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拍攝素材與成片的比例 電影
電影畫面比例的介紹:在電影院中放映的時用的是2.35:1比例,但這並不是全部的原始畫面,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等到製作DVD的時候使用的是原始膠片,這樣我們就看到了比電影院中更多的東西。畫面中的白框顯示了2.35:1的畫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來說採用4:3銀幕比例的電影已經基本退出歷史舞台,現在主流的電影以2.35:1居多。
一、早期電影的銀幕比例為1.33:1(4:3);
1、在電影剛剛出現的年代,所有電影的畫面大小形狀都是差不多的。我們一般把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畫面比例)。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准(AcademyStandard);
2、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採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準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採用學院標准作為電視的標准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准;
二、變形寬銀幕的出現
1、隨著電影通過電視屏幕迅速進入家庭,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發現電影院里的觀眾開始大量流失。為了讓觀眾重新回到電影院,他們想出了新主意:立體電影和寬銀幕電影。這兩種電影的試驗實際上從2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視。當然立體電影並未真正的成為大眾消費的主流,寬銀幕卻一直傳承下來;
2、變形寬銀幕電影是指用變形球面鏡頭拍攝,把圖象在水平方向擠壓,使得畫面能適合於1.37:1的膠片,如果對著光源直接看電影膠片的話,圓體看起來就會象又瘦又長的橢圓型。當播放影片時,就用帶有變形鏡頭的電影播放設備,利用光學原理重新把圖象拉寬放映,使圖象回到原來的縱橫比。其他畫面比例還有1.66:1和2.20:1(70毫米膠片)等,但我們的介紹集中於1.85:1和2.35:1就行了;
3、實際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況:你在4:3的電視上能看到比寬銀幕電影更多的內容。這是因為有些導演(包括詹姆斯·卡梅倫)會使用超級35毫米攝影機來拍電影,這樣得到的原始膠片就是4:3的,在電影院里用寬銀幕格式放映的時候實際上是裁取了4:3畫面的中間一塊
4、等到製作DVD的時候使用的是原始膠片,這樣我們就看到了比電影院中更多的東西。畫面中的白框顯示了2.35:1的畫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來說採用4:3銀幕比例的電影已經基本退出歷史舞台,現在主流的電影以2.35:1居多;
『貳』 影視上的變形鏡頭和超35毫米是什麼意思
Wikipedia 的 Anamorphic format 詞條解釋得比較清楚了,結合題主給出的非專業翻譯,這位DP想表述的邏輯大概是這樣的:
在變形寬銀幕技術發展早期(1960年代),曾經有三種方式將非變形的成像壓縮為變形的成像,分別是:棱鏡(prism)、曲面鏡(curved
mirror)和柱面透鏡(cylindrical
lenses)。棱鏡方案詳見下圖,兩個互相倒置的棱鏡,可以實現壓縮或擴展的功能,圖中所示為擴展,光路可逆,反過來看就是壓縮。具體操作時,用普通球面鏡頭搭配附加鏡拍攝,或用普通鏡頭拍攝並在洗印中產生變形效果。球面鏡頭種類很豐富,定焦鏡頭的光圈通常也比較大(例如Zeiss MP最大光圈為T1.3)。
早期的專用變形攝影機鏡頭,使用時需要將光圈縮到T4.5,才能獲得不「軟」的畫面,限制了低照度環境下的使用。
