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05年日俄戰爭╃1905年日俄戰爭
日本和沙皇俄國為爭奪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權益爆發的帝國主義戰爭。1900年,沙俄出兵侵佔中國東北。《辛丑條約》簽訂後,沙俄仍拒不撤兵,此間,日本曾想通過談判瓜分日俄在中朝的權益,沙俄自恃武力置之不理。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上將東鄉平八郎率日艦突襲錨泊於旅順和朝鮮仁川的沙俄艦隊,擊沉沙俄戰列艦「柴薩勒維奇」號、「萊維然」號和巡洋艦「帕拉達」號、「瓦良加」號,俄艦被迫撤出仁川港。1904年3月,馬卡洛夫海軍中將接任沙俄太平洋分艦隊司令,日俄雙方為攻守旅順大規模佈雷。4月12日,俄軍戰列艦「彼得羅夫諾夫斯克」號和「鮑別達」號觸雷沉沒,馬卡洛夫戰死。5月15日,日戰列艦「矢島」號、「泊瀨」號在俄方雷區沉沒。6月23日,俄艦隊在維蒂蓋夫上將指揮下企圖突圍未成,至月底,日海軍炮火已逼近港口。8月10日,俄艦再次突圍,日俄海軍在黃海爆發激戰。午後12時,日艦炮火擊中俄旗艦,俄艦隊司令及艦橋官兵全部斃命,俄艦陣形混亂,大敗而逃。此役後,日軍完全控制了黃海。同年9月,沙俄陸軍敗退。
1904年12月6日,日海軍陸戰隊在付出極大傷亡後,佔領旅順港外202高地,發炮轟擊港內俄艦,擊沉擊傷多艘俄艦,俄海軍幾乎全軍覆滅。1905年1月,日軍攻陷旅順,大肆屠殺無辜中國群眾,腐朽的清政府竟無恥宣稱:「局外中立」,聽任中國人民遭受殺戮和凌辱。
1905年初,日軍在滿洲發動進攻,奉天(今沈陽)一役,沙俄軍隊不敵日軍攻勢,敗退70英里,次年5月,為增沙俄駐東北海陸軍,由海軍中將羅茲斯特文斯基率領沙俄波羅地海艦隊繞行印度洋駛往遠東。沙俄艦隊在對馬海峽遭到日本海軍伏擊,日本海軍以逸代勞,利用濃霧掩護,以猛烈炮火攔截俄先導艦,繼而圍住俄艦隊主力,迫使俄艦轉舵東南。此後,日艦依其所處上風的有利陣勢,先後擊沉俄艦「奧霞畢亞」號,「蘇沃洛夫」號、「亞歷山大三世皇帝」號、「博羅季諾」號、「納西莫夫」號、「納瓦林」號等戰艦。
5月28日,接替羅茲斯特文斯基(受重傷)的列博高托夫上將見大勢已去升白旗投降。對馬海峽一役,俄方損失8艘戰列艦(6艘沉沒、2艘被俘),3艘海岸裝甲艦(1艘沉沒、2艘被俘),8艘巡洋艦(5艘沉沒、3艘被俘),7艘驅逐艦(5艘沉沒、2艘被俘),人員死亡5000人,被俘 6000人。日軍損失極其輕微(3艘魚雷艇被擊沉,2艘巡洋艦受重傷,死傷官兵600餘名),兩天兩夜的對馬海戰以沙俄艦隊全軍覆沒告終。7月,庫頁島俄國守軍向日軍投降。
2. 求日俄對馬海戰全過程
海戰起因:
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俄國為遏制日本勢力在華蔓延,而聯合法、德兩國迫使日本向中國歸還遼東半島,為了對俄國的「義舉」表示感謝,中國允許俄國修建橫穿東北的鐵路,並將遼東半島租借給俄國,整個中國東北和遼東半島處於了俄國的勢力范圍內。對此心有不甘的日本,利用從中國獲得的巨額戰爭賠款大力擴充軍備,並於1902年1月30日和英國締結軍事聯盟,共同在遠東抗衡俄國。在軍事實力逐漸增長,且又有英國支持的情況下,日本開始向俄國挑釁,要求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占優勢的利益」。此時的俄國政府正處在國內革命的壓力下,而日本「小猴子」的挑戰在俄國政治家看來,正好是「民眾騷動的避雷針」,於是斷然拒絕了日本的要求。因為有英國做後盾,又加上擔心俄國橫亘西伯利亞的鐵路即將完工,日本政府便施展其一貫伎倆,於1904年2月8日對旅順港內的俄國艦隊發動偷襲,日俄戰爭由此爆發。
