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評價電影《發財日記》
發財日記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在春節檔播出,更是給我們老百姓增添了許多娛樂,接地氣的演員和接地氣的事件,一個一個的笑點,讓我們在歡笑中度過
㈡ 宋小寶的《發財日記》打破定律,全喜劇明星陣容也能很精彩
宋小寶自導自演的處女作電影《發財日記》也將會在大年初一和大家見面。該片以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為背景,講述東北農村孩子小寶和同村發小二哥南下闖深圳,意外遇到一個嬰兒後,兩人決定將孩子撫養長大的故事。由沙溢、馬麗、張一山領銜主演,艾倫、肖央、王祖藍、魏翔友情客串。
宋小寶最出名的一個標簽,就是趙本山徒弟,猶記得去年過年時,全國人隔離在家,宋小寶還分享出了他在恩師家中過年,盤腿上炕一起吃東北大包飯的vlog。所以說,宋小寶算是趙本山有名的愛徒之一。那麼,眾多的趙本山徒弟之間,肯定是有競爭和比較的。
最早出名的就是小沈陽,雖然這兩年已經看不到什麼消息,但小沈陽該享有的資源一點也不少。2018年的時候,他就自導自演了一部《猛蟲過江》,常觀影的觀眾,看片名就知道是爛片無疑。2.04億的最終票房,豆瓣3.7的分數,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隨便網上一搜,滿眼全都是惡評。
剩下還有丫蛋參與執導了一部《伏魔濟公》;楊樹林執導的一部《囧途奪寶》;於月仙(謝大腳扮演者)和丈夫的《陽光下的少年之我的無色世界》;宋曉峰的《讓我過過癮》。繼續按照看片名判斷電影質量好壞的規律,這幾部一樣可以在觀眾選擇觀影的第一步就淘汰。而且,這幾部電影根本沒有機會出現在大屏幕上,全都走了網播的路線。
看到這,網友們是不是又控制不住感慨道,現在導演門檻真低,誰都能當導演。
因為同門師兄弟拍攝出的作品質量不佳,所以就默認宋小寶執導的電影質量也不怎麼樣,確實有些太武斷了。
那麼,就轉過頭來看著電影的演員陣容,這部電影也算是名副其實的全明星出演,堆砌了大量的喜劇演員。可是,平心而論,哪個觀眾看過一部特別精彩的喜劇片是全明星出演出來的?像是《祖宗十九代》、《妖鈴鈴》、《大鬧天竺》、《歡樂喜劇人》等等作品。幾部電影加在一起,明星都有上百人,集結了快有半個 娛樂 圈,估計加在一起,豆瓣分數才能剛及格。
另外,網友也應該發現了,全明星出演的電影,特別多都是喜劇,而喜劇電影就成了全明星陣容爛片的重災區。這一回,宋小寶就把雷都踩了一遍。全明星、喜劇,這不就是妥妥的朝著爛片進發么。
但是,也不是說,這部電影真的完全沒有可取之處。
網友其實感覺還是裡面有點東西的。不同於剛才舉出例子的那幾部爛片喜劇,這部電影還立足在了現實基礎上,有著真實的 歷史 背景作為依託,不是完全的胡編亂造。所有演員也沒有表現出一個刻意呲牙咧嘴,故意搞怪,過分低俗的小丑角色既視感。該幽默幽默,該有梗有梗,還是有一些網友說產生了一絲絲小期待。
同時,裡面的演員大家還都看著比較順眼。馬麗和艾倫,作為開心麻花的台柱子,這次傾力加盟好友的新片,短短幾秒的台詞,就逗笑了不少人,而且他兩的作品質量還算一直比較穩。再就是肖央,印象中還老是哼唧《小蘋果》的神曲創造者,人家早都成功轉型當了演員了,一部《誤殺》就拿下了金雞百花兩項最佳男主角的題目,《唐人街探案2》上面最後的壞笑,大家還應該都印象深刻吧。沙溢後來這些年作品不多,才正是讓觀眾感覺還能放心,常不見,才能有驚喜感。文/月上弧
㈢ 如何評價《囧媽》這部電影
很可惜,並不好看,如果上影院,未必賣得到10億。
說簡單點就是,徐崢試圖把一個文藝片的討論深度塞在一個爆米花公路電影的殼里,這么擰巴的結果就是整個片子既不好笑,也不感人。
