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7年前邵氏版九陰九陽,張無忌誤入外星飛船,是爛片界的神作嗎
隨著無數中國武術的啟蒙,金庸的小說早已成為文學經典。金庸這些作品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推動了武術文學的熱潮,許多盜版書商將目光投向了這個市場,導致各種魚眼作品在市場上的傳播,從而導致大量的假冒產品說,讀者如果我不注意的話,我會買一本假書。在許多假冒金庸的假書中,最有影響力的是筆名為金庸新的陽朔。陽朔本名楊明剛,活躍於1990年代的大陸武術熱潮中。早期他以新的筆名創作了許多金庸的粉絲小說,包括諸如九陰九陽之類的作品。
從這個時間點來看這個魔殿屠龍可能是對邵氏電影的一種體裁探索,當時該電影已經可以預見了。它希望與更多有趣的故事和更多異國情調的頭包裝在一起邵氏最好的武術電影,以挽救邵氏電影免受1980年代票房低迷的影響。但是這種探索顯然是不成功的,這部電影完全是一部大雜燴電影。此外邵氏當時決定將科幻元素納入這部電影,除了星球大戰的流行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受到了去年由徐克拍攝的電影蜀山的劍客的影響,但魔殿屠龍具有生產的所有方面,仍然停留在六十年代,自稱邵氏註定要與時俱進,該電影當年的票房收入不是特別的理想。
2. 影視領域創作,哪些角度來解析影片,用戶喜歡,有什麼技巧
電影解讀的解讀現在到處都有一大堆,我也看了不少這樣的自媒體公眾號,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行的,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不成熟的見解。
1,從電影故事,敘事手法,鏡頭運用,劇情處理,角色性格,電影原聲,服裝道具,取景地點等方面解讀,以及自己更深層次的理解,最好不要和別人雷同
2,必須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幽默詼諧,風趣搞怪,內涵深情之類的
3,對電影彩蛋或是拍攝發生的故事以及番外篇的解讀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4,對導演及演員過往作品分析,和與要被解讀的電影發生的有趣故事。
。
影視圖文創作有很多的主題可以寫,關鍵是你想那個主題。而電影分用戶喜歡這部電影,才回去看你的圖文,一般都是要有獨立的見解比較吸引觀眾。
你可以寫影評,這個的好處就是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寫,不管是新上映的電影,還是已經播出的舊電影,都是很好的題材。
用戶喜愛什麼題材,那你要分享你的粉絲年齡,比如30-40歲的大多喜歡港劇,香港電影所以你可以寫經典的港劇,幫助大家回憶經典。
一般可以電影的道具,化妝,服裝,特效等等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個是常用的手法。另外一種就是以幽默方式的吐槽電影,達到一種輕松愉快的效果。
比如《風雲1》和《風雲2》都有什麼亮點,或者都有哪些驚喜。再或者這兩部電影之間哪一部更值得看?
在比如,周星馳的電影中為何都有「跳舞」的元素?這些都是大家沒發現或者感興趣的。都是可以寫的。
再或者《流狼地球2》的開拍,地球就去哪裡?等等,你說感興趣的,大多都是讀者感興趣的,寫圖文一定要明確主題,別人好奇什麼,你就寫什麼就可以了。
其實不是長篇文章就越好,而是合適是最好的,把你所要說的主題表述清楚,控制在1000字以上是最好的。
圖文並茂,而且觀點清晰,給讀者很好的閱讀感受,寫完之後反復檢查,修改達到最佳效果,不要抄襲和搬運,後果嚴重!
標題是重中之重,住著看不看你的文章,標題就是門欄,看了你的標題有興趣才會點進來。很多的大咔寫的文章水平也不高,但是標題非常的吸引人,閱讀量非常的高。
有幾種方法,一種是數字模式,比如9.2分的某某電影,40億票房真的值得看嗎?
第二種是好奇疑問,比如《鬼吹燈》精絕女王的詛咒從哪來的?