戰爭開始後,俄國太平洋艦隊接連失利,傑出的海軍將領馬卡洛夫在旅順口海戰中與艦同沉。為了扭轉在遠東的不利局勢、重新奪回制海權,俄國政府決定在波羅的海艦隊內組建出一支特混艦隊,前往遠東。這支費時4個月,由7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及一些輔助艦船組成的艦隊,被命名為太平洋第2艦隊,由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中將統帥,於1904年9月26日踏上了不歸的航程。
戰前兩國海軍實力對比:
俄羅斯太平洋第2艦隊旗艦「蘇沃羅夫公爵」號
俄國海軍在當時世界海軍排行榜上列第3位,派往遠東進行支援的是一支無比強大的艦隊,這支由太平洋第2艦隊和中途加入的太平洋第3艦隊組成的特混編隊,共有多達38艘戰列艦。
太平洋第2艦隊司令,羅日捷斯特文斯基
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這支艦隊存在著極大的問題:新舊艦只不一,編隊航速相當低,而且水兵對於新式軍艦上的設備還未熟悉;由於俄國艦隊是從波羅的海出發前往遠東,途中經過北海、大西洋、印度洋、中國海,航行220多天,航程近18000海里(幾乎相當於繞地球一圈),這么漫長的航行對艦只、人員的損害均極大,整個艦隊減員嚴重,士氣低彌;在航行過程中艦隊得不到可以加煤的港口,只得把軍艦上一切能裝的地方都裝上了煤,結果造成整個艦隊的航速更慢、艦員的生活環境變得異常惡劣;艦隊出發時,俄國國內局勢不穩,革命的影響已經波及到了海軍中,艦隊中人心浮動,充滿厭戰、畏戰情緒;艦隊由於是臨時拼湊而成,水兵缺乏訓練,且有嚴重的恐懼心理,一路上草木皆兵,對德國、法國、瑞典、挪威、英國的民船都開過火,原因竟然是認為日本海軍的勢力已經擴展到了北海和大西洋;俄國軍艦表面強大,但火炮射速遠遠落後於日本、炮彈質量也差(俄國炮彈平均裝葯15磅,而日本是105磅),海戰中經常出現炮彈不爆炸的情況……
這一切似乎註定了這支艦隊的命運。
而日本海軍則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經歷了甲午戰爭和旅順戰役,日本聯合艦隊的士氣異常旺盛,而且艦隊中的官兵大都有戰斗經驗、訓練有素(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海戰,日本海軍進行了近似瘋狂的訓練,實彈練習幾乎用掉國內炮彈儲備的一半),日本軍艦在總噸位、航速、火炮射速、先進程度等方面也占明顯優勢。
日本艦隊編成:
「三笠」艦和東鄉平八郎的塑像
第一戰隊:「三笠」(旗艦)、「敷島」、「富士」、「朝日」、「春日」、「日進」
第二戰隊:「出雲」、「淺間」、「常磐」、「吾妻」、「八雲」、「磐手」
「笠置」
第三戰隊:「笠置」、「千歲」、「新高」、「音語」
第四戰隊:「浪速」、「高千穗」、「明石」、「對馬」
第五戰隊:「嚴島」、「鎮遠」、「松島」、「橋立」
第六戰隊:「須磨」、「千代田」、「秋津洲」、「和泉」
另有21艘驅逐艦、57艘魚雷艇。
俄國艦隊編成:
「亞歷山大三世」
第一分隊:「蘇沃羅夫公爵」、「亞歷山大三世」、「博羅季諾」、「鷹」
「奧斯利亞比亞」
第二分隊:「奧斯利亞比亞」、「西索伊-維利基」、「納瓦林」、「海軍上將納西莫夫」
「尼古拉一世」號
第三分隊:「尼古拉一世」、「海軍上將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
