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反基督者的幕後製作
「這是部浪漫的電影」
一如既往的黑暗、一如既往的絕望、一如既往的晦澀,在新作《反基督者》里,拉斯·馮·提爾吧自己所擅長的那些視覺和戲劇元素從頭到尾重新玩了個遍。這部被眾多媒體和影評人稱為「2009年戛納最黑暗、最恐怖和最血腥」的電影在拉斯·馮·提爾的嘴裡竟然變成了一部「浪漫愛情片」。這種巨大的反差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呢?拉斯·馮·提爾說:「我沒有拍攝過那些好萊塢人熱衷的類型片,我也沒有力量操控劇組,我只能指揮劇組。因為我非常反對固守成規地拍攝電影,我喜歡在一些被大家認同的電影類型里加入我個人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是情節與故事,或者是舞蹈和音樂。就像我以前拍攝的《破浪而出》和《黑暗中的舞者》。我自己覺得《反基督者》是一部浪漫電影,它具有一切浪漫的愛情電影所需要的一切元素。我甚至覺得這部影片的風格和愛倫·坡的世界相似。」
除了認為自己的電影「浪漫」之外,拉斯·馮·提爾還覺得自己是按照直覺和本能的指引才拍攝了這部影片。他說:「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非要拍這部電影,我只是想這么做。這是一種奇怪的直覺。我很享受拍片的過程。這部電影只是講述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關系,除此之外,我沒有想表達的東西了。我不過是在努力把這個主題表達得稍微嚴肅一點,再稍微有趣一點而已,也許我能拍攝出一部比這個更有趣、更有邏輯、更清晰明了的電影,但是我不想那麼做。在這個電影里,我放了一個自己的夢,或許這樣會脫離觀眾甚至是票房。但是在片場我無法停止下來。」影片里充斥著大量「限制級」的令觀眾尖叫的鏡頭,這種內容完全來自於拉斯·馮·提爾的抑鬱的情緒。他說:「我有整整兩年的時間都非常沮喪,整天不知道在想什麼,或者我什麼都不想。這部電影就是在那段時間里拍攝完成的,靈感來自於我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恐懼。不過這不應該成為導演和觀眾之間的溝通的橋梁,我拍電影是想表達出一種接近真正黑暗的恐懼,而不是讓他們來體會我內心的想法。我的電影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所以,觀眾能不能理解它不是大問題。」
宗教和大師
影片的標題《反基督者》的含義並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那種譴責上帝並憎惡這個世界的人,拉斯·馮·提爾的「反基督者」來自弗里德里希·尼採的一部譴責基督教的同名著作。但是對於上帝和宗教這種敏感話題,一如拉斯·馮·提爾這樣的「非正常人類」也還是小心翼翼。他說:「信不信上帝是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我嘗試著相信他,但是從歷史上看,發明宗教的是人類自己,創造神跡的是人類自己,讓世界變成今天這個模樣的也是人類而不是上帝。尼採的那本《反基督者》我從12歲時就開始閱讀了,一直沒有讀完。不過我覺得我更像是喜劇大師斯德林堡。他患有嚴重的妄想症,他是一個希望自己能遇到上帝的傢伙,但是我的妄想還沒有他嚴重,我不過是把電影當成宗教來對待而已。」
在公開場合,拉斯·馮·提爾曾不止一次表示自己最欽佩的電影大師是前蘇聯的著名導演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他甚至還在自己影片的結尾打上了「向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致敬」的字樣。他解釋說:「當我看了塔可夫斯基的影片《鏡子》之後,就非常喜歡他在電影里所表現出的人與人的關系,他的鏡頭語言、他對聲音的處理都非常讓我著迷。我會一遍又一遍地觀看他的電影。我想,塔可夫斯基就是上帝本人吧。」當被問及哪些大師對他有影響時,拉斯·馮·提爾表示在他的導演生涯里,塔可夫斯基和伯格曼對自己的影響最大。他說:「塔可夫斯基已經表達出了他所想表達的那些東西,寫出了他的所思和所想。在很多方面他是一點先行者,開創了很多電影的先河。」不過還是有人質疑他的這部電影是在顛覆塔可夫斯基開創的詩意電影的傳統,面對這種疑問,拉斯·馮·提爾說:「我覺得這部影片的某些片段、某些拍攝手法已經接近了塔可夫斯基,所以寫上致敬,就沒有人會說我在抄襲了。」
