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手機電影 > 電影我的戰爭講的是哪個部隊

電影我的戰爭講的是哪個部隊

發布時間:2024-06-28 23:46:55

A. 抗美援朝有哪些電影

抗美援朝的電影有《上甘嶺》、《烽火列車》、《英雄坦克手》、《集結號》、《我的戰爭》等。

1、《上甘嶺》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1)電影我的戰爭講的是哪個部隊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上甘嶺 網路

烽火列車 網路

英雄坦克手 網路

集結號 網路

B. 好萊塢電影給我們灌輸了哪些關於射擊的錯誤觀念

《拯救大兵瑞恩》開頭二十分鍾「奧馬哈海灘」登陸的那一段,當登陸艇艙門打開後美軍就受到了碉堡內德軍MG42機槍的橫掃!在傷亡慘重下,迫不得已從登陸艇兩舷跳入海水裡。
隨即受到了MG42機槍對水中人員的射擊。

這張截圖還能清楚的看見7.92子彈
在水裡的劃跡。 影片里這種血腥的特效場面讓人感到非常的驚恐!

那麼,真實情況是這樣嗎?其實我們是讓電影騙了,真實的情況上使用9㎜「貝彈」在距離水面10米處往往水裡打一槍,子彈最多在水裡行進一米不到的距離,並且動能衰減極快,根本不可能出現穿透人體的情況發生。
這是外國進行的9㎜手槍在泳池裡射擊後形成的氣泡。
而這張圖片是G3步槍7.62㎜子彈在水中射擊的情景,在一米內子彈發射葯的氣體所形成推力氣泡衰減極快。這樣短的距離並且能量極低根本打不死人!

普通子彈在水中的這種能力很差的原因:是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在這樣「強大」的阻力下,普通子彈的動能被嚴重的削弱,而根據實驗的結果,電影當中的MG42機槍距離射擊目標至少200米遠,再入水也就根本打不死人了!

我軍各兵種特種部隊所使用的「蛙人」專用步槍和專用手槍。

由於現代特種部隊的滲透戰威脅很大,特別是港口戰時防禦,對敵方「蛙人」的防範是重中之重,因為從二戰以來到越南戰爭這段期間,交戰雙方的「蛙人」經常潛入對方的港口對艦船實施爆破性破壞,讓人防不勝防!對付他們的最好辦法就是組建自己的「蛙人部隊」……早年間「蛙人」的水下戰斗幾乎都是使用潛水刀進行肉搏,為了更好的消滅敵人保存自己,蘇聯首先研製出來「蛙人專用」手槍和步槍,這兩種槍口徑與普通步槍手槍一樣,但是彈頭很長很銳利,發射葯也要比一般子彈多,而且槍的密封性能相當好,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減少發射葯能量的消耗,就是將發射葯的大部分推力都用在推動子彈上……「蛙人槍」的射擊距離也是根據水深而定的,在5米的水深可以將子彈發射到30米的距離,10米水深為15米遠,水越深距離越近。

「蛙人」專用槍是因為特殊需求而研製的特種裝備,這樣的特種裝備在水中的射擊距離也不遠,因為世界上大部分水域透明度並不高,水下是黑暗的,超過5米的水深20米之外基本上看不到人了,子彈射程再遠看不到目標也沒有意義。

好萊塢大片對於子彈的謬誤還很多,文章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看戰爭電影要用一定的科學態度去觀看,而不是讓電影里的謬誤情節帶了節奏。

關於射擊,一些好萊塢影視劇為突出刺激的視覺效果以獲取良好的票房收益,違反基本物理,化學原理,進行了很多偏離事實的誇大。在此我們可以簡單總結為十條。

爆破加成

幾乎在所有的影片和 游戲 中,用槍去打油桶、 汽車 油箱,都會立刻引起爆炸。事實上,很多子彈彈頭就是鉛,鋁,銅等材料,說白了就是一塊高速飛行的金屬塊,和空氣摩擦可能有高溫產生,但是也不可能高到能夠點燃汽油。實際上,汽油必須是在遇到明火,高溫高壓,並且與氧氣接觸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爆炸,燃燒。美國知名電視節目《謠言終結者》MythBusters 專門做了一個實驗,最終證明,只有穿甲燃燒彈射擊裝著汽油的油箱油桶,才可能爆炸。

無限彈葯

很多影片中,演員抱著重機槍不插彈夾,所有沖鋒槍,步槍,手槍都開自動連發射擊狀態,火蛇噴出來,可以不換彈夾一直噴連續射擊好幾分鍾。其實除了帶彈鏈的重機槍,帶彈鼓的沖鋒槍和突擊步槍,一般來說,其它槍支的彈夾容量也就是15-30發,全開自動射擊的話,3-8秒內就可以把整個彈夾射空。