所以DP在一次拍火把的時候,為了得到T2.8這樣的大光圈,無奈選擇了」球面鏡頭(S35)+棱鏡「方案,但棱鏡方案效果不好,所以DP抵制」球面鏡頭(S35)+棱鏡「方案。
這種矛盾隨後得以解決,一方面Panavision採用雙附加鏡方案,改善了」球面鏡頭+附加鏡「方案的成像效果,另一方面,專用變形鏡頭的可用光圈也逐漸變大,如Zeiss MA系列的T1.9,從此DP無需再糾結畫質與光圈,終於可以得心應手地拍變形寬銀幕了。
『叄』 變形寬銀幕電影的介紹
變形寬銀幕電影是「變形畫面寬銀幕電影」的簡稱,又稱「悉尼馬斯科普型電影」,「光學聲帶還音的變形畫面寬銀幕電影」。因膠片上的畫面是變形的而得名,拍攝時利用水平方向「壓縮」的鏡頭攝成畫面;放映時另用鏡頭,把畫面從水平方向「展寬」,放映畫面寬高比為2.35:1,放映設備,可,接應普通35毫米電影。
『肆』 簡述電影的畫幅有幾種形式它們的高寬比例各是多少
IMAX有兩種,分別是1.9:1和1.43:1,但無論是哪種都比標准制式2.4:1的普通電影效果更好,可以展示更大的視野。內容給觀眾
『伍』 電影屏幕是21比9還是16比9
這樣是因為可以使拍攝的場景更加廣闊,在電影院中播放時會更有氣勢,對於家庭的平板電視的話16:9更好些,這就是為什麼電影21:9寬屏居多,電視劇基本採用16:9的原因。
電影畫面比例:
一、早期電影的銀幕比例為1.33:1(4:3):
1、在電影剛剛出現的年代,所有電影的畫面大小形狀都是差不多的。我們一般把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 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畫面比例)。
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
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准(Academy Standard)。
2、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採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準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採用學院標准作為電視的標准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准。
二、變形寬銀幕的出現:
1、隨著電影通過電視屏幕迅速進入家庭,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發現電影院里的觀眾開始大量流失。為了讓觀眾重新回到電影院,他們想出了新主意:立體電影和寬銀幕電影。
這兩種電影的試驗實際上從2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視。當然立體電影並未真正的成為大眾消費的主流,寬銀幕卻一直傳承下來;
2、變形寬銀幕電影是指用變形球面鏡頭拍攝,把圖象在水平方向擠壓,使得畫面能適合於1.37:1的膠片,如果對著光源直接看電影膠片的話,圓體看起來就會象又瘦又長的橢圓型。
當播放影片時,就用帶有變形鏡頭的電影播放設備,利用光學原理重新把圖象拉寬放映,使圖象回到原來的縱橫比。其他畫面比例還有1.66:1和2.20:1(70毫米膠片)等,但我們的介紹集中於1.85:1和2.35:1就行了。
3、實際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況:你在4:3的電視上能看到比寬銀幕電影更多的內容。這是因為有些導演(包括詹姆斯·卡梅倫)會使用超級35毫米攝影機來拍電影,這樣得到的原始膠片就是4:3的,在電影院里用寬銀幕格式放映的時候實際上是裁取了4:3畫面的中間一塊。
4、等到製作DVD的時候使用的是原始膠片,這樣我們就看到了比電影院中更多的東西。畫面中的白框顯示了2.35:1的畫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來說採用4:3銀幕比例的電影已經基本退出歷史舞台,現在主流的電影以2.35:1居多。
