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二戰電影沃倫影評

二戰電影沃倫影評

發布時間:2022-04-07 04:13:36

1. 如何評價波蘭電影《沃倫》

《沃倫》是沃吉西奇·斯瑪佐斯基執導的波蘭電影,Jacek Braciak、Michalina Labacz、阿爾卡迪烏什·雅庫比克等主演。時長為150分鍾。
該片講述了生活在Volhynia的波蘭女孩Zosia,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但是她的父母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不久,二戰爆發,局勢緊張,身處戰亂中的Zosia,為了生存必須竭盡全力的故事。
本片通過一個女人的苦痛經歷展現了二戰期間的沃倫大屠殺,但這場大屠殺並不是出自法西斯之手,而是源自波蘭和烏克蘭這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導演超逼真還原了歷史上那些殘忍至極的血腥場面,觀影過程觸目驚心,臨近結尾處的反轉極具諷刺意味

2. 二戰時發生在烏克蘭沃倫大屠殺的烏克蘭民族極端分子們的最後下場為何沃倫大區最後從波蘭並入烏克蘭

因為當時烏克蘭屬於蘇聯,蘇聯大國沙文主義

3. 需要對影片The Hours <時時刻刻>的影評和對三位主演的評價.

時時刻刻 The Hours (2002)



《The Hours》(《時時刻刻》)是一部深具靈魂光芒並含有弦樂般耐人尋味韻律的電影。

這部影片之所以令人注目,是因為它有著一個異同尋常的文本——一部精彩絕倫的小說。影片較忠實於原著。我深信導演斯蒂芬•戴德利(Stephen Daldry)是在深刻領悟原著背後所蘊藏的豐富涵義、並在拍攝時力圖加以充分表現、才使影片具備了光輝出眾的品質。

影片是根據美國新銳作家邁克爾•坎寧安發表於1998年同名小說改編。小說《The Hours》(無論電影還是小說,《The Hours》譯名很不統一。小說:台灣希代書版集團2000年6月第一版,譯名為《時時刻刻》,譯者蔡憫生;大陸譯林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譯名《麗影萍蹤》,譯者劉新民。電影:譯名有《歲月如歌》、《歲月輓歌》、《此時此刻》、《時時刻刻》等。本文為論述方便,均稱《時時刻刻》。)出版後立刻獲得了當年「筆會/福克納小說獎」(The PEN/Faulkner Award),翌年又獲得「普立策小說獎」(The Pulitzer Prize)。

那麼,這是一部怎樣的小說,為何會受到如此的青睞?



小說表面上講述了20世紀不同時代三位女性一天的精神生活。

1923年倫敦郊區。弗吉尼亞•吳爾芙在她的鄉村宅邸構思那部與維多利亞時代趣味相去甚遠的小說《達洛衛夫人》。清晨,她醒來後沒有立即起床,神情恍惚迷離,一直纏繞她的頭痛病微微有些好轉。窗外有鳥叫聲。她感到乏力,神思恍惚,又迷迷糊糊小睡了一會兒。在夢中她發現自己身處一座花園。花,將花作為小說開頭很不錯。她醒來後想道。她起身走進盥洗室,面對盥洗室內鏡子中映顯而出那張灰黯的臉不免有些喪氣。它與心中意象正形成鮮明對比。

1949年美國洛杉磯。布朗夫人在家中閱讀吳爾芙小說《達洛衛夫人》。她有一個忠實的丈夫,一個敏感可愛的兒子,似乎一切都無可挑剔。但她仍感到百般無聊,深為受困於平庸家庭生活而痛苦。這一天是她丈夫生日,但她無心為晚上生日慶祝准備蛋糕,想一人躲進旅館里像吳爾芙那樣躺在床上閱讀《達洛衛夫人》,然後自殺。她將兒子寄託給鄰居,告別的那一刻,敏感孩子似乎預感到什麼,不安地叮囑母親一定要來接他,並跟在母親汽車後面追趕……