我還有一句話要說

很多人中彈後意識非常清醒,一邊吐血一邊交代後事,半天才死。實際上,人除非頭部中彈,確實不會馬上掛,但是,如果不是擦傷,軀干,四肢遭受巨大沖擊後,會馬上昏迷,休克。當然,被三八大蓋打對穿除外。

漂亮屍體

一旦被步槍子彈擊中,會形成空腔效應,破壞力極大,子彈巨大的動能外加空腔效應的氣流運動,會立刻將子彈經過部位的人體扯碎,撐開,子彈打在胸腹腔上就是五臟破裂,打在手腳上就是手腳斷裂,不可能向電視劇里那樣,人中彈以後,身上只有幾個小洞在冒血,整個人還完好無損。

狙擊的新衣

這個好萊塢還好,國內特別喜歡找一張破布,把狙擊步槍裹起來,甚至連彈倉拋殼口也裹得嚴嚴實實,現實里一槍打下去,絕對非常喜感。

開鎖專家

所有槍戰片里,大牛拿著手槍,沖鋒槍對著鎖頭一陣掃射,就可以把鎖打爛,破門而入。實際上只有大口徑的子彈打擊鎖頭,才可能造成破壞,一般來說,拿槍口對著鎖頭射擊是作死,因為在狹小空間里,子彈撞擊堅硬,光滑的鎖頭,很可能彈開,形成跳彈,最後很可能傷害射擊者。

瞬間移動

槍一般都是有準心的,在10-50米以內瞄準射擊,特別是連發,一般都是能打中的,然而很多影視劇裡面,雙方對射了無數梭子子彈,就是打不中。主角如同戴著光環,到處跑,腳跟後一堆閃光。這都是藝術誇張。很多武警戰士抓逃犯和劫匪的時候,不管是不動目標還是運動目標,往往手持自動步槍,來個兩三發點射就爆頭了。根本沒有被瞄對象瀟灑的閃避這回事。駭客帝國裡面的子彈時間橋段是虛擬世界中的經典,但是現實世界中,子彈速度非常快。不是誰想躲就能躲的。

高溫豬手

抓著槍管和導氣管射擊。也不管自己的手會不會變成烤豬手。所以也有細心的導演安排了換槍管,修機槍的橋段,比如HBO的大製作《血戰太平洋》中,專門有描寫約翰·巴斯隆為了帶水冷式機槍轉移,被打熱的槍管燙傷手臂這個細節。

無限冷卻

一直射擊,槍管打到融化都不需要冷卻。

萬能裝備

一支槍,尤其是歐美系的槍,主要是精準,但並不皮實,很多主角背著槍太空里漂,深海里游,沙漠里爬,烈火里烤,甚至當做械鬥時的棍子劈人,最後居然摸出來就照樣打,從不調校和保養。

下面我總結幾個我在電影中看到的錯誤觀念吧

1.異次元彈匣

大多數電影中為了展現爽快刺激的槍戰場景,除非情景需要,否則子彈根本不會停。實際上一般的手槍子彈為7-15發,沖鋒槍20-30發,步槍20-30發一個彈匣。不過咱也可以理解,畢竟換彈匣太影響電影節奏感了,太過突兀對於觀影效果的影響太大。

2.子彈都不能穿甲

很多時候我們看槍戰場面,只要有個掩體就能擋住子彈,也不管這是什麼掩體,對面是什麼子彈。有的時候一個塑料的垃圾桶都能擋住7.62mm狙擊步槍彈。兄弟,你確定你的槍不是BB玩具槍?還有車門,2mm薄鐵皮能幹什麼,嫌自己死得不夠爽快?

3.防彈衣無用+槍槍爆頭

除了反派和主角的防彈衣外,所有人的防彈衣都是假的。畢竟,主角槍法精準,槍槍爆頭,就跟 游戲 里開了外掛一樣。但實際上,防彈衣由於保護住了身體絕大部分主要面積,其保命效果還是非常高的。而且一般來講,除非特殊要求,否則射手一般會射擊敵人的身體軀干而非頭部。

4. 中國軍隊只會人海戰術

無論是韓國電影「太極旗飄揚」還是中國自己拍的「我的戰爭」,為了展現戰爭宏偉壯麗和人員眾多,會採用大量士兵堆積在一個區域進行沖鋒的特寫。講道理,這是對中國軍隊最大的褻瀆。

你要是拍古裝,拍中世紀戰爭,這樣拍沒毛病。但是如果你拍現代中國軍隊這么拍,真的是侮辱中國軍隊的智商。

真正的中國軍隊在戰斗中人數眾多,但是主要是利用輕步兵快速機動迂迴包圍戰術對敵方實時切割包圍殲滅。實際上在進行戰斗的時候一般以連排級單位進行快速部署,如果營以上級別進行機動或者攻擊是需要非常大的戰場寬度的。一般來講,一個連的進攻寬度為400-800米以上,而且層次分明,分工明確,在火力掩護和迫擊炮支援下步兵快速穿插。

