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觀看電影秀美人生觀後感1000字精選2020
電影《秀美人生》 觀後感 怎麼寫?用千言萬語也不能表達對黃文秀同志的崇拜,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話來評價這位心中的英雄。總是感覺惋惜、感覺難過,這樣的好乾部應該好好活著,好好為百姓服務。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2020電影《秀美人生》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2020電影《秀美人生》觀後感
近日,一個響亮的名字從八桂大地傳向了全國,在人們心裡激起層層波瀾,這個名字就是黃文秀。6月16日晚,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遭遇山洪災害,不幸因公殉職。人民的好書記、壯家的好女兒,年僅30周歲的黃文秀同志將青春和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黃文秀,一個來自廣西百色貧困家庭的女孩,從石頭村裡一路考入北京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研究生 畢業 後,黃文秀本有機會留在北京工作,但她毅然回到家鄉,成為百色市委宣傳部一名幹部,2018年3月,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滿懷對黨忠誠和為民情懷,毅然踏上「心中的長征」,去脫貧攻堅一線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克服困難勇擔當。剛駐村時黃文秀對農村工作一無所知,她勇敢地選擇用土辦法,「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翻山越嶺了解貧困戶詳細情況。方言不通,就努力學習;村民不信任,就主動幫做農活、打掃衛生,厚著臉皮多聊幾句。畢業後直接來到基層的我們,也面臨著生活習慣不同、語言不通、工作難開展、群眾不理解等一系列的問題,不妨鼓起勇氣,厚起臉皮,換下皮鞋領帶,主動「嘮嗑」,讓老百姓覺得「我們」跟「他們」之間沒有什麼不同。
腳踏實地解難題。黃文秀到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駐村以來,脫貧事情一件一件認真辦,脫貧項目一戶一戶踏實干,實現了88戶418人脫貧,而這之前,該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195戶883人。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71%,1年時間里,她帶領白坭村發展電商,完善了道路硬化、蓄水池、路燈亮化等基礎設施,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6.38萬元,獲得了2018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榮譽稱號。從駐村開始,黃文秀讓貧困群眾盡早脫貧、實現夢想的道路更加通暢。
2020電影《秀美人生》觀後感2
黃文秀的一生,定格在芳華綻放的30歲,定格在扶貧路上的第一年。她的一生都在踐行信念與初心、熱血與青春、跋涉與犧牲。
選擇泥濘,告別繁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她,本可以留在繁華的都市,卻選擇回鄉做了一名定向選調生,2018年又響應黨的號召,成為樂業縣百坭村鄉村幹部。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有無數種選擇,她選擇的是去基層,去扶貧一線,去百姓身邊。為了改變家鄉貧窮面貌,她一頭扎進了大山深處,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無論道路多麼艱辛,從未猶豫當初選擇,只因心懷感恩,把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扛在肩上。「不戚於貧賤,不汲於富貴。」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們就要向著泥濘前行,用心付出,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朝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前進。
傾情投入,奉獻自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黃文秀的《「新手」如何「上路」》一文中這樣寫道:「我覺得心裡憋屈,搞不懂為什麼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嶺、走街串戶,老百姓們卻對我這么排斥……要想讓老百姓願意接近我,就得讓老百姓覺得我和他們是一樣的。」於是,她收起漂亮的魚尾裙,換上寬松的農作服;改掉了從小說到大的家鄉話,學會了當地農民的桂柳話;放下了裝滿熱水的保溫杯,端起了滿是茶漬的搪瓷缸,鉚著勁做貧困戶的貼心人,彎著腰做老百姓的知心人。駐村一周年時,她在朋友圈寫道:「扶貧之路,對我而言更像是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一年兩萬五千公里的里程,是她「5+2」「白+黑」的體現,是放棄自己的生活,全心全意撲在百姓身上的體現。身為一名基層幹部,我們要向黃文秀同志一樣發揚「釘釘子」精神,實干苦幹,夯實基礎,穩扎穩打,傾情投入,奉獻自我。
心繫百姓,詮釋初心。「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在暴雨、洪災面前,她毅然決然地選擇前進,為了災害中的父老鄉親。是什麼讓她這樣牽掛這里的村民呢?因為灌溉水渠被沖斷,意味著以務農為主的農民沒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身為第一書記的她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她在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駐村 日記 里一戶戶貧困戶位置的手繪地圖,生動的體現出她用雙腳走過百坭村的每一片土地,一篇篇日記裝的全是沉甸甸的對百姓的牽掛。經過一年的努力,百坭村的路通了、燈亮了、產業旺了,村裡有88戶418人成功脫貧。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只有走到群眾身邊,才能了解群眾想的是什麼,從而精準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扶貧路上充滿荊棘,但我們要在實踐中增智慧,勇挑發展重擔,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
黃文秀的 事跡 感動我們,她用短暫的一生踐行了入黨誓詞:「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她是9000多萬黨員的榜樣,是新時代青年的榜樣,我們向奮斗在脫貧戰場上的你們致敬,我們會帶著你的遺志,擔起時代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努力書寫屬於我們的長征路。
2020電影《秀美人生》觀後感3
當驚聞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的噩耗後,我們雖然不曾相識,不曾交往,但是內心依然非常沉痛,30歲的花樣年華永遠停格於此。我們除了可惜還是可惜,除了痛心還是痛心,這么好的的人為什麼就這樣走了呢?!