「阿芙樂爾」號
巡洋艦分艦隊:「奧列格」、「阿芙樂爾」、「莫諾馬赫」、「德米特里.頓斯科伊」、「斯維特拉娜」、「金剛石」、「珍珠」、「綠寶石」
另有10艘驅逐艦、8艘輔助船。
海戰過程: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根據俄國艦隊補給供應情況,斷定俄國艦隊將通過對馬海峽直接前往海參崴,1905年5月20日東鄉下令,全艦隊進入戰位,等待著俄國艦隊的到來。5月25日,俄國艦隊從台灣附近出發,26日到達上海附近,27日清晨進入對馬海峽,鑽進了日本艦隊的包圍圈。
27日清晨4時45分,日本輔助巡洋艦「信濃丸」發現了俄國艦隊,5時5分,東鄉下令全艦隊出擊,1小時後日本艦隊開始尾隨俄國艦隊前進,在中午11時15分雙方進行了試探性的交火,其他整個上午日本艦隊都像幽靈一樣始終伴隨著俄國艦隊,給俄國官兵帶來極大精神壓力,本已不高的士氣更顯低落。中午11時30分,俄國艦隊司令羅日捷斯特文斯基下令改變陣形,以利戰斗,命令第一、第二分隊加速到11節,行駛到另一個縱隊前面,由於沒有同時下令另一縱隊減速,整個俄國艦隊的陣形陷入混亂。下午1時30分,日、俄雙方接近至10海里,而俄國艦隊尚未把混亂的陣形恢復。1時55分,東鄉平八郎模仿特拉法爾加海戰時的納爾遜,發出「皇國興亡在此一戰、各員奮勵努力」信號,下午2時5分,為獲得有利攻擊陣位,東鄉毅然下令敵前大轉向,即著名的「U」型轉彎。2時8分,俄國艦隊旗艦「蘇沃羅夫公爵」向日本艦隊開火,2時11分,完成轉向的日本艦隊旗艦「三笠艦」發炮還擊,雙方主力艦在6000米距離內開始炮戰,對馬海戰正式開始。
海戰中的日本艦隊
日本艦隊利用16分鍾時間完成「U」型轉向後,漸次採用搶佔T字橫頭的戰術穿過俄國艦隊,向俄國先頭戰艦攻擊。在日本艦隊的轉向過程中,俄國艦隊曾打傷了日本兩艘裝甲巡洋艦「出雲」、「淺間」,但在轉向完成後,日本艦隊利用其較高的航速和射速、以及火炮彈葯威力方面的優勢,漸漸奪取了戰場主動權,俄國艦隊旗艦「蘇沃羅夫公爵」號遭到日方炮火的集中猛烈射擊,下午2時20分,船舵被打壞,軍艦失去控制,艦隊司令羅日捷斯特文斯基也身受重傷,全部上層建築都被打爛的「蘇沃羅夫公爵」被迫退出戰列在海面上漂浮,俄國艦隊陷入沒有指揮的混亂局面。
起火下沉中的「奧斯利亞比亞」
俄國第二分隊的旗艦「奧斯利亞比亞」遭到6艘日本軍艦的集中轟擊,遭到重創,不久後其艦艏吃水線附近被撕開一道裂口,海水不斷湧入,艦艏開始下沉,下午3時30分左右沉沒,全艦900名官兵倖存300餘人。此後,失去統一指揮的戰列艦「亞歷山大三世」、「博羅季諾」、「鷹」、「西索依-維利基」也先後被重創。
在戰列艦進行交戰的同時,雙方的巡洋艦也在激烈交鋒。巡洋艦交火約從下午2時45分開始,主要是在日本第三、四戰隊和俄國巡洋艦分隊之間展開。戰斗中,日本3艘巡洋艦被重創,俄國數艘輔助船發生火災。
至下午4時左右,俄國艦隊敗局已定,前往海參崴的航道也已被封鎖,由於雙方艦隊在煙霧中經常失去接觸,航線混亂,雙方開始了混戰。4時45分,日本第五、六戰隊投入戰斗,不久,俄國巡洋艦「斯維特拉娜」號被擊沉,另一艘舊式巡洋艦「頓斯科伊」頑強地抵抗了6艘日本巡洋艦的圍攻,並擊傷了其中的兩艘(「浪速」、「音羽」),後為避免被俘而由船員自行鑿沉。「奧列格」、「阿芙樂爾」、「珍珠」及其他幾艘驅逐艦、輔助船,向北突圍不成,便一直南下逃往菲律賓。
「富士」
雙方的主力艦在4時45分、5時30分曾兩次相遇,但俄國戰艦都受了重創,無法發起有力的攻擊,結果3艘戰列艦相繼被擊沉。晚7時,被打得千瘡百孔的「亞歷山大三世」號戰列艦沉沒,艦員全部遇難,10分鍾後,「博羅季諾」號彈葯庫被日本「富士」號擊中,彈葯庫被摧毀,並引起了鍋爐爆炸,當即下沉,全艦官兵僅1人獲救。在海上漂浮的旗艦「蘇沃羅夫公爵」依然遭到日方炮擊,俄國驅逐艦「狂暴」號冒險靠近旗艦,接走艦上傷員,其中包括艦隊司令羅日捷斯特文斯基。7時20分,日本驅逐艦發射魚雷將「蘇沃羅夫公爵」號最終擊沉,全艦倖存20人。
