發生的具體地點,又是推動事件發展的主要載體。 例如:影片《紅高粱》中,高粱地成為了影片中我爺爺和我奶奶情感宣洩的重要環境依據。場景的空間表達了人物,反映了性格,影片的空間直接作為一種敘事元素和造型元素,成為影片的視覺主體和審美主體。 2.影片中主要空間的跳躍是否構成巨大的對比關系? 美國影片《勇敢的心》中,英國蘇格蘭的地域風光和古代封閉式的城堡,這兩個場景的交替,形成了巨大的空間對比,也形成了巨大的氣氛對比,對影片的敘事和風格起到了極大 的作用。 3.影片的空間是否具有象徵意義? 電影中的空間既是主題的載體,又是敘事的環境;既是影片的視黨風格,又是影片的造型風格;所以,電影中的空間有很大的表現性和象徵意義。 例如: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宅院內的紅色燈籠和黑色燈籠成為了人物生活的方式和人物命運的象徵,封閉、灰色的宅院,作為一種環境,作為一種象徵,作為一種風格,作為一種影片的故事和造型元素,獨立的在影片中發揮作用。 4.電影空間是一種什麼樣的形式? 現代電影當中,電影的空間象徵與表現形式大多是兩種存在形式: 1)一個是影片的整體空間象徵。利用影片中所選擇的主要場景,從形象的角度象徵呼應影片的主題。 2)一個是影片的局部空間象徵。利用影片中某一非常有特點的場景,從特定環田的角度表達人物或者情節。 影片的創作者大多用這兩種方法幫助深化影片的立意。 例如:影片(黃土地》中運用大量的外景中土地、黃河、窯洞、整體的空間關系象徵,來達到影片中對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傳統風格的反思。 例如:影片《紅高梁》中,我爺爺和我奶奶的高粱地野合的一場戲,高粱地的具體場景空間則暗示了人類生命的崇高與人性的偉大。 例如:影片《菊豆》中,運用封閉的染坊內景局部的空間關系象徵,來表現染坊的興旺與發達,來表現一個家族生命的衰敗和倫理、道德的衰敗。 例如:美國影片的《全金用外殼》中,海軍陸戰隊兵營中士兵的衛生間,是一個典型的封閉、局部空間關系象徵不但很好地表現了幾個士兵在人性壓抑、軍隊壓抑、環境壓抑下的精神扭曲,也表現了士兵不滿軍隊體系中軍官的作風而槍殺軍曹的震驚事件。 5.影片空間的表達與表現是否有獨特的視覺造型特徵? 影片的環境空間除了完成影片的敘事,塑造人物形象之外,還有獨特的視覺造型特徵。 例如: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從畫面的祝黨造型特徵上,表達了封建社會、封建制度、封建的家族和禮教對人的摧殘。 例如:影片《菊豆》前半部分空間環境的開闊表現和處理,影片後
E. 啟示這部片中的一些場景是真實的嗎
現在的電影科技,什麼做不出來 我在西影上班 ,有時間也可以看見道具有的殘脂斷臂,跟真的一樣 上回我們廠里有人說道具班的人,把一個砍下來的人頭(道具)拿去嚇人````後果自己想吧 梅爾吉普森好歹也算好萊吾的 那在做不出來就別拍電影了 哦 那些內臟可能是些大型動物的 我們以前就那樣做過
F. 啟示錄 最後鏡頭 要表達什麼,整個電影又要表達什麼
舊的始終要被新的代替,主人翁只是代表舊勢力苦苦掙扎,頑固不化。
G. 電影啟示錄的影評
《啟示錄》的啟示:彰顯勇氣的榮耀
來源:電影評論庫 作者:房女 2007-03-28 22:14:10
第一次在看電影的當下記錄下文字,就像畫家在看到一片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美景時,他會不由自主地揮動畫筆,畫由心生。而此刻,那些刻骨銘心的畫面除了深深地留在我腦海中,它還必須像一幅畫一般地存活下來,如同烙印般強烈。
