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好萊塢6大電影公司片頭LOGO背後的故事(組圖)
01
米高梅公司:獅子
米高梅影業公司標識:雄獅利奧
1922年創辦,於1981年與連美(United Artists)合並,是一間美國媒體公司,主要包括製作和發行影片和電視節目。一個電影製作公司拍攝了電影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亂世佳人》,創造出歷久不衰的銀幕經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貓和老鼠,發起成立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並推出了學院獎(即奧斯卡)……要知道,上面幾個成就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讓這個公司不朽,何況幾個神話集於一身。這個公司的雄獅標志一度被當成了美國的象徵,它旗下巨星雲集,曾創造每周推出一部電影的神話。這個公司的大號叫米高梅。
這個獅子logo是在1924年由當時工作室的Howard Dietz設計,當時一共請了5隻獅子來扮演logo中的角色,最後選定了一個最為威猛的。1924年,電影公司宣傳人員霍華德.迪斯為塞繆爾.高德溫的高德溫影業公司設計了 "雄獅利奧"標識。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 體育 隊--雄獅隊。幾年之後, 高德溫影業公司與米特羅影業公司以及路易斯.梅耶影業公司合並,組建一家新公司,也就是現在的米高梅 ,並保留了雄獅利奧這個標識。
自此之後,共有5頭獅子扮演 "利奧"這個角色:
⑴1916年至1924年的高德溫標識--最初的"雄獅利奧"斯拉特斯;
⑵米高梅的第一個正式標識--斯拉特斯,使用時間為1924年至1928年。
⑶第2頭獅子名叫"傑基",1928年至1956年 "服役",是米高梅"雄獅軍團"中第一個被觀眾聽到怒吼聲的成員。由於仍處在默片時代,當雄獅利奧的標識在大銀幕上出現時,相關人員會用留聲機播放傑基的咆哮。
⑷第3隻獅子坦納,使用時間為1934年至1956年。可能也是知名度最高的--當時傑基仍然出現在米高梅的黑白片中。
⑸第4隻沒有名字的獅子,鬃毛非常濃密,但被使用的時間也非常短暫。1956年到1958年間 "服役"。
⑹真正的雄獅利奧, "服役期"從1957年一直到現在。
02
夢工廠:月亮下的男孩
夢工廠
這是夢工廠的經典logo,底部的SKG代表的是公司的三個共同創始人,S代表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影片監制及Amblin Entertainment的創始人),K代表Katzenberg(迪士尼前任首席),而G則是Geffen(Geffen Records的創始人)。是2005年12月,三位創立人決定把它賣給維亞康姆,這樣夢工廠也就歸到維亞康姆的總公司派拉蒙電影公司旗下。這個交易於2006月完成。夢工廠的動畫部門2004年剝離出去成立了夢工廠動畫公司,現在它不屬於維亞康姆/派拉蒙電影公司,但是它電影的世界發行由派拉蒙負責。
這個經典logo那個月亮下的男孩其實來自繪畫藝術家Robert Hunt的作品,是夢工廠專門請他來製作的logo,至於那個男孩,很明顯就是Robert Hunt的兒子啦。1994年,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迪斯尼影業公司主席傑弗里.卡森伯格和唱片製作人大衛.格芬聯手創建了一家新的電影公司,取名為 "夢工廠";這家新公司最初的標識也是出自3個人之手。斯皮爾伯格希望,夢工廠的標識能夠讓人們回想起好萊塢的黃金時代。最初的時候,他們打算將一幅展示一個在月亮上垂釣的男人的電腦合成圖片作為夢工廠標識,但動畫設計公司"工業光魔"(InstrialLight Magic)的視效總監、曾參與斯皮爾伯格多部影片創作的丹尼斯.穆倫認為,手繪標識可能是更為理想的選擇。
03
二十世紀福克斯:神壇
二十世紀福克斯
二十世紀福克斯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是30-40年代好萊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這張logo最初設計是在1933年,從那以後幾乎沒怎麼改變,只是對某些字做了小修改。1935年,20世紀影業公司與福克斯影業公司(當時主要是一家影院連鎖公司)合並成一家新公司--20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連字元隨後被取消)。最初的20世紀標識是1933年由著名山水畫家小埃米爾.科薩創作的。合並之後,科薩用 "Fox"替換"Pictures,Inc.",便形成現在的標識。除了這個標識外,1968年影片《決戰猩球》末尾處出現的坍塌的自由女神像的繪景也是出自他的手筆。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福克斯影片的開場序曲《20thCentury Fanfare》與標識的知名度也是不分伯仲,這首序曲由阿爾弗雷德.紐曼創作,他後來成為聯藝公司的音樂總監。
04
派拉蒙:雪山
派拉蒙
作為電影業的老牌巨頭,派拉蒙以群星環繞雪山的標志為人所熟知,事實上,用高山來比喻派拉蒙在電影業的地位也是非常恰當的,在創立的最初三十年,這家公司以眾多的明星,高質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連鎖影院,一直坐在好萊塢霸主的寶座上。這座雪山,是他們的logo畫師依據猶他州的一個山峰而畫的。1912年,阿多夫.佐科爾與影院巨頭丹尼爾.弗羅曼和查爾斯.弗羅曼兄弟聯手創建了FamousPlayers電影公司,也就是派拉蒙影業公司的前身。派拉蒙的雄山標識最初不過是W.W.赫德金森與佐科爾會面時的塗鴉之作,雄山的原型是他小時候生活過的猶他州的本.羅蒙德山(後來的實景標識可能是秘魯的阿特森拉傑峰)。派拉蒙的雄山是好萊塢電影公司標識中 歷史 最為悠久的。最初的標識共有24顆星,象徵派拉蒙當時的24名簽約明星,現在的星數為22顆,但沒有人知道他們為什麼減少星數。此外,最初的繪景也被電腦合成的山峰和星星所取代。
⑴1914年至1952年使用的第1個雄山標識;
⑵1952至1954年使用的第2個雄山標識,山體盤旋曲折;
⑶1954至1967年使用的第3個雄山標識,選用的是深景版;
⑷1968至1975年使用的第4個雄山標識;
⑸1975至1987年使用的第5個雄山標識,主打藍色;
⑹1987至2002年使用的第6個雄山標識,使用了電腦影像合成技術;
頂部為2002至今使用的第7個雄山標識。
05
華納兄弟:標有WB字樣的盾牌