晚7時30分,日本所有重型艦只撤出戰場,准備用魚雷艇和驅逐艦發起夜間攻擊,白天戰斗告一段落。
晚7時30分至次日凌晨5時,日方21艘驅逐艦、37艘魚雷艇向殘余的俄國艦只發起魚雷攻擊,俄國第三分隊因接受過反魚雷進攻訓練,因而大都倖存下來。而第二分隊的艦只大部被擊沉,「西索伊-維利基」、「海軍上將納西莫夫」、「納瓦林」先後被魚雷擊沉,舊式裝甲巡洋艦「莫諾馬赫」在艦艏被魚雷炸掉的情況下,仍頑強的擊沉了向它發射魚雷的日本魚雷艇,後因傷勢嚴重,於凌晨5時由艦員自行鑿沉。
「海軍上將烏沙科夫」
28日清晨5時過後,殘余的俄國艦隊緩緩地朝海參崴方向行駛,但在上午9時,再次被日本艦隊包圍,遭到日艦猛烈的炮擊,擔任俄國艦隊司令的涅鮑加托夫海軍少將決定投降。10時53分,「尼古拉一世」、「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海軍上將謝尼亞文」、「鷹」等4艘戰列艦投降,而日本艦隊在看到俄方投降信號後,依然進行不人道的炮擊,直到俄國軍艦掛出日本旗為止。載有艦隊司令羅日捷斯特文斯基的「魯莽」號也向日方投降。但其餘的艦艇或進行了抵抗後被擊沉,或成功逃走,「海軍上將烏沙科夫」號上的俄國官兵看到日本的勸降信號後,毅然用炮火做了回答,最後為了不讓這艘用俄國著名海軍將領命名的戰艦落入敵手,艦長下令自行鑿沉,巡洋艦「綠寶石」號在逃往海參崴的途中觸礁,被艦員炸沉,餘下幾艘分別逃往上海、馬尼拉、馬達加斯加等中立國港口,最終逃回海參崴的只有巡洋艦「金剛石」號和另2艘驅逐艦。對馬海戰至此結束。
海戰結果及其影響:
對馬海戰日本獲得空前勝利,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幾乎被全殲,俄國一夜之間從海軍強國的位置上跌落下來,包括輔助船在內,俄國艦船損失達20多萬噸,12艘戰列艦中,8艘沉沒、4艘被俘,8艘巡洋艦中,3艘沉沒、1艘遇難、3艘被第三國扣留、僅1艘逃回海參崴,俄國海軍官兵陣亡4830人,被俘5917人,另有1862人在中立國被扣留。而取得這一戰果的日本僅付出了3艘魚雷艇沉沒、117名官兵陣亡的微弱代價。
對馬海戰的失敗,使沙皇徹底失掉了國內的支持,把俄國國內本已十分高漲的革命運動進一步推向高潮,而日本雖然取得勝利,但其國內資源瀕臨耗盡,於是1905年9月5日,雙方在美國的調停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約》,和約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利益,放棄其在中國東北的特權,並將庫頁島南部割讓給日本,把遼東半島租借權轉交給日本,日俄戰爭正式結束。
對馬海戰是人類進入蒸汽鋼鐵時代以來最大的一次海戰,對後世海軍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長久的影響,海戰中巨艦大炮再次展示了其威力,對馬海戰結束後不久,隨著英國「無畏」艦的下水,各國又展開了一場海軍軍備競賽。海戰中日本海軍戰術的出色應用尤其引起注意,再次證明「機動、快速、靈活」是海軍戰術的靈魂。
「三笠」(MIKASA)艦簡介:
該艦為「敷島」級的第4艘艦,1899年8月10日開工,1900年11月8日下水,1902年3月1日竣工,1905年9月11日在佐世保發生事故沉沒,後被打撈修復,此後一直服役至1923年,1926年被改造成紀念艦,保存至今。
