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給我幾部老年人愛看的老電影
1:地道戰
2:地雷戰
3:平原游擊隊
4:鐵道游擊隊
5:奇襲
6:偵察兵
7:渡江偵察記
8:回民支隊
9:大浪淘沙
10:秘密圖紙
11:五十一號兵站
12:四0五謀殺案
13:南昌起義
14:三戰山城
15:閃閃的紅星
16:野火春風斗古城
17:永不消逝的電波
18:雷鋒的故事
19:董存瑞
20:狼牙山五壯士
21:紅孩子
22:智取華山
23:戰上海
24:黨的女兒
25:烈火中永生
26:小兵張嘎
27:從奴隸到將軍
28:海鷹
29:敖雷*一蘭
30:小花
31:春苗
32:決裂
33:青松嶺
34:金光大道
35:創業
36:青春之歌
37:四室同堂
38:英雄虎膽
39:英雄兒女
40:洪湖赤衛隊
41: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42:劉胡蘭
43:一江春水向東流
44:八千里路雲和月
45:暴風驟雨
46:冰山上的來客
47:阿詩瑪
48:五朵金花
49:劉三姐
50:黑三角
51:牧馬人
52:保密局的槍聲
53:敵營十八年
54:大李老李和小李
55:今天我休息
56:今夜星光燦爛
57:甜蜜的事業
58:神秘大佛
59:萍蹤俠影
60:大刀王五
61:歸心似箭
62:廬山戀
63:小街
64:吉鴻昌
65:天雲山傳奇
66:駱駝樣子
67:紅日
68:東進序曲
69:紅旗譜
70:芙蓉鎮
71:挺進中原
72:戰火中的青春
73:戰洪圖
74:霓虹燈下的哨兵
75:馬路天使
76:十字街頭
77:桃李劫
78:三毛流浪記
79:革命家庭
80:柳堡的故事
81:七十二家房客
82:林家鋪子
83:古塔奇案
84:沙漠追匪記
85:巴山夜雨
86:神鞭
87:三笑
88:苦惱人的笑
89: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90:南海風雲
91:雞毛信
92:大渡河
93:金沙江畔
94:上甘嶺
95:漁島怒潮
96:兵臨城下
97:鐵道衛士
98:南征北戰
99:新兒女英雄傳
100:茶館
101:家
102:龍須溝
103:艷陽天
104:生活的顫音
105:夜半歌聲
106:魔術師的奇遇
107:女蘭五號
108:女跳水隊員
109:沙歐
110:護士日記
111:我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112:咱們的牛百歲
113:少林寺
114:人到中年
115:林海雪原
116:大林和小林
117:鄉村女教師
118:向陽院的故事
119:羊城暗哨
120:李雙雙
121:激戰無名川
122:黃繼光
123:城南舊事
124:漁光曲
125:戴手銬的旅客
126:二泉映月
127:七月流火
128:嘎達梅林
129:奴隸的女兒
130:打擊侵略者
131:怒潮
132:小二黑結婚
133:甲午風雲
134:林則徐
135:奸細
136:一個和八個
137:瞧這一家子
138:趙一曼
139:苦菜花
140:敵後武工隊
141:五更寒
142:西安事變
143:上海的早晨
144:自有後來人
145:紅色娘子軍
146:索侖河谷的槍聲
147.車輪滾滾
148.神女峰的迷霧
149.小字輩
150.斗鯊
151.好事多磨
152.不夜城
153.劉巧兒
154.他倆和她倆
155.霧都
156.紅牡丹
157.楓樹灣
158.鄂爾多斯風暴
159.一盤沒下完的棋
160.長空雄鷹
還有一些影片現在有些記不住名字了.象京漢鐵路罷工的於洋大律師等.
