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是在一部戰爭片裡面出現的、、、二戰中德國閃擊波蘭、、、為什麼打仗時候還帶著這個
這是戰地記者帶的攝影機,拍攝戰爭畫面的。
Ⅱ 外國關於二戰的片子,才真正了解到戰爭到底有多殘酷
《非洲之星》,西德1957,人物傳記題材,德國王牌飛行員的故事,不過不是很好找
《最後的橋》,德國,有1959和2008兩版,戰爭末期七個少年兵守一座橋的戰斗,經典
《999懲戒營》,西德1960,內容如題,不過也可能不太好找
《格萊維茨事件》,西德1961,閃擊波蘭前的那次著名的「波軍攻佔電台事件」
《沙漠突擊隊》,西德1967,五個德軍士兵裝成盟軍襲擊中東盟軍後方
《鐵十字勛章》,西德1977,單視角戰爭題材
《從海底出擊》,西德1981,德軍潛艇兵的戰斗生活,經典
《帝國的毀滅》,德國2003,第三帝國最後的掙扎,多視角,經典
《沙漠之狐》,美國1951,隆美爾元帥的傳記題材電影,經典
《逃脫者》,英國1957,一位德軍飛行員戰俘從盟軍集中營的勝利越獄,也不太好找
《鐵魔戰將》,英國2000,戰爭結束時一小隊德軍的垂死掙扎
《鑽石利劍》,法國1995,一位德軍王牌飛行員反抗極權而被自己人擊落的遭遇
這些都是戰場題材的,暫時就知道這么多,其它什麼集中營題材、愛情題材、人民生活題材應該不在您要的范圍之內,所以就不提了~~~
Ⅲ 求一部二戰非常刺激的電影,大部分時間都是戰爭場面的!大部分時間!不是《卡廷慘案》吧!
你描述的是《珍珠港》。沒聽說波蘭有多麼強大的艦隊,而且德軍閃擊波蘭的時候,德國兩艘無畏艦在但澤港發動了襲擊。德軍空襲針對的是波蘭的交通樞紐、指揮中心、機場等設施。
Ⅳ 求二戰紀錄片,關於攻克柏林,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閃擊波蘭都可以,黑白老片,真實記錄的,可以下載的,
二戰的指揮官,不是幾乎都全的嗎?不過它是全部覆蓋的講,可能不會對某一場戰役講的太過詳細。
Ⅳ 希特勒閃擊波蘭是什麼電影
希特勒閃擊波蘭是電影《波蘭閃擊戰》。
波蘭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起點,也是世界戰爭史中著名的「閃電戰」。波蘭稱為「1939年保衛戰」或者「1939年九月戰役」,西方各國稱為「波蘭戰役」,作戰代號為《白色方案》。
基本介紹
德軍為了消滅英法盟國波蘭,解除進攻西歐的後顧之憂,提高自己的戰略地位,增加軍事經濟來源和建立進攻前蘇聯的戰略基地,於是1939年3月21日,德國向波蘭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割讓但澤。
並賦予其在「波蘭走廊」建築公路、鐵路的權利。不過被波蘭拒絕了。1939年3月23日,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不久後承諾對波蘭的安全給予保證,使得波蘭態度更加堅決。
德波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起點,亦是世界戰爭史中著名的十大戰役之一「閃電戰」。波蘭稱為「1939年保衛戰」或「1939年九月戰役」,而德國稱其為「波蘭戰役」,作戰代號為《白色方案》。
波蘭戰役是德國、斯洛伐克與蘇聯軍隊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的行動,該戰役一般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了一星期後,德國於1939年9月1日展開進攻,而蘇聯亦於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波蘭戰役結束。
Ⅵ 誰知道有什麼電影是描寫二戰德軍的
從海底出擊
劇情介紹:
德國人沃爾夫岡·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被人們褒揚並不是因為他被好萊塢同化之後的商業作品《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1997)和《完美風暴》(The Perfect Storm,2000),而是一部令他完全有資格受到廣泛尊敬的德國電影《從海底出擊》(Das Boot,1981),這部反映二戰時期潛艇戰的驚險片獲得了82年奧斯卡金獎六項提名,沃爾夫岡·彼得森更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憑著德語電影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人。該片徹底征服了全球觀眾,也為戰爭類型電影建立了一次幾乎不可逾越的典範。
二次大戰期間,德軍一艘U型潛艇奉命出擊,完成對英國船隊的襲擊任務,當他們完成任務返航途中,卻遭遇上前所未見的危機。《從海底出擊》片長超過三個小時,而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分鍾里,時間幾乎都消耗在一艘德國潛艇的封閉空間裡面,滿臉油污、鬍子拉茬的德國海軍是影片的主要角色。在它的悠長篇幅之中並不缺乏大起大落的情節起伏,潛在的重重危機隨時威脅著艦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這個貌似強大而冷冰冰的龐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只能聽天由命。
以德國人的觀點去審視、反思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並不多見,但幾乎一出現都成為了精品,從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的《鐵皮鼓》(The Tin Drum,1979)到薩博(Szabo)的《摩菲斯特》(Mephisto,1981),雖然取材和角度各不相同,但對戰爭的批判和人性的揭示同樣深刻。《從海底出擊》並沒有以上兩部電影那樣尖銳而明顯的批判性,也沒有在影片中為敵對雙方作出道義上的判斷,它僅僅以二戰中一群普通的德國士兵的角度出發,寫實、客觀地描寫這群非常時期的軍人。他們無條件地執行上級的命令,兢兢業業地堅守自己的崗位,甚至災難來臨也毫不退縮,深入研究對「敵人」的作戰方案,拯救即將崩潰的艦艇和日漸失去的勝利果實。然而面對無休止的戰爭,他們漸漸麻木了,朋友或敵人的界限越發模糊,被他們重創後掉下水中生靈的絕望求救都不能觸動他們的神經。而長時間徘徊在生死邊緣的折磨和壓迫,面對敵人、面對同袍、面對無助的困境,他們逐漸喪失了理性的判斷力,他們苦悶、憂郁難以自拔,行為日漸失控並趨向瘋狂和歇斯底里。在殘酷的戰爭中,他們更象是一堆行屍走肉,原來性格鮮明、思想單純的年輕人已經徹底死去,取而代之的一部一部的冷血戰爭機器。他們失去了熱情、失去了思想,沒有現在更沒有未來,在一個冷漠而朝不保夕的環境中惶恐度日,何時會死去,何時才能結束,沒有人可以給他們答案。時間已經無人關心,空間已經不再重要,一切將會如何了斷……
沃爾夫岡·彼得森通過《從海底出擊》,從人性的角度重新審視戰爭為全人類帶來的毀滅性災難。它通過詳實的資料充分地說明,戰爭不單只為被侵略的國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作為德國、這個戰爭的發動者,它的人民同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同樣是廣大受苦受難民眾中的一員,而直接參與戰爭的士兵,更成為瘋狂野心的陪葬品,他們犧牲的不只是寶貴的生命,還有生存的權利和尊嚴,他們的在天之靈將永不瞑目!
帝國的毀滅
劇情介紹: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Ⅶ 求一部在背景華沙的二戰戰爭電影
是電影《信使》2019
如圖所示,有圖有真相
Ⅷ 德國閃擊波蘭的電影
戰爭場面沒有,跟這個有關的
《辛德勒名單》和羅曼.波蘭斯基的《鋼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