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手機電影 > 一個女的鐮刀砍牛是哪個電影

一個女的鐮刀砍牛是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4-10-31 11:24:20

A. 請問誰知道寮國瑤族的風俗習慣

瑤族是我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瑤族人口數為2637421人,由於各自的經濟狀況、文化生活、風俗習慣的差異,又有「盤瑤」、「山子瑤」、「頂板瑤」、「花藍瑤」、「過山瑤」、「白褲瑤」、「紅瑤」、「藍靛瑤」、「八排瑤」、「平地瑤」、「坳瑤」等稱謂之別。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湖南、雲南、廣東、貴州等省。瑤族分布的特點是大分散、小聚居,其主要是在山區居住和耕作。瑤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支系比較復雜,各地差別很大,有的甚至不能互相通話。本民族之間的相互交流通用漢語或壯語,沒有文字,一般通用漢文。由於長期與漢、布依、水、壯、苗等族接觸,各地瑤族一般又兼通漢語,部分兼通布依語、水語、壯語和苗語。
瑤族居集住地多為亞熱帶山地,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間,村寨坐落周圍,竹木又疊翠,風景秀麗。因農業生產方式、居住和服飾、習俗等方面的不同特點而有多種自稱或他稱。少數民族中瑤族是一個支系繁多的民族,在貴州瑤族有3萬多人,散居在貴州南部的十多個縣。黔南州的瑤族主要集中在荔波縣,其中有瑤山的白褲瑤、瑤麓的青瑤和茂蘭的長衫瑤等瑤族的分支。
荔波瑤族是開拓荔波的最早居民之一。遠在殷周之前(約公元前14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他們就披荊斬棘、繁衍生息在荔波這塊沃土上,從三支瑤族現存幽崖葬中,清楚地展現了遠古瑤族的葬俗和民族意識。懸棺葬、幽崖洞葬是遠古時代我國南方民族的一種葬俗,時至今日,瑤麓瑤族仍完好的保存著這一遠古遺風。荔波瑤族過去的他稱是「苗族」。舊《縣志》中記載:「荔波古為荒蕪地,苗蠻六種,聚族而居」就包括現今瑤族的先民。又據《明史·廣西土司傳》記載:「永樂二年,荔波縣覃真保上言:『縣自洪武至今,人民安業,帷八十二硐瑤民,未隸版籍。』」內中的「八十二硐瑤民」也是包括瑤麓、瑤山、瑤埃的先民。顯然可見三支瑤族就是三個部落,各部落有自己的土語;有自己的特殊裝扮;有自己的習俗;有自己的自然宗教儀式;有自己的領地;有正副大頭人,有議榔會議和部落大會;有自己的石碑律和習慣法;實行部落內通婚聯姻,用親屬和姻親關系維系全部落。
一、瑤族的居住、飲食、服飾的習俗。沿史迄今,由於各地經濟發展不一,居住條件亦有差異。瑤麓、瑤埃兩支定居較早,故村寨集中。住房多為干欄式建築瓦房,但較為低矮。樓上住人,樓下為廄,飼養牲畜。多數住房下半部圍以石片,上半部裝以木板,屋內陳設極為簡單。瑤麓地區特地為未婚女兒裝修「廂房」,在宿舍的板壁上設一小孔,謂之「談婚洞」。男女青年夜間通過「談婚洞」表達愛慕之情。