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張藝謀導演的《活著》,為何豆瓣評分一直居高不下
很多人都說張藝謀拍的最好的一部電影就是這部至今還在被禁播的《活著》,甚至連張藝謀本人在接受一個訪談時,被問到自認為拍得很不錯的一部電影但是外界評價不是很高的一部時,他的回答也是《活著》。
這種拍攝手法正是典型的黑色幽默,悲劇而變態,在苦難深處,反而不知為苦。只有沉醉於苦痛,所有的傷口才會不葯而愈。
不得不說,當時的張藝謀實在是高啊!
Ⅱ 《活著》的結局是悲劇還是喜劇
妻子、兒女,到女婿、外甥,福貴生命中所有關系親密的親人都離他而去,如果這樣的結局還不是悲劇的話,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了。但是,我還是不想要用悲劇來為他的人生下定論。
在經歷了那麼多的死亡,在經歷了他人所沒有的苦難之後,其實就福貴本身的人生來說,我更願意說他是一種完滿。那個後來選擇與牛相依為命的福貴老人,在其波瀾不驚的面龐下,或許蘊含了生存的秘密。畢竟,其實生命的逝去,本就是人生的常態,是自然界的規律,即使以非常態逝去,同樣也是如此。
Ⅲ 解析《活著》電影
(一)解析《活著》電影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我們很難斷言自己的生活是更加幸運還是不幸。幾乎每個普通人的秘密都暴露無遺。正是因為觀看了張藝謀的電影,《活著》,愛奇藝才開始向我推薦他執導的其他作品。在眾多影片中,我選擇了《活著》,部分原因是我喜愛葛優。作為男演員,他的表現總是令我欣賞,我也相信他能保證影片的票房。這部電影拍攝於1994年,那時葛優應當還很年輕,演技方面或許還略顯生澀,不如鞏俐那般自如。盡管如此,我還是對這部電影情有獨鍾,反復觀看。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聚集了眾多當今影視界的大腕,我們不得不佩服張藝謀導演當時的洞察力。他的作品通常以輕柔的筆觸勾勒氛圍,總會讓人感覺缺少了某些東西。然而,在當時敢於拍攝如此敏感的題材,張藝謀導演的確頗具勇氣。影片中的幾處改編我都認為做得很好,尤其是結局,它減少了觀眾心中的絕望感。
Ⅳ 活著的人的結局都是死的,怎樣才能看懂《活著》的結局
不得不說你葛大爺還是你葛大爺,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就現在的演員來看,除了葛優真的沒人可以演出這種大轉變的感覺了,當然《活著》這部電影可以取得這么大成績,跟原著還是有很大關系!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雖然講述了很多其他的人,但是主要還是講的富貴,不得不說富貴的一生真的是太悲慘了,但是他沒有放棄,從洗心革面開始,就是真正的大轉變,不管是當壯丁還是當俘虜,他都可以堅持著,繼續去生活!
結尾來看,饅頭的出生就是這部電影或者說是這個年代新的開始!也意味著一個新的人生的開始,或許這也意味著富貴擺脫曾經舊的霉運,會迎來新的生活!因為他堅持了,也許結尾是對富貴堅持後的一種獎勵!
愛這部電影,愛這樣的一種態度,知足常樂,簡簡單單的幸福就知足啦,我要活著,真正地活著!
Ⅳ 活著韓劇在哪看
《活著》如果你想看這部電影,可以在應用商城或者瀏覽器沒羨一類的軟體叢察含下載韓劇TV,就可以看了。也可以通過其他軟體,比如:嗶哩嗶哩、花火視頻、聚視影視大全、七七影視大全、蜂鳥視頻等。下載這些軟體均可以觀看,而且還是滲笑免費的,不需要花錢,偶而看個廣告,但都可以看。
Ⅵ 張藝謀的《活著》在哪看
愛奇藝。活著1994,是張藝謀導演(主持)的一部劇情片電影,可以在愛奇藝進行觀看,但是需要會員。《活著》由葛優,鞏俐,姜武,牛犇,郭濤,張璐,倪大紅,肖聰,董飛,劉天池,董立範主演。
Ⅶ 電影《活著》,看了福貴的一生,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得活著
文|婉君
那是1993年,43歲的張藝謀閱讀了一篇名為《在細雨中呼喊》的長篇小說,他立志將小說中對命運的深刻解讀和對人性的剖析搬上銀幕,於是他找來了年輕的作家余華。余華將《活著》的手稿呈上,張藝謀閱讀後改變了初衷。
不久,一部名為《活著》的電影問世。電影始於四十年代的賭場,首個鏡頭展現福貴在賭場中賭博,第一句台詞是:「福貴少爺,您又輸了。」
那時的福貴是地主的公子哥,不顧妻子家珍和父母的反對,他整日沉迷於賭場和皮影班班主龍二的賭博。當有人告訴他「又」輸了時,他並未對家人的感受和家庭的擔當有所察覺,反而笑著表示:「最近錢輸了不少,我的簽字都練得很好看了。」