影片一開始,土著人殘忍地捕殺野豬,分食它。他們快樂、單純地生活著。然而,另一群土著卻野獸般地侵襲了他們的村莊;父親用自己的生命向兒子講解了 「不害怕」,那位長得像小羅的兒子虎爪迅速收斂眼中的憂傷,他所面對的是一場勇氣的征戰,他要向死去的父親宣布他的成長。《綠帽子》里,廖凡舉著槍說: 「操!我連愛都不怕,還怕死嗎?」然後一槍崩了自己。我不明白這是否叫勇氣,《啟示錄》里用另一種方式展現了勇氣。當村子裡的男男女女被當作俘虜捆綁,被當作畜牲殺害,孩子們被拋棄在被摧毀的家園中,最大的孩子將孩子們聚集,她堅定地大喊:「不用擔心,我們不怕,以後我就是他們的母親!」這句話中放射出的威懾力像一塊巨大的艱石,向那些侵略者展示他們的堅強。而那些侍奉撒旦的惡靈卻懼怕村子中染了病的小女孩,小女孩用超乎自己年齡的勇氣向惡靈宣戰。
原以為自己是很勇敢的,原來這只是和平年代的我們自以為是的天真。當一切都蛻變到沒有希望的時代,那些「勇敢者游戲」的勝利者還能寫出「勇氣」二字嗎?諷刺!
我們是靈的存在。那些愚昧的人用俘虜的心來祭拜,試圖驅逐那無法治癒的傳染病。虎爪有的是勇氣,他還有寶貴的智慧,所以他一定是那個站出來挑戰惡勢力的英雄。他逃了出來,但後面是窮凶極惡的追兵,他所面對的問題似乎更險峻。然而,他知道,他身懷六甲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還在山洞中等著他,帶著期望,帶著父親教給他的信念,他頑強地求生。即使懼怕,他的勇氣一樣可以戰勝一切。
Mel.Gibson找來的不是演員,他是將瑪雅文明直接搬上了大屏幕。那些不是演員的演員的眼神中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盡是清澈。當生活被毀時,戰火點燃了他的怒火,為了朋友,為了家人,即使只是孤軍奮戰。最終的勝利不知道指向了哪裡——輪船帶來了城市中的人,虎爪帶著他美麗的妻兒走向了屬於他們的森林……
這個關於瑪雅文明的故事,向我們彰顯了勇氣的大能。以最本真的狀態將我們帶入那些視覺的沖擊中,在血腥、殘暴的畫面下,愛更凸現了它的價值!
原始的,最美的!
H. 梅爾吉布森的電影《啟示》快結尾時的那幾艘船是什麼意思啊
海岸上突然出現的西班牙戰艦,意味著域外文明到達南美大陸,更深刻的危機、更宏大的主題,露出了冰山一角……
I. 以影視作品的正面人物為例分析一下該人物對我們的啟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
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意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3.分析人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J. 有誰知道《啟示》電影的幕後製作
【再現失落的文明】
梅爾·吉布森,一個用電影創造神話的天才影人,總在不失時機的用花樣繁多的影像奇觀喚發觀眾的新奇。2004年,他的《耶穌受難記》成為空前成功的獨立電影,拍攝投入僅為3000萬美元,而全球票房收入竟超過6億。時隔兩年,這個註定驚世駭俗的中年男人又在開始興風作浪,他在墨西哥的維拉克魯斯廝守數月,重現失落的瑪雅文明,准備用古老而神秘的尤卡特卡語講述新的故事。
「你扮演的角色即將死去!」梅爾·吉布森在揚聲器中大聲喊道,「請注意!我們都在奔向死亡!」記者在墨西哥維拉克魯斯附近的採石場看到他正在拍攝《啟示錄》中一段噩夢般的鏡頭,這部動作史詩片的故事發生在瑪雅文明末期。現場有數百名來自當地的臨時演員,其中大部分幾乎沒看過多少電影,他們在切割石塊,以備建造祭祀用的神殿。吉布森也在他們中間,渾身掛滿白色粉塵,咳嗽起來,而且顯然他和這些人語言不通,溝通存在些障礙。