這一地區各戶均在自己的住房旁邊用粗木豎起四、五米高,七、八米長的晾架,稱為「禾廊」,專供秋收包穀或摘糯谷時曬用,待數日晾乾後,才入倉儲藏,使糧食不易生蟲、霉爛;瑤山地區的白褲瑤由於長期處於游耕生活,定居較晚,所以房屋建造簡陋。解放前幾乎沒有瓦房,居以茅草棚,圍以柴薪,四面通風隨處可見。其房屋矮小而狹窄,且屋內一則為牲畜飼養處,另一則住人,屋內不分間隔,食住皆為一處。火塘設在房屋中央,冬時全家圍火而坐,圍火而食,圍火而卧。但糧倉的建築獨特,為其他民族之罕見。禾倉用四柱支撐,上層墊以木板,周圍竹籬圍裝呈圓形狀,倉頂蓋以茅草,四柱與倉板的連接處以圓壇隔之,防鼠進倉。倉內存放全家的糧食和貴重物品,倉底多屬空地供人玩耍。
瑤族的飲食,在解放前以玉米和大米為主,兼食小米、高粱、蕎麥、紅苕。副食除豬肉、牛肉、蛋類外,常獵野生禽獸補充。再食以青菜、白菜、瓜類、豆類、竹筍、蕨菜、菌類等。瑤族普遍嗜好飲酒。但各地經濟條件不同,生活水平也有較大的差異,尤其是瑤山的瑤族更為艱苦,終年勞動只夠半年糧,還得靠捕獵野生禽獸和採集野菜充飢,大部分人家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飲水更是生活上的難題,冬春季節往往要到五、六公里的深洞取水。
瑤族的服飾。瑤麓男子的裝束是蓄發綰髻於頭頂,用綉花頭巾或青藍二色頭巾盤頭,頭巾兩端綉有花紋並有巾須。穿無領衽青色布長衣,也稱「青瑤」,前短後長,用布帶扣結,腋下衣擺角處做成硬弓形,腰拴綉花帶,下穿及膝短褲和腳籠,腳籠帶的兩端用紅線和六穀米製成彩色綉球,部分人佩帶銀項圈和銀手鐲;婦女蓄發綰髻,平時插以牛角製成的骨簪。衣著盛裝時則插五根薄銀簪於頭頂,胸佩銀項圈五至七根,項圈下垂掛五隻銀鳥,身穿青布短上衣,外套背牌式小衣,背腋下垂掛六至十二條綵帶,腰系裙四條及花腰帶,腳穿綉球式腳籠。女子盛裝特別講究花紋,全身裝束光彩奪目,靚麗怡人。
瑤山裝束。男子穿著青色長袖短衣,領襟相連,無扣無帶,靠彩色腰帶扎系,並於領口、袖口和前擺後擺處用綵線鑲邊,胸前亦有綉花。下穿白色寬襠緊腿褲,此稱「白褲瑤」。其特點是褲管齊膝,口小緊腿,鑲黑邊,綉五條縱向紅色花紋,系白色綁腿,再用紡織的花帶捆系;婦女上裝有短衫和背牌式上衣兩種,短衫與男裝相同,但胸前無花。夏時穿背牌式服飾,其背牌式上衣是用蠟染布做成貫首衣,前後兩塊,花綉多層,精心刺綉而成。下著白色褶裙,裙用蠟染土布製成,裙邊綉花,腳裹綁腿。男女頭飾結婚之前一律為光頭,訂婚後開始留發,結婚後就結發再包黑白兩色頭巾,內黑外白,已婚婦女頭巾改包呈船形頭巾,再用白綵帶纏系。
瑤埃裝束。男子亦蓄發綰錐髻,身穿青色長衫,故稱「長衫瑤」。頭包青色帕,頭帕長約2米,頭帕的兩端和中間各綉一方形圖印。包頭時,兩顆方形圖印一在額前,一在腦後;婦女頭包青帕,插銀簪,身著右衽無扣短衣,再穿背牌式外衣。其背牌式外衣綉大方形圖案,胸佩五至九根扁形項圈,下圍蠟染綉花百褶裙,後套圍片,腳套腳籠,又系有綉球腳帶。
二、瑤族的婚姻家庭。瑤麓和瑤山兩支的婚姻多為自由戀愛締結。而瑤埃一支的「長衫瑤」,多為父母言媒包辦。自史迄時至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仍實行嚴格的族內婚制。荔波的三支瑤族互不通婚,亦不與其他民族通婚。其婚禮崇尚簡朴,婚俗亦各具特色。瑤麓男女青年戀愛,仍保留古老的「談婚洞」習俗。若女子進入青春期後,便在廂房內的木板壁上透過「談婚洞」,在夜間與小夥子唱歌談情。如姑娘喜歡某一個小夥子,便約他第二天晚上再來唱歌。