第三種是 情感 式。心痛,這部電影中黃渤被戴綠帽,被無情拋棄。
等等都有很多標題方式,你要選擇電影中的某一個點,進行創作,非常有效。
以前我都是閱讀數個位,後來自己研究之後,推薦都是幾十萬的,非常有效。
大家好,我是 @隔壁村黃大爺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影視領域創作有哪些解析影片的角度?又有什麼技巧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太同意前面幾位的觀點,好的影評不只是要記錄下自己的觀點感受,更需要對電影的內容和形式做更深的思考,否則你真的會錯過太多精彩的東西。
同時對好的電影還要從細節入手,一點一點去分析它的妙處,舉個例子,閃靈這部片子用了一種很厲害的手法。導演在電影中故意設置了很多穿幫鏡頭來表現旅館的詭異,比如小男孩騎車子的長鏡頭,他在沒有上樓的情況下,就從1樓直接騎到2樓,還有那個著名的不存在窗戶以及沒插電的電視機,導演用這些bug來告訴我們這個旅館是有問題的,它本身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後來的禁閉島也用了這種方法來表現一種不現實感,而如果你忽略了這些,就像是讀書只讀出了作者的表層含義,而對於一些雙關語則置若罔聞。
最後再回到故事上看電影,不只是在故事中得到一種情懷體現,更是要對劇情作出深刻分析,這個故事深層含義是什麼?這個角色有什麼象徵意義,影片中的意向都有什麼意義,比如電影一念無明,看完之後就要思考為什麼電影里有那麼多的俯拍鏡頭。而看完電影八月,也要想曇花雙節棍在影片中的象徵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最後一段畫面變成彩色,這與導演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有什麼關系?你越想就會越覺得有趣,就會覺得電影真的是很精緻的,藝術觀影的過程固然有樂趣,但更大的樂趣永遠在觀影之後的思考和回味。
我覺得既然是喜歡一個事物,就不要總是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看待,他總要學內行人都看出點門道,如果影評只涉及主觀感受,那也就和觀後感沒區別了。
主題,人物,情節是 一部好的影片的重中之重,有深度的主題,給人以不同的意境和內涵,人物的塑造決定一部影片是否成功,情節的發展中,又交織著人物的喜怒哀樂,命運軌跡,甚至於電影中各種矛盾沖突。但同時,情節也分主要情節和次要情節這些情節有時平行有時相交,但最終都是意在表現電影的主旨。
技巧是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
下面想主要來介紹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手法是一種過程或技法,它選擇、剪輯、或者拼接電影中單獨的部分,使之構成一個有連續性的整體。
蒙太奇句型
1.前進式句型:遠——全——中——近——特 2.後退式句型:特——近——中——全——遠 3.復合敘事蒙太奇(插入式):順序式+插入式4.呼應式(連貫式):前一個「呼」+後一個「應」 5.過渡式:兩個鏡頭(段落)之間有過渡點(過度鏡頭) 6.倒敘式 如影片《即日起程》開始鏡頭即是倒敘式等等
事實上文學也好戲劇音樂美術等等這些各類藝術門類無一不蒙太奇的重要與,只不過相對而言電影所使用的材料更加的豐富結構更靈活。手法與技巧的發展完善是由美國導演格里菲斯來完成,我知道在觀影的時候您是否會有站一種懷疑的體驗,的主人公面臨比如手握倒計時的定時炸彈,目前一線的誰拿遇險。學者和困境的時候,例如一邊是十九八七的倒計時一邊呢是紅黃藍縣的選擇的遲疑,主人公常常能在最後一剎那和血和就,這些會讓我們的觀眾腎上腺飆升的緊張。當然更重要蒙太奇重現了觀眾在現實環境當中感知客觀事物的內心過程,不方便了為開啟不僅按照觀察事物的習慣順序來組合進口他還有另外一種形態也就是把各種。那你配合和對比從而產生更深一層的一頭,毀銷骨才能走得兩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實驗是所謂的創造性地理學,也就是把不同時空的動作片段有邏輯的連接在一起。
如果是在自媒體上迎合受眾,那就好辦了,風趣幽默,把電影劇情講清楚就好,挑電影要挑一些有特點的電影
影視領域創作解析全套!