重拍了幾次,吉布森開始有些惱火,忙去包里摸煙,翻譯在努力讓這些演員感受導演創造的氣氛。吉布森必須容忍,因為這些演員無疑缺乏經驗,而他為了讓影片具有真實性,採用了尤卡特卡語,也就是瑪雅方言。
「在這部影片中,即使是女主角也是第一次參加電影的拍攝。無論是最年長的還是年輕的都對瑪雅語一竅不通,對高聳的瑪雅建築更是知之甚少,」梅爾·吉布森說,「我覺得我做的一切能夠更好的闡釋正直與誠實的概念,我的演員們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的中美洲生活表現得非常貼切。我試圖在這部影片中顛覆電影界已經約定俗成的動作片類型。你會在這部影片中發現很多與眾不同的新鮮元素,雖然這些演員不會說瑪雅語,但大多都是瑪雅人的後裔,他們的表演無疑再現了祖先當年的情景。」
【探詢與反思】
Apocalypto在希臘語是新的開端,拍攝《啟示錄》的初衷來源於吉布森參與的米拉多盆地計劃,該計劃旨在保護瓜地馬拉的熱帶雨林和考古遺產,吉布森和編劇法哈德·賽菲尼亞被瑪雅文明深深吸引,隨後展開研究,逐漸認知是好戰和違背生態規律加速了瑪雅文明的突然滅亡。
瑪雅文明末期,大祭祀們主張只有建立更多和神殿並用更多的活人祭祀才能確保收成,編劇希望影片的主題能為世人敲響警鍾,賽菲尼亞稱是破壞生態平衡和道德標準的衰退葬送了瑪雅人,而吉布森甚至說布希政府的言論與此具有相似之處。
「我的故事開始於富裕但卻非常腐朽的瑪雅王國,」吉布森介紹說,「它的統治者堅持認為,如果不修建更多的神殿,不祭祀更多的活人,神靈們就不會安息,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就會枯萎。作為一個幸運兒,加格瓦(影片男主人公Jaguar Paw)因為擅長奔跑才逃脫了被活祭的命運。」
「我覺得環境和自然的失衡,以及混亂的價值觀直接導致了瑪雅文明的陷落。對我們當今的社會而言,也是一種啟示,」編劇賽菲尼亞如是說。
【大投入與大爭議】
正如賽菲尼亞所說,他們企圖表現一些與眾不同而更有深意的東西,很多細節都一絲不苟。曾因《與狼共舞》獲奧斯卡獎的攝影師迪安·塞姆勒在影片中使用了一種新型數字攝影機Panavision Genesis,以體現難以置信的速度感。在影片關鍵橋段,加格瓦在森林中狂奔的場景中,這種攝影機得到充分運用。
影片的布景師是曾擔綱《吸血驚情四百年》的湯姆·桑德斯,他說《啟示錄》是個巨大的挑戰,影片的拍攝涉及歷史、考古和民俗等方方面面,當時的頭飾、貨幣和武士的耳環都必須悉數重現。另外,如同在維拉克魯斯一個大倉庫里堆積的大量考古書籍一樣,化妝師和服裝師也為數眾多,他們甚至耗費了6個月的時間建造了金字塔群,這些共投入了將近5000萬美元,是《耶穌受難記》的20倍。
吉布森吸取了《耶穌受難記》引起爭議的教訓,《啟示錄》的劇組成員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人,並向維拉克魯斯地區遭受去年斯坦颶風襲擊的難民捐助了100萬美元。但據墨西哥籍演員說,由於影片涉及瑪雅文明中的活人祭祀,在墨西哥社會引起非議不可避免。
不過,吉布森還是非常坦然的預測說:「根據《耶穌受難記》的經驗,評論家們對我的這部作品同樣不會輕易放過。」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對《啟示錄》持批評態度,愛達河州立大學教授、瑪雅文化學者理查德·漢森評價道:「我對吉布森的拍攝細節充滿了驚喜感,對已經消失的瑪雅文明來說,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