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行山上》歌詞表達了抗日軍民怎樣的情感
這首膾炙人口的抗日經典歌曲——《在太行山上》,表達了全中國抗日軍民堅持抗日救國的決心和心聲,成為鼓舞中國全軍士氣和鼓舞著全中國廣大抗日軍民英勇殺敵,奮力消滅日本侵略者的動力。 歌名是《在太行山上》,抗戰老歌,桂濤聲詞,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張曙、林路、趙啟海等在武漢紀念抗戰一周年歌詠大會上唱出,迅速傳遍大後方及各敵後抗日根據地。 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 千山萬壑,鐵壁銅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 聽吧!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貳』 《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衛黃河》《游擊隊歌》中哪一首歌曲是在抗戰全面爆發前新己經創作和傳唱
是《松花江上》,這是張寒暉目睹九一八慘狀而創作的一首抗日歌曲。
《松花江上》創作於1935,《在太行山上》是1938,《保衛黃河》創作於抗戰時期,《游擊隊歌》是1937左右,《保衛黃河》創作於抗戰時期,從歌詞: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就可以看出是在全面抗戰時期。
『叄』 <<太行山上>>電影中的插曲
在太行山上(09)劉秉義
『肆』 太行山上歌詞 太行山上歌曲簡介
1、太行山上應該是《在太行山上》,歌詞如下:
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
千山萬壑,銅壁鐵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
聽吧!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2、《在太行山上》,抗戰老歌,桂濤聲詞,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張曙、林路、趙啟海等在武漢紀念抗戰一周年歌詠大會上唱出,迅速傳遍大後方及各敵後抗日根據地。
『伍』 在太行山上的歌曲鑒賞
《在太行山上》在專業上叫復二部曲式,一個部分是慢板,一個是快板。前面它有號召性,感覺是太陽冉冉升起,它就是號角性的鋪墊。第二段就進入快板,詞曲結合得比較完美。人們的情緒在這個歌里得到了釋放,唱完以後覺得很振奮,再唱幾遍也可以,這就是它詞曲上的成功。這首歌詞不多,但句句都精彩。最令人感動的,就是慢板的後半部分,它的旋律很美,每次唱到這里,心裡會湧出一陣熱浪來。(雲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曲靖市麒麟區歌舞團國家二級作曲王學軍評價)
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進行曲風格上現實的戰斗性與革命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該曲為復二部曲式,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由兩個樂段構成,前段抒情寬廣,屬小調色彩。樂曲開頭部分「紅日照遍了東方」是一個強有力的旋律上行,恰似紅日東升,配以回響式的二聲部,彷彿歌聲在山谷中回盪,營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應的氣氛。後段轉入平行大調,豪邁的氣勢中又融入深情溫柔的訴說,表現了軍民魚水之情。第二部分為進行曲風格,節奏鏗鏘有力且具有彈性,生動地刻畫了出沒在高山密林、機智勇敢的游擊隊員形象。此部分的第二樂段高音區的切分節奏果敢有力,「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的歌聲隨著音調逐步向上推進,形成高潮,最後結束在小調上,前後呼應、完整統一。
『陸』 誰有上甘嶺主題歌歌詞
《我的祖國》
填詞:喬羽
譜曲:劉熾
演唱:郭蘭英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姑娘好象花兒一樣,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
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敞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我的祖國》是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的一首愛國主義歌曲,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完《上甘嶺》之後,導演沙蒙找到喬羽要其為主題曲作詞,要喬羽快速創作,並要求這首歌能夠經久不衰。 喬羽在作詞時走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寫作路子,想起他在江西看到長江時的場景,把歌詞寫了出來。
1956年,沙蒙請劉熾為《我的祖國》作曲。劉熾調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們喜歡唱的歌曲,從中選出十首歌曲反復傾聽,最後從其中一首《盧溝問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國》開始的半句。