『陸』 什麼是寬銀幕電影
放映在銀幕上畫面的寬高比大於標准35毫米普通電影畫面寬高比(1.375:1)的電影;它的畫面寬高比一般在1.66:1到 3:1之間,銀幕寬度在10~20米之間。寬銀幕電影有以下幾種系統: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系統拍攝時附加的攝影物鏡將被
攝影像進行橫向壓縮,壓縮比為2:1,放映時用變形放映物鏡將被壓縮的影像復原,這樣就能在35毫米膠片上拍攝比普通影片畫幅寬 1倍的景物。一般變形寬銀幕電影的銀幕寬高比為2.35:1,還音均為光學聲帶。其中非立體聲系統為普通單條光學聲帶;立體聲系統則普遍採用道爾比雙條光學聲帶。1953年問世的西尼瑪斯柯普系統,銀幕寬高比為2.55:1,還音用 4條磁性聲帶構成立體聲,因此這種系統膠片片孔比一般35毫米膠片片孔小,以便在一定寬度內容納4條聲帶。這樣,就必須改變錄音、洗印、放映等一系列設備,並需對每部拷貝塗布磁性聲帶,給實際應用帶來困難,因此從60年代起,這種系統已逐漸停用。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這是一種非變形寬銀幕系統,使用標准35毫米攝影機和常規光學系統進行拍攝,只在攝影機片窗前安裝一個一定畫幅比例的窗框,以減小畫面高度,而不改變寬度。這是改變畫面寬高比的最簡單最經濟的做法。放映時在放映機上加一個與攝影畫面寬高比相同的放映片窗,用短焦距放映物鏡放映,以擴大銀幕上的畫面,從而獲得寬銀幕效果(見圖[])。遮幅寬銀幕系統畫幅寬高比通常為1.66:1或1.85:1。它的缺點是膠片有效利用率低,並由於採用短焦距放映物鏡,增加了放映時的放大倍率,使銀幕畫面清晰度有所降低。但因製作方便,經濟實用,故許多國家都廣泛採用。
70毫米寬片寬銀幕電影70毫米膠片寬銀幕畫幅寬高比為 2.2:1,其膠片上的畫幅面積為35毫米遮幅影片畫幅面積的 4倍以上。因此,放映時放大倍率低,畫面質量好,而且都採用立體還音,能給觀眾較強的臨場感。這種電影的代表是美國托德 -AO系統,該系統的特點是用65毫米底片進行拍攝,印片時印到70毫米的正片上,拷貝上有6路立體聲磁性聲帶,5路供銀幕後揚聲器用,另一路供觀眾廳周圍的環境效果揚聲器用。由於科技的發展彩色膠片的清晰度和顆粒度都大有改善,鏡頭性能有所提高,用35毫米膠片拍攝原底,通過變形光學系統印片而獲得70毫米拷貝的方法也得到應用。
『柒』 16:9與16:10各自有些什麼尺寸的那個看起來屏幕更大一些
現在電視行業流行16:9的黃金比例的尺寸,這種新風氣的欣起,是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人體眼睛的瞳孔比例也是剛好是16:9,這個重大的發現也就帶來電視行業的重大改革。根據人體工程學的研究,發現人的兩隻眼睛的視野范圍並不是方的,而是一個長寬比例為16:9的長方形,所以,為了讓電視畫面更加符合人眼的視覺比例,現在的電影和連續劇大部分都做成了16:9的長方形畫面,也稱為寬銀幕、寬屏等等,未來的高清晰數字電視節目也都是16:9的國家關於數字高清晰顯示器的標准早在2004年就已經出台了,裡面就有明確的一條標准:屏幕寬高比是16:9。(說實話,這些都是虛的,最主要的還是上游液晶面板生產商在改善生產工藝後,16:9的屏幕更加符合切割工藝)而且,今年,全國各地都開始進行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整體平移)工作了,就是直接在現有的有線網路裡面傳輸數字電視節目,家裡只要有一台從有線電視台訂制的機頂盒,就可以觀看數位元組目了,如果小區還沒有開展數字電視的平移工作,那時間也不會太久了,因為根據國家數字電視發展時間表,擬定到2015年,全國范圍內停播模擬信號,根據歐洲的經驗,這個難度較大,歐盟計劃於2012年完成模擬轉數字,我們2015年能么?更有最新消息,中央電視台現在已經儲備了6000多個小時的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節目,據說今年十一就開始試播了,不僅是數字電視節目,就連數字高清晰電視節目的播出都是近在咫尺了,16:9的寬屏電視可是彩電發展的潮流跟趨勢呢,現在買電視,再買個傳統的4:3電視,那不是跟不上潮流了么,另外,現在市面上銷售的平板電視全部都是16:9的,就是為了應對將來的高清晰數字電視節目,因為平板電視價格都比較貴,如果買個4:3的,將來還得換,那多劃不來啊。