「我的戰爭」里不到300米的戰場寬度投入小1萬人?密密麻麻的人怕不是美軍笑的褲子都濕了。

美軍的火力可怕我們都知道,那麼小的戰場寬度,只需要兩挺M2HB重機槍就能死死的控制住戰場,更別說排級的M1919和士兵人手一支的M1加蘭德步槍。

真的敢這么沖,中國軍隊的指揮官有一個算一個全拉出去斃了得了。

我們完全可以集中優勢火力打擊,或者使用快速穿插迂迴戰術,正面戰場寬度不足我們就應該使用更多的戰術。這么豬突的只有號稱世紀大XX的乃木希典做過,而這個大XX你們都知道。

沒有當過兵打過槍的人,對槍械的認識只是在電影里,很多被誤解。槍戰中一隻手拿著手槍如入無人之境,子彈無數,主角被打中了N槍還能繼續戰斗等情節,太狗血扯淡。近距離手槍打中後,基本上喪失還擊能力,近距離步槍擊中後,立刻失去行動能力,還有穿防彈衣被擊中後一點都沒有感覺的電影鏡頭簡直就是害人呀,穿避彈衣後,彈頭的沖擊力近距離讓人筋骨斷裂,擊中胸部會休克窒息,看到這些電影只是覺得好笑。一支槍一直打,現實中槍管早就變形了,打個錘子呀。

關於射擊,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錯誤包括:

1、過度誇大手槍的作用。由於手槍是最為常見的輕武器,因此在好萊塢電影中手槍成為了最常見的輕武器,並且經常會出現與自動步槍和沖鋒槍對射的場面,甚至還還能讓一兩個用半自動手槍或左輪手槍的主角干翻數個自動步槍或沖鋒槍射手。然而事實上手槍在自動步槍和沖鋒槍面前無論射速、射程還是殺傷力都是全面居於劣勢,更何況手槍由於沒有依託而十分難以打准,因此用手槍壓制自動步槍和沖鋒槍完全就是痴人說夢,在你只有一把手槍時如果真碰上一群手持自動步槍和沖鋒槍的射手最好趁早投降。

2、躲在 汽車 輪胎後面防禦射擊。 汽車 輪胎內具有一定的金屬結構,因此認為 汽車 輪胎能夠防彈並非沒有道理。然而任何的材料在抵禦高速物體時強度都是有限度的, 汽車 輪胎也不是什麼子彈都防得住。小型 汽車 的輪胎能夠在一定距離上抵擋手槍或霰彈槍的射擊,但對於自動步槍和機槍在二者的有效射程內完全沒有防禦能力。大型的重卡輪胎防護性能更好一些,但同樣沒法抵禦自動步槍連射。同樣的問題還有 汽車 車門, 汽車 車門的金屬板非常薄、根本無法抵擋現代輕兵器的射擊。因此那些遇敵時打開車門當做「盾牌」的傢伙,在真實的戰場上只能被打成馬蜂窩。

3、子彈打起來不要錢。使用自動武器「潑水」是在視覺上令人感覺相當爽快的感受,因此好萊塢電影里也經常出現一連打光好幾個彈匣、乃至機槍槍管打紅了都不帶停一下的情況。但在戰場上,沒有誰敢這么浪費子彈。雖然現代步機槍彈體積和重量都不大,但一次性攜帶幾百發對於一個體格合格的成年人來說仍然是不小的負擔。同時,除了子彈,持槍者還可能攜帶護具、通信設備、後勤物資等其他裝備,因此根本沒有可能隨身攜帶上千發子彈進行「潑水」。

4、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分劃。在好萊塢電影當中,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分劃往往被簡化為交叉的十字線,在瞄準目標時也只需要將十字線交叉點對准目標。但實際上真實的瞄準鏡劃分極為復雜,即便是突出簡單易用的獵用瞄準鏡也具有輔助線和測距線(參考《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中M82的瞄準鏡劃分,這種劃分被很多廠家生產的民用瞄準鏡所採用的),稍復雜一點的會在十字線上刻印密位點,而類似SVD所使用的PSO-1瞄準鏡還具有估測目標身高和運動軌跡的功能。而在使用上,狙擊步槍的瞄準鏡也絕非單純地用十字線交叉對准目標就夠了,而是需要使用瞄準鏡自帶的分劃對目標進行測距測速後選取適當的密位點或刻度對准目標再開火。

