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周星馳美人魚是誰主演
《美人魚》為周星馳執導,由鄧超、林允、羅志祥、張雨綺主演的一部融合浪漫與驚險的愛情大片。
鄧超,1979年生於江西南昌,中國男演員、電影導演、投資出品人、電影公司創始人、互聯網投資。1995年考上江西藝術職業學院話劇班,1998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畢業後編入中國國家話劇院,並落戶北京。
2000年起拍攝電視劇,2006年起主攻電影,主演《集結號》飾演趙二斗,獲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2007年主演《李米的猜想》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2009年主演徐克武俠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飾演裴東來,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2010年-2013年,主演陳嘉上古裝片《畫壁》和《四大名捕》三部曲的票房連續破億;2012年主演陳可辛《中國合夥人》飾演孟曉駿口碑不俗;2013年成立鄧超,組建公司投資發展電影及話劇事業。
2014年導演並投資主演喜劇片《分手大師》;10月起領銜主持中韓節目《奔跑吧兄弟》第一至第三季;又主演電影《烈日灼心》、電影《美人魚》。
2015年憑主演曹保平電影《烈日灼心》飾演辛小豐,獲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獎。
2016年5月,憑借電影《烈日灼心》獲得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林允,1996年4月16日出生於浙江湖州,畢業於山東菏澤音樂藝術專修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2014年18歲的林允憑借電影《美人魚》海選勝出而獲得主演周星馳執導的魔幻現代愛情科幻片《美人魚》機會,飾演女主角美人魚而受人關注。2015年5月成為郭敬明電影《爵跡》第四位主演。2016年主演的電影《美人魚》於2月8日(大年初一)上映。
羅志祥(Show Lo),1979年7月30日出生於台灣省基隆市,中國台灣男歌手、主持人、舞者、演員。
2003年羅志祥推出首張個人專輯《Show Time》。2005年舉行首場個人演唱會,成為第一位踏上台北小巨蛋的流行歌手。2008年發行第六張專輯《潮男正傳》,獲得MTV亞洲音樂大獎。2012年正式前往日本樂壇發展,推出首張日文單曲《Dante》(《但丁》),《Dante》推出首周即登上日本Oricon公信榜單曲周榜第十名,使羅志祥成為首位於日本Oricon公信榜單曲獲得前十名位置的台灣男歌手。2013年為《舞極限Over The Limit世界巡迴演唱會》擔任視覺、音樂和舞蹈總監,2013年1月4日在台北小巨蛋正式啟動「2013舞極限」世界巡演。同年第十張專輯《獅子吼》獲認證四白金唱片,使得羅志祥連續四年(2010—2013)成為台灣地區年度唱片銷售總冠軍。
2000年主演《少年梁祝》,2005年以《斗魚2》入圍金鍾獎最佳男主角。2007年後羅志祥又相繼主演了《轉角遇到愛》、《籃球火》、《海派甜心》,《海派甜心》使得羅志祥第三度入圍金鍾獎最佳男主角。2013年客串演出周星馳導演電影《西遊·降魔篇》。2014年主演《一男三女合租記》,並於同年11月主演周星馳導演電影《美人魚》。
除了影視歌之外,羅志祥還擔任台灣《娛樂百分百》主持。2006年自創潮牌「STAGE」,先後在台灣、香港、內地、新加坡開設分店。2014年發行新書《夢想拼圖》,讓其順利加入暢銷作家行列。2015年加盟東方衛視《極限挑戰》。
2015年6月,羅志祥和黃渤、孫紅雷、黃磊、王迅、張藝興加盟東方衛視勵志綜藝真人秀《極限挑戰》[15]。 8月26日,第50屆台灣電視金鍾獎入圍揭曉,羅志祥以主持《娛樂百分百》入圍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11月20號將發行第11張國語專輯《真人秀?》並於10月30號開始全面預購。[23]
2016年1月15日,羅志祥主演的電影《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上映 。同年主演周星馳導演的電影《美人魚》於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正式上映。 其主演周星馳導演的電影《美人魚》上映4天突破十億,創華語影史最快紀錄。 2月19日,其主演周星馳導演的電影《美人魚》上映12天,票房突破24.5億,超越《捉妖記》成為華語影史票房冠軍[24]。 4月23日在上海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開啟第四次《CRAZY WORLD瘋狂世界》世界巡迴演唱會,並首次擔任演唱會副導演、音樂總監和舞蹈總監。
張雨綺(1986年8月8日-),本名張爽,中國內地新生代女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附屬上海市戲曲學校。
2008年因出演周星馳科幻電影《長江7號》女主角,成為「星女郎」,後相繼參演多部電影。2012年10月與星輝公司解約後,成立了個人工作室。2012年參演電影《白鹿原》,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提名;第8屆中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女演員獎;2013年9月10日憑借《白鹿原》和《錢學森》兩部作品榮膺第1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獎)。