華納兄弟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1923年4月由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四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華納兄弟1917年開始在紐約從事電影的發行放映業務,建立華納公司攝制影片是業務的擴展。1925年接管維泰葛拉夫製片公司,並於1927年攝制、發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影片《爵士歌手》,從而使華納公司於30年代初進入了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的行列。而他們的logo也經過了很多代變遷。實際上,他們出生時並不叫這些名字:哈里原名叫 "赫斯茲";阿爾伯特原名叫"亞倫";山姆原名為"斯穆爾";傑克原名叫"伊特扎克"。在改成"華納"前,他們最初姓什麼現在也已成為一個謎,一些人認為是"溫薩爾"、"溫斯科拉瑟爾"或者"艾克爾鮑姆"。最初的時候,華納兄弟在吸引優秀演藝人才方面陷入困境。1925年,在山姆的力勸下,華納兄弟拍攝了第一批有聲長片。據說,在聽到山姆的建議時,哈里曾問到: "有誰願意聽演員們開口說話嗎?"現在看來,哈里的顧慮顯然是多餘的。有聲長片的推出了產生了"滾雪球"效應,大大提升了華納兄弟的知名度。隨著時間的遷移,華納兄弟的標識WB盾牌曾多次經歷修改。
⑴1923至1929年使用的第1個盾牌標識--"BrainShield"(直譯為大腦盾牌);
⑵1929至1936年使用的第2個盾牌標識-- "Vitaphone Shield"(直譯為維他風盾牌);
⑶1936至1937年使用的第3個標識-- "放大的盾牌";
⑷1937至1948年使用的第4個標識-- "WB盾牌";
⑸1948至1967年使用的第5個標識-- "經典盾牌";
⑹1967至1970年使用的第6個標識-- "WB-7";
⑺1970至1972年使用的第7個標識-- "金尼盾牌"(Kinney Shield);
⑻1972年使用的第8個標識-- "WCI盾牌";
⑼1972至1984年使用的第9個標識-- "大W";
⑽1984至1998年使用的第10個標識-- "盾牌歸來";
⑾1998年至今使用的第11個盾牌標識,採用了電腦影像合成技術。
06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火炬女郎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電影集團公司是索尼影視 娛樂 有限公司旗下的影片銷售公司,由索尼影視(美國)有限公司和哥倫比亞三星國際電影發行公司兩個子公司組成,負責在美國和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發行和推廣spe的電影產品。索尼影視 娛樂 有限公司在電影業的 歷史 可以追溯到哥倫比亞電影公司1924年成立。
火炬女人,是1924年由工作室的設計師穿做的,當時有點仿造自由女神像的意思。1919年,哈里.考恩、傑克.考恩兩兄弟與喬.布蘭迪共同創建了考恩-布蘭迪-考恩電影公司,也就是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的前身。"考恩-布蘭迪-考恩"的很多早期作品都是低成本影片,被人形象地稱之為"咸牛肉加捲心菜"。1924年,考恩兄弟買下了布蘭迪的全部股份,將公司更名為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用以提高自身形象。"手持火炬的女人"這個標識是1924年設計的,但這位女模特的真實身份從沒有得到證實,雖然有10多名女性聲稱就是標識中的"火炬女郎"。在1962年的自傳中,貝蒂.戴維斯稱克勞迪婭.戴爾就是這位女模特;1987年,《人物》雜志又將哥倫比亞女演員阿米莉婭.巴切勒推向前台;2001年,《芝加哥太陽時報》則認為在哥倫比亞做群眾演員的簡.巴塞洛繆才是真正的"火炬女郎"。由於哥倫比亞的標識多年來一直處在變化之中,所有3種說法都有可能是正確的。
『貳』 好萊塢著名的電影公司有哪些
下面獻上那些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簡介,一起來看下吧!
華特迪士尼影業Logo
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 (Walt Disney Pictures)
經典代表作:《復仇者聯盟》和漫威旗下的超級英雄系列,《超人總動員》動畫系列,《賽車總動員動》動畫系列等等
華特迪士尼影業集團包含多方位的製作,發行,以動畫電影享譽全球的頂級電影公司,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依靠米老鼠起家,隨後不斷的發展壯大,現旗下擁有迪士尼/皮克斯/漫威/盧卡斯等知名品牌,尤其是漫威的超級英雄們,每當世界遭逢災難,這些超級英雄們就會肩負拯救人類的重任,最後讓世界重歸平靜。更有享譽世界的迪士尼樂園。
二十世紀福克斯Logo
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經典代表作:《阿凡達》,《泰坦尼克號,》《猩球崛起》系列,《虎膽龍威》系列,《冰河世紀》系列等等
1935年二十世紀電影公司和福克斯電影公司宣告合並,這家新公司也是最晚成立的好萊塢大公司,但經受的磨難是最多的,幾次經歷險些破產。2009年出品由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3D巨片《阿凡達》上映,這為福克斯不僅帶來了極豐厚的利潤,同時也成為福克斯電影史上第一部獨資拍攝的票房進入世界前十的影片,2018年7月27日,迪士尼公司以713億美元收購福克斯的電影和電視資產,感謝二十世紀福克斯帶給我們那些優秀的電影!
華納兄弟Logo
華納兄弟 (Warner Bros)
經典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黑客帝國》系列,《蝙蝠俠》系列,DC漫畫英雄系列等等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成立於1918年,是美國成立時間第三悠久的電影公司,前兩家為派拉蒙電影公司和環球影業,均成立於1912年,出品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在全球范圍內票房收入已經超過74億美元,穩居全球「最賺錢」電影系列,旗下有能和漫威抗衡的DC,雖然DC的英雄沒有漫威的那樣火爆,但是2018年海王的橫空出世或者預示著DC的英雄們開始崛起了,讓我們期待更多的DC英雄電影吧!
環球影片Logo
環球影片公司 (Universal Picture)
經典代表作:《速度與激情》系列,《侏羅紀公園》系列,《諜影重重系列》,《星際傳奇》系列等等
環球影片公司是全球電影、電視製片廠大型製作商之一。環球影片也是好萊塢 歷史 悠久的公司之一,並在公司創始階段成為好萊塢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製作了大批的西部片,恐怖片,音樂片,2001年推出速度與激情系列,成為史上最成功和火爆的賽車電影,2002年推出諜影重重系列成為好萊塢動作電影的新經典,我期待速度與激情最新一部趕緊出來吧!