樣板戲和其他戲曲有:
1.紅燈記
2.沙家浜
3.海港
4.白毛女
5.紅色娘子軍
6.智取威虎山
7.杜鵑山
8.龍江頌
9.磐石灣
10.平原槍聲
11.奇襲白虎團
12.園丁之歌
13.朝陽溝
14.於無聲處
15.天仙配
16.花木蘭
17.三打白骨精
18.沂蒙頌
19.十五貫
20.秋江
有些是解禁之後重新演出的.
外國的影片也記得一些
印度:
1.流浪者
2.奴里
3.大堋車
日本:
1.追捕
2.望鄉
阿爾巴尼亞:
1:寧死不屈
2.海岸風雷
3.地下游擊隊
4.勇敢的人們
羅馬尼亞:
1.創傷
2.沸騰的生活
3.第八個是銅像
4.多瑙河之波
5.廣闊地平線
6.火車司機的兒子
7.尼羅河慘案
南斯拉夫:
1.瓦爾特保衛撒拉熱窩
2.橋
越南:
1.阿福
2.胡志明小道
3.琛姑娘的松林
蘇聯:
1.列寧在十月
2.列寧在一九一八
3.解放
4.莫斯科保衛戰
朝鮮:
1.看不見戰線
2.腳印
3.摘蘋果的時候
4.鮮花盛開的村莊
5.南江村的婦女
6.金姬與銀姬的命運
7.三妯娌
8.賣花姑娘
英國:
1.霧都孤兒
2.倫敦上空的鷹
美國:
1.巴頓
2.卓別林的系列電影
Ⅱ 求三四十年代經典電影音樂...
很不好意思
我沒看清楚您的要求 以為只是經典電影的經典歌曲了 呵呵
那我重新給您推薦吧:
《The Way You Look Tonight》
電影《搖曳時光》
《The Continental》
電影:《快樂的離婚了的人》
《Thanks for the Memory》
電影《1938年播音大會》
《The Last Time I Saw Paris》
電影:《端莊淑女》
《White Christmas》(這首強烈推薦 很有味道)
電影:《假日旅店》
《You'll Never Know》(這個你應該聽過吧 呵呵)
電影:《喂!舊金山,喂!》
《Baby, It's Cold Outside》
電影:《海王星女兒》
《On the Atchison, Topeka and Santa Fe》
電影:《哈維女孩》
《Mona Lisa》
電影:《古堡殲仇記》
《Zip-A-Dee-Doo-Dah》
電影:《南方之歌》
《Swinging on a Star》
電影:《與我同行》
差點把這個忘了:
《Over the Rainbow》
電影:《綠野仙蹤》
以上全是三四十年代的經典歌曲和電影 相信您會喜歡。
Ⅲ 老上海的歌星
周璇
(1920.8.1—1957.9.22)女演員、歌唱家。原名蘇璞。江蘇常州人。童年被賣為周家養女。1931年參加上海明月歌舞團,因主演歌舞《特別快車》而嶄露頭角。後入新華歌舞社。1934年在上海各電台聯合舉辦的歌星比賽中名列前茅,成為十大歌星之一,被譽為「金嗓子」。1935年從影,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色。1936年入藝華影業公司,主演《喜臨門》、《滿園春色》等影片,並在新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影片《狂歡之夜》中扮演角色。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紅,成功地塑造了在舊社會受盡侮辱和損害,但對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為其表演藝術的代表作。八一三事變後參加大型話劇《保衛蘆溝橋》的演出。後隨上海劇藝社赴罪律賓宣傳抗日救亡。1938年任上海國華影業公司演員,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廂記》等近二十部影片。1943年在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漁家女)、《紅樓夢》等影片。抗戰勝利後赴香港,相繼主演《長相思》、《各有千秋》、《憶江南》、《清宮秘史》等影片,並在文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夜店》中扮演角色。1950年回上海,參加影片《和平鴿》的拍攝,因患病而未竟。