2011年4月與王全安登記結婚。2015年7月2日晚,張雨綺微博發文宣布與王全安離婚。2016年10月26日,張雨綺微博公布其已結婚。
2002年5月,18歲的張雨綺簽約周星馳的星輝公司成為新一任「星女郎」;[2]
2006年8月,22歲的張雨綺出演《長江七號》,在片中扮演星爺的愛人袁老師,《長江七號》是張雨綺在一個暑假拍的幾場戲,開機時才與周星馳正式見面;2006年10月,《長江七號》殺青,張雨綺隨即加盟由周星馳監制、編劇,馮德倫導演的影片《跳出去》。[3]
2007年2月,張雨綺出演周星馳監制的日本電影《少林少女》[4];張雨綺客串演出的影片《夜·上海》於2007年6月上映,成為其在大銀幕上首次亮相。[5]
2008年,張雨綺參演短片《露得清八方解碼》,以及在《女人不壞》中飾演女主角美艷女強人唐璐。2009年接連出演了香港電影《財神到》及《刀見笑》。[6]
2010年,張雨綺在王全安導演的《白鹿原》中飾演純朴、善良、無助、無辜而又劣跡斑斑的女一號田小娥。2011年,張雨綺出演《錢學森》女一號蔣英,無論是外形還是氣質,都較為貼近蔣英原型。[7]
張雨綺2013年5月14日,張雨綺作為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官方特邀嘉賓亮相開幕式紅毯。這是張雨綺繼2013年10月12日柏林電影節推廣大使之後,再次受邀亮相歐洲電影節,這也是其戛納電影節紅毯首秀。[8]
2014年11月3日,張雨綺參演周星馳電影《美人魚》[9],被網友曝出片場兩人的工作照,兩人在攝像機前談笑風生極度融洽;11月25日,張雨綺等主演亮相浪漫喜劇電影《情敵蜜月》在上海舉行了關機發布會。[10]
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主演周星馳愛情喜劇電影《美人魚》,飾演女富豪李若蘭。
2015年3月主演冒險科幻電影《蒸發太平洋》,飾演果敢、有擔當的機長若欣 ;12月,主演電影《不期而遇》 。
❷ 從二〇〇〇年到現在我國有哪些電影在國外獲獎
馬背上的法庭(劉傑)、刺青、三峽好人、蘋果、圖雅的婚事
另外,還有其他獲獎影片
《李蓮英》獲第41屆柏林電影節特別鼓勵獎。
《哦,香雪》獲國際兒童和青少年電影中心藝術大獎。
《中國岩溶》獲西班牙巴塞羅那國家地質學電影節大獎——最高藝術質量獎。
加拿大、香港、中影合拍故事片《秦俑〉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最受歡迎影片;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
《高產緊湊型玉米》獲捷克斯洛伐克尼特拉第8屆國際農業電影節教學片類二等獎。
《壁蜂》獲捷克斯洛伐克尼特拉第8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通俗科學類二等獎。
西影廠和台灣合拍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馬路騎士》獲法國馬賽國際女性電影節公眾大獎。
北影廠香香港合拍故事片《過年》獲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趙麗蓉獲最佳女演員獎。
《屠城血證》獲東京世界和平電影節故事片一等獎。
1992年《雙旗鎮刀客》獲第三屆日本夕張國際探險與幻想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影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四十不惑》獲第四十五屆瑞士洛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評獎」。
《狂》獲第三屆不結盟國家電影節(朝鮮)「最佳攝影獎」。
《高朋滿座》獲蒙古第一屆喜劇電影節一等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血色清晨》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球獎」。
《留守女士》獲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金字塔金像大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心香》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1993年《香魂女》(導演:謝飛)、《喜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
《天堂回信》(導演:王君正)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荷蘭第7屆國際兒童電影電視節最高獎「兒童電影節獎」;美國芝加哥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和兒童評委兩項最佳影片獎;伊朗第9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雜嘴子》(導演:劉苗苗)獲第5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