派拉蒙影業Logo
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經典代表作:奪寶奇兵系列,變形金剛系列,特種部隊系列等等
派拉蒙電影公司創建於1912年5月,比環球電影公司還要早上一個月,在好萊塢八大公司中資格最老。派拉蒙是好萊塢大公司中最不擅長開發系列電影的,只有《星際迷航》、《變形金剛》、《碟中諜》和《古墓麗影》寥寥幾套系列電影,但確製作了勇敢的心,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這些非常經典的勵志的經典影片,期待派拉蒙發揮優勢拍出更多勵志的傳世影片。
哥倫比亞影業Logo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經典代表作:007系列,洛奇系列,黑衣人系列系列等等
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KBK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1月10日改名為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現屬索尼影視 娛樂 公司,2005年以48億美金收購好萊塢另外一家主要的電影公司-米高梅電影公司,製作了史上最長壽的007系列。1995年前後公司連續投資拍攝並發行了二十多部華語電影,包括廣受好評的卧虎藏龍、功夫、等影片,為中國電影進入世界電影主流市場作出了頗有成效的努力。
歷史 上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
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主要包括:華納兄弟公司、米高梅電影公司(已被索尼收購)、派拉蒙影業公司、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已被索尼收購)、環球影片公司、聯美電影公司、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已被迪士尼收購)、迪士尼電影公司。
米高梅
米高梅電影公司(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是好萊塢五大電影公司之一。
一個電影製作公司拍攝了電影史上 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亂世佳人》,創造出歷久不衰的銀幕經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貓和老鼠,發起成立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並推出了學院獎(即奧斯卡)……
派拉蒙作為電影業的老牌巨頭,派拉蒙以群星環繞雪山的標志為人所熟知,在創立的最初三十年,這家公司以眾多的明星,高質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連鎖影院,一直坐在好萊塢霸主的寶座上。總是能製作出 《教父》、《周末夜狂熱》、《奪寶奇兵》、《阿甘正傳》和《變形金剛》這樣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哥倫比亞哥倫比亞三星電影集團公司(Columbia Tristar Motion Picture)是索尼影視 娛樂 有限公司旗下的影片銷售公司,由索尼影視(美國)有限公司和哥倫比亞三星國際電影發行公司兩個子公司組成,負責在美國和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發行和推廣spe的電影產品。發行了的 《蜘蛛俠》系列、《精靈鼠小弟》、《霹靂天使》、《功夫》、《達芬奇密碼》和 首部007系列電影 《007大戰皇家賭場》等等知名影片。
華納兄弟1923年4月,由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四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華納兄弟1917年開始在紐約從事電影的發行放映業務,建立華納公司攝制影片是業務的擴展。 代表作品有《蝙蝠俠:黑暗騎士》、《哈利波特》、《黑客帝國》、《超人歸來》等。
環球電影環球影片公司( 英語:Universal Picture),又稱環球影業,是全球電影、電視製片廠大型製作商之一。環球影片也是好萊塢 歷史 悠久的公司之一,並在公司創始階段成為好萊塢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 主要作品包括《美國派》系列,《冒牌天神》,《速度與激情》系列,《拜見岳父大人》系列和《諜影重重》系列。
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1935年通過合並而成立的一家美國電影公司。由戴立歐柴納克擔任重負責人達四十年,現被並購於迪士尼公司之下 [13] ,是好萊塢主流的製片廠之一,代表作為 《鐵達尼號》(1997)(〈泰坦尼克號〉)。
迪士尼迪士尼電影公司成立於1923年,創始人華特·迪士尼。迪士尼電影公司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沒有被交易過的好萊塢大公司。主要作品有 《獅子王》《玩具總動員》《怪獸大學》《飛屋環游記》《冰雪奇緣》等。
聯美電影1919年,由查理·卓別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資創建。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一。
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畢克馥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闆K.克科里安出資買下,並入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 娛樂 公司。
2006年,湯姆·克魯斯出資收購聯美公司。其主要作品有 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
首先很榮幸可以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米高梅電影公司米高梅是美國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之一,米高梅電影公司拍攝了電影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亂世佳人》,創造出歷久不衰的銀幕經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貓和老鼠,發起成立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並推出了奧斯卡獎。米高梅出品的影片至今共獲得170項奧斯卡獎,在好萊塢各大影片公司中獨占鰲頭。2010年一度申請破產保護,後完成重組。
成立於1924年的米高梅公司是好萊塢最負盛名的電影公司之一,也是美國電影和好萊塢的象徵,旗下影星葛麗泰·嘉寶、查爾頓·赫斯頓、克拉克·蓋博、凱瑟琳·赫本、加里·格蘭特的名字至今仍然熠熠生輝。米高梅出品的影片至今共獲得170項奧斯卡獎,在好萊塢各大影片公司中獨占鰲頭。2010年一度申請破產保護。
2012年至2014年期間,米高梅與華納兄弟、新線電影公司實現合作,三家公司合作製作了《霍比特人》系列。
派拉蒙影業公司派拉蒙影業公司(英文名稱:Paramount Pictures, Inc.,中文簡稱派拉蒙或派拉蒙公司)成立於1912年5月,是美國電影製片和發行公司,以群星環繞雪山的標志為人所熟知。事實上,用高山來比喻派拉蒙在電影業的地位也是非常恰當的。在創立的最初三十年,這家公司以眾多的明星,高質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連鎖影院,一直坐在好萊塢霸主的寶座上。