艦船資料:長131.7米、寬22.9米、吃水8.28米、排水量15140噸、2座往復式蒸氣機,雙軸推進,主機功率15000匹馬力,航速18節,編制859人。
武器資料:305mm雙聯裝主炮炮塔2座、150mm炮14門、76mm機關炮20門、47mm機關炮12門、450mm魚雷發射管4具。
「蘇沃羅夫公爵」簡介:
「博羅季諾」級首艦「博羅季諾」號
該艦屬於「博羅季諾」級,1901年下水,排水量15275噸,主機功率15800匹馬力,航速18節,雙聯裝305mm主炮炮塔2座,150mm炮8門。
3. 關於日俄戰爭的電影,發生在二戰的時候,求告知,好評
拍攝於1980年的《二百三高地》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反映日俄戰爭(日本稱「日露戰爭」)的電影。影片以攻佔旅順的主帥乃木希典為主要人物,講了他領軍奪佔二零三高地以及旅順的全過程。
《八甲田山》(1977).
《日本海大海戰Battle of the Japan Sea》 (1969)
望採納
4. 對馬海戰是什麼時候的戰爭
對馬海戰(1905年5月27日~28日),又稱日本海海戰,是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遠東海域的制海權,在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州島之間的對馬海峽附近海域所進行的一場海上決戰。
戰爭背景
日俄戰爭爆發以後,俄國無論在陸戰場還是海戰場都節節失利,其太平洋艦隊被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重創並封鎖在旅順港內。為了解救旅順口的危機,扭轉俄國在遠東的不利局勢,重新奪回制海權,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04年4月命令俄海軍部立即從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中抽調艦船,包括7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以及一些輔助艦船,組編成太平洋第二分艦隊,由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中將統帥,於1904年9月26日趕赴遠東戰場。此後,沙皇政府又派出由海軍少將涅鮑加托夫率領的第三太平洋艦隊增援遠東,共有戰艦和輔助船18艘,於1905年2月18日駛離波羅的海港口向遠東進發。兩支力量1905年5月9日在越南萬豐灣匯合,5月14日聯合北上。
俄國海軍在當時世界海軍排行榜上列第3位,俄國派往遠東進行支援的是一支無比強大的艦隊。但是俄國艦隊在短時間內的集結,不得不面對新服役的戰艦官兵對於新式軍艦上的設備尚未熟悉掌握、新舊戰艦難以協調行動等問題,而且俄國艦隊是從波羅的海出發前往遠東,途中需要經過北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南中國海,航行220多天,行程18000海里(幾乎相當於繞地球一圈)。如此漫長的航行對艦船、人員的損害極大,整個艦隊士氣低迷,作戰能力嚴重下降。列寧曾這樣來形容這支艦隊:「像整個俄羅斯帝國那樣龐大,那樣笨重、荒唐、無力、怪誕」。而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在於整個航行過程中沒有一個適當的加煤港口,只好把軍艦上一切能裝的地方都裝上了煤,結果導致原來就擁擠的軍艦更加擁擠不堪,速度減慢,水兵生活條件急劇惡化,很多官兵都染上了流行的熱帶病而死去。