雙方有意時,互換信物,男送彩色絲線,女贈綉花綵帶。如此交往,日積成熟,男將項圈贈與姑娘,女亦回贈自己親手製作的男式盛裝,以此為最後的定情。爾後,男方擇吉日良宵之夜約幾名兄弟打著火把到女家接親,姑娘便隨新郎於夜間到男家,當夜新郎母親盛情即宴款待新娘。宴畢之後,便陪新媳婦到舂碓舂米,碓聲越響,母親越高興,既以碓聲轉告鄰居知曉新人已到家成親,又表明媳婦勤勞能幹。次日清晨,母親便挨家挨戶通知寨上族親們籌辦筵席,簇擁新娘去吃「開口飯」。第三天新娘回門,男方寨上姊妹陪同前往,女方寨鄰同樣邀請陪同新娘的姊妹吃「認親飯」。十天半月後,新娘母舅擇吉日良辰攜帶禮物酬謝男方父母和族親,婚禮方告結束。
瑤麓瑤族的歷史婚俗時至二十世紀80年代後期的1987年,就本民族的意願,經瑤麓鄉人民代表大會決議,同族異姓可以通婚,同時對婚姻中某些繁瑣的習俗也作了去繁就簡的規定,為瑤族的婚俗改革開了一個先河,並創立了「永留後記」的新石碑律一座,以資銘記。
瑤山地區男女青年也是通過自由戀愛而結為秦晉。但在戀愛過程中一般女青年較為主動,每當她們相中了男青年,就乘趕集或走親訪友的場合有意拿到男青年的一點東西作信物。這時男青年也心照不宣地意識到被女方所愛慕。在女方的邀約下,每逢月夜或趕集天晚上,男女談情唱歌,若男女情願便交以信物,作為定情。男家便請家族長老到女家求親,女方樂意並收下禮物,雙方商定結婚吉日。屆時男方攜帶兩只雞和幾斤酒肉,並約上幾名歌手幾個姑娘去接親。飯後女方也請幾名歌手和幾個伴娘帶上幾把摘糯谷作陪嫁。當晚男家籌備「吊席」(即在屋內牽三至五根繩索,將木板置於繩索上設置酒席)宴請賓客,對歌達旦。次日,新娘隨同送親隊伍返回娘家。三天後,新郎派人把新娘接回,親友歡聚飲酒,第四天雞鳴時分,男方拆下「吊席」後婚事就算結束。
長衫瑤族人數較少,且居住分散,男女婚姻多靠長輩請媒撮合,但聘禮菲薄,只送幾斤米酒幾斤肉,一鍋豆腐一籃糯飯。迎親之日,男方派長輩、媒人及一位姑娘攜帶幾斤米酒、10斤肉到女家接親。宴餐後女家派三、五個姑娘陪送,此時新娘持一把布傘,接親的人抬著嫁妝物品返回男家。新娘隨同到家後,左鄰右舍於次日邀請新娘上門認親。三日後新郎陪同新娘回門,女方家族設宴專請姑爹,婚姻就算結束。
瑤族人的家庭實行父系家長制,在婚姻方面不許重婚、納妾,一般不準離婚,但經多方撮合不了非離不可,按族規裁決,是男方提出離婚的,女方可將衣物帶走,不退聘禮;若是女方提出,須退出男方禮金。
三、瑤族的喪葬。瑤族喪葬從亡靈意識到儀式禮俗均與其他民族截然不同。荔波的三支瑤族早先實行幽岩洞葬。近代已有兩支改為土葬。
瑤麓地區一直沿用幽岩洞葬。其程序是驅魂鬧屍、媳婦理屍、趕制棺木、黑夜出殯、迷魂兜圈、岩前宴餐、祭三祭七等習俗。若某戶人家老人去世,按照規矩由媳婦理屍、更衣、整容,部分人及時採用四塊木板拼合形同「火柴盒式」棺木,兩端各制「井」字形木架加以固定。傍晚入棺,連夜出殯。出殯路上抬柩的人每到稍有平坦的地方就兜圈取樂送葬,情緒越激昂越好,表示對死者的孝順。棺木抬進洞後便堆放在先輩的棺柩之上,同時對棺木順砍兩刀,逆砍兩刀,以告慰死者安息。此後,送葬的人出洞時便在岩洞前祭台上,將親族饋贈的酒肉和飯菜進行分食,除糯飯外,一律吃光喝光,不準帶回村寨。三天後,家人在幽岩洞外祭祀一次,七天後入洞內並在棺木上祭祀一次(現在已改為在家祭祀),俗稱「祭三祭七」。