伊人已走,榜樣永在,精神永在。除了遺憾和難過,我們當學習黃文秀同志的可貴精神,讓她的精神發揚廣大,激勵後人,傳遞正能量。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的吃苦耐勞精神。黃文秀同志在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沒有留戀都市的繁華和安逸,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百色,回到條件艱苦的脫貧攻堅第一線進村入戶、爬山涉水、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自己的美好青春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她熱愛家鄉、奉獻家鄉、心繫家鄉父老鄉親的情懷難能可貴,令人感動。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的認真負責精神。黃文秀同志自願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推動實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項目,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只有紮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黃文秀同志寫在扶貧日記里的這句華很好地表露了她的一片赤子之心。在暴雨來臨之際,她擔心的是村裡的受災情況,牽掛的是村裡的群眾,唯獨沒有退縮和擔心自己的安危,毅然連夜趕回村子直至最後不幸遇難。她這種危急時刻牽掛群眾、不顧個人安危的精神難能可貴,令人感動。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的樂觀向上精神。在日常的扶貧工作中,工作無疑是很辛苦的,花的時間會很多,走的山路也會很多。為了做好扶貧攻堅工作,黃文秀同志積極向上,笑對人生,雖然作為一個女孩子,但是她周末經常不回家,走訪了全村所有的貧困戶,還繪制了村裡的「貧困戶分布圖」,每一戶的住址、家庭情況、致貧原因等,都一一標注在 筆記本 中。她把扶貧工作當成自己重要的事業,也留下了她開心工作的諸多美好記憶。「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裡很快樂」。黃文秀同志在扶貧日記里的這一句話就很好反映了她內心的樂觀和豁達。她這種遇到困難不退縮不抱怨、樂觀向上的精神難能可貴,令人感動。
我們永遠向時代楷模和先鋒模範黃文秀同志學習,她不愧是青年的好榜樣。她的精神永在,榜樣永在。
2020電影《秀美人生》觀後感4
最近黃文秀的先進事跡不斷刷屏網路,查閱著她的相關信息,短短幾行,於年紀相仿的我而言,看到這樣的新聞心裡著實很痛,30歲的生命本應跳動的鮮活有力,可她卻已悄無聲息;同時我的心裡還有一份愧疚,因為與她相比,我對人生少了全情的投入與規劃的執行。因此,要向時代楷模黃文秀學習。
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要學習她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黃文秀同志畢業後,毅然決然的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了家鄉,擔任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她深入群眾,一戶一戶摸清需求,從點滴做起為群眾排憂解難,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愛戴。她扎實肯干,腳踏實地,認認真真開展工作,實實在在了解情況。要學習黃文秀同志這種扎實的工作作風,砥礪奮進,真正的做到紮根基層,務實基層工作,為群眾辦實事,做實功,謀實利。