在之後的發展歷程中,派拉蒙產出了像《教父》、《周末夜狂熱》、《奪寶奇兵》、《阿甘正傳》和《變形金剛》等叫好又賣座的絕好電影。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派拉蒙影業公司的實權人物更迭速度很快,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公司的影片品質,無論是羅伯特・埃文斯,還是巴里・迪勒,雪莉・蘭辛主政,這家公司總能製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華納兄弟 娛樂 公司(英文名稱: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簡稱華納兄弟或華納(Warner Bros.),成立於1918年,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 娛樂 製作公司之一。
華納兄弟包括幾大子公司,包括華納兄弟影業、華納兄弟製片廠、華納兄弟電視公司、華納兄弟動畫製作、華納家庭錄影、華納兄弟 游戲 、DC 娛樂 公司和CW電視台。該公司是華納傳媒 [1] 旗下子公司,總部分別位於美國伯班克和紐約。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華納兄弟排名第422。
2019年3月19日,華納兄弟 娛樂 公司宣布董事長兼CEO凱文·辻原已辭職。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1934年至1985年稱為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是美國最主要的電影、電視節目發行和製作公司之一,它曾是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的一個子公司。總部坐落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比佛利山莊西側的世紀城。
迪士尼正式宣布與21世紀福克斯的713億美元收購計劃獲得了最後的監管批准,收購福克斯部分資產交易的確切完結時間在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3月20日12:02,迪士尼將以713億美元價格完成對福克斯的收購。
2020年1月,20世紀福克斯影業更名為20世紀影業(20th Century Studios)。
環球電影公司環球影片公司( 英語:Universal Picture),又稱環球影業,是全球電影、電視製片廠大型製作商之一。環球影片也是好萊塢 歷史 悠久的公司之一,並在公司創始階段成為好萊塢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但由於創始人卡爾·萊默爾只用自有資金經營公司,而且旗下也沒有強有力的連鎖影院,到20年代公司開始衰落。
七十年代,環球重回好萊塢的頂級公司行列,與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等著名導演合作,發行了《大白鯊》、《外星人》等影片,以及後來的《侏羅紀公園》,其他經常與環球合作的導演還有羅伯特·澤米基斯(《回到未來》系列)、朗·霍華德《阿波羅13號》。進入21世紀,環球更成為好萊塢最擅長開發續集電影和喜劇片的大公司。隨著《諜影重重》《速度與激情》系列的大紅大紫,環球影片地位穩步上升。2010年,米高梅公司破產重組,環球影片回歸好萊塢頭把交椅。
2020年4月,AMC院線宣布不再放映環球影片的電影 。
1、20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20th Century Fox):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
2、環球影業公司(Universal Picture):在好萊塢8大公司中資歷排行第二,環球電影公司創立於1912年6月8日,創始人卡爾·萊默爾是德裔猶太人,後來才移民到美國。
3、華納兄弟影業公司(Warner Bros):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3年4月由華納4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
4、派拉蒙影業公司(Paramount Pictures):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12年的7月14號,一個名叫阿道夫·楚克的年輕人,在好萊塢附近租下了一個簡陋的馬棚,開始電影拍攝工作——這里就是後來的「派拉蒙電影公司」。
5、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1924年改名為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6、米高梅影業公司(Metro-Goldwyn-Mayer):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4年4月24日,世界電影史上的最大奇跡——米高梅(米特羅——高德溫——梅耶的簡稱)電影公司宣告成立,並從此開始製造出一系列神話。
7、迪士尼(Disney):取名自期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在中國的香港和台灣地區的譯法有不同,見下),是總部設在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影視,動畫,主題公園,玩具,圖書,電子 游戲 和傳媒網路
8、新線影業公司(Newline):是1967年就成立的一家獨立製片發行公司,最初以面對美國高校發行歐洲及本土低成本恐怖片為主。
9、夢工廠電影公司(DreamWorks):始建於1994年10月,三位創始人分別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傑弗瑞·卡森伯格和大衛·格芬.夢工廠的產品包括電影,動畫片,電視節目,家庭視頻 娛樂 ,唱片,書籍,玩具和消費產品。
10、獅門電影公司(Lions Gate Films ):1997年獅門 娛樂 公司買下加拿大的發行商Cinepix Film Properties,創建獅門電影公司。
11、高蒙電影公司(Gaumont):創建於1895年7月,名為「Le Gaumont et compagnie 」,比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早5個月,創建人為法國人萊昂·高蒙。
12、歐羅巴電影公司(Europa Corp):法國導演呂克·貝松2001年創建的「歐羅巴電影公司」是法國最大的電影公司。
你好!關於好萊塢著名的電影公司有哪些?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你,希望對你有幫助。好萊塢著名的電影公司有好多,我舉幾個比較有名的。
1、派拉蒙影業公司(Paramount Pictures):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
2、環球影業公司(Universal Picture):在好萊塢8大公司中資歷排行第二,環球電影公司創立於1912年6月8日,創始人卡爾·萊默爾是德裔猶太人。
3、米高梅影業公司(Metro-Goldwyn-Mayer):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4年4月24日。
4、夢工廠電影公司(DreamWorks):始建於1994年10月,三位創始人分別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傑弗瑞·卡森伯格和大衛·格芬夢工廠電影公司(DreamWorks):始建於1994年10月。
5、迪士尼(Disney):取名自期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在中國的香港和台灣地區的譯法有不同,見下),是總部設在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
6、20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20th Century Fox):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斯電影公司和20世紀影片公司合並而成。
