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丹麥嬌娃的電影簡介
導演呂奇的綽頭之作,帶領國片觀眾進入歐洲性解放之地丹麥哥本哈根,性都的風情和景色,第一次初現銀幕。還有兩大丹麥艷星碧蒂杜芙和烏拉伊莎的床上演出,心神激盪。太子爺宗華面對三間丹麥公司為了取得代理權,各出奇謀,胡里胡塗誤入美人計,展開了一段性都游歷之旅,保守的中國人面對歐洲性開放,由性幻想到 性愛連場,叫人大開眼界,不過,最後還是愛上了來自香港的李菁,反映七十年代,有性無愛不及真愛打動情人。
❷ 《發條橙》為什麼可以成為庫布里克經典的代表作
電影《發條橙》是著名導演庫布里克在1972年創作的傳世之作。
《發條橙》當年在拍攝完成後,由於影片對暴力和性的表現而被美國電影審查委員會評定為X級的電影。在電影上映一年後,庫布里克刪剪掉了電影里的30秒鍾的鏡頭,才使《發條橙》的評級改為了R級。英國則直接禁止此片在國內上映,直到2000年才被解禁。
《發條橙》這部電影無論在鏡頭語言的表達,還是主題意蘊的挖掘上都堪稱「教科書級」的作品,也正是如此,才讓這部電影歷經半個世紀,仍被視為影史經典之作。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作者:劍神彈棉花(網路知道認證行家)
❸ 求推薦幾部有關嬉皮士、「垮掉的一代」等或講述流浪者的電影,比如像《荒野生存》《朗姆酒日記》這種劇情片
2012-03-19 22:23:27添加 1. 逍遙騎士 Easy Rider 導演 : Dennis Hopper
主演 : Peter Fonda/Dennis Hopper/Jack Nicholson
評語 : 60年代美國垮掉運動的經典符號之一,三位主演在鏡頭前吸食真的大麻。這部小製作的公路片代表了一代人的心聲,反映了60年代的嬉皮精神以及對自由和個人意志的嚮往。這部影片既是一部公路摩托片,又是一部搖滾片,片中兩位主人公騎著錚亮的高把摩托車,穿著國旗裝,幾乎是漫無目的的橫穿美國,在經過一系列的奇遇之後,兩位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死去。在看這部片子時,總令我想起凱魯亞克的那部著名小說《在路上》,總感覺「嚎叫」派詩人、作家的創作精神很與搖滾樂相通。影片中的音樂雖然不是太出名——最出名的大概是The Byrds的音樂,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2. 扎布里斯基角 Zabriskie Point 導演 : Michelangelo Antonioni
主演 : Mark Frechette/Daria Halprin/Paul Fix/G.D. Spradlin/Bill Garaway
評語 : 是一部從外國人的角度看待美國60年代盛行的嬉皮文化、毒品和學生運動等時代特徵的現實主義電影作品,由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執導。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3. Last Hippie Standing 導演 : Marcus Robbin
主演 : Goa Gil/Cleo Odzer/Swami William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4. 一夜狂歡 A Hard Day's Night 導演 : Richard Lester
主演 : John Lennon/Paul McCartney/George Harrison/Ringo Starr
評語 : 在這部描敘「披頭四」生活的記實加虛構的電影剛開始拍攝的時候,那四個小夥子應該還只是對生活剛有點更大的憧憬,當電影上映的時候,「批頭士狂熱」已經開始進入大眾傳媒並最終進入辭典,在這部經過精心編導的影片中,那些刻意突出」批頭四「親和力的鏡頭,凸顯出導演理察,萊斯特在狂熱中的冷靜,他最清楚如何讓人瘋狂,這應該是一般人能看到的最早的搖滾電影了,它讓不同與先輩們的搖滾樂的另一種魅力初顯於世。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5. 別回頭 Dont Look Back 導演 : D.A. Pennebaker