1989年,喬羽、劉熾、郭蘭英憑借該曲獲得第一屆金唱片獎。
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選用這首歌曲搭載。
『柒』 求問電影太行山上最後郝夢齡那幾個人自殺式沖鋒的時候的悲壯歌曲,不是太行山上,謝謝大家。
是改編的伏爾加河纖夫
『捌』 在太行山上 歌詞
歌名:《在太行山上》
作詞:桂濤聲
譜曲:冼星海
演唱:張曙、林路、趙啟海等
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千山萬壑,銅壁鐵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聽吧!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在太行山上》,抗戰老歌,桂濤聲詞,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張曙、林路、趙啟海等在武漢紀念抗戰一周年歌詠大會上唱出,迅速傳遍大後方及各敵後抗日根據地。
創作背景:
1、桂濤聲,親歷太行熱土
「七七事變」爆發後,桂濤聲以戰動總會工作人員的名義去山西省陵川縣犧盟會民眾幹部訓練班。當時,八路軍的3個師正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桂濤聲到街頭演說,一時間,陵川到處是控訴日本侵略者而義憤填膺的人群,到處是爭相參加八路軍的熱血青年。
陵川自衛隊由300多人迅速擴編為1000多人,出現不少「母送兒,妻送郎」參軍的感人場面。在隨游擊隊轉戰陵川的過程中,桂濤聲目睹了太行王莽嶺的「千山萬壑」後,又親身感受到了抗日軍民才是真正的「銅壁鐵牆」,觸景生情,醞釀半年的詩篇《在太行山上》從心底迸發了出來,他隨手寫在香煙包裝紙上。5 月,桂濤聲離開太行山,6 月返回武漢,即帶著歌詞去見冼星海。
2、冼星海,救國之志撞擊靈感
冼星海當時在周恩來、郭沫若領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任音樂科主任,主持音樂抗戰工作。1938 年 6 月的一天晚上,桂聲濤找到冼星海,請他為太行山區的戰友們譜一隻隊歌。冼星海接過桂濤聲寫在煙盒上的歌詞,彷彿看到太行軍民浴血奮戰的身影。坐在鋼琴前,冼星海反復琢磨、構思,連夜將歌詞《在太行山上》譜寫成一首兼有抒情性和進行曲風格的二部合唱曲。
3、周恩來親自試唱第二聲部
周恩來和郭沫若此時正在武漢做組織紀念抗戰一周年群眾歌詠大會的准備工作,得知桂濤聲和冼星海創作了這首《在太行山上》,便前往冼星海住所先睹為快。
斗室內,冼星海正全神貫注修改《在太行山上》曲譜,未發覺有人到訪。一曲終了,郭沫若捅了捅冼星海後背:「星海,周副主席看你來了。」他讓冼星海先試唱一遍,說:「我和周公當你的第一個聽眾」。冼星海說:「這是一首二部合唱,需要有一個人和我配合。」周恩來便說:「你唱主旋律,我唱第二聲部,如何?」冼星海興奮地說:「好!」渾厚而激昂的歌聲在小屋裡回盪。
歌曲鑒賞:
《在太行山上》在專業上叫復二部曲式,一個部分是慢板,一個是快板。前面它有號召性,感覺是太陽冉冉升起,它就是號角性的鋪墊。第二段就進入快板,詞曲結合得比較完美。
人們的情緒在這個歌里得到了釋放,唱完以後覺得很振奮,再唱幾遍也可以,這就是它詞曲上的成功。這首歌詞不多,但句句都精彩。最令人感動的,就是慢板的後半部分,它的旋律很美,每次唱到這里,心裡會湧出一陣熱浪來。(雲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曲靖市麒麟區歌舞團國家二級作曲王學軍評價)
『玖』 太行山上的歌詞
這首歌正確的歌名叫《在太行山上》。
歌名:在太行山上
演唱:張曙、林路、趙啟海
詞:桂濤聲
曲:洗星海
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
千山萬壑,銅壁鐵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
聽吧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9)電影太行山上插曲主題曲擴展閱讀
《在太行山上》,抗戰老歌,桂濤聲詞,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張曙、林路、趙啟海等在武漢紀念抗戰一周年歌詠大會上唱出,迅速傳遍大後方及各敵後抗日根據地。
作品簡介:
這首歌創作於1938年7月,是為在山西境內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日軍民而創作的一首合唱曲。在這首歌曲中,冼星海將充滿朝氣的抒情性旋律同堅定有力的進行曲旋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歌曲既充滿戰斗性、現實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義的瑰麗色彩。
描繪了太行山裡的游擊健兒的戰斗生活和勇敢頑強、樂觀開朗的性格。該曲寫成後,在漢口進行首演時,觀眾大聲喝彩,掌聲不斷,隨即傳遍了全中國。
太行山的游擊隊都以它為隊歌。這首充滿了抗日軍民革命激情的旋律,使每一個中國人都肅然產生愛國主義的豪情壯志,盪漾著庄嚴肅穆和博大浪漫主義的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