20世紀末的紐約。一位名叫克拉麗莎女編輯正要出門買花。因她名字與吳爾芙小說《達洛衛夫人》中主人公克拉麗莎•達洛衛相同,朋友們都戲稱她為「達洛衛夫人」。她幼時戀人、詩人理查德剛獲獎,她得為他獲獎籌備晚宴。當她出門那一刻,注意到晶瑩剔透陽光正在游泳池的藍綠色水面上搖曳盪漾,不禁心有所感。時值六月早晨。

身患愛茲病的理查德沒能度過這一天。他厭倦了生活,那天下午他從家中窗口飄然而下,迎接午後燦爛陽光。小說結尾,在紐約的克拉麗莎面對業已取消晚宴而留存下來的佳餚萌生了一種極度的孤寂感。深夜,已屆耄耋之年、當年被兒子憂郁雙眼刺痛的布朗夫人造訪。原來自殺的理查德正是布朗夫人兒子。

小說以迷濛而清澈語調、印象式碎片、瞬間的意識流動、深度意象和蒙太奇手法,描寫了三位不同時代女性心靈世界。作者以精湛技巧、精緻而繁復的結構,深入她們萬花筒般意識中,再現她們心靈鏡像,宛如月光照徹下小溪,隱約顯現她們內心水下生物、鵝卵石和蔓生的水草;並以類似超現實手法將吳爾芙傳記片段與美國中期和晚期兩位女性精神生活交織在一起,復調式地安排在同一文本中。

最重要的是作者在小說《時時刻刻》的文本中還暗中指涉著《達洛衛夫人》的文本。這一手法極具創造性。因為這種指涉並非文本的明確援引,也非一般意義上續作,或對以往書籍與相同材料的改寫和創作(如圖尼埃《禮拜五——太平洋上的靈簿獄》對笛福《魯濱孫漂流記》的反思;讓•阿奴伊《安提戈涅》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對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重新考察);而是運用象徵手法將兩種文本晦澀地鑲嵌在一起,猶如兩面相互映照鏡子在暗中增殖。坎寧安的《時時刻刻》是在延續了《達洛衛夫人》基礎上的一種對吳爾芙生命意義重新思索的再現,是對吳爾芙內在精神所作的一次富有詩意的冥想。



弗吉尼亞•吳爾芙全部小說,幾乎都是她自我精神探索的一種「傳記」,從她早期習作全是對傳記練習上就可以看出這一點。這也許跟她父親對她影響有關。(弗吉尼亞•吳爾芙的父親萊斯利•斯蒂芬(1832-1904)是學者、編輯和哲學家,曾任倫敦圖書館館長,主編《英國名人傳記辭典》,撰寫《十八世紀英國思想史》等著作。)她的作品總是在探索自我生命處在某一階段中意識發展的趨勢和可能達到的深度。

「《到燈塔去》構成了弗吉尼亞•斯蒂芬童年生活的最後景象;在第二階段,《出航》給一位年輕女性的知識探索打上了印記;那麼第三階段高潮就是《海浪》,進入成熟期小說家將描繪出意味雋永的生命經典性輪廓。」(引自《弗吉尼亞•伍爾芙——一個作家的生命歷程》(英)林德爾•戈登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P162。)而無疑,《達洛衛夫人》更是一部具有這種傳記性質的小說。

1922年,她那帶有實驗性質、打破了傳統敘述邏輯和充滿印象拼貼的小說《雅各的房間》出版,這部小說也是對她哥哥精神成長的一份記錄。該年在西方現代文學史上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年代,與她同年出生也同年死亡的喬伊斯出版了劃時代著作《尤利西斯》、T•S艾略特發表了《荒原》。那一年她年屆四十,精神處於相對穩定期。

