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人的禮貌原則
一是敬人的原則。尊敬他人,是人際交往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也是禮儀的核心。敬人的原則,就是要求在運用禮儀時,務必將對交往對象的恭敬與重視放在首位,切勿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二是自律的原則。自律,就是要克己,慎重;就是要在運用禮儀時,積極主動,自覺自願,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允許妄自菲薄,自輕自賤;也不能人前人後不一樣,生人熟人面前不相同。三是適度的原則。運用禮儀,與做其他事情一樣,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應當牢記過猶不及。所謂適度,就是要求在運用禮儀時,既要掌握普遍規律,又要針對具體情況,認真得體,掌握分寸,不能做得過了頭,也不能做得不到位。四是真誠的原則。應用禮儀,必須誠心誠意,待人以誠。這樣去做,待人友好與敬意才易於為他人所接受。不允許在運用禮儀時逢場作戲,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投機取巧,做假騙人,這就是真誠的原則的含義。
2. 問卷調查有哪些原則
問卷調查原則如下:
1.明確主題。根據主題,從實際出發擬題,問題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沒有可有可無的問題。
2.結構合理、邏輯性強。問題的排列應有一定的邏輯順序,符合應答者的思維程序。一般是先易後難、先簡後繁、先具體後抽象。
3.通俗易懂。問卷應使應答者一目瞭然,並願意如實回答。問卷中語氣要親切,符合應答者的理解能力和認識能力,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4.控制問卷的長度。回答問卷的時間控制在20分鍾左右,不遺漏任何問句。
5.便於資料的校驗、整理和統計。方便一目瞭然的直接看出被調查者的態度。
(2)用禮貌原則分析電影擴展閱讀:
調查問卷的問題有兩種類型: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的問題。
開放性問題,又稱為無結構的問答題,被調查者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自由回答,不具體提供選擇答案的問題。
封閉性問題的答案是標准化的,對答案進行編碼和分析都比較容易。
3. 禮貌原則六個准則介紹
禮貌原則的內容
合作原則只解釋了人們間接的使用語言所產生的會話含義,以及對他的理解,但是卻沒有解釋人們為什麼要這樣,不採取直截了當的方式去交際。為了彌補Grice的合作原則,英國語言學家Leech(1983)提出了著名的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簡稱PP)。「禮貌原則」並非Leech首創。E.Goffman,P.Brown和S.Levinson早已對禮貌現象有所論述。Leech的「禮貌原則」包括六條次准則:策略、慷慨、贊揚、謙虛、贊同、同情。Leech指出,禮貌原則可以「救援」合作原則,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互為益補的關系,或者說是一種進退相讓的關系。要考慮合作原則多一點,往往就要考慮禮貌原則少一些,反之亦然。
禮貌原則包括以下六個准則:
(1)策略准則(Tact Maxim):盡量少讓別人吃虧,盡量讓別人多得益。
(2)慷慨准則(Generosity Maxim):盡量少讓自己得益,盡量多讓自己吃虧。
(3)贊揚准則(Approbation Maxim):盡量少貶損別人,盡量多贊譽別人。
(4)謙虛准則(Modesty Maxim):盡量少贊譽自己,盡量多貶損自己。
(5)贊同准則(Agreement Maxim):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
(6)同情准則(Sympathy Maxim):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
4. 從禮貌原則分析《紅樓夢》中人物林黛玉的話語 急。。。1300字啊
不是低的問題。是跟本沒有懸賞。。。。。。
林黛玉的話語剛進榮府還算禮貌的
後來有了寶哥哥撐腰就不禮貌了咯
還是要樓主您慢慢悟哦
5. 禮貌性原則
1983年,英國著名學者Leech在《語用學原則》一書中闡述了禮貌對語言交際的重要作用。他首次提出了禮貌原則,認為禮貌原則與Grice的合作原則是交際所遵循的兩項原則。Leech把禮貌原則分為六大類,每類包括一條准則和兩條次准則。[1]
1.得體准則。
2.慷慨准則。
3.贊譽准則。
4.謙遜原則
5.一致原則。
6.同情原則[1] 。
6. 禮貌原則的基本內容
禮貌原則」的具體內容包括正反相輔的三條准則:一是「得體和慷慨」,即要求會話中盡量避免有損於他人和有利於自己的表達,比如用疑問句「你可以借我那本書看看嗎?」就比用祈使句「你借我那本書看看」要得體,因為這意味著你尊重對方的選擇權;二是「贊譽和謙遜」,即要求在會話中盡量少贊譽自己,要多贊譽對方,比如通常情況下到別人家吃飯總是要稱贊飯菜豐盛、廚藝高超,即使飯菜不合口味也不大會直說,而受到別人這樣的誇獎時,中國人習慣說「過獎了」,外國人習慣說「謝謝」,都不會隨聲附和地誇耀自己;三是「一致和同情」,即要求在會話中盡量減少或避免與對方出現分歧和對立,增加相互的一致性和共同點,比如有人說「這電影真好看」,你即便不這么認為,但哪怕肯定電影中「化妝確實不錯」一個優點也會避免彼此直接對立,再如討論某件事時,即使你不同意甚至打算反駁別人的意見,也應首先說「你說得很有道理」「我同意你的一些看法」等緩和氣氛的語句,這至少在情感上拉近了與對方的距離。
7. 利奇的禮貌原則
一、引言
語言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承載信息和意義的符號系統,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功能在它幫助下得以實現。在英語課上,語言不僅是教學的目的,同樣還是一種教學工具,而課堂提問則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最常見且最主要的言語交流方式。從禮貌原則的社會功能而言,它有助於人與人之間和諧、融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交際的雙方要達到良好的溝通,必須要注意語言交際的禮貌性問題。交際的成功或失敗與使用語言的得體與否關系重大。因而,把禮貌原則與教師提問相結合進行課堂教學,不僅有助於教師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有助於增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熱忱,對於提高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 禮貌原則概述
格萊斯(H. P. Grice)於1967年在一次演講中提出了一個語言交際中的重要原則,也就是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在他看來,在言語交際過程中,人們為了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完成交際任務,參與對話的雙方似乎是有意或無意地遵循著某種原則 [1]。利奇(G. Leech)則認為,合作原則未能完全概括語言交際的語用功能,於是在1983年,基於合作原則,利奇在他的《語用學原則》一書中提出了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該原則的核心含義是:盡量使自己吃虧,讓他人獲益[2]。這可以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使交際順利開展,進而令自己獲得更大的收益。
這一原則包含以下六個准則:1)得體准則(Tact maxim),盡量少讓別人吃虧,盡量讓別人多得益;2)慷慨准則(Generosity maxim),盡量少讓自己得益,盡量多讓自己吃虧;3)贊揚准則(Approbation maxim),盡量少貶損別人,盡量多贊譽別人;4)謙虛准則(modesty maxim),盡量少贊譽自己,盡量多貶損自己;5)一致准則(Agreement maxim),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6)同情准則(Sympathy maxim),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3]。
三、在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實現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有效的溝通,教師可將禮貌原則合理地運用到提問這個教學的重要環節里,從而降低學生的焦慮情緒,減少教師與學生的間矛盾,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達到有效教學這一目標。
(一)「得體准則」和 「慷慨准則」的應用
依據得體准則和
8. 哪些電影中用到了禮貌原則和面子理論
這種有很多
首先去發現
你會知道很多
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