主演 : Bob Dylan/Albert Grossman
評語 : 這部記錄片是對BOB·DYLAN1965年英國巡演的忠實記錄,導演彭內貝克用影象清晰的說明那時的鮑波與「批頭士」是多麼的不同, 與同時期的《苦難日之夜》相比,《別回頭》更直接,深刻,對自己的拍攝對象也沒有造星般的刻意吹捧,甚至還有毫不掩飾的刻意嘲諷,但是,再冷靜的鏡頭都無法掩蓋年輕迪倫的燦爛光芒,同現在的老迪倫相比,年輕的他無與倫比的傲慢,機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倫·金斯堡為背景的開場更是彌足珍貴。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6. 臭肉叔叔 Uncle Meat 導演 : Frank Zappa
主演 : Aynsley Dunbar/Frank Zappa/Haskell Wexler
評語 : 這是一部把故事片,家庭製作,與搖滾現場拼貼在一起的奇特電影,由搖滾怪傑弗蘭克·扎帕和他的「發明之母」樂隊製作完成,主要講了「肉大叔」想創作一首熱門歌曲,但在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後,「肉大叔」變成了一個怪獸,這部風格古怪的電影與扎帕古怪的音樂風格相得益彰在劇中扮演」肉大叔「的,是樂隊的鍵盤手唐·普雷斯頓,其中有大量的樂隊現場,值得一看,可惜的是由於電影本身太過前衛,即使在最勇於探索各種精神與身體邊緣的60年代,也得不到認可,塵封20年後才得出世。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7. 伍德斯托克音樂節1969 Woodstock 導演 : 邁克爾·沃德利 Michael Wadleigh
評語 : 這部幾乎可以稱之為音樂史上最著名的搖滾紀錄片:紀錄嬉皮年代音樂神話的Woodstock音樂節。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8. 給我庇護 Gimme Shelter 導演 : Albert Maysles/David Maysles
主演 : Mick Jagger/Charlie Watts/Keith Richards
評語 : 一部紀錄發生於1969年Woodstock音樂節四個月之後,名氣遠在前者之下,但就意義與成就來說不遑多讓的Rolling Stones樂隊傳奇演唱會槍殺事件的電影。這支樂隊可以說是六十年代搖滾的終結者,當然它的表面現象是1969年12月,當時,在美國有大量樂迷的Rolling Stones在美國加州奧德蒙舉行一場免費演唱會,當天有40萬觀眾來到現場,但悲劇發生了,被聘來維持秩序的飛車黨在演唱會上演了暴力的場面,一名觀眾被追殺而死。這部又名「讓我躲藏」的記錄片記下了「滾石」樂隊最值得珍藏的瞬間,也記下了「地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9. 大門 The Doors 導演 : Oliver Stone
主演 : Val Kilmer/Meg Ryan/Kathleen Quinlan/Kyle MacLachlan/Michael Madsen/Kevin Dillon/Frank Whaley/Michael Wincott/Wes Studi/Kelly Hu/Mark Moses/Lisa Edelstein/Oliver Stone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10. 音樂永不停止 The Music Never Stopped 導演 : 吉姆·科爾伯格 Jim Kohlberg
主演 : 朱莉婭·奧蒙德 Julia Ormond/J·K·西蒙斯 J.K. Simmons/盧·泰勒·普奇 Lou Taylor Pucci/米亞·梅塞德斯 Mía Maestro/坦米·布蘭查德 Tammy Blanchard/Scott Adsit/詹姆斯·烏爾班尼亞克 James Urbaniak/Max Antisell
評語 : 「創造奇跡的不是音樂,而是愛」,最近看過的最好的影片之一。搖滾迷們不可錯過,片中大量出現20世紀60、70年代的各種搖滾歌曲,特別是「死之華」樂隊。影片最感人的段落,是父親為了喚醒離家出走20年後的兒子的記憶力,與兒子一起去聽他當年錯過的最愛樂隊「死之華」的現場演出。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11. 搖擺嬉皮士 hippie hippie shake 導演 : Beeban Kidron