另外,日軍的節節勝利使俄國官兵過分誇大了日軍能力,認為日本海軍的勢力已經擴展到了北海和大西洋,關於日本水雷、魚雷快艇和潛水艇的謠言到處都是,加重了俄軍的恐懼心理,一路上草木皆兵,對德國、法國、瑞典、挪威、英國的民船都胡亂開火。而與此相對,經歷了甲午戰爭和旅順戰役後,日本聯合艦隊的士氣異常旺盛,其官兵大都有戰斗經驗、訓練有素。而且趁俄國艦隊東調之機,日本對艦艇進行了維修和保養,並對士兵進行了頻繁的實彈射擊訓練,幾乎打掉了國內半數的炮彈儲備,為迎戰即將到來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做了充分的准備。在軍艦的總噸位、航速、火炮射速、先進程度等方面日本也占明顯優勢。
在戰略決策方面,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大將根據俄國艦隊補給供應情況,斷定俄國艦隊將通過對馬海峽直接前往海參崴。於是1905年5月20日,東鄉下令讓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在對馬海峽附近海域隱蔽起來,以逸待勞,等候俄國艦隊的到來;同時在俄國艦隊可能經過的各條航道上布設水雷,並讓日本的巡洋艦、炮艦在各個關口巡邏。而羅日傑斯特文斯基考慮到能源供應及士兵疲憊等問題,便意欲盡快到達海參崴進行休整,再尋機和日本艦隊主力較量,於是選擇了對馬海峽航線這條捷徑,也正中日軍下懷。5月25日,俄國艦隊從台灣附近出發,26日到達上海附近,27日清晨進入對馬海峽,鑽進了日本艦隊的包圍圈,對馬海戰爆發。
戰爭經過
5月27日清晨4時45分,日本聯合艦隊偵察船在九州西部海域「信濃丸」發現了俄國艦隊,5時5分,東鄉下令全艦隊出擊,1小時後日本艦隊開始尾隨俄國艦隊前進,在中午11時15分雙方進行了試探性的交火。11時30分,俄國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下令暫停射擊,改變陣形,以利戰斗,命令第一、第二分隊加速到11節,行駛到另一個縱隊前面。由於他沒有同時下令另一縱隊減速,整個俄國艦隊的陣形陷入混亂。13時40分左右,日本艦隊主力在右前方出現,成單排一列式,企圖截斷俄國艦隊的航線。臨戰前,東鄉對全艦隊發出信號:「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位尤需奮發努力。」羅日傑斯特文斯基再次下令成戰斗隊形,但已經來不及了,日艦截斷了俄國艦隊的航線。
14時8分,為奪取有利攻擊陣位,東鄉毅然下令敵前180°大轉向,即著名的「U」型轉彎。趁此有利時機,俄國艦隊全然不管各種火炮的有效射程,一律從萬米距離首先開炮。不出幾分鍾後,便有3艘日艦受重傷,1艘喪失戰斗能力。日本艦隊雖然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但最終完成了「U」型轉向後,實現了與俄國艦隊的平行前進,並利用其上風位的航速優勢迫使俄國艦隊偏離原航向。當日本艦隊逼近到距俄艦6,500米時,東鄉一聲令下,日艦所有大炮同時向俄艦開火,俄國艦隊旗艦「蘇沃羅夫公爵」號遭到日方炮火的集中猛烈射擊,14時20分,船舵被打壞,軍艦失去控制,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也身受重傷,全部上層建築都被打爛的「蘇沃羅夫公爵」被迫退出戰列在海面上漂浮,俄國艦隊陷入沒有指揮的混亂局面。