但隨後,恐懼衰老暗影像蛇一樣嚙噬著她那脆弱神經;同時在心靈上她也沒有完全擺脫精神疾病對她的影響,她幾乎可以察覺到內心深處那股瘋狂念頭又緩慢襲來。她只有靠寫作《達洛衛夫人》來抵抗心中陰影,卻也將這種掙扎的印記留在了小說中。她曾在《奧蘭多》中說:「一個作家的靈魂的每一個秘密,他生命中的每一次體驗,他精神的每一種品質,都赫然大寫在他的著作中」。(轉引自《弗吉尼亞•伍爾芙——存在的瞬間》伍厚愷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P1)

《達洛衛夫人》是她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現代主義長篇小說。它猶如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以一天生活來刻畫人物心理時間上的一生。漫長生活經歷湧入人物意識河流中,不時在內心激起沉思、回憶、追索、感想、體悟生命的浪花,匯集著人物心理五彩繽紛的印象圖案。吳爾芙完全摒棄了傳統小說寫作手法,開篇起就直接進入人物心靈世界。小說由兩條並行不悖線索組成,來映顯兩個截然不同人物的內心。

克拉麗莎•達洛衛是一位中年婦女,她丈夫是國會議員。六月早晨,她出門買花,要為有首相參加的晚宴做准備(這一情景與《時時刻刻》中紐約女編輯出門買花相同)。那天陽光明媚,清風微拂。大本鍾不時發出深沉悅耳之音。她思緒飄動,想到三十多年前同樣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她和彼得正在戀愛。但她最終沒有嫁給喜歡冒險的彼得而是嫁給了穩重的達洛衛先生。彼得將要從印度回來,她想,要是當初嫁給了彼得,她的一生會怎樣?倫敦街頭上的聲色光影不時觸動她的聯想。

小說還有另一條線索:賽普蒂默斯•沃倫•史密斯,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退伍老兵,因受炸彈驚嚇而患精神疾病。當達洛衛夫人在花店內聽到街上傳來一聲汽車火花器發出巨響聲時,他在街上游盪也聽到了。最終,他為擺脫時時襲來的內心驚恐跳樓自殺。

夜晚,達洛衛夫人在晚宴上聽到賓客中有人說起賽普蒂默斯自殺消息,內心震動。他們是兩個階層的人,彼此互不認識,但在內心深處卻對時代有著相同的感受。小說真實反映了第一次大戰後現代西方人焦慮、困惑和恐懼心理。



在此我們可以看出《時時刻刻》中自殺的詩人理查德對應著《達洛衛夫人》中的賽普蒂默斯。他們同樣懷著內在不安生存著:一個在戰爭中留下了精神疾病,一個患上了愛滋病;都是時代烙印的反映,象徵著不同時代卻同樣在人們心中所造成的疾患。

然而,即便是賽普蒂默斯這樣一個略顯突兀的人物(相對於吳爾芙的生活世界來說),也是吳爾芙拿來印襯達洛衛夫人精神側面的。吳爾芙曾在一封信中說,她必須通過賽普蒂默斯的性格來完成達洛衛夫人的性格,她所「部分意識到的生命枯竭感正是要通過那個瘋子的病態作戲擬性表現」。(引自《弗吉尼亞•伍爾芙——一個作家的生命歷程》P273)

如同吳爾芙想通過達洛衛夫人和賽普蒂默斯這兩個人物來探詢自己內心深淵一樣,在《時時刻刻》中,作者坎寧安真正意圖也是要通過書中人物綜合再現吳爾芙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布朗夫人和女編輯克拉麗莎這兩位女性;他想看看假如吳爾芙生活在50年代和世紀末的美國會怎樣。