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要學習她忠於擔當的責任情懷。黃文秀同志擔任第一書記後,恪盡職守,擔負起黨交給她的重任。她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使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要學習她的這種擔當精神,要學習她的責任情懷,要學習她的不忘初心,要學習她的為民服務。要甘於做一名基層普通的人民公僕,立足本職工作,有責任,有擔當。不忘黨和人民的重託,不忘黨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我作為一名村官,作為一名90後黨員,在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的同時,也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繼續努力的做到紮根於農村,紮根於基層一線,將自己的所學所想,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講條件,不辭辛苦,始終跟著黨走,按照黨的要求做,發揮黨員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民服務,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路上,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2020電影《秀美人生》觀後感5
「一曲衷腸凄風悲滿腔血淚寒天哀。」2019年6月17日凌晨,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同志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要永懷初心。作為一名黨員幹部,不管走多遠,最寶貴的是歷經滄桑仍懷有赤子之心;不管官居何職,最難忘的應是鮮紅黨旗下的錚錚誓言。「我是從廣西的貧困山區出來的,我想回去建設家鄉,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學習黃文秀的永懷初心,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無論我們走到多麼光輝的未來,都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要勇於擔當。「改革關頭勇者勝。」中國前進的每一步,靠的正是那麼一股子闖勁和勇氣:政府部門「刀刃向內」,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把「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反腐形勢依然任重道遠;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接連打響,一鼓作氣、破立並舉,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廣大黨員幹部要於困境中找到出路,於困難中找到辦法,於無望中創造可能,於可能中辦成事情。回顧2018年3月剛上任時的情景,黃文秀曾說過:「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長征的戰士死都不怕,這點困難怎麼能限制我繼續前行。」學習黃文秀的勇於擔當,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勇於承擔重任,工作精益求精,辦事雷厲風行,作風細致入微,不抱怨、計較個人得失,不斷強化「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須有我」的責任擔當。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要勇於實干。「實干興邦,空談誤國」。事無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實干如同園丁的鋤頭,砸向大地就能花香襲人;實干也似農人的犁鏵,深入泥土就有春華秋實。廣大黨員幹部如果心裡裝著人民,眼裡盯著問題,手裡就會有干不完的工作。翻開黃文秀的入黨 申請書 ,其中寫道:「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這份庄嚴承諾,黃文秀始終踐行,直至生命最後一刻。學習黃文秀的勇於實干,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信心,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回首黃文秀同志短暫的一生,她的事跡真實質朴、感人至深,體現了甘於奉獻、忠誠干凈擔當的精神品格,為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 教育 活動提供了生動教材。事業需要、人民期盼更多黃文秀式的好乾部,我們廣大黨員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找差距、明不足,知行合一、擔當實干,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