同時,俄國第二分隊的旗艦「奧斯利亞比亞」號受重創,後來其艦艏吃水線上被打開了一個大口子,海水湧入,船頭下沉,約在15時30分左右沉沒。此後,失去統一指揮的戰列艦「亞歷山大三世」號和「波羅丁諾」號也被日艦炮火擊中燃起大火。而在戰列艦進行交戰的同時,雙方的巡洋艦也在激烈交鋒。巡洋艦交火約從14時45分開始,主要在俄國第一巡洋艦分隊和日本第三、四分隊間展開,戰斗中日本3艘巡洋艦受重傷,俄國數艘輔助船起火焚毀。至16時左右,俄國艦隊敗局已定,戰列艦中的兩艘一艘沉沒,一艘失去作用,其餘大部受損,前往海參崴的航道也已被封鎖,而日艦則基本保持了開戰時的完好狀況。16時45分,日本第五、六分隊投入戰斗,向俄國巡洋艦發起進攻。不久,「斯維特拉娜」號被擊沉,另一艘舊式巡洋艦「頓斯科伊」在英勇地抗擊了6艘日本巡洋艦的圍攻,並擊傷了其中的兩艘(「浪速」號和「音羽」號)後,為避免被俘而由船員於29日自行鑿沉。「奧列格」號、「阿芙樂爾」號、「珍珠」號,2艘驅逐艦和3艘軍需船,向北突圍未遂,便南下逃往菲律賓。到晚19時,千瘡百孔的「亞歷山大三世」號戰列艦沉沒,艦員全部遇難,10分鍾後,「波羅丁諾」號彈葯庫被日本「富士」號擊中,彈葯庫被摧毀,並引發了鍋爐爆炸,當即下沉,僅一人倖免於難。在海上漂浮的旗艦「蘇沃羅夫公爵」號於19時20分,受到日本驅逐艦發射魚雷的攻擊而最終沉沒。至此,白天的戰斗結束。
27日晚19時30分至次日凌晨5時,日方又出動37艘魚雷艇和21艘驅逐艦,對殘余的俄國艦隊實施魚雷攻擊。「西索伊-維利基」號、「海軍上將納西莫夫」號、「納瓦林」號先後被魚雷擊沉,舊式裝甲巡洋艦「莫諾馬赫」號在船頭被魚雷炸掉的情況下,仍頑強地擊沉了向它發射魚雷的日本魚雷艇,後因傷勢嚴重,於凌晨5時由船員自行鑿沉。與此同時,東鄉又悄悄帶領日主力艦隊連夜趕往朝鮮東海岸的郁陵島附近埋伏下來,等待著繼續趕往海參崴的俄國艦隊。5月28日晨,當涅波加多夫海軍少將指揮的俄國艦隊殘部開到郁陵島以南60海里處時,又被等在這里的由28艘戰艦組成的日本艦隊包圍。上午9時,日軍「三笠」號發出信號,戰列艦一齊開火,俄艦奮力還擊。10時45分,在「尼古拉一世」號驅逐艦艦長斯米爾諾夫的建議下,涅波加多夫含淚下令升起國際法規定的XGE旗號:「我們投降!」10時53分,「尼古拉一世」、「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海軍上將謝尼亞文」、「鷹」4艘戰列艦投降,下午13時左右,涅波加多夫在東鄉的旗艦「三笠」號上簽署了投降書。當天下午15時,載有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魯莽」號驅逐艦被日軍「細浪」號驅逐艦追上,向日方投降,但其餘的艦艇或進行了抵抗後被擊沉,或成功逃走。「海軍上將烏沙科夫」號上的俄國官兵看到日本的勸降信號後,毅然用炮火做了回答,最後為了不讓這艘用俄國著名海軍將領命名的戰艦落入敵手,艦長下令自行鑿沉;巡洋艦「綠寶石」號在逃往海參崴的途中觸礁,被艦員炸沉,餘下幾艘分別逃往上海、馬尼拉、馬達加斯加等中立國港口,最終逃回海參崴的只有巡洋艦「金剛石」號和另2艘驅逐艦。至此,對馬海戰結束。
戰爭結果及評價
對馬海戰是20世紀發生的第一場大海戰,也是海戰史上損失最為懸殊的一場海戰。日本獲得空前勝利,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幾乎被全殲,一夜之間從海軍強國的位置上跌落下來。包括輔助船在內,俄國艦船損失達20餘萬噸,38艘戰艦中只有3艘駛到了海參崴,其餘被擊沉21艘,被俘9艘,俄國海軍官兵陣亡4830人,被俘5917人,另有1862人在中立國被扣留。而取得這一戰果的日本僅付出了3艘魚雷艇沉沒、117名官兵陣亡的微弱代價。