影片三條敘事都圍繞著徐伊萬:帶媽去莫斯科的「囧事」線,和老婆的情感線,和母親的情感線。三條線塞在兩個小時裡面,其實一條都沒有表現好。
如果把它看做一個傳統「囧」系列的喜劇電影,是需要大量的事件造成的戲劇沖突來支撐的。意外一件件發生,人物們以各種荒誕的方式解決這些意外,從而形成喜劇效果。去看看《瘋狂的石頭》、《泰囧》或者《心花路放》,整部片子里至少有20-30個事件,從而形成連續的劇情推進。
而在《囧媽》的兩個小時里,我能想起來的事件也就這么幾個。
徐伊萬和妻子的糾葛,決定去美國。
徐伊萬因為誤會沒有去美國,和母親一起踏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車。
徐伊萬指示鍋貼攪亂妻子的商業計劃並失敗。
徐伊萬認識了一個俄羅斯女孩,發生了一些情感故事。
徐伊萬因為誤會在被掛在火車外一晚上(一般人早死了)
徐伊萬追下車的母親遇熊並解決。
徐伊萬陪母親完成心願。
在頭半個小時觀感其實還不錯,因為頭三個事件是連續的,人物的每一個行動找得到它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而往後的幾個事件卻越來越孤立,他們的並且都用了一種類似於「機械降神」的方法來讓事件戛然而止。
和娜塔莎的關系逐漸升溫,結局竟然是她像個沒事兒人一樣說下車就下車了;和熊追逐了好幾分鍾,結局是突然被荒郊野嶺出現的獵人射倒;趕了半天火車母子聊了半天的天,趕不上了居然從天外飛來一個熱氣球……
機械降神不是不能用,但囧媽里的機械降神除了強行把劇情搬回正常軌道,基本上沒有起到什麼戲劇性的效果,只能讓觀眾感覺突兀,並且覺得前面所鋪陳的劇情都在浪費時間。
影片中還有大量的小線索被浪費了:比如開始徐伊萬被拍在湯里的手機,我本以為是很重要的線索,結果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引入一個手機的植入廣告;比如出現了好幾次的蒙古夫婦,造成喜劇效果的沖突就是男人以為女人和徐伊萬有一腿,這么低級的技法竟然還重復用了一次;比如那個貧嘴的中國列車員本來可以參與到不少事件當中,結果他的作用真的就是貧嘴。
這些沒有起到事件作用的段落,也佔用了大量的影片時間,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事件少,節奏拖。當然,事件少的另一個原因自然是因為把大量的筆墨都花在了與妻子和母親的交談之上。
許多人會說到《囧媽》的創新在於把這些很重要的情感問題拿出來討論了,關注中年危機,關注母子關系,這都是好選題,但只有立意是遠遠不夠的。
這又是一個擰巴之處,當我們討論細膩的情感,我們要求的是其與真實生活之間的相關性,而公路電影往往又會因為大量的意外而造成諸多荒誕感以及超現實感,這兩者是非常不搭調的。
徐伊萬因為什麼而回頭上車?就因為兜里的一把糖嗎?還是因為作為住豪宅的企業家,心疼媽付出去的兩萬塊錢?
徐伊萬為什麼跟媽和解?是因為媽在冰天雪地里跟他講往事?以前難道沒有講過嗎?
徐伊萬為什麼突然跟老婆和好啊?之前都恨成那個樣子了。
影片中的情感出現了太多這樣缺乏鋪墊的「突轉」,也有著太多為了「表達觀點」而進行的直接說教,這些都是難以打動人的。
其實這樣的荒誕與溫情也並非不能兼容,徐伊萬和母親如果能共同面對更多的意外事件,並且共同解決,讓母親真實地感受到兒子與自己的平等關系,對他的控制和枷鎖慢慢消融,最後同樣能夠達到想表達的情感線。
這次的《囧媽》總的來說,什麼想要的問題就是,什麼都沒有做好。如果單獨拍一邊,徐崢並非沒有那個能力拍好他想表達的情感內核,但是套上商業的枷鎖之後,這次嘗試是失敗的。
或許有朝一日徐崢可以真正沉下心來拍個他想表達的文藝片,我相信一定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