影視領域創作一直是一些自媒體人的追捧對象,運用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通過自己的剪輯修改,就可以拿上屏幕供大家欣賞,只要你夠努力,做出特點,收益粉絲不會少!
分解說和不解說兩種創作方式!簡單的片段剪輯加時下最火的背景音樂!這是比較簡單,但是作品質量比較低,往往需要發布很多才會湊巧有那麼一個上熱門。
有兩點需要注意
1、端正態度 2、知識儲備
關於端正態度,堅決不能有影視領域創作門檻低的思想。
隨便推薦幾部電影,復述一遍劇情就是圖文作者?
胡亂剪輯幾個片段,加上片頭片尾就是視頻作者?
大錯特錯!這樣的作品沒有靈魂,意義不大。
關於知識儲備,說通俗些就是大量閱片。
因為大部分創作者不是影視專業的科班出身,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所以只有通過後天的電影儲備來「無師自通」。
當然,所謂無師自通,並不是說達到多麼高深的造詣,而是於無形中學會有的放矢。
對影評類的圖文作者來說,廣泛涉獵各種題材的影片能夠大大提高解讀電影的能力。
比如電影的架構,幾條人物線和幾個故事板塊。
比如電影的套路,沖突的不斷堆積和高潮的最終爆發。
比如電影的技巧,鏡頭運用和畫面處理。
對於解說類的視頻作者來說,閱片無數的最大好處是能夠鍛煉提取劇情精華的能力。
比如哪些人物是可以放棄的,哪些段落是可以舍棄的。
比如繁雜的線索是怎樣整理的,打亂的情節是如何捋順的。
電影評論的七個指導
一篇高質量的影評文章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以下七個指導意見供大家參考。
1.內容稀缺、角度新穎
一部電影由多個元素構成,導演、演員、編劇、鏡頭、台詞、幕後等等,挑選一個自己擅長的方向深入挖掘,要好過面面俱到,泛泛而談。切忌做表面文章和口水文章,切記要另闢蹊徑和與眾不同。
2.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作者看過一些影評,長篇累牘都是生硬晦澀的專業詞彙和理論知識,乍看感覺高大上,實際閱讀量卻慘不忍睹。
為什麼?是因為文章寫的不夠干貨嗎?
並不是!而是因為自媒體的用戶群體是普羅大眾,大眾不關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了什麼!專業性和易讀性,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孰輕孰重要心裡有數,寓教於樂才是王道。
3.邏輯自洽、結構清晰
這一點涉及文章的具體寫作技巧,簡單來說就是上下文的關聯性要強,切不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天南海北想到哪寫到哪。
作者想說,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勤於動筆,善於思考,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寫文章這事兒——無他,但手熟爾。
4.論據要硬、引源可靠
文章中多引用一些經過考證的數據和與主題相呼應的案例,使論據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由此可見,影評絕不是張口就來,前期的准備工作尤為重要。
5.分析深入、觀點可行
文章中提出的觀點須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得出的個人見解,要具有實際意義,不能信口開河,更不能胡編亂造。
6.不偏不倚、公正客觀
大家在寫影評時往往會帶入強烈的感情色彩,過度渲染個人情緒。
但是,一味的吹捧和貶低影片會讓文章失去讀者的共鳴。
一篇合格的影評要做到就事論事,保持中立。這一點需要格外注意!