7、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是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之一,1920年,原來在環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兩兄弟和J.布蘭特在好萊塢成立了一家攝制喜劇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電影銷售公司。
以上這些都是好萊塢很著名的電影公司。希望能幫助你,僅供你參考
夢工廠:月亮之上的小男孩
1994年,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連同迪士尼影業主席格傑弗里•卡森伯(Jeffrey Katzenberg)和唱片公司老闆大衛•格芬(David Geffen)共同創立了夢工廠(DreamWorks SKG),DreamWorks後面的「SKG」就是三個人名字的縮寫。
史匹柏希望夢工廠的標識能使人回憶起好萊塢的黃金時期。此後用電腦繪制出了一個男人站在月亮上釣魚的圖案作為Logo,但是多次參與史匹柏電影製作的工業光魔公司(Instrial Light and Magic)的特效總監丹尼斯•慕雲(Dennis Muren)建議Logo用手畫更好看,於是慕雲請來他的設計師朋友羅伯特•亨特畫了夢工廠的標志。亨特同時給史匹柏送去另一個可選版本的Logo,該版本則是一個小男孩坐在月牙上釣魚。沒想到史匹柏更喜歡男孩坐月牙上釣魚的版本,原設想的Logo反而成了歷史。至於坐在月牙上的那個男孩是誰?他就是亨特的兒子威廉。
你現在在電影片頭看到的夢工廠Logo是在由羅伯特•亨特在幾位工業光魔(ILM)公司的編劇、導演和監制的協助下畫出來的。
2.米高梅影業公司標識:雄獅利奧
1924年,電影公司宣傳人員霍華德•迪斯為塞繆爾•高德溫的高德溫影業公司設計了「雄獅利奧(Leo The Lion)」標識。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 體育 隊——雄獅隊。幾年之後,高德溫影業公司與米特羅影業公司以及路易斯•梅耶影業公司合並,組建一家新公司,也就是現在的米高梅,並保留了雄獅利奧這個標識。
自此之後,共有5頭獅子扮演「利奧」這個角色:最初的獅子名叫「斯拉特斯(Slats)」,「統領」米高梅1924年至1928年的無聲影片;第2頭獅子名叫「傑基(Jackie)」,是米高梅「雄獅軍團」中第一個被觀眾聽到怒吼聲的成員。由於仍處在默片時代,當雄獅利奧的標識在大銀幕上出現時,相關人員會用留聲機播放傑基的咆哮。值得一提的是,傑基也是在1932年染印法彩色影片中出現的第一頭獅子;第3頭獅子名叫「坦納(Tanner)」,可能也是知名度最高的——當時傑基仍然出現在米高梅的黑白片中;第4頭獅子沒有名字,鬃毛非常濃密,但被使用的時間也非常短暫;第5頭獅子就是自1957年以來一直延續至今的真正意義上的利奧。米高梅的座右銘是「為藝術而藝術」。
3. 20世紀福克斯:探照燈Logo
1935年,20世紀影業公司(Twentieth Century Pictures )與福克斯影業(Fox Film)公司(當時主要是一家影院連鎖公司)合並成一家新公司——20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連字元隨後被取消)。
最初的20世紀標識是1933年由著名山水畫家小埃米爾·科薩創作的。合並之後,科薩用「Fox」替換「Pictures, Inc.」,便形成現在的標識。除了這個標識外,1968年影片《決戰猩球》末尾處出現的坍塌的自由女神像的繪景也是出自他的手筆。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福克斯影片的開場序曲《20th Century Fanfare》與標識的知名度也是不分伯仲,這首序曲由阿爾弗雷德·紐曼創作,他後來成為聯藝公司(United Artists)的音樂總監。
4. 派拉蒙標識:雄山
1912年,阿多夫·佐科爾與影院巨頭丹尼爾·弗羅曼和查爾斯·弗羅曼兄弟聯手創建了Famous Players電影公司,也就是派拉蒙影業公司的前身。派拉蒙的雄山標識最初不過是W.W.赫德金森與佐科爾會面時的塗鴉之作,雄山的原型是他小時候生活過的猶他州的本·羅蒙德山(後來的實景標識可能是秘魯的阿特森拉傑峰)。
派拉蒙的雄山是好萊塢電影公司標識中 歷史 最為悠久的。最初的標識共有24顆星,象徵派拉蒙當時的24名簽約明星,現在的星數為22顆,但沒有人知道他們為什麼減少星數。此外,最初的繪景也被電腦合成的山峰和星星所取代。
5.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標識:WB盾牌
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是由波蘭移民——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這4個猶太人兄弟創建的。實際上,他們出生時並不叫這些名字:哈里原名叫「赫斯茲」;阿爾伯特原名叫「亞倫」;山姆原名為「斯穆爾」;傑克原名叫「伊特扎克」。在改成「華納」前,他們最初姓什麼現在也已成為一個謎,一些人認為是「溫薩爾」、「溫斯科拉瑟爾」或者「艾克爾鮑姆」。
最初的時候,華納兄弟在吸引優秀演藝人才方面陷入困境。1925年,在山姆的力勸下,華納兄弟拍攝了第一批有聲長片。據說,在聽到山姆的建議時,哈里曾問到:「有誰願意聽演員們開口說話嗎?」現在看來,哈里的顧慮顯然是多餘的。有聲長片的推出了產生了「滾雪球」效應,大大提升了華納兄弟的知名度。隨著時間的遷移,華納兄弟的標識WB盾牌曾多次經歷修改。
6. 哥倫比亞標識:手持火炬的女人
1919年,哈里·考恩、傑克·考恩兩兄弟與喬·布蘭迪共同創建了考恩-布蘭迪-考恩電影公司,也就是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的前身。「考恩-布蘭迪-考恩」的很多早期作品都是低成本影片,被人形象地稱之為「咸牛肉加捲心菜」。1924年,考恩兄弟買下了布蘭迪的全部股份,將公司更名為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用以提高自身形象。
手持火炬的女人」這個標識是1924年設計的,但這位女模特的真實身份從沒有得到證實,雖然有10多名女性聲稱就是標識中的「火炬女郎」。在1962年的自傳中,貝蒂·戴維斯稱克勞迪婭·戴爾就是這位女模特;1987年,《人物》雜志又將哥倫比亞女演員阿米莉婭·巴切勒推向前台;2001年,《芝加哥太陽時報》則認為在哥倫比亞做群眾演員的簡·巴塞洛繆才是真正的「火炬女郎」。由於哥倫比亞的標識多年來一直處在變化之中,所有3種說法都有可能是正確的。
當前使用的「火炬女郎」標識是1993年由邁克爾·迪斯設計的,他受索尼影視 娛樂 有限公司的委託,讓「火炬女郎」的形象回歸經典。雖然有人指出女星安妮特·貝南就是當時的模特,但女模的真正身份卻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家庭主婦和壁畫家詹妮·約瑟夫。迪斯並沒有直接採用詹妮的面部,而是利用電腦生成的特徵創造了一張「合成臉」。
我是煙輕水冷,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好萊塢做為電影界中最高級別的存在,它的地位毋庸置疑,而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也是百花齊放,出產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今天我就來說一下好萊塢最出名的五大電影公司。
一、迪士尼電影公司
迪士尼電影公司成立於1923年,創始人華特·迪士尼。迪士尼電影公司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沒有被交易過的好萊塢大公司。主要作品有《獅子王》《玩具總動員》《怪獸大學》《飛屋環游記》《冰雪奇緣》等。
二、派拉蒙電影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成立於1912年,創始人阿道夫·朱克和傑西·拉斯基。主要作品有《復仇者聯盟》《變形金剛》《星際迷航》《阿甘正傳》《泰坦尼克號》等。
三、華納兄弟 娛樂 公司
華納兄弟 娛樂 公司成立於1918年,創始人是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四兄弟。主要作品有《哈利波特》《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超人:鋼鐵之軀》《破產姐妹》《生活大爆炸》等。