觀看秀美人生觀後感1000字精選2020相關 文章 :
★ 2020《在戰疫中成長》觀後感1000字5篇
★ 電影觀後感大全1000字2020最新
★ 電影《美麗人生》1000字觀後感
★ 2020《大國戰疫》觀後感作文1000字精選3篇
★ 最新感動中國2020節目觀後感1000字大全
★ 2020大學生思政課觀後感1000字精選3篇
★ 2020觀看315晚會大學生觀後感1000字最新大全3篇
★ 2020鼠年高中觀看央視直播春晚觀後感1000字3篇
★ 2020中國戰疫錄觀後感學習心得體會1000字5篇
★ 2020觀看全國大學消防公開課觀後感1000字精選5篇
B. 北京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村鎮,村名最難寫,多部熱門影視外景地
初見「爨」這個字,很多人都一頭霧水的問「擾仿備這字念啥」?這個字念「cuàn」,古音「chuàn」。我知道它,始於十六年前的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那年初夏和幾個小夥伴包車去了京西門頭溝尚未開發的一處古村落「爨底下村」,兩天一晚的旅程驚喜連連。由於這個字太生僻,一些介紹中甚至按古音直接將其標為「川底下村」。
十六年過去了,很多人和事都變了,這處古村落更是換了天地、變了容顏。以明清建築風格為主體, 是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人文 旅遊 景點 。 電影《投名狀》、《手機》、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等熱門影視劇都曾在此取景 ,也是京西自駕游的好去處。
爨底下村西北鄰柏峪村,南鄰雙石頭村,東鄰原蔡家嶺村,地域總面積5.33平方公里,海拔650米,距離北京市區90公里,門頭溝城區65公里。 在明清時代古村所在地是京西貫穿齋堂地區西部東西大動脈最重要的古驛道,既是京城連接邊關的軍事通道,也是通往河北、內蒙一帶的交通要道 ,建村已有四百多年。明正德十年(1515年)在這里設置防衛御敵的軍事隘口——爨里安口,村落因此而得名,歸沿河口守備所轄。1958年簡化地名時曾改為「川底下」。第一世祖韓甫金、韓甫銀、韓甫倉三兄弟從今沿河城地區的「三岔口」調防到此地屯守戍邊,本村為第一世族韓甫金後裔中的一支。守戶之家世代為軍,有戰參戰,無戰墾田。隨著兵丁繁衍,人口增多,逐漸形成了村落,延續至今,建立了這座韓氏家族聚居之地。韓的諧音「寒」,冷熱在五行中互補,冷平衡了爨中之火,達到了陰陽平衡,韓姓家族才可世代延續。
據村裡祖先堂記載有該村韓門二十代輩份,現村中七十歲左右的老人基本上都是「曉」字輩,現已傳到「茂」字輩。
「爨」的解釋是:1、燒火煮飯;2、灶;3、姓氏;因「韓」與「寒」同音,寒者貧窮之態,韓姓祖先為使本族能發跡富足,就給村子起名叫「爨底下」。為了好寫好記,還編了一個順口溜:「 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邊架火燒,火大燒林,越燒越旺 」,也蘊含著背井離鄉的韓氏宗親希望日子越過越紅火的心願。
門頭溝區多山,從市區過來沒什麼高速,一百餘公里兩小時車程,出了六環基本上都是山路,能看到沿途正在修的高架橋,估計過幾年就通高速了,過來會更方便。這山路各種小急彎,秋天層林盡染,讓我想起了前幾年的巴爾干半島自駕之旅。沿途我共發現了3個加油站,路況良好。
今天的爨底下村位於「爨柏景區」內,是2009年5月通過整合地區資源正式對外開放的景區,包括大運 爨底下村、雙石頭、黃嶺西、一線天和柏峪 。沿著109國道經過齋堂鎮,不遠處就看見了景區大門。售票處購票,成人35元,所有景點都涵蓋在內,景區內停車免費。
十六年過去了,我早已經忘記了當初這里是什麼樣子,只記得往返齋堂的山路沿途一片荒涼。今天的村口早已整修一新,石碑上刻著大大的「爨」字。