主演 : 西耶娜.米勒/斯里安.墨菲
評語 : 影片講述了上個世紀60年代臭名昭著的獨立雜志《oz》的創辦人露易絲.費雷爾的故事。該雜志以"性,毒品,搖滾"作為辦刊宗旨,極盡感官之能事,與嬉皮士推崇的性解放運動不謀而合。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12. 我不是嬉皮士 I Am Not a Hipster 導演 : Destin Cretton
主演 : Dominic Bogart/Alvaro Orlando/Tammy Minoff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13. 億萬美元的嬉皮士 Billion Dollar Hippy
主演 : 史蒂夫·喬布斯 Steve Jobs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14. 嬉皮之夏/愛之夏 Summer of Love :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導演 : Gail Dolgin/Vicente Franco
主演 : Martine Algier/Edward Beggs/Peter Coyote/Ron Davis/Debbie Dunlap/Walter Garry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15. 嬉皮年代 The '60s 導演 : Mark Piznarski
主演 : Josh Hamilton/Julia Stiles/Jerry O'Connell
想看 看過
2012-03-19 22:23:27添加 16. 嬉皮未成年 Unerzogenen, Die 導演 : Pia Marais
主演 : Ceci Schmitz-Chuh/Birol Ünel/Pascale Schiller
想看 看過
17. 嚎叫 Howl 導演 : Rob Epstein/Jeffrey Friedman
主演 : James Franco/David Strathairn/Aaron Tveit/Mary-Louise Parker/Jeff Daniels/Jon Hamm/Alessandro Nivola/Treat Williams/Todd Rotondi
18. 裸體午餐 Naked Lunch 導演 : David Cronenberg
主演 : Peter Weller/Judy Davis/Ian Holm/Julian Sands/Roy Scheider
19. 細說從頭 Flashback 導演 : 佛朗哥 阿穆里 (Franco Amurri)
主演 : 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
20. 漫遊 Wanderlust 導演 : 大衛·韋恩 David Wain
主演 : 保羅·路德 Paul Rudd/詹妮弗·安妮斯頓 Jennifer Aniston/賈斯汀·塞洛克斯 Justin Theroux
21. 革命之路 Revolutionary Road 導演 : 薩姆·門德斯 Sam Mendes
主演 :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Leonardo DiCaprio/凱特·溫絲萊特 Kate Winslet/邁克爾·珊農 Michael Shannon/芮安·辛普金斯 Ryan Simpkins/克里斯托弗·菲茨傑拉德 Christopher Fitzgerald/凱西·貝茨 Kathy Bates/Ty Simpkins
22. 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 導演 : Robert Zemeckis
主演 : Tom Hanks/Robin Wright Penn/Gary Sinise/Mykelti Williamson/Sally Field/Michael Conner Humphreys/Haley Joel Osment