四、環球影片公司
環球影片公司成立於1912年,創始人是卡爾·萊姆爾。主要作品有《寂靜嶺》《速度與激情》《侏羅紀公園》《憨豆特工》《神偷奶爸》等。
五、米高梅電影公司
米高梅公司成立於1924年,由米特羅公司、高德溫公司、路易斯·梅耶公司三家合並而成。主要作品有《007》《終結者》《霍比特人》《漢尼拔》《律政俏佳人》等。
『叄』 美國電影開頭有個20下面寫著FOX是什麼意思月亮上面有個人在釣魚呢一座雪山有很多個星星飛過來
FOX:20世紀福克斯公司。小孩釣魚:夢工廠電影公司。雪山星星:派拉蒙影業公司,都是美國一線電影公司.....這些畫面只是公司的一個標志,就像麥當勞標志是個M一個意思。
『肆』 一個小孩從碼頭跳水裏的是哪家電影公司的片頭
1、湖岸影片公司 LakeShore 2、你確認是老虎頭? 還真沒見過 獅子頭的倒是有一個:米高梅影片公司 MGM 3、夢工廠電影公司 DreamWorks SKG
『伍』 觀《月神》有感
篇一:觀《月神》有感
影片一開頭 pixar 映入眼簾。這也側面體現了這部影片的主題即為冒險 成長 與追求自我。
影片一開頭,祖孫三人乘著一艘小船緩緩駛過,一片祥和的氣氛,給人廣闊的想像空間。接下來,爺爺和爸爸對於孩子帽子的帶發產生了分歧,兩人各自持不同觀點,互相較勁。孩子處於兩人中間,這也意味著孩子的命運與行為是受他們支配的,不能行駛自己的想法。在爸爸和爺爺的眼裡 孩子的穿著打扮都應該聽他們的。殊不知,這個會模仿大人動作的「小人」已經進入了成長的學習過程,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在月亮升起時,孩子一臉期待也體現出孩子渴望對未知的探索,對新世界的好奇。終於,孩子有機會可以開始一番冒險了。爸爸和爺爺也終於意見一致了一次。爸爸扔給他一個錨,讓他沿著梯子想月亮爬去。其實,在爺爺爸爸心裡也是希望孩子可以快點成長,慢慢獨立的吧。不負眾望,孩子沒有拒絕,接過錨就往身上纏了起來,即便爬梯子時一步一回頭,心裡難免有些害怕。但在爺爺爸爸的鼓勵下,最終他還是義無反顧的爬上去了。其實,每個孩子內心都是勇敢的,無所畏懼的,以及渴望冒險,想要追逐自我的。這也應證了pixar 動畫一貫的主題。這是,當他來到了這個滿是星星的新天地,內心充滿了對未知的好奇。他看到爺爺在掃星星,在兒童學習與摹仿心態的驅使下,他也想上前去幫忙。而在此時,爺爺與爸爸這兩代人又產生了不同看法,孩子則又被他們夾在中間。突然有一個大星星落了下來,兩人都開始考慮如何將它拿下,無暇顧及孩子了。這時候孩子用自己的辦法用錘子將大星星變成了無數個小星星。終於,這個總被支配的「小人」用自己的大能量完成了一件大人們都無法完成的事情。其實,每個小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與力量,他們渴望冒險,渴望獨立。而作為大人,不應該一貫地用自己的想法來強加到孩子身上,應該時時刻刻尊重他們的意見,萬不可小瞧他們的厲害。月有陰晴圓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光點。
影片整體色調溫和,畫面平靜美好,內容以及人物形象都充滿童真。這也是這部影片的亮點所在。
篇二:觀《月神》有感
電影語言角度
月神,是月亮的守護之神。他的使命是保護月亮,為人類守護月亮。而皮克斯電影公司於20xx年製作的動畫短片《月神》就講述月神的傳承。
首先從人物分析,片中共有祖孫三人。影片開始之初,爺爺,父親,孩子三人同坐在一艘小船上。爺爺是個留有大鬍子的老人,他眼神透著一種睿智的光芒,是個典型的智者形象。父親身形高大魁梧,且動作不拘小節,是個典型的武夫形象。而孩子,他的眼神充滿童真與好奇,模仿爺爺和父親的動作。是個對新事物充滿探索的小孩子。在影片中,爺爺和父親的眼睛一直是閉著的,而當在月亮上看見巨大的星星,並爭執用什麼工具和方法去打破星星時,孩子拿了把小斧頭,爬到星星頂端,成功敲碎了星星。此時,爺爺和父親的眼睛一下子睜大了,孩子的行動與想法,震驚了兩人的思想,顛覆了傳統理念,此刻祖孫三人沒有了年齡和人物身份的阻礙,三者平等。
從影片中的景色分析,主要有三個:大海,天空和月亮。動畫剛開始時,背景為天空和大海。其中,天空占絕大比例,有前後景之分,用二維空間表現三維空間。就如電影《黃土地》中,地多天少的背景設計,是一種顛覆性的發明,屬於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分析角度。這種背景比例的巧妙設計,在故事開始之初,營造了一種舒適,廣袤,靜謐的氛圍。這種手法類似於中國畫留白,寫意手法的運用,給人巨大的想像力和延展性。
從物件角度分析,片中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爺爺和父親兩人戴帽子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爺爺戴的帽子角度朝上,有一種思想封閉,頑固的感覺,而父親帽檐朝下,給人一種潮流開放的感覺。此時,光從戴帽子的方式中,便可以看出兩人世界觀的不同,這是一種抽象概念的具象化,用具象來表現意象。通過動作表現矛盾沖突。當然,還有很多小細節,就如爺爺和父親使用的工具不同,爺爺用掃把,父親用耙子。爺爺與父親的鬍子形狀也有很大差別,表現了兩人的個性與人物特點。
從光影和色彩締造方面來說,小船進入畫面後,影片光影分別發生了四種變化:亮,暗,亮,暗,相互轉變,把電影畫面的運動性充分體現了出來。而祖孫三人在海面之時,運用了冷色調,寒冷中帶著安靜與靜謐,藍色調營造出了思考的氛圍。而在月亮升上來之時,明黃的月光,藍色的海面與天空,形成了一種對應色,黃色映襯下,藍色越藍,呈現出了具象到意象的極簡狀態,與客觀看海面的感覺產生不同感,天,地,人變成了天,海,人,唯美之感達到極致,完美的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表達祖孫三代的夢想。
從聲音元素,音樂和音響角度分析:在整個《月神》動畫中,人物沒有插入對話,而人聲,是靠聲音的音色和音調來區別人物的。影片雖然沒有對話,但是卻對人物的聲音元素表達的非常完美,使觀眾單聽三人發出的單音調,就可以識別出每個人物。從音樂角度來說,在月亮出現的那一剎那,伴以女生清唱,用詠嘆調的手法,使畫面給人一種聖潔之感。在孩子用斧頭砸星星之時,伴隨著悠揚舒緩的法式音樂,使畫面與影片情節,充滿了浪漫之感 。而影片中的音響,同步於畫面,配合於畫面,使畫面得以升華。海水聲與滑槳聲,伴隨著任務的動作,推動了影片清潔的發展。在孩子模仿爺爺和父親時,音響的搭配也趨於完美,隱性的角度交代了祖孫三代的關系,為後文的行為作了鋪墊。高境界的音響效果使用,可以省略畫面,就如很多影片中,在人物上廁所出門之時,導演會用馬桶的沖水聲來取代上廁所沖水的畫面,把音響作為一種藝術的表現手法,用來強調畫面。而星星被孩子砸開的那一時刻,斧頭「鐺」的一聲,緊接著伴隨著星星砸碎的聲音,一種強烈的力量感向觀眾傳來,用聲音講述了故事。
縱觀整個影片,不論是從人,景,物,光影,色彩,還是聲音元素,音響,音色等等角度來說,無一不在體現影片的主題主旨。月神的傳承,貫穿影片始一,小男孩也從開始之初的模仿辯成一個有智慧、有想法的傳承者,值得深思。
從類型電影角度分析:
《月神》,是一部值得反復推敲的動畫片。雖然只有短短七分鍾,但是,無論從美學形態,電影語言,類型電影,風格樣式各個方面,都可以讓我們深究出很多細節。而《月神》是一部動畫短片,這就需要我們從動畫的角度去剖析分析它。動畫,最重要的是「動」,就如動作片中的「動」一樣,讓人很明顯的理解到電影的第一特性是運動,沒有「動」,就沒有「畫」的基礎,沒有「動」就沒有「作」的前提。動畫片中的「畫」與動作片中的「作」,都是承擔表達情節的任務,從這個關繫上來看,一部電影沒有情節,仍然可以是電影,但是全世界都不存在沒有運動的電影。
《月神》影片從開始到結束,都充分展示了動畫片的特色。即通過肢體語言表達事件,情緒等方面的能力。深入貫徹動畫片的基本任務,將這種能力影響化,動畫片終極任務就是將這種能力極致化,風格化,藝術化。《月神》在貫徹這些特點的同時,出色的完成了這種終極任務。此部動畫若不是以動畫的形式來承載,恐怕便不能呈現於表達出夢幻唯美的童話感覺。正是因為對這種形式的完美表達,使得《月神》成為一部成人與孩童均可以觀看的電影,讓人深受啟發。