把車停好,走進村子。我來的時候非節假日,遊客很少。群山環抱的村落里炊煙裊裊飄升,儼然一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在。古老的門窗,斑駁的石牆,令人聯想起明清京西古道上的繁華與滄桑。若不是門口坐著身著現代服裝的村民,還真有幾分穿越的感覺。
現在通訊、交通發達了緩毀,一腳油門就能開車過來。早在1995年就已經開發 旅遊 ,1998年鋪下這條通往山西省洪洞縣的主街。過去的數百年間,小山村傲世獨立,宛如世外桃源。整座山村現居人口35戶,93人,656間明末清初的四合院民居,也是我國首次發現保留較為完整的山村古建築群。
村口有幾家出售農產品、 旅遊 紀念品的店鋪,看攤大叔特別熱情,跟我聊了起來,說「你十六年前來過啊?那你趕上了,那會兒可比現在好玩得多。這么多年拆改得太多,變化太大了」。他的意思是,那時候沒開發,能夠看到很多原汁原味的場景,現在多少有點商業化,完全是為了 旅遊 而生了。
爨底下村全村結構嚴謹,錯落有致;四合院整體精良,布局合理。建築風格既有北方深宅大院恢弘的氣勢,窗、室等細節又有幾分江南水鄉的風韻。石牆、山路、門樓、影壁、花牆等仍能看出建造時的精工細作;石雕、木刻,以及牆壁上殘留的壁畫都無聲地講述著幾百年來的風雲變幻;厚實的院牆凝重中透著威嚴,灰瓦飛檐積淀的是深厚的文化。 整個村落呈元寶形,又被稱為「京西的布達拉宮」 。
四合院應該是北京建築的代表之一,相比較起市區的四合院,爨底下的四合院略顯袖珍,布局也略有不同。正房、廂房、門樓、中軸線的位置完全靠風水學所規范,建築思想和市區的一樣,講究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也有門外影壁、門內影壁、門樓、拴馬樁、上馬石等。但或許是因為面積和朝向的限制,東西廂房向院中央縮進,減少佔地面積;二進院里不建垂花門,而建造三間五檁的穿堂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穿堂屋東側開二門,大門在前院東南角,雨水從大門左側地洞排出。
四合院前院東廂房的南山牆、後院東廂房的南山牆建「 座山影壁 」。它是影壁的一種,在廂房的山牆上直接砌出小牆帽並做出影壁形狀,使影壁與山牆連為一體。
市區的四合院門樓都在中軸線上,爨底下的四合院門樓大部分建在東南角,沿中軸線橫向東移,寓意「發橫財」,也符合「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思想。
整個村落很小,一頭走到另一頭也就十來分鍾。幾乎所有院落都已經開辟成民宿,免費參觀,可以體驗住「農家樂」,吃農家飯等。但個人認為沒必要每個院子都看,都差不多,看幾個就審美疲勞了。而且大都太商業化了,千篇一律,這也是很多目的地的弊病。 爨底下村值得打卡的地方也就是財主院、福字院、觀景台等,再有點腳力的加上關帝廟、金蟾望月等 。
這是一座「 雙店式四合院 」,顧名思義就是既開設店鋪又開設騾馬店,集居住、商業、貨物倉儲及馬棚於一體的組合院落,各院分區明確互不幹擾。臨街鋪面為三開間倒座房,明間前後均由四扇大門組成,俗稱「 板大門 」,方便商旅出入。鋪面除經營村民的日常用品外,還有服務於馱隊的用品,如鞭梢、繩索等。店家不僅為過往商旅提供食宿,代客飲馬喂料,還有大量的倉儲空間以滿足經營轉口貿易和期貨貿易的需要。騾馬店門樓的設置也很有特色,既有專門供人使用的門樓,也有專供牲口進出的門樓。
主街右手邊的「 福字院 」是1403年(明朝永樂年間)至今最早的院落之一,是全村保留最完整的四合院,也是唯一一家「兩進」的院落。
在大門外的被稱為「 照壁 」,是全村唯一一塊至今保存完整的照壁,與二門口的影壁相對應,隔著街的「一字」牆。對外擋住人們的視線,給人以神秘色彩,對內擋住財氣,好的出不去,壞的進不來,也起到一種使外界難以窺探院內活動的作用。照壁上還有「拴馬環」,是過去來往客商、官員上下馬用來拴馬的地方。
進院就是一座影壁,中間一個大大的「福」字。明朝時期韓守德中舉,就在自家牆上寫了一個福字,希望兒孫幸福安康,心想事成。
當然了,現在看到的這個福字早已是經過無數次修繕重新繪制的。左邊上面一點從遠處看像蝙蝠,上有5朵梅花,寓意「五福捧壽,五子登科」,下面遠看像梅花鹿,上有9朵梅花,寓意「長長久久,百年好合」。「九」在數字中是最大的數,也有「九五之尊、萬物之首」之意。偏旁部首遠看像壽星佬,上有十六朵梅花,藏有十六筆的「禧」字,在過去這是做生意的門庭,祈盼一年到頭生意興隆,福祿壽喜財皆有之。
男主人挺熱情,向每一位來賓介紹小院和他家的 美食 。不過大叔有點「用力過度」,眼珠子滴溜亂轉,多少讓人有點覺得太過於商業化。