1. 人被子彈擊中後會立刻死亡

子彈擊中肩膀時,極少會導致人立馬倒地而亡。如果是擊中頭部或喉嚨,就是另外一回事。但這種橋段早就被好萊塢電影用爛了,尤其經常被用在英雄必須立刻幹掉一堆壞人的時候。主角只需要隨意地朝壞人打幾發子彈就能把壞人打死,圓滿地完成任務。但除了少數例外情況,現實生活中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此外,由於中槍會導致人體的腎上腺素水平急速增高,所以中了好幾槍都沒有發覺自己中槍的情況也是不常見的。

2. 擊中移動目標是件很容易的事

移動的目標很難擊中,可以說是非常難。但好萊塢往往會忽視這個看似明顯的事實,選擇誇張地予以表現,雖然這不一定是壞事。《行屍走肉》就是個非常明顯的例子。雖然它的製作質量很好,經常會有倖存者,但此前幾乎沒有摸過槍的人都能很精準地從遠處甚至是移動的車輛上打中僵屍,這也未免太過誇張了。

3. 手槍彈夾能裝40-50顆子彈

顯然,好萊塢高管們都認為手槍的彈夾很大,大到可以裝得下幾十顆子彈。這樣確實很方便,主要出現在英雄必須幹掉一堆壞人的時候。但其實是很煩人的,通常會剝奪電影本身的很多樂趣。

4. 槍的反沖力很小

這絕對是假的。電影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年輕人甚至是未成年人用手槍或左輪手槍射擊,但一點都沒有受到反沖力的傷害,反而站得四平八穩,這在現實中根本不會發生。即使是成年男性通常也會被反沖一下。科恩兄弟的《大地驚雷》是少數幾個表現出槍的反沖力而且將之視為劇情亮點的電影之一。

5. 槍戰之後沒人感覺到耳鳴

槍聲非常響,尤其是近距離面對槍聲的時候。但在好萊塢電影中,演員們似乎並沒有在一場本可以讓他們暫時失聰的巨大槍戰之後感覺到耳鳴。此外,人們似乎可以在發生槍戰時正常地說話,這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發生。原因有兩個,一是槍戰時不方便說話,最好專注於戰斗本身。二是必須大聲喊叫才能讓對方聽到你說的話,因為打槍的聲音非常大,說話聲音幾乎不可能蓋過槍聲。

作為一個男生,好萊塢電影最能讓我血脈噴張的場面不是俊男靚女的床戲,而且驚險刺激的槍戰場面和追車場面,記得我小時候只要是有槍械畫面的電影和電視劇我都不會錯過,所以好萊塢的有槍出現的電影我基本上也都是沒有錯過,這里就說幾個在電影中關於射擊常見的錯誤觀念,當然了各位看官也不必深究,畢竟看著過癮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射擊的錯誤觀念最常見的就是,子彈無限加成,在許多電影中都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主角拿著一把手槍或左輪手槍,和對方反面角色互開幾十槍,要知道一把左輪手槍的子彈數量是6顆,手槍在不用加長彈夾的情況下一般彈夾里也就能裝8到10發子彈。

還有就是後坐力的問題,這個問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第一滴血》中史泰龍所扮演的蘭博單手拿著M60通用機槍射擊場面,要知道就是單手用Ak射擊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單手拿著M60通用機槍射擊無論你身體多麼強壯都會被後坐力掀翻在地。

再有就一些狙擊片中瞄準器械內十字線的鏡頭,在影片中一般狙手都是用十字線的中心點瞄準敵人扣動扳機把敵人擊殺的,但是要知道,受重力和風力的影響,狙擊手要准備擊發時,都是要進行修風和校準準星的,比如擊殺距離較遠的敵人都要是用十字中心以下的某個點瞄準敵人的要害部位。

其實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畢竟我們看電影不是看軍事教學片,看個過癮就完了。(dh)

有很多。1、除非是防彈車或裝甲車,普通的民用車是擋不住子彈的,尤其是軍用自動步槍的子彈,這種槍,槍口動能很大,能夠輕易穿透 汽車 玻璃和蒙皮,而且由於一次穿透,彈頭可能變形,打在人體上的傷害更大。2、樹木同樣不能擋子彈,而且子彈打在樹上的角度如果過小,還會形成跳彈,導致意外傷亡。3、子彈射入水裡5-15米時仍有強大的殺傷力,所以在電影中跳入水裡就能避免被子彈射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4、電影裏手持雙槍同時精準的射擊不同的目標在現實中不可能,因為人眼無法同時看準兩個目標。5,電影中經常有炸葯爆炸時,主角前方正好有塊鋼板或鋼門,跟隨主角一起被沖擊波吹飛,然後主角因為有遮擋的物體所以屁事沒有。但是現實中那塊鋼板會像拍蒼蠅一樣把後面的人拍死。如果沒有鋼板,那麼沖擊波會在把人吹飛的同時摧毀人體內部的骨骼和內臟,人會死於大量的內出血。6、槍械套上消音器後,並不能完全消除聲音,最多就是降低一點。尤其在室內使用時,和半夜在室內放鞭炮的聲音差不多,因此電影里那種使用消聲器殺人,離被殺者幾米遠的人都聽不到開槍聲是不可能的。電影里那種消聲器其實是消焰器,讓他人看不到槍口的射擊火焰。真正的微聲或無聲手槍其槍和子彈都是特製的。7、現實中無論是自動步槍還是機槍,都不會連續射擊,因為這樣不但持續火力時間短,子彈消耗過快,影響射擊精度,還會導致槍口快速過熱,有炸膛的危險。現實中都是短點射和長點射結合,如需要提高精度還會使用單發射擊。