7.積極向上、人文關懷
影評的最後,一定要回歸現實。
把電影的啟迪通過文字傳達給讀者,傳播正能量。
影視領域創作,作為一個觀眾的角度來講,我自己有幾點看法。
1.《無雙》我在觀看前半段覺得這部片子真的平淡無奇,只知道畫家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但最後的反轉簡直太驚艷了,讓人拍手稱贊,可能大家覺得畫家就是李問,可結尾又給大家留下了伏筆。
2.
《利刃出鞘》拍案叫絕,很多情節的讓人峰迴路轉,彩蛋不短,一步一步推理把觀眾帶入劇情,本以為一場普通的自殺案,確實一場謀殺案,本片也反應了 社會 上層富豪的生活有多現實。
3.影視創作貼近生活,給人以警示,感動身邊,帶來正能量的,應該是初衷!
一.針對爛片的吐槽型
其實這種並不算是標準的影評,但是他能煽動觀眾的情緒,帶動觀眾的參與,有一些觀眾,他自己想要吐槽,他但是不知從哪裡開始吐槽,然後你去寫這個影評吐槽,就替他過了這個嘴癮,並且在你吐槽的這個影評中,會有很多人支持,或者有人反對,然後這就會有人加入進來一起討論,這會增加你的點擊量和評論,但其實這個方法並不是非常的好,它只能作為前期的過度和增加粉絲的作用,因為後期還是需要文章的優質才能夠把粉絲留下,這樣得來的粉絲,他的粘合度不高,容易流失。說個比較簡單的,《夏有喬木,雅望天堂》這部劇就議論挺大的,就和影迷之間的討論,影迷覺得劇情邏輯不行,而粉絲覺得偶像最好。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沖突點,一些影視中哪些地方值得吐槽?好,你再去吐槽,要有理有據,也不能瞎吐槽,帶著情緒化去寫。
二.開腦洞類型
首先你要對你要寫的東西比較熟悉,然後就會有一些腦洞,你可以去想,比如最近比較火的網劇,《傳聞中的陳芊芊》這部劇不就有很多腦洞大開的問題,你可以寫嗎?例如你可以寫芊芊如果回不來了怎麼辦?也可以寫韓爍沒有穿越過來了怎麼辦?也可以寫他們一起過來了,又怎麼辦?一部網劇就有很多個方面可以讓你開腦洞可以寫的東西。這個方法的話是需要你想像力豐富,勸你一定要對自己說,寫的東西很熟悉,有細節的依據,也不能憑空寫。然後他還需要你長期積累的素材夠多,腦洞足夠大。
三.盤點劇情+聯合生活+自我感受。
這類的電影需要通過影片的大概概括把內容講解完,再結合生活中的事情把它給連接起來,由此你可以寫出你看完以後的感受,然後來引發讀者的共鳴感。這類的影評你是需要去看電影的過程中,你要隨時注意截圖,注意找你需要的那個點。舉個例子,《我們天上見》部片子就有很多個點,你可以去寫,祖孫倆之間的親情,文革時代人們的無知,還有上山下鄉對老一輩的影響,這些棋子只要你找對了點還是蠻吸引人的。
總結:以上三點都是通過大量的學習和總結出來的,比較容易寫的。
1 .是否讓觀眾感覺不到剪輯的存在
2 .是否感染了觀眾的感情,即使經過多年,也會記住幾個場景的「泰坦尼克號」「沒有道路」
3 .試著讓觀眾感興趣。 觀眾能否完全置身於屏幕世界
4 .能否通過時空交錯讓觀眾感受到電影藝術的魅力
5 .能否使觀眾緊張放鬆,最後離開快樂的電影院學習電影,最好的剪輯就是這部電影 想看看別人,抓住別人的壞夾子,尷尬,尷尬,困惑觀眾,想休息一會兒再看,心情不能放鬆。 如果你在學電影,剪輯1 .是否平滑,是否符合無縫剪輯法則,是否有強調段落,是否有蒙太奇的表現,是否有情緒表現段落,是否感動,時間和空間的轉換是否平滑,是否懶散
建議你從三點開始。 如何拉動,看具體的電影,我總是通過分析故事的邏輯,來看編輯是以怎樣的切入點開始這個故事的。 分析第二故事的高潮部分,看編輯如何積累和釋放感情的第三有趣段落,有時也分析過渡和剪輯風格。