標準的22寬屏顯示器都是16:10的,解析度1680x1050.適合電腦應用.即使觀看16:9的影片,上下仍有少量黑邊(正好放字幕)而16:9的就必須做成21.5的屏(當然18.5的也可以,這里主要與22的相對比),這樣一來就節省了屏的成本,但16:9的解析度是1920x1080.觀看16:9的影片剛合適,解析度相對較高,並且支持1080P!1280*1024是4:3的通常所說的16:9是指顯示器能顯示的橫向像素和縱向像素的比值.比如1440*900就是16:10的16:9、16:10、4:3隻是指的顯示器的長寬比而1280*1024 800*600 1027*768等指的是解析度,也就是像素數量,也就是顯示器可以顯示多少個點電腦顯示器所顯示的畫面是各個不同色調和亮度的點組成的,所以同樣大小的屏幕,如22寸4:3的顯示器。如果設置成1024*768,那麼就會比設置成1280*1024的顯示器可以顯示的東西要少。但是同樣的道理,因為要顯示更多的點但是屏幕大小都是22寸,所以畫面就會顯得有些小,比如說在1024*768的解析度下桌面的圖標會看的很大,而1280*1024這種高解析度的時候就會看的相對小一點,不過小不代表失真,如果硬體支持的話,解析度設置的比較高會使得畫面有很高的精細度。習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的,因此讓一個人去改變自己的習慣,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當一項新技術可以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帶來好處時,人們都會慢慢改改變自己的習慣,這就如16:10取代4:3。發展到現在,16:9已經面世一年多,取代16:10比例成為主流的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但大部分消費者對16:9依然非常反感,正是反對16:9的呼聲沒有減弱,造成不少網友對16:9產生了誤解。使16:9蒙上了不白之冤。但從顯示器的發展分析,16:9成為主流是絕對的事實,消費者應該理性看待優缺點,畢竟16:9還是擁有不少優點,下面就是筆者針對16:9的7大優點,為它「抱打不平」,平反它的「冤案」。原因一:認為廠商不顧消費者需求意願,盲目追求利益高世代生產線以切割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為主,切割16:9的液晶顯示器面板最能有效提高液晶基板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16:9相對於16:10屏幕的物理面積則縮小了5%。別小看這5%,量產後為廠商節約下來的成本可是非常大的,加之16:9的切割方式讓液晶基板的利用率更高又進一步地節約的成本。原因二:價格相差並不大,16:9價格優勢不明顯每當新事物上市的時候,由於產能、良品率等問題,即便是理論成本低也難以以非常低的價格上市。所以16:9剛上市的時候,價格並不低,如當時21.5英寸和22英寸的價格幾乎相同,而22英寸的優勢更明顯,這顯然難以讓消費者接受性價比低的新事物。原因三:16:9比16:10的視覺效果還要扁,感覺不舒適由於面板長寬切割比例比值更大,造成長方形讓人感覺更加扁,造成視覺的不舒適。另外16:9顯得更矮,如16:9的21.5英寸讓人感覺不像只比22英寸小0.5英寸。總的來說,讓人感覺已經縮水,而縮水恰恰就是消費者非常反感的做法。原因四:21.5英寸惹得禍這一切要追溯到1年前16:9顯示器面世的時候,當時首批面世的16:9顯示器是21.5英寸,雖然支持1920×1080全高清解析度,看全高清電影黑邊變小了甚至沒有黑邊,但0.248mm的點距成為了眾矢之的,因為它和22英寸0.282mm的點距相差甚遠,長時間瀏覽文檔或者網頁時,眼睛疲勞,造成不舒適。一個缺陷的開始,讓消費者對16:9這一新生事物產生了強烈的反感和排斥。總的來說,消費者不接受16:9顯示器的原因就是以上幾點。但我們必須冷靜的是,看待事物的發展不能只停留一個時間段和一個特徵上,這樣往往會蒙蔽了眼睛。