1.豬腳大發神威,一把小手槍幹掉諸多手持自動步槍和沖鋒槍的反動派。當然在狹窄地形,貼身了,長槍沒有短槍那麼快的指向性被手槍幹掉無可厚非,但拉開距離了你能在對方火力壓制下幹掉幾把自動武器那除非對方是沙特軍隊,槍都朝天上打的那種,否則你就連開槍的機會都不會有。

2.掀桌子擋子彈,最不科學的一點,就算那桌子是鐵木的,就算能擋住手槍子彈,可步槍掃射都打不穿就太假了,具體請見戰爭之王里黑幫火並,真實情況是兩把ak會連人帶桌子一起收拾了。

3.交戰雙方躲在固定位置,你瞄我打幾槍喲朝你掃一梭子,實際這是嚴重的作死行為,在雙方射程等同的情況下你固定一個位置不動,通常對方的應對方法是,只把槍探出來朝你所在的位置噼里啪啦的盲射火力覆蓋,那時你連轉移方位都有危險,真實情況是,打幾槍換一個地方,或迂迴或者躲起來偷襲。

4.子彈追著人跑,豬腳還能跑贏。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子彈飛得再慢也就略低於音速,再怎麼也比你飛得快,就算二戰時的栓動步槍面前跑直線也是死路一條,更何況是自動武器那潑天的彈雨。

5.槍支不打點射,摟火到底,誠然槍械確實可以全自動射擊,就算你無限子彈,就算你槍能承受全自動射擊。你人也受不了啊,你真覺得你扳得住亂顫的槍?受得了後坐力撞在身上的疼痛?你還有準確度?

6.撿到敵人的槍,不檢查有沒子彈,直接就用上了。好吧,假設豬腳和反動派都是nato制式武器的全類通,但你立馬撿起來連有沒子彈都不看就上戰場了這樣好嗎?不怕狹路相逢扣扳機時傳來空倉掛機的聲音嗎?

對於普通人來說,除了最初的新鮮勁外,接觸槍支並不是一種很愉快的經歷。首先,大部分槍支的金屬部件都是有著很鋒利的邊緣的,槍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沾滿了槍油,手上不被劃傷幾個口子不算玩過槍,打完槍後一個星期手都洗不幹凈也是正常的;其次,復進簧的力度比你想像中的要大,金屬套筒和機匣的也沒有那麼友好,特別是手上有汗或者比較疲勞的情況下,手指打滑子彈上不了膛不是什麼很令人奇怪的事情,准確的說在手指上磨起繭子來之前別想很好的駕馭它;第四,打中目標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指的是在情緒緊張且存在干擾的情況下,需要大量的練習或者有可以成為特異功能的天賦;最後一點,警察在攜行狀態的時候,槍套中的槍一般是子彈上膛關著保險的,遇到情況都是拔槍的時候用拇指挑開保險,直接就可以開槍,對面的匪徒一般也是這樣,那些在需要用槍的時候還需要先拉一下套筒的同學們,只能說危險意識還不夠強。。。

C. 我的戰爭和長津湖是一個電影嗎

我的戰爭和長津湖不是一個電影。

《長津湖》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段奕宏特別出演,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 ,該片於2021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極寒嚴酷環境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扭轉戰場態勢,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

D. 我的戰爭觀後感

我的戰爭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我的戰爭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戰爭觀後感1

近期,我觀看了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我的戰爭》。這部影片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使我對戰爭有了更深的認識。