沒有劇本的拍攝
除了電影本身,影片的拍攝過程也引人矚目。此前影片有劇情提前泄露的事故發生,拉斯·馮·提爾一氣之下完全重新編寫了劇本,為了防止再次提前泄密,這次,拉斯·馮·提爾把整個劇本的長度控制在了60頁——而幾乎沒有對白。他說:「我不是一個暴君、也不是一個喜歡下命令的人,我在片場做的就是接近演員,和他們交流一下,讓他們自己去完成電影的拍攝」。
影片的女主角夏洛特·甘斯布說:「我對這個角色可以說是毫無准備的,演起來也的確很有難度。她有裸露的鏡頭、有內心的掙扎、有肉體的痛苦還有復雜的情緒,這可能是我演過的最難以捉摸的角色了。我做的其實就是聽從導演的引導,他從來不要求我做什麼,自己去體會人物,然後表演出來。」
談到和導演的合作,美國演員威廉·達福深有感觸,他說:「他是一個偉大的導演,而他的拍攝方式也是我聞所未聞的。沒有一個完善的劇本,沒有指定的台詞。我一走進片場他就喊『開拍』,這聽起來是有點可笑,但是我們就是這樣做的。他不會給你什麼限制,他不會事先告訴你攝影機會怎麼走位,也不會限制你要怎麼做怎麼做的。一切都任由我自己發揮。我們按照這種獨特的方式去拍戲,時間一久,我們就能自然地把握住自己的角色,並且放開手去拍攝那些大尺度的鏡頭了。」
拉斯·馮·提爾向來不喜歡解釋自己的電影,他稱《反基督者》為「一場關於罪與性的黑暗夢境」,是他兩年前患抑鬱症時的心理體驗。馮·提爾承認:「看這部電影對很多人來說簡直就像一場災難,但這是我為自己拍的電影,引發一些討論很正常,我也喜歡有爭議。」
雖然在記者會上面對諸多的批評和指控,導演還是非常有自信:「我從來沒有決定去拍什麼電影,都是電影選擇了我,我想這是上帝的旨意。還有,我是世界上最好的電影導演。」
本屆戛納電影節迄今為止最驚魂的電影出現了,而且,基本可以預見的是,這將是本屆戛納最讓人不安,最讓人難以下咽,最讓人驚呼的電影。
《反基督者》這部電影,在視覺上和敘事的內容上都堪稱是碰觸在人類生理和心理接受層面的底線。威廉-達福和夏洛特-甘斯布飾演的兩夫妻經歷了由於自身的疏忽而帶來的喪子之痛。作為心理學家的丈夫為了治療妻子精神的崩潰,為了挖掘妻子內心恐懼的源泉,將其帶到了山中名為「伊甸園」的小木屋,試圖在這里得到心靈的平衡。森林中的一切儼然從美好的自然轉變成神秘難以操控的魔鬼的寓所,而兩人的關系也急轉直下,作為精神統領如同上帝般的丈夫,也演變成了被肉慾侵蝕的妻子的犧牲品。
『貳』 怎麼理解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部電影
導演並沒有通過這部電影去講一個故事的意圖,他想傳達一個觀點——對信仰徹底地懷疑,幾近虛無主義地懷疑,你所信仰的並不是它本來的樣子,本來什麼樣你永遠不會知道。
雖然通篇都是一個自稱基督的人在自說自話,好玩的是,它是一部反基督的電影:借基督之口反「基督」。一個活了140個世紀的男人講了一大串自己游歷的故事,邏輯縝密證據鏈也很充分,但他就是真的神么,如果他是真的神,那世人書寫的聖經同他的主張格格不入又算什麼。如果他不是神,沒錯,他講的大多數話都不能被證實也不能被證偽,當你對一個入侵你價值觀的闖入者竭力質疑的時候,有沒想過自己的信仰其實也是如此,「神」本身就既不能被證實也不能被證偽。
一個有趣的細節,主人公說自己在印度時曾拜釋迦摩尼為師受他點化,聯想起釋迦摩尼對於自己手創的佛教曾有的一番評論,或可一窺導演的真實意圖。釋迦摩尼臨死時說(大意):我死之後,我的主張弟子和信徒口口相傳,只傳五百年,是為正法時代;後來版本蕪雜諸多出入,再傳一千年,是為像法時代;最後一千年人人代佛言事彼此攻訐眾說紛紜道德淪喪,信徒復歸偶像崇拜言必引經據典與我背道而馳不自知,無人知曉我主張的本來面目,是為末法時代。
喬達摩·悉達多逝於公元前486年。佛祖本人極力反對偶像崇拜,可你看現在哪個廟里都幾尊泥塑的菩薩,偽信徒磕頭如搗蒜……
『叄』 有關西方宗教,上帝,天使,惡魔之類的電影
達芬奇密碼,天使與魔鬼,第九道門,地獄神探
『肆』 誰有反基督者。的電影給發個唄
哈佛小子林書豪-上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2NzA5NDQw.html