❹ 求 在切瑟爾海灘上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JrKA0qFFJPivU1k5E926pA
提取碼:wb6y
20世紀60年代西方性解放運動來臨之前,受過良好教育卻仍是處子之身的弗洛倫斯(西爾莎·羅南飾)與愛德華(比利·霍爾飾)正在多賽特海岸一家酒店度蜜月。他們深愛著彼此,但是面對初夜,男孩渴望又擔憂,女孩則羞澀矜持,對肉體接觸感到恐懼和厭惡。二人在這尷尬緊張的關系中相互揣摩,卻產生了越來越深的誤解,最後終於發生激烈的爭吵,弗洛倫斯憤然離開切瑟爾海灘兩人下榻的旅館,一去不返,從此兩人不再往來,獨自度過餘生
❺ 世界電影史上有哪些電影的價值觀曾經引起巨大的社會爭議
第一類:情色
《巴黎最後的探戈》、《感官世界》、《半熟少年》、《深喉》、《午夜牛郎》等
「性」永遠是最容易引起爭議,激起社會輿論大嘩的話題。同時,它也往往是電影人打破禁錮所最願意選擇角度。
1971年的影片《深喉》從電影藝術的角度看,幾乎一無是處,但因為影片大膽的題材處理正好趕上美國70年代性解放風潮,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一部爭議之作。
影片相當於把硬性的色情片拿到了影院中來放映,其結果就是在美國23個州遭禁,5個有關公司和12位演職員被告上了法庭。不過一些支持性解放和主張藝術自由的人士卻選擇了支持本片。法官陳詞說:「這部影片的喉嚨應該被割掉。」當天,放映本片的世界劇場就打出標語:法官割喉,舉世悲哀。
諷刺的是,一名官員查爾斯·吉丁評價本片說:「污穢物像洪水一樣吞沒了美國人的大腦、心靈和靈魂!這是前所未有的災難!」結果這位官員後來被控貪污。另一名官員羅伊·科恩發誓要把男主演雷恩斯送進監獄,但科恩不久後死於艾滋病——原來他一直是個同性戀者。
最終,影片男主演還是因此坐了5年大牢,而女主演後來也聲明說,在拍戲的時候「有一把槍指著我的腦袋」。
1972年的《巴黎最後的探戈》因為出自著名導演貝托魯奇之手,更堪稱情色與藝術之爭的經典案例。因為影片的性愛描寫,羅馬高等法院認定貝托魯奇和男女主角犯有「猥褻罪」。判處貝托魯奇兩個月的徒刑,剝奪公民權十年,並要求其銷毀電影膠片!歐洲一些國家也禁映了影片。
大島渚的名作《感官世界》也因為大膽直接的性描寫,只能變成一部法國影片,到法國去做後期和剪輯——因為法國當時剛剛解禁了對色情電影的限制。影片在日本本土卻遭到禁映。
近年來,像《半熟少年》《反基督者》《女性癮者》等在情色上大膽表現的電影也屢見不鮮,但引起的社會反響已經遠不像40年前那樣強烈。
第二類:宗教
《基督受難記》、《基督最後的誘惑》、《驅魔人》《萬世魔星》等
宗教也一向是個敏感的話題,尤其在美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宗教傳統濃厚的國家。很多電影人敢於去拍攝大膽的社會性題材,甚至去突破性的禁忌,卻對宗教內容極為謹慎。
馬丁·斯科塞斯拍攝《基督最後的誘惑》時,其老搭檔羅伯特·德·尼羅就因此最終放棄出演。影片因為把基督描寫成了一位凡人,甚至一度決定與妓女抹大拉的瑪莉亞成婚生子,由此引起一些教會機構的強烈不滿,一些教眾甚至到放映本片的影院外進行抗議,阻止觀眾入場。一個宗教團體甚至想花650萬美元把影片拷貝從環球公司買來銷毀掉!不少國家也把它作為了禁片。
於此類似的還有經典恐怖片《驅魔人》和拿耶穌惡搞的《萬世魔星》。前者影片中出現了用十字架插入女孩下體的情節,後者則講述了一個普通男子布萊恩因為各種陰差陽錯被當做了救世主最終被釘上十字架,極盡諷刺誇張惡搞之能事。可以想見,兩部影片都遭到了教會組織的強烈抵制——《驅魔人》一度在英國被禁,甚至不允許發行錄像帶。
2004年著名演員梅爾·吉布森執導的《基督受難記》可謂是個反例——除了影片極其直接的暴力血腥鏡頭,更重要的是其宗教傾向和反猶傾向引起的廣泛爭議。不過這次,力挺本片的卻是教派一方。
《基督受難記》對耶穌最後走向十字架的歷程進行了細膩真切的呈現,將其所受的困難和內心的矛盾痛苦展現出來。上映後影片得到了教皇的認同,大量基督教團體在復活節來到時團體組織觀看(這種群體組織看電影的情況在北美可算罕見),以致影片在北美拿到了3.7億美元的驚人票房(《超人:鋼鐵之軀》現在北美票房也不過2.5億美元),全球票房也達到了6.1億美元。這是很多商業大片都難以達到的驚人數字!