上山途中有一座小小的「 五道廟 」,它位於全村最主要的交通節點處,代表村民以孝為重的民風民俗,是傳統的喪葬禮儀場所,內供五道爺。過去村民死後,由其親屬到此「報廟」,由「陰間」收納,免為孤魂野鬼。
「 財主院 」在整個村落的制高點,從主街向上步行約5分鍾即可到達。院落坐北朝南,風水獨好,能俯瞰其他村落。前院四間房,南屋主人自留,西屋客棧,東屋廚房,北屋現在是展廳。
走進後院,青磚灰瓦,黃泥牆面,熟悉的場景撲面而來。二十多年前這里曾拍攝過一部名為《英雄》的電視劇,也就是「燕雙鷹系列」的第一部。我偶爾掃過幾眼,主屋就是劇中某土匪的住宅。
「 大五間 」是全村扇面狀民居的交匯點,也是全村規格最高、質量最好的民居建築。室內三明兩暗,建築結構為五間五檁,兩側是卧室,中間是客廳。過去稱其為堂屋,隔扇有雕花壁罩,窗下有棋盤炕。門外台階上有貓洞,階下有狗窩。西側耳房下有儲藏室,並有通氣孔和排水口,設計巧妙,是巧妙利用空間的山村民宅建築的典型代表。
很早以前村民就飼養寵物,並充分考慮了貓狗的生活習性,利用門前台階下方的空間設狗洞,窗下牆根處或門檻處專設貓洞,讓貓可以隨意進出。
為了增加可用的儲存空間,爨底下村絕大多數四合院里都設有地窖,巧妙地滿足了儲物、保鮮等需求,同時也保證了庭院空間的完整性。
這座推磨也曾在《英雄》電視劇里出現過,據說明朝移民最早建造的村子在今天村西北老墳處,後因山洪暴發摧毀了整個村莊,只有一對青年男女外出而倖免於難。為延續韓族後代,二人以推磨為媒成婚,在現址重建家園。
從福字院對面拾階而上,半山腰就能俯瞰元寶形的村落全景。個人建議沒必要再往山上爬。
下山途中還有一座「 娘娘廟 」,供奉碧霞元君娘娘,是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主管青春、生育、除危濟難,有求必應,是北京地區民間供奉的代表之一。
與「娘娘廟」遙遙相對的是古村落里的「 關帝廟 」,是村中集倫理教化、祈雨祭天、轉燈游廟等多項活動於一體的綜合性活動場所。
從爨底下村再往山裡開1.2公里就是著名的「 一線天 」,這里的山是石灰質,受水沖刷形成溝壑,峭壁參天長達百餘米,如同隧道,仰望天空如隔一線,從此得名「一線天」。《俠女十三妹》、《天軍》、《投名狀》等多部影視劇在此拍攝。
Tips:
1、交通:
自駕:門頭溝區城區沿G109國道行駛,直行到齋堂鎮看到水庫大壩(109國道84.9公里處)爨柏景區路口右拐下國道直行 1.5 公里到爨柏景區售票處,購票再行駛3.5公里到爨底下村。
公共交通:地鐵一號線蘋果園站出口向西,乘892路公交:每天三趟到達爨底下,早起7:00從蘋果園發車直達爨底下,下午15:05、18:40從齋堂發車到爨底下(只有早起的是從蘋果園發車直達爨底下的,其他的只能先到齋堂);返程:每天6:50爨底下發車直達蘋果園,上午9:35和下午15:35的車都是到齋堂,然後從齋堂換乘892路再回蘋果園。
公交車駛入爨柏景區先到達售票處,遊客需下車購票再隨892路公交行駛三公里到達爨底下村。
2、沿途擔禮隧道、大的村鎮都有加油站,全程單車道、部分道路蜿蜒崎嶇,出發前務必檢查車況。
3、門票: 成人35元/人、學生票18元/人。村內免費停車。
4、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5、導航地址: 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109國道北側約5公里處爨底下村
6、個人不太建議在村裡住,晚上周圍可玩的地方不多,市區可以當天往返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 旅遊 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C. 石家莊有4處影視拍攝地,其中一處是中國「好萊塢」,這是什麼地方
雖說並不是旅遊城市,景色也沒有太過突出,石家莊卻還是有一些值得打卡的地方的,甚至有一些景點也曾作為影視劇拍攝地而登上電視電影為人們熟知,其中一處景點還被譽為中國的「好萊塢」,即使你沒有去過,也一定知道她的大名。
一. 蒼岩山
整個榮國府分中、東、西三路,各路均為五進四合院,建築軒昂壯麗,雕梁畫棟;院內種植著許多花草樹木,尤其以海棠、玉蘭為最。每年春暖花開時,玉蘭飄香、海棠壓枝,處處花香襲人,走在其中,真有身為「紅樓夢中人」之感。
《紅樓夢》帶火了榮國府,電視劇播出當年,曾有120多萬人來此參觀游覽。之後,《包青天》《雪山飛狐》《康熙微服私訪記》等170多部影視劇都曾在這里取景,中國「好萊塢」的頭銜名副其實。