這部影片作為一部典型的皮克斯動畫,讓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皮克斯。顯然,皮克斯動畫並沒有明顯說教的意味,但卻真真實實的影響了億萬觀影者的觀念。雖然影片在為我們講述,月神傳承的故事。但是,卻巧妙地通過影片開始之初,爺爺與父親對孩子戴帽子時的爭執,與孩子充滿好奇的模仿兩位長輩的動作,到影片後面,在兩人爭執如何鏟除那顆巨大星星時,孩子自己用斧頭砸碎了星星,震驚了爺爺與父親,月神的傳承,在此完成。在整部影片中,對話並不是主體,肢體動作主要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與其他只是一味的通過人物對話來表達主體的動畫片,大大不同。這也是皮克斯動畫吸引人的一點。讓我們明白,電影的核心,是主角在整個過程中,情緒的轉換。而皮克斯動畫,即是幫助觀眾去感受與動畫一樣的情緒,而不是讓觀眾學習教訓。因此,皮克斯眾多動畫主角情緒,都源於真實生活,從而引起觀眾的體驗與共鳴。
皮克斯雖然於20xx年被迪士尼收購,但是,皮克斯公司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動畫特色。迪士尼人物基本都是金發碧眼的妙齡女郎,題材也多是浪漫美麗的愛情故事。而皮克斯動畫,多講勵志,友情,團結,冒險,搞笑,愛情,夢想等題材,人物並不要求有多美麗。從此,可以看出迪士尼與皮克斯有很大不同。《月神》中,祖孫三人,爺爺留有大鬍子,眼神充滿智慧,父親蓄著鬍子,身材魁梧,是一個武夫的形象,反觀孩子,明亮的眼中全是好奇與童真,三人的形象設計,給人一種淡淡的和諧感,雖然並不像迪士尼動畫那樣好看唯美,但是,卻個性分明,讓人印象至深。
動畫片雖然不是類型片的一種,因為理論而言,動畫片可以製作成任何一種任何一種類型片,歌舞,科幻等等角度,但它卻和類型片有著相似的角度,如相對穩定,獨特的風格,價值觀等。不管是《月神》,還是其他皮克斯動畫,都深刻表達了其深刻的思想內涵。《月神》動畫影片中,法式與地中海式的音樂,音響效果的`運用,主題所表現的傳承,讓我們體會出了皮克斯動畫鮮明的風格,而當孩子拿起斧頭,自己爬上大星星頂端,並敲碎它之時,價值觀也在此體現。孩子,在此刻完成了月神的交接,他,成為了一個合格的繼承者。
皮克斯動畫,從始至今,其動畫的技術性都很高超。它的成功取決於它吸取經典二維動畫片以內容,題材的升華和故事的內涵為主旨這一精髓,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傳統的人性理念相結合,創造出奪人眼球的經典動畫。《月神》,雖然畫面簡單平凡,但是,其色彩的搭配,音效的運用和人物肢體語言的完美表達,都離不開皮克斯動畫製作的精湛技術。再配以完美的故事情節,使這部動畫影片達到一個獨特的高度,把傳承這一主題表達的淋漓盡致,《月神》,堪稱完美。
篇三:觀《月神》有感
從帶上帽子的那一刻起,他擔負起了為月亮陰晴圓缺負責的任務——這是責任;
從背上船錨的那一刻起,他對未知的路一無所知——這是成長;
從踩上天梯的那一刻起,他向上攀登——這是勇敢;
從觸碰第一顆小星星的那一刻起,他了解了星星——這是學習;
從小錘落下的那一刻起,他成功解決了難題——這是實踐;
然而我們也看到了:
爺爺和父親對於帽子、工具的選擇與授予——這是傳承;
爺爺鼓勵向前,父親手把梯子——這是支持;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行動,轉動帽檐,在傳授與支持下,走出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了難題,最終也有了自己的方式、方法,或者叫風格。
短短7分鍾,我們學到了什麼?
從父親與爺爺那裡學會,給予支持與鼓勵,而非方式或方法;
從孩子那裡學會,勇敢去做,用自己的創新的方式,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
你還發現了什麼?
沒錯,處處留心。
篇四:觀《月神》有感
祖父和父親對小男孩不同的教育方式,讓我想到了小時候奶奶和媽媽對我的教育。
比如做家務的這件小事,我奶奶覺得我們功課那麼多,家務這種小事大可不必做,而我媽媽覺得小孩子從小學習做家務是必須的,盡管功課多,每天都必須堅持完成規定的家務。而被迫夾在她們中間的我,時常會感到困擾和迷惑。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該聽誰的好?不做家務吧,我媽媽不高興,我不想看我媽媽的臉色。做家務吧,我奶奶不高興,我不希望我奶奶不高興,而且我討厭做家務。(咳咳,這才是主要原因吧?畢竟沒有一個小孩會喜歡做家務啊!)
因此,我時常覺得自己是夾在漢堡中間的那塊肉。。我很無奈。
可我也清楚的知道,她們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但她們的出發點相同。
都是愛啊!
篇五:觀《月神》有感
一向對於星星月亮的故事無抵抗力。
七分鍾的小動畫,簡簡單單,像影片畫面色彩一樣清澈。講的是祖孫三代清理月亮上的小星星的故事。
寧靜如鏡的大海上,緩緩地駛來了一條名為「La Luna (月光號)」 的小船。圓臉大眼的小男孩從爺爺手上接來一份禮物,是一頂厚實的鴨舌帽。孔武有力的爸爸總是和固執的爺爺有著無數的意見分歧。
當海上升起圓月的時候,差點驚嘆出聲來。身處鋼鐵城市的我,已是有多久沒有看過這種無遮無攔的白月光了啊。父親慢慢的升起天梯,在祖父鼓勵的眼光下,小男孩小心翼翼卻又充滿期待的爬上通往月亮的梯子,隨著星星飄了起來。
月亮上滿是墜落的流星,像極了小時候吃過的一種夾心餅干,好像搖一搖就能發出清脆的鈴聲,但一捏就碎的感覺。
看過了一顆流星墜毀了,地球上的人都在為此而難過,這祖孫三人的工作卻要開始了。當長著鬃毛刷般的胡須的父親和擁有掃把一樣的美髯的祖父還在為用何種工具而爭吵不休,小男孩爬上了最大的流星。小錘一敲,便幻化成無數的小流星,隨風飄落,星光也映射在父親和祖父驚訝的眼中。
清理完成後,三人重新回到船上,抬頭望,蔚藍的天空中,一盞彎彎的上弦月正璀璨。這是多麼美妙的工作啊,不得不從心底由衷的感嘆。掌管了月亮的陰晴圓缺,也成就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同一輪月亮下,多少人在幸福地相擁,多少人因重逢而喜極而泣,還有多少人在經歷著生離死別。
傳說,讓時光倒流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抬頭看星星和月亮。因為隔著遙遠而稀薄的太空氣流,我們只能看到它們在幾千幾億光年前的樣子,說不定那個時候恐龍還在這個星球上行走。名作Starry Starry Night中絢爛的星月,應該是世人眼中痴漢般癲狂的梵高,穿越了未來和過去的幻象吧。
還有一個和月亮有關的念念不忘的故事,和李白有關。這個寫下中華第一相思曲的詩人,其實出生在龜茲碎葉城,也就是今天烏茲別克的托克馬克附近,距離筆下夢中的中原抑或江南千里萬里。想著就讓人無限神傷,原來地上凝結著無數代人的思鄉淚的明月光,竟然來自一輪異域的月亮。在同樣皎潔的白月光下,誰人在千里共嬋娟。
從古至今,月亮承載了太多的情感。詩者吟,歌者唱,聞者落淚。月亮卻只是按照自己的軌道,亘古不變的執行著陰晴與圓缺。再舉頭,再回首,你看你看,當時的月亮,又再為誰輕輕唱。
回到電影上,如果做成3D,效果一定會更震撼。相信在流星劃過的瞬間,一定會有人跟我一樣,心生想像的翅膀,悠悠的飛起來呢。
篇六:觀《月神》有感
《月神》是由皮克斯公司出品的一部動畫短片,短片講述了小男孩繼承「月神」家族的使命途中,小男孩學習父親爺爺工作又自我成長的小故事,主題是繼承與創新。
短片開始是「月神」一家的小船滑行在汪洋大海中,夜空中點點星光,渲染出合家歡的氣氛。小船停下後,父親拿出一隻帽子,帽子象徵著某種繼承儀式,小男孩戴上帽子,這中間一系列的爺爺與父親對小男孩裝扮的爭論加快了短片的節奏,也營造出一些趣味。就在父親與爺爺爭論時,月亮從海面升起,節奏又慢了下來。
父親和爺爺指揮著小男孩爬上月亮。一顆星星落下,男孩立刻跑過去看,這個細節也表現出童趣,並且在留下伏筆。父親和爺爺爬上月亮後,拿出工具,爺爺和父親又在爭論男孩該用他們誰的工具。爭論中,父親的工具向父親的鬍子,爺爺的工具向爺爺的鬍子,這些讓人輕松的細節都調和著畫面中的爭吵聲,讓觀眾知道這還是一部合家歡短片。
就在這時,一顆超大的星星砸了下來,又一次改變了短片的節奏。父親和爺爺爭論著該怎麼處理這可超級的的星星,小男孩卻發現了方法。這時的細節是小男孩把帽子反帶起來,這也是一種小男孩成長的表現。小男孩在爬上星星之前拍了一下星星,這個細節和剛爬上月亮時有一顆星星落下,小男孩去點了小星星一下,小星星也發出了光芒,這說明小男孩通過小星星獲得經驗,順利的處理了大星星。
然後節奏再次慢了下來,男孩的工具不再和父親爺爺相同,表現出他已經成為真正的「月神」。父子三人清理完月亮後,回到船上,父親和爺爺都欣慰的拍了拍男孩,故事結束。
影片的通過故事的劇情還有細節的表現來改變節奏,讓這個小故事充滿趣味又充滿哲理。
篇七:觀《月神》有感
畫面和創意沒的說。滿月亮上的星星把我看呆了。動畫片就應該魔幻、奇妙,如果只是表現真實世界的東西那要動畫片干嗎呢?