無疑,布朗夫人和女編輯克拉麗莎都有著吳爾芙的影子,她們都是射向吳爾芙精神生活的一個朦朧投影。

20世紀50年代美國正處在經濟復甦期,布朗夫人就像達洛衛夫人一樣生活富足,但卻精神萎靡,內心總有一種像是被懸浮在空中的惶恐不安的感覺,生命的無意義意識時時湧上心頭。這種感覺正是吳爾芙心中常常難以擺脫的感受。而紐約的女編輯在街上耀眼的陽光中似乎感到總有一絲不祥的陰影在籠罩著她,直至最後她受到死亡沖擊,這一切也都是吳爾芙生命歷程中的主題。

在《時時刻刻》中,作者還賦予布朗夫人朦朧同性戀傾向,而到20世紀末的女編輯身上,作者索性將她塑造成同性戀者,這是在暗示憂郁孤寂的吳爾芙如果處在20世紀末期,她原有的迴避社會的心理傾向很可能發展成同性戀性心理傾向。

另外,布朗夫人的名字也不是沒有來歷(其實在《時時刻刻》中所有人物都可在《達洛衛夫人》中找到對應)。吳爾芙在一篇《貝內特和布朗夫人》文章中虛構了一位坐在火車上的老婦人形象,她稱布朗夫人為「永恆的」和「人性的」,「是從英國文學開往另一時代」的「幽靈」。(見《論小說與小說家》吳爾芙著,上海譯文出版社P308)

所有這一切都在表明,坎寧安是在將吳爾芙作為一個精神個案進行研究,它像一面放大鏡,放大了吳爾芙的生存意識,將她精神歷程放在整個20世紀中的一個更為寬泛和更長遠的背景上來進行考察。而他將這部小說命名為《THE HOURS》更是泄露了這一點。因為吳爾芙在撰寫《達洛衛夫人》的初稿中就是將小說題名為「THE HOURS」。



《時時刻刻》是一部知識分子式的小說。作者是以小說的形式對吳爾芙精神世界作一次遐想式的探詢和論證,以及對她性格的可能性延伸進行了藝術上的重塑;而同時他又通過20世紀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不同時代女性的精神風貌,來反映西方整個20世紀的精神特徵。這一雙重目的,構成了這部小說不同凡響的品格。

這是一部對吳爾芙遙遙致以敬意的小說,是對《達洛衛夫人》文本所作的一次歌唱性禮贊。它棄絕了現實的喧囂,直接沉入人性深處,揭示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內心的緊張與焦慮,以及對存在產生的倦怠感和疏離感。它關注精神內的騷動,努力挖掘人物背後的「美麗的洞穴」(吳爾夫芙語),以一束智性之光照亮她們豐滿的意識,刻畫她們心靈的影像,質疑生命的本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三位女性都是精神領域內的自我放逐者,她們游離於時代,同時又以自己方式固執地抗拒現實。她們在《時時刻刻》中交叉出現,猶如一次相互輪回、一次在特殊時空內的重逢,原先她們獨自的精神幽吟在這部小說中匯成了女聲合唱曲。正是這種獨特的精神吟唱組成了這部小說心靈聖歌般品質,一部靈魂的奇書。

富有意味的是在《時時刻刻》序曲中,作者在故事開始前先出人意料地描寫了吳爾芙的自殺——1941年戰爭爆發後某一天她投河自盡。「她被流水迅速沖走。就像是在飛翔,一個虛幻的身影,雙臂向外張開,頭發飄揚……天空的陰影在水面上搖曳不定。」(見台灣希代版《時時刻刻》P34)這一情景正好與小說第一章描寫紐約的克拉麗莎出門買花時面對水面上搖曳的陽光偶有所感遙相呼應。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暗連,是對將要出場人物命運的一個暗示、一次排演、一種影調和一番預言。它奠定了這部小說輓歌式的基調。當你讀完小說掩卷沉思時,哀婉會有如煙霞般從心中緩慢升起,漸漸占據你整個心靈空間。