經歷了1周年艱苦歲月的16:9,其實已經有足夠的優勢讓人們去認同,並且這也是趨勢,就像當年16:10取代4:3時代一樣。所以筆者這次要力挺16:9,為它現在還遭人「白眼」平反製造成本決定價格,這是任何產品的規律,而原材料成本是製造成本中較為重要的。相同尺寸的的顯示器,採用16:9比例切割讓面積更小,批量生產的時候,優勢無疑更明顯,廠商能節省的成本更多,待一切時機成熟後,正式零售價會降低,最後廠商和消費者的利益便是雙贏。當然廠商並非盲目地針對成本進行切割,因為16:9顯示器的更方面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具體優勢將在下文詳細分析。平反理據一:16:9成本會更低一些消費者會認為16:9價格並不比16:10低很多,所以沒多大優勢。但製成品並不是單從面板單價分析,產量一個重點,因為產量越大節省的成本就越多(現在16:10減產,16:9增產),另外其他原材料成本(如燈管等)也是非常重要的。總的來說,展望年底顯示器價格會有一定的降幅,而降價主力將是16:9顯示器。平反理據二:16:9更適合生理需要長畫幅為什麼更受人們歡迎?我們的居住空間,使用的器物,門窗、冰箱、空調、電視、電腦、報刊、雜志,為什麼多是長方形的?這似乎與人的眼睛結構有關。一種說法是:人的眼珠雖然是圓形的,但眼窩是卵形的,而眼瞼更窄,呈紡錘形。這限制了眼睛的觀察范圍,所以眼珠的視野基本是橢圓形的。人有兩隻眼,兩個橢圓形相加,再從中裁出一個最大化的矩形,肯定是長方形。那我們肉眼看到的長畫幅是怎樣一個長方形?比例是多少?答案:16:9。從人眼的生理角度看,最理想的畫幅可能不是黃金比,並排長著的兩眼觀察范圍應該更寬闊,所以我們不知不覺會喜歡看寬銀幕電影,喜歡可以拍寬幅畫面的相機等。而電視成為了人們家庭娛樂生活的重點,恰恰電視沒有經歷16:10,直接跳躍到更適合人眼視覺的16:9。綜上所述,16:9的設計比較符合人們的生理因素,特別是電影娛樂的享受。平反理據三:16:9大部分尺寸點距比較合理21.5英寸的點距的確很小,但我們並不能以偏概全。特別是18.5英寸,0.3mm的點距瀏覽網頁和文檔的時候是比較舒適的,雖然它是可視面積比較小,但對於歲數大的PC用戶,點距的舒適比那點可視面積更重要。下面一起看看18.5英寸、19英寸、22英寸以及23英寸這四款比較主流顯示器的點距測試對比。顯示「www.kesonic.com」整個字元串測試中,18.5英寸顯示的長度是4.6cm,而19英寸顯示的長度是4.4cm,所以讓人感覺更舒適的無疑是18.5英寸,對於更在乎點距的用戶來說,18.5英寸是首選,並且價格便宜100元以上,上文也提及到年底液晶面板降價總體層現下調趨勢,所以16:9的價格優勢也逐漸明顯。顯示「www.kesonic.com」整個字元串測試中,22英寸顯示的長度是4.2cm,而23英寸顯示的長度是4.1cm,瀏覽文檔和網頁的時候22英寸讓人感覺更舒適,但既然選擇超過20英寸顯示器的朋友,相信除了日常辦公需求外,娛樂部分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而娛樂部分23英寸表現得更好,另外23英寸的價格和22英寸的價格是相同的,所以23英寸綜合性價比較高。平反理據四:16:9辦公毫不示弱大屏幕顯示器影音、游戲娛樂的確出色,但屏幕太大辦公不舒服。其實不然,因為在現在辦公工作內容越來越多,軟體也越來越豐富,這時大屏幕的特色便發揮出來。至於大屏幕究竟是16:9還是16:10辦公更出色?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信不少辦公用戶在保存臨時文件的時候會直接放在桌面,等待一段時間後再進行清理。22英寸和23英寸解析度分辨為1680×1050和1920×1080,所以23英寸能顯示更多的圖標,在win7系統下,22英寸顯示了21×10共210個圖標,23英寸顯示了25×10共250個圖標。22英寸使用WPS表格情況 23列 40行,23英寸使用WPS表格情況 26列 42行。辦公中,PhotoShop以及Dreamweav是常用的工作軟體,PhotoShop多圖操作中,更大的屏幕無疑更方便。平反理據五:16:9影音娛樂更出色現在,電影業界有著多種多樣的畫面比例格式,但有兩種「標准」比例占據著主導地位:學院寬銀幕(Academy Flat,1.85:1)和變形寬銀幕(Anamorphic Scope,2.35:1)。