本片以文工隊和志願軍在火車上相遇拉開序幕,影片隨後描述了江面大橋遇襲,五義亭阻擊攻堅戰、小鎮排雷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的事件。在這些事件中,讓我體會到戰爭的無奈和殘酷;體會到志願軍們保家衛國的雄偉志向和舍己為人的精神;體會到槍林彈雨中經歷生死磨練的友情、愛情、親情。戰爭的勝利是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斧頭、王文珺、老爹、九連連長孫北川,還有許許多多的戰士們,是這些不畏犧牲的革命戰士用生命換來了勝利、換來了和平。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戰士——斧頭。當時,情況危機,侵略者開著坦克,扛著重武器想要越過五義亭,而另一方面火力不足、兵力不足的志願軍們看著同伴一個一個的倒下,志願軍們焦急萬分。在這緊急關頭,只有炸掉坦克才行,但同志們都被敵人的火力壓制在戰壕里,此時,被敵人炮火轟炸後奄奄一息的斧頭,奮不顧身爬到敵人坦克下,用盡最後的力氣拉響炸葯。隨著「轟隆」一聲,斧頭犧牲了,但他阻止了敵人的侵略,避免了戰友的更大傷亡。斧頭這種舍己為人、為國捐軀的精神令我們感動,他和許多戰士一樣,是祖國的驕傲。

今天的日子,我們是多麼幸福,我們遠離戰爭,生活在優越、和平的環境下,但我們要銘記歷史,記住戰爭、記住先烈們,只有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只有我們熱愛和平,才能使我們的國家穩定、人民幸福。

我的戰爭觀後感2

《我的戰爭》講述了一群平凡而又偉大的年輕人,為保家衛國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殘酷的戰場上經歷生死考驗的感人故事。影片體現了中華兒女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作為男主角,劉燁在片場沒少被炸,對此他笑著說,「導演炸得挺開心,我們就真的很危險!」演員王龍華更自曝手曾被炸傷,血流不止。劉燁說也正是拍攝中的這種危險,讓他更加佩服當年浴血奮戰的英雄們,「《我的戰爭》的片場布置得很真實,給我一種我就在戰場的錯覺,那種感覺其實挺嚇人的。在戰場上,可能一個冷槍、一個地雷,你就犧牲了,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那時候人們的勇氣,很了不起!」

雖然影片八成以上都在「打打打」,但穿插其中的戰地情還是值得一說。劉燁飾演的九連連長孫北川喜歡上王珞丹飾演的文工團隊長孟三夏,但他是個粗人,情話不懂說情書不會寫,喝醉了酒就嚷嚷「要親人家嘴兒」。行為雖然很糙,但感情卻十分深沉。片中,他一邊為壓到地雷的王珞丹排雷一邊說著道歉的話分散其注意力的一幕,著實令人感動;而他在最後一戰前將存下的錢和老家地址交給王珞丹時,那種託付生死的'感情也頗為動人。

我的戰爭觀後感3

歲月悠悠,願和平永在。——前記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起那新的長城……」國歌嘹亮,時常在我的耳畔回響,跨越時光,《我的戰爭》帶我們重返六十多年以前的朝鮮戰場。

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美軍入侵朝鮮領土,朝鮮向新中國求助,新中國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志願軍前往赴戰。電影核心人物是文工隊和鋼鐵九連,通過大橋遇襲戰,五義亭阻擊戰,小鎮受伏戰,537高低爭奪戰等戰役劇情,演繹了戰火連天的生死與共的革命情深,愛國情深,兄弟情深,父子情深,父女情深,戀人情深,譜寫升華了英雄角色的熱血與激情,歌頌了英雄人物的有血有肉的形象以及和平,生命的重要性。

每次戰爭,有無數將士前仆後繼壯烈犧牲,有五義亭炸毀美國坦克的而英勇就義的大斧子,掩護戰友而犧牲的老爹和王文珺,在537爭奪戰中離去的老梆子,連長孫北川,在後台救死扶傷的文工隊孟三夏隊長等,甚至是許許多多連名字都說不上的志願軍同志,更有兩年後打的美軍重回談判桌的英雄壯士,誰不是我們的可敬可愛的民族英雄!再次為我們這些維護世界和平,人間正義的先烈們致敬!

我的戰爭觀後感4

即將在20xx年「國慶檔」重磅獻映,由香港鬼才導演彭順執導,金牌編劇劉恆操刀,劉燁、王珞丹、黃志忠、楊v寧、葉青、王龍華等領銜主演的戰爭史詩巨制《我的戰爭》今日首次發布了幕後爆破特輯,曝光了影片拍攝期間驚心動魄的爆破場面,用最真實的拍攝手段還原了戰場上的硝煙,劉燁、楊v寧、王珞丹等主演紛紛表示,戰爭戲、動作戲拍攝起來雖然艱苦,但很過癮。