《找樂》(導演:寧瀛)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金櫻花獎和東京都知事獎;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青年導演大獎」首獎,獎金35萬美元;第十五屆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金熱氣球獎,男主角黃宗洛獲最佳男演員獎。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動畫片《森林、小鳥和我》獲第四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動畫、兒童電視節目組開羅金獎。
由田壯壯執導、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藍風箏》獲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最優秀女演員獎(呂麗萍)、新人特別推薦獎和東京都知事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菊豆》(導演:張藝謀)獲保加利亞瓦爾納市首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鞏俐),鞏俐還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法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並名列香港第12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十大華語片之冠。
《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張藝謀)獲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比利時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
《心香》(導演:孫周)獲第9屆法國蒙彼利埃中國電影節最高獎——「金熊貓獎」。
《隨風而去》(導演:肖鋒)獲第2屆東京國際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結尾獎。
《愛在東京)獲法國第14屆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留學生吳曉東)金獎。
台灣的《無言的山丘》獲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劇本吉最佳美術指導獎。
台灣的《戲夢人生》獲第46屆戛納電影節評委獎。
台灣的《暗戀桃花源》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台灣的《青少年哪吒》獲第6屆東京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銅獎,第15屆法國三大洲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
香港的《籠民》獲首屆上海電影節評委特別獎,日本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和攝影獎。
中國教育電視片《水》獲得第二十屆「日本賞」國際教育節目大賽學前教育類銀牌獎。
吉林電視台攝制的電視紀錄片《遠離的願望》在挪威特羅姆索舉辦的自然紀錄片電影節上,獲特別榮譽獎;在義大利桑迪歐國際自然紀錄片電影節上,獲特別獎。
動畫片:上海美影廠《12隻蚊子和5個人》獲法國第19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獎。《悍牛與牧童》獲第3屆伊斯梅利亞國際紀錄片、短片電影節塔胡特銀像獎。
電視片:中央台《最後的山神》獲「亞廣聯」電視大獎。《遠在北京的家》獲四川國際電視節紀錄片大獎,《老磨坊》獲最佳男主角獎(吳京安)。
謝晉導演獲法國首屆《軒尼詩》創意和成就獎。
1994年《火狐》(導演:吳子牛)獲第四十四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和在法國蒙彼利埃舉行的中國電影節金熊貓獎。
中國遼寧電視台拍攝的電視紀錄片《兩個孤兒的故事》獲第二屆亞洲電視映像節最高獎賞——最優秀獎,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電視片《姊妹溪》獲優秀獎。
《大氣層消失》(導演:馮小寧)在南斯拉夫金松嶺獲「金松嶺—94」國際環保、體育和旅遊電影節「銀松獎」。
《炮打雙燈》獲第42屆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女主角寧靜獲最佳女演員獎。
《鳳凰琴》獲第四次不結盟運動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火炬銅獎。
《黃土高原徑流林業》在第11屆國際農業電影上,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獎。
1995年《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紅玫瑰的扮演者陳沖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主角獎」。
《黃沙 青草 紅太陽》(導演:周友朝)獲首屆金色布拉格電影節金人大獎。
《戰爭子午線》(導演:馮小寧)獲第4屆東京國際兒童電影節「日本電影評論家獎」。這是中國抗戰影片首次在日本獲獎。
《黑駿馬》(導演:謝飛)獲第1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導演獎,男主角騰格爾獲最佳藝術獎。
《民警故事》(導演:寧瀛)獲西班牙第43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和國際影評人大獎。