當然,這種情況的第二個問題是,覺得有些情況有可能在上映電影,為了表演某種氣氛,感覺很多時間會到來,很快就會收到。 例如,在以前的紅色經典電影中,大篇文章用來演繹勇敢的紅軍,結果過去了,相反,觀眾厭倦了,撒謊了,懶散了。 第二場景的意思重復了。
例如,我們總是表示一個人很有錢。 我們這個人很有錢,他很任性,他很大……那邋遢的表現,他很有錢,他很有錢……你把場景變成文字表現出來容易發現問題。 當然,需要有意識地看具體情況的第三個記述很吵。 比如「以前有山,山上有寺廟,寺廟里有僧侶」,簡潔的表現就是山,和尚。 許多東西可以在畫外表現,細節表現,聲音表現是編輯有意把一切搬到桌子上描繪,那部電影又懶又臭又長。 第四多餘的信息,剪輯不像魔術師那樣操縱人,像調教師那樣玩弄猴子
3. 什麼是美術,美術大體有哪些分類
美術大致分為: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藝術設計。
國畫分為:寫意山水,寫意花鳥,寫意人物,工筆花鳥,工筆人物。
油畫分為:傳統油畫或古典油畫,現代油畫。
版畫分為:木版畫,銅版畫,攝影,絲網印刷。
雕塑分為:寫實雕塑,抽象雕塑。
壁畫分為:工藝壁畫,傳統壁畫。
藝術設計分為:環境藝術設計,平面藝術設計,展示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等
美術,「美術」這個專門名詞,在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被文藝家和教育家普遍運用。它源於古羅馬的拉丁文「art」,原義是指相對於「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藝」,泛指各種用手工製作的藝術品以及文學、戲劇、音樂等,廣義的還包括拳術、魔術、醫學等。中國古代所謂「百工技藝」,也是包括同樣廣泛的范圍。在古代,無論東方或西方,都只有「工藝」、「手藝」這樣的概念。在中國古籍中只有「繪繢之事」、「刻削之道」、「刻鏤之術」、「錦綉文采」等工藝術語的運用,卻未見類似「美術」這樣的專門名詞,這是因為人類的美感意識,是首先從滿足生存需求的工藝品萌生的。
在歐洲,「藝術」和「美術」這兩個概念,直到文藝復興之際才確立並被公認。那時人們開始意識到創造純粹精神領域的產物,更足以使人激昂精神、開闊胸懷,達到互相同情、增強意志、建立信念的目的。這類思想意識的活動,是人文主義發展的一種重要表現,是人的主體意識的發揚,它涉及到藝術的不同領域和形態,這就是我們現在已經大規模擴展開來的文學、藝術各門類,其中包括美術。這種精神產品,從物質中提升,和物質相輔而行,成為全面滋養人們心靈所不可缺少的營養。人類依靠它陶冶情懷,並協同各門類的科學認識世界,普及教育,開拓文明。它起著組織和協調社會成員的意志和行為的作用。文明的發展是和藝術創造分不開的,藝術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而鮮明的標志之一。
在歐美拉丁語系國家,「art」既作「藝術」解,又作「美術」解。蔡元培早期運用「美術」這個術語時,也包括詩歌和音樂。其後,中國的文藝界、教育界把「美術」和「藝術」的概念逐漸區分開來。「藝術」是一切藝術門類的總稱,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來反映自然和表達社會意識的一門大學科,廣義上包羅文學、音樂等,也包括建築和園林等。綜合性藝術有戲劇、電影、曲藝、雜技等,它們不同程度地利用美術,有的和美術密切結合。「美術」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必然與姊妹藝術有共性,但它的藝術形態具有鮮明的特徵。它和姊妹藝術結合時,極大地豐富了藝術表現力,在一定的社會發展條件下,美術甚至可以和科技相結合,派生出藝術新品種。