立意上,在Pixar 短片里沒有送子鶴那麼感人,沒有burn-E那麼搞笑,魔幻氣息是有了,好多地方讓我覺得和小王子有點像,但是又沒有小王子那種平靜中深刻的味道。
打碎大星星的情節深究的話其實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當然唬人一下是可以的。兩個老人的爭執也有點無厘頭。
不過這短片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你是可以把夢境變成動畫的,或是把動畫做的如夢境一般。當你的觀眾在不是動作片或是要死人的情節仍然屏住呼吸張大嘴巴的話,那麼你的動畫就是成功了。
篇八:觀《月神》有感
靜謐的夜,La Luna 號小船載著祖孫三人航行在海面上。
爺爺拿出一個包裹遞給小男孩兒,打開一看,是和爺爺、爸爸一樣的帽子!高興地帶上,這時候,爺爺和爸爸按自己的意願給小男孩兒帶這頂 「成人的帽子」。爺爺那 向前的一擺手,或許就是世世代代長輩對後輩的一種「無奈」吧。
祖孫三人在等待著什麼呢?這時候,一輪明晃晃的圓月升起,照亮了男孩兒那驚奇的臉龐。
在長輩的指引下,男孩兒順著梯子爬上了圓月。他很驚奇,太美了;他很好奇,我們來這里做什麼? 原來 他的家族是專門打掃月亮的。有趣的是,長輩在為教男孩怎麼做而爭吵的時候,一個碩大的星星落在了月面上。小男孩兒獨自站在那裡看這爺爺和爸爸用各自的方式處理這顆星星,他們又開始了爭論。這時候,小男孩兒卻若有所想,拿著一把榔頭,把帽子向後一歪,爬上星星,就這么輕輕的一敲,他成功了。
返航的時候,在船上爺爺和爸爸都用長輩那特有的方式鼓勵和表揚著男孩兒。他們高興地看到家業的後繼有人。
影片中,祖孫三人的穿戴是一樣的,這代表著家族那不變的傳統。但是也有細微的差別,爺爺的帽檐是向上的,爸爸的帽檐是向下的,小男孩兒的帽檐是向後的。正是這種在不變的傳統中的細微差別讓我們的家業傳承下去。
滿月變成了新月,代表這新的一代的開始,我想起了 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新月集》,詩中充滿了對兒童的贊嘆……
篇九:觀《月神》有感
好的故事不在於篇幅,而把短的故事講好,很難。
《La Luna》原意月亮,片名為《月神》。子孫三代負責清掃月亮上的星星,這一職業很奇特,想在我們中國月亮上頂多有個砍桂樹的吳剛。PIXAR必是品質保證,這次果然沒讓我們失望。僅7分鍾,巧妙的構思,唯美夢幻的畫面,清靈的聲音,溫馨的情節。倘若能在繁雜生活中抽出7分鍾來看看凈化心靈,想必是極好的。
畫面沒的說!空靈、深邃、如夢境,星星點亮緩緩墜落真的好美!月亮的陰晴圓缺原來是歸功於掃星星的人呢,多麼獨特的創意!
情節很有趣,兒子終於要繼承爺爺和爸爸清掃月亮上星星的工作。他既懵懵懂懂,照著大人的動作有樣學樣,又有自己的想法,最後挺身而出對付大星星,讓爺爺和爸爸放心地把這份工作交給他,對照我們也是在摸索中聽從教導或模仿別人,如果在傳承中又有創新就好了。孩子是一個家庭中的新希望。
故事雖然不真實,卻又很貼近我們生活,子承父業,草根老百姓、甚至勞動者的職業。爺爺和爸爸在對孩子的教導中時常有分歧,最後還是孩子自己做主,就感覺很真實。但人們不會與美好的事物過不去,所以大星星化為眾多小星星,停格在那一瞬間,爺爺和爸爸也停止了爭吵,駐足欣賞這片美景。
其實我看了第一遍沒看懂,或者總以慣性思維想知道這片告訴我們什麼,再看一遍、還學習了網評,恐怕此類動畫就是這么緩緩的,溫柔的、簡單的、純粹的,就好像月光下的黑白鋼琴鍵緩緩流淌出的音符,也像那些星星最初墜落到地面發出的叮叮清響,也就這么潤物細無聲吧。
影片也用了很多意象,別看人物都是男性,小船、大海、月亮,柔和、沉靜的象徵,多代表陰性。月亮和星星本來就是很詩意的事物,月的陰晴圓缺,家的更迭繁衍生生不息……感覺都串聯在了一起,好難言喻的意境哦!我想到了《小王子》,那是另一個星球的生活,都給我們逃離現實,回歸純真的一次奇幻經歷。
看了網評才知,爺爺的掃帚像爺爺的鬍子,爸爸的掃帚像爸爸的胡須。哈哈哈,恐怕我多看幾遍都不會發現,看來如孩童般善於觀察的心,已經悄然喪失了。從小孩子的角度出發,或許看後會真以為月亮的盈虧是有專人負責清掃出來的呢?一天天推移,家族中人的更替,家業的一代代傳承……
哎呀看了這片,我的心好像也被清掃了一番,嬰兒般玻璃般純潔透明的心,好像天上金燦燦額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