《紅櫻桃》(導演:葉大鷹)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軒尼詩記者杯——最佳創意獎」。女主角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母親,沒有選擇》獲第5屆國際青年電視節大獎及最佳觀眾獎。
《二嫫》(導演:周曉文)獲第四屆國際電影節「瑪雅美洲豹」金獎,女主角艾麗婭獲最佳女演員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日本東京東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國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片還獲得日本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男主角夏雨獲第一屆新加坡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影片被美國《時新周刊》評為年度國際「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技術獎」;被美國全美影評人聯盟評為年度格里菲思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獲美國第61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女兒紅》(導演:謝衍)女主角歸亞蕾獲捷克第3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女人花》(導演:王進執)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故事片大獎和「婦女電影獎」。
《蘭陵王》(導演:胡雪樺)獲美國洛杉磯桑塔·克拉里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出品人鄭凱南獲榮譽獎狀;攝影顧長衛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攝影獎」。
《與往事乾杯》(導演:夏鋼)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俱樂部聯合榮譽獎。
《落河鎮的兄弟》(導演:蘇舟)獲美國第12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聯合國兒童權益宣言」獎。
《人約黃昏》獲馬那基國際電影節「銀攝影機大獎」。
《混在北京》中女主角劇雪獲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表演特別獎」。
《活著》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男主角葛優獲「第4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藍風箏》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
《東邪西毒》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
《背靠背,臉對臉》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
❸ 《白鹿原》演員為拍戲真實割1千畝麥子是什麼情況
「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在長篇小說《白鹿原》的扉頁上,作者陳忠實曾引用了這句巴爾扎克的名言。在他溘然長逝一年之時,他曾寄語「激盪百年國史,再鑄白鹿精魂」的同名電視劇,也於昨晚在江蘇衛視等登場。從首播的情況看,以張嘉譯為首的幾位主演都展現出了不凡的演技,陝西風情更是撲面而來。
十六年圓夢
拍成全華人的《白鹿原》
自上世紀90年代初出版以來,小說《白鹿原》曾被多次改編,形式涵蓋了秦腔、舞劇、話劇、歌劇、電影等,但由於這些藝術形式體量有限,陳忠實本人也表示,《白鹿原》最適合的改編形式還是電視劇,「將來唯一可能全面展示作品情節的就是電視連續劇」。
但將這部作品搬上熒屏,卻整整花了16年。據《白鹿原》出品人趙安回憶,他上世紀90年代一看到《白鹿原》就很受震撼,認定這是一個紮根中國文化、面向所有中國人的作品。2001年7月,他與陳忠實簽下第一份版權協議,但約定的3年版權轉讓期過後,該劇卻因種種原因未能順利立項,一直到2010年才正式獲准立項。
而等到電視劇拍成、亮相,又過了六七年。這其中,找編劇是一道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白鹿原》,改編名著很可能吃力不討好,我們接觸過國內很多有名的編劇,大多數都是婉言拒絕。」那麼,為什麼會選中70後編劇申捷呢?總監制趙軍說,相對年輕的編劇更可能寫出與普通觀眾的共鳴,「我們希望年輕的編劇讓現在的80後或者90後對《白鹿原》里的人物產生共鳴,能有年輕的表達。」
為了打破地域欣賞的限制,《白鹿原》中的台詞統一採用了普通話。導演劉進稱,這是劇組一開始就明確的,「《白鹿原》是寫給全球華人看的,用了普通話也不會削弱地方特色,因為其中保留了一些陝西特殊的發音。」
對話
張嘉譯:「白嘉軒他在我心裡住著」
「《白鹿原》之於我,其間有人所缺失,人所常習,人所俯仰,更有人所沉埋。」去年,得知陳忠實逝世的消息,張嘉譯在微博上留下了這樣一段話。在接受采訪時,他也屢屢表達出對《白鹿原》非一般的深情,其中有身為陝西人的自覺與責任,也有身為演員的雄心。他說,結束拍攝的那一天,感覺失去了什麼,「很長一段時間,他(白嘉軒)在我心裡住著。」
對小說的細枝末節都特別熟悉
記者:能聊聊您和《白鹿原》這本小說的淵源嗎?