瑤山地區早些也有幽崖洞葬之習俗,但與瑤麓略有不同,均為全家合墓而葬,現已推行土葬。其程序是洗屍入棺,跳猴鼓舞、椎牛致哀、鳴槍抬棺、卜坑厝棺,設長席掏食宴等等。若某一家中老人去世,兒媳為之洗身,更衣為殮,家族親友齊來悼念,並擊以銅鼓、木鼓為死者送魂,還聘巫師專跳猴鼓舞,為新亡人祈禱開路,所有家族親友佯裝跋山涉水樣為亡魂送行。其出殯的前一天,有的人家還砍牛祭奠;出殯的儀式較為隆重,巫師持燃槁於送葬隊伍之前,助手提糯飯、公雞和蛋於後,孝者行居第三之列,後面接行兩名持鳥槍青年,當鳴槍三響之後,抬柩出發。瑤山抬柩不用木杠,而由眾人肩荷送達墓地,途中每走一段路或遇路口時,必須停歇並由女婿向送葬的人們一一敬酒,鳴槍後送葬隊伍繼續前行。當到達墓地厝葬時,巫師入墓穴中咬雞冠卜吉,眾人舉杯致哀,並仿動物吠叫,棺木入土後,巫師用柴刀對棺木左右兩側各砍一刀,再以糯飯等食品供奉,眾人用石壘墳,每壘一石喝酒一口。墳頂用草覆蓋並上掛宗竹及死者遺物;墳前立一刻花木柱,用於掛木鳥、牛角;墳後插一竹枝,以便亡魂出入。此後,眾人返回喪家以木板搭成長席,用竹殼葉盛飯,竹筒裝酒,以手掏食,盡情暢飲,一醉方休。三日後,死者親屬到墳上蓋土,跪拜哭泣,揮淚與亡魂訣別,此後不再掃墓祭奠。
長衫瑤族原先也實行洞葬,棺木置於洞內,再用石頭壘墳。現仿效漢族土葬法,程序亦設靈堂,供亡魂,念經開路,親友吊念,擊鼓板腰,跳竹把舞取樂,擇地安葬,墳墓呈梯形狀或橢圓狀。
四、瑤族的傳統節日。以過大年(春節)和七月半較為普遍,青瑤除過大年外,還有小年、卯節、播種節、熟霞祭祖和嘗新米節等。各地過大年的節日均有不同特點:瑤山地區過大年以正月初一和十五這兩天較為隆重。節日期間村村寨寨廣泛開展打陀螺慶新年。因此,瑤山的年節也稱「陀螺節」。瑤麓地區和散居的長衫瑤過的年節與周邊的布依族、漢族習俗基本相同。節日里家家備足酒菜祭祀祖宗,家人團聚,與族人相互走訪玩樂。
卯節也是瑤麓地區的傳統節日之一,與毗鄰的瑤慶和水慶的水族卯節一樣,但過節的內容較之水族略有不同。節日里家家備足酒肉到稻田或棉花地供奉莊稼,祈望豐收,並邀約親友一起在野外進餐。瑤麓瑤族的播種節是在包穀播種、水稻栽秧、棉花下種的當天,分別舉行儀式,擇吉日辦酒席,邀請親友鄰舍共進晚餐,祈祝莊稼長勢看好,茁壯成長,年成豐盛。瑤麓瑤族的熟霞(瑤語)祭祖祭神節亦是隆重節日之一。每年農歷六至七月期間,擇吉日舉行「熟霞」節,人人休息三天,不作農事,家家打掃清潔衛生,並由下韋寨組的族親10多人擇卯日黎明時分,以豬、雞、鴨圍著祖先認定的一棵古老神樹繞轉三至五圈後就地屠宰,同時按量平均分給各戶族人食用前,還須待下韋寨組的族親生火起煙後,其他姓氏的瑤族方可起火做飯做菜,家家蒸糯飯、做豆腐,親朋好友互相走訪,相邀祝賀,男女青年拿熟食到田邊地角供奉,以此族規祭祖傳神,祈求防災減震,百姓平安,生活穩定,豐衣足食。此外,按瑤麓瑤族的「熟霞」節習俗,若某一戶的農田耕地有沉陷之事,說明「熟霞」神已經移去,為此該戶瑤族就地殺鵝供奉,期望「熟霞」恩賜莊稼茁壯成長,保佑糧食豐產。荔波的三支瑤族都過嘗米節,但時間各異,大多在新稻穀成熟期,將開鐮收割的新谷晾乾舂好為最好的日子作為嘗米節。瑤麓瑤族過新米節的當天,婦女一般都集中到魚塘捕魚,兒童們身著節日盛裝,親朋好友互相走訪,晚上家家用新糯米蒸煮並配上鮮魚美酒,共享收豐之樂趣。