《紐約客》等左翼雜志以漫畫、評論等形式對其進行了諷刺、批評,認為該片對宗教精神的宣揚毫無新意,等於在拍教會的馬屁。爛番茄網站上,影片的新鮮度僅有49%!影評人大多對本片持否定態度。更嚴重的是,影片中若有若無地表現了猶太人對基督之死必須負責的指責態度——在1965年,羅馬教廷已經正式赦免了猶太人的「罪行」,聲明他們從此以後不再需要背負「害死耶穌」的沉重罪名。本片舊話重提,又是在猶太人佔主導的好萊塢,自然引起軒然大波。(後來吉布森和他老爸都又爆出過反猶言論)
新千年到來之後,基督教天主教等各教派也都在進行改革,力圖在新時代展現新的面貌。畢竟嚴酷恐怖的中世紀早已成為了過去。當同樣涉及宗教問題的《達芬奇密碼》上映時,教會對其已經非常寬容,不再說三道四,他們大概也明白,那不過是一部以宗教為噱頭的商業片而已。
第三類:政治
《一個國家的誕生》《意志的勝利》《清宮秘史》《武訓傳》等
政治正確(簡稱PC)也是電影潛在的准則之一,這個標准往往隱藏在更深的層面之中。由此引起的「爭議」,對電影本身以及電影人來說,其結果經常是事關生死的!
當年的國產電影《清宮秘史》和《武訓傳》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者講的是光緒、珍妃與慈禧時代的故事,因為片中對義和團的描寫較為負面,正好撞到靶子上,被作為打擊劉少奇的工具被大遭批判。當時香港報紙全文轉載了戚本禹的《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評反動電影》,影片導演朱石麟讀後氣惱交加,因病整日躺在帆布椅上的他激憤起身,沒走幾步突然跌倒,送醫院後不治身亡!《武訓傳》更是一禁多年,至今都難得一見。影片所引出的已經不是價值觀的爭議,而是被上升到世界觀人生觀以及路線之爭的高度,殺雞儆猴了。
一部電影是否PC,是否有價值觀問題,並不是肯定或否定一部影片的基本依據——除非影片真喪心病狂到觸犯人類共識的基本底限(例如為納粹翻案或者歌頌紅色高棉)。即使是里芬斯塔爾為納粹做宣傳拍的紀錄片《意志的勝利》,還有歌頌臭名昭著的3K黨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也沒有被打入冷宮。《一個國家的誕生》把黑人描寫得醜陋不堪,而白人一個個都是「偉光正」的樣子,影片在1915年上映後就遭到了美國全國范圍內的抗議,但到了1993年,影片還是被列入美國國家電影名冊(National Film Registry),作為重要電影文化資料保存保護起來。
第四類:暴力與社會准則
《天生殺人狂》《我唾棄你的墳墓》《魔屋》《學校風雲》《發條橙》《邦妮與克萊德》《索多瑪120天》
暴力也是電影樂於表現內容,這其中有反思、否定,但也得承認暴力的影像往往能給觀眾帶來腎上腺的刺激,產生驚悚的愉悅感。所謂銀幕上的暴力美學,就是把暴力場景非現實化、誇張化之後,令其盡量脫離現實的威脅與可怕,轉化成一種美感和儀式感。
但有很多電影為了追求真實感,不願把暴力虛幻化,這些電影往往把血淋淋的暴力和令人不適的強奸、兇殺場面呈現在銀幕上,逼迫觀眾去感受、去體驗,進而去思考(未必都能達到這個程度)。
例如七八十年代的幾部B級片《我唾棄你的墳墓》《魔屋》《學校風雲》等,對暴力、強奸的描寫都非常露骨寫實——影片《魔屋》在拍強奸戲的時候,女演員Sandra Peabody感覺自己受到了傷害,竟然無法控制必須離開片場。
《發條橙》和《天生殺人狂》因為似乎採用了一種中立的態度去看待影片的主人公:混混、殺人犯、濫施暴力者,結果引發了很多模仿犯罪的行為。據統計,在北美及海外有12起模仿《天生殺人狂》產生的謀殺犯罪行為,其中一個案子的受害家庭為此把導演的電影公司華納都告上了法庭。