人類在創造精神產品時,自然地分門別類,建立起文學藝術的各個分支,使之朝著專門化的方向前進,形成了各種藝術門類的獨特性能。它們在許多場合雖分猶連,有時則分而復合。每一次的結合和交融(如動畫電影、音樂噴泉),便產生藝術的新意向、新品種和相應的藝術感染力。藝術的分化和復合都是一種發展,在發展中開拓了對藝術的認識,更新了藝術的觀念。其所以有分有合,分而不悖,合而能容,是因為各種藝術品類都受共同的美學原則的支配,有共通的規律可循。
此外,如果從審美和美育的角度談「美」的問題,「美」這個字眼在漢語中的含義非常廣泛,不但概括著整個文藝范疇,而且還介入倫理、哲學等領域。
美術的形態和特性
古今中外的美術品類豐富多彩,形態各異,千變萬化。現代美術因受科技和工業生產的影響,新思潮不斷涌現,前所未見的新樣式、新品種層出不窮。美術要求發展個性,發展的總趨勢是走向多元化,所以對它的共同特徵難於作條理明晰的概述。
世界上的美術品類,按物質材料和製作方法來區分,大體上可分為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幾個大門類。繪畫的品種又可分為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 水粉畫、粉筆畫、 丙烯畫以及多種塑料和化學顏料的畫種。版畫品種又可分為木版、麻膠版、金屬版(銅或鉛)、石版、網版等。木刻的印刷材料有油墨、油畫顏料套色和水色套印之分。金屬版有腐蝕、干刻之分。油畫有有光術、無光術之分。歐洲最古老的蛋彩畫和中國古老的礦物質顏料,至今保持著色澤歷久不變和技法運用上得心應手的優點。油畫和版畫在20世紀已成為世界性畫種,從表現形態來看,在許多文明國家中,版畫已顯現出民族和地區的特點。現代油畫和雕塑的開拓創新,步子最快,形態變化最大。
繪畫按樣式可分為壁畫(按物質材料又可分為濕壁畫、描金瀝粉、磨石嵌、有色水泥及木材、玻璃、金屬板的拼鑲等。無光油畫、丙烯以及其他塑料顏料也被普遍運用)、細密畫、磨漆畫、漆畫、年畫(運用木刻水印、水粉、水彩等方法)、連環畫、 宣傳畫、漫畫(卡通)、插圖等。
中國畫又可按藝術技巧分為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兩大系統;按題材樣式又可分為人物畫、 山水畫、 花卉、草蟲、翎毛(禽鳥走獸)、鱗介(魚貝類)等畫科。日本的繪畫受其影響很深。書法和篆刻一向是中國畫的姊妹藝術而自成系統,也在日本廣為流傳。書法藝術在當代被認為是一種抽象藝術。
雕塑的品種可分為石材雕塑(大理石、花崗石等),金屬雕塑(包括鑄銅、不銹鋼、鉛、鎳、鋁等),玻璃鋼及塑料、白水泥等雕塑。按體裁、形制又可分為圓雕、浮雕(有高、低之分)、紀念碑雕塑、人物雕塑、動物雕塑、裝飾雕塑、民間彩塑等。現在有直接從人體翻制後再作加工的等身大的彩塑,有利用電和光效應原理產生顫動美感的「效應雕塑」,這兩種雕塑可說是寫實形態和抽象形態的兩個極端。
工藝美術(又稱實用美術)的品種最為豐富多彩,大的分類有金工、木工、漆工、陶瓷、彩塑、玉雕、牙雕、景泰藍、琺琅、料器、染織、刺綉、編織等。各國各地區的特種工藝,大多數源於民間手工藝,它有雅俗共賞的特點,與人民群眾有密切聯系。
設計的門類有書籍裝幀、廣告、 商品包裝、服裝、傢具、工業產品設計、室內裝璜、環境美術(庭院、園林及建築群體美術)等。設計也包括圖案、字體及利用攝影與電子計算機進行設計的科技性美術。