龔秋霞
(1918.12.4-)原名龔莎莎、龔秋香。江蘇崇明(今屬上海市)人,是國語流行曲最前輩的歌手之一。她在上海長大,出道比周璇和白虹還要早一些,但跟周璇和白虹遺言,年紀很小便參加了歌舞團,也透過了歌舞團的關系,晉身歌唱界及電影界,在這兩方面有所成就。
龔秋霞幼年時即對歌舞有著濃厚興趣,在舅舅的鼓勵和支持下,參加了歌舞學校的訓練,十四歲那年正式加入了「梅花歌舞團」,並於三十年代初期開始參與電影工作。在文化影片公司攝制的《父母子女》中扮演角色。1937年起任明星影片公司演員。因在影片《壓歲錢》中的表演而知名。後主演影片《古塔奇案》,在其中主唱的插曲《秋水伊人》,曾流行一時。因其能歌善舞,後成為影歌雙棲演員。抗日戰爭期間在上海民光、新華、國華等影片公司主演《歌兒救母記》、《歌聲淚痕》等影片。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拍攝影片。1946年赴香港,加入大中華影片公司。1949年後在長城、鳳凰等影片公司拍攝近六十部影片,多扮演賢妻良母類型的角色,主要有《花街》、《兒女經》、《寸草心》、《中秋月》、《豆蔻年華》、《雷雨》、《三笑》等。
在歌舞團表演的同時,她通過當時通行的歌舞團承包唱片錄音,灌錄歌舞團表演的歌曲節目的制度,初次灌錄唱片,其中一部分由當時百代公司的副牌「麗歌」發行。進入電影圈以後,她正式與百代簽約,灌錄了不少她主演的電影的插曲。其中如《古塔奇案》的插曲「秋水伊人」、《薔薇處處開》的電影主題曲及《浮雲掩月》的插曲「莫忘今宵」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曲。四十年代後期她到香港後,為大長城唱片公司灌錄了她參加演出的《血染海棠紅》的插曲「祝福」,也成為了她的代表名曲之一。
在銀幕上,龔秋霞以扮演溫柔善良的女性和慈祥的母親見稱。在歌唱方面,她那溫婉純朴的歌聲吸引了不少當時的名家為她作曲,其中不乏正統學院出身的音樂人才,如陳歌辛及賀綠汀,因此龔秋霞的歌曲不少都帶有濃厚的藝術歌曲風味,如「船歌」、「女神」、「春風野草」、「搖媽媽」、「秋水伊人」和「夢中人」。但純粹的流行歌曲,她亦能處理得恰到好處,為歌迷所欣賞。
龔秋霞從事唱片錄音以來,大部分歌曲都由百代公司錄音出版。南下到香港後,仍跟百代保持密切關系,且與也是電影演員和歌手的陳娟娟成為搭擋,灌錄了多首二部合唱歌曲。1953年以後,因為專著於電影演出,逐漸減少了歌唱和灌片,終於在1956年完全停止了灌片活動。龔秋霞現居香港,安享晚年。
白虹
原名白麗珠,北平人。她十三歲那年考取了明月歌舞團,當時和她在「明月」共同習藝的有王人美、黎莉莉、徐來、周璇、英茵等人,她們後來都步入影壇,成為光芒四射的明星。
1934年,上海《大晚報》發起「評選三大歌星」活動,白虹和「金嗓子」周玻璇過激烈的角逐,終於奪得了冠軍(周璇名列第二)。
白虹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人間仙子》,她在片中扮演了一名歌舞女郎,能歌善舞,演得非常好。抗戰爆發後,白虹留在上海演出了很多話劇,並拍攝了三十多部影片。解放後,白虹回到故鄉北京,參加鐵道部文工團,重新登上了話劇舞台。白虹的戲路廣,她曾在電影《日出》中扮演顧八奶奶,在《王熙鳳大鬧寧國府》中反串賈蓉,在《無花果》中扮演一個弱女子,在《紅樓夢》中扮演王熙鳳……她曾經演唱過數以百計的流行歌曲。其中《郎是春日風》。《重逢》等歌至今還受到海外歌迷的喜愛。