五、瑤族的文化生活。一是瑤族的民間神話故事、斗爭傳說、人物傳說、民俗故事、動植物故事等等。其中神話故事有《十六個太陽十七個月亮》、《喊太陽》、《射天狗》、《洪水齊天》、《兄妹成婚》、《螺螄姑娘》、《果略鐸》等;斗爭故事有《老變媽》、《人與老虎》、《貪心下場》、《射神樹》、《射岩箭》、《努當寨的傳說》、《盧家與鐵爐》、《戴老水血洗瑤家寨》等;人物故事有《果告糧白紙見官》、《姚娘滴智破九牛婚制》等;民俗故事有《幽岩葬的由來》、《忌雷》、《瑤家為什麼過卯》、《覃盧為什麼禁通婚》、《石碑的傳說》等;動植物故事有《谷種從什麼地方來》、《狗與黃鹿》、《老虎與黃牛》、《馬桑樹為什麼長不高》等;二是瑤族喜好樂器和舞蹈。瑤族有銅鼓、皮鼓、獨弦胡、飄里列等。其中銅鼓是瑤族的珍貴樂器與神物。如二十世紀50年代前,瑤麓瑤族每個村寨都有銅鼓,僅上韋組20多戶人家就有17個銅鼓。銅鼓多用於喪葬椎牛時敲擊,瑤山地區在春節時也有敲擊為樂的習俗。敲擊時將銅鼓懸於樑上或設置專用的三角木架支撐橫梁懸掛銅鼓,用木錘擊敲鼓面太陽紋處,尾部用一木桶一進一出重復撥音,以增聲共鳴,悠揚悅耳。現在有的瑤族村寨也增添了不少銅鼓,均用於喪葬或文娛活動。瑤族的皮鼓是取用泡桐樹木整段挖空木心,然後一端蒙上牛皮裝訂而成,有底有口,形同桶狀,專用於喪葬祭祀時敲擊,指揮銅鼓娛神。獨弦胡與二胡相仿,只有一條弦,音域較簡單,是瑤族青年夜間在談婚洞口談情求愛時所用。飄里列是瑤山瑤族的一種竹製打擊樂器,多支合奏,酷似銅鼓鳴音。
麓瑤族的舞蹈是以打獵舞最為精彩,別具民族風格。瑤族稱之為「熟九」,舊時用於喪葬椎牛祭祀和夜間守靈娛樂,由男子8至12人各持一長2米木棍相互敲擊,配以舂米、生產、模仿各種動物動作等舞姿進行敲擊,融舞蹈與棍術於一體,其動作剛健有力,緊張而激烈、粗獷,扣人心弦。猴鼓舞流行於瑤山地區,是喪葬場合巫師送魂之舞,舞蹈者是男子,也是一種單人舞,舞者作半蹬狀,模仿猿猴攀爬跳躍,形似翻山越嶺,涉水渡河,並圍繞木鼓而舞,一邊以鼓錘擊於鼓面,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時快時慢,舞步輕盈而矯健,動作乾脆利落,舞姿古樸,饒有趣味。諸如這些瑤族的歷史文化和習俗深受瑤族的喜好,沿及至今,尚在傳承,仍在盛行。如今瑤族的銅鼓舞、陀螺、打獵舞、鑿壁談婚、洞葬等,都先後被列為貴州省和黔南州乃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閱讀全文

與一個女的鐮刀砍牛是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方不敗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424
鋼琴家電影是什麼國家的戰爭 瀏覽:563
最新電影更新最快網址 瀏覽:729
百億戰爭電影 瀏覽:949
播放神秘世界的電影 瀏覽:417
好看的動物災難類電影有哪些 瀏覽:132
二戰有關飛行員的電影 瀏覽:542
北上海生活廣場電影院 瀏覽:211
吻戲電影片段戀愛 瀏覽:162
電影院放映設備叫什麼 瀏覽:313
越獄電影完整版搞笑 瀏覽:989
哪個電影片段里有dont 瀏覽:928
李小龍電影迅雷 瀏覽:757
電影電驢網站 瀏覽:438
汪汪隊立大功第三季電影天堂 瀏覽:531
神奇女俠在哪些電影 瀏覽:358
懸碩是哪個日本電影的主人公 瀏覽:156
飛車題材的電影大全 瀏覽:865
狄仁傑電影哪個最好 瀏覽:219
昆明哪個電影院巨幕最好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