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般拍攝一部影視劇需要步驟
第一步,先有劇本。首先解決要拍什麼?劇本的運作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製片商先看中了某個題材,然後找作者來寫,這種方式很普遍。 第二種,製片人出錢買別人的劇本,然後請原作者或別人參與創作或修改。
您擔任投資人的話,首先要找電視劇的專業編劇來把您要表現的題材寫成劇本。寫劇本一般先設立人物、寫出情節大綱,(可以用大綱做基礎找專家預測一下市場),再寫一集集的劇本。劇作家的付款是先付一部分,再付一部分,具體根據合同來。劇作家的酬金不等,一般的兩三萬元一集,好的、忙的、名氣大的價格因人而異。例如《牟氏庄園》的編劇衣向東6萬元左右、《突出重圍》柳建偉6萬元左右、《康熙微服私訪記》鄒靜之10萬元左右、《我的兄弟順溜》《康熙王朝》朱蘇進10萬元左右。
一般劇本初稿是由劇作者單獨完成的。到劇本的修改和定稿時,導演和製片商都不同程度地參與進來。
第二步,劇組籌建。 在劇本基本定稿的同時,開始籌備成立劇組。定導演、定演員、定攝像等等。劇組的籌備一般是由導演和製片人共同完成,從國內的情況來看,一般稍有名氣的導演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創作班子,這樣運作起來就會比較順手。製片人對劇組的制約主要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他必須把劇組的支出控制在預算以內。
劇組用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經濟方面的制約,經濟實力雄厚的劇組就能請到好的演員和好的技術人員,經濟拮據的劇組在這方面則受到很大的限制。劇組分為(1)編導部門(2)攝影部門 (3)製片部門(4)演員
三,拍攝前的准備先要掛靠一個擁有電視劇拍攝許可證的經營單位(甲種證或乙種證),到當地廣播影視主管單位申請獲得 「拍攝許可證」,就可以拍攝了。 劇組的成員每人都會拿到劇本,這時整個劇組就會運作起來。導演要求場記列出分場次表,負責挑選演員的執行導演或副導演則幫助導演把劇本中的所有的人物都列出來,然後開始物色演員。攝影師錄音師照明師開始同導演和製片主任商量用什麼樣的設備,到哪裡去租借。美工師和道具師則把所有的內景戲和外景戲都列出來,考慮哪些採用實景拍攝,哪些需要置景。化妝師則考慮每個人物的造型,服妝師考慮的是人物的服裝哪些讓演員自己帶,哪些需要租借,哪些需要製作,整個劇組有條不紊運作著,每個人都知道該做什麼。 挑選演員和選外景是電視劇拍攝以前最重要的兩項工作。
四,拍攝階段電視劇是按場次進行拍攝的,即把發生在同一場景的戲集中起來拍攝。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拍攝進度一般是五六天一集,也有三天拍完一集的,一部二十集的戲一般可在三個月內完成。這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1、拍攝前的准備。包括下達「導演通知單」,導演召開鏡頭會議,布置拍攝任務,驗收布景,檢查化裝,服裝,道具等工作,還有技術掌握一即拍攝前各部門創作人員到實拍現場,明確和熟悉自己在每個鏡頭拍攝中所承擔的任務。2、正式開機拍攝3、看樣帶。導演、攝像師、錄音師、燈光師等在每天完成現場拍攝後,要看樣帶,檢查工作情況。
五,後期製作階段後期製作階段是在對全劇進行結構,對節奏作最後調整的基礎上,經過精修細編、配音響效果、配音樂,然後進行混合錄音,製作字幕和光學效果,最後完成整個片子的製作。後期製作階段是導演和和編輯對片子進行再創作的最後一個關鍵環節,其中還包含錄音、作曲、樂隊、演唱、音響、動畫等人員的藝術創作,而不僅是一系列工藝上、技術上的製作程序。
六,發行階段目前國內電視劇的發行方式有三種,自己發行,委託發行,一次性賣斷版權。發行渠道有中央電視台、各省衛視台、地方電視台。如果播出權賣給了中央電視台,首播時至多還可以帶上一個省級衛視台,另外的省級衛視台和地方城市台就不再收購;如果播出權賣給了各省衛視台,中央台和地方電視台就不再收購;如果播出權賣給了地方電視台,那中央台和各省衛視台就不再收購,總之三個渠道互相不通融。
一般從寫劇本到電視台播出,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或者更長。
❷ 影視製作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影視製作過程是由以下三個階段共同完成:前期籌備階段、拍攝製作階段、後期製作階段。
一、前期籌備階段
前期拍攝階段是對整個影視過程的的全局統籌,前期制定周密詳盡的拍攝方案能夠避免在拍攝中不必要的浪費,而在前期統籌階段中,有四個職務最為重要:製片人、編劇、導演和美術設計師。
