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是抗戰時期著名的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
歷史上四行倉庫戰斗中負責作戰的其實是日本的海軍陸戰隊,因為當時只有海軍陸戰隊在市區內作戰。片中的陸軍第68步兵聯隊雖然真實地參加了淞滬會戰,但確是在蘇州一帶執行作戰任務,因此這一點也是最多被詬病的地方。
劇情簡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❷ 影片八百的拍攝地在哪裡
《八佰》拍攝地點:寧波、蘇州。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八百電影是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八佰》評價
戰爭是冰冷和殘酷的,《八佰》中的「靜」凸顯了這樣的冰冷和殘酷。電影開篇用搖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蘇州河北岸的「靜」,這是滿目瘡痍之地,沒有居民,只有殘破與荒涼。
「靜」是《八佰》一面,由「靜」到「動」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戰爭的對抗與角力的「動態」,也是人物變化成長的弧光,更是主題精神的升騰的過程和姿態。
在槍火和刺刀帶來的慘烈聲響中,該片著力呈現了「八百壯士」阻擊日本侵略者進攻的幾個戰爭段落和側面,戰爭的殘酷性首先被傳達出來,與之交織的是帶有痛感的崇高性。
作為一部戰爭類型商業片,該片正視了戰爭的殘酷,與此同時,也不再採取以往戰爭片凸顯指揮軍官個體的智慧與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謝晉元的領導,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合力。
❸ 八百故事背景 電影八佰的歷史背景
電影八佰的故事背景是1937年發生在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戰,「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抗擊外敵浴血奮戰的故事。四行倉庫保衛戰是中日雙方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會戰。
電影八佰的歷史背景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就是歷史上的「八一三事變」。戰役進行到最後階段,10月26日晚,守衛大場防線的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個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電影《八佰》由管虎執導,是亞洲首部使用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