當年,開啟了新好萊塢時代的《邦妮與克萊德》就被認為是美化了罪犯,有傷風化,引發了後來「壞蛋當主角」的電影風潮。《索多瑪120天》更是把暴力、虐待、情色展現到了極致!——1977年,當英國一家影院放映本片的未刪減版時,遭到了警察的突襲!直到2001年,英國電影分級委員會才同意影院放映本片的一個刪減很多的版本。
我們看到,性、暴力、標準的社會行為規范、宗教、政治,都是電影最容易產生爭議之處。這些充滿爭議性的電影,隨著時過境遷,往往已經顯得不那麼驚世駭俗難以接受,今天習慣了邪典電影B級片重口味的觀眾看起來有些恐怕毫無沖擊力。這些當年的話題之作電影有的並不出色,但大部分從電影藝術角度看都堪稱經典,不是僅靠爭議性流傳至今。它們或是勇於打破禁忌和封閉的界限;或大膽觸及敏感的社會、宗教、政治問題;或突破陳腐的道德准則和虛偽乏味的社會規范;或敢於描繪血腥暴力的真實……但無論如何,電影的獨特性、其藝術或商業品質,才是電影真正的價值所在。
❻ 電影界有哪些以小博大的例子
我想說的一個以小博大的經典案例,它就是1972年的電影《深喉》單單是片名就具有讓人雞兒梆硬的潛力。沒錯這就是一部真刀實槍打真軍的純a級色情片,所謂「深喉」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至於海報長這個樣子。還算正常吧。彷彿是那種沒有什麼故事可言,但確實干貨滿滿的一部電影。然而像這樣一部純色情片,不打碼不借位,每個口交和做愛場景都高清特寫長鏡頭,在推出之後票房成績很是不俗,其票房成就和文化影響足以留名影史。1972年,44歲的傑拉德·達米阿諾在一周內寫好劇本,拉到了投資,以二十萬美元的製作費,六天完成的拍攝速度,於1972年6月12日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首映,以風卷殘雲之勢獲得了一億美元的票房,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賺錢的影片之一。這個票房紀錄是四十多年前的,算上通貨膨脹和海外票房,可不止這些了。這部影片的出現正好迎合了美國歷史上一個關鍵的時間點,女性主義、性解放運動、先鋒藝術盛行、搖滾樂興起…再加上一度經濟蕭條給人們帶來的焦慮,一時間這樣的純色情反而成了一種發泄的途徑。當年正漫延性解放思想,此片題材敏感,加上著名的雜志 "Variety" 及"New York Time"大力吹捧,認為是"必看"之作,使各省的戲院場外大排長龍,大量觀眾甚至二刷三刷來宣洩自己的情感或表達某種情緒。《深喉》就這樣成為了一部現象級影片,它本身的電影質量並不好,在性愛場景的處理上也顯得粗陋且並不性感,整體劇情薄弱至極,現在看哪怕在a片里也算非常普通毫無亮點的那種。但它確帶來了爆炸級的影響力,以後層出不窮的色情片確再不能復制它的巨大成功。
❼ 韓國電影《兩腿之間》,70年代的電影。在網上找不到了,哪兒還有的看
搜一下:韓國電影《兩腿之間》,70年代的電影。在網上找不到了,哪兒還有的看?
❽ 愛的奴隸電影哪兒有能看國語完整版的播放地址在線和下載觀看的都行
一直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自從西風東進後,在性解放的大背景下。一個男人能取的多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在於他能經受得了多大誘惑。
本片講述了西門慶與潘金蓮、武松、花子虛、李瓶兒等人之間的愛恨糾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