製片人通常是影片開始的第一個以及影片結束的最後一人,製片人在影片製作中具有核心地位,無論是資金還是人員談判還是最後影片投放,都是製片人的職責。
二、拍攝製作階段
拍攝製作階段主要涉及導演、表演、組織以及場記、燈光、攝影、錄音、後勤等人員和部門。由於每一部題材、成本、製作規模不同,攝制組具體構成和規模也會有所差異。但是基本上專業的攝制團隊由導演部門、製片部門、美術部門、攝影部門、錄音部門五大部門組成。
各個部門負責各自的崗位職責,拍攝流程分成三個階段:准備、綵排、拍攝。
准備階段主要是現場環境布置,通常來說布景搭建人員是最早到達現場的工作人員,貨車司機運輸拍攝所需物資、勤雜工搬運物資,美工負責修整一些破綻,攝影指導和照明師開始布光錄音部門測試錄音設備。
綵排可以分成兩種形式,第一是針對演員表演進行綵排,導演和演員共同合作進行舞台調度,確定合適的表演情緒。
三、後期製作階段
影視後期製作基本上是初剪-正式剪輯-作曲選曲-特效錄入-配音合成這樣一個流程。
初剪,也稱作粗剪。剪輯工作一般在電腦當中完成,因此拍攝素材在經過轉磁以後,要先輸入到電腦中導演和剪輯師才能開始了初剪。初剪階段,導演會將拍攝素材按照腳本的順序拼接起來,剪輯成一個沒有視覺特效、沒有旁白和音樂的版本。
這個版本是將要提供給客戶以進行視覺部分的修正的,這也是整個製作流程中客戶第一次看到製作的成果。
正式剪輯,在客戶認可了初剪以後,就進入了正式剪輯階段,這一階段也被成為精剪。精剪部分,首先是要根據客戶在看了初剪以後所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然後將特技部分的工作合成到廣告片中去。廣告片畫面部分的工作到此完成。
作曲或選曲,廣告片的音樂可以作曲或選曲。這兩者的區別是:如果作曲,廣告片將擁有獨一無二的音樂,而且音樂能和畫面有完美的結合,但會比較貴;如果選曲,在成本方面會比較經濟,但別的廣告片也可能會用到這個音樂。
特效的錄入,這個階段是比較關鍵的一個階段,將本身拍攝不到或者拍攝效果不好的地方進行特效製作,這里將運用到十分專業的特效製作軟體,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強視覺效果的電影正是因為特效錄入這個環節做的十分好。
配音合成,旁白和對白就是在這時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對白完成以後,在音樂完成以後,音效剪輯師會為廣告片配上各種不同的聲音效果,至此,一條廣告片的聲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備完畢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將以上所有元素並的各自音量調整至適合的位置,並合成在一起。
❸ 拍攝一部電影需要幾個步驟
1、首先是製片方找到一個願意投拍的劇本,與原作者簽署拍攝協議。
2、製片方尋找投資人,購買原著的拍攝權。
3、製片方尋找適合的導演、編劇等,組成劇組。
4、劇組成立後,編劇與導演編制分鏡頭劇本,副導演尋找演員,談好報酬;尋找合適的合作者,比如後期製作團隊、特技團隊等等。
5、投入拍攝。
6、後期製作,開展公映前的宣傳。
7、首映式。
8、公映。
9、分錢, 或者賠錢。
(3)電影拍攝都有哪些環節擴展閱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為規范和改進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管理制度,提高電影質量,繁榮電影創作,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電影業健康發展,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對影片的內容和技術進行審查。
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現有24個國家,先後舉辦144個電影節。其中義大利27個,法國26個,西班牙23個,三個國家共76個,占歐洲總數的一半左右。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權威、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三個電影節,分別為: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❹ 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電影的拍攝是一項非常復雜和耗費心力的工作,特別是商業大片,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協作才能最終完成。一般來說,電影拍攝離不開前期准備、現場拍攝、後期製作三個步驟。