作者邁克爾•坎寧安(Michael Cunningham)曾被《洛杉磯時報》譽為「我們時代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生於1952年的俄亥俄州,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現居紐約。199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末世之家》(A Home at the End of World)使他一舉成名,在該書出版前一年,他將其中一章取出命名《白天使》(White Angel)先在「紐約客雜志」上發表,後被評為1989年度美國最佳短篇小說。1995年他又出版第二部長篇小說《血與肉》(Flesh & Blood)。而1998年出版的《時時刻刻》(The Hours)是他的第三部小說。從他小說出版時間上可看出,他對自己每一部作品都精雕細作。

在小說《時時刻刻》中,他以令人吃驚的方式引導讀者穿越小說人物粼粼波光般的意識深處再進入吳爾芙的精神世界,這一奇妙的手法具有無與倫比的獨創性。他創作實踐證明了吳爾芙在《現代小說》中所闡述觀點:「人生是一圈光芒四射的暈輪,是自始至終環繞我們意識的半透明的封套」。(引自《論小說與小說家》p8)可惜原作中富有詩性的、極為微妙的語言特色沒有在譯林版中得到較好的體現。

小說在2002年被拍成電影。三位女性分別由梅麗爾•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尼科爾•基德曼(Nicole Kidman)和朱麗安•摩爾(Julianne Moore)扮演。

值得稱道的是、有著上乘表演的尼科爾•基德曼,她在這部影片中扮演了吳爾芙,她出場時那種低垂的冷冷的目光、寫作時在筆筒中找筆的手不由自主的痙攣、緊張的肢體語言等,將吳爾芙的敏感、神經質、脆弱和孤傲的心靈表現得惟妙惟肖。電影同小說一樣,不關注外部世界,而是將影像聚焦在人物的內心中,從而構成了一部電影版的20世紀女性精神史。

更多:

豆瓣成員的影評 (49條)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5666/

4. 羅馬帝國影評

屋大維
我一定要先說屋大維,雖然在第一季中他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在主要角色中算不得中心人物,但是我就是覺得,這個劇集到後來肯定就是為了烘托出他了——屋大維才是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皇帝,奧古斯都大帝。

這個男孩子清秀甚至顯得有點娘娘腔——這是劇中他母親說的,他熱愛詩歌,喜歡閱讀,尤其是希臘哲人的書籍。屋大維的母親阿提婭是愷撒的侄女,守寡帶著兒子和女兒生活,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盡力縱橫捭闔,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庭並讓兒女都能向上攀爬,她毒辣玩弄心計,卻都是些小伎倆,根本沒有政治原則更談不上政治頭腦實際上相當愚蠢,她還有個特點,就是非常淫盪,性是她最常用的武器。愷撒高盧戰勝回國前,阿提婭與馬販子上床從龐培手中搶到全城最漂亮的白馬讓屋大維親自送到高盧獻給愷撒:「等他回到羅馬每個人都會送他禮物,你一個孩子跋涉到高盧給他獻禮,一定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這應該是阿提婭整個劇集中最聰明的一著了。屋大維在路上遭遇龐培手下的襲擊,被當成奴隸對待人力拉車,在獲救的時候,他隨手抓起一根棍子就把一個欺凌自己的傢伙幾下子打死了,他阻止救他的兩個士兵繼續追逐的時候說出了對當時龐培和愷撒對峙局勢的判斷,其實這是愷撒等待著龐培先發動進攻——這讓我對這個孩子一點都不敢小覷了。後來,在每個關節點上他都有超越自己年齡以及身邊成人的敏銳洞見,看來牛人真是從小練成的。