吳鶯音
原名吳劍秋,投身歌壇後,由於原名太肅殺故被慫恿改名。人們覺得她歌聲悅耳美妙如黃鶯出谷故用「鶯音」為名,由於她堅持用回自己「吳」姓,因此沿用「吳鶯音」為藝名。
一九四八年開始灌錄第一張個人唱片:〈我想忘了你〉,其灌錄情意纏綿深情濃郁的〈斷腸紅〉、〈我有一段情〉、〈聽我細訴〉、〈恨不鍾情在當年〉、〈送郎〉、〈依本痴情〉、〈莽莽神州〉……教老歌迷「痴戀」不已。另灌過有關「月」的歌曲如〈紅燈綠酒夜〉、〈江南之夜〉、〈岷江夜曲〉、〈夜鶯曲〉等支支動聽曲曲悅耳全是她的經典名曲。
電影歌唱片全盛時期吳鶯音唱紅了代小夜貓鍾情幕後代唱電影主題曲〈郎是春日風〉,與白虹早期灌唱同曲調的〈郎是春日風〉分庭杭禮不相上下,她在代丁皓主演的電影〈野姑娘〉幕後代唱〈爸爸要我早出嫁〉〈等情人〉,鍾情的〈入室佳人〉幕後代唱的〈小貓咪〉風行一時,一九八一年上海出品影片〈七月流火〉吳鶯音受邀灌錄唱插曲。
多才多藝的吳鶯音在上海時期曾演過越劇,更將演唱〈樓台會〉越劇選段錄成唱片,一九八二年已是祖母級的她到廣州灌唱香港預先灌錄配好音樂的全新歌輯,她在歌聲仍是那麼動聽,令人嘆賞。
姚莉
原籍上海,是演唱國語流行曲資格最老的其中一位歌手,她在三十年代出道,直到六十年代退出歌壇,直到六十年代退出歌壇,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歌唱生涯,灌錄了數百張唱片。
姚莉出道時只有十三歲,起初只是因為興趣偶爾隨舅舅到電台播音表演,豈料一鳴驚人,歌唱才能被周璇和嚴華賞識,介紹加入百代唱片公司。她灌錄的第一張唱片是「賣相思」,與同一唱片中的另一首歌曲「清流映明月」風靡一時,頓時成為紅歌星。
姚莉灌錄的名曲甚多。早年在上海灌錄的《玫瑰玫瑰我愛你》、》風雨交響曲》、《秋的懷念》和《哪個不多情》等曲,至今仍受歌迷歡迎。《玫瑰玫瑰我愛你》一曲更靡聲國際,被改成英文歌曲,由美國男歌手FrankieLaine灌成唱片。五十年代在香港灌錄的唱片中,《春風吻上我的臉》、《雪人不見了》、《月下對口》及中詞西曲《大江東去》等,當年是電台經常被觀眾點唱的歌曲。
除演唱外,姚莉亦曾嘗試作曲。本輯第二片內《你給我迴音》一曲,即為姚莉自譜自唱的作品。
Ⅳ 賀綠汀的作品
賀綠汀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家。在近80年的音樂生涯中,他把自己的音樂活動與人民的革命斗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創作了很多不朽的音樂作品,在我國產生重大影響。他共創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 200多首歌曲,6首鋼琴曲,7首管弦樂曲,25部電影音樂及140餘篇論文、譯作等,還出版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等 。他的歌曲《游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戰爭期間流傳至海內外,至今仍是音樂會和歌詠活動中的傳唱不衰的曲目 。他的器樂作品以鋼琴獨奏《牧童短笛》、《搖籃曲》,管弦樂曲《森吉德瑪》、《晚會》最為著名。他的創作,構思嚴謹周密,結構完整緊湊,手法簡潔洗練,感情真摯自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尤其是歌曲創作,其親切上口的旋律與鮮明的時代感使他成為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位優秀的人民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