就美術創造的形象化手段來說,造型性是重要的形態特徵之一。所以又稱為造型藝術。如繪畫通過描畫彩繪的手段,雕塑通過塑造、刻鏤的手段,建築藝術通過間架營造的手段,工藝美術通過鏤、蝕、切、削的手段等。造型的含義很廣,有立體造型,也有平面造型;有色彩造型,也有黑白造型。造型這個概念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在現代觀念中,既有具象形式的造型美,也有抽象形式的造型美。大體上,西方的美術,其發展的軌跡以形體塊面的造型為主,線的運用是附屬於形體塊面的;而中國的美術,線描造型卻占著重要的地位,形體是通過線描來體現的。所以西方常用「塑造」這個術語來描述繪畫性造型,而且推崇在繪畫中體現雕塑性。中國的美術正相反,線的描繪統率著造型,即使在雕塑藝術中,線的作用也佔主導的地位;形體塊面在中國雕塑上表現得概括渾成,它通過線條的刻畫而完成造型的任務。
美術又稱空間藝術。西方的美術傳統,基本上按物理學的觀念,把長度、高度和深度稱作「三維空間」。存在於現實空間的有縱深感的三維美,是雕塑和建築之類立體造型形象產生生命和力度感的重要依據。在平面上表現三維美,是再現性具象繪畫的真實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據之一。空間藝術,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不可能或不長於表現時間性的、憑借視覺來創作和感受的藝術。它的特點是長於具體描繪,塑造和刻畫生活中或想像中的事物或情景,有明顯的再現性和描摹性,它不隨時光的流逝而消失,除非受到外力的破壞和本身的朽蝕,可長期存在於世上。空間藝術在創作上也有弱點,特別對情節性繪畫和雕塑造成了局限,例如獨幅畫只能表現一個瞬間的形象,這就難於從縱向展開事物和情節的發展。然而,正因有此局限,繪畫創作便朝著形象的深層開掘,追求造型的凝練和運動感的凝聚,從而形成了繪畫所獨具的魅力。繪畫和雕塑的構圖,常選擇人物動作過程中某一生發性的瞬間,以加強力度感,並在欣賞心理上,造成動作起迄的越進效應,如畫射箭引而不發,使空間藝術產生時間感覺,中西繪畫和雕塑中都有這樣的例子。凝練的人物形象之醇厚和深刻,決不是瞬間印象所能攝取的;空間藝術形象的凝練和凝聚也意味著時間的濃縮。
在中國的傳統美術理論中,對空間觀念有不同的闡說,宋代郭熙所說的「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這不單是單純的物理空間觀,而是置身天地間的詩意般的空間概念,也就是有迴旋餘地的「神遊」意境。中國畫論倡導時空的統一觀,它以有限的畫面,表達無限的空間意象;相應地又以散點透視法代替焦點透視法(雖然南朝宋人宗炳早在公元 5世紀已經發現了物理透視原理),這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視覺心理空間,即所謂「心視」。這種審美觀在19世紀末受到西方的重視,提出在美術上打破時空界限,以拓展表現功能。
美術又稱為視覺藝術,這是從審美主體與對象之間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視覺來說的。造型藝術被人們感知的時候,一般通過視覺渠道(除了一些工藝品可通過手的摩挲,用觸覺加強審美體驗外)。視覺藝術這個界定,涵蓋面很廣,凡是主要通過視覺媒介完成欣賞的一切可視的藝術門類、樣式、形式或符號,都可包涵在內。至於可視的綜合性藝術如戲劇、舞蹈和通過視覺閱讀的文學作品等,自然不在此列,因為它們的被感知,還要而且主要是通過行為和動作(表演)、語言和文字以及其他各種感覺渠道。
美術還被區分為純美術和工藝美術兩大系統。所謂純美術(fine art),是指純粹精神性、欣賞性的繪畫、雕刻、音樂等,有時也包括詩歌。蔡元培曾把它稱為文藝美術,指明其中凝結著社會文化意識和審美意識,以區別於實用功能與審美意識相結合的工藝美術。文藝美術的提法比純美術妥貼,因為「純」的意義不太明白,如果是指純屬欣賞性的美術,那麼工藝美術中也是有的,而所謂「純美術」中,也並不都是純屬欣賞性的。然而,純美術這個詞彙已經用慣,雖然它和外文的原意並不符合。