電影中的爆破場景摒棄以往戰爭片特效製作,全部採用真實爆破,所有演員真實感受戰場的危險,在拍攝過程中異常艱辛,使影片成為一部真正的戰爭電影。

導演彭順坦言由於影片中有很多爆破場景,涉及到的演員眾多。如今,觀眾的要求很高,你不可能很簡單的拍完一場戲一個鏡頭,就能達到效果的。幕後需要很多的准備工作,才能完成一個很好的鏡頭。因此導演的准備工作不止是影片的拍攝背景和畫面,還有爆破、槍戰等。對於彭順來說,此次戰爭題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電影拍攝期間不斷和爆破師溝通,保證影片爆破的拍攝質量的同時,保障人員安全是首要任務。導演彭順則表示在拍攝過程中最困難的是花時間嘗試爆破效果,為了追求高質量的爆破畫面,劇組需要反復進行爆破,保證爆破畫面的效果,演員們也需要多次近距離接觸爆點,非常危險。每一次拍攝危險鏡頭結束後,導演會第一時間確定拍攝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然後再確定拍攝畫面效果,盡一切可能的保障演職人員的人身安全。

我的戰爭觀後感5

《我的戰爭》這部電影是由彭順導演執導的一部抗美援朝的電影,磅礴的氣勢,恢宏的場面頓時吸引了我的眼球,戰爭場面震撼慘烈,彌漫著濃濃的硝煙,我懷著崇敬與激動的心情觀影。

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四大戰役:江面大橋遭遇戰,五里亭攻堅戰,小鎮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由孫北川帶領的鋼鐵九連乘火車奔撲前線,火車正在行進中。不料,敵機突然襲擊,遭遇了密集轟炸,隨著導彈一次次的拋下,一股股巨大的沖擊向戰士們襲來,整個戰場都被火光包圍,一大朵一大朵火焰四射的蘑菇雲升上天空,戰士們大量犧牲,孫北川帶領部隊奮勇沖鋒,炸掉暗堡,奪得江面大橋戰勝利。之後收到上級命令前往五義亭阻擊敵軍,到達五義亭,等敵人坦克靠近後給予重擊。在大斧子等人的犧牲下,留給部隊時間,小神仙和老爹成功引爆巨石,將美軍坦克砸毀,守住五義亭,大家的歡欣喜悅響徹山谷。軍隊繼續向敵軍師部挺進,進入小鎮時,不慎進入敵軍布下的地雷陣。文工隊隊長孟三夏觸到連環地雷,孫北川替她將雷按住,並成功除雷。而後被敵人包圍,老爹腿部中彈,王文珺犧牲,後來老爹唱歌引敵人前往,拉響彈雷,消滅阻擊了敵人。九連在537高地北坡時,經過激戰,進入敵人坑道,反撲中,人數所剩無幾,為完成任務毫無懼色,堅持到大部隊到來,英雄們含笑而眠。

我的戰爭觀後感6

電影是催淚的,令人感動的。當孟三夏撕心力竭地讓大家活著回來時,我的眼眶是濕潤的,活著就是戰友間的深厚情誼,就是最大的勝利;當小神仙奮不顧身將孫北川撲倒躲避炸彈的一瞬間是美麗而震撼的,身後的火海讓這一瞬變得永恆;當天寒地凍,老爹和小神仙冒著生命危險,用盡心血,歷經苦難,滿臉堅定爬出碎石時,我感受到他們的毅力。被深深感動!

中國所有英勇犧牲的戰士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他們為了13億中國人現在的美好做出了巨大貢獻。每段幸福生活後都有前輩們的努力與汗水,艱辛與堅持。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應銘記於心。我們應珍惜現在的幸福,永遠記住幸福後前輩的努力!

看後我被深深觸動,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讓我肅然起敬。敬他們的勇敢,敬他們的團結,敬他們的堅持與努力,敬他們舍己的精神,敬他們的堅定,一幕幕場景再現了前輩們為勝利鋪就的鮮血之路,每一場戰役中都會有志願軍壯烈犧牲,知名的,不知名的,哪個不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哪個不值得我們愛戴與尊敬?他們是我們的英雄!心目中永遠的英雄!

我的戰爭觀後感7

所謂准備,是研究戰爭,研究戰爭中具體的人。那些經驗不可能親歷了,只能通過第二手、第N手的資料去分析,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心力投入。我沒有這個條件,必須馬上動手。能夠依賴的只有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世界觀了,我的從軍經歷和所受的教育提供了潛在的幫助,我的局限性恰恰也在這里,但是這並不妨礙我的真誠。

我感到最不可思議的,是志願軍官兵一致的慷慨赴死的氣勢,這種罕見狀態震驚了全世界,至今仍有巨大影響。在100多年來的屈辱史中,這是民族氣質的一次逆轉和爆發。我想尋找答案,但是我不可能通過一個倉促寫就的劇本達到這個目的。我會繼續尋找。