最後就是後期製作,現在的電影很多場景和特效都要靠後期來完成,所以這部分工作量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現場收音,那就得配音,如果是同期聲,那也得處理現場的雜音等等,做到聲畫同步,碰到疏漏的地方,還要補拍補錄等等,特效團隊負責做影片中無法直接拍攝出的特效,這都是非常繁復的工作。
在我們外行人看來,這些事情想想都會覺得可怕,其實也只要有經驗的導演統籌調度,嚴格執行片場制度,各部門人員很快就能適應,然後就是默契配合,尋得最佳的拍攝效果。
❺ 電影中的拍攝手法有哪些
一般的拍攝手法如下:
1、推鏡頭指攝影機向被攝物體推近或是用變焦距鏡頭逐漸拉長焦距,使觀眾有一個移近被攝物的感覺。
2、拉鏡頭則和推鏡頭正相反,造成畫面上的被攝物逐漸遠離觀眾視點的感覺。並逐漸擴展視野范圍。
3、搖鏡頭是指攝影機在原位置不變,通過機身的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畫面呈現動態構圖,產生巡視、環視周圍環境事物、揭示動態中的人物內心世界、烘托情緒的藝術效果。
4、移動鏡頭又稱「移動攝影」,將攝影機放在可移動的車輛或升降機上,對被攝物體作各方向移動所拍攝的畫面。
幾種特殊的攝影方法:
1、變速攝影:在拍攝時使膠片的速度高於或低於正常每秒24格的速率。產生「慢動作」和「快動作」的畫面效果,在現在的電影中是一種常用的攝影方法。
2、逐格攝影:也稱為分格攝影。使用「逐格電動機」驅動攝影機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逐格拍攝。如要表現花開、細胞分裂、日出等。
3、顯微攝影:將光學顯微鏡放大的影像用電影攝影機拍攝到膠片上。廣泛用於微觀世界的分析和研究。
4、航空攝影:用航空飛行器對景物進行電影、電視等的攝影方法。
5、水下攝影:將攝影機和人潛入水下進行拍攝的一種攝影法。
6、紅外線攝影:用紅外線為光源和用紅外線膠片的攝影方法。
(5)電影拍攝都有哪些環節擴展閱讀
電影攝影,電影是連續的畫幅,一個隨著一個在銀幕上出現而成的,觀眾們則由這些畫面再加上對白(或旁白)和聲音效果的幫助,把握了整個連續畫幅的「視覺暫留」的錯覺,按照發光速度與發聲速度的比例,這些連續畫幅進行的速度是每秒二十四畫幅。
電影攝影,通常是根據劇情的需要進行,首先要看它的主題表達方式和觀眾對象來決定題材而拍攝。
文藝片,對於光和影的格調要柔和高雅,攝影機運動率按主體方位變化應宜緩慢,帶有詩情畫意的深度感和節奏美。
武俠片,動作快速強烈,多用特寫短鏡頭,光與影的比差盡量顯著,色調對比宜強硬,處處描寫富有力與美的表現。
傳記片,畫面構圖要平穩;光、影、色與音效要有氣氛效果,以刻畫出劇中人物的形象、事物和發生的問題。
神怪片(包括鬼怪片),每一鏡頭按情理需要配以燈光色紙或濾光鏡改正,再加上特殊化妝及布景道具,以構成科幻神奇效果而增加恐怖氣氛。
歌舞片,鏡頭運轉宜輕松活潑;對於俯、仰、搖、跟、推、拉等運動取景,都是旨在表達主體韻律美,處處表現運鏡的開朗。
電影在進行攝影之前,攝影師應與導演、燈光師、布景師和特技師。(包括化妝師)先行協調,分工合作,任何人均應詳研劇本內容與中心意識,而後共同探討建議改進再來攝制。原引國際君友會王愛君文集《電影攝影》。
❻ 電影拍攝手法有哪些
1、移軸
移軸所拍攝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縮微模型一樣,非常特別。移軸鏡頭的作用,本來主要是用來修正以普通廣角鏡拍照時所產生出的透視問題,但後來卻被廣泛利用來創作變化景深聚焦點位置的攝影作品。
2、搖鏡頭
搖鏡頭是拍攝視頻中的一種拍攝手法,指的是當攝像機機位不動,藉助於三角架上的活動底盤或拍攝者自身做支點,變動攝像機光學鏡頭軸線的拍攝方法。
3、推鏡頭
推鏡頭是視頻拍攝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攝像機鏡頭與畫面逐漸靠近,畫面外框逐漸縮小,畫面內的景物逐漸放大,使觀眾的視線從整體看到某一布局,這種推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內心活動,加強情緒氣氛的烘托。
4、拉鏡頭
拉鏡頭是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一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5、特寫
特寫是指在電影中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細部的鏡頭。最早由美國早期電影導演格里菲斯等人創造、使用。它的出現和運用,豐富和增強了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力,歷來是電影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