沃倫諾斯和普洛
稍微說下救下屋大維的兩個羅馬士兵,一個是百夫長盧修斯·沃倫諾斯,一個是他手下士兵提圖斯·普洛——在新浪的介紹《羅馬》的網頁上這倆的名字被放在最前面。這部劇集其實分2條線索,一條就是愷撒與龐培的斗爭以及羅馬貴族如何在他們之間抉擇站隊,另外一條就是以盧修斯·沃倫諾斯和提圖斯·普洛作為平民的代表,反映出在這個大動盪時代中普通人的生存狀態。應該說這也是常見卻屢試不爽的情節劇套路。沃倫諾斯是贊同共和的,但是作為愷撒軍隊的一員,馬可安東尼直接領導下的士官,在經濟壓力以及等等機緣巧合中,他站在了愷撒一邊,後來還被「摻沙子」進入元老院,一介平民晉身中樞。而提圖斯·普洛具有樸素的平等觀念,他厭惡腐朽的貴族把持國家而平民和奴隸勞動卻無法享受權利的制度現狀,他尚武魯莽沖動單純,真誠地愛上一個女奴,如果他活的年頭夠長,我想將來他會皈依基督教,但是與真實歷史時間好像不契合。

愷撒與龐培
愷撒與龐培的斗爭是第一季的主要內容,他們與克拉蘇並稱羅馬前三巨頭,克拉蘇就是《斯巴達克斯》中鎮壓奴隸起義的那位,後來他遠徵兵敗死掉,愷撒與龐培成為羅馬共和國聯合執政官。高盧戰爭結束,愷撒的女兒、龐培的妻子難產去世,這兩位巨頭的沖突失去了最後的屏障。龐培年長於愷撒,先建軍功成名,劇集中他也說到愷撒打仗還是跟自己學的雲雲。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個評價,說龐培是天生的軍人不是天才的軍人,愷撒是天才的軍人不是天生的軍人。從劇集中的戰爭也可以印證這個斷語。龐培的幾個重要的步驟都被愷撒先手算死,例如先對愷撒發動挑釁,將愷撒宣布為共和國的公敵(劇集中的細節是否歷史真實我沒來得及查資料不大清楚,但是大方向基本是契合的);在愷撒進軍的時候又以無法及時聚集自己的軍隊為由先行撤退,將羅馬變成不設防城市;在自己的軍隊數量及形勢大大占優勢的情況下停止進攻改為困守,被愷撒背水一戰決定性反敗為勝……

其實,在政治上愷撒也比龐培玩得嫻熟,我用8個字形容愷撒的手段——「民心可買,民心可用」,貴族反對他,他就收買、發動、利用平民和奴隸,從謀略到謀術無不精彩。劇集中扮演愷撒的演員,應該說非常形似,我想起義大利和法國合拍的那個喜劇電影《美麗新世界》中的一個搞笑情節,高盧的村民不認識站在他們面前的愷撒,好像是德帕迪約拿出一枚硬幣,對照一下,哦,是愷撒。劇集中的愷撒是最具王者之風的,表情很少,沉穩偉岸,他幾乎登極成功,不過少算一步,劇集結束時被暗殺橫死元老院。不過,劇集中沒有出現愷撒說出著名的對布魯圖斯發出的哀嘆。據說布魯圖斯是愷撒與情婦的私生子,劇集中倒是沒有談及這個,但是愷撒和布魯圖斯母親塞維利亞倒是真有一腿,並演繹為愷撒為了妻子家族的支持斷絕與塞維利亞關系,還侮辱和掌摑了她,導致塞維利亞瘋狂的報復,她在劇集中成為愷撒之死的關鍵人物。

馬可·安東尼
第一季中安東尼的戲份不多,比屋大維稍多點。作為羅馬後三巨頭之一,愷撒的助手(並不是欽定繼承人),他在第一季中的亮相我覺得只是個鋪墊作用,接著的第二季才是他的真正天下。不過有限的戲份中也展現出諸多端倪,例如安東尼在行軍路上抓住一個路邊牧羊女就開始嘿咻,一大隊兵在邊上候著,呵呵;他對愷撒平常都挺隨便,被人斥為粗魯,關鍵的時候雖然有點搖擺卻還是忠誠的;他和屋大維的母親保持情人關系,但是卻拒絕娶她。安東尼是愷撒的學生,愷撒言傳身教安東尼,安東尼與乃師相比,還是表現出不夠沉著的焦躁,尤其在政治上,關節處總是有些踩不到正點。這也是一個終極結局的伏筆。