我設計了孫北川這個人物,他是農民子弟,在炮火中還惦記著以後回老家種地;我還設計了孟三夏等文藝女兵,武中有文,顯現了與農民的現實主義相對應的小知識分子的浪漫主義。構思劇本時,恰逢各類選秀節目盛行,我就忍不住想,這些靚男美女如果生在當年,競賽選拔志願軍文藝兵會是怎樣的場面?我甚至設想了1950年兩個文藝青年在上海參加徵兵面試的情節,沒有用上而已。

時代不同,偶像不同,有些慷慨悲歌之志或許可以被貶低,卻是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我的戰爭觀後感8

這個假期,我在家看了一部電影——《我的戰爭》,看完以後受益匪淺,我被他們偉大的精神所打動了。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時期,中國有一群平凡、偉大、勇敢的年輕人,為了保衛國家,決定遠赴他鄉,在那樣艱苦的日子裡並肩作戰,建立深厚的感情。劉燁飾演的是九連的核心首領孫北川,九連的兄弟們都很喜歡他,他身經百戰,性格粗獷,心地善良。當他遇到了文工團隊長孟三夏(王珞丹飾)時,內心又多了一層厚重的責任感。孟三夏是個性格開朗,刀子嘴豆腐心的姑娘,她經歷這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及生死考驗後,她真正的柔軟被喚醒。可她不知道,喜歡她的還有孫北川的好兄弟張洛東(楊佑寧飾)也對她暗生情愫。自從張洛東老爹犧牲後,她變得更加勇敢獨立了。

這裡面令我最感動的是他們去打537戰爭的時候,每一次打仗都會有兄弟犧牲,他們仍然與敵人頑強拼搏。看到這里,我被深深地打動了,他們為了保家衛國,犧牲自己,甘願付出。

最後拿下537高地時,張洛東問孫北川:「你說會不會有人記得我們?」孫北川說:「肯定會有人記得的!」

是的,一定會有人記得。記得曾經並肩作戰的你們,記得那些你們用鮮血、汗和淚水死守下的土地,更加會記得你們用生命譜寫的輝煌!

看完影片,我感悟很深,我們作為學生,我們要盡自己最大的一份力去學習,爭取長大後能回饋社會、成為祖國的棟梁!

我的戰爭觀後感9

今天晚上電影頻道,剛看了《我的戰爭》,未看完就不想看了,覺得拍得嚴重脫離實際,不遵重歷史,不吐不快。

一是入朝遇襲。也不知這是哪一年入朝,看武器裝備應該是三次戰役以後了,遇到美軍空襲很正常,但奇怪的是軍列居然開到了美軍陣地前,除了飛機還有美軍的機槍和大炮。得出的結論居然是美軍不好打,有點害怕的感覺。這還是我們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嗎?

二是戰斗部隊居然和女文工團走在了一起,嚴重脫離實際。前三次戰役,志願軍部隊連續行軍連續戰斗,一直打過三八線,部隊疲勞不堪,哪來的文工團,文工團能跟上戰斗部隊?

三是上級命令阻敵南逃。全連進入陣地,兩面阻擊,炸毀美軍一輛坦克後,看見基他坦克上來了,連長居然叫全連放棄陣地撤退,哪有一點志願軍的英雄氣慨。

四是轟炸岩石阻敵坦克後,美軍的後續部隊不見了,難道逃跑的美軍只有幾輛坦克,志願軍不是築固陣地,准備迎擊美軍,居然全連跑到溝里歡呼勝利。難道不怕美軍的飛機炸彈。

五是連長喝了酒說要親女文工隊員。朝鮮戰場冰天雪地,一把炒麵一把雪,很多戰士在半飢餓中戰斗,長期吃不到蔬菜,很多戰士得了夜盲症,哪來的酒喝,哪來的精力談情說愛。

看到這里實在是不想看了,庄嚴的保家衛國戰爭拍得如此荒唐,如何面對犧牲在朝鮮的近二十萬英魂。

;
閱讀全文

與電影我的戰爭講的是哪個部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雀 時間段 瀏覽:99
3d電影帶眼鏡的怎麼看 瀏覽:242
主角名叫小橘、純子的日本電影 瀏覽:634
盲人啞巴電影 瀏覽:83
怎麼拍出電影效果 瀏覽:802
鐵布衫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
大師兄影視網路異常 瀏覽:62
啄木鳥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430
美國les電影 瀏覽:379
韓國電影免費在線觀看 瀏覽:461
托尼賈最新電影2023 瀏覽:568
印度什麼保鑒電影 瀏覽:186
奈及利亞的電影基地在哪裡 瀏覽:567
怦然心動字幕文本下載 瀏覽:469
電影迷途少女微笑片段 瀏覽:95
類似我和黑幫老大的第365天電影 瀏覽:26
我不當大哥已經很久了是哪部電影 瀏覽:304
魔鬼監獄電影完整版 瀏覽:157
尚宇的電影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