設計(design)是20世紀中葉興起的一門美術學科,雖然它並不是新名詞,而且早已被運用在建築藝術和工藝美術上。在建築和工業設計中,決定大局的是形體塊面的空間設計,其次是局部性的門窗、牆面、各項部件的裝璜等設計。在工藝美術中,有形體、紋樣等設計。繪畫作品的構圖,實際上是整體結構設計;在一定形式的圖像中,都有線、形、色、塊等平面設計;在雕塑中,最重要的是形的空間設計。現代的設計,首先在商品包裝、傢具、室內裝璜等方面發展起來,然後從輕工業產品擴展到重工業產品,如汽車、輪船和飛機等造型設計。許多工業產品的設計是和科學技術密切結合在一起的。設計現已滲入到整個美術領域,成為一項重要的造型學科,設計思想和設計技術極大地影響著美術品的藝術魅力。
設計是一種研究用點、線、面、體、光、 色、 質、材及一切造型因素構成種種美好形象和感覺,並把它運用到各種美術創作上去的學科。簡言之,設計是研究造型構成的學問,其中主要的對象是研究視覺空間,通過空間設計,傳達視覺藝術的效應。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室內空間構成、環境空間構成等專業,都是從空間設計的角度來探索美術造型問題的。設計的發展,已經介入純藝術領域,在近現代的繪畫和雕塑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廣義地說,中國畫的筆墨、油畫的質感和肌理、雕塑和工藝的材料美,都屬設計(抽象造型形式)范疇。在有些科技先進國家,已把美術學院改稱「美術設計學院」。
「具象美術」和「抽象美術」是20世紀初形成的新名詞,雖然這兩種形態的美術,自古以來一直存在著,但是只是在現代,抽象美術才得到了大發展。具象泛指表現具體的物象。古今中外的寫實主義的美術,都依靠具體可視的形態,通過事物的現象和外部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它基於具象觀念,主要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通過對生活中的創作素材進行提煉、概括、集中、誇張等手段,達到典型化審美目的。「抽象」這個詞,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其一,藝術家運用提煉、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的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創造藝術形象。這個過程稱為藝術抽象,表達著藝術家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感受。從生活形態到美術形態,無不需要始終貫串這種抽象的形象思維活動。在這里,抽象是「藝術的抽象」。具象和抽象並不相互矛盾,而是統一在藝術形象中的。P.畢加索對「牛」的一系列形象探索,展示了藝術抽象(從具象、半抽象到抽象)的多種變體,從這里又可以看到從「藝術的抽象」走向「抽象的藝術」的某種軌跡。中國現代雕塑家楊冬白創作的《飲水的熊》就是一件較好地寓具象於抽象的作品。這是一種半抽象的美術,作者巧妙地運用了「藝術的抽象」手段,同時又很好地表達了「抽象藝術」的意向。其二,認為抽象和具象是兩個相反的意象,抽象是純意識、純形式的東西,但是也不絕對排斥與具象相融合,形成形式誇張的、在抽象中隱現出具象性的或者半抽象的美術。
世界上各種派別的抽象主義美術家,對「抽象」的含義抱有各自不同的觀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