哈弗小子林書豪-下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2NzQ0MDE2.html
鄭秀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4OTk2Nzk2.html
『伍』 請問這幅圖出自哪部電影
電影《反基督者》是由拉斯·馮·提爾執導,威廉·達福、夏洛特·甘斯布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反基督者羅素所經歷恐怖而又玄幻的故事。
『陸』 反基督者的影片評價
一句話評論
影片不僅僅保持了拉斯·馮·提爾在視覺效果上的詭異和黑暗,在主題的黑暗和離經叛道上也大大超越了他此前的作品。
——《芝加哥太陽報》
看起來,拉斯·馮·提爾的這部影片是《閃靈》和《驅魔人》的綜合版,一如既往地令人驚悚和不快,與其說這是一部「恐怖電影」,不如說這是一部有性愛鏡頭的邪典電影。
——英國《獨立報》
妄圖用語言來描述《反基督者》是徒勞的,如果拉斯·馮·提爾會有一部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電影的話,那麼該片絕對是極具潛力的。
——《評論家手冊》(critics』 notebook)
『柒』 大家給介紹幾部【反基督】題材的電影。
魔鬼代言人
『捌』 antichrist (電影)講的具體是什麼
片名:反基督者
地區:其它
類型:劇情 恐怖
語言:英語
導演:拉斯·馮·提爾 Lars von Trier
主演:威廉·達福 Willem Dafoe
夏洛特·甘斯 Charlotte Gainsbourg
上映日期:2009-05-29
一對悲痛欲絕的夫妻在痛失愛子之後選擇隱居在林間小屋療傷,希望暫時遠離塵囂的生活可以撫平二人傷痛的心,同時修補這段岌岌可危的婚姻。身為心理醫生的丈夫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妻子擺脫喪子之痛,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當中,但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事情變得越發棘手,一切都脫離掌控。人們常說,大自然遲早會用它的方式懲罰人類,然而這對夫妻沒想到,本想逃離傷心之地,重新維系起這個家庭,卻會在森林深處遭遇更大的不幸。
影片被一個男聲的開場白和收場白分成了4個部分。第一部分被命名成了「悲慟」。在這部分里,夏洛特·甘斯布扮演的母親剛剛從醫院接受完醫學治療出院。在家裡,她由做治療師的丈夫(威廉·達福)照料。她日日夜夜為自己的孩子的失足摔死而自責。她的這種不間斷的自責成為了日後夫妻關系惡化的導火索。看起來,丈夫和妻子似乎在攜手走出喪子的哀痛之中,她的丈夫,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治療師。
影片的四個段落發展由沉悶到驚悚,前半部還相愛互助的夫妻,突然變得歇斯底里,把整個劇情推向無法想像的地步。「反基督」在影片中有太多的寓指,丈夫從主導命運,充滿理性的一家之主,猛然成為任人宰割的受難者。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現代社會主宰的男性,就像是女性的「基督」,而反基督,就是女性對男性的反抗,甚至於殺戮。 在影片中,這場殺戮的導火索,來自於妻子對兒子失足摔死的自責。帶有強烈心理分析含義的畫面,多處體現超現實的經典元素。
為了讓自己的妻子更好地康復,丈夫把她從城市裡帶到了一片樹林里。這片樹林有妻子和孩子度假的美好回憶。可是還沒有從悲痛中恢復回來的妻子對他們在樹林深處的房子非常恐懼。在這段叫做「疼痛」的章節中,影片主要展示的是妻子對自我的認知和體察——她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喪子的陰影。在這個章節的結尾,出現了一些動物的超現實主義的畫面,這也成了第三章節「毀滅」的主題。
在這一章節里,影片突然變得狂亂不堪。他們突然開始互相虐待,妻子開始毆打自己的丈夫,並且一點一點開始折磨他的肉體,打斷了他的腿骨,用石頭猛擊他的生殖器,把勃起的男性生殖器打出血來,用改錐穿透丈夫的腳,擰上螺絲並且把扳手藏了起來。隨後,她開始自殘,用剪刀毀壞自己的生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