注意這里的變形寬銀幕和我們在DVD上所說的變形寬銀幕不是一回事。變形寬銀幕電影是指用變形球面鏡頭拍攝,把圖象在水平方向擠壓,使得畫面能適合於1.37:1的膠片,如果對著光源直接看電影膠片的話,圓體看起來就會象又瘦又長的橢圓型。當播放影片時,就用帶有變形鏡頭的電影播放設備,利用光學原理重新把圖象拉寬放映,使圖象回到原來的縱橫比。將學院寬銀幕和變形寬銀幕的比例通過簡單的換算得出,學院寬銀幕比例為16:8.65,變形寬銀幕比例為16:6.81,所以16:9的顯示器在觀看這兩種比例電影的時候,黑邊更小。除了2.35:1和1.85:1兩種主流比例外,現在越來越多高清電視劇和電影採用了16:9的比例設計,如香港的高清翡翠台、美國的電視劇(如《越獄》)以及日本某些高清片源。綜上所述,日常影音娛樂中,16:9讓人看到更小的黑邊甚至無黑邊。平反理據六:16:9游戲娛樂更出色《生化危機5》這個熱門的游戲當然需要在大屏幕下玩才過癮,但從上面截圖得出,1920×1080解析度下看到左右的畫面內容明顯更多,而上下內容並沒有減少,所以在16:9比例下,「喪屍」在左右兩旁偷偷出現也能比較容易發現。值得留意的是,未來將越來越多游戲採用16:9設計,所以喜歡玩游戲的用戶選擇16:9是明智的。PSP游戲機中,不少玩家在大廳外接電視,在卧室外接顯示器進行全屏游戲,而採用16:9比例的顯示器能全屏顯示,沒有黑邊,游戲視覺和效果更好。PSP游戲機中外接16:9顯示器能達到全屏效果,更能感受到游戲中的刺激感。平反理據七:16:9功耗更低,更環保近年來,全國不斷宣傳環保,不少IT產品也響應了環保的需求,推出了各種節能產品。DIY產品中包括了顯卡和顯示器等,而顯示器和顯卡不同的是,顯示器節能後對性能沒影響,而顯卡在速度上和超頻性能上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所以節能顯示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16:9能比16:10節能多少呢?下面為大家揭曉。雖然市面上已經出現了LED背光顯示器,但由於產量問題,可選性不多並且價格不理想。所以傳統的CCFL設計依然是主流,而16:9優勢之處就是節省了燈管數量,除了成本得到控制外,功耗還能節省不少。下面一起看看錶格。以上就是主流尺寸中,不同比例顯示器的燈管數量。顯然,16:9有更大的優勢。以上就是主流顯示器中平均的功耗表現。可見,16:9功耗方面優勢明顯,屏幕越大優勢便越明顯。長期使用16:9能為大家節省一定的電費,特別是網吧長時間的工作環境當整個顯示器產業推動16:9發展的時候,面向用戶的應用產業也會朝著16:9發展,所以消費者應該理智的認清整個行業的發展走勢,16:9的誕生和發展並沒有錯,畢竟壓縮成本,降低價格,加速大屏幕的普及無疑對消費者是一件好事。在了解完16:9的各種優點後,再加上上面的面積直觀圖,相信消費者會作出合適的選擇
『捌』 寬銀幕電影的分類
國內外的寬銀幕電影有:1.寬膠片寬銀幕電影;2.變形畫面寬銀幕電影;3.遮幅電影。此外,在有的國家裡,把35毫米膠片橫過來進行拍攝和放映,影片上畫幅在寬度上加大一倍,放映畫面質量也很好。還有的用三台35毫米攝影機連在一起,把146°內的景物拍在三條膠片上,放映時以三台放映機同時映在同一寬銀幕上,從而成為拼接的寬銀幕畫面 。
『玖』 電影的畫幅
現在一般院線上映的影片畫幅基本上有這幾種:
全屏——也就是4:3的畫面,也就是在放映時整個銀幕都是有效的畫面區域。
遮幅寬銀幕——也就是在畫格的上下方各加上一個黑條,遮擋住部分畫面。
變形寬銀幕——你說的超寬畫幅就是這種。這種畫幅格式的影片是現在國際上最廣泛採用的。這種畫幅格式在前期拍攝時就要採用變形寬銀幕鏡頭拍攝,放映時也要採用變形鏡頭。變形寬銀幕的畫幅標準是16:9。
但是變形寬銀幕的電影鏡頭費用很高,所以現在一般國內的成本較低的電影都是採用的遮幅寬銀幕。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35毫米攝影機的近光孔改大,這樣也可以拍出變形寬銀幕,但是不一定能做到標準的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