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末代皇帝》中的溥儀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末代皇帝》用三個多小時的時間基本上講述了溥儀的一生,包括他一生中重要的人和重大事件。溥儀經歷過清朝末年、民國年間、抗戰時期這幾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從皇帝到淪為階下囚,他的一生是傳奇而又動盪的。而從他個人而言,我認為溥儀始終是一個孤獨的人。
當溥儀邁著緩慢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過曾經嬉笑玩鬧過得台階和殿堂,走過那個曾經被他稱作為「家」的地方,他會想些什麼呢?是會想起和王焦氏一起坐在御花園時的溫存,還是那些和結發妻子婉容的快樂時光,亦或是袁某人將車隊開進紫禁城那一天的屈辱,我們無從得知。我只覺得,那個蒼老的背影,在夕陽下顯得無比孤獨。
⑵ 如何評價《末代皇帝》
個人來說整部劇還是可以的。
從電影意象上來看,牢籠和門的反復出現,其實可能預示著這個片子真正將到的是自由與束縛的主題。溥儀生在一個外在紫禁城,內在皇權的牢籠之內,這是大家為他打造的。他一開始總想要出去看看,獲得自由,大家卻不讓。但等到真的有一天,他被迫離開了這個牢籠,卻發現自己內心在乎的,是這個他童年時代拚命想要掙破的——即自己皇帝的身份。所以當日本人找到他時,他放下自由的生活,心甘情願的走向了偽滿洲國的皇宮,重新被關了起來。但隨著日本戰敗,一切成為了泡影,他作為戰犯被關進監獄,但他仍覺得自己是皇帝,執意要擔負起日軍犯下的所有罪行。漫長的生活後,當他被放出來時,不管是被迫、被監獄長感召或是自願,他終於平靜地放棄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他用一角的門票重新回到了紫禁城,拿出蟈蟈放出來,臉上卻充滿了釋懷的微笑。因為此時他已經和蟈蟈一樣,從自己皇帝的身份中爬了出來,終於自由。
遺憾的是,他那時候距離生命的結束也不遠了。
⑶ 愛之火最後的大結局
《愛之火》是泰國在2017年出品的一部歷史劇,類似於我國的宮斗戲,故事是根據緬甸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後為原型而改編的。
在M城,女主被剝奪了王室的資格,她的父親受到了自己兄弟的哥哥的政變,從此,復仇的種子開始在他的心裡埋下了,並開始為實現自己的復仇目標。
結局:國王暴斃而亡,女主被流放到異國他鄉多年以後,洋人終於肯放了她,讓她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她回到家後發現,曾經的國和家都沒了,她不惜以生命代價回到了曾經的王宮,女主用盡最後的力氣穿上了美麗華貴的衣服,回到了她曾經拚死想要奪得到的王座上,最後,她傳奇的一生就在這寂靜的黑夜裡結束了。
想起了那句話:是非成敗轉頭空,年華一去不復返。鬥了大半輩子的宮,到頭來什麼都沒得到,最後的結局讓人想到了溥儀回到了故宮卻要買門票的悲哀,歷史上最後一任的皇室都沒能落得好下場
⑷ 溥儀出獄後,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監,太監是如何稱呼他的
溥儀,一個身世坎坷的人,一位末代君主。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等級制度被廢除了。他想見一下服侍過自己的太監,太監們見到他之後,趕緊跪下來,口中還喊著:「皇上,您來了。老奴參見皇上,老奴參見皇上。」這些話嚇壞了溥儀,趕緊囑咐他們,不要說出去,他也沒跟太監敘舊,就回到了自己的家。為何溥儀那麼恐懼?與時代相關。
他覺得,新時代了,就應該取消老爺等稱呼,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吃飯。哪怕是吃糠咽菜,也是快樂的。溥儀的思想,還是能跟上時代變化的。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留言!
⑸ 為什麼外國人拍的中國電影《末代皇帝》可以拿奧斯卡,而中國人自己拍的電影不行
首先我們必須要承認歐美的電影拍攝水平比我們要高得多,這部電影劇情、畫面、演員的演技、整體的製作等多方面。即使《末代皇帝》這部影片已經是32年前的作品了,現在看來,也是世界超一流水平
這部電影也是最後一部在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從此以後我們看到的清宮戲都是在影視城內完成的,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絕唱啊!
影片最後的結局是令人動容的:溥儀成為中國公民之後,花一角錢買了一張門票,參觀自己曾經的家「故宮」。他把從前藏在龍椅後的蛐蛐兒送給了一個紅領巾,然後就走了。
當然,在此之前,也有很多影評家批評《末代皇帝》「情節進展緩慢、劇情模糊」,唱衰之聲不絕於耳。
⑹ 《末代皇帝》勇奪9項奧斯卡大獎,劇中的主人公溥儀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電影中的溥儀是一個小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悲劇人物,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溥儀作為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本身就既具有神秘色彩。正是這部電影將一個末代皇帝的人生完美的呈現在了觀眾的面前,是喜或是悲只有觀眾自己明白。
不知道最後坐在龍床上的溥儀內心是怎樣的所想?
是想著曾經的繁花似錦,還是想著昔日的失魂落魄?這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從出生就帶上了一個枷鎖,直到去世也算是回歸到了本真。
這是皇帝溥儀,也是凡人溥儀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