暴力·情色
HBO是個收費頻道,所以尺度相對寬鬆些,從暴力場面來看,比《角鬥士》有過之而不及,有嗜血癖好的男生肯定看著過癮。例如龐培被殺的時候,出現了比較真切的斬首,雖然只是遠景;在普洛被判決角斗場死刑時,沃倫諾斯最後按捺不住下場救他,有非常真切的砍斷手腳特寫;例如處死高盧王的絞刑,也非常細致。按照美國的電影分級,如果放在大銀幕上肯定是沒法鋪開上映必要一剪的。

羅馬時代本來就是非常亂哄哄的,劇集中的情色場面也很多,比暴力場面更多,從第一集開始就有露兩點的床戲,主要女角阿提婭、塞維利亞都露點了,雖然時間都不算長,但是也夠火辣了,絕對屬於限制級別。片中也有非常態的情色表現,例如亂倫,屋大維和姐姐搞一塊;有偽男同的關系,屋大維的母親就以為他是愷撒小情人,雖然事實上不是,但是從古希臘傳統以來就算真是睿智老人引領一個少年,也沒啥;有女同關系,塞維利亞為了報復愷撒就引誘屋大維的姐姐,不過這段我覺得明顯多餘,其實即使不用上床情節上也能理順。

扮演塞維利亞的琳賽·鄧肯臉非常熟悉,扮演屋大維母親阿提婭的也很臉熟。雖然查看了官網,其他演員也都眼熟,只知道都在大銀幕上露過臉,但還是想不起來到底演過啥。只是看來大小屏幕通吃也不是中國才有。

其他
常有人說美國人是用拍電影的牛力來整電視劇,我覺得只說對了一半,對的那一半在於將美國娛樂產業的共性統了起來,不對的那一半在於把電影捧高到絕對的地步,兩者有可比性,但是無形中把電視給看扁了。1億美元做出的《羅馬》,還有之前的《兄弟連》,現在連電視劇這種特別地域化的玩意都佔領我們的攤頭了……

說點碟的品質吧,我對技術完全白痴,看碟多年術語都拎不清的,唯一要提醒的就是,我買的這套碟的翻譯,前面5張翻譯都還不錯,到後面大概最後一張碟,第一集的翻譯感覺就是詞霸給翻的,英文字幕字特小,幸虧說得比較慢,基本上就過去了,最後一集翻譯緩過來了,比前面一集好多了,但是與前幾張還是沒法比。

5. 你心目中經典的二戰影片有哪些

1、《辛德勒的名單》

「當你挽救一個人,就是挽救了一個世界」,辛德勒泰山崩於頂都能面不改色談笑風生,但當猶太人們將刻著這個箴言的戒指送給他時,他突然淚如雨下,不能剋制,「如果我把這輛車賣了,我就可以多救十個人」,「如果把這個純金的章賣了,就可以多救兩個人,至少一個人」……

這部電影打動了包括我在內的無數人,那場父親營造的謊言不是謊言,而是絕望中的希望,沙漠中的綠洲,它讓一個孩子對未來依然保有熱忱,對世界依然懷有信念,並一定會深深銘記父親的愛,這種愛會滋養他未來的路。這是一個父親所能做到的極致。

6. 烏克蘭電影 沃倫主要講的什麼故事

◎譯名沃倫
◎年代2016
◎國家波蘭 Poland
◎類別劇情/歷史/愛情/戰爭
◎語言波蘭語 Polish/烏克蘭語
◎上映日期2016-10-07(波蘭)
◎IMDb評分 8.0/10 from 983 users
◎片長150分鍾(波蘭)
◎導演沃吉西奇·斯瑪佐斯基 Wojciech Smarzowski
◎主演Jacek Braciak
Michalina Labacz
阿爾卡迪烏什·雅庫比克 Arkadiusz Jakubik
◎簡介
生活在Volhynia的波蘭女孩Zosia,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但是她的父母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不久,二戰爆發,局勢緊張,身處戰亂中的Zosia,為了生存必須竭盡全力。