張嘉譯(以下簡稱「張」):小說我20多歲時就看了,前些年拍電影版時,雖然沒找我,但知道要搬上大銀幕我就又看了一遍。我是西安人,白鹿原離我家實際上非常近,陳忠實老先生原著小說里描寫的這塊土地,這里的人,以至於很多細枝末節的東西,對我來說都不陌生,都特別熟悉,我讀小說時都是用陝西話讀的!
記者:年輕時讀,最想演什麼角色?
張:那時我都沒敢想。演員有一個毛病,看小說時,會不斷地挑,白孝文什麼樣,黑娃什麼樣,想像人物,但實際上到這個歲數,也就白嘉軒和鹿子霖適合我了。
記者:所以接到邀請演白嘉軒時很興奮吧?
張:找我演這個角色的時候著實興奮了一下,因為小說是上世紀90年代文壇陝軍代表作,《白鹿原》在我們心裡不是一般的分量,就覺得你碰它,碰不好還不如不碰,如果要做,就只有一條路,就是做好。先看有沒有這個底氣,能不能做好。
打通原著和劇中人物的隔膜
記者:當時覺得拍好這部劇最難的地方是什麼?
張:劇本改編其實是最難的第一步,小說非常難改,人物眾多,非常厚重,改起來還要不失人物的精神。我們看過很多原著改編,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而且大多數會有這種遺憾。所以拿到劇本一個星期我真的沒敢看,害怕看了特別失望,但放在那裡又是誘惑,吸引力太大了。片方、製片人不停催我,過了一星期,他們說你看一看,真的很好,我才拿出來看,還沒看完我就跟他們說我演,改編得相當好,非常成功。我讀劇本是用陝西話讀下來的,沒想到申捷不是陝西人,字里行間所描述的卻是我能拿陝西話讀通的,這非常難得。
記者:出演年齡跨度這么大的一個角色,做了什麼准備?
張:很多人有時候看我在現場好像稀里糊塗就演了,但其實我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拿到劇本以後,我腦子里不斷回憶劇本和原小說,哪一段對應哪一段,最後已經分不清是小說里這么寫,還是劇本這么加的了——劇本添加了很多內容,我已經熟悉到混起來了。我會不斷地想這個人物,想他的每一場戲,揣摩這個人物,用的時間會長一些。
記者:實際拍攝時狀態怎麼樣?
張:最難的是開始,會焦躁。剛開機時,何冰有一次跟我說,「你幹嘛?你在現場跟導演吵,弄得我們都挺害怕。」其實我和劉進從小一起長大的,二十多歲就在一起玩,我們經常會吵架,我在找人物,劉進也在畫面里找方向,每場戲他是這樣想,我是那樣想,有時候就會吵。不過陝西人交流比較直接,我跟何冰說,「沒事,你也一樣可以,你有什麼想法直接說,面對我面對誰都一樣。」當然那時候就是挺焦慮的,一接到這個本子,我們在聊的時候都是相互嚇唬、相互恐嚇。拍不好怎麼辦?要豁出去拍!
希望它能引起人們反思
記者:您曾說這部戲是一輩子就碰上一次的戲,為什麼?
張:《白鹿原》在我心中位置真的很重,是當神一樣供著,我覺得它可能是在中國近現代小說里最棒的。我也覺得真的我這一輩子就碰上一次,剪片子的時候我都不敢去看,我怕我看了就會著急,開始罵自己哪裡演得不好。
記者:會不會很長時間沒法走出這個人物?
張:有一段時間,我好像也還在那種狀態里。我愛人都說,「有時候你在那兒待著感覺變化很大,很多時候感覺你是不是還在白嘉軒的人物之中?」尤其是拍完他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他在我心裡住著。
記者:您希望這部戲能傳遞給觀眾什麼樣的審美?
張:我覺得它是時不時會引起人的反思的作品,這是它最大的意義。
記者:很多觀眾會以戲謔的方式去觀看正劇,比如組CP,製作表情包等等,你會介意嗎?
張:沒關系,現在應該說已經都多樣式了,要是觀眾有興趣拿出來做,說明大家真的喜歡和關注到這部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