從軍事上看來,對馬海戰是人類進入蒸汽鋼鐵時代以來最大的一次海戰,對後世海軍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長久的影響。海戰中巨型艦炮強大威力的展示,直接催生了「無畏」號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將大艦巨炮主義推向巔峰;日本海軍戰術——「T」字戰術的應用,奠定了近代海戰的基本作戰形式(「T」字陣)。
從國際形勢來看,對馬海戰直接左右了俄國、日本兩個國家的命運。對俄國來說,對馬海戰的失敗使其喪失了海軍世界第三的地位,同時暴露了其沙俄專制制度的腐朽和反動,引發了1905年俄國革命;對日本來講,通過此戰為3個月後的《朴次茅斯和約》的訂立鋪平了道路,從此日本進入了世界海軍強國的行列,成為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國家。同時戰爭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加速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第二次產業革命的到來,推動了日本壟斷資本和財閥的迅速形成和發展,也最終促生了日本的軍國主義。
5. 求一部日本和俄羅斯的戰爭電影
二百三高地 是講述日俄戰爭的 還有一部是 日本海大海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MTcxMDg0.html
6. 求專家講述日俄戰爭海戰的交戰過程
對馬海戰是1905年日俄戰爭中兩國在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州之間的對馬海峽所進行的一場海戰,由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聯合艦隊對陣俄國海軍中將羅澤德斯特凡斯基指揮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戰役以日方大獲全勝而告終,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三分之二的艦只被摧毀,幾乎全軍覆沒,而日方僅損失三艘魚雷艇。這是海戰史上損失最為懸殊的海戰之一。日本聯合艦隊使用丁字戰法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
7. 有哪些關於日俄戰爭的電影
日本的《對馬海戰》。
8. 找關於1905日俄戰爭的電影
1957年《明治天皇與日俄大戰》《日俄戰爭勝利之秘史:敵中橫斷三百里》
1969年《日本海大海戰》(1983年翻拍)
1977年《八甲田山》
1980年《二零三高地》
9. 有沒有以俄國人視角的日俄戰爭題材電影
比較好的是日本的《阪上的雲》,這部片子全景展示了日本從明治維新後期到日俄戰爭的全過程。以秋山好古(日本陸軍大將,甲午戰爭時擔任連隊長,日俄戰爭時是第一騎兵旅團旅團長)和他的弟弟秋山真之(被譽為日本海軍戰略的開創者,日本海軍第一參謀,東鄉平八郎的首席參謀,全程策劃日俄戰爭中的海戰)的經歷,描述了甲午和日俄戰爭,尤其是日俄戰爭一段,將原先大家很少知道的黑檯子之戰也展現出來了。
電影比較日本人拍的《203高地》,主要反映日俄戰爭開始前,和開始後雙方在旅順的爭奪
還有就是《日本海大海戰》
國內的片子,也就是《甲午風雲》和《北洋水師》了,沒什麼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