7. 《沃倫》,裡面的屠殺都是真實的嗎

《沃倫》是沃吉西奇·斯瑪佐斯基執導的波蘭電影,Jacek Braciak、Michalina Labacz、阿爾卡迪烏什·雅庫比克等主演。時長為150分鍾。
該片講述了生活在Volhynia的波蘭女孩Zosia,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但是她的父母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不久,二戰爆發,局勢緊張,身處戰亂中的Zosia,為了生存必須竭盡全力的故事。

8. 《沃倫》無刪減版是多少時間

《沃倫》無刪減版是150分鍾。

找遍網路能找到的都是148分56秒的版本,而imdb和豆瓣給出的片長都是150分鍾,很好奇148分56秒的影片刪去了哪些部分,個人觀影時感覺確實有很多地方剪輯得很生硬,最明顯之處則是女主丈夫去蘇聯佔領軍處,領導人要求上交糧物的對白話說未說完落便鏡頭切換。

影片簡介

《沃倫》是沃吉西奇·斯瑪佐斯基執導的戰爭片,Jacek Braciak、Michalina Labacz、阿爾卡迪烏什·雅庫比克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波蘭一個女孩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父母卻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此時二戰正要爆發,她不得不在死神面前末路狂奔的故事。

9. 《沃倫》主要講了什麼

故事主要講述生活在Volhynia的波蘭女孩Zosia,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但是她的父母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不久,二戰爆發,局勢緊張,身處戰亂中的Zosia,為了生存必須竭盡全力......

10. 《沃倫》 看了讓人絕望的電影.為什麼波蘭

《沃倫》是沃吉西奇·斯瑪佐斯基執導的波蘭電影,Jacek Braciak、Michalina Labacz、阿爾卡迪烏什·雅庫比克等主演。時長為150分鍾。
該片講述了生活在Volhynia的波蘭女孩Zosia,愛上了一個烏克蘭男孩,但是她的父母決定讓她嫁給一個波蘭鰥夫。不久,二戰爆發,局勢緊張,身處戰亂中的Zosia,為了生存必須竭盡全力的故事。
再現戰爭殘酷的波蘭電影,B站和諧版,血腥暴力依舊讓我觀影中有很多不適感。烏克蘭民族對波蘭屠殺也是基於極端的種族主義煽動起來的,人比猛獸更加可怕,因為動物之間不會無故自相殘殺,反而是身為高智商的人類卻有那麼多人性的弱點,人類是多麼可怕的物種!所有還原戰爭歷史的電影都堪比恐怖片。

閱讀全文

與二戰電影沃倫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電影獵物 瀏覽:428
第3世界大戰電影 瀏覽:87
適合五歲孩子看的最新電影 瀏覽:610
真人版泰坦尼克號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400
廣場舊社會女人電影 瀏覽:42
短片如何具有較好的電影感 瀏覽:127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系排名 瀏覽:57
上海電影院兒童票的身高要求 瀏覽:298
吳昊昊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675
為什麼軟體看電影網速很慢 瀏覽:972
網上買電影怎麼買票 瀏覽:314
2021微電影節 瀏覽:552
男生看小電影一定會有反應嗎 瀏覽:489
盜入電影世界 瀏覽:785
日本拍的電影最高票房 瀏覽:52
綠地微電影 瀏覽:787
百年好合電影傷心斷腸劍片段 瀏覽:490
你好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803
你看過電影嗎用日語怎麼說 瀏覽:485
電影片頭圖片背景音樂 瀏覽: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