通過這樣一個賭場的場景,電影塑造了一個生動的「敗家子」形象。福貴將徐家宅院輸給了龍二,徐老爺子在簽字畫押後氣憤而亡,福貴一家搬出徐家大宅,悲劇就此拉開序幕。
福貴一家搬出徐家大宅後,家珍帶著兒子有慶回來,福貴從龍二那裡借來皮影搭建起皮影班子,一家人似乎即將過上平靜的生活。
然而,福貴被抓去做了壯丁,從皮影戲場被抓走,那把刺入皮影幕布的尖刀也刺向了福貴的生活,原本即將平靜的生活因此再次被打破。
在那個年代,平靜的生活被視為最大的奢侈,福貴在隨軍生涯中聽過夜深人靜時傷兵的哀嚎,見過戰友老全在自己身邊倒下,經歷過從死人堆中爬出的重生,他那時說:「要好好活著。」
「活著」看似是一件令人慶幸的事情,在那個年代,卻也意味著另一種不幸,「活著」就意味著要經歷更多的不幸。
五十年代,鏡頭再次回到熟悉的村中牌坊,福貴從軍歸來。母親的死訊、女兒的變啞,福貴一一承受,但他仍表示:「看到過那麼多死人,我能活著回來很滿足。」
生活的不幸讓他措手不及,但他並未失去希望。在目睹了龍二的死刑後,福貴害怕不已,回家後立即找出「證據」,裱進鏡框,以防有一天落得龍二的下場。
六十年代,故事地點仍是那個村子,家家戶戶響應國家號召大煉鋼鐵,將家裡的鐵製品都貢獻出來,連福貴家皮影箱上的鐵釘和鐵絲也不例外。
「用饅頭去做麵粉」,這是親歷那個年代的人對當時情況的最真實描述。
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福貴一家依靠送水的工作,生活逐漸好轉,鳳霞和有慶一天天長大,也能幫忙幹活,家裡的生活看起來終於要變成家珍一直嚮往的「安生日子」。
然而,當區長的春生來檢查大煉鋼鐵時,撞倒了牆壁,砸死了在牆下休息的有慶,福貴唯一的兒子。他是福貴的希望,卻也不幸成為悲劇的犧牲者。
安生日子被撕得粉碎,福貴再次墜入深淵,但他別無選擇。
當有慶的死去的陰霾逐漸散去,福貴和家珍開始為鳳霞尋找一個好的歸宿。經鎮長介紹,一個叫萬二喜的青年走進了這個家庭,用鎮長的話說:「二喜,是個響當當的工人階級,服從安排,積極,能幹。」
二喜的出現,讓這個家從影片開始以來首次感受到了幸福,一家人以為從此可以永遠幸福下去。然而,厄運再次降臨。
二喜和鳳霞的孩子饅頭出生,一家人還沒來得及從添丁的喜悅中回過神來,產後大出血卻奪走了鳳霞的生命。
原本能夠救鳳霞的醫生,因為站錯了隊伍被關進了牛棚。幾天沒有吃飯的他,一下子吃了福貴買來的七個饅頭,撐得實在沒有辦法醫治鳳霞。眼睜睜看著鳳霞臉色隨著血液的流失變得慘白,看著她痛苦掙扎地求生,一家人卻無能為力,只能在無盡的慌亂中默默承受著命運給他們帶來的不幸。
在鳳霞和有慶的墳前,福貴、家珍、二世鋒喜帶著笑容看似輕松地對話:「如果當年我沒給那個醫生買七個饅頭,他就能救鳳霞。」「那個醫生,現在還是只吃米不吃饅頭?」
這段對話充滿了黑色幽默,卻讓人心酸。
或許經歷過這么多悲劇的福貴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他別無選擇,只能堅強地活著。當他經歷的苦難深入骨髓時,他比任何人都更理解活著的意義。
承受了諸多不幸之後,圍繞他的不再是痛苦的掙扎,而是平靜的心態和骨子裡的堅強。
被打成反革命的春生遭受了妻子自殺的打擊後,產生了輕生的念頭,福貴和家珍也在這個時候用那句「你還欠我家一條人命,你得好好活著」來給予他最大的寬恕。
當一切歸於平靜,外孫問起福貴小雞長大了會變成什麼樣子,福貴還是像當初對有慶說的那樣:「小雞長大了就變成鵝,鵝長大了就變成羊,羊長大了就變成牛......」只不過福貴這次沒有說牛長大了我們就過上好日子了,而是說,牛長大了,饅頭就長大了。
電影的結尾,殘存下來的空皮影箱被福貴用來給小雞們做窩。此時,皮影作為福貴顛沛命運的見證,又以另一種方式在福貴一家的生活中延續著活下去的希望。
影片從頭到尾被陰影籠罩著卻叫《活著》,一個承受了坎坷命運的人卻叫「福貴」,這是獨特的黑色幽默。
《活著》最殘忍的是,每當就要失去希望的時候,就給你點上一盞或明或暗的蠟燭,卻又在你剛要燃起希望的時候,又將你推入新的深淵,然後又燃起新的希望。這就是那個年代千百個「福貴」的人生。
四十年,彈指一揮或是滄海桑田,無數個消瘦的面孔,就這樣堅韌、無聲無息地堅強地活著。一個小人物在巨變的歷史中浮沉,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著他。然而他從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從不怨天尤人,並且對生活和未來抱有無限美好的希望。
正如余華寫《活著》的